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整合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将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这种完美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强化阅读效果等一系列显著优势。它强大的表现力、扩张力、宣传力等一系列先进功能,更是成为了在校园谈论的主题。以高中语文教学为视角,谈论如何与多媒体进行整合以及整合的好处。
一、改善学习被动性,调动学习主动性,加强沟通能力,改善表达障碍
处于高中期阶段的学生,是将叛逆特性发挥的最淋漓尽致的年龄,如果教学方式是受排斥的,是让高中生处于被动受学的,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受社会不良风气所染,怕求学好问被身边不爱学习的朋友孤立,甚至嘲笑。多媒体教学的第一项优势不仅表现在改善学习被动性,调动学习主动性,而且加强沟通能力,改善表达障碍。这种多媒体教学将文字,画面音频视频等用科技结晶完美的凝结在一起,多媒体声情并茂,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对学习的被动转化成了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效应。而且多媒体与语文的整合,大幅度增加了互动环节,这不仅仅是作为师生,也是作为同学与同学之间沟通的渠道,敢说话、敢表达,真正促进心智与专业知识一同成长的双赢效果。
二、师生角色换位,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由老师作为主导带领学生摘取知识的果实,老师摘取,学生得到。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学生只懂得应该获得知识果实,却不会摘取知识果实,这种过分的依赖行为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导致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整合多媒体的应用做到了完善。它通过现代科技教育手段以丰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在学生面前塑造出了一个更佳的学习天地。在这主体氛围强烈的环境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综合能力,选择适合自己领域的教材进行选修,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知识去了解自我想要什么,然后实践是否适合自己,使整个选修学习中生成一个完善的学习体系。而不是被动地把一切交给老师实践,认为自己只要遵循老师的安排就是听话的好学生这种错误观念。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选修体系,为学生做一个参谋长给予宝贵意见,去指引,根据自身能力引导其走向正确美好的学习道路。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主导权,树立主导意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播受益,还能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知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真正做到知识双渠道吸收。
三、跨越课文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的导入阶段,导语的设计充分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设计得好,学习兴趣也会受到激发,并潜意识地想要进行下去。多媒体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关节,可以说面面俱到,举个例子:如果将鼠标轻轻点击提前设计好的文字,可以出现新颖的图片动画,如点击“魔幻”这个用语言无法准确言传的单词,就会出现一组唯美的神奇的色彩丰富的烟雾图片,这种无法言喻的景象,可以很轻松地将学生的好奇心全部激发到临界点,使其气氛高涨、欢呼鼓掌,这样主动意识自然就提高了,有了问题,就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途径。
在教学的初期,最重要的是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在智慧的结晶中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运用此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一定得到提高。
四、明确背景,突出课文核心
俗语说,熟读三遍其义自现。从这句话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文章的理解在语文上的重要性有多大,语文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解课文上,而时代背景对语文来说更是需要理解的重点,只有理解课文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对课文理解得更透彻。
以往的语文对课文的题解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虽然这有增加朗读的能力,但是就孰轻孰重而言,理解课文在考学中往往比朗读课文更实用,所以站在以理解课文为首要目的时,传统的阅读就显得枯涩无味,甚至没进入理解课文的状态就失去对了对课文理解的兴趣。导致本应该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演变成一次45分钟的刑罚。多媒体彻底解决了以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为必须路径的局势,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生动形象地将需要理解的背景知识展示出来,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深入了解,大幅度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强化作文写作能力,做到触类旁通
多媒体可以应用在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写作上,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关于写作的模拟,如情节、场景与人物等素材,不但可以因素材激发出写作的灵感,还将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
六、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不仅是文科,而是整个教育机构大力支持的对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和必备条件。要想高中语文与多媒体整合,就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落实学生作为主体的理念,自主、自律、自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严格遵循多媒体的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原则,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有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飞.高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115-116.
审视我区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不管是赛教课还是平时的语文课堂,都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先把发现的问题罗列出来:
一、多媒体课件代替了语文教学生成的过程,教师成了课件的演示者,语文课堂成了演播课。整个课堂充斥着大量的音频、视频和文字图片,脱离教材。
二、夸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手段代替目的,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许多课堂多媒体演示占时太多,挤占了学生体悟语言文字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有些课堂有缺失。因为多媒体使用的不熟练,定位不准,许多课堂有老师被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处理不好课件的预设性与课堂的生成性的关系,往往手忙脚乱,甚至还出现了因停电,多媒体课件无法播放就不知道怎么教学的情况。
四、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有些课堂得不到体现。因为完全依赖媒体,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没能充分展现,一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上,不再使用板书,不再有激情朗读,这些,不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也不利于教师展现才华,培养学生“爱屋及乌”的感情。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结合语文特点,合理安排课件呈现层次上需要优化;课件的文字搭配、画面色彩的比衬需要美化;课件内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需要净化。
六、对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褊狭的理解。许多老师把多媒体只当作传统幻灯的升级版,认为它只是展示一些资料,是教学的辅助,这是不全面的。
上面的问题从总体上还是反映语文课堂是否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不管课堂上使用何种教学手段,但是都要以实现这个要求为前提,手段是为内容服务的。本人对语文教学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有一些看法:
第一,确保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前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偏重于人文性的方面,这虽然也是语文课程性质的要求,但是有失偏颇。要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第二,要把握多媒体资源介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管是将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还是整体上用多媒体形式组织语文课堂,我觉着都要本着语文的特点把握四个要点:其一,用于增大语文课堂容量之需要,包括作品作家介绍、文学常识、片段阅读等等,发挥其工具性的一面;其二,用于提升学生人文情感之需要;其三,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之手段,这包括课堂上的一些语言训练和一些练习等;其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在关注语言文字、人文情感训练要点的同时,要着力构建符合语文特点的、合乎学生实际的课堂结构,师生互动要体现以生为本,网络课件链接的资源不要生搬硬套。
第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不能代替学生品读语言的过程,使用多媒体要留足学生读悟文本的时间,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件制作要有弹性,给老师主导课堂预留空间。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宗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生成的。
第四,创新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得到张扬。互联网在多媒体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打开了多媒体教学的新时代,作为语文教师,也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利用网络探究交流,利用博客讨论,能够在多媒体教室开展网络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的平台延伸到互联网。
第五,要有语文教育资源整合和开发意识。多媒体课件资源要符合学生实际,便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好多课件照搬远教资源或互联网资源,有些已经脱离了学生实际,老师们要合理选择,精心剪裁。尤其要注意身边的语文资源,善于开发、应用到自己的课件当中,这样,既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路,也会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六,明确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结合实际,选择自己适用的形式,同时逐渐发展创新。多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有三个阶段:教学辅助――多媒体与语文课堂的整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我们要明确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灵和应用,并且逐渐把自己的语文课堂与多媒体结合,推向新的阶段。
关键词:个性;创新;多媒体;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03-02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如同行人一般,不同的行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样不同的语文教师所教的课程也就有不同的风格。而有个性的教学则是每一位教师期盼已久的,然而如何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个性”呢?这就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成了辅助我们教学的必备技术
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极富有情感,又极具有个性,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具有独特的作用。“个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体现“共同性”,又要体现“层次性”。新课标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层次性、差异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要转变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操作为中心,以小组互助、团结合作为辅助,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技能教育。这一系列的转变让我们许多的语文教师茫茫然,不知所措。当然了,适者生存,要想适应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中教出自己的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是个性教学的重要开端,它是“个性”教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导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比如在《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进行作者简介。其次重点说到朱自清的散文,说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电视散文MTV,请大家欣赏美画,听美文(出示幻灯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导学生为《匆匆》一文拍电视散文MTV。同学们本来就对《荷塘月色》非常感兴趣,这样激发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让学生更深一层感悟散文精美的意境,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在《卜算子·咏梅》中,我首先出示幻灯片:飞雪交加的日子一簇簇梅花绽放其中。同时介绍梅花坚贞不屈,傲立风霜的品质,正是由于它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主席的赞颂,除此之外,我又让学生聆听了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红梅赞》。这样的导入,让同学们立刻明白了本节课内容与梅花有关。这就是教学设计中的个性的体现。
精彩的导入,只是“个性”教学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实现“个性”教学就离不开创新教学,正如有些专家们所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
二、没有多媒体技术,“创新”难出“新”
创新能力通常是指人们打破了旧认识、旧观念,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作为创新教学,多媒体技术抛弃了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它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这样从时间和空间上将语文知识向外延伸了,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还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求得知识的能力。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课文较长但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我抓住这类文体的特点在教学这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处理,并以简洁、明了的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出示学习提纲,在生动形象的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及时引导他们利用资料,小组合作,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对本课主题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还要对他们实施素质教育,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在以往的教学中难以实现,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有现代技术的支持,新的教学模式作后盾,语文教学会更上一层楼。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能依靠一块儿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去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我们可以将无形变有形,无声变有声,有形有声,把那些生硬无活力的死知识变活了,让课堂更愉悦,更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下猜谜语这种游戏进行导入,既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展示图片,再让同学们真实地感受一下教学内容。
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备课;学生;互动;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的呈现,能使教学内容突破时空的限制,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使它的优点充分体现呢?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没有把教师置身事外,而且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选择具有最佳效果的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应用得适时、恰当,以利于突破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课件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
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从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着手。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将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课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上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教学屏幕,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为“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讲,课堂的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关注到学生的反馈,结合反馈的信息,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力度,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及时地进行语言或眼神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受到重视的感觉,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
四、要避免走进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1.有的教师误以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并未关注所要掌握的内容,而是过分注意不需掌握的部分,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讨论,致使课堂教学处于混乱不安的状态。
2.教材,以及与教材有关的音、像、图等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上的应用,还远不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全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还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做自己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3.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盲目介入,会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如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以牺牲学生想象为代价的,这对语文教学绝不是好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千万不能被潮流赶着,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不妨套用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多媒体课件删去,毫不可惜。”
五、提高自身素质,为多媒体技术恰当应用提供保证
1. 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
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机”的关系。这里“人”包括老师和学生,“机”指得是多媒体教学的软、硬件。
大家都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此,在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因此,制作多媒体的课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如音乐、朗读录音等。
2. 图形图像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注重形象可感。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选取许多图形图像制作课件,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带来的美的愉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这样可以避免喧宾夺主,也可以减小课件的容量,便于携带和运行。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或缺少相关生活画面但又与课文理解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加以呈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和再现有关图景。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生动画面,并把它们画下来,在用实物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出来。这样,既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又保护了他们的想象力,还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图解课文描述的人和实物,而是借助图形图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其终极目标是用图形图像唤醒语言文字的感受,进而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情感体验。所以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前者在多媒体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拓展、丰富的作用。
3. 边缘知识与语文知识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工具科。为了体现其工具性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天文地理、历史风情都有涉及,学生的知识面显然不足以覆盖这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势必要补充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境。特别是一些说明文和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文章。为了创设情境或介绍相关知识,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往往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素材,介绍说明对象,介绍有关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没有正确处理好边缘知识和语文知识的关系,表现在制作课件的内容上就体现为:语文学科知识弱化,其他学科知识突出。
4. 课堂气氛与教学密度的关系
一、多媒体整合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就我自身经历和参加的一些观摩课、优质课等教研活动来看,对多媒体的使用存在以下问题或者说误区:
误区之一,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相分离。
语文课堂中,多媒体仅仅充当了一个板演工具,即替代了教师的粉笔板书,或者只是介绍材料之用。我就听一位参加某次评课的老师说,用它的好处是不用担心自己写得难看的字,因为多媒体展示的板书太漂亮了。
误区之二,多媒体教学代替或覆盖了语文教学。
我也多次见到在公开课中,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制作了精美异常、容量极大的课件,课堂上,演示起来也煞是好看,学生也心醉神迷,可下课后要来评时,却发现除了大赞一通课件制作的好、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娴熟外,对课堂教学却难以点评。因为这一堂课就是成为多媒体的演示平台。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放一部美国大片让人更觉过瘾。
误区之三,多媒体教学为做秀装门面之用。
平时教学还是老一套,一张嘴巴,一只粉笔,到了公开亮相时则搬出了多媒体,以显示自己的高超。这样,也就出现了众多临时报佛脚,现炒现卖的,或者请人捉刀制作,自己当一把操盘手的。
思考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我的浅见是:关键是对多媒体整合主学科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对此漠然视之,有不以为然的感觉。在我身边就有不少教师认为那是花架子,或者嫌课件制作太费事,自然平时也不大花时间去研究,因而也的确只能在要公开亮相时作一把秀了。
有想用好但未能准确定位的。这就涉及到对多媒体整合教学系统的定位问题了。从“与主学科整合”来看,它应当是与教学密不可分而又在教学中不居于主导地位的,并将他与主学科合二为一,起到重要帮助作用的有机成分。因此,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分离或将课堂成为现代技术演示平台的做法都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现代科技进入教育的初衷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多媒体整合语文教学方法、思路的探究
首先,要让多媒体作为现代技术手段服务于语文教学,使之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员,即是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关系,切不可单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毕竟,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多媒体的使用自然也不能背离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整体教学思路和局部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也要始终服务于这思路,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课件设计,决不能仅仅为追求优美的课件效果,而使语文教学服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 其次,要从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内容,整合教育资源,在服务中心为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讲究情境创造,尤其是文艺类作品的教学,这就为多媒体发挥用武之地提供了绝佳场所。以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侧重于形象思维,即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件,再现情境的画面、声音等,那么,富有创意的画面设计、丰富的影视资料等可使其学习兴趣盎然,或真正感声识面的与作者来一次“亲密接触”。能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则具有独立的思维,不但需要形象生动的资料,还从对表象的感知深入到对内涵的重视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我们在课件设计中要多角度展示材料,实现课堂教学中诸多媒体的系统组合,充分展现出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突破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认知理解整合更加有序、合理。
并且,在情境创设中,应充分吸收其他资源,如录象、照片、影碟片、图画等,这些不是在设计课件时才到处拼凑,而应该在日常注意积累,这样,在教学设计中才能专心整合资源,使自己的课件紧扣语文教学中心,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有机成分。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优点 注意点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在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和注意点。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2.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
4.利用多媒体,促使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东拉西扯,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如在“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写《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中,我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可在语文课堂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2.以说促写,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多媒体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有利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猫后,我很自然地说了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多么可爱的小动物!”“有趣!”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跃跃欲试。这时我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点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视听技术的运用到目前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直观教学方式拓宽为多种媒体的教学。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试作阐述。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扰,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的部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 “诗眼”、“词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实践证明,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自悟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层面上,那么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不完整的。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唤起情感体验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想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鉴赏,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训练重点设计教学,以有效的引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乐趣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72-01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教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这样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又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多媒体的运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双翼。
1.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易于控制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全方位的立体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境,充分发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2.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朗读训练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但由于教师在教学时表现形式和方法的局限性,仍难以达到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效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学生学习课文,进入意境,领会旨意,但最主要的还要体验。而这些又不是孤立地一项一项地进行的,是在意境中。在这中间利用多媒体优美的图像,悠扬的音乐,精美的范读,可以使学生的朗读更深入、更入情、更体会朗读的魅力,那么如何具体来使用多媒体进行朗读呢?我想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1)范读朗读:这种方法是教学录音机的翻版,但它比录音机更先进,因为我们在范读时可以加进音乐和画面,使范读更形象、生动,更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朗读的情景中去。这种方法几乎可运用于任何课文的朗读,只要我们能选择合适的音乐和图画。(2)配画朗读:这里的画包括课文插图,优美的风景和特定内容的某个画面。在学生朗读时,在学生面前显现这些图案也有助于学生情绪和积极性的调动。以《桂林山水》为例,我们教学时利用媒体再现桂林山水的独特韵味,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看到和作者一样的场景。(3)创设情境朗读:这种方法和上述方法的不同点在于这种方法可以显现动态的画面,近似于录像。这种方法比呈现一幅画更能打动学生的心情,比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台湾蝴蝶甲天下》中"蝴蝶谷"一段的朗读等。
3.多媒体能够丰富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路
当前的初中教材,有很多语言优美、立意新奇、意境高远的文章,学习这些文字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会给他们美的陶冶和启迪。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任何工具辅助,只凭借嘴巴在滔滔不绝地演讲,再精彩的文章,也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想象。多媒体教学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能够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生成求知欲望。一旦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就会因此萌生学习动力,会自觉地进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关注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爱学乐学、有着轻松氛围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
例如,学习《小石潭记》的时候,笔者在网上寻找了一些表现小石潭的深幽、清雅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欣赏。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加上配乐朗诵,综合视觉和听觉的运用,达到声像兼备的效果,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小石潭的清幽雅致,体味作者临潭感怀,想象作者心中那种淡淡的忧郁感觉。学生在这种生动的情境中,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加强了,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再如学习《敕勒歌》的时候,学生都觉得这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文字直白,没有什么深意。这时笔者在教室里播放了天山草原上牛羊奔跑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想象蓝天下草原上放牧牛羊的场面。画面一共播放了四幅,每一幅的展现都让学生眼前一亮,因为他们看到天地之间那种辽阔的意境和大自然的恢宏场面。同时教师在一旁引导说:为什么诗中直到最后才出现牛羊?是草木茂盛,掩盖了牛羊,还有牧羊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充分领略了这首诗的美妙意境,并由此感叹祖国山川的辽阔壮丽。
4.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并非"万能",它同任何事物一样,也有自身的弱点:
4.1 易缺乏情感交流。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一大区别就是非常强调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多媒体教学中不乏精彩的画面,但课堂中更应该有教师精彩优美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知识的甘泉。如果课堂从头到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那么教师俨然是一个"放映员",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