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指标范文

财务指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指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指标

第1篇:财务指标范文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用于判断上市公司的收益状况,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极大关注。证券信息机构定期公布按照这三项指标高低排序的上市公司排行榜,可见其重要性。但笔者建议在使用这三个指标时要做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在选择投资目标,以期寻找一个有真正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时。以下就为什麽要调整及如何调整逐一论述。

一、调整的原因:上市公司具有利润操纵的动机与行为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以论证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是否具有利益驱动。

(一)、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利润操纵

就中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而言,新股发行额都是“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只有尽量提高发行价格。新股发行价格受到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一般不能超过15倍。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发行市盈率若高于15倍一般很难获得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批准。在发行市盈率为常量的情况下,要提高每股发行价格唯有在每股收益这个变量上做文章。1996年以前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是:“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年度预测的每股收益”,于是1996年以前发行新股的不少公司将盈利预测高估,其中少数公司盈利预测数远低于实际完成数。针对上述情况,证券监管部门对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做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为:“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于是此后发行新股的公司多在历史数据上做文章。有的公司把不能直接产生盈利的资产尽量剥离,以较低的费用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而使利润增加。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受发行新股额度的限制,只能从原有总资产中剥离出一部分资产折股作为发起人股,对这部分资产的盈利能力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模拟,模拟计算的利润无须缴纳所得税,但却是制定发行价格的依据,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二)、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利润操纵

大多数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能方便地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在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已有数万家,但其中只有数百家上市公司能够以向老股东配售新股的方式筹集资本。因此许多人认为,如果失去了配股资格也就失去了公司上市的意义。

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有严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三年中不得有任何违法违规的记录。而且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投资者往往认为该上市公司具有发展潜力。于是在政府对配股行为的行政干预,上市公司自身发展对配股资金的需求,以及投资者简单的价值判断对上市公司形成了压力。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净资产收益率10%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首要目标。

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11%区间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9%~10%区间的几乎没有(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只要三年保持9%以上即可获准配股,因而属例外)。

(三)、为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而进行利润操纵

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中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前已述及,公司取得发行额度且争取上市非常不易,公司上市后又被摘牌,不仅对股东而言是莫大的损失,而且公司丧失上市资格意味着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白白浪费。上市公司往往认为股票被摘牌是对公司的最严厉的处罚,所以宁愿帐务处理上玩一些花样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也不愿意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被判处“死刑”。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润操纵的动机,上市公司在年度报表审计中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程度更恶劣的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事件,这些都证明了对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在使用时进行一定的调整更为必要。

二、对净资产的调整

对净资产进行调整,应予调整的项目其实就是上市公司易通过其进行利润操纵之处。调整后的净资产能使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大大增强。如何对净资产进行调整呢?参考1997年12月17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可对净资产进行以下四个项目的调整。即: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下面对每一项目进行逐一分析,揭示其可被利用来进行利润操纵之处。

(一)、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付帐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项目,但应收票据一般为短期信用票据,其呈兑期一般在一年以内,因而“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一般只包括“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和其他应收款”三个项目。

从国际惯例来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某一公司而言,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而且即使存在,也早已100%地计提“坏帐准备”,直接将其潜在的损失全部进入当期损益,因而对帐面股东权益不存在负面影响。而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三角债”,以及人为利用关联交易通过“应收帐款”项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而“应收帐款”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不少企业甚至大量存在三年以上帐龄的应收帐款。再者,由于我国过去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坏帐的计提比例太低,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广泛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帐”现象突出。而资产的本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也就是说,资产能单独或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产相结合,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金净流入做出贡献。显而易见,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作出贡献。列做企业的一项资产容易给使用者造成误解。

预付货款与应收帐款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商家相互提供的一种信用。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状况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经营,那麽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要遥遥无期。有时,预付货款也是关联方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所以,把预付货款作为调整净资产的一个项目是比较稳健的做法。

其他应收款项目原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现实中,其他应收款却没有如此简单。如:B公司在年度报表审计中被出具保留意见,该意见称:“1995年二电炉厂因设备故障而停产发生的费用8194625.06元,历史遗留的工程设备大修理支出6282661.75元,列入待摊费用和其他应收款,未计入当年损益。”上述两项费用如在本期确认,将会使税前利润因此减少14477286.81元。由此可见,其他应收款在此起到了推迟确认费用的作用,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二)、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一般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盘盈和毁损。这些财产损失除少量可由过失人负责赔偿,或由保险公司赔偿外,其扣除残料价值后的差额便为“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其一般处理为:通过“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项目进入损益表,减少当期税前利润。所以,“待处理财产净损失”的经济实质是本应进入损益表冲减利润的损失或费用项目,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而且,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帐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帐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三)、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收益费用确定的“配比原则”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简言之均为“等待摊销的费用”,只是“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因此可将之称为“长期待摊费用”。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应为对于它们很难估计其是否有预期的未来收益或服务潜力,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因此,成本就是资产的观点,加之收益确定时“配比原则”的需要,使得这些递延项目也能以“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方式进入资产负债表。

总之,递延项目既包括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又包括很难确定其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或损失,但却以尚未耗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面貌出现,且金额一般较大,因而只能按照配比原则在其受益期内摊销。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中,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很不规范,为上市公司推迟确认费用提供了便利。如:N公司在年度报表审计中被出具保留意见,该意见称:“贵公司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两个科目的使用及摊销上不够规范,不符合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影响了经营成果。”据检索: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会计年度,利润总额为346.82万元,仅为上年的15%,而年末待摊费用余额高达23568740.85元,年末递延资产余额高达47207083.83元,两项合计占流动资产年末余额的15%以上。看来,如果N公司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两个科目的使用及其摊销规范一点的话,说不定N公司在当年就会出现亏损。

以上举出的只是些被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出具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就没有问题。因为被出具保留意见的毕竟只是问题被暴露的少数。所以,若进行稳健的投资,将净资产进行以上几个项目的调整不失为一种对投资者的保护。因为若是一个业绩确实不错的公司,上述几个项目占净资产的比重不会太大,调整的影响自然很小。但一些存在利润操纵现象的公司的调整结果则会有很大差异。

三、对净收益的调整

在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情况下,对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刚才介绍的几个科目多被用来推迟确认费用,下面则从收入方面对净收益进行调整。

首先,笔者建议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来重新计算,作为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参考项目。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有时,如果营业执照上注明的兼营业务量较大,且为经常性发生的收入,也可归为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而言,一个业绩斐然或者成长性很好的企业往往是因为在其主营业务上取得了成功所致。一个企业或许可以将多余资金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或开展多角经营。但最好也要围绕其主业经营,即发展一些与主业相近或相似的行业,即这些行业在技术要求、工序要求、人员要求方面与主业近似。或者,新发展的业务是为了支持主业的进一步发展。如:彩电企业收购一个电子器件工厂;食品企业收购一个种植基地等。三九集团就是一个多角经营成功的例子,它经营的产品种类虽然很多,但仍集中在医药、生化方面。而巨人集团本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却贸然去做房地产,它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在解读一个财务报表时,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不少一部分来自于非营业利润,如:出租房屋出租土地等其他业务收入,或来自于资本市场上的炒作等。这些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无十分明显的相关性,很难由这样的利润认定其有长远的投资价值。

至于企业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计算的“投资收益”,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处理。若这部分投资收益来自被控股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则也可并入主营业务中进行计算,但投资收益往往来自于关联方,这一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一个黑洞。所以,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则也应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主营业务的重要性也可通过现有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说明。有研究者认为我国股市中实际上已出现了5种类型的绩优股,除传统的老牌绩优股外,还有高科技绩优股(如东方电子、清华同方、中兴通讯等);重组绩优股(如:国嘉实业、方正科技等);享有资源优势型的绩优股(如:稀土高科、东阿阿胶等)和新上市绩优股(如:中关村、清华紫光)不难发现,这些绩优股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十分明确的主业,其主要经营产品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1998是股市的一个“资产重组年”,很多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但根据《中国证券报》的一项调查表明,98年进行了资产重组的企业,其后的业绩不尽相同,业绩令人满意的重组往往是在经历了大股东变更后,大大改善了治理结构,有的通过彻底的置换,更换了经营范围,有的由于剥离掉劣质资产强化主业而适应路大增.......。由此可见,主营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另外,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的房地产业子公司要注意其在收入确定方法以防止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发生。房地产的开发周期往往需要几年,按照确认营业收入的会计理论,房地产企业在预售房屋或签定售楼合同后,按工程进度确认销售收入和与之相对应的成本也不无道理,但有的企业却以售楼合同金额确定为当年销售收入,从而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经过以上调整,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虽然会由于这些稳健的调整而在某些方面降低其相关性,所以,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全部上市公司方公布调整后的数据。但投资者若将其用于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评价,其可靠性无疑会大大提高,比较适应我国当前股市的某些现状。

参考书目:

第2篇:财务指标范文

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之所以会有缺陷,是由于应计制会计(权责发生制会计)本身缺陷而导致。

应计制会计中存在诸多估计和主观判断的因素,这使人们对同一个会计的问题处理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999年财政部对全国110家酿酒企业会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102家收入、费用不实,虚假利润共计13.88亿元。2001年初,审计暑公布的对1290户国有企业的审计结果显示,会计报表不实的占68.46%。在对159户的企业的抽查中发现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户。这一话题引起了中外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但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能否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防范企业盈余操纵,还是个未知数。

从契约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合约,具有不完全性。

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最终会导致两种行为:“效率”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效率”行为指把会计政策的灵活选择权(即会计操纵权)安排给管理当局,可以帮助其实施经营策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机会主义”行为指管理当局在签约后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而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使契约各方的财富重新分配,尤其是从事有利于管理当局自身的财富再分配。因此,即使在没有违反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前提下.公司同样可以通过对应计项目的适当控制或者对应计收入和配比费用进行调控,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目前,我国对于现金流量财务分析指标的研究还很少且零散,由于我国1998年起才开始实行《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主要由财政部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组成,它们均参照杜邦财务分析系统,以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这些指标体系存在以下缺陷:(1)收益指标容易纵、或虚报或瞒报,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盈余质量。(2)杜邦分析体系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着重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在当今“现金为王”的时代,运用这一体系无法预先判断企业财务风险,账面盈利却走上破产之路的公司屡见不鲜。

解决这一问题较好办法是:在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现金流量指标以加强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因此本文对改进的财务指标体系的设想如下:

一是财务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的设想。尽管财务分析按照其方法来说包括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绝对值分析等,我们的研究将侧重于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因为单独某一特定项目的信息,并不能较好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及发展前景。而将不同项目进行比较计算比率是传递以上信息的良好途径。

在目标上(1)帮助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正确评估企业价值,了解其真实财务状况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2)帮助公司的债权人分析公司的真实偿债能力,作出合乎理性的信贷决策。(3)帮助证券监管机构洞察公司管理层对盈余的操纵,通过惩治达到规范市场秩序的目的。(4)该指标体系也适用于公司所有者考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托经济责任。(5)为制定政策者提供参考。

第3篇:财务指标范文

【关键词】 非财务指标; 激励效应; 高管薪酬

1996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IMA)的调查发现,仅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业绩评价系统能够支持高层目标的实现,43%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法实现或较难实现,60%的企业正积极寻找新的业绩评价系统来克服这些缺陷(王悦等,2011)。目前,非财务指标已成为绩效指标实践发展的趋势之一(Itter and Larcker,1998b)。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不同的业绩衡量目的需要不同的指标,传统的财务指标难以满足这些目的。另一方面,传统的财务指标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太过于重视历史信息而具有滞后性、缺乏解释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等(Itter and Larcker,1998b)。

在高管激励合约中,尽管传统的财务指标,如利润、资产回报率、投资回报率等仍然存在,但非财务指标的使用越来越多(Ittner et al.,1997;Banker et al.,2000)。那么这些非财务指标是否具有激励作用呢?与高管的薪酬激励是否相关呢?目前关于非财务指标对于经理激励的重要性方面的实证研究目前非常少(Davila and Venkschalam,2004)。本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为例来分析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检验非财务指标对高管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非财务指标对银行高管薪酬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研究假设;第二部分描述了实证模型、样本选择和变量选取等设计;第三部分给出了实证分析的结果;第四部分得出了本文的结论。

一、相关理论和研究假设

随着人们对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探讨非财务指标是否可以用于激励目的。财务指标如果要纳入到人的激励合约中,至少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非财务指标能够很好地预测(长期)财务绩效,因为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设立的组织,衡量指标的选择必须要有助于财务绩效的实现;二是非财务指标能够显示出人努力的信息。

(一)非财务指标对财务绩效的预测性

竞争环境的加剧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方面的改进,这些方面的改进意味着企业专用性资产(Firm-Specific Assets)的投资,但其价值很难在财务指标中充分反映出来。但衡量这些无形资产投资的非财务指标则能更好地预测未来财务绩效(Ittner and Larcker,1998a)。因此,非财务指标具有良好的未来业绩预测能力,可以被当作未来业绩的先导指标(Leading Indicators),而财务指标只能反映过去或现时活动的财务影响,缺乏对未来财务业绩的预测能力(Datar et al.,2001;Feltham和Xie,1994)。

许多文献对非财务指标的财务绩效预测性进行了实证分析。Anderson等人(1994,1997)以77家瑞典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不同的行业中顾客满意度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具有很大的差异。Ittner and Larcker(1998a)基于客户层面、事业部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了客户满意度指标与未来财务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关系呈现显著正向关系。但这种相关性不是线性的,当客户满意度很高时,绩效收益是递减的。同时,企业层面数据分析结果随着行业不同而不同,有些行业是正向关系,有些行业则是负向关系或者不相关。Banker et al.(2000)基于18家旅馆72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发现客户满意度指标与未来财务绩效是显著相关的。Banker and Mashruwala(2007)分析了竞争强度对非财务指标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如当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激烈,顾客的购买选择有限,那么顾客满意度不高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则很小;当企业面临的竞争很激烈,那么顾客满意度不高就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张川、潘飞和John Robinson(2006)以我国76 家国有企业为样本,分析了客户满意度与企业财务业绩的相关关系,发现客户满意度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并且从客户满意度提高带来的两方面作用来看,企业更可能是通过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率来提高盈利能力,而不是通过增加销售来提高盈利能力。张川、潘飞和John Robinson(2008)以我国158家企业为样本,分析了非财务指标采用程度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理论和权变理论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不管企业具有什么样的权变特征,非财务指标采用的程度越高都会带来越好的企业业绩。而且,相对于选择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而言,选择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采用非财务指标后会得到更好的业绩后果。

尽管理论分析认为非财务指标对企业未来财务绩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实证分析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发现非财务指标与财务绩效不相关或负相关。非财务指标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研究选取的具体的非财务指标、企业特征、行业特征以及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Ittner and Larcker(2003)指出,企业在选用非财务指标时存在着四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企业没有基于因果关系来选择指标,因果关系是指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图,它能够表明哪些领域可望通过采取特定的行动获得改进,以及这些改进将如何影响企业长期的财务业绩。因此,只有合适的非财务指标才会影响长期财务业绩。

(二)非财务指标的信息含量

委托理论指出,企业的业绩衡量和薪酬体系应包括所有能够提供管理者努力增量信息(incremental information)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Banker and Datar,1989;Ittner et al.,1997)。Holmstrom(1979)证明,当一个不完善的业绩指标能够提供有关人努力水平方面的额外信息时,那么将该业绩指标包含在激励合约之中将能提高对人努力程度估计的准确性,增加薪酬契约的激励效果。这就是判断业绩指标是否具有信息含量的标准——“信息原则(informativeness principle)”。该原则揭示了如何评价业绩指标的有用性。用于激励目的的业绩评价指标与用于其他目的的业绩评价指标不同,业绩指标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这些指标能够提供可以反映人所采取的行动和策略方面上的有用信息。因此,对于激励的目的而言,问题并不在于如何对股东的价值进行最佳的衡量,而在于采用什么样的业绩衡量指标才能充分反映一个人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Raffi Indjejikian,1999)。

信息原则应用的实证分析主要采用两种方法(Raffi Indjejikian,1999):一是根据披露的绩效评估和薪酬安排的详细数据,来分析和解释各种指标显性的或可观察的重要性;二是在缺乏实际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管理者薪酬对各种可能的指标(candidate measures)的敏感性来推断这些指标的重要性或相对重要性。如果薪酬对某些指标敏感的话,那么这些指标就提供了人努力程度的信息。

非财务指标对未来财务绩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并且能够揭示经理人努力程度方面的额外信息,因而使用非财务指标可以有效地引导经理的努力方向,避免经理的目标与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目标发生偏离(Davila and Venkschalam,2004)。非财务指标激励效应研究的最直接方法是分析公司是否设定非财务指标来评估和激励员工。由于我国上市银行普遍没有公开披露高管的评价指标,因此采用信息原则应用分析的第二种方法,作出如下假设:

非财务指标对银行高管的薪酬有着隐性的、显著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其变量取值都带有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两重性。相对于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既能考虑到横截面数据存在的共性,又能分析横截面因素的个体特殊效应。下面检验绩效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具体的模型设定如下:

Yit=αi+βiXit+γiCONit+μit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代表高管薪酬水平;X是解释变量,代表绩效指标变量,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CON是控制变量,以消除一些与银行相关的个体因素的影响,μ是误差项。

(二)样本选择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共16家,分为三类: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尽管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经上市,但高管聘任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其薪酬往往与行政级别挂钩,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股份制银行共8家,这些银行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比较完善,其高管聘用和薪酬机制市场化程度较高。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等3家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经营环境、高管聘任机制等方面上存在很大差别。据统计,2007—2009年,4家国有商业银行高管平均年薪为132.67万元;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平均年薪为358.54万元;3家城市商业银行高管平均薪酬为153.28万元(管征,2010),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市场化程度最高。因此,本文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由于光大银行是2010年8月上市的,上市时间较短,不宜作为研究样本,最终作为研究样本的银行共7家: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

在2007年之前,银行年报披露的高管薪酬是税前数据,而自2007年开始披露的是税后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样本时间选取为2007—2010年,共4年。由于有个别数据缺失,最终数据样本共25个。

本文数据全部来自于国泰安(GTA)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2011版)和中国银行财务研究数据库(2011版)。

(三)变量选取

1.货币薪酬。我国银行高管激励主要采用的是货币方式,目前个别银行采用了股权方式,如招商银行2007年授予高级管理人员H股股票增值权,截至2011年2月18日共授予了四期,但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方式在我国还不普遍。本文选用行长的货币薪酬作为被解释变量。

2.每股收益。通常,股价反映了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效率,股价波动幅度过大,因此本文不采用股价涨跌率指标,而选用与股价密切相关的每股收益指标。每股收益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反之则相反。

3.总资产回报率。该指标反映了资产的经营效率。考虑到有些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对净资产收益率(ROE)存在着大量的利润操纵行为,本文选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指标。总资产回报率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反之则相反。

4.净利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净利润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反之则相反。本文选用净利润的对数形式。

5.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这是本文使用的非财务指标。在2007年金融创新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明确指出中间业务收入是衡量金融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反之则相反。

6.总资产规模。一般来说,企业资产规模越大,高管付出的努力越多,从而高管的薪酬越高,即总资产规模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反之则相反。本文选用总资产规模的对数形式。

本文分析涉及到的变量定义见表1。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表2是所有变量的统计特征。高管薪酬最高的是1 004.61万元,最低的只有170万元,相差近6倍多。总资产回报率最高是1.4532%,最低的只有0.1485%,可见各家银行之间经营效率相差比较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近18%,最低只有5%,相差了3倍多,反映了各家银行创新能力差距很大。可以看出各家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模型形式的选择

面板数据模型形式的选择要通过F检验、Hausman检验等完成。F统计量检验应该建立混合回归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F统计量定义为:

F=■

其中,SSEr表示混合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u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是个体数量,T是时间序列的最大长度,k是待估计的变量个数。

第4篇:财务指标范文

摘 要 财务指标虽然反映了企业的相关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但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存在的诸多缺陷,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和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获得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本文分析了存货周转率指标没有全面反映其内部结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只反映了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没有考虑净资产的使用时间、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和可比性原则等八个问题。

关键词 财务指标缺陷 注意问题

财务指标分析反映了企业的相关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定位企业现状和考核评价企业业绩,但其不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绝对标准。笔者认为财务评价指标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存货周转率指标没有全面反映其内部结构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

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

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只反映了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期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三、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没有考虑净资产的使用时间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四、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销售利润率是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

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将很难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在实际经营中,有些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甚至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若仍以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销售利润率指标,则不能反映企业收入的全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

五、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在计算中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

六、资产负债率指标应和盈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资产负债率指标只反映报告日的静态状况,且资产中各要素所占比例的大小,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流动性较差的项目所占比重越大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差。对企业来说,该比率也并非越小越好,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了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得到更多的投资利润,但资产负债率过大,则企业财务负担重,资金实力不强,财务风险大增;如果该指标过小,则表明企业财务杠杆利用不够。因此,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结合起来,予以平衡考虑分析。

七、速动比率指标没有全面反映速动资产的构成

理论上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能力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但是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全面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时,即使该比率比较理想,也不能保证企业有交强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应与速动资产变现能力等相关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八、流动比率指标计价基础的不同影响了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的准确性

第5篇:财务指标范文

关键词:因子分析 多元回归 财务指标 股价 创业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6-0065-02

业板自设立以来,不但解决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问题,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根据深交所数据,截至2015年底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高达109.01,较2014年增幅近69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股价为30.38元。然而,过高的股价不能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市盈率过高往往意味着股价被高估,一旦股价泡沫破裂,不仅会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也会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创业板市场股价的变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从未中断。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以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2014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股本情况五个方面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反映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速度,由于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分别从企业潜在获利能力和企业资本扩张能力的角度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资本保值增值率体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所以本文假设:企业发展能力与股价呈正相关关系。

(二)盈利能力。根据价值投资理论,股票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所以,股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能力。盈利水平越高,股利也相应提高,引起股价上升。因此本文假设:企业盈利能力与股价呈正相关关系。

(三)营运能力。企业的营运能力体现了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一般来说,企业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意味着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越好,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因此本文假设:企业营运能力与股价呈正相关关系。

(四)偿债能力。偿债能力体现了企业到期能否偿还债务、避免财务风险的状况。鉴于企业到期能够及时偿债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相应地市场对其就会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假设:企业偿债能力与股价呈正相关关系。

(五)股本情况。一般来说,股本规模越大的公司实力越强,基本面更好,对股价有促进作用。同时,考虑到股权的流通程度,我们采用了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作为变量。由于非流通股的价格通常远低于市场价格,所以当非流通股解禁时,往往会拉低股价。现行流通股比例越低意味着今后进入市场的解禁非流通股越多,这将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本文假设:股价与流通股合计占总股本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二、实证检验

(一)数据选取。本文从CSMAR和RESSET数据库选取深交所创业板截至2015年底的财务数据,考虑到财务指标和股价的完整性,剔除ST和*ST公司,总计选取331家样本公司。财务指标数据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6位,股价选取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日的日均价,分析过程中已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指标度量。根据前述分析,本文从五个方面共计选取15个财务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记为X1―X3;盈利能力指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营业毛利率和每股收益,记为X4―X8;营运能力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记为X9和X10;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记为X11―X13;股本情况:股本总数和流通股占股本总数,记为X14和X15。

(三)实证分析。

1.KMO及Bartlett球形检验。表1为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输出结果,KMO的检验值0.629相比于0.5有一定的显著性,符合因子分析要求,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较大,显著性水平小于0.01,适合做因子分析。

2.公因子提取。根据解释的总方差,累计前5个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均大于1,这5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73.845,说明总体约74%的信息可由这5个公因子来解释,可以较好地解释原始变量,因此提取前5个公因子。

3.公因子分析。根据样本数据经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进一步得到5个公因子所代表的意义。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营业毛利率和每股收益在第1个公因子上拥有的载荷值明显高于其他变量,这5个变量主要被第1个公因子解释,主要反映公司的盈利情况,记为H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在第2个公因子中拥有的载荷值较高,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记为H2。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在第3个公因子中拥有的载荷值较高,主要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记为H3。此外,因为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情况,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因此同样将其归为H3。股本总数、流通股占比在第4个公因子上载荷值较其他变量明显较高,主要反映公司的股本情况,记为H4。资本保值率和营业收入增值率在第5个公因子上载荷值较高,反映了公司的成长能力,记为H5。

4.因子得分。根据样本数据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出每个因子的得分函数,这里以H1为例。

H1=-0.012X1+0.022X2-0.101X3+0.256X4+0.252X5+0.269X6+0.097X7+0.226X8-0.006X9+0.014X10-0.026X11-0.023X12-0.026X13+0.041X14+0.001X15

5.回归分析。实证检验结果显示,Durbin-Watson值为1.997,结果较为理想。接下来进行线性回归,F值为14.259,对应P值近似为0,说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由此根据样本回归模型系数,得到多元回归模型为:

Y=30.761+3.432H1+2.369H2+0.586H3-5.021H4+3.485H5

三、研究结论及分析

在回归方程中,H1和H5的正回归系数较大,为3.432和3.485,说明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和股本情况对股价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公司偿债能力为-5.021,对股价有着较强的负向影响作用,营运能力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明显。

发展能力的回归系数为正且较大,说明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已经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处于创业期、成长期,因此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必然成为投资者对公司预期估值的重要考量因素,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由于创业板公司规模性并不是很强,度量股本情况的指标主要是总股本和流通股的比例,二者对于股价有着同向的正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加关注股权构成以及未来非流通股是否能够拉低股价,说明市场对于股本情况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作为其业绩的直接反映,受投资者的关注显而易见,因此较强的盈利能力势必提升股价。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臻完善,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盈利水平可能只是考察创业板的一个因素,作为创业板公司,其潜在的发展能力更值得关注。而营运能力的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小,说明该因子对股价有着极其微弱的消极影响,说明大部分投资者对公司营运能力的关注程度较低。偿债能力指标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这与整个行业的状况密不可分,创业板市场的规模持续上涨使得投资者对于股价的关注更注重规模化和平稳化发展。资本市场的整体上扬,使投资者对于偿债能力的关注度并不是很热情,尤其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在因子得分系数中微乎其微。在水涨船高的创业板市场,高姿态的市盈率和发展能力固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稳健的偿债能力仍然不可或缺。S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指标范文

【关键词】EVA;传统业绩评价;上市公司;指标分析

一、传统的业绩评价

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基本上以财务指标为主,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等为基本考核指标,再辅以其它业务性分类考核指标的评价方法。

二、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业绩评价方法是由国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思滕思特公司(Stern Stew

art&Co.)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来的,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从算术角度说,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Residual income)。EVA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其计算方为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三、传统业绩评价分析

———以江铃集团为例

财务分析:

四、盈利能力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报酬率不断提高,说明公司股东投资的获利能力越来越好,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同行业指标,说明公司的股东创造的投资回报在行业内有显著优势。销售利润率不断攀升,企业获利能力变强,然而,虽高于行业平均值,但仍不太理想,公司应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销售获利能力,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主营业务利润率保持在20左右,且有较强稳定性,说明企业资本运作良好。成本费用利润率今年呈上升趋势,企业生产效益较强。

五、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2009~2011年江铃汽车集团流动比率处呈上升趋势,位于国际上公认合理的范围内,处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流动资产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流动资产降低速度低于流动负债降低速度,江铃汽车集团除了能够满足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之外,还有财力偿还到期的债务,说明江铃汽车集团的短期偿债是比较强的。(2)速动比率。2009~2011年江铃汽车集团速动比率处上升趋势,处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对企业存货周转率的分析,江铃集团存货的减少是速动比率增加的原因。企业的短期偿债安全性很高,公司销售能力较好,流通速度快,但是可能会因为企业占用的流动资产过多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六、成长能力分析

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最终结果。净利润的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净利润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江铃汽车集团的净利润率有2010年的62.06下跌至2011年的9.31表明该公司在提高净利润率上遭遇瓶颈,不过与同行业均值6.041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和竞争性

七、EVA指标分析

由江铃集团2009年至2012年财务报表根据EVA公式计算,总体趋势看,2010年企业EVA值较2009年增加了78381.0243万元,2011年较2010年增加了9258.6107万元,主要原因在于2010年税后净营业利润增加最多,增加了84279.9531万元,而成本增长较少,增加了5898.92882万元,利润增长大,且利润增长幅度大于成本增长幅度,从而提高了

EVA值。EVA的逐年提升说明企业逐渐改变经营方式,减少了高成本的投资,更多的注重长远发展。总体来看,企业EVA值连年不断提升,对于企业是一个积极信号,说明企业运行情况良好,投资决策有用性提高。

由以上分析可知:(1)传统业绩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用来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效果或为股东创造的价值。首先,传统指标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不能准确反映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其次,传统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健全,属于弱式有效市场,加上当前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差,会计报表信息对公司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部分失真。(2)EVA作为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考虑了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有助于企业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通过反应部门业绩信息,明确了企业各部门和单位以经济增加值为目标,正确引导企业行为,为公司治理结构提供可操作性方案,有助于企业实施长期投资决策。同时EVA突出了价值创造观念与危险意识,有利于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的持续改进。将传统指标财务分析与EVA业绩评价有机结合,建立以EVA业绩评价体系为主,财务指标分析为辅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的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财务指标范文

关键词:股东;非财务指标;披露满意度;研究

Abstract: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disclosure satisfaction extent of the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hareholders’interest requirements and realization way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hareholders’Satisfaction extent about the disclosur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ir interest requirements and realization ways.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their disclosure about these indicators.

Key Words:shareholders,non-financial indicators,disclosure satisfaction extent,study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7-0077-04

股东作为企业的出资人,期望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和实现资本增值。他们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以及相关指标的披露情况。国内外从事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但从事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却非常少,且大都集中在非财务指标运用意义的研究和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构建和运用。本文从股东角度出发,对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主要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取得资料,采用的方法是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共发放865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调查问卷516份,问卷回收率为59.65%,有效问卷数为509份。样本公司531家,样本量已经满足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一、对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的排序研究

将问卷排序内容转化为数值型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出股东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得分均值,然后进行均值比较和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这些排序是否具有统计意义。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

表1中,企业对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被表达为得分均值,某一类非财务指标得分均值越小,表明这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越差,越需要改善披露。经过以上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均值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上述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均值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一)股东对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股东对反映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指标、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并不高。其中,股东对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指标的披露非常不满意,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很不满意,对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不满意。在这些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中,股东最不满意的是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指标的披露。企业对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很不够。

(二)股东关注程度高的非财务指标披露情况

股东对关注程度高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很不满意。对企业优势指标的披露、生存发展状况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企业前景指标、竞争力指标。股东对利益回报指标的披露、股价波动收益指标的披露、资本保全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风险指标。对当期回报指标的披露,股东满意度高于长期回报指标。对当前状况指标的披露,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前景指标。对当前发展指标的披露,股东的满意度高于长期发展指标。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指标的披露,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指标的披露,股东满意度高于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经营环境指标。对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指标的披露,满意度低于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对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指标和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指标的披露,股东满意度高于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对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所进行的排序研究表明:股东对企业信息披露最不满意的是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信息,而非企业前景、企业竞争力、企业风险信息。股东对企业经营状况信息披露的不满首先是对企业前景信息披露的不满,然后才是对企业当前经营状况信息披露的不满。股东对企业经营信息披露的不满首先是对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信息披露的不满,然后才是对企业生产信息、销售信息、财务信息披露的不满。

二、对非财务指标披露股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分析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股东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及分组均值如表2。

对反映不同类别、不同企业股东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进行分组均值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从性别来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男性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女性股东;对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男性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女性股东。

第二,从年龄来看,对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41岁―50岁、51岁以上股东的满意度高于20岁―30岁、31岁―40岁的股东,31岁―40岁股东的满意度低于20岁―30岁的股东。

第三,从企业性质来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国有企业的股东,国有独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三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的股东;对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三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参股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的股东,国有独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三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

第四,从公司上市情况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上市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非上市企业的股东。

第五,从企业规模来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大型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中小型企业的股东。

第六,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衰退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创业阶段企业,创业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成熟阶段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成熟阶段、创业阶段企业。

对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所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和企业因素产生了股东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股东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不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股东有不同类别非财务指标和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而且不同企业的股东也有不同类别非财务指标和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不同企业、不同类别股东的满意度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不同企业、不同类别股东的满意度都不高。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民营企业、集体企业、中小型企业、创业阶段、衰退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非常低;男性股东、40岁以下的股东、国有控股、国有参股、成熟阶段企业、非上市企业股东的满意度很低;女性股东、40岁以上的股东、国有独资企业、三资企业、上市企业、大型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比较低。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 40岁以下股东的满意度低于40岁以上的股东;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其他性质企业的股东;大型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中小型企业的股东;非上市企业股东满意度低于上市企业股东。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指标、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很低。

三、提高股东满意度的建议

股东总是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详尽必要的信息披露更能取得股东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非财务指标信息,企业除按相关规定进行法定性披露和习惯性披露外,还应当根据本企业股东特点和本企业股东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股东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进行科学、恰当的自愿性详细披露,以满足本企业股东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对披露满意度低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改善披露,特别是披露满意度越低的非财务指标越需要企业进行改善披露。对不同类别股东披露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还应当特别需要进行改善披露。

参考文献:

[1]刘利,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正当性解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4).

第8篇:财务指标范文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目标不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而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使得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现象较为严重,利润操纵包括利润的浮夸和打压,因此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呈现自有一些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设立一些新的指标从更真实、更可靠、更具可比性的角度来评判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1、每股市价/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由于会计意义的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会计原则计算得来,人为估计性较强。而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盈利情况,投资者往往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来甄别利润的含金量。

    用每股市价与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比率可以较为真实地评判股票投资价值,每股价格与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比值越小,表明股票的价值越高。该比率的意义实际与市盈率指标相同,都是市价与有关盈利能力指标的比,但是前者是从现金的角度出发,更可靠。可以说,现金短缺已成为国内许多上市公司的极大隐患,其较高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很多是“纸上富贵”。缺少现金,就是缺少“血液”,这些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所以,该比率的排序大小,更能揭示出潜在投资机会。同时,也可以剔除一些市盈率较低但该比值却很高甚至为负的个股,以回避虚假业绩的风险。

    2、每股市价/每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反映的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和前期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账款。这个科目常常与损益表上的主营业务收入相比,两者之比称之为现款销售率,高收现率是企业经营成功的结果,也表明企业产品适销对路。而目前国内有的上市公司关联购销比例较多,销售收入较高却无对应的现金流入。所以每股市价/每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的比率实质意义是与市销率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从现金角度出发。这对一些关联销售比例高但现金流入少的上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验证指标,比市销率更为谨慎。另外利用这个指标还可以挖掘潜力股。有的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并不高,但现金流入很高

(由于会计制度的原因,不能确认为收入),意味着后期销售收入存在着暴增的可能性。

    以小商品城的半年报为例,2002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8435万元,同比增长11.97%,而同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主营业务收入足足多了37212万元,为55647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7544万元同比增长217.18%。从资产负债表上发现,小商品城2002年上半年末预收帐款为57556万元,比去年同期多39395万元。预收帐款的增长是因为福田市场招商预收商位款3.33亿元。按照工程投入占预算比例来看,福田市场完工率已达46.48%,尚不能确认为收入,预计2002年10月下旬即可开业。因此这笔预收帐款对小商品城业绩的影响将会很大,业绩存在增长的可能性。

    同样该项指标在验证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有更大的作用。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长,有时候前期投入多,报告期房款现金回笼多,但由于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工程没有竣工,回笼的现金却不能确认收入,在帐上往往体现为销售收入少甚至亏损,但现金流入却较多。在2002年6、7月份有众多的房地产上市公司预亏、预警公告即说明该现象的普遍性。市场主力正好借此来打压二级市场股价。用此指标排序并与市销率、市盈率排序对比,往往可以发现一些股价被低估的潜力股。

    3、每股市价/每股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损益表利润结构的第一层次,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前面谈到,市销率只能在同行业进行相互比较,因为各个行业的利润率是不一样的。如果从毛利的角度出发,每股市价/每股主营业务利润可能最有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处于开创期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一些高新技术公司期初研发支出、市场开拓支出会较多,如果用净利润的指标或用现金指标来评价,将使这些有潜在成长性的公司“潜龙入海”,埋没“真金”。目前新发行的融通新蓝筹基金以处于成长阶级和成熟阶段早期的“新蓝筹”上市公司作为其成长型投资的主要切入点,该项比率应该符合该种投资理念,并能选出一些潜在的高成长性股票;另外2001年度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四项计提增加到八项计提,使得公司的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大幅增加,造成大量巨亏公司出现,而有的巨亏公司主营业务十分的正常。如实达电脑1998、1999年、200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487万元、-5497万元,-26017万元,表面上看,盈利指标惨不忍睹,但主营业务利润却呈递增的趋势,三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2154、41480、38052万元。该公司亏损只是因为计提有关的减值准备。2001年没有减值的因素,扭亏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利用该项指标排序与市盈率对比,同样可以发现“垃圾”中的“金子”。

    4、 每股市价/每股营业利润(或是每股市价/每股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损益表的第二层次,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三项费用。对于正常的非投资管理型的企业来讲,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几近百分百,即营业利润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对于财务知识比较丰富的投资者来讲,看损益表首先是看营业利润是正还是负,假如为负,说明主营亏损,假如营业利润为负或很低但净利润却为正或较高,说明有靠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或补贴收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所以营业利润能代表一家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盈利成果。

    每股市价/每股营业利润的指标可以剔除一些非经常性损益的成分,即使一些不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投资收益(成本法核算的参股子公司分红所得或权益法核算的所享的参股子公司权益)加入到利润中也毫无意义,因为不能反映公司主营情况,该项比率可以从主营的角度反映股票的投资价值。

    另外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成分较大,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公司盈利情况,用每股市价/每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来代替市盈率也许意义更大。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一般是公司自己披露的,有可能存在着隐而不报的情况。

    5、 每股市价/每股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

    市盈率的指标实质是一个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假设每股盈利都归股东所有,并全部分红,市盈率的数字就是一个静态投资回收期。但实际上,公司的利润缴税之后,还需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提取相关法定的公益金、法定的公积金,然后才考虑利润分配情况。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金额可从利润分配表上得到,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金额=当年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提取金额。该项指标可衡量上市公司历年来的利润储备情况,如果从分红的角度衡量投资价值,该项指标可作参考。投资者买股票获利无非是二级市场差价或分红所得,像国外投资者一般都比较重视分红所得。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日益成熟、股价波动越来越平稳的情况下,该指标也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6、每股市价/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财政部从2001年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四项计提增加到八项计提,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目前上市公司资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泡沫。在2001年中,神马实业的股价一度跌至7.10元,而2001年报的每股净资产6.035元,市净率约为1.17倍,但若扣除有关不良资产的话,每股净资产就约为1.6元,而不是帐面的6.035元了。目前上市公司半年报、年报中都有披露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金额,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每股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该项指标比市净率更谨慎。

    7、每股市价/每股eva

    eva(经济增加值)实际上也是一个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指标,与传统的财务分析工具相比,它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是对一个企业真实经济利润的判断,其理念符合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股东价值最大化。南方开放式基金称其投资组合将投资于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投资组合。价值型股票主要通过代表股东真实价值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体系进行选择,以eva为基础,建立一个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分体系,并重点选择连续两年eva排名靠前的公司进行投资。并选取排名前300名的上市公司作为价值型股票投资的主要范围。但笔者认为,除了关注其公司eva的排名位置外,也应注意到其股价是否已透支,每股市价/每股eva可以解决该项问题,把该指标排序还可以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来选股。

    常用指标分析

    如果单纯评价上市公司某个财务指标(与市场价格无关的财务指标),而不与其市场价格联系,那只是评价一个企业的实力和业绩,而不是评价股票的投资价值。最理想的情形是对每一只股票都进行内在价值的评估,然后与市场价格相比较,得出该股票是否有被高估或低估的可能。该种方法主要是贴现现金流法估价模型。

    但该种方法的假设条件太多,与现实情况相距太远,操作性不强。更具操作性的方法是类比估价法,以相同的指标排序从某一角度来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大小,这也许更符合目前国内股票市场只具有相对投资价值的市况。本文试从市场中常用的指标着手,根据国内上市公司目前财务特点从新的角度再创造出一些新的财务指标。

    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的投资理念,也即正统的投资理念是价值型、成长型和居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型。价值型和成长型的投资理念也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的可持续性及增长幅度的问题。因此以下几个指标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标。

    1、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这个指标可能是广大的投资者最耳熟能详的,股市中最常用的东西往往成了最无用的“鸡肋”。每股收益的指标是净利润的派生指标,而净利润受上市公司不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方法的影响,每股收益的可比性减弱;另外国内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受圈钱、做庄的影响,净利润掺杂不少的水分,也使得每股收益指标失真;对于一些盈利指标为负数的股票来讲,该指标也无法计算。所以市盈率在国内的适用性受到局限。

    2、市净率

    市净率=每股市价/最近的每股净资产,也叫托宾q指标。美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史密瑟斯认为,q值就像弹簧,将股市拉向它的内在价值位置。该项指标代表股票的价格与其账面值的背离程度,市净率过高可能反映了公司的价值被市场过高估计。所以该项指标常用来控制风险。在2001年大盘从2245点位飞流直下1339点时,很多股票跌到地板价,市场曾经掀起了一段市净率的热潮。神马实业、四川长虹等市净率较低的股票率先止跌企稳,走起了一波小行情。该项指标在市场处于清淡时较为常用,但偏于保守,可用来作控制风险的参考。

    3、市销率

    市销率=每股价格/每股销售收入。收入分析是评估企业经营前景至关重要的一步。没有销售,就不可能有收益。这也是最近两年在国际资本市场新兴起来的市场比率,主要用于创业板的企业或高科技企业。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公司不要求有盈利业绩,因此无法用市盈率对股票投资的价值或风险进行判断,而用该指标进行评判。同时,在国内证券市场运用这一指标来选股可以剔除那些市盈率很低但主营又没有核心竞争力而主要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而增加利润的股票(上市公司)。因此该项指标既有助于考察公司收益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能有效把握其收益的质量水平。同时与净利润相比,主营业务收入的形成是比较直接的,避免了净利润复杂、曲折的形成过程,可比性也大幅提高(仅限于同一行业的公司)。该项指标最适用于一些毛利率比较稳定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商品零售业。国外大多数价值导向型的基金经理选择的范围都是“每股价格/每股收入<1”之类的股票。若这一比例超过10时,认为风险过大。如今,标准普尔500这一比例的平均值为1.7左右。这一比率也随着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软件公司由于其利润率相对较高,他们这一比例为10左右;而食品零售商则仅为0.5左右。而目前我国商品零售业类上市公司市销率约为2.13,四川长虹约为2.82,新大陆约为5.74.但市销率的缺点只能用于同行业对比,不同行业的市销率对比没有意义,另外目前上市公司关联销售较多,该指标也不能剔除关联销售的影响。应用中的问题

    1、财务指标只是投资参考

    财务报表是了解公司价值的基础,但决不可以把公司价值等同于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只能作为选股参考,上市公司的价值往往是体现在一些定性的因素上,财务报表是无法完全反映出公司经营的全部信息的。因此,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分析公司的投资价值(内在价值)仅仅靠分析财务数据是不够的。我们认为,用财务指标来选股可以选定一个类似基金公司“股票池”,然后再考虑其他的因素进行筛选,另外财务指标选股在控制风险或者在选择一些潜力股方面会有所帮助。

    2、常用指标存在先天的缺陷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带有先天性的缺陷,市场上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光非流通股就有国有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等,流通股有a股、b股,各种市场的存在造成同股不同价的局面。而上述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从统计上讲是不合逻辑的。分子是a股的价格,而分母是总股本的财务数据。这就造成了分子分母的口径不一致,也使得价格财务数据比只能适用于相类似股本结构的公司中。这也是小流通盘价位高、大流通盘价位低的原因。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之一可以把非流通股的价格以每股净资产折算,这符合目前市场状况,然后再把非流通股总价格加上流通股的总价格除以总股本,得出一个平均价格,再除以有关财务数据,就可以解决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3、各种比值应相互对比

    各种价格财务数据比应相互对比更有利于选出质优股。因为国内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严重,而由于会计科目相互之间具有勾稽性,往往存在着“西墙”完美无缺、“东墙”又有“大洞”的现象。有的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损益操纵利润造成市盈率很低,表面上投资价值很高,但是从市价/每股营业利润的比率就可以看出漏洞;有的上市公司市销率的指标很好看,但有可能是关联交易带来的虚假的销售收入,而从市价/每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的指标就可以找出问题。同样市盈率的排序与市价/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排序相对比也很有意义;市盈率与市价/每股主营业务利润相对比可以找出一些潜在的成长股。

    评价方法

    前面所述的指标都是从财务的某一角度来选股,没有考虑一个综合性的因素。而实际上股票投资的选择是一项很复杂的事情,全面考虑将较为妥当。这里就有一个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

    1、简单的统计加权法

    综合评价的指标选择也是一个比较宏大的课题,篇幅所限,这里我们只讨论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假设综合评价指标选择市盈率、市销率与市净率三个指标。这里先把每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档评分,然后每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数,最后把三个评价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加总。以市盈率为例,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0分,分十档,15倍以下100分,15-20之间90分……,同理分别计算出市净率和市销率的分数。假设市盈率权数为40%,市净率权数为30%,市销率的权数为30%。根据综合性的分数,再进行排序就可以得出投资价值的大小。

    2、统计模型法

第9篇:财务指标范文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职工医院,新疆喀什地区泽普石油基地 844800)

摘要: 酒店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资金的筹集和投放、资金的分布与耗费,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及其分配都与酒店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对酒店经营活动进行观察、控制的手段,财务指标分析能够以其令人信服的数据来诊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酒店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就是以酒店的财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对酒店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丰华酒店为例,就其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 丰华酒店;财务指标;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47-03

作者简介:木克然姆·木沙(1986-),女,新疆泽普人,毕业于石河子大学,研究方向为财会审计。

0 引言

酒店财务指标分析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酒店的财务核算材料,最终以量化的方式来衡量该酒店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酒店餐饮企业财务指标分析与比较,有助于使企业全面掌握自身经营状况,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本文以丰华酒店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酒店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毛利率、营业利润等)展开分析和对比,深入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改进措施。财务指标分析旨在尽早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或不足之处,继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过程损耗,提高营业利润。

1 简述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1.1 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一种基于企业的财务资料,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评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的方法。

1.2 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概括地说就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财务分析的目的都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①企业股权投资者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旨在掌握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以便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②企业债权者进行财务分析,旨在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确保债款有效回收,同时看债务者的收益是否与风险对等,也就是将偿债能力分析与盈利能力分析相结合,以期做出合理的放贷决策;

③企业经营者进行财务分析,旨在全面筛查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经营决策,不断提高盈利水平;

④其他财务分析的目的。对于与企业营业有关联的企业单位,其开展财务分析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国家行政管理与监督部门的财务分析,则是为履行监督职能以及做出可靠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经营状况及主要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2.1 营业收入分析

营业收入是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指标,它指的是酒店在营业过程中向客户提供劳务或销售商品所获得的收益。营业收入能直观地反映出酒店的营业规模、营业水平和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调研发现高、中、低档的宾馆、招待所和饭店每天的营业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详见表2)。

酒店规模较大,但2012宾清餐营业收入只有40.04万元(见表1),平均每天营业收入超一万元(13346)。通过表3可以看出,宾清餐2012年4月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44.39%,烟、酒收入开始下降,但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很大,其他收入主要是餐饮收入这是影响营业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其他收入的来源同样也重视食品材料控制成本。

2.2 营业成本分析

营业成本是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成本。它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的一项关键指标。对酒店餐饮企业来说,菜肴成本就是所耗原材料成本,它属于营业成本的组成部分。另外,营业成本的计量项目还包括工资、水电、维修、燃料等“营业费用”。

我国关于酒店餐饮营业成本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餐饮行业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为45%;而2015年4月一项关于酒店营业成本的调研显示,其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比餐饮行业高出了39个百分点,即为94%。2015年4月酒店营业收入是40.04万元,如果以45%计算,4月的营业成本=40.04万元×45%=18.18万元,然而2015年4月份的实际营业成本为26.17万元,超支7.99万元。表4得总结了各类消费项目成本的变化情况,菜肴成本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为46%,这个数值比上一年提高了23.42%,菜肴成本持续增长直接导致营业成本增加。

2.3 营业费用分析

营业费用是指生产经营期间的各项费用支出,比如职工的工资、福利、服装费、洗涤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燃料费和水电费,广告营销宣传所产生的费用,除此以外还包括办公费、租赁费、折旧费、维修费等各类费用项。餐饮企业营业费用是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实现增收,必须严格监控经营期间的各类费用开支。表5为2015年5月营业费用。

由表5得知,营业费用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其中,2015年4月的营业费用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达到了68.23%。在各项费用开支中,员工费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一般是10%,但本调研项目的员工费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高达20.53%。

2.4 毛利分析

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

毛利率是衡量餐饮企业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下表6为酒店2015年5月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由表6得知,丰华酒店2015年5月的营业收入偏低,但营业成本偏高,使得产品毛利率普遍偏低,平均毛利率只能达到34.64%,而餐饮业毛利率平均值为50%,二者之间的差距可见一斑。

2.5 营业利润分析

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好坏的综合指标。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

=(餐位数×计算期天数×餐位周转率×人均消费水平)×(毛利率-营业税率)-营业费用。

表8 给出了宾清餐2015年5月盈利情况。

①餐位周转率因素的影响:

160×30×(12.45%-9%)×185×(38.80%-5%)=103549.68(元),说明由于餐位利用率的提高,使利润增加103549.68元。

②人均消费水平因素的影响:

160×30×12.45%×(201-185)×(38.80%-6%)=+3136.2048(元)。这表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利润增加了3136.2048元。

③毛利率因素的影响:

160×30×12.45%×201×(34.64%-38.80%)=-499689.216(元),表明因毛利率降低导致盈利减少了499689.216元。

④营业费用因素的影响:

27.32万-13.58万=137400(元),表明营业费用的增加导致利润减少137400元。

经过汇总计算,最终得出餐饮部利润减少530403.336元(499689.216+137400-106685.88)。造成利润减少的主要因素是营业费用的增加,营业额降低是餐饮部发生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有餐位周转率的下降,这表明餐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就餐人数越来越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亏损的原因:一是营业收入太低,二是成本费用太高。

3 问题解决对策

3.1 问题

由上文得知,丰华酒店之所以亏损,是因为营业成本过高,但营业收入很低,直接造成利润缩水。现阶段,餐厅采购餐饮原材料主要是由使用部门向采购部提交采购申请,再由采购部负责采购。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虽然能够发挥各部门专长,但是使用部门往往强调材料质量而忽视材料价格,使得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3.2 对策

①加强经营管理,创新花色品种,推出特色菜肴,提供优质服务,有效促进销售,以提高营业额;

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采购、库存、粗加工和烹饪等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堵塞漏洞,降低产品成本;

③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节约用水、用电及燃料,严格控制各种物料的消耗,加强各种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利用率,减少修理费用,增加企业利润;

④原材料应坚持先进先出原则,避免积压、损耗。生鲜原材料采购应按照1.5倍安全库存法(即日采购量应为日平均销量的1.5倍),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尽量不出现退菜、换菜等非正常损耗;

⑤厨房应该减少辅料和边角料的浪费,提高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严格控制成本支出。

4 效果

丰华酒店亏损的原因:一是营业收入太低,二是成本费用太高,通过财务指标分析以及上述对策,丰华酒店的营业收入增加了0.55万元,营业成本降低了0.3万元。证明此套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有效可行,建议在酒店管理中推广应用。

5 结束语

财务指标分析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建立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而财务报表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报表上的数据也是在基本假设的情况下列示的。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报表,并进行指标分析,不能片面地认为对报表的指标分析可以揭示企业全部的实际情况。但只要掌握好它的局限性,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良好的领悟能力和执行能力以及不断学习的态度才是餐饮管理者的正确选择和不二利器。事实上餐饮业的低门槛导致如今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无论怎样的行业选择都应该勇于面对所有的困难。餐饮行业是大有可为的,把握趋势,合理调整,不断创新。中小餐饮企业也可以成为区域内一颗冉冉明珠。

参考文献:

[1]赵振波.如何对餐饮企业成本进行控制[J].中北大学学报,2005(5).

[2]孔巧.酒店餐饮成本控制刍议[J].会计之友,2009(3上).

[3]魏洁云.餐饮采购管理漏洞分析及治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