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初中生写人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写人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写人作文

第1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关键词】创新;写作;初中;言语规律

创新作文,创新写作,创新写作教学这些术语不仅早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而且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家、研究家和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其展开研究与实验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理论学习的不深入和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一些学校和老师经常走进创新写作教学的误区。使得创新二字反而成为了写作教学上的一把新枷锁。遍阅探索走出困境的种种方法中,其所依据的理论的本源都是来自中学生的言语规律。

一、初中生言语规律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整体规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三年规划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它能否暗合学生的言语发展规律。

(一) 初中生外部语言发展规律

进入初中阶段,无论各科课本还是集体活动开始要求学生领会比较复杂的要求,而且要求他们能够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与小学阶段相比,首先,他们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对词汇和语法的运用和理解也更加深刻,初中阶段培养的就是他们能否运用深刻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这个时期的学生写作对象范围逐渐扩大,并由模仿写作发展到独立写作,同时由记叙发展到说明,再到议论。

(二) 初中生内部语言发展规律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思维特点:1、初中生(12―15 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主要的思维特点是个体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内容和形式分开,可以摆脱具体事物而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2、初中生善于联想和想象,能粗略概括内容,但分不清主次,不能全面概括文章。3、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得到发展。他们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常常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思想。但由于缺乏经验,他们的思维品质还存在片面性、表面性等不足。

(三)初中生的情感特点

初中生情绪的发展表现出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特点。首先,他们的情绪既有强烈、冲动的一面,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他们可以为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也可以为一点成绩而兴奋不已。其次,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初中生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很大,但体验并不深刻。所以,容易从一种情绪变为另一种情绪。再次,情绪的内向性与外露性共存。他们的情绪表现既有隐蔽的特点,又有外露的特点。自己的隐私不太愿意对家长、老师讲,而更多地和同龄人、好友分享。

二、中学创新写作策略

新课标中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完全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考试和比赛的影响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追求所谓的“主题明”、“表达巧”、“构思新”、“语言美”等。尤其是以文学创作的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也背离了初中作文训练应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的根本目标。所以,创新写作的第一步,不是另辟蹊径而是回归。

(一) 弃绝胡思乱想,回归真心实意

自从韩寒那届“创新作文大赛”之后,一次次的优胜者作品似乎给人一种错觉,与众不同即是创新,之后在一系列作文比赛中创新已经不止于体裁上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了,内容上也越发的无拘无束,甚至连意识流都出来了。

韩寒之类的文思奇才毕竟只是少数,这种比赛的优胜者所带来的启发应该是他如何用这种光怪陆离的形式准确、深刻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教师往往在知道普通学生写作的时候流于表面,光注重训练学生的天马行空了。

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要注意“紧扣主线,进行发散性写作”。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表达容易分不清主次,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紧扣主题时采取涟漪式的发散性的指导训练。也就是说紧扣中心的同时由某件事引发开来,产生联想,生成自己的感悟。这种训练既符合创新写作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又避免了胡思乱想带来的主题不清的情况。

(二)弃绝一味高大全和漂亮话,回归个人体验

有些教师容易将写作课技巧化,认为得到高分无非在几方面,首先是立意深刻,叙写人事要全面,同时文章要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在作文结尾把话说高尚,把话说激昂,或者在作文中穿插一些漂亮的、思想高尚的、情绪激昂的语句。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发展,如此训练,最后只能让学生思维混乱。

所以,在平常的写作指导中一定要给学生松绑,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去细心感受周围,挖掘内心感受,虽然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作文还比较“幼稚”,但只有经历这个阶段,学生才能根据文题,信手拈来身边事,轻松抒发心中情。尤其在开始训练阶段,避免使用套路、模板去限制学生,因为它作为细琢层次的技巧在初中生开始的阶段并不适合,这个时候要想让学生增加感悟和人生的哲思,一定要做好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课的时候能够和经典对话,体味经典。然后与自己对话。

(三)切莫一味批评,努力采取鼓励态度

初中学生相对比较敏感,而在平常的批改过程中,许多老师会不自觉地从审题立意、选材、语言、结构、格式等多方面进行审视,联系初中生的言语特点,这就属于求全责备的标准了,因此讲评的过程也会倾向于批评,逐渐会把学生逼成 “无论如何都写不好作文”的消极心理。

第2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关键词: 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效结合

一、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长足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绝不能只片面的、割裂的训练,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学生长足发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初中生通过阅读可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从中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而走进生活,丰富自身体验;在写作中运用有效的阅读表达方法,能够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初中生的能力,学以致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冲动和能动性,而写作正是实现主观意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尽情抒发他们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的丰富及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中释放情感,诠释内心的压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把握自身情感,e极健康成长。多种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将他们的写作手法也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兴趣永远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关键要素,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把学习方法运用的如鱼得水。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讲授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老师更注重对生字生词的讲授和考察,从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章思想的拓展。长期以来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会产生疲惫感,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对课文背景的深度挖掘。通过老师对文章作者的写作心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会带给学生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在课堂上可以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快乐中收获到知识。除了学习课本中的文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故事”来吸引学生,在课下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读物。起初,这些读物可以以记叙文为主,当学生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可以加大读物的难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当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阅读,积极写作。

三、结合方式,提高实效性

1.要多展示课文的魅力,让学生懂得欣赏语文的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所选编美文佳作进行反复诵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好作品,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处处展现了语文之美、语言之美。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写人名篇《背影》,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至今读来仍能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无限魅力。它们无穷的魅力来自何处呢?看那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就知道了。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反复复地去诵读、品味,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感悟其中巨大的魅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的名家名作,让学生的阅读有个较高、较宽的起点。“书海无边”,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册语文课本的“名著导读”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如何阅读这些名家名作,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2.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习完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让学生仿照阅读文本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增强了阅读能力。

四、加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要充分利用教材

初中语文课本经过谨慎的筛选,其所选的文章,都是比较典型且质量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对于教材中的著名篇章,我们一定要详细讲解,并与学生一同探讨,使他们最大程度的掌握文本知识。此外,我们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境引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的美、文字的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们要避免照搬教案的讲解模式,设计高效、有活力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指导初中生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不仅紧密相连,还相互促进。高效阅读,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后,学生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阅读其他优秀作品。这样就构建一个“阅读到写作再到阅读”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外,我们还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段落层次和修辞手法等,并指导学生研读优秀文章,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而写出好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

3.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质量较高的课外读物,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应该亲自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籍。因为在初中生的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是套用作文模板进行写作。写作模板看似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但实际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偿失。好的文章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学生通过阅读好的作品,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在写作方面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

第3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叙事能力 作文教学 基本功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写作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记叙文作为初中作文部分的基础,在语文作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作文叙事能力也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职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使学生们对写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多练笔,多写作,力求对叙事内容的创新。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叙事,最主要的就是必须把事情交代清楚,叙述完整,能够使读者在读完文章之后,能够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在写作中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进行充分的把握。记叙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要做到以情动人。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切办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们对生活的敏感性。对作文的写作灵感,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生活真实的反应,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就会发现每个学生对生活都有深刻的认识,其见解也颇为独特,但是在文章的写作中,却往往表现的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给学生们布置的写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合学生情感的表达,学生在对其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内心的情感就会被压抑,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难以写作真实感人且具有个性的文章。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能够细致的去观察生活,达到对生活始终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在对作文题目的拟定方面,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内心世界来出题,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有足够的兴趣,从而将内心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其次,应该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对作文写作的信心。初中生所处在的年龄段,都存在很强的上进心和荣誉感,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成功教育。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闪光点给予激励,使学生们能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从而对写作文产生自信心理,尤其是对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树立自信心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充分利用差生学生当中存在的失意和郁闷的心理,以此来作为差生作文的题目中心,这样既能够使差生的自卑心理得到释放,还能够提高差生的作文叙事能力。

二、加强学生们的阅读训练,多练笔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二者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凉席,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作文的叙事能力,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课外读物中所含有的丰富内容,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们对文学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摘抄,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作文的叙事写作也就不会显得词穷了。一位语文教师曾说过,“作文写作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观察周围人的生存状况、发展情况、道德状况。同时要能够在读本中选择短小新鲜的文章进行阅读,尤其是涉及到文化方面的,对话题作文会有所帮助。因为课本、读本中的一些文章可以对话题作文有所借鉴。”因此,在加强学生们阅读训练的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养成勤练笔的习惯,还可以为学生们布置多个作文题目,学生们也可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们所写的文章进行一一的指导和评价,使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能够逐渐提升。

三、充分激发学生们在作文写作中的创新意识

一层不变的写作模式对培养初中生作文叙事能力方面并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们在作文写作中的创新意识。初中生对于周围所存在的新鲜事物,其思维往往都是出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情绪,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去点燃学生内心所存在的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是最基本的两项培养内容。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做出多种答案,或者是从同一来源寻找不同答案的思维方法。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注意,要注重学生的集体讨论,这样能够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学生的作文叙事能力对提升初中生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与“学”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培养措施进行改变,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叙事能力。

参考文献:

[1]庞荣飞.聚智探秘,破解作文教学难题[J].广西教育,2010(08).

[2]晓苏.作文叙事的视角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30).

[3]北京张老师.完整・顺序・意义――叙事作文的基本技法[J].小雪花,2005(02).

第4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我在一点点地长大,外婆却在一点点地变老。

这是学生作文中的一个句子,没什么问题,但显得不够简洁。这句话里就有多余的虚词,如果删除句子中的两个“地”字,句子就会变得更简洁紧凑一些:

我在一点点长大,外婆却在一点,量变老。

这样一来,句子里的每一个字词都是必要的。有人可能会问:句中两个“在”字能不能也删掉?如果删掉它们,句子会更简洁,但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有两个“在”字,句子强调的是我正在长大、外婆正在变老的过程:没有两个“在”字,句子强调的是我已长大、外婆已变老的结果。由此可见,那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虚词,也不能随意乱删,我们只删那些多余的、对表达没起什么作用的。甚至起负面作用的词语。

汉子把盛好的粥递到顾客的手上。

这句话中用了两个“的”字,第二个“的”字可有可无,删去它,不仅会使句子显得简洁紧凑,还会使句子读来更顺口:

汉子把盛好的粥递到顾客手上。

在一句话中,特别是在描写类语言中,如果连续出现“的”之类的词语,最好推敲一下,看能不能“节省”一个,避免重复。

雨水无情地冲进了我的眼睛,使我的视线渐渐变得模糊了,

这个短短的句子中,用了多个虚词,显得很杂芜,关键字词不鲜明。就像田地里长了草,草掩去了庄稼。我们可删掉第一个“了”和“使”、“变得”这几个词,就像拔掉田地里的杂革,让句子变得洁净紧凑一些:

雨水无情地冲进我的眼睛,我的视线渐渐模糊了。

下面这个句子也是从学生作文中看到的!

在它还未展开翅膀的时候,就碎在了我的手里,

且不管句中的“它”指什么,只看句子的用词,会发现句子不简洁,不精致,无实际意义的词语多。我们不做其他修改,只去掉“在……的时候”、“了”、第二个“的”,看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还未展开翅膀,就碎在我手里。

这样修改后,每个字词都是实实在在的,句子显得稳固硬朗,不再是松松垮垮的样子。已举了不少例子,不妨再举一个:

母亲把菜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了锅里。

应该说,这里对人物动作的描写还是不错的,但句子中有多余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不简洁。如果想再提升一下语言的品质,很简单,删去“后”、“地”、“了”三字就行了:

母亲把菜洗净,一点点撕碎,下到锅里。

第5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目前,读写的有效结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过程即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文化的过程,将读写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对我国文化底蕴进行把握,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为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情况、价值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情况介绍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是指有机整合阅读和写作,旨在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进行提升。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仍无法完全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只重视对升学率的追求。这就体现在在语文课堂中,阅读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做语文习题或听课上。虽然一部分初中学校已经增设了语文阅读课,但任课教师却未能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阅读课的教育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传统的初中阅读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即将写作当做唯一的教学目标,并给学生的写作方向、内容等进行了诸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带着一定的压力去进行阅读,直接削弱了其阅读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阅读课上为学生提供的阅读素材均是围绕着考试来选择的,包括作文和课本等。而对于一些意蕴深厚、较为经典的文学名著却从不在选择的范围,即使有部分教师抽出单堂课进行这些文学典范的阅读,也是少之又少的。长期以往,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成效降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于提升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价值

语文主要由文学和语言两方面内容构成,写作和阅读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文学,而说的过程即是对语言的应用过程。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作为根基存在的。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在全面实施现代化语文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进行不断的强化,从而使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高效的培养于发展。

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主动性,并使学生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必要性以及意义,继而激发其阅读与写作的热情。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能够在其中找寻的写作灵感,由于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顺应了新课改教学思想,还能够对语文育人的功能进行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初中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目的。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主要途径

1.在阅读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整合为一个整体,在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中,既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能够使其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得到深化。与此同时,针对于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所阅读文本可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有从中不断的学习到文本的写作技巧,并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灵活的运用,继而激发其写作灵感,使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初中语文任课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科学化,应兼顾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在阅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梳理文本的内容,继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具体结构以及情感走向进行科学的把握,再通过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课文写作的方法与目的,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写作。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我的母亲》一文中,文章主要人物情感进行了刻画,对作者与母亲之间情节进行了描述,颇为典型。目前,初中生在描写人物情感时,普遍存在着缺乏感彩,文章乏味的现象。通过对该文章的进行细致的阅读后,使学生对文章的思路走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以该文章作为切入点,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寻找写作技巧,继而使初中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在写作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指通过对语言文字符号的灵活运用,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知识信息的传递等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源于读,而阅读能力的强弱均能够在写作中体现出来。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中,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一种新的创作思维,这彰显了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时对知识消化能力,继而使学生自身的写作技巧得到有效培养,同时,也反馈了学生在写作中的阅读能力,使其对阅读的理解得到深化。例如,同样在的《我的母亲》一文,待阅读结束后,任课教师就可以与之相关的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写作,从而使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方式,也客观的反应出了学生的阅读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将读写进行结合势在必行。它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阅读知识,使学生的阅读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此外,读写结合法的应用也能够使初中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符合新课改教学思想,从而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读写结合法可以使初中语文的课堂容量增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得到培养,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培养,以此来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巧稚.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第6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关键词] 考场;高分;技巧;审题;文体;标题;开头;结尾;卷面;心态

一、注意审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反之则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具体要做到:一审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二审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三审话题范围,以便扣住话题实质组材、选材,确保符合题意。

二、注意选文体

要强调的是,写作要求中的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空间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自然选择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三、注意巧拟标题

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好题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遇到题目自拟的作文话题,最好不要直接引用话题做标题,一般要在话题之下斟酌出更具体的标题,一方面能尽量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展示个人才华,这样的标题确实能为获取高分奠定基础。好的标题应该是准确、简洁、新颖、别致,耀眼夺目,富有文采。怎么拟题呢?拟题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巧用修辞,如“老师是太阳”。2、巧用诗、词、曲、名言、成语等作标题,如“田家少闲月”。3、巧用名著标题,如“技巧是这样炼成的”。4、巧用谚语俗语,如“喊破嗓子更要做出样子”。5、巧用数字,如“九练上高中”。6、巧用公式,如“天赋+汗水=成绩”。总的来说,不论怎样拟写,都要注意锤炼词语,切合主旨。

四、注意巧写开头

看人是否标致首先是要看头脸的,所以整容业才会这么火爆。看文章也是这样,前人把文章开头称做凤头,“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因而,开篇必须精心涂彩,力求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作文毕竟是个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及其具体的体现,阅卷老师只有从你文章的开篇中获得审美意趣,才能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给出高分。开头方法常见的有:1、开门见山,开宗明义。2、描写环境,引出人物。3、特写镜头,勾人心魄。4、设置悬念,引人入胜。5、编述故事,饶有情趣。6、设疑发问,促人深省。7、欲扬先抑,步步为营。8、巧引名言、歌词、谚语等。无论哪种开头,都要以新颖独到、别致小巧的简约文字,提纲挈领,自然引起下文。

五、注意巧写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也一样,前人把文章结尾称做凤尾,不可轻视。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散,黯然失色。反之则使文章结构严谨,大添异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总的来说,文章结尾应简明有力,留有余韵,让人流连忘返。关于结尾方法,就内容而言,可采用启迪人心的结尾、诗情画意的结尾、促膝谈心的结尾、照应开头的结尾、激励号召的结尾、卒章显志的结尾等。就形式而言,可采用问句式、引用式、抒情式、点睛式、呼告式、比喻式、反复式、排比式等不同形式的结尾。具体要根据文体、内容和需要决定。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结尾,都要使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彩、更有创新意识,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

六、注意卷面清爽

卷面是给评卷老师的第一感觉。作文卷面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的情绪。潦草的卷面难以赢得评卷者的好感。书写规范,文面整洁,本身就是对阅卷者的尊重。有的考生文章写得不错,就因为卷面东涂西改,甚至牵线搭桥,让人见了就没有好感,无形中加大了失分因素,所以在写作中必须注重文面质量。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卷面清洁,字迹清楚,汉字要均匀写在方格中间,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忌写潦草字,字数达到规定要求为宜,文章整体分4-6段为好,最好别少于3段,标点符号要正确运用,忌讳一逗到底。

七、注意心态好

第7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初中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这时教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

二、积累素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初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学习《故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扩充素材

初中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用好素材

第8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开放

一、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

(一)缺乏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普遍兴致不高。

(二)缺乏作素材

农村初中学生在作文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习作素材。写作言之无物是造成学生作文抄袭、虚假现象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明心里感觉没东西可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

(三)写作训练形式单一

教师给学生的习作题目大多是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是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样单一的训练形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批改意义丧失

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学生没有认真思考、修改。许多学生在作文本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看了一眼分数,甚至对老师的评语看都不会看一眼。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收获不大,丧失了批改的意义。

(五)教师指导不得法

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如何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关注研究较少。

二、创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新途径

为改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难的这种现状,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在真实的体验中作文,力争作文教学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每篇习作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我们努力做到:

(一)思想开放

教师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桎梏,挣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为主,从习作命题、选材、习作方式、方法及评改、评价入手,摸索出一套高效作文教学的模式。

(二)内容开放

习作要从平时经历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的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1.命题要求“宽”

习作以学生为主体作突破口,拓宽学生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习作素材。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抓住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乐于表达,增强他们表达的自信心和欲望,从而体验到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

2.选材要求“广”

充分利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拓宽习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丰富习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1)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并记好读书笔记。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认真上好读书课。同时,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养成每天记读书笔记或摘抄的习惯,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学会积累,学会习作,并积极向各刊物投稿,鼓励学生大胆奇思妙想,创作一些开放性、想象性习作。

(2)开展“谈天说地”活动,为习作创设实践空间。

(3)利用学校文学社团活动、广播,及时向学生宣传时事、新闻,开阔学生视野,将课堂习作引向室外、校外,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走近大自然,丰富习作内容,增强习作兴趣。

(4)开展主题“手抄报”活动。拓展学生思维,丰富习作途径。

3.形式求“活”

在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也可以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还可以介绍、说明事物等。

4.批改要求“精”

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是鼓励学生积极习作的有效途径。

(1)习作完成后,采取“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修改方法。

(2)采取学生集体讲评的方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促进习作。

(3)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肯定成绩,帮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形式开放

1.作文教学形式开放

作文教学不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间、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等活动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作文展示形式开放

第9篇:初中生写人作文范文

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渐积累,我慢慢地发现,原来课文除了提供分析的范例,还有一个极大的作用,就是写作范例。于是,我尝试让学生模仿课文,居然领略了巨大的成功的喜悦。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仿写,一段话微作文

课文中的很多片段,在段落构成、过渡照应、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对这些语言片段进行仿写,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段景物描写独具特色,把百草园景色的美与趣描摹的淋漓尽致。这是景物描写训练是很好的仿写范本,不仅可以仿它的句式,也可以仿它运用多种感官(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的描写方法。《芦花荡》里有这么一段文字:“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作者非常巧妙地利用环境描写来表达女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段文字,用一段环境来表达时间的推移,人物的成长。

二、仿写,还可以是整篇课文

从写作角度来看,课文不仅是典范,简直是宝库。我们可以教学生仿素材选择,仿写作手法,仿行文思路。

1.仿素材选择

写人的作文在初中阶段仍然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值得关注的是,初中生写人物选材依旧偏于片面。初中教材中写人物的范本很多,如《我的老师》《王几何》《陌俨菰暗饺味书屋》《藤野先生》,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仿写出更加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来。

学习《王几何》时,学生无不对这样一个洋溢笑声与快乐的课堂充满向往,无不对这样一个幽默、睿智的老师充满喜爱和崇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文本,以某一节课堂为人物活动的舞台,记录课堂师生活动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细节:课堂场面与环境,师生的心理,人物的音容笑貌。

《我的母亲》表现母亲的个性,不仅选择了母亲教育我的常见素材,也选择了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生活素材,充分展示了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传统的优秀女性的形象。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写到自己的父亲母亲时选材也会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仿写作手法

教材里的课文有的叙议结合、画龙点睛;有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有的首尾呼应、水到渠成;有的欲扬先抑、悬念迭起;有的以小见大,细节取胜;我们都可拿来主义,灵活地进行仿写训练。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先生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使阿长这个普通人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立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种写法很值得借鉴。

教材中首尾呼应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行道树》《紫藤萝瀑布》,在自己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有意为之,可以使文章整体感更强。

3.仿行文思路

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我在课上以作者选取的三个片段为重点,和学生共同探讨了三个片段写作的重点,同中有异的写作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片段的描写来表现云南当地的民风民俗。在研究透彻课文的写法和技巧后,我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南京的××”这个话题该如何构思、写作。学生们就模仿了课文的写法,选取了三个片段来具体表现家乡的小吃、桥、山、方言、灯会等等,学生有了课文为参照,在构思方面就轻车熟路了,一改往日写作指导课沉闷的氛围,发言很踊跃,而且素材一个比一个精彩。经过共同努力,积极构想,他们寻找到了很多具体场景来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课后写作成文也就容易很多,在习作中发现了不少好文章。

学习了《济南的冬天》,要求学生模仿,写《南京的秋天》,就会发现在学生作品中,无论是语言表达,结构篇章,都有了很喜人的进步。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是心理派大师茨威格的经典之作。在教学时,可以从写作的角度入手,教给学生写人物传记的另一个思路:抓住人物外貌,突显其深邃的精神世界。总结完写作手法,我还推荐阅读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两文异曲同工,给了学生模仿写作的可能。布置学生写一写先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极大激发,写出了很多佳作。

三、仿写,可以多角度挖掘文本

课文范本可以多角度进行挖掘,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

如《散步》,可以学习如何用一个具体场景来表现家庭的温馨和睦;也可以学习在叙事中注意波澜(分歧)的写作方法;还可以学习借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也可以模仿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给文章增加亮点。

再如《羚羊木雕》,可以学习文中的心理描写、插叙手法、对话描写、开头(直入情境)、结尾(问句)等各种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