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利矿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班
“总统先生,全部33人,最长的一班结束,我向您交班”
每当一名矿工升井时,站在救生井口的救援人员和政府官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欢迎你回来!”最后升井的乌尔苏亚戴着安全头盔和墨镜,肩披智利国旗,满面微笑走出救生舱,与在现场等候的总统皮涅拉及同伴们热情拥抱。
随后,乌尔苏亚正式向皮涅拉总统报告,完成他们间的交班约定。“总统先生,全部33人,最长的一班结束,我向您交班”;“我为您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感谢全智利,感谢救援队员,感谢为救援提供各种合作的人们,我们为是智利人感到骄傲,为生活在这个国家而骄傲。”皮涅拉说:“现在你可以交班了。你最后一个离开矿井,是一名合格的领班,祝贺你圆满完成任务。”“今天的智利不是铜矿智利,而是矿工智利。”
所有在场人员再次同唱智利国歌:“最最亲爱的祖国,请接受智利儿女的庄严宣誓……”营地到处飘扬着智利国旗,人们喜极而泣。
承诺
以后无论是出书、拍电影还是看球赛,他们都要永远像一个班组那样
皮涅拉在救援现场发表讲话,对全身心参与救援行动的人员和矿工家属表示感谢。他说:“凭借着全国民众的团结和信念,矿难救援行动终于取得成功。这次的成功救援也使智利成为在世界上更加受人尊重的国家。”他同时邀请所有矿工前往总统府做客。
智利被困矿工救援工作的完成时间比预计的更早、更快。拉美地区和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着矿工升井过程。据统计,全世界收看或者关注这一报道的人数超过10亿,比世界杯的收视率还高。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总统在救援过程中还与皮涅拉通话,祝愿救援顺利。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在现场见证了矿工们的安全升井。
获救后,33名矿工做了个约定:16日,他们将再回营地,因为他们深陷地下700米时,是生活在营地的人们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以后无论是出书、拍电影还是看球赛,他们承诺都要永远像一个班组那样生活下去。
启示
幸运来自于有效的管理及良好的技术以及安全保障
据粗略估计,救援行动花费至少上千万美元。智利矿业部长表示,政府将承担70%的费用。
当地媒体称,这33名矿工是幸运的,这种幸运来自于有效的管理及良好的技术和安全保障。在被发现前的17天里,如果没有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如果没有氧气,如果没有避难所,他们就永远不会迎来如今的拥抱和眼泪。
政府的胜利大营救,使智利在困境中获得了荣耀。从这场矿难救援中,人们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启示,感受到更大的责任。
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33名矿工被埋地下700米处,生死不明。8月22日,他们从地下传出生命信息,“我们33人在避难所都很好”。随即,智利政府采用多套方案,多种机械设备,利用多国支持,运用多种技术,迅速展开救援工作。甚至在第二套方案已经成功的情况下,仍没有停止另两台大型钻机的运行,以预防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祝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4日表示,中方祝愿获救矿工早日恢复健康
智利创造了人类战胜灾难的奇迹,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智利政府表示祝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14日说,我们高兴地看到,智利营救被困矿工行动圆满结束,全体矿工成功脱险。中方祝愿获救矿工早日恢复健康。据了解,救援工作中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中方有关企业还派员专程赴智进行协助。
点评
何学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这是一次集全世界优秀救援力量的救援,从技术条件方面看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智利的矿山管理比较规范,有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和采掘巷道图纸;第二,事故发生后,井下有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建有专门的避难场所,有食物和水等物资储备;第三,有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装备,这些是救援成功的最大“英雄”;第四,有水平比较高的专家和技术队伍,救援方案科学,救援组织有序;第五,及时的食物补给和通信联络。
除了加强煤矿职工的岗前培训外,还应该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化、规范化,确保安全教育课程的周期性和普遍性。安全教育课程要落到实处,可每周举办一两次,将未下井作业的职工组织起来,由专门的安全教育老师来给职工上课,课程内容可以是国内外的煤矿安全事故思考或者一些数据,尽可能地使安全教育课程生动形象,吸引广大职工的注意力。在安全教育课程上,还可以组织老员工来通过自身经验或经历,向新职工讲解井下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紧急避险的一些方法。职工在经过安全教育课程后,需要进行汇报总结,安全教育老师根据职工的总结内容进行评定,并与绩效等挂钩,提升职工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2落实安全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安全生产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通过严格的安全制度来维系的,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明确有效的技术操作规范。
2.1井下挖掘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生产中,井下挖掘是最危险的区域,也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因此抓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首先应该从抓好井下挖掘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2.1.1一线工人的安全操作。在煤矿企业井下挖掘作业前,应该根据前期科学的测定和相关经验方法,编制合理的挖掘作业流程,确定挖掘方式方法,并根据挖掘面积及挖掘手段,制定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正式挖掘前,应该就挖掘方法与一线工人、领班、技术骨干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下井挖掘的人都了解挖掘面积、挖掘流程。虽然挖掘流程是事先制定好的,但在实际的井下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井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和挖掘方法。在井下作业时,一旦发现有工人违规操作,要及时停止作业,做好整顿教育工作。2.1.2做好测绘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前,应该做好科学的测绘测量工作,督促测绘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测量测绘方法,深入井下,仔细排查,科学测量,为挖掘工人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2.1.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煤矿企业下井挖掘作业时,要严格落实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员应该明确挖掘流程、挖掘技术方法等,在一线工人挖掘作业时,如果安全员发现有工人存在违规操作或者不按照挖掘流程作业时,应予以制止。同时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挖掘作业时,安全员还应该协助一线工人,共同处理。2.1.4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瓦斯检测员的工作非常重要。瓦斯检测员要做好作业面瓦斯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瓦斯超标或者存在其他危险气体,要及时通知工人撤离,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检测员还应该做好通风口的管理工作,定期定时为作业面通风。
2.2严格落实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确保机电设备的良性运转,确保煤矿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2.2.1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行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井下作业面及井上等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检,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机电设备损毁。同时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对于有可能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淘汰。2.2.2加强煤矿的运输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运输环节的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煤矿运输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定期检查煤矿传输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是否处在良性运转的状态下,防止掉轨、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斜井提升则要做到钢丝绳、矿车碰头、三环链、绞车、钩头等提升设备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及时检修,并将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设备登记在案,在后期的跟踪检查中,重点做好安全检修工作。
3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和签署安全责任书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将安全责任化整为零,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确定安全责任范围。
3.1划分安全责任区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作业面,要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该区域内由指定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由煤矿企业的安全总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的统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更有利于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等的落实和推进。
3.2签署安全责任书
为了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区域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由区域安全负责人签署各自的安全责任书。在责任书上要明确区域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并明确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罚条例,通过安全责任书,能够提升区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做好灾害预警管理工作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除了容易造成作业面坍塌、瓦斯爆炸等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外,还容易引发水灾、火灾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做好煤矿生产的灾害预警工作。
4.1做好火灾防范措施
火灾对于煤矿井下作业面来说,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禁止明火进入作业面,严禁煤矿职工在作业面及出矿口等附近抽烟、在井下使用明火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要做好消防器具的设置和摆放,以便在发生火灾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扑救。
4.2做好水灾的预防
在矿井周围要做好对当地水文的调查,根据降水量来判断地表流向和水流量,并做好地面积水的排泄工作。在矿井里要做好排水工作和封堵水工作,以防止水淹没作业面。
5结语
[关键词]煤矿工伤;救治;初探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02-02
我院处于鹤壁市北半部,辖区有国有煤矿4对,小煤窑30余个。我院急诊科每年接诊收治较多的工伤病人。煤矿事故的发生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在里面,但也有很多可以避免的因素存在。要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把生产环节易出事故的诱因、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我院对1997~2006年所接诊救治的工伤病人952例作回顾的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资料来源于我科1997~2006年诊治的工伤病人。我科专门建立了工伤病人登记本,依此本为采样的主要依据。统计方法按煤炭部《煤炭工业伤亡事故统计报告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48例,女3例;年龄19~58岁。出事前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原发病者占5.98%(57/952),其中女性占0.31%(3/952);重伤或需住院治疗者(包括院前、院后死亡者)占89.25%(846/952);小煤矿占37.6%(358/952)。
2.2 致伤原因
瓦斯爆炸、煤层燃烧伤占22.79%(117/952);冒顶埋没伤占10.92%(104/952);矸石或煤渣砸伤占51.78%(493/952);矿井机械损伤占18.59%(177/952);触电占0.6%(6/952);溺水占1.15%(11/952);窒息(排除其他因素,主要指进入缺氧区者)占0.42%(4/952);自然疾病发生(如心梗、脑血管意外)占0.94%(9/952);其他占3.25%(31/952)。
2.3 受伤部位分布情况
头部伤占19.32%(184/952);四肢伤占42.75%(407/952);躯干伤占13.76%(131/952);全身复合伤占21.11%(201/952);其他占3.04%(29/952)。
2.4 病情危重程度分布情况
呼吸心跳骤停者占7.03%(67/952);生命体征不平稳需立即进行抢救者占25.00%(238/952);生命体征平稳但仍需一般内科支持及或清创缝合者占24.78%(236/952);无需抢救处理但仍需观察者占2.41%(23/952);其他占0.52%(5/952)。
2.5 事故发生工作场所分布情况(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采煤队、煤巷队、皮带运输队等工伤事故明显高于其他区队。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68.9,P
2.6 抢救效果
完全康复者占68%(633/952);生命得以保存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躯干残疾者占25.21%(240/952);院前死亡或经抢救无效死亡者占8%(79/952)。
3 讨论
3.1 及早预防工伤的发生
调查显示,煤矿工伤的死亡率(8%,79/952)、伤残率(25.21%,240/952)较高。工伤救治重在及时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降低煤矿工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但是及早预防工伤的发生才是最上策,煤矿事故的发生有些是不可预防的,但绝大部分又是可预防的,甚至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致伤原因可以看出大型事故如瓦斯爆炸、冒顶、透水危害较大,后果较严重,伤残率及死亡率较高,而且抢救时机不容易掌握。这些事故往往发生在采煤队、煤巷队等一线生产区队(91.59%,872/952)。这些生产区队的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瓦斯、水、压力、顶板是罪魁祸首。因此矿井工作面要“一通三防”,即通风、防瓦斯、防水、防顶板。零打碎敲事故如四肢或躯干的单发或多发伤,易发生在机电队、皮带运输队等区队。因为这些区队运转的机器多,稍有不慎即可酿成事故。另外工作面或巷道中的矸石、煤块砸伤也是致伤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矸石或煤渣的破坏力较小,故产生的后果也相对较轻,多是些头、四肢的轻中度损伤。笔者认为预防工伤的发生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安全教育,让职工知道安全是天,没安全即没效益。②强化技术管理,讲安全要有科学性,没有科学性再小心也可能会出事故。因此要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③强化现场管理,避免盲目蛮干。④杜绝违章作业、违章决策、违章指挥,这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我辖区2年内大型事故均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酿成的事故。2005年的“10・03”事故,瓦斯爆炸酿成一次性死亡34人,重伤10余人的惨剧。原因是明知周围有瓦斯,未抽放即工作,发生事故。2007年的“3・15”事故,透水淹死5人,重伤3人。原因是有水不探、不抽,强行采掘而致。⑤对职工要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如采煤、掘进要重点防范大型灾害,机电运输重点防碰、砸、电击等零打碎敲事故。
3.2 迅速、积极、正确地抢救伤员
第一现场的互救很重要,这为医护人员抢救病人赢得了时机,甚至是挽救了伤员的生命。据报道在创伤后1 h内给予有效的急救,可明显降低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1]。尤其是危重的多发伤、严重创伤和失血性休克病人伤后“黄金一小时”内,前10 min又是决定性时间,被称为“白金10 min”[2]。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矿山为职工讲解心肺复苏、创伤、触电、固定、包扎、搬运等知识和抢救方法,对全部职工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查,合格后方可上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科对工伤抢救历来实行绿色通道制度,这样极大缩短了就诊流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工伤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3]。
3.3 加大职工医疗救护培训工作
要加强资金投入,使简单外伤救治术、心肺复苏术等技术全员普及。购置急救器材,如急救包要每个工作面备一个,AED(体外自动除颤仪)关键场所要配备,如井下工作面、地面的公共场所,要像灭火器一样关键时刻能找到,能会用。
[参考文献]
[1]陈维庭.重视和加强对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1999,15(4):245-246.
[2]Shoemaker T,Peitzman AB,Bellamy R,et al.Resuscitation from severe hemorrhage[J].Crit CareMed,1996,24(2):S12-S23.
[3]林洪远.进一步提高我国危重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0):581-582.
(收稿日期:2007-07-17)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 创新 找矿模式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18-2
目前,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地质工作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不充足,对当前我国地质工作投入比较薄弱,同时对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每年新增探明储量与开采量的比例严重失调,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为了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好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勘查战略部署方面,应继续加大矿产勘查的投入,加强西部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工作的勘查水平,进一步挖掘其资源潜力。
1地质找矿现状
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对我国主要矿产品种的分析表明,到2020年,国内供应能力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矿产有天然气、铅、钨、锡、钼、锑、稀土、磷、钠盐、芒硝等矿种;不能满足的有煤、石油、铁、锰、铬、铜、铝土矿、锌、镍、金、萤石、硫、钾盐等矿种。其中满足程度极低的矿产是钾盐、铬,满足程度低而又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军事战略安全的大宗矿产有石油、铁、锰、铝土矿、铜和钾盐。这种矿产资源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严重制约,迫切需要地质工作者在地质找矿过程中探索如何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这一难题。新华社在2006年播报的中提到,现在我国急缺重要的矿产资源,要大力实施资源保障工程。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使我国一直持续存在矿产资源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局面,这直接导致了矿产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作为地质工作者要敢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矿产资源比较稀缺,这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测在1/3,这给我国地质找矿营造了广阔的前景。外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平均深度为800m,我国的勘查工作平均深度不到500m,这说明我国深部勘查找矿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为此,加强深部勘查找矿是我国在今后地质找矿工作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地质工作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地质工作者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因此,要把握住时展形势,抓紧机遇,结合现状,解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量大的关键矿产或支柱性矿产的找矿突破问题,为解决我国的矿产资源危机做出贡献。
2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各项工作开始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新环境为前提来设计,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其中有技术问题、项目问题等,更为重要的是行业诚信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际环境都有所转变,地质找矿、已有观念与新环境下的新地求相冲突,直接制约着地质工作的改革,使地质找矿工作和改革变得繁重而艰苦。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矿产资源需求缺乏充分准备,迫使地质找矿工作改革加快步伐,然而地质工作的投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开始仅仅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加上对矿业权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未建立市场为主导的地质找矿机制,地质工作市场的主体缺位,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混乱局面,影响着社会资金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资金投入的积极性。我国这几年的基础地质工作资金依赖于中央国家财政的投入,且加上地质找矿行业基础薄弱,专业的地质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以及严重流失,基础地质勘查工作投入相对较少,找矿缺乏基础地质资料保障,使得地质找矿工作者较安于现状,致使科学化发展的速度迟缓,不能按照工业化矿产需求进行科学的准备,这是直接制约地质事业计划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地质找矿工作被市场看好,且资金充足,而地质找矿改革的发展却受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科技支撑与标准规范所制约,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有效开展。
3完善创新找矿工作模式、实现找矿工作新突破
要实现找矿突破,必须在工作中强调务实和创新,完善地质找矿工作模式。地质找矿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系统思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勘查模型等方面,由此形成的创新工作模式对实现找矿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工作方法创新
工作方法创新是提取成矿、找矿信息、成矿研究、找矿评价、工作成果总结和报告编写等工作的需要。工作方法创新要关注以下几点:
(1)地质找矿工作要实现“六化”,即明细化、综合化、系统化、四维化、规范化、目标化。在地质找矿工作“六化”过程中寻求找矿新突破。
关键词:半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措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A
1 半隐框玻璃幕墙施工的优缺点
根据笔者这几年的施工经验来看,半隐框玻璃幕墙一般分为横隐竖不隐或竖隐横不隐两种。但是笔者认为,在施工中不论哪种半隐框玻璃幕墙,它的施工都是用结构胶粘接成玻璃和用铝合金镶嵌槽玻璃装配而成。但是这样的施工方法导致出现了在施工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构胶的使用,这就造成整个施工成本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预算。
另外还要求对施工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整体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这两个把握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的失败,同时还要做混胶试验、凝固时间试验及剥离试验等,这样就会很麻烦。
而它的优点体现在装饰出来的效果比较好,颜色鲜艳,同时外表框架等支撑性的东西看不到,给人整体感。另外还具有抗震性,结构弹性比较好,深受大家喜欢。
2 半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措施
2.1 玻璃板块的制作
首先是半隐框玻璃幕墙的玻璃板块的制作。第一种做法:施工中,我们可以用一块干净的布把粘结在玻璃和铝框上的尘埃、油渍等污物清除干净,在溶剂完全挥发之前,再选用第二块干净的布将表面擦干。而玻璃槽口可用干净的布包裹油灰刀进行清洗。玻璃面板和铝框清洁后应在1小时内注胶。第二种做法,是在半隐框玻璃幕墙的横边或竖边加上一条压板,形成横边或竖边的半隐框幕墙。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玻璃进行了第二次固定,安全感有所增强,同时也可以改变压板的形状和颜色增加图案色彩。但要注意,对加工好的玻璃板块,我们要随机抽取1%的板块进行剥离试验,以确定硅酮结构密封胶与铝框的粘结强度及结构胶的固化程度。
2.2 具体的施工措施
首先要对工程进行测量放线,并用钢丝、测量器等工具在主体上定出幕墙平面、分格及转角等基准线。其次要对埋件做检查。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埋件上用十字定位线检查埋件的偏差。在检查过程中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反馈给有关部门。第三要对连接件与立柱进行安装。
笔者建议立柱在安装之前首先将连接件在楼层内用五金件螺栓与立柱连接起来,连接件与立柱接触处加设隔离垫,防止电位差腐蚀,隔离垫的面积不能小于连接件与竖料接触的面积。
在立柱分格安装方面,笔者建议立柱安装轴线偏差不应大于2毫米,两根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3毫米。而在横梁安装方面我们将横梁担住,再用螺栓固定在立柱上。在横梁与立柱之间进行热处理,整根横梁尺寸应比分格尺寸短4到4.5毫米,而横梁两端安装 2毫米。 但是要注意横梁在安装过程中,横梁两端的高低应控制在±1毫米范围内。
2.3 板块的养护工作
这一点我们要做到,板块在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后,应在温度20℃、湿度50%以上的干净室内养护。单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时间一般需14~21天;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一般需7~10天。
就目前经济的发展来说,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了不断完善,人们的安全意识也不断增强,建筑玻璃幕墙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了。为了在新时期中更加完善玻璃幕墙的施工方法,笔者建议在建筑企业中要不断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招投标体系,更要选择专业的施工单位,实行完善严谨的工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或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同时也使玻璃幕墙的建筑技术持续发展,营造安全优美的城市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经济模式;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3-0004-04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召开“十三五”《 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表明了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勾勒出中国宏观经济的演变路径,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
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8%,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承认这种增长模式有效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经过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以低成本要素、高投入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增长的生产能力已不可持续。
(一)经济总需求不断萎缩
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总需求由投资需求、净出口、消费需求三大部分构成。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传统三大需求均呈下行走势(以下数据如未说明,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公报)。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自2013年2月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降低,与前期刺激政策区间平均30%左右的增速相比,2013年增幅21%左右,2014年增幅降至17%左右,2015年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下滑到10.2%左右的区间,每年投资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从进出口总额来看,进出口总额增幅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13年增幅在10%左右,2014年增幅在5%左右,2015年除2月份是以10.8%的比例增长,其余时间都出现10%左右的跌幅。从出口总值来看,出口总值累计增长从2013年初的25%一直跌至年底的7.9%;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全年勉强保持5%左右增幅;2015年又持续下跌,下半年一直持续负增长,11月跌至负3.0%。净出口2013年负拉动0.2个百分点,2014年小幅拉动0.1个百分点。从外部因素看,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尽管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采取了以宽松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总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世界经济,[1]表明我国以欧美日的需求带动出口,进而带动经济顺利增长的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不可持续。[2]
从消费需求来看,消费是经济增长中相对稳定的力量,近年来消费也逐渐取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但2013年以来消费也保持着逐年下滑的态势,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来看,2013年增幅为12.5%,2014年增幅降至12%左右,2015年增幅跌至10.5%左右,基本保持了一年下一个台阶的走势。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并认为这是形成生产过剩危机并导致高失业率的直接原因。
投资、净出口和消费是凯恩斯框架下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济总需求不断萎缩反映了需求框架的宏观经济政策目前在中国操作余地已非常有限,传统增长模式已经不再具备有力和可持续的动力点。
(二)结构性产能过剩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为扭转增速下滑过快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产业振兴等一揽子刺激政策。不到5年时间里,不仅推出4万亿计划,还11次调整利率、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但政策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挥作用,自2013年以来,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出现了行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发展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引发了中国式的结构性通缩。
一方面,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五大行业的出厂价负增长幅度达20%左右,对全部工业PPI负增长的影响达到80%左右。[3]相应地是工业企业利润一年多来的下降。2015年9月份数据显示,下降幅度还在加大。尤其从房地产投资情况来看,中国城镇居民住宅的需求约占房地产总量的70%,峰值是1200万-1300万套住房。[4]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自2013年初的22.8%开始下跌,年底跌至19.8%,2014年从年初的19.3%跌至年底的10.5%,2015年从年初的10.4%一直跌至10月份的2%。另一方面,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存在。PPI超过40个月的负增长且降幅偏大,最新的PPI已达-5.9%。从地区看,高度依赖资源和重化工业的地区,本轮调整中降幅偏大。分地区PPI大幅下降与GDP增长、财政收入乏力的地区基本重合;从行业看,重化工业调整幅度偏大,对PPI降幅的贡献超过75%,而其他工业行业和服务业等运行相对平稳。[5]中国出现的通货紧缩压力,与成熟经济体的通缩相比,成因大不相同,这种通缩主要不是因为流动性不足,而是在经济危机压力和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之下,在投资领域过度投入。
(三)社会消费结构变化
中国社会已经从生存型消费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消费阶段,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已经得到解决,而与人自身发展相关的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开始快速发展。
一是从物质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看,1990-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和衣着的人均消费规模从864.7元提高到8213.9元,支出占比从67.61%下降到45.58%,[6]而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三项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占比逐年升高。1985-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三项支出的年均增速达到16.47%和16.62%,超出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45个百分点。[7]其中,医疗保健消费占比的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1%和7.8%,交通和通信消费占比的年均变化率分别为5.4%和4.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占比的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4%和-2.8%。[6]从中可以看出,服务型消费在中国社会消费中的比重逐渐提升。
二是从生活必需品消费为主转向耐用消费品为主。我国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95年的50.1%降到2000年的40%以下,2012年降到36.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从1995年的58.6%下降到2012年的39.3%。城乡居民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开始大幅增加。
(四)社会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开始下降。15-64岁人口近20年来一直上升,从2012年开始下降,每年下降200-300万人,劳动力总量很快就要跌破9亿。一方面,经济发展人口红利的减少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十年来,劳动力成本增长是非常明显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05年的18200元增加到2014年的56339元,年平均增幅在13%。另一方面,社会供养、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大。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从2010年开始每年达3.5%的增幅,其中2014年增幅达到4.51%。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2005年老年抚养比达到了10.7%,2014年上升到13.7%。
上述分析说明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当前中国的供给约束存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供给过剩,其根源是经济结构的增量扩能导致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以及地方政府为了稳GDP、保增长率等目标,导致政府对于生产的“保护性干预”;另一方面是供给短缺,根源在于中国社会民众的消费需求变化导致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以及行政部门或其他强势机构在经济中的很多领域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价导致“行政垄断性供给短缺”。供需错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出口、投资和消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乏力。
二、供给学派的实践启示
从供需这一角度审视经济运行机制,问题不仅在于需求方面,而且也在于市场主体对社会需求的把握。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经济滞胀中诞生的供给学派力主加强市场经济作用,强调从“供给管理”角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世纪70-80 年代的石油危机叠加英美内部的结构性问题,造成高通胀、高失业的局面,凯恩斯主义刺激总需求的思想对此束手无策。因为扩张型政策会加速通胀,紧缩货币又会推升失业,无论哪种措施都很难解决经济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1980年,里根上台前,美国通胀率已达到 13.5%,GDP实际增速为-0.3%。一些经济学者在这种背景下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短短几年时间,供给学派关于税收影响经济行为的见解和税收替代效应被作为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对美、英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1年,新上台的里根总统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头就声明,他的计划与过去美国政府以需求学派为指导思想的政策相决裂,选择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采取大幅度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政府干预及赤字压力。里根于1981年和1986年主导了两次重要的减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撒切尔夫人1979 年任首相后,首先采纳了货币主义的观点,紧缩货币以控制通胀。同时采用供给学派的观点,加速推进国企私有化、减税、废除物价管制等改革措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西方提出供给侧管理,与凯恩斯主义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同的措施。比较美英两国“供给管理”的措施,里根经济学侧重减税,撒切尔主义更侧重国企私有化。供给学派的实践经历,并非强调政府在有效供给形成和结构优化方面的能动作用,而是强调税收中性和减税等“减少干预”,帮助企业更高效率地运行,以及投资者更有效地进入各种投资领域,减少生产领域的交易成本,使经济自身增加供给,以此提高总体经济效率和活力。所以,在注重总量调控而忽略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侧结构调控上,两者都是一致的,因为其整体逻辑是市场平衡与结构问题完全由市场自发解决。
三、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机制
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结构性转型问题,“三驾马车”并非不可用,而是不能仅靠需求侧政策。供给侧改革并不是否定“三驾马车”,而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2]因为,需求是供给的元动力,供给侧的动力机制应该是消费供给、投资供给和出口供给,这种动力机制带有非常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三者综合形成的供给侧产品、服务以及制度供给,构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供给侧动力机制体系。
(一)降低企业的制度易成本
供给侧创新的真正作用是引导式改变,改变产品市场的数量、机制、构造和联系,也改变需求的种类、范围、激励和方式,在宏观经济中形成增长的动力。[8]为此,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激活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的制度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1.简政放权,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发展规划、战略、法规、制度、标准等的制定,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着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宏观管理方式。政府要加强对私人产权的依法保护,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降低交易成本,达到鼓励创业、创新,提高效率的综合效应。另一方面,政府要主动通过引导消费来促进投资的转型。必须梳理要素市场,扩大有真实需求的服务业投资比重。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国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2.减税让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减税”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减税,而是要加快税收体制改革,调整税收结构、税与税之间的比重以及所得税内部级次和级距的搭配。其一,明确结构性减税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在进口、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动、养老产业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环节和领域的减税与税收优惠举措,尤其是对服务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加大“定向”减税力度。针对所得税、流转税、进出口税、地方税等不同税种,进一步降低政策门槛,调整优惠指标,简化征退手续,扩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范围,激励企业加大研发阶段投入,鼓励新兴业态创新发展。其二,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消费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继续推进“营改增”。其三,加强创新人才的税收激励。对经一定标准认定的科技产业园或科技孵化器内的所有中小科技企业,比照高新技术企业比例扣除职工教育经费,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适度扩大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技术成果转让减免征税范围。
3.稳定货币供给,减少政府赤字。为了让经济在一个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中复苏,供给侧调控方式更倾向于稳定货币供给。一方面,要从货币为主的调控政策转向以财政为主的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只能是微调,不能太松。对“三农”、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生态保护、支持深化改革等方面,财政政策的设计要创新机制,加大对这些薄弱环节和领域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通过金融制度创新,正确疏导民间资本进入间接融资渠道。通过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机构门类,进一步提高国内资本的配置效率。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有效供给不足的产业。财政出资设立自主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建立风险投资亏损的弥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财政补贴予以作为免税收入处理等,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绩效。
4.创新制度安排,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能力源于国家的正规制度安排和非正规制度安排。一是给予创新人才开放、宽容的环境。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股权、融资、分红激励、促进科研人员流动、科技评价、职称评定等制度安排,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二是给予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环境。通过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办好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降低企业各种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科研平台建设。三是形成宽松、创新的社会氛围。引导“容忍冒险”“创新创业”等社会价值取向,在坚持让市场选择创业创新的方向和路径的基础上,让社会价值观、社会氛围来引导调节创业创新的规模和形式。
(二)化解产能过剩
化解过剩产能不是靠政府的强力干预,而是靠政府从供给端入手,进行多层次改革。
1.消化既有产能。一是加快过剩产能化解。废除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用地优惠政策,促进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和企业兼并重组,合理引导企业转产,促进产业优化重组。目前亟需采取确定产能减少总量、允许配额交易、提供补贴政策等措施,加快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应以推动户籍人口城镇化为切入点,采取政府购买商品房转为公租房或保障房、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购房成本以刺激需求等措施化解房地产库存为突破口。二是完善企业的竞争和退出机制。现在许多“僵尸”企业,其本身已经丧失了继续生存能力,却依靠政府或者银行“输血”的方式生存,致使有限社会资源被无效地占用,大大降低资源配置效率。[9]剥离处理银行坏账,“僵尸”企业不能再续贷,对于一些非“僵尸”企业,鼓励探索债转优先股、高息银行贷款转成债券等方式激发经济活力。三是通过“区域一体化”战略转移部分产能,加快对外消化。通过扩大出口和“一带一路”等战略开辟新的需求市场,加快建筑、铁路、电力、通信等产业产能输出,将过剩产能和污染产能转移,带动中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纺织服装迁移至中亚、非洲等国家,在供给端消化产能。加强“避税型”区位选择,将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产业转移到拥有出口免税区的国家。
目前,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体完成,标志是低效企业关闭或被重组,产业集中度提高,严重过剩行业价格,主要是 PPI 指标开始回升,相关企业逐步达到正常的盈利水平。[10]
2.加大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行业改革力度。一是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在以往限制进入和交易效率低下的领域,下决心放开准入、鼓励竞争。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新增投资和改进投资效率的空间都很大。[3]尤其要放宽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的准入制度,政府应提供相应的优惠条件,帮助潜在投资者尽快进入这些领域。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可以说,打破垄断、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市场是改革的重点。二是继续推进土地确权流转。一方面,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农村土地流转以确权为基础,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为目的,从而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配合城乡之间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解决土地城镇化远远大于人的城镇化的问题,让进城农民享受到城镇的公共资源,在城市安居乐业,将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来源。
(三)加大公共服务供给
提高有效供给,关键是适应中国消费结构升级而形成的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创业结构。2015年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10个领域作为重点,增加服务有效供给。
1.加强生活业供给。由于人口结构变迁的影响,预计人口老龄化将对2013-2030年期间的居民消费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医疗保健、食品、居住和家庭设备产品相关的部门将面临有利的需求冲击,而衣着、交通和通信以及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产品相关的部门将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6]
2.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产业结构大变迁,意味着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产业中释放出来,给为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要大力推动社会企业进入服务领域,建立公益服务生态系统,形成政府、市场和公益慈善的跨界合作。
3.降低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建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由政府担保发行相关的债券,基于社会效益精心选择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建立“惠而不贵”的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既加大政府的公共服务投入,也鼓励社会投资。对重点公共服务领域优先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加快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对PPP示范项目前期费用给予奖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PPP模式特点的金融服务,构建并优化服务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鼓励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创新运用债权投资、股权投资、项目资产支持等多种形式参与PPP项目建设和运营。
4.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要适应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的需求,从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完善财税及土地政策等方面着手,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形成双边、多边、区域性的服务贸易格局,打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管制。
参考文献:
[1]李稻葵,张双长.欧洲债务危机:预判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7).
[2]贾康,徐林,李万寿,姚余栋,黄剑辉,刘培林,李宏瑾.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J].财政研究,2013,(1).
[3]刘世锦.实现转型再平衡要“过三关”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5).
[4]刘世锦.房地产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即将到来[J].中国投资,2015,(9).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2015 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全年展望――中国经济分化调整中积极拓展稳增长着力点[J].中国经济周刊,2015,(8).
[6]茅锐,徐建炜.人口转型、消费结构差异和产业发展[J].人口研究,2014,(3).
[7]匡贤明.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EB/OL].http: //news. xinhuanet. com/ fortune/ 201504/ 04/ c_127657021. htm.
[8]贾康,苏京春.“ 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化探讨[J].全球化,2015,(3).
1.国家电网公司为建设现代电网企业,于去年提出“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省电力公司积极响应,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工作思路和企业精神,提出并制定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江西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及战略规划,这充分体现了省电力公司超强的执行力。超高压分公司自组建至今一年多时间的内,紧跟省公司的战略部署,通过本部员工大会、安全生产例会、宣传标语、宣传栏、《分公司简讯》、办公oa系统等媒体,对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的战略思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了人人皆知,每位员工将其转化为日常工作的行动中,并为创建一流超高压电网企业尽心尽责。今年,省公司总经理毛日峰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多次深入500千伏变电站检查工作,并就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的精神情况向变电站一线员工进行过提问,一线员工对毛总的提问都能流利而熟练地一一对答。为此,毛总今年到超高压分公司进行调研时特别指出:“我到基层调研时,只有超高压分公司能较好地把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党组的决定、会议精神贯彻到基层”。
2.为积极倡导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精神,熟知国家电网公司的形象标识,树立良好的电力员工形象,分公司积极推广使用国家电网公司形象标识,在岗位牌、文件袋、安全帽、宣传栏、生产车辆、分公司简讯以及各类对外文档上,全面推广应用国网公司的形象标识;在超高压分公司原办公楼(一楼)门口上方制作并悬挂了大幅的国网公司的标识牌,在500千伏变电站、修试所、输电管理所的门牌上都以国网公司的标识为主体。所有形象标识的颜色、图案都严格按标准、要求制作,以维护国家电网公司的形象。
3.分公司对省公司的宗旨、定位、战略目标进行了大力宣传,除以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过传达外,凡利用分公司召开的本部员工大会、安全生产例会、各部门(单位)周例会上进行了认真学习,并通过图片、宣传栏、宣传手册的形式,进一步加强每位员工对省公司的宗旨、定位、战略目标的深刻领会。
按照省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求,分公司认真制定了今年企业的发展战略,即:确保“一个目标”(即确保500千伏输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致力“两型建设”(即学习型、创新型),加强“三化管理”(即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抓好“六项工作”(即推行现场作业标准化,确保安全生产;创建学习型企业,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弘扬团队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强化企业管理;实施对标管理,争创一流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单位),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江西超高压电网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省公司的定位,分公司找准企业定位,将保障500千伏输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作为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公司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坚持“安全从细节抓起”,从“三基”抓起,以“三铁”反“三违”,杜绝“三高“现象。狠抓责任落实,加强对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设备缺陷管理,经受了迎峰度夏和抗冰保供电的考验,全面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对省公司今年召开的年初工作会、年中工作会、“四加强”会议、多经工作会、新闻宣传会、党建工作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分公司领导在会议结束后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了传达,并要求各部门、基层单位针对会议精神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落实,并将落实措施、落实情况按要求上报到省公司和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
对省公司的年初、年中工作会议,分公司党委中心组专门组织进行学习,在本部员工会议、安全生产例会上也进行了传达,要求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务必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员工,以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深入了解会议精神,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在省公司“四加强”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党委及时在党政联席会议、政工例会、本部员工大会上分别进行传达,并按照会议精神,制定了XX年分公司党委工作要点;分公司党委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构建符合分公司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分公司内部的“小金库”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反腐败电教片,开展了职务犯罪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学习廉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做到预防在先,关口前移;强化监督工作,对重大技改项目、重大物资采购等,都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确保廉洁自律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效能监察工作。
分公司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三清理一规范”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省公司关于多经企业“三退出分离、两规范、一分开”的工作部署,成立了以李勇副书记为组长的“三清理一规范”领导小组,并对开展“三清理一规范”工作作了具体分工。在开展“三清理一规范”工作中,分公司充分认识“三清理一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严肃纪律,扎实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共2页,当前第1页1
由于对会议精神传达、贯彻、落实到位,分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员工思想稳定,廉政建设卓有成效,没有出现员工上访或越级上访现象,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分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5.分公司成立以来,没有参加系统内、外的各类学会、协会。
6、在双学活动中,分公司组织员工参观了“李洪应、张小毛先进事迹”图片展,并结合分公司实际,学习了省劳模——500kv南昌变电站徐建仁同志的先进事迹,号召全体员工争当“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员工;通过对500kv罗坊变电站管理之道的深度思考,总结出军事化管理、善抓细节、团队精神的“罗坊”经验,为全省变电站提供了可贵的管理经验,为全省变电运行管理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高扬了“标杆”的旗帜。
由于监理单位费用太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监理人员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施工的周期都比较长,相对于监理单位来说,监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多,但是在施工监理的过程中,监理部门在财力上缺乏支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理人员的积极性。
2监理在施工阶段的控制
2.1监理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作为项目监理部门,应对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对于工程所投入的施工设备和机械,应要求承包单位提供技术性能的报告,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对于承包单位报送的各种材料和设备以及质量检验记录的审核签认,都需要监理部门进行抽检。通过对审查图纸,可以对工程项目有初步的了解,熟悉工程施工的顺序和各部门施工的难易程度,从而能够对其进行全面合理地选择,并设置质量控制点,并要体现在监理规划和监理工作旁站方案中,从而保证以后的具体监理工作实施中能够进行重点控制。此外,还应加强对技术的管理。
2.2监理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的工作主要以动态的控制为主,能够在事前想到有效的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在事先能够指导,事中严格检查,事后仔细验收。作为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还要进行巡视、随机抽查和旁站监督的方法,只要施工单位进行这三种检查方法后,才能对其进一步验收,将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彻底消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对质量的重点部位严格控制,对工程施工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从而做到真正有效的质量控制。
2.3监理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在施工阶段中的投资控制,应协助发包人编制投资控制目标以及分年度投资计划。应将业主授权的范围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工作,当审查第三方递交的资金流计划时,应将施工承包的合同作为依据,对于第三方所完成的工作量和价款,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并签署付款意见,应认真处理好工程的变更和工程量的支付项目,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将工程投资控制在合同合理的范围内,对于设计和施工不合理的项目要及时提出,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给出合同变更或项目增加的意见,上报给包发人批准,协助发包人的有关审计、完工结算和竣工决算工作。
2.4监理施工阶段进度控制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合同的要求和现场的情况以及各部门一起制定控制性进度计划。但是由于受到某些进行因素的感染,就会使实际的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此时,监理人员应对其采取必要的监测手段,对于发生的偏差要及时找出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在实施进度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偏差,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然后向发包人及时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的意见,当发包人批准后,应合理的调整进度计划。
2.5监理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
在处理安全与投资关系时,由于安全措施的费用许多已经包含在投标报价中,因此,承包商能够从发包人那里获得相关的安全费用。如果不将项目费用投入到施工安全措施中,这就会与质量控制中的偷工减料处于同等的恶劣。因此,在进行现场安全监控中,一定要把好安全措施关。在处理安全与工期关系的过程中,由于安全措施与现场的施工进行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当安全措施到位后,施工人员就不必担心安全的问题,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到施工中,这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最终达到缩短施工工期的目标,尤其是对于施工工期中比较长的项目,提高工作效率会明显的缩短工期。
3结语
(一)公司风险治理的内涵。公司风险治理就是指使用治理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公司风险问题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对公司风险治理的具体解释如下:
1、公司风险治理的具体方法包括: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规章机制、确保人员道德与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与理念等方法。通过实施上述治理措施,达到对风险有效治理的目的。
2、从本质上说,公司风险治理是针对公司风险的一项治理活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公司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它同公司治理一样,主要是由治理层人员实施和负责。
(二)构建公司风险治理框架。在公司风险治理体系中,将公司风险划分为治理风险与管理风险两大类,并进一步将两类风险按层级进行了划分。公司风险治理以各层级风险为研究平台,研究范围涵盖了公司的所有风险。
1、利益相关者对股东会风险的治理。通过国家制定法规、政府和市场监督与引导等方式治理由于股权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一股独大风险,防止少数大股东操纵股东会,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2、利益相关者、股东会、董事会自我对董事会风险的治理。董事会风险涉及面广,在治理层级风险中,董事会风险占据多数,董事会风险是最为复杂繁多的治理风险,对其付有治理责任的群体或机关也比较多。首先,利益相关者通过外部审计、参与董事会管理、舆论监督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治理董事会风险;其次,股东会通过制定与修改公司章程、对重大事项审批等方式,实现在公司重大事项上约束与制衡董事会,控制董事会风险。由于股东会的作用有限,董事会还需要通过对自身风险进行评估和治理,实现董事会风险自我治理。董事会通过利用外部董事,特别是独立董事,参与董事会工作,约束制衡内部董事,以此通过董事会自身治理化解一部分董事会内部风险。
3、董事会对经理层风险的治理。董事会通过决定任免经理人员、日常监管经理人员、参与公司重大战略的制定与决策等手段,充分制衡经理层权利和约束经理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化解经理层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实现对经理层风险的有效治理。
4、董事会、经理层对执行层风险的治理。董事会、经理层、执行层三者组成了现有风险管理的主体结构,这部分与风险管理出现重叠,但两者并不矛盾。
(三)公司风险治理框架与公司风险管理框架的关系。公司风险治理框架与公司风险管理框架是两个不同的框架,从两者的涉及范围来看,公司风险治理框架比公司风险管理框架涉及范围更广,本文认为公司风险管理框架应是公司风险治理框架的一部分。从具体包括的内容来看,风险管理政策与方针的制定属于风险治理范畴,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风险管理是风险治理针对管理风险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是对风险管理政策与方针的具体落实。
二、董事会风险治理的内涵
(一)董事会风险治理的定义。董事会风险治理可以定义为:针对与董事会相关的风险,从制度、文化、人员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是用治理的方法解决董事会的风险问题。
(二)董事会风险治理的紧迫性。当前,董事会风险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董事会风险治理的紧迫性。董事会风险的三个特点分别是:
1、董事会风险成为频发风险。从安然事件到麦道夫案件,从中航油到三鹿,从对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大公司倒闭破产事件分析发现,表面上可以认为是各种各样的风险所导致,但从根本上探究,根源风险是董事会风险。许多大公司经营失败,都是由于董事会存在巨大风险。因此,董事会风险成为频发风险。
2、董事会风险影响后果严重。董事会是公司绝大多数重要事件的最终决定者,董事会对于整个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正是因为董事会掌握着公司发展的方向和命运,所以董事会的行为最终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不恰当的董事会行为会带来董事会风险,董事会风险的发生会给公司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董事会风险的发生往往使得一个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公司的不良行为也会引起社会上的负面效应,所以董事会风险影响巨大、后果严重。
3、董事会风险受重视程度不够。当前,人们对公司风险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着眼于管理风险,在发生某些不利事件时,通常是归因于日常经营管理风险问题。人们对包括董事会风险在内的治理风险重视不够,一方面对治理风险研究的较少,没有形成专门针对治理风险的研究理论和系统性成果;另一方面当不利事件发生时,对是否由治理风险所引起的深入研究仍较少,而多是粗糙地归因于日常经营管理风险问题或公司治理问题。通常,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董事会效率,而非董事会风险。
从上述对三个特点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董事会风险治理的现实紧迫性。董事会风险是当前国内外最需要解决的一类风险,由于董事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解决董事会风险问题应采取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三)董事会风险治理的研究内容。董事会风险种类繁多,这是与董事会在公司所处的位置有关。董事会不仅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且在公司管理中拥有最高决策权。最为普遍的董事会风险大致包括以下几大类别:
1、结构风险。这里所指的结构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的风险,属于董事会外部结构风险;另一方面是指董事会自身组织结构不合规,属于董事会内部结构风险。如果董事会存在内外部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就会影响董事会正常发挥作用,对董事会的制约不够,这些都是造成董事会失职、舞弊等风险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董事会被控制风险;二是董事会控制经理层风险。前者指董事会被大股东、总经理、董事长等人控制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风险,这种风险非常普遍,内部人控制是导致董事会失效,从而引发董事会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指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管风险,这类风险将被归为决策与监管风险。
3、决策与监管风险。它是指与经理层相联系的董事会风险。董事会与经理层共同制定战略规划,董事会并最终具有战略决策权,同时董事会还负责监督管理经理层。董事会在制定和决策战略时,可能会出现战略失误风险。在董事会监督管理公司与经理层方面,董事会在选用、评价、日常监督、解聘经理人员等各环节的工作不到位以及公司发展方向的偏差,都是董事会风险。
4、道德与能力风险。董事会的组成人员是董事,董事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是否合格,是当前摆在董事会面前的一大疑问。董事的道德品质好坏决定了他们是否会从事违反道德的事情,例如舞弊行为;董事也是一种职业,其职业能力如何,是否能够胜任,如果董事不能胜任就可能会导致董事会因能力不足而未能完成好自身的工作,从而造成董事会失职风险。
5、文化与理念风险。公司缺少良好的风险文化,就容易造成上至董事会、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缺乏风险意识,缺少风险应对措施。而董事会正是公司文化培养的主要负责者,因而文化风险属于董事会风险。同时,经营理念是公司文化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董事会是公司发展方向的主导者,董事会具有良好的经营理念是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现实中存在许多董事会经营理念不佳,例如过分追求短期利润、思想守旧不求革新等,这些都是董事会风险。
6、沟通风险。董事会既是沟通股东与经理的桥梁,又代表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因此董事会沟通是其一项重要工作。有效沟通是化解各方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保证。当前,董事会沟通风险包括:董事会与经理层缺乏沟通导致两者目标不一致风险;董事会缺少必要的信息披露导致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缺乏了解和信任风险。
针对上述常见的董事会风险,研究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化解董事会风险,这是董事会风险治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主要措施:(1)通过完善董事会结构,弥补原有公司董事会的不足,从而化解董事会结构风险和控制风险;(2)在战略方面,通过建立完整的董事会决策与监督系统,使董事会在战略制定、决策、监督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有助于战略决策和对公司发展与经理人员的监管;(3)在已有的董事会评价体系基础之上,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董事会评价体系,通过选取风险评价指标设计出一套董事会风险评价体系,有助于及时评价董事会风险状况和发现影响董事会风险的因素;(4)外界应加快董事职业化建设,培养、考核、选拔出合格的董事,将董事建设成一种非常专业的职业,以解决董事会道德与能力、文化与理念的风险问题;(5)在董事会内部,解决董事会道德与能力、文化与理念风险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完善董事会人员管理机制,从董事的选用、评价到奖惩、解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6)为了各方能够目标一致和信任,董事会应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董事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定期与利益相关者面对面答疑、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及时与外界沟通。
三、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