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地理知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像既是地理学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方式,也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视为地理知识的“骨架”。“以图导学”即教师借助各类图像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现某个地区的地形等地理信息。图像能够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水平,并培养学生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感。
二、“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改善传统上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氛围、更加突出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快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同时,“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记忆方式,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深入、持续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具有丰富信息和空间感要求较高的学科,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填图、析图等“以图导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借助思考和回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感,真正满足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要求。
三、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教师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图导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填图游戏”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与读图析图能力、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开
展地理教学活动。
(一)以图导课
导出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初中生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刻,枯燥的教学环境会使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与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所以,必须创新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图导课”模式能够丰富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篇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南方和北方的相关图片,使学生借助图像直观地理解和对比南方、北方在气候条件、地形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其次,教师可以提出“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探索一下,为什么南方和北方会出现这些差异呢?”等导语正式切入教学活动。再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南方、北方种植物种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北方地区多种植玉米和小麦?”等问题,既能够调动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结合图片进行思考,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黑龙江“冰雪大世界”的图片和海南的温日阳光图片,提示学生对比图片并回答诸如“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哈尔滨漫天雪飘、严寒刺骨,而海口却和风细雨、温润如春?”等等这样结合实际生活的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
(二)填图游戏
导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初中生比较喜欢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特点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性格特点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填图游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例如,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内容学习之后,借助台湾省地图完成“城市名称填空游戏”,要求学生将“高雄”、“台北”等城市名称正确填入地图中。答题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得一分,得分最高的学生获胜,教师可以给予获胜学生赞扬或者增加课堂表现分数等鼓励,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台湾省地图提问,教师随意指出一个城市的位置,要求学生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与气候特点。地图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能力和灵活记忆能力,改变以往传统地理教学中“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
(三)读图析图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中配有很多的地理图片和地理插图,用以辅助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或者插图,将这些图片与学生的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进而得出更多的结论、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和深入学习地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告别“纸上谈兵”。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土地资源”这篇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图片,感受山林地区、平原地区和草原牧区的城市分布与土地利用情况,其次提出“不同土地在自然环境下的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进而得出山林可以种植林地、平原可以耕地的结论。再次,教师需要灵活借助课文中的图像辅助地理教学活动。最后,教师提出“假设你是土地专家,你会怎样设计我们城市中的城市用地呢?”等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4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29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内部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试想,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又如何能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呢?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培养。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科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枯燥式、封闭式、灌输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还能还原地理学科教学的生动与活泼,让地理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来,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释放,这样才能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讲解,而是在动态的演示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智慧的开端,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只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这样自然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如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关于石油枯竭后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如下问题:“中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但是许多国家却在积极地发展其他行业,如旅游业、农业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与指向性,可以引导初中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当石油资源枯竭后依旧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以感性材料引导思维形成
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感性材料正是思维的起点,没有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思维就会失去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学生的思维正是建立在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分析加工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打破以往教材与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与思维中深入事物的本质,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眼睛,没有地图的地理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加强地图教学,以地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地理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巩固,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学习亚热带季风气候时,我们可以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可以总结出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此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进而使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总结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冬季少雨夏季多雨。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能够通过地图将这些知识点存储起来,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气候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绘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为直接的地理学习经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观点、旧方法,而是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维,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新社.初中地理教学中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地图 读图方法
现代社会对文盲有了新的定义,不会看地图、用地图的人也算是文盲。读图、用图能力成为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方面,学生更不应该忽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现在莆田市初中地理会考考试中,读图综合题分值增加到50分。如果学生不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将会在这一类题型中造成过多的失分。为了了解初中学生在读图、用图中存在的问题,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地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在2010年5月进行,在本校的初一年段选择8个班进行调查。由教师组织学生课堂上独立完成,发放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55份。通过调查,我发现有65%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课,有15%的学生不喜欢上地理课,另有20%的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一般。另外,7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最大的障碍是读图题,84%的学生认为七年级上册的读图题很难。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86%的学生很少使用地图,有14%的学生能较多地使用地图。
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目前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尤为薄弱。原因在哪里呢?
1.学生和家长对地理不重视。
当前,一部分初中生家长只看重语数英成绩,忽视地理。他们认为只要到会考复习的时候,背一背地理《探索中考》就可以过关了。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学生上地理课的效率比较低,自然不会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读图基础知识欠缺。
这一部分学生可能认识到学习读图的重要性了,但是因为读图基础知识的欠缺,不知道读图的方法,所以对读图“一知半解”,自然就不会读图分析问题了。
3.学生的读图思维能力差。
七年级的“地球与地图”、“世界的气候”这些内容一直是很多学生的死穴。很多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空间想象能力,一遇到经纬网就不知所措,碰到“地球运动”就晕,甚至很多初中生毕业了还分不清野外的实际方向。另外,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观察和分析地图,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
4.教师忽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很多老师可能只关注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读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文代图”、“以教代学”。如部分老师在分析读图题时,仍然实行的是“填鸭式”教育方式,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从表层获取信息,然后由教师总结、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仅仅是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训练,而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很少,因此无法有效提高多数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读图。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读图的顺序,要严格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先后顺序阅读地图。一幅地图,对学生来说有点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的感觉。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
如教授“中国金属矿产地的分布”时,应该指导学生从读图名开始,了解这张图展示的是金属矿产的分布情况;其次熟悉金属矿产的图例,如铁、金、铜、铝土、稀土等金属矿产的图例;最后读正图。但是矿产地有那么多,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矿产地。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几个比较著名的矿产地即可,如辽宁鞍山、本溪和海南石碌的铁矿,山东招远的金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江西德兴铜矿和大余钨矿,湖南锡矿山锑矿和水口山铅锌矿等。其中江西和湖南的两个矿产地还要结合位置来记,江西德兴在北,大余在南。湖南省锡矿山在北,水口山在南。
2.析图。
析图就是去寻找地理差异的原因和了解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比如我们针对我国盐场的分布提出几个问题:“(1)为什么我国海盐总产量85%集中在北方盐区?(2)长芦盐场为什么是我国最大的盐场?(3)海南莺歌海盐场和台湾布袋盐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著名的盐场?”只要学生抓住“晒盐的条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个人的地理技能。初中阶段一些比较难的图,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自己去绘图,如“世界的海陆分布”、“长江水系简要示意图”、“黄河水系简要示意图”、“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等。下面着重介绍“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的教学。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用圆圈绘出主要铁路干线的起讫点,标明起讫点城市,然后用直线连接成为铁路干线,标明线路名称。先画南北向的铁路干线最东边的一纵,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并标出直辖市天津市,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为京沪线。再画其他几纵铁路。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向铁路干线,再到东西向铁路干线。最后,让学生找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最后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的近便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视听结合,思维集中,印象深刻,培养了动脑动手的能力。
4.填图。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适当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填图不但可以复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知识,如海陆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矿产资源分布、人种宗教分布等,而且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讲,我会在课堂结束前留5分钟给学生,让学生先认真熟悉一下课本原图,然后关上课本,完成《导学练习》中的读图题,我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印象比较深刻,掌握情况也比较好。
5.用图。
我们学习需要地图,生活和工作更需要地图,学习地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地图,因此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比如复习的时候,如果学生能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使复杂的地理事物和文字成为简单的直观图像,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记忆。二是训练学生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用交通图选择便捷经济的运输路线,确定旅游观光路线等。
总之,只要重视地图能力的培养,通过长期的读图、析图、绘图、填图和用图,多看图,多练图,在平时带着问题读图,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海霞.地理教学应注重地图技能的培养.青年文学家,2009,(10).
关键词:初中地理 核心素养 内涵 特征 方法
教育部在2014年C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各学科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积极践行“核心素养”培养计划,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1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一个人的素养体现在素质与修养两方面。具体到地理学科的素养,主要指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后形成的良好心理品格,包括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积极的地理态度与地理情感、独特的地理观点与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地理综合能力等。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自然学科特征也有社会学科特征,表现为思想性、区域性、生活性、实践性与综合性。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来看,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强化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地理人文素养,具体涵盖地图技能、地理位置、空间思维与人地关系4个方面。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推动中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充分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围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综合发展。
2 初中地理学科素养的基本特征
2.1 终身性
地理学科的四大关键指标如地图技能、地理位置、空间思维与人地关系是经过人类持续发展总结而成。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四项指标已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养,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具有完善的地理能力,同时形成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地理品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地理素质,它既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需要。
2.2 渐进性
一个人具备成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考虑初中生的未来发展,他们处于不同阶段,应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也有所区别,所以需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在渐进性培养核心素养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3 构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摆脱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传授学生基本地理知识以外,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增长。以下将对初中地理课堂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3.1 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地理技能
现有地理教材已根据教学改革需要做出一定调整,主要信息呈现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活动3个部分,其中活动内容是传递地理信息、培养地理技能的重要纽带,进一步补充与拓展文字及图片部分的内容。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实践,更加直观、系统、具体地接触与运用地理知识,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提高了地理技能,包括学会如何识别地图、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另外,教材中设置的活动内容主要考察范围包括学生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分析材料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形成“脑地图”,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地理事物,总结地理规律,运用地理技能。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部分时,教师可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游戏教学方法,通过拼图竞赛形式考核学生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轮廓等掌握情况。这种有趣的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积极地识图、记图、用图,奠定了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了技巧和窍门。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也获得了拓展思维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逻辑,系统性地把握地理知识。
3.2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地理思维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到,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通过教学内容提取有价值的地理信息,给学生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况、总结等多样化地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初步形成空间意识与整体观念。例如环境问题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内容,在学习有关“气候变暖”的内容时,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地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以外,更要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全球变暖现象的原因,让学生以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遏制全球变暖现象的合理建议,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通过这种点滴积累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凸显地理学科的价值。但是想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吸引学生并具备探究意义,只有开放性、趣味性、实用性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热情,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说,课堂提问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即合理提问。
3.3 构建地理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巩固知识
地理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教师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树形结构,以直观、立体、清晰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地理信息体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非常有益。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水资源”的相关知识,以“水资源”为基础,延伸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构成、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内容,在水资源分布中再延伸其空间特点与时间特点;在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再延伸具体的保护措施等,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学生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体系转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牢固掌握了水资源的分布、构成、利用和保护,并且能运用相关知识处理问题,形成地理思维,巩固地理概念,总结地理特征与规律,这与新课标中地理教学改革的目标相符合。可见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从点状思维逐渐拓展为线性思维或面状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能客观、准确地判断地理事物,了解地理环境,解决地理问题,最终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地理观念及地理品质,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与重要任务。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制定差异性的教学方案,培养不同层面的核心素养,始终把握灵活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每一个细节之处渗透与落实核心素养,只有在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中,才能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兴趣,培养
前言: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首先表现在课程与教学上应该树立新的观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应用发散性思维,才能使视野得到拓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只把教学放在首位,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重中之重。
1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压迫,课堂上的地理老师多是以课本为主讲解知识。所以原本趣味十足的地理课程因为老师讲课方式的枯燥而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大部分学生会因此失去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应用更为直观的工具将地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现代科技下的多媒体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为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的物质化基础。地理教师要把电子教室,多媒体等手段尽量多的应用在课堂的教学当中。通过多媒体直观的演示地理现象,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如介绍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时,学生对什么是自流井及自流井是怎样形成的缺乏感性认识,我先出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图,直观的展示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然后点击中部大自流盆地,出现井水自流的原因视频,说明自流井是怎样形成的。这样最直观的呈现井水自流的过程,解释了原理,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会激发学生去探究的兴趣更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有学习地理的动机,一旦产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就会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事实证明,学生对此别出心裁的引入特别感兴趣,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大大地提高。学生有一种完成了艰难任务的成就感,激励了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信心和决心。
2与生活的实际相联系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常意义上的地理教学只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个间接地接受的过程,缺乏真实的感受。地理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是教育工作者总结出来的规律,所以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是别人的研究成果。这些规律会让他们觉得十分的枯燥,进而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地理本身便存在于生活中,所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晴朗时天空呈蓝色,阴天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这也正是红、橙色光作为停车信号的道理,它让人们在较远处就可看见,以减少交通事故。又如在讲气旋、反气旋,气团和锋面活动时,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观云看天的谚语和天气预报及当地的天气变化,叫学生观察、分析,用所学知识解释,得出结论。身边的地理知识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而且与实际相结合会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而且会产生地理也不是那么神秘的感觉。
3通过让学生实际动手来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的渠道更广了。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一昧的讲课的模式,转变角色,以学生自主动手为主,老师辅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在的时代的条件下,作为13,4岁的初中生都有很强的表现的欲望,所以对于具有综合性的地理学科,让学生实际动手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有一拼图游戏,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描绘出省级行政单位,再剪下进行拼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熟悉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塑料拼图,把所有省的拼图顺序打乱摆在桌上,检查完毕后,全班同学在同时拼图,看谁拼得既快又好,所用时间又最少。通过这种形式的动手,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三十四个省的轮廓,位置等,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4通过调查和研究增加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对未知的世界总是有一种莫名的热情。所以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派发一些研究调查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中国经济的地域性的认识,让学生到超市、商场调查,分门别类列出各类产品的产地,再查各地特产的地理条件等,归纳出地域性经济的特点,这个事前要做好计划,且不宜过大,要细化目标,比如只调查某一类的产品等。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会加深工业与地方地理特点的联系。从社会的角度对地理条件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调查研究社会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有理想,更应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讲到人口问题,联系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来教学;如讲到地球板块时,联系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让学生分析整理出有关的地理知识;又如讲到自然资源中的石油资源时,联系到两伊的问题或是利比亚战争等,这些当下世界的热点焦点问题,也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的。通过这些热点焦点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会让学生更多程度的与社会接轨。
5补充一些课外的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能力就越为卓越。而且学生对一件事情明白的越多,理解的越透彻,学习的兴趣就越为浓厚。如果在课余时间能搜索一些课外的知识,就会促进学生对地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如讲地球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时,引用以下一些数据:若把银河系缩小一万亿倍,那时太阳半径仅0.7 毫米,地球半径则为 0.0064 毫米,日地距离仅 15 厘米,整个太阳系直径也只有 12 米,但银河系的直径仍有 100 千米之大;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仅观测到的就在十亿个以上。地球在银河系,以至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就可想而知了。但地球对人类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星球。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也并非唯一人类居住的星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计划分六步将火星改造成人类生存的又一故乡。这些资料的补充,不仅仅增加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更能激发学生产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结语
兴趣对学生学习地理是至关重要的。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地理的方法,自觉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利用多种手段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好地理,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强:《浅谈如何找到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新课程》,2010(9)。
[2]卢卫忠.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地理素养
一、地理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老师就有以下要求:老师需要利用业余的时间,在课堂上,运用课外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潜力进行开发,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更快提高,只有更多的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多更深刻,通过自己进行学习来加深印象,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和改进,学习经验和技能都是在不断改正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的,一定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让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就是通过实践把这些与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教学结合起来。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的去查找资料,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这样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可以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处于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今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4.有利于日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升入高中后地理教学过程存在着衔接问题: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理的观点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内容联系问题;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同;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的意志力和学习品质不同。因为存在着上述这些问题,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会觉得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则有利于今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法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前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明确当堂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所准备。利用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解决课上学习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开展针对性学习,在学习难点和重点前做好心理准备。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也可以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学生课前预习要想取得较好效果,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善于总结过去学习的重点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不只包括当堂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求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要做到平等,保证课堂气氛的轻松与和谐,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多利用表扬少批评学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要体会学生的思想,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将教材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鼓励每一个学生进行创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鼓励学生课后反思
学生的课后反思在学生课后总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反思就是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重新认识课上内容,也对今后的复习巩固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要求教师做好学生课后反思的鼓励工作,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总结当堂所学内容。可以采取让学生填写课堂所学内容的做法,以此考察学生在课上掌握知识情况和课后巩固情况。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也可以明确自己对当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后反思过程中。再有,教师还可以应用评价的做法,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课后反思,可以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时,达到积极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今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质疑的条件。所以,对于中学地理老师来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加自己的地理知识。其次,地理教学还需应用启发式方法,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教给学生应该问什么,应该怎么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提问。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但准确性不够,这时教师就需追问学生,引导学生提出准确和深刻的问题,全体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引导中发现质疑方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策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在看到自学的效果后,就会主动投入到自学过程中,可以促使自身提高地理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伟超.浅谈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张宏文.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地理.赤子,2015,(10).
关键词:提高;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08
无论是什么内容,凡是能够牵涉到有关图表方面的内容,都会想到如何把图看懂的问题上,初中地理更能够体现读图的重要性。与传统教材相比,就感觉到新教材有很大的差别,那就是说在原有文字叙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图表。仅从这些迹象就可以看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是何等重要。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作为一个介质对帮助理解初中地理知识是极有好处的。然而,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怕麻烦,一看到地图就显得不耐烦,好像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这样,学生读图的兴趣培养不起来,更提高不了他们的读图能力,再好的图表展示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久而久之,地图就成为他们学习地理的障碍,而理解地图就成为丧失学习地理兴趣的导火索。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和能力呢?根据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很重要。下面就有关初中地理教学的读图方法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地理的教与学有所借鉴。
一、由浅入深,指导学生认识图例
地图,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是陌生而神秘的。地理知识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学生更是难于理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正确而比较清醒地意识到:要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必须从简单的学起,从基本的内容开始。因为学生读图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熟练掌握的过程,其能力的培养也是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在训练读图时,应当把对图例的认识作为学习地理知识最基本的切入点,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记住各种图标在地图中所表示的不同物质。同时,还应该把这一习惯贯穿到每一节地理课堂中,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教学。所以,读图的能力培养应该由浅入深地从认识图例开始。
二、循序渐进,帮助学生认识地图的基本类型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虽然让学生认识图例是关键,但使学生分清地图的基本类型,也是学生能否继续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基本要义上,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判别能力,就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地图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地图的基本类型。帮助学生分清地图的类型,不仅可以通过地图的颜色来判断,而且还可以地图的图例来做比较。它们其中包括地形图、地理原理图、剖面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各种类型,经常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慢慢地就能够区别各种地图不同的特点、性质以及各自不同的读图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认真细致,引导学生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关键一步,但初中生对于图表的认识,就好像小学三年级学生要学写作文一样,总有一种陌生感。所以,很多学生拿到图表之后就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图表繁杂的表现形式和数字经常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这是初中生看图的通病。尤其是对于专业地图(比如等高线图)的理解更为吃力。在对学生读图的能力训练中,最基本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地图“三要素”,即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坐标以及图例。比如,当学生在拿到地图的时候,引导学生先看图表名称,了解图表所要展示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地图三要素找到图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确它们的性质和概念,对它们进行分类。再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的事物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文字化概括,最后依靠文字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这种引导性的基础教学训练形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读图的习惯,让学生面对地图的时候不再感觉到头脑空白,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拿到地图后,该看什么,该做什么,该思考什么。因此,在教学初期,除了让学生扎实掌握好有关比例尺、方向坐标、图例颜色等,正确引导学生看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搬掉看图的心理障碍。学生读图时往往因为对图的关键点没有弄懂,心里就产生焦躁的情绪。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及时排除心理障碍。二是要认真观察图的顺序。告诉学生看图也像吃饭一样,是要一口一口来吃的,不能漫无天际地看。根据图的实际,依据图的规律,一步步顺序到位。三是变换观察角度。“换位思考”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思考。看图也像“换位思考”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这样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四是注意图的整体性。看图如看人,凡事不能以偏概全。所以,看图时不能只看到图的一线一点,要从图的整体出发,看到由“点”“线”“面”连成的一片图面。这样才能对事物的位置、分布和结构形成一种正确的空间概念。
四、以图会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识图感情
由于读图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利用充满奥秘而漂亮的地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识图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认识图表,对解决实际问题所能起到的作用有所意识。
比如在讲解《世界地图》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因为世界之大而感觉到记忆各个大洲、大洋的轮廓十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开展海洋绘画竞赛,主题是让学生描绘各大洲大洋的形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海洋的颜色,然后就这些颜色展开丰富的联想,最后对大洲大洋的轮廓进行创造性的描绘。
五、因人施教,给学生适时补充训练
在地理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影响读图,从而丧失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在积极鼓励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对他们进行分类、因人制宜地给他们补充一系列读图的能力训练。
六、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
一味要求学生对地图进行自我理解是不恰当的,因为学生读图的能力提高是不能脱离课堂而独立学习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象地把地图转化成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讲解知识时努力做到图文结合,把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方面通过对图表的展示和指导,有效帮助学生领会地理知识;反之,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运用体会到的知识去理解地图。这样,学生就能在领会中理解、理解中掌握,达到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目的。
七、总结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地图
一、让学生学会读图是关键
当学生看到一幅图时,能迅速、准确查找地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通过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一定的能力。因此,在平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地图与图画进行区分,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示方法、严格的比例尺等方面来学习地图知识,让学生认识常用地图,用地图的类型和用途来培养读图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利用挂图或板图,对所学地图知识进行仔细讲解,也是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读图的能力还需要不断重复,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学生才能充分运用地图。
二、要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绘图
让学生去绘图,感觉是一件很难的事,确实如此。我们可以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空白地图,让学生去填空、涂色,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进行综合训练,也就是利用地图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活动 有效性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但是由于社会上对升学考试的过渡重视,人们很难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地理教学自然也未能很好地走出应试教育。我国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这为初中地理教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初中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就需要将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矛盾日趋白热化,加强对地理学的研究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还突显地理事物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表明地理事物空间运动及变化规律[1]。因此地理学是现代学科体系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中都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初中地理教学对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逐步获得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初中地理教学阐述了地理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初中地理教学处在一个尴尬位置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实质提升。初中生对初中地理普遍的认为,地理只是一门副科,地理成绩最终不会影响到自身考试、升学。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只要有个及格就可以了,更有甚者认为花太多精力学习地理就是浪费。不仅是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学校、家长都对初中地理存有偏见,对地理知识浅尝辄止一点就行,对不重要的地理考试应付一下就行,这些问题都显现了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难以突破的关卡。
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措施
(一)和谐互助,构建“高效课堂”
每一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要结合学生不同个性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山东即墨28中教学模式,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和一般,良好和较差的座位调好,两个人中有一个成绩好点的,作为师傅,成绩差点的,就是徒弟。开始老师指定分配,再后来就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师傅,地理学科有特定的师友组合[2]。如果徒弟遇到不会的题目,师傅就负责把徒弟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徒弟,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徒弟接受师傅全面的管理,师傅通过老师的指导培训,师友互助培训等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得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全面发展。
(二)明确目标,各个击破
将地理教学一节课被划分为各个环节,每个步骤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越小,目标越明确,学生就越容易完成,提高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将学友和师友的地理成绩组合在一起评定,因此师傅尽心尽意地教,徒弟也竭尽全力地学,这让学生们始终保持亢奋状态,课堂也因此变得紧张而有序,学生不再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相反,他们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主动获取知识的替代被动获取知识现状。
(三)理论结合实际,提升教学质量
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对着书本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记录老师讲的知识点的情况,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添加社会实际元素到教学内容中,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的运用,突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通过提问的方式牵引学生的思绪,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问题的发问方式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和教材中理论设计而出,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提问。例如,在课堂上讲授地震这一概念时,就可以结合牵动人心的“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实例,向学生发问:汶川雅安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遇到地震是该怎么预防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能够将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是今后的教学探索努力的方向[3]。只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将初中地理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广大学生真正学习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崔 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谈初中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