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写冬天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冬天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写冬天的诗句

第1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2、冬天,是那么的静。寒冷使爱跳爱叫的小河失去了潺潺的流水声,使奔腾的江河静寂下来,使无边无际的大海平静下去,让它们休息一下

3、雪渐渐地停了,房屋、树木都笼罩在一片雪白之中,万里江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4、雪把美丽洒向人间,也把寒冷带给大地,杨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冻得真发抖。这时的松柏仍在雪中亭亭玉立,没有丝毫的冷意。

第2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45分)

1.

(10分)给形近字组词

梧________     寒________     挑________     异________    倍________

悟________     塞________     桃________     导________    陪________

2.

(5分)找一找,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6分)按要求填空:

①“尺”字用音序查字,查________字母,用部首查字查________部。

②“疑”用音序查字,查________字母,用部首查字查___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____画。这个字的第一笔是________。

4.

(2分)选词填空。

搜寻

搜索

队员们在废墟中来回________。

队员们________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5.

(2分)解释加横线的词。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

②物莫能陷也。________

6.

(17分)根据《题西林壁》内容填空。

(1)把诗句补充完整,完成后面习题。

题西林壁

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

(2)《题西林壁》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游观________山后的总结,借________说理,富有理趣。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我们还学过苏轼的诗还有:________等。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幸福要靠________,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________对人们做________的事情。

(6)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

7.

(3分)读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填空。

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________ 。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________ 。豌豆妈妈的办法是靠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

(共2题;共15分)

8.

(5分)读下面的小诗,完成练习。

树阿姨染发

树阿姨很喜欢染发,

不染发她就浑身难受。

她请春姑娘把她的头发染成嫩绿色,

请夏叔叔把她的头发染成深绿色,

请秋姑姑把她的头发染成金黄色。

也许老是染发的缘故,

到了冬天,树阿姨的头发掉完啦!

为了遮丑,她就用雪缝了一顶白帽子,

小心翼翼地戴在头上。

(1)照样子连一连。

春天________

金黄色

夏天________

白帽子

秋天________

嫩绿色

冬天________

深绿色

(2)这首小诗主要写了________(选一选)

①春姑娘去染发

②树叶一年四季的颜色变化

9.

(10分)阅读课外选段,回答问题。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lǎn

lǎng)洋洋地晒(sài

shài)太阳,什么也不干。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懒________(lǎn

lǎng)洋洋

晒________(sài

shài)太阳

(2)我能找出第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

(3)我能写出“非常”的近义词:________。

(4)我会照样子,写一写。

例:懒(懒洋洋)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

胖________

________。

三、思考与表达

(共1题;共5分)

10.

(5分)你有没有过“神清气爽”的感觉?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美景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写一写当时的情景,用上这个词语。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45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6-4、

6-5、

6-6、

7-1、

二、阅读与理解

(共2题;共15分)

8-1、

8-2、

9-1、

9-2、

9-3、

9-4、

三、思考与表达

第3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冬天是漫长的,每个时间段的冬天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写过《立冬》这首诗,字里行间,“小资情调”极为鲜明地显露了出来。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立冬了,这时万物收藏,纷纷规避寒冷,不过,“诗仙”李白,烈酒入肚,丝毫不减挥洒自如的诗歌情调,是不是还在美酒当中,酝酿着三百篇的诗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是写立冬之后不久的江南的:“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样可爱美好,“似春华”三个字,鲜活地赞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对冬天的爱意,让人在无尽的遐思中生出暖意来。

冬至是冬天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意味着冬天已过去了一半。“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的《小至》让人眼前一亮,不失美好的憧憬。作者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孕育着春天的美好景象。在作者的笔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开始,既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又让人浮想联翩。

冬天最冷的节气是大寒,也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这个最冷的节气在古人笔下也别有一番情趣。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门》中写道:“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大寒时节的早上,陆大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出城,虽然太阳无光,风大温低,城外一片苍茫萧条的严冬景象,连动物都很少见,且这时候年关将近,他又身处异乡,但他却没有感到悲凉,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山川依旧、悠然陶醉的豪情,这是一种何等境界的人生旷达啊!宋代诗人文同,虽然名气不怎么大,却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和仲蒙夜坐》:“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寒夜漫漫,外面冷风呼啸,屋内寂静凄清。睡不着的时候才知道是茶水的作用,大寒节气,应该喝酒啊!屋里寒冷,砚里的墨都结了冰,灯花堆积了很多也不管它。衣袍虽又破又薄,但只要有书读就行了。这是一幅让人钦佩的寒夜苦读、舍我其谁的画卷,诗人那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气神让人掩卷难忘!

提起冬天,人们最想念的是雪,因此雪也成了冬天的代名词。古诗词中描写冬日雪景的非常多,也都很有特色。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谓是一个冷寒的画面,但冬天虽至,却不凄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作,结构至为精巧。虽写江雪,但不直接入题,直到结尾才豁然开朗,“寒江雪”三个字生生地冒出来,让人回味悠远,很是吸引人。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没有行人和飞鸟,只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钓。诗人借此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写出了人生的荒寒静寂。《江雪》画面十分幽冷,意境却十分空旷明净。诗人柳宗元身处逆境,执着而不孤独,坚定而不妥协,孤愤而又向上,宁静而又超脱,这便是冬天里驱走寒意的一篝火。“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咏的名作《终南望馀雪》,是一首典型的咏雪诗。这首诗是说,终南山北岭景色秀丽,积雪像是浮在云端。初晴的阳光明亮地照在树梢上,可是长安城今夜会更冷了吧?此诗紧扣主题,咏物寄情。清新明朗,朴实俏丽。“阴”“秀”“浮”“明”“霁”几个字,把这首诗给写活了,将冬日雪景明亮亮地呈现出来,真是一首千古佳作。诗一开始先铺写终南山明亮的颜色,末句却笔锋陡转,裹着浓重的诗意和美感,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更能温暖人心和打动人。

提起冬天,还有一种花是绕不过去的,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梅花。古诗词当中,赞美梅花的作品甚多,北宋王安石的《梅花》极具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笔下,楚楚可人的梅花,不媚俗,不自卑,散发着幽香,在冬天里凌寒开放。这首梅花诗,不加雕饰,语句十分朴素自然,虽简短,却很有味道,让人在清新的文字里,分享到梅花的清香和高洁。写梅花给人深刻记忆的,还有南宋词人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一树报春的红梅缀满琼枝,半开香脸,娇态柔美,宛如美人出浴,新妆初罢,婀娜多姿。李清照的《渔家傲》,温婉地表达了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写得真是令人心醉。

第4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宋人周南《十月十日立冬》有诗句:“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_疡时作唬怀抱岁将终。汗手@牙笔,晴檐共秃翁。”立冬已至,寒冷将近,要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立冬》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诗人只好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竟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迹。从诗句中我闻到了立冬的酒香,天冷了,酒已成了驱寒的必备。从这些诗句中,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

中医学认为,立冬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宋人仇远《立冬即事二首》有诗曰:“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小雨带来寒意,但还没冷到结霜,房子前面的树,叶子已经一半绿一半黄了。寒冬闻到梅花飘香,似乎又已经嗅到了春意。

第5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艾青诗作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概况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广泛地运用比喻。何谓比喻?宋代朱熹在《诗集传》注释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为了增加诗句的形象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诗人常采用以彼物(多是形象具体的)来比此物(又常是较为抽象和广泛的)。如艾青的名篇《冬天的池沼》:“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枯干得像老人的眼―/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作者先用了三个具体的意象比喻冬天的池沼像老人的心、眼、头发,最后又用了一个概括性的意象把这个荒凉、没有生气的冬日池沼比成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一个悲哀的老人。比喻不仅准确、形象,而且透射出作者同情一切孤独无助的老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让人读后也产生悲凉之感。此外,在艾青写都市生活的诗中,也有许多生动的比喻,如:《马赛》中,把高高的烟囱比喻为“资本所奸了的女子”,把黑色的煤烟比喻为“弃妇之披发”,把大邮轮比成“世界上最堂皇的绑匪”;在上世纪五十年的《维也纳》中,把这座美、英、法和前苏联分管的都市比喻成“患了风湿症的/面貌清秀而四肢瘫痪”,又写维也纳像“坏了一半键盘的钢琴”和“烂了半盘的樱桃”。今天且不说东西方共管的现实评价是否准确,但从诗艺和修辞手段来讲,这些比喻实在是非常精当而又有形象上的质感。

暗喻有时和作者运用的象征手法分不开。所谓象征,照西方象征派诗人所说,是指大自然和诗人心灵的一种对应关系,也即诗人梁宗岱所说:“譬如:一片自然风景映进我们底眼帘的时候,我们猛然感到它和我们当时或喜,或忧,或哀伤,或恬适的心情相仿佛,相逼肖,相会合。我们不摹拟我们底心情而把那片自然风景作传达心情的符号,或者,较准确一点,把我们底心情印上那片风景去,这就是象征。”可见,他所说的象征是特指一种艺术手段和修辞方法,也即是说,诗人笔下的景物,其含义并非这景物本身,而是另有所指。如艾青写于抗战时期的《树》:“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儿表面写的是大地上互不接触但地底下根须都纠缠在一起的树,但暗地里作者却另有所指。据艾青自己说:“这样就把没有关联的东西紧紧地纠结在一起了。人与人之间,外表上是分离的,但在心灵深处总是相通的。从这首诗写作的年月看,还是的相持阶段。”显然,这首诗是用盘根错结又紧密相联的树象征中互相团结的抗日军民,这比直说就更为感人。又如:《礁石》,这是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首短诗:“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显然,作者也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用一种象征或说是暗喻,写我们伟大的民族经过火与血的考验,仍然坚强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再广义地引申,也可以说是写经过种种艰难困苦的磨炼,仍然坚毅地生活在世上的人们的一种伟大人格力量。这种用独特的修辞方法描绘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感人至深。它没有丝毫的说教和赘语,既意象鲜明,又语言精粹,堪为学习诗歌创作的范例。

第6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爱读诗,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让我背”变成“我要背”呢?在教学中,我原先采用的做法是老师推荐古诗,每天早晨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记到笔记本上。后来发现,这样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学生不抄,更不用说吟诵了。于是,我便调整了策略,采用让学生人人参与,都当小老师的方法,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取名“今日背诵”,每天早晨,由一名学生将他推荐的古诗抄上去。学生为能当好这一天的小老师感到高兴:有的学生为了把字写好,早早就练习写粉笔字;有的学生轮到抄写时,将小专栏设计得很漂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也体会到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少数学习不自觉的学生也变得认真了,笔记本上记下了一首首古诗,并能按时背诵。

对于每天抄写的古诗,起先规定的范围是“小学生必背古诗”,然后,学生根据情况也可以适当增加,一般每天一首,但是要归类背诵。如学完描写春景的古诗《春日偶成》和《江南春》后,一段时间都要求学生积累背诵描写“春景”的古诗,依此类推,再来背诵描写“夏天、秋天、冬天”的古诗。如果学完“送别诗”,就要求学生搜集背诵“送e诗”。此外,还有“思乡诗”“爱国诗”“边塞诗”……这样,学生就要根据内容先去搜集查找,而且自己必须先了解作者,弄懂诗意,然后推荐给大家,还要给大家作简单的讲解。这样,学生通过当一次小老师,让自己得到了自主搜集处理信息和言说表达能力的锻炼,背诗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 课内外结合,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

古诗内涵很丰富,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朗读古诗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吟诵中体味、感悟诗的韵律,领略古诗语言的音韵美;通过理解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例如:教学《池上》和《小儿垂钓》时,我抓住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写小孩子的诗。先引导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每一首诗都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如《池上》中抓住“偷”字,《小儿垂钓》中抓住“遥招手”一词,让学生给它们换词,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体会诗人在语言上的锤炼,追求语言的艺术境界,感受古诗描写孩子的天真、活泼。最后,再次引导学生吟诵时,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在想象中还能让他们体味到古诗文语言的美。

课内得法,益于课外。学生学会了品读古诗的方法,课外积累背诵起古诗来,就会有章可循。学生拿到一首古诗,首先,也会先读几遍;然后,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弄懂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诗句,要求学生勤于查阅工具书,或以“能者为师”,虚心求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了诗意,学生积累吟诵起来自然就想象到了诗中描绘的画面。如学生吟诵了描写小孩子的古诗《所见》《四时田园杂兴》后,交流时,学生都体会到诗中所写儿童的活泼、可爱。

三、 多种形式,展示学生读诗的成果

第7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作家除了鲁迅,大概就要数朱自清了。《匆匆》《春》《背影》《绿》,还有《荷塘月色》和《冬天》。有了这些代表作品,就有了探究学习的基础。在初中学完了朱自清作品之后,我布置了有关朱自清作品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我布置的的课题很简单,只有一个问题:朱自清的作品美在哪里?要求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探究。研究的方式是在网上或图书馆里查阅资料,个人钻研和资源共享相结合。

在经历了自主探究和集思广益之后,同学们带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许这些成果对老师们来说,很平常,很简单,但是对学生来说就弥足珍贵,因为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位同学说,挺喜欢朱自清一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哀愁,真切、平常、感人。他发现,《背影》和《荷塘月色》都是创作于1927年。于是他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这位同学还结合作者的阅历、个性和气质来分析朱自清作品的抒情特色,这是很有见地的。

一位同学说他喜欢朱自清作品里流露出来的韵律美。如《匆匆》一文开头一段,作者用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发问,再用疑问句去启发读者思考,既引人深思,又琅琅上口。还有作者通过句子的长短变化来营造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和诗意的美感。

有一位同学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诗意美。他举的是《绿》中对水花的描写。把水花比作“白梅”、“杨花”,这些句子与古人描写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写白梅的诗句,他找出了王冕的《白梅》、张臬的《墨梅》、李公明的《早梅》、卢梅坡的《雪梅之一》中描写梅花的诗句来印证朱自清文句的精妙,通过梅花的色彩和芬芳来展现梅雨潭水花的晶莹剔透、细腻和美感。该同学还找出了一些写杨花的名家名篇,如唐・韩愈《晚春》、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宋・晏殊《踏莎行》、宋・王安石《清平乐》、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王令《瀹瀹》,等等,认为朱自清通过诗一般精炼的语言,通过杨花的飞舞轻扬来表现梅雨潭瀑布的轻盈、轻巧。同学的研究也许很一般,但是这种对比阅读,开阔了同学的视野,既是一种有用的积累,也是一种难得的提高。

一位同学说他最喜欢朱自清作品中所表现的柔和美。他发现,作者善用女性作比。例如在《春》中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在《绿》中把“绿”比作“少女的裙幅”、“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明油”;在《荷塘月色》里先把荷叶比作的裙,接着用“刚出浴的美人”突出“白花”的光彩照人,再通过“袅娜”、“羞涩”,写出了百花的女儿态。在这里自然的美景与女性的柔美融为一体了。同学们分析的真好。

一位同学说他喜欢朱自清善于化无形为有形。他举了《匆匆》中的例子。“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变单调为多彩:“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在这里,作者化无色为有色,变静止为动态,不愧为写作高手。色彩上,“青烟”是淡蓝色,“薄雾”是乳白色的。而动感则体现在时间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

一位同学说他喜欢朱自清作品中的音乐美。语句抑扬顿挫,长短结合,轻快流利,很有音乐的美感。比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这样一种平白如话的语句,用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平常性、流动性和易逝性。

一位同学说他喜欢朱自清作品的质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背影》篇幅不长,它没有精巧的结构,没有华丽的词语,而是凭借真挚、朴素的父子亲情感动了所有的读者。在他的笔下,生活细节自然地变为感人的抒情细节。如:父亲买橘子的蹒跚背影,不事粉饰,不着意渲染,而是老老实实写来,具有质朴自然的艺术特色。

第8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王清铭

①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宛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

②也不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遮住秋风往来的路径。城市人越来越多,树却越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长年不凋的树种。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类,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观赏的动物园,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

③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夹克就可以穿越整个冬天,何况气候变化不大的秋天?现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没有几个人去注意秋天枝头飘落的那几片落叶,更不会将它们夹进心情笔记,即使远上寒山,也只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前留此存照。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这样的诗情大概也随洞庭湖的水位水落石出了。

④现代人讲究实用,美化环境用塑料花、水泥树,谁也不想为清扫落叶去浪费金钱般的时间,难怪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他们的心灵。标志秋天到来的是公园里的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样妙趣横生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现,务实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究竟是茅台酒还是XO。晓来染来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感情日益浅薄的都市人可以洒脱地挥手告别,谁会为思乡情、离别情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

⑤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那份因悲秋、伤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难在攒动的都市落脚,但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却经常愁云密布?花自飘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股票指数、房价涨幅。

⑥秋需要用心去体验,冷漠的都市人很难有一叶知秋的感触。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现在又有几个人去倾听这心灵深处的律动呢?也不是都市人心灵不敏感,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头的细微感受总被忽略,更遑论生命的内在关照?

⑦以前读古典诗歌,记得有一个术语叫“萧索美”,具体含义不甚明了。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无端生出些许感伤。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类带来诗情和美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我们需要一副聆听天籁的耳朵。

⑧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⑨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

思考练习:

1.作者说“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请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条陈述这样说的原因。

2.古典诗歌的“萧索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文章以陆游《秋思》中的诗句结尾,有什么好处?

4.阅读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答案:

1.主观原因:①城市人都很忙,没人关注秋天的到来;②城市人讲究实用,感情淡薄,为人世故;③城市人关心身外之物(如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等),忽略了心头的细微感受,更缺乏生命的内在关照。客观方面:①城市的日益现代化导致人们离自然万物越来越远(见不到落叶、月光,更难见到大雁和鹤);②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在城市中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

2.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等萧索景象,会使人联想到时光流逝,心中生出感伤,这种感伤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

第9篇:写冬天的诗句范文

听说,陶行知先生在一次演讲前,拿了一只大公鸡走上台,拿一把米硬往公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挣扎着死活也不肯吃;陶先生把米撒在地上,松开大公鸡,大公鸡自己就啄米吃去了。

陶行知先生这一做法告诉大家教育孩子不能靠盲目灌输而是要善于放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此,笔者想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真”、“善”、“美”。

1 语文教学首先要求“真”

笔者所讲的“真”,是真实、正确、准确。这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说白了,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这些老师千万不能把错误的知识教给学生,不能把“经”给念歪了。

前不久,听了一节公开课。课上,老师列出了一系列古诗句,让学生辨别这些诗句分别表现了哪一季节的景物特征。当问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时,不少同学说是写春季的,但是有几位同学反对,反对的理由是:“读诗要看得仔细全面,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绝句》,《绝句》的后两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既然有雪,就应该是冬季。”这位老师不知是因为紧张没有听清楚还是真的未领会此诗意思,在学生回答后居然点头默许,所有同学似有恍然大悟之感。

非常明显描写春天的诗句怎么变成描写冬天的了?笔者不知这位老师在备课时是否想过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明确,即使是夏季,那高山巅上尚有积雪,何况春天或早春呢?诗句中含有“雪”字不一定是写冬景,诗句中含有“春”字未必就是写春景。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中虽然含有“春风”“梨花”,但它写的是冬天大雪纷飞的情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中虽然含有“二月”、“花”,但它写的是秋天霜染枫林的景象。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慎重去对待。在对文本解读时,应注意文本的全貌,否则就会闹笑话。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的意义,由读者决定,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但是,拓展应注意立足文本,不能走火入魔,过分标新立异,偏离主题。

有位先生说:“有了精彩的文本解读,才会有出彩的语文课堂。”有了正确的文本解读,才会有健全的学生思维。但愿我们能正确引导学生去研读文本,正确体会文本精髓,正确感悟文本情操,正确去延伸和补充,不要去望文生义,架空分析,这样就会闹笑话。

如果误把白白的砒霜当成大米,从而引导大公鸡去吃,那就惨了。

2 语文教学要求“善”

笔者所说的“善”,指的是语文教师凭借巧妙的语言技巧,善待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学生不喜欢老师板着面孔咄咄逼人地传授所谓的文化,不喜欢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所谓的知识,不喜欢如同坐牢一般坐在僵死的教室里。生龙活虎的他们喜欢整天带着笑意的老师。

笔者称呼班级卫生管理不到位的姓叶的班长为“叶总管”,笔者会笑着对他说:“叶总管,你是怎么检查的呀,你看地上的垃圾……”笔者称呼不爱做语文作业的男同学为“某老板”或“某经理”,也会笑着对他说:“你将来真能做老板,吃完饭往老板椅上一躺,有事吩咐秘书去做,自己什么也不愁,你是不是想让我也为你配一个做作业的女秘书啊?”每当笔者说这些话时,同学们都会哈哈大笑,被批评的同学也在笑,在笑声中大家都受到了教育。

有一次,笔者指导学生练习写对联,下联是“书香满校园”,有一位姓张的同学说的上联是“辣味全商店”。笔者说:“张大爷真是美食家,大家看他的对联多有诗意啊!令我们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笔者还未说完,同学们已经笑倒一片。

善意地对待学生,真正去关爱学生,注意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有位教育家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止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地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和成效。

板着面孔,机械地传授所谓的知识,不会受到学生欢迎。在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善”的教学语言。

逼着公鸡吃东西,硬往公鸡的嘴里塞米,公鸡是不会领情的。

3 语文教学要求“美”

给学生以愉悦,在积极乐观的氛围中激发学习热情,这就是笔者所说的语文教学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优秀的教师,必须善于激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确立课程的吸引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学生就会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关键所在。

如何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力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最能吸引他们的是那些精彩的故事。同时,他们争强好胜,总是乐于表现自己,他们也渴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带给大家欢乐。

在教学中,凡是遇到便于表演的课文,笔者总是指导学生去表演。每当老师要求同学认真研读课文,自编自导自己组织“演员”准备上台表演时,准是群情振奋。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台词,主动学习的欲望被大大激发。课堂上我们会看到:愚蠢的皇帝头戴纸做的皇冠大腹便便地行走在讲台前,光着头的佛印和尚手拿玉米粒做的念珠傲慢地斜躺在课桌上,机警的“老虎”身披一块黄布“荡倚冲冒”那只庞大蠢笨的“驴子”……

看到这些趣味横生的表演,同学们或会心微笑或开怀大笑。他们往往会在发出笑声之时对台上的表演评头论足,通过大家的评价,表演者与观赏者都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让公鸡自由地心情舒畅地去啄食,它才会健康成长。

总之,创造真善美,杜绝假恶丑,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课堂的一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