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带风字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带风字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带风字的诗句

第1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1唐诗中的声学知识

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讲授声音的产生机理、传播方式、乐音的三要素时,引用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声”是猿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坐在船上的人能听见“猿声”是因为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诗中“乡音无改”的“音”指的是音调、响度还是音色呢?我们知道,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而频率和振幅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所以“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没有改变.

在本节的教学中引用三首唐诗,既通俗地阐明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乐音的三要素,又因这几首唐诗为同学们所熟知,可作为该节内容的先行组织者,学生在朗诵熟知的唐诗的过程中感知物理现象、明确物理过程.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生动有趣且充满文学气息.

2唐诗中的光学知识

在《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可引用高骈《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的“浓阴”说明形成了影子,是因为障碍物“绿树”挡住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 “楼台倒影”则是平面镜成像即反射现象,“池塘”中的水便是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张九龄《照镜见白发》中的诗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这里的“镜”,即铜镜,是平面镜,“影”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高适《燕歌行》中的诗句“校尉羽书飞瀚海,善于烈火照狼烟.”其中的“照”字,即照射,是光的直线传播.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红色的桃花只反射出红色光,人的脸就会被反射来的红光照红.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以会对影有“三人”?原来这三人分别是人、人在杯中的像、人在地面上的影子,简短10个字,却包含了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两个知识点.

在《光的折射》教学中,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观察到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折射了而成的虚像.储光羲《钓鱼湾》中的诗句“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也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线经过池水的折射后,看到是池底经光线折射后形成的虚像,这样池底比实际位置看起来要高,因此水看起来就“浅”了.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全反射现象.李白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之感叹.真有眼福!他看到空气中的全反射现象――海市蜃楼.

3唐诗中的运动学知识

在“参照物”的教学中,可引用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作者先选取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后选取河岸为参照物,船帆是是运动的. 即可说明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参照物选取的不同,所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相同.

在《平均速度的测量》的教学中,可引用李白《早发白帝城 》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估算出该船的平均速度:

=st=500 km12 h=41.7 km/h.

4唐诗中的力学知识

在“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中,孟浩然《早寒有怀》中的诗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树叶受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向下运动.杜甫《漫兴》中的诗句“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其中的“柳絮随风”亦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桃花逐流水”中的“桃花”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逐流水”的桃花和流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无摩擦力存在.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在教学中可引用骆宾王《咏鹅》中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漂浮在水上的“鹅”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此时,“鹅”受到水的浮力和鹅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都是鹅.脚掌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脚掌施加向前的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这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受力物体分别是水和鹅.

在《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教学中,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的天气刮大风,茅屋屋顶上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屋内的空气可认为静止,屋顶下表面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即“茅”是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被“卷”走的.

5唐诗中的热学知识

在《物态及其变化》的教学中,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诗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生动地说明了雪后天晴时,雪的融化过程中的一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让人深感寒意,于是作者从切身体验中发出“城中增暮寒”的感叹.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描写的是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即凝华现象.白居易《微雨夜行》中的诗句“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衣裳湿”则描写是液化现象.

在《分子热运动》的教学中,亦可引用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草花香.”其中的“草花香”是指草花分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6唐诗中的能及其转化知识

在《能及其转化》的教学中,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杜甫《登高》中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分别描述的是庐山瀑布和长江水奔腾的壮观景象.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飞流直下的水蕴藏着巨大的重力势能,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登高”指人克服重力做功,这个过程人的重力势能增加.

在弹性势能的教学中,卢纶《塞下曲》中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其中“引弓”指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在 “引弓”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箭的动能.

第2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一、趣味式欣赏

趣味,就是让学生为美而陶醉,为美而震撼。

1.引领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诗眼”、点睛之笔去欣赏

抓住了“诗眼”,即抓住了“纲”,“纲”举了,“目”便张了,自然不需去字字讲、句句讲。如: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指导学生去感悟“闹”“绿”的妙处,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及后人的评价,这样整首诗的意韵、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2.引领学生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描绘的具体情境,实现情感迁移,意念迁移,进而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3.引领学生感悟比喻的精妙之处

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进而感悟比喻的生动形象。

二、应用式欣赏

学生感悟到古诗词浓浓的美后,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大显

身手。

1.举办古诗词诵读沙龙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再让学生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演绎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2.让学生诗画互配

(1)让学生为名画配名诗

画配诗,既能激发学生读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对诗词意境的体会。如:宋代名画家郑南的《》图,让学生配上咏的诗句;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可配上柳宗元的诗《江雪》。

(2)让学生自己为诗词配画

学生欣赏了古诗词后,为诗附画,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或许涂一抹云霞,或许勾一泓清溪,或许描三两青峰,那都是学生欣赏的收获,是一种美的放大与提升。

(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景配诗

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四季景色、山水树木、花鸟虫鱼的诗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吟诵相关的诗词。如:见时吟诵《咏菊》《赠刘景文》;赏月时,吟诵《静夜思》《春江花月夜》。学生见识多了,积累厚实了,则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引得他们“诗兴大发”,久而久之,学生便“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4)作文中主动运用诗句

鼓励学生作文时引用相关诗句,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同时还能赋予学生成就感,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

三、表演式欣赏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唱古诗、随音乐舞蹈,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首先,学校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古诗韵氛围:走进校园,你会看到一个立体的古诗词“雕塑”――花园里、橱窗中、教室内都呈现着斑斓的古诗词;走进校园,你会听到悦耳的童声古诗词歌曲演唱――学校的铃声就是童声古诗歌曲演唱。其次,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古诗词朗读比赛,师生古诗词绘画比赛等等。再者,让古诗词欣赏切切实实走进教材,音乐课唱古诗词歌曲;美术课给古诗词配画;各科课堂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词。

第3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1、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端午三首》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屈原祠》

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午日处州禁竞渡》

5、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小重山·端午》

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端午》

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端午》

9、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点绛唇》

1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贺新郎》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1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3、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春晚叹》

1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

1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鹧鸪天》

1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端午》

1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同州端午》

1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19、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蓦山溪》

20、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21、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浣溪沙·端午》

23、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淮安重午》

2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

27、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少年游》

2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已酉端午》

3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南乡子·端午》

3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2、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34、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35、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如梦令》

3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

3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3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3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端午》

40、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4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4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端午日恩赐百索》

4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第4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诗中最能开拓题目意趣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诗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的焦点。诗眼也是诗歌鉴赏的关键点之一。

诗眼在诗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首先,可以翻出新意。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不同。其次,可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就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第三,靠它增强形象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此外,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就与“早梅”丝丝入扣了。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一、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1.动词

例1: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中“逐”和“带”是诗眼。“逐”是追逐的意思,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诗人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他们,同样是化被动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了秋日之柳的不幸。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的迟暮之感。

例2: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中的“蒸”和“撼”是诗眼。“蒸”是蒸腾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雾气蒸腾、湖面浩渺的特点。“撼”是摇撼的意思,描绘出了波涛汹涌的气势、雄伟壮阔的景象。诗句在写景中包含了作者歌颂太平盛世,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例3: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惊”字用得好。鸟儿的惊动反衬春涧的幽静,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

2.形容词

例4:王维《使至塞上》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是诗眼。“直”写出烽烟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伤感的感受,用一个“圆”字就带出了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出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于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二、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例5:李清照的《醉花阴》,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它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思妇形象与凄凉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例6: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是全篇的诗眼,不仅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了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例7: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诗眼。这个句子使人们从登楼远眺的情景中激发起积极向上的精神,这里有向上进取的精神,有高瞻远瞩的心境,也道出了“要站在高处才看得远”的哲理。

第5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想到北岛的诗句:

落叶吹进山谷

歌声没有归宿

冰上的月光

正从河床溢出

我们眼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我们没有丧失记忆

去找寻生命的湖

执着的诗人让我的嘴角浮出浅笑,是啊,时间桥头的找寻者,披荆斩棘的开路人,心,生出穿越荆棘的羽翼;脚,踏出坚实的步履。追求在,梦就在,梦尚在,美便在。

时间将圣徒的圣水蒸发,将那个时代风化,惟独给我们留下记忆的风华。今天的我站在圣像前凝眸,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西斯延壁画圣母手中那面带圣洁微笑的男婴和日后钉在十字架上血流如注,仍刚毅坚定的青年相联系。那个执着的追求者无奈地倒在了追求者脚下而心中却依旧贲张着悲悯的血脉而欲普济苍生。令人欣慰的是,三天以后就是复活节,他又可以重新注目这个他曾经无限眷恋的世界,他的追求成了世界的信仰。

不是吗?当亘古如斯的风顺着历史的轨道拂来,有多少无谓的爱恨功过得失化作了沉寂的飞沙?又有多少繁华被时间风化?我们所看到的追求者双脚踏出的,是最厚重的历史,是余韵悠长、最值得典藏回味的历史,枯涩而甘醇。

想起了一位西晋人物,衣冠博带,驾长车穷途痛哭;想起了行刑台上悠扬的《广陵散》的绝唱,他抱阑干而舞,他把酒盏而歌……

那是个有些荒诞的年代,关于那个时代的世俗痕迹早已被时间风化,无迹可寻。但关于“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阮籍的无奈,竹林间卷袖打铁的嵇康的淡泊,“把盏而歌”的刘伶一段风流,却早已镶嵌入我们的记忆,从洪荒时代到机器隆隆的工业文明,汨汨流淌,未曾断绝。

因为时间的桥头,总会为追寻者开出烂漫的香花,而时间的利刃,也从未将追寻者的梦想磨去光彩,就像时间的深处,海子仍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酣梦,而梵高依旧为向日葵施以最明亮的色彩。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有梦在,情就在,美便在!

满分揭秘:

第6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他在浙江一带做官期间,要到台州去巡察,路经杭州的清风岭。此时正是秋季,秋高气爽,风景宜人。傍晚时分,高适缓步出游,只见岭上松柏青青,苍翠欲滴。那红墙黄瓦的寺庙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格外幽静。他迎着扑面的秋风,抚摩着被露水沾湿的衣衫,顿时感到些许凉意。他转眼一看,只见寺庙前竹房的石凳上一些僧人正在闲谈。

高适缓缓迈步,尽情欣赏着这山间的景色,一轮秋月高挂,银光遍地。登高远眺,只见山峰高峙,树影婆娑,一条江水环转回绕,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洁白的玉带。他徘徊四顾,流连忘返,于是回到下榻的僧房,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提起笔就在墙壁上写下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

第二天,高适离开了清风岭,乘船来到了钱塘江。那天正赶上月落之时,江水退了许多,江面只剩下原来的一半了。高适看到这景象才悟出潮水涨落的规律来:当月亮升起时,江水随着潮头涌来,江面就会变得宽阔起来;月落时,江水又随着退潮而下降,江面就又窄了许多。想到这里,他不安起来,因为昨日壁上的题诗中“前村月落一江水”显然不够妥当。

巡察台州的任务结束后,高适又特意返回了清风岭。他回寺庙后向僧人索要笔墨,打算修改那墙上的诗句,不料僧人却告诉他,诗句已被人改动过。高适一听大吃一惊,忙问:“谁改动的?”原来,他走后不久,寺庙内也住进了一位路过的官吏,他看到壁上的题诗后连声称赞!但吟诵一会后,又觉得某些地方需要改动,于是便提笔把“一”江水改成了“半”江水。

高适听罢,非常高兴,因为他想要改的也正是这个字。

第7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一、 标题:诗情定基调

诗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既可以不落窠臼,新颖别致;又能够使人触动记忆,倍感亲切。如《行路难》本为汉代歌谣,鲍照写《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到了唐代,李白创作了《行路难》三首,抒写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却钟情以之为题,其悲愤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在现代白话文中,以诗入题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如王安忆的《长恨歌》直接以白居易写过的长诗名为题,琼瑶的《庭院深深》也是化用了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标题即取自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标题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的词句;而《南州六月荔枝丹》以诗句为题,昭示着这篇说明文诗情洋溢,文采斐然,独树一帜。

二、 文首:诗情发俏声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开头引用诗句,起到破冰的作用,引出作者想要说的主题。如王开岭的《古典之殇》这样开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

众所周知,古典诗词中到处弥漫着飞卷如席、如诉如泣的盛大雪况:“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文章起笔就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既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多少事物古时有今日无,又照应了标题中的“古典”二字。《春江花月夜》是唐人在盛世时代的高歌,横绝古今。而接下来,文中引用写雪的句子,也都是经典名句。

姚化勤《清明》的开篇“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前半句化用杜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而后半句取自于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文章接着写道:“‘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作家本身的文字经过精心锤炼,高度概括,简练形象,与所引用的诗句浑然一体,富有诗情。

三、 文中:诗情传佳音

在文章中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本是诗经中的句子,被曹操引用在《短歌行》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慕。再比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本淹没在前人词句中,被晏几道在《临江仙》一引用,立刻生辉,成为名句传诵。“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本是元好问曲中的句子,经过金庸小说的传播,广为人知。

诗情的体现,还在于能够不滞于原诗,取其意,而不取其句,如周涛《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中的文段:

我们以为时间是帝王,是最后的裁判。

我们总是把一代人解决不了的纠纷、矛盾、疑问留给它,寄希望给它来证明。

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既不关心也不评判,就像鱼在水中争吵并不与水有关,也像鸟在天上厮斗并不于天有碍。它静默地坐在一切之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都是大家熟悉的诗句;但此处组合在一起,新奇脱俗,自然贴切,写出了时间“静默无声”的特点。

在经典散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同时提到了梁元帝的《采莲赋》与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中的句子。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首 徐回,兼传羽杯;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从文章的构思角度看,作者写完荷塘月色后,掉转笔端,由空间转向时间,溯历史长河而上,出其不意地把人们带入了六朝荡舟采莲的风流季节,使文章波澜起伏。从内容与情感看,《采莲赋》描写青年男女相爱场景,而《西洲曲》是写思妇情怀。作者将《采莲赋》与《西洲曲》同时引用,妙趣横生,对比鲜明:一个活泼风流,洋溢青春气息,一个则孤寂冷清,饱蘸痛苦思念;一个“热”,一个“冷”;一个“动”,一个“静”。在这样的对比中,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凸现得更加清晰,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的情感更加真切。

四、 文末:诗情余清韵

结尾用诗,是用简洁且精练的语言来总结全文,利用诗富有哲理性特点,或与前文自然衔接,或首尾呼应,或画龙点睛,或深化中心。如彭荆风《驿路梨花》的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虚实结合,意蕴丰富。

再比如熊召政《饮一口汨罗江》的结尾部分: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既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作者以引用清诗的观点来作为自己的观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出世与入世间”的矛盾心情。在文章的结尾引用诗词,还能强化感召,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强烈震撼力。如《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满字”,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第8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夕阳西下,余下几缕阳光透过玻璃的窗,如铺了一地的金黄,这总能让我浮想联翩,虽然我没有见过大海,但脑中却不禁出现,阳光.金黄的沙滩.白鸥和蓝的如泪珠一样的大海,念及此,总不免有一些不明的忧伤,慢慢扩散成一种清淡的疼痛,漫过心扉,历久徘徊。

这样的时候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夕阳下安然静坐,把自己交给感觉,感觉中的外物很美时,便很安宁,如月光漫过,漫过我浮动不安的心。

当忧郁的时,总想听一些很轻很轻的音乐,就像习惯了清风过体,体微凉的感觉。这样清静的时刻,不由便想写一些带有少年色彩很浓的文字或者诗歌。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仅仅只是为了让说不出来的语言在白纸上流淌吧!

我喜欢听葫芦丝神秘而空幽的声响,它总能让我从中听到无人的旷野,高山,大海和辽阔的星空,能让我在这些伟大的空阔中感到一种让灵魂颤栗的感觉,渺小的感觉。

柔和而圆润的音色中,充满了依依的离情,就像凤尾竹叶飘落,舍不得离开竹林和清浅的微风一样,这些明媚的伤痕,更像一个浪漫的故事中,有一些缠绵的片段和孤独丛生的期待与回忆,或者便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死去,如一只小猫与世长辞,便再也不会归来,也不会有人问,更不会有人懂。其实我的生活也并不想让太多的人介入,我是一个很懒的人,懒到在很多时候连话都想说。

当一曲笛音吹过三月,你拨响你的筝,声音如同一个人的铁骨在岁月中生锈,然后摩擦。我不禁开始羡慕在某处江亭之中与嵇叔夜相遇的那人。可惜,那一曲广陵绝唱,最终却遗落在了滚滚的红尘,被烟雨掩入了地下,永埋了芳魂。

每个寂静的午夜,在月光轻淌中,我听到风中梦醒的风铃在歌唱着飘零,不由让我深深的迷恋这音乐在午夜中的飞翔。它是那么的自由,自由到让我在很多时候分不清到底是谁的唱,如此的美丽飘渺,忽远忽近,如幻灭的灵魂,穿过一本素雅的诗集和白色的墙壁,便安息在其中不再匆匆的潜行。

淡淡的月光洒在泛黄而带有墨香的诗笺上,诗句如少年的情怀,净如月,美如莲,轻如雪。

而我,则如一支吐墨的笔,一页写满文字的纸张,扁舟.夜月.鸟鸣以及吟游的诗人似乎全都在上面流浪。

一点诗词,一首音乐,一抹月光,全都侵入了我寂寞的心脏,让心在孤独中品位沧桑。

在残烟燃烧迂曲之时,很多的心事开始变得凄凉,最后又化做心头最明媚的一缕伤。

记忆的片段,总少不了被一行相思萦绕的冰凉。我便开始幻想。

她的长发在人海中飞扬,吹落成夜色中最温柔的脸庞。

她就那样寂静的坐在你的肩旁,安静的如一抹香,悄悄的嵌入你的窗,让你不知不觉中早已习惯了这种芬芳。

然后,轻轻的耳语,漫不经心的念几行充满浪漫气息的诗句,让你犹若处身于江南竹伞和细雨的青石小巷。

那顽皮而温柔的眸,轻皱娥眉,便让你纵千山相隔,也要张望。

每一次次孤独的远行,都在一首首诗中,写尽了寂寞与彷徨,而等待在城市的月光,却总能看到灰暗的城市中那几处灯火的辉煌。

我沉默下了所有的向往,让文字写尽希望,再让冷冷的岁月,绕在身旁,冻结在了左胸膛。

第9篇:带风字的诗句范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31分)

1.用“____”画出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并改正。(4分)

(1)庭院(tíng) 田螺(nuó)    无瑕(xiá)   (

)

(2)泥潭(tán)  泰山(tài)    擦洗(chā)   (

)

(3)翡翠(fēi)  稍微(shāo)   臀部(tún)   (

)

(4)谙熟(ān)   一簇(chù)    浙江(zhè)   (

)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kuáng lán

luò tuo

píng zhàng

yōng jǐ

(

)     (

)     (

)     (

)

rǔ zhī

wān yán

nóng dàn

é jiǎo

(

)    (

)     (

)      (

)

3.用恰当的四字词语替换句中的画线部分。(4分)

(1)节日的首都到处飘扬着色彩繁多艳丽的旗帜。(

)

(2)这些石钟乳形状变化的项目、方面极多,颜色各异。(

)

(3)我终于看到水势浩渺广阔,声势浩大的大海了。(

)

(4)公路盘绕着,弯弯曲曲地向上。(

)

4.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观看节目 观看演出 观看音乐

B.湖水荡漾 歌声荡漾 春风荡漾

C.翠绿的天空 翠绿的竹林 翠绿的新叶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亲近自然,就要涉过______的溪水,走上______的山路,登上______的悬崖,眺望______的大海,聆听______的雨声,欣赏______的彩虹……

A.壮阔 崎岖 险峻 清澈 磅礴 绚烂

B.清澈 崎岖 险峻 壮阔 淅沥 绚烂

C.清澈 险峻 崎岖 壮阔 淅沥 绚烂

D.清澈 崎岖 险峻 绚烂 淅沥 壮阔

6.选词填空。(3分)

无论……都…… 不但……而且……

即使……也…… 因为……所以……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多样,颜色各异,(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观赏。

(2)(

)桂林山水甲天下,(

)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3)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还是叶子 ,(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月的新疆,是最适合骑马上天山的时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我们远远地抛在后边。(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5分)

8.学校的花坛边竖着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带走的花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恒”。

(1)请从上面的宣传语中找出两组反义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宣传语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写出自己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3分)

9.《桂林山水》一课是围绕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的水,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七月的天山》一文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10.刘禹锡在《望洞庭》中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湖君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看见过_________________的大海,玩赏过_________________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_________________的泰山,游览过_________________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12.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雨云埋一半山。

(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漠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检测台(26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

)云雾迷蒙,(

)绿树红花,(

)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3.根据读音组词。(勿与课文重)(2分)

14.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这些词是表示______________的词。(1分)

15.“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诗句结尾,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4分)

16.填空。(4分)

(1)“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中的“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这段话除了写山水相依,互相辉映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景物。(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________________

8月6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了普陀山。

我们先到了莲花池。只见池水碧绿,清澈见底,水中倒映着葱茏的树木、起伏的峰峦、高大的塔形,诸景会聚,真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此时,荷花盛开,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朵朵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显得那么娇艳、妩媚。阵阵花香传来,沁人心脾。一阵微风过后,叶摇花动,此起彼伏。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宋代诗人杨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接着,我们来到了建在佛顶山山腰的大乘庵。卧佛殿里那尊长达9米的大卧佛真有意思,它侧着身,右手枕于头下,左手搭在身上,两脚并着,神态安详,面带笑容。听导游介绍说,这是释迦牟尼临终的睡态。

随后,我们来到大海边,那沙滩下闪着点点金光,就如同繁星一般。我们在沙滩上奔跑着嬉戏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在大海上空回荡……

17.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1分)

18.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1)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

(2)形容女子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多姿。(

)

(3)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文、乐曲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

19.作者来到了普陀山,先游了________,在这里看到的景物是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接着游了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最后写来到__________的情景。(5分)

20.文中杨万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作者按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我们”游普陀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