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语言范文

世界语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语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语言

第1篇:世界语言范文

早期经商的困难

要建立一个纺织王国,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我们的故事应由30年前说起。1979年,“”刚结束不久,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刚开始推行时,香港大多数商人对内地的社会、政治环境仍有不少忧虑,害怕政策再次改弦易辙,因此大都采取观望态度。其时,勇于闯入内地的香港企业只有少数,长江制衣就在其中。或许,企业家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那时的中国,虽然一面是辽阔无边的市场,满是商机;一面却是基建、交通、物流、通讯均落后的残局,困难可想而知。”陈永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良多。当时,他面对两个重大困难,一是交通落后,二是观念差异。

陈永棋当时设厂无锡,无锡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纺织业重镇,技术先进。无锡与香港的距离并不算太远,现时只须2小时机程就能抵达,但30年前却需要整整3个晚上才能到达。“那时,我们黄昏的时候坐船去澳门,睡一个晚上。然后早上6时从澳门坐车去广州,中间要把汽车驶到渡轮里面过河5次。到了广州,是傍晚5时,只能住在广州唯一让港澳同胞住的人民大厦里。一到就马上去吃饭,因为宾馆里用餐只有一个小时,你不去就没饭吃。在广州住一个晚上,然后坐飞机去上海,在上海又住一晚,再坐火车去无锡。”回忆30年前,陈永棋恍如隔世。

交通的不便,只是身体的考验,观念的分歧更使合作的问题接踵而至。“那是改革开放第一年,对资本的理解与今天完全不一样。那时,内地根本没有合资的概念,海外的投资者不能拥有任何内地的股本”。为克服分歧,陈永棋付出了很多努力。“那时谈什么东西都很困难,我们给对方讲概念,谈投资ABC,他们只是称赞,什么呼应也没有。散会后,他们回去跟上面报告,过一两天给你一个答复──跟进中、跟进中、跟进中。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开荒牛。”

观念的差异终在日积月累的沟通中消弭,信任的合作关系慢慢形成,初期的困难渐渐成为历史。

沿海企业如何应对产业升级?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30年过去,初期的交通与观念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困难。中国近10年经济增长的步幅令人惊叹,经济转型对国家而言,毋庸置疑是件好事,但对当地的企业而言,却构成巨大压力。面对这前所未见的大变局,陈永棋是怎么看的呢?

与香港比邻的广东省,是近年推动产业升级最不遗余力的省份,广东省委书记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战略,强调要“扩笼壮鸟”、“筑笼引鸟”,提高产业竞争力。这番话引来不少争议,令诸多港商闻之色变。对此,陈永棋认为:“如没有香港在广东和沿海地方投资,中国改革开放不会那么成功。一开始,是靠香港在内地建厂,国家得到第一批资金,然后一个行业带起另一个行业。香港的贡献是无可抹煞的。”港商在这30年岁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0年的根深植于此,如今因政策转变,成为经济转型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港商的不满其实可以理解。

面对一个无可逆转的大变局,有人选择紧紧抓着手中的稻草,不肯放手,有人则顺应时势,然后发现放开手后竟拥有了整个世界。陈永棋属于后者。“早先在广东投资的厂,都是低技术、劳工密集型的,这肯定要改。不过,改进并不是政府来勒令技术含量低的工厂关闭,而是由市场经济自然淘汰:一是搬到更贫困的地方,照样低成本,照样劳工密集;二是老板自己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但这些应该全是由市场经济决定,而不是政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商人的角度,自是支持自然淘汰、适者生存,但陈永棋同时认为,政府应该尽力协助地方企业,帮助劳工转型。“政府应因势利导,而不是一刀切。其中要做的是,顾及到那些投资者是开荒牛,为减少转型对他们产生的压力和损失,因此要有所保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厂地政策上放宽。现在的厂地既要经过很多拍卖程序,又要限定建筑用途,可不可以放松管制,任由他们建商厦或是住宅呢?如果这样,这些厂就有了资金可以将厂搬去落后地区,或是拿出钱来将技术提升。”陈永棋的建议,一方面有助厂商转型,减少产业升级带来的阵痛,一方面可纾缓沿海地区土地供应紧张、楼价上涨的问题,值得仔细研究。

经济转型下的经营方略

把一切看得通透的陈永棋,面对经济转型的变化也遇上不少难题。长江制衣向来从事高档的成衣生产,而制衣业的特点是,愈高级就愈劳工密集,愈仰赖人手缝制,这意味着长江制衣需要改变经营策略,以面对成本上涨的挑战。

“竞争愈来愈大,尤其是制衣业。所以我们要向上游走,也要向下游走。上游方面就是织布和纺纱。我们在无锡的投资很成功,现在全世界最好的纺纱就在这间工厂。这种纱叫精密纺。生产出来后直接运去意大利,然后再织成最高级的布。所以,在意大利看到的最好的纱,其实是源自中国的。下游方面则是做牌子。我们拿了很多不同牌子的专营权,例如英国的雅格狮丹、高尔夫球服的雅狮威,同时,我们也发展自己的品牌,如马狮龙。”陈永棋的策略是深化整合,提供一条龙的生产,同时打造全球品牌。在这种策略底下,长江制衣的生意愈滚愈大。

沪港之争?

陈永棋的港人身份,加之于内地多年的经商经验,对两地经济发展自有一套看法。他认为,内地增长最快的城市,莫过于上海。“如果从历史看,昔日全亚洲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就是上海。在长江流域,上海是唯一的,是龙头,所以长三角的人才、钱财、货物都汇聚上海。而在珠海,并不是只有一个香港,还有广州、深圳可以替代。而且,长三角也比珠三角富庶,所以上海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

沪港之争,陈永棋解释道,“一个是由长三角向全国发展,另一个是由珠三角向全国发展,这是地域造成的局限,也是地域造成的现实。香港不必和上海争,中国如此之大,既可以有上海,也可以有香港。”

第2篇:世界语言范文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与思维;关系;客观世界;消解

前言

自古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如苏格拉底对赫莫吉尼斯的个人语言观点的批驳表明,“古希腊哲学家还没有把名称和名称所指的事物严格区分开来”。亚里士多德考察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认为二者是通过两个过程得以实现的:在自然、普遍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将现实世界同我们对现实世界所形成的心理表征连接起来;规约的、特殊的过程将心理表征同语言连接起来。

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也成为了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逻辑学、认知科学等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索绪尔对此有何见解?对此,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索绪尔的理论使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更加复杂,或者说这一问题根本就不在索绪尔的研究题旨之列。前苏联的契柯巴瓦(1980)明确批评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就其本质说是心理的这种论点,无助于对语言和思维的相互关系问题的理解,反而使问题的实质更加模糊了”,“对于理解问题的实质并没有什么帮助”。

另一种观点认为索绪尔对此有一些论述,韦斯特对比分析了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与奥格登和瑞查茨在《意义之意义》中所阐述的语言、思维和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异同。在国内,刘润清、张绍杰在文中多处提到了索绪尔的语言思维观,如“索绪尔的观点基于他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分析”,“他认为,语言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语言可促进思维结构的形成”。谢少万(2006)认为,“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代宗师,索绪尔不可能不注意到语言与思维的紧密关系”。

在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上,人们大多批评索绪尔取消了二者的关系。如屠友祥认为“索绪尔不探究词与物的指称关系”,“排除客观现实、外在事物在语言符号学中的存在”,这是因为“索绪尔以言说者的意识为出发点看待问题导致的结果”。张绍杰认为索绪尔否认了客观世界的存在,把语言系统看作是一个“自治”的形式系统,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对索绪尔的误解。因此,张绍杰阐述了索绪尔关于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语言符号与现实没有直接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帮助大脑对事物进行分类,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然而,客观世界是如何在语言系统中消弭的,对此人们鲜有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专题论述索绪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客观世界如何在语言中被消解的。

一、语言思维观

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索绪尔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主要包括两点: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

(1)思维即人类心智活动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

首先,索绪尔心中的思维即概念化后的思想。思想可以分为思想1和思想2。思想1是前符号阶段的,是一团没有定型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没有必然划定的界限。就其本质来说,思想1是混沌的。而思想2是符号化的结果,是在符号的作用下不得不明确和清晰的概念,即概念化后的思想,也就是索绪尔所谓的所指。

其次,索绪尔的思维本质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索绪尔解释了思想的形成过程,他认为,“从心理的角度看,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型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常一致承认,没有符号的帮助,我们就没法清楚地、坚定地区分两个观念。思想本身好象一团星云,其中没有必然划定的界限。预先确定的观念是没有的。在语言出现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在索绪尔看来,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切分之前,客观世界以没有名称、连续体的状态存在,即与思想相比,被认识的客观世界是产生在前的。当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与能指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这些认识都是不清晰的、模糊的。既然这些认识是没有定型的、没有必然划定的界限,那么它们就未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既然这种认识不决定于事物的本质,不直接指称对象,而取决于各概念之间的连带关系,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不同社会的人以任意的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的概念化,因而,这种认识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这是索绪尔语言思维观的要义。

第三,索绪尔的思维也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心智活动。这一点我们将在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讨论。

(2)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包含两面,即能指/音响形象和所指/概念,同时他还强调了二者的不可分性或曰整体性。他说,“语言符号是一个两面的心理实体,……这两个要素是紧密相连而且彼此呼应的”。索绪尔反对将语言符号的两面比之于由身躯和灵魂构成的人,因为“这种比较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比较正确的是把它比作化学中的化合物,例如水。水是氢和氧的结合;分开来考虑,每个要素都没有任何水的特性”。索绪尔的另一个比方是将二者比作一张纸,“思想是一面,声音是另一面。正如我们不能用剪刀剪开纸的一面而不剪开另一面一样,也不能在语言中将声音从思想中或思想从声音中分离开来。如果出于理论的目的把它们分开的话,我们将进人心理学的或者纯语音学的领域,而不是语言的领域”。

索绪尔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符号”。其一是将符号理解为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其二是将其理解为与思想的对立面――语言,即音响形象(能指)与语言符号对应,概念(所指)与思维对应。岑麒祥和叶蜚声在高名凯中译本的校注中指出,“德・索绪尔在这期讲课里(1911年5月至7月),常把‘观念’和‘符号’以及‘所指’和‘能指’这些术语交替使用,不加区别”。哈里斯对此也进行了说明。因此,索绪尔关于能指和所指密不可分的论述其实就是在阐述语言与思维的整体性。

索绪尔关注的不是语言如何表征世界,他甚至认为哲学家在此问题上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把语言看作是简单的命名。诺曼德依据索绪尔的思想指出了语言物质性的后果,“事实上,如果语言的性质是理性的或者自然的,如果没一个符号都确定地与其所表征物相连,那么在不扰乱其说话者的情况下语言不断转移就不可能发生。此外,当项目消失或不存在表征新事物的项目时,语言按照合适其模式无意识地重组的现象也就不可能发生”。能指是抽象的、心理的,所指也是如此。二者与客观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由抽象的概念和音响形象构成的两面的心理实体――语言符号也自然与客观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对此,索绪尔还以语法现象为例阐述了抽象实体和具体实体的关系。他说:“抽象实在物,最后分析起来,总是以具体实在物为基础的。没有一系列物质要素做底层,任何语法抽象都是不可能的,最后总还是要回到这些要素上来。”对此,杨茂勋(1986)批驳道,“索绪尔这样偏颇地看问题,不但不易为人所接受,反而会使人误认为传统语言学只承认语言的语音与语义实体比索绪尔只承认语言的纯粹结构更为合理一些。实则这两种看法都违背事实,相当片面,很不正确”。并指责“索绪尔使用的主要是唯心的辩证法”,这一误解产生于其未能对索绪尔整体思想体系的把握。其实,索绪尔是将客观世界与语言连接起来,并在一个更抽象、更辩证、更普遍联系的层次上将其消解。下面我们对此展开讨论。

二、语言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消解

尽管语言与客观世界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在社会性、心理性、时间性、任意性的作用下,处于系统之中的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被悬置了起来,被消解了。

1.语言社会性的消解作用

语言具有社会性。卡勒认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分析语言就是分析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索绪尔强调,“在任何时候,同表面上看起来相反,语言都离不开社会事实而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符号现象。它的社会性质就是它的内在的特性之一”。

语言的社会性使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切分,由此呈现出文化差异。索绪尔的语言学中社会因素包括:风俗习惯、历史事件、各种制度以及地理现象等。申小龙指出,“索绪尔认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民族之间的征服事件,会在语言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因为异族的征服总是带来语言的‘移植’,使大量的外来词和句法进入被征服民族的语言”。这些要素对语言的影响显而易见。然而,这些外部要素要进入系统必须得到集体的认可,这充满了偶然性。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第一编的二、三章中,索绪尔以人造语言――世界语的演变、盎格鲁・撒克逊语和古斯拉夫语中复数的演化以及法语中重音的演化为例说明了语言状态的偶然性;在第三编的二至六章中,又以更多的事例更详细地论述了语言变化的偶然性。与此同时,不同民族的地理现象(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因素自然难以雷同,因此,其语言中名称和事物的一一对应或者说合理性的对应简直难以想象。

2.语言心理性的消解作用

语言具有心理性。索绪尔强调,“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里,“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音响形象(能指)“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索绪尔以人们的言语活动为例说明了能指的这种心理属性,即我们可以在不移动嘴唇或舌头的情况下自言自语或默诵一首诗。正是由于这一属性,索绪尔建议我们避免说词是由语音(speech sound)构成的,因为使用语音这一术语容易使人联想到发音器官的活动,进而产生误解,以为能指主要具有物理的属性,因此,索绪尔认为如果使用“声音”和“音节”就可以避免这种误会。

所指也是心理的,它不是传统哲学认识论中所认为的关于事物的合理性的概念,而是索绪尔所谓的“意识事实”的概念。所指比能指更抽象。对此,席伯特首先批驳了对二元对立的简单化理解:如此“对立的两个要素被假定处在同一个抽象的层面”。他认为,两者不在同一个层面,“概念不像音响形象那样同发声和听觉感知的身体过程相联系。在这层意义上,概念比音响形象更‘抽象’”。

语言的社会心理性使语言超越理性的原则。索绪尔认为,“没有其他一种惯例无时无刻不涉及所有的个人,也没有其他一种惯例对所有的人如此开放,以至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并对其施加自然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中的人都会对语言产生影响,这也是索绪尔为何将语言学置于社会心理学之下的原因。但是,“集体心理并不依靠纯粹逻辑的材料进行活动,我们必须考虑到人与人的实际关系中使理性屈服的一切因素”。在社会集体心理缺乏理性的情况下,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表征自然缺乏可论证性。即使像类比这么理据性很强的社会心理活动,“我们不能预言一个模型的模仿会扩展到什么地步,或者什么样的类型会引起大家模仿”。

3.语言时间性的消解作用

语言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发生改变。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中,历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语言学在这里遇到了它的第二条分叉路”。普通符号学的一个原则就是“符号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与在时间上的变化相连”。

所指和能指关系的转移消解了语言符号与事物的联系。在时间作用下的语言系统的变化不是整体性的变化,而是通过要素的改变来实现系统的变化。索绪尔指出,要素的这种变化不是指能指所受到的语音变化,也不是指所指的概念在意义上的变化,而是指所指和能指关系的转移。卡勒假设道,“如果语言是一套名称以表达独立存在的概念,那么在语言的历史演变中概念就应该保持稳定”,但是“某一音序可以与一个不同的概念相连”,“语言不是分类命名集,因此语言的所指也不是预先存在的概念,而是随着语言状态的改变成为可以演变的暂时的概念”。即便是能指和所指与外部世界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在时间的作用下,随着所指和能指关系的转移,语言符号与事物的联系也就荡然无存了。

时间对语言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消解还体现在语言变化的偶然性。索绪尔在多处论述了语言变化的偶然性。索氏认为,“一个状态总带有偶然的性质”,这在宏观上阐明了要素的变化与系统可能产生的后果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此外,索绪尔在134-136页所阐述的语义、句法、形态以及语音变化的偶然性是微观层面的体现。如法语的poutre“母马”获得了“木材、椽子”的意义和法语中几乎所有的古代主格形式的消失,“只不过是记录在一种语言的历史里的所有偶然事件中的一件”,都是在“自己的秩序中构成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即使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有必然的联系,那么在语言变化偶然性规律的作用下,这些联系也必定被打乱,形成一种任意的关系。

4.语言系统性的消解作用

语言具有系统性。索绪尔将语言学归属于符号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高名凯认为,“德・索绪尔不但正确地把语言看成是符号,并且正确地把它看成是一个系统。德・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的学说,是使二十世纪语言学不同于十九世纪语言学的基石之一”。

语言系统的构成消解了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索绪尔认为,语言系统是由对立而形成的差别构成。他说,“语言系统是一系列声音差别和一系列观念差别的结合,但是把一定数目的音响符号和同样多的思想片段相配合就会产生一个价值系统”。从音响形象看,“在词里,重要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使这个词区别于其他一切词的声音上的差别,因为带有意义的正是这些差别”。从概念(思想)方面看,观念“是由体系发出的价值……它们不是积极地由它们的内容,而是消极地由它们跟体系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决定的。它们的最确切的特征是:它们不是别的东西”。如果简单地把语言符号看作是一定声音和一定概念的结合,则是一个很大的错觉。对此,诺曼德假设道,即使法语的moron和英语的muttom“指称现实世界的同一成分,这正是哲学家们所说的一个词的意义,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在翻译时可以简单地互换”。因为在英语中,除了muaon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要素sheep,而法语中的两种情形都用mouton,因此,作为系统而存在的语言引发概念的差别和声音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不是由语言所使用的资料间的差别,而是由系统所引发的功能差别,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由此而被悬置起来。这也正是王寅所论述的那样,索绪尔“首倡‘关门打语言’之策略,聚焦于内部要素关系研究”。

语言系统的运行消解了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高名凯在解读索氏的理论时认为,“历时语言学没有自己的目的,它是为共时语言学服务的”。也就是说,语言的变化首先由个人引发,“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遵守社会习惯,并“由于集体的同意而得到认可”,在时间的作用下,幸存下来并成为语言的实质成分(elements of linguistic substance),它可能影响到语言系统的改变,但能否成为语言形式成分(elements of linguistic fonll)由系统决定,即新的系统赋予它新的形式角色,获得了新的价值。例如,借词进入系统后,“就不算是借词了,它会跟任何土生土长的符号一样,只因与它有关联的词的关系和对立而存在。”因此,语言系统的运行进一步强化了语言系统与外部要素的分离。

5.语言任意性的消解作用

任意性使所指与事物的某种本质性分离。索绪尔假设“词的任务是在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那么,概念就具有固定的、同一的意义,名称和事物间具有合理性关系,这时任意性原则是不起作用的,“那么,不管在哪种语言里,每个词都会有完全对等的意义”。但是,索绪尔以法语louer(租入,租出)与德语mieten(租入)和vermieten(租出)例子说明,不同语言中词的概念有本质的区别,从而否定了概念是预先规定的幼稚想法,从反面证明了任意心原则在思想明晰时的作用。因此,一切概念都是对在语言出现之前时浑然未分的连续的现实任意划分的结果。既然如此,那么,所指就不是以事物的自然属性为基础,不是由事物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所决定,所指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任意性原则的作用而被取消。

任意性消弭了能指与物质的声音相关联的基础。索绪尔以一枚硬币的价值与这枚硬币所包含的金属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能指与物质的声音之间的关系。他说:“一枚在名义上值五法郎的银币所包含的银可能只有这个数目的一半。它的价值多少会随上面所铸的头像以及在政治疆界的这边或那边使用而不同。语言的能指更是这样;它在实质上不是声音的,而是无形的――不是由它的物质,而是由它的音响形象和其他任何音响形象的差异构成的。”与此同时,能指这种在系统中的差异本身是任意的。借用索绪尔的硬币的例子,表明五法郎价值的、在银币的上面所铸的头像的选择不具有任何的合理性,存在很大的随机性。能指也是如此,“因为声音形象之表示事物,不存在谁比谁更合适的问题,所以任何语言片段归根到底除了不同于其他片段以外,哪怕是先验的也显然决不可能有别的基础。任意和表示差别是两个相关联的素质”。因此,索绪尔强调说,“不但语言事实所联系的两个领域是模糊而不定形的,而且选择什么音段表示什么观念也是完全任意的。不然的话,价值的概念就会失去它的某些特征,因为它将包含一个从外面强加的要素”。因此,在任意性的作用下,语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被阻隔于系统之外。

上述消解是在时间性、系统性和任意性作用下取得的。时间性还会与社会性和任意性共同作用来消解语言和现实之间的规定关系,这一点我们已经在社会性对二者关系的消解中论述了。

综上所述,从强调语言符号之间的内在关系,即坚持从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出发,在任意性这个总体原则的统辖下,关注心理、社会力量和时间的共同作用,考量系统内和系统外的辩证关系,并将系统内部的作用置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即系统演变的真正奥秘就在于系统对变化进行选择、安排和调整,索绪尔“把所指系统、能指系统、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同语言系统的外部环境、语言系统的共时状态和历时演变联系起来,把微观与宏观成功地结合起来”,将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规定关系彻底消解。

三、语言与客观世界关系消解因素的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是指在对语言与客观世界关系消解的过程中,上述语言的五大属性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语言的任意性是统辖性的总体原则,同时各属性之间互相依存并互相作用。

系统性和社会性互相作用。语言是社会集团所创造的一套强制性的规约系统,其社会性质是内在的特性之一。集体的习惯,或者说约定俗成是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基础,社会的力量总会在系统中发挥效力。上文所说的“这些外部要素要进入系统必须得到集体的认可”就是社会对系统作用的例子。与此同时,集体所创新的言语的现象所依据的是语言系统的规则。例如“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形式”。而通过诸如类比产生的言语现象必须得到系统的赋值才可能进入它的符号的生命。

系统性和心理性互相作用。在第三度讲授普通语言学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恰好存在于集体心智里的东西”,他指出,正是由于新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的努力,“人们已不再把语言看作一种自我发展的有机体,而是语言集团精神产物”。这里所谓的“集团精神”和“集体心智”就是指社会心理的作用。但他并没有拘泥于此,而是进一步指出了语言系统的作用,即“就是大众也不能对任何一个词行使它的”。由此可见,系统的作用强于社会心理的作用,因为系统的作用是内在的作用,是内因,而社会心里的作用是外因。

时间和社会心理共同作用于语言系统。索绪尔在讨论语言的不变性时指出,“语言之所以有稳固的性质,不仅是因为它被绑在集体的镇石上,而且因为它是处在时间之中。这两件事是分不开的”。同理,语言的发展(可变性)也有这两个因素作用的参与。因此,索绪尔总结说,“要是单从时间方面考虑语言,没有说话的大众……那么我们也许看不到什么变化;时间对它不起作用。反过来,要是只考虑说话的大众,没有时间,我们就将看不见社会力量对语言发生作用的效果”。时间和社会心理使语言系统产生或快或慢的变化,但是语言系统的复杂性又会抗拒时间的作用,这体现在语言状态的偶然性和语言变化的偶然性。与此同时,“在语言变化中,总是旧有材料的保持占优势;对过去不忠只是相对的。所以,变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语言的系统性(连续性原则)制约着语言的演变(变化的原则)。

系统性、心理性、社会性以及时间性都将作用于任意性。尽管索绪尔不断强调,任意性“这条真理在按等级排列的位置中处于最顶端”。但他明确指出,如果任意性原则“漫无限制地加以应用,结果将会弄得非常复杂”。首先,系统中的句段关系和联系关系削弱任意性的作用。在语言系统中,“把一个要素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种句段关系”以及“唤起一个或几个别的要素,从而得出一种联想关系”都是相对可以论证的概念。索绪尔认为“正是这些关系限制着任意性”。其次,社会心理的理性部分使语言具有相对的任意性。索绪尔认为,整个语言系统都是建立在不合理的基础之上的,即语言具有任意性,这使语言看起来“好象是一个单纯取决于理性原则的、自然而可以随意组织的系统”,“但是人们的心理给一大堆的某些部分带来一种秩序和规律性的原则”。即人类的理性和心智会设法将秩序和规整引入语言系统,使语言不完全是任意的,而是具有相对的道理或理据。但这主要体现在某一种具体的语言的系统中。第三,时间使具有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符号的比例产生变动。索绪尔认为,各种语言中包含根本任意性和相对的可以论证性要素的比例是极不相同的。以法语和拉丁语为例,索氏证明了“在一种语言内部,整个演化运动的标志可能就是不断地论证性过渡到任意性和由任意性过渡到论证性;这种往返变化的结果往往使这两类符号的比例发生很大的变动”。

任意性的统辖作用。尽管语言的系统性、社会性、心理性和时间性都将作用于任意性,但我们认为任意性具有统辖的地位。在前文我们论述了系统性对社会性、心理性和时间性的统辖作用,在此,我们论述任意性对系统的制约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任意性促使系统的形成。语言系统是建立在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个非理性基础上的。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它们的任意结合形成符号,任意性使符号是一系列的声音差别和观念差别,即功能性的差别,不囿于外部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功能性的差别使语言成为一个独特的系统――关系系统、形式系统。第二,任意性决定语言系统的性质。由任意性促成的语言关系系统使语言中的价值具有纯粹性,使语言成为一个自治的系统。第三,任意性引发语言系统的变化。任意性使得“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东西会妨碍我们把任何一个观念和任何一连串声音联结起来”,因此,这条原则使语言符号中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在时间中发生转移成为必然。第四,任意性维持语言系统的稳定。任意性使得语言系统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机构,由此抗拒时间的作用。这正是莫罗所说的,“语言的任意性既是语言系统变化的条件和系数,也是语言系统稳定的条件和系数”。

四、索绪尔语言思维观对语言和客观世界关系观点的超越

在西方语言哲学史中,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是表征客观世界的。即使到了当代,这一观点依然畅销。如对于抽象词人们不能直接引起反应时,布龙菲尔德说:“对于语言中绝大部分的意义,我们甚至还找不到这样一种外部标准的方法”。

在柏拉图的《克拉底鲁》中就记录了苏格拉底与克拉底鲁斯和赫莫吉尼斯三人的对话,讨论有关名称的正确性问题。克拉底鲁斯认为,“一个东西的名称是由于它的性质而产生的,所以语言自然而然地具有意义。赫莫吉尼斯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名称之所以能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convention)的原因,也就是语言使用者达成的协议”。柏拉图认为,“本体世界是名称的基本指称对象”。这种观点在中世纪时发展成所谓的“分类命名集观”(nomenclaturism),或曰“唯名论”。这种理论认为,词的主要功能是代表外部世界,意义是词所代表的东西。

与柏拉图将永恒的“形式”看作是知识和意义的终极源泉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的客观世界只是提供了我们所谈论事物的示例,即词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间接的,是通过人类的心智而联结在一起的。尽管亚里士多德赞同柏拉图的观点,认为人类心智储存着的摹本与我们所感知的事物近似,但他明显否定这些相似性与它们的替代物――词之间存在任何的摹拟关系。词和心智中的摹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约定俗成的,因为世界对所有的人来说是同一的,人们对世界的心理表征也是相同的,但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却是不同的。在《诗学》第19章,亚里士多德对语言和思想进行了总体的区分,探讨了诗人如何可能表达小说家心中所想。

索绪尔对“分类命名集观”进行了反驳,他指出,对于语言的基本原则,有些人认为语言“不外是一种分类命名集,即一份跟同样多的事物相当的名词术语表”。这是“一种很肤浅的理解”。同时索绪尔指出,这种理解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1)“它假定有现成的、先于词而存在的概念”;2)“它没有告诉我们名称按本质来说是声音的还是心里的”;3)“它会使人想到名称和事物的联系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作业,而事实绝不是这样”。“曾几何时,人们把名称分派给事物,在概念和音响形象之间订立了一种契约――这种行为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从来没有得到证实。”正如恩格勒指出的那样,语言中大多数的词不是指称事物。即便如此,面对相同的客观世界,不同的语言也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切分”客观世界的。这也就是卡勒所说的“每种语言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或组织世界。各种语言不是简单地给已经存在着的范畴命名,它们都创造自己的范畴”,“每种语言都以特有、‘任意的’方式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概念和范畴”。这正是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要义之一。

与此同时,索绪尔传承了亚里士多德有关语言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观点并有所超越。这首先体现在二者是如何间接相连的。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而言语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语言这个形式系统不与客观世界直接相连,而是通过个人的言语与其建立起联系的。其次,二者的关联体现在索绪尔的概念化理论上。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任意地切分客观世界,即在不同的语言里,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不是由客观世界即语言外部的特征所决定,而是由语言的内部关系所决定的。语言符号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使其由无序变为有序。第三,如上所述,索绪尔从五个方面消解了语言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

第3篇:世界语言范文

特别说明:1.非上班时间使用实验室均需填写本借条。

2.使用人为学生或教师,借用人必须为教师。

试验内容:

借用分室:

借用时间: 20 年 月 日(星期 ) :

至 20 年 月 日(星期 ) :

使用人:

借用钥匙:

在上述借用时间的非上班时间, 室的安全状况由借用人负责。

实验室

借用人(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批准人签名:

年 月 日

(以下由实验室填写)

借用实验室借条(副联) 编号:

借用时间:

试验内容: 使 用 人:

第4篇:世界语言范文

2、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

3、指甲和肉分不开。

4、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5、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

6、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7、人多好办事。

8、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9、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10、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11、大树成林不怕我,十根细线拧成绳。

12、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13、双拳难敌四手。

14、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15、修剪的树木,生长得又直又高;齐心的人们,团结得又牢又固。

16、墙倒众人推。

17、烂麻搓成绳,也能拉千斤。

1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9、人心齐,泰山移。

20、人和万事兴。

21、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22、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23、人多势众。

24、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25、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26、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27、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8、熬不过艰辛,就难得安乐;离开了和睦,就别想幸福。

29、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30、狼众食人,人众食狼。

31、群众心里有天平。

32、劳动会给明天带来欢乐,团结会给明天带来胜利。

第5篇:世界语言范文

1、喻言在梦想与爱情之间,非常理智地选择了梦想,并靠着自己无与伦比的技术,获得了男子花样滑冰的金牌。

2、电视剧《冰糖炖雪梨》根据同名热门小说改编,讲述了一群热爱花样滑冰的年轻人追逐冰上梦想,并渐渐收获真挚爱情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世界语言范文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第7篇:世界语言范文

关键词:三阶段·五环节;教育实习;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25-03

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1]。通过教育实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学与组织管理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为其尽早融入社会,缩短从教适应期奠定良好的基础。师范生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办学声誉,因此,各高师院校都高度重视教育实习,并积极探索各种教育实习模式,如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2]、全程教育实习模式[3]、顶岗教育实习模式[4]等,但这些实习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实习时间短而集中,形式单一,难于监管等局限性[5]。基于此,根据我院多年来的教育实习工作实践,我们建立“三阶段·五环节”教育实习模式。“三阶段”是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五环节”是指实习筹备环节、实习伊始环节、实习中期环节、实习后期环节、实结环节。

“三阶段·五环节”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与实施如下。

一、教育见习阶段

实习筹备环节: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全方位熟悉中学化学教学。

我院化学专业师范生,从大学第三学期到第六学期的四个学期中,每个学期安排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见表1),多角度、全方位感知中学化学教学与管理,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活动一:“听课——感受中学化学课堂”,通过到市内中学听课,让学生增加对中学教育现状的感性认识,并初步接触分析教材、备课、教学设计等环节;同时让师范生转换角色,从教师的角度去观察中学常规教学与管理,培养教师基本职业素养。另外,密切和市教育学院、市重点中学联系,了解中学各种化学教师讲课比赛和公开课信息,与各中学主管领导协调组织学生去现场听课,让学生听精品课、听高端课,提高见习效率。活动二:“听报告——领略中学化学教师风采”,聘请中学优秀骨干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做有关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专业教师成长等方面的讲座,对在校师范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使师范生能够及时了解中学的教学动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初步培养教师职业素养。活动三:“技能训练——内化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师范生从入学伊始,在教学楼走廊的墙上就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黑板,并且职业技能部的小先生(从学生中优选产生)每天检察、更正,提高学生板书、板画基本技能;定期举办模拟讲课比赛、实验技能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以赛带练、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全体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第6学期,开设微格教学课(60学时),利用微格教学设备,以小组为单位,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每个单项技能逐一训练,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合格后,才能参加期末为期一周的完整授课内容的试教。在试教中同样以小组为单位,保证每位实习生有多次上讲台的机会,保证指导教师进行全面指导。这些培训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师范生的讲课技能,为第7学期的教育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实习阶段

环节二(实习伊始):适应实习环境,进入教师角色。

实习生刚到实习校时,针对学生的不适应、困惑与困难,我们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出点子、想办法,与中学指导老师协调,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帮助实习生快速转变角色,以正确的态度投入到实习中去。

环节三(实习中期):听课、评课、备课相结合,上好每一堂化学课。

实习生到实习校后,要求与实习校作息时间同步,完成好听课、批改作业、参与班级管理等实习环节;尽快确定讲课内容,做好讲课准备工作,如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案等;听课、评课、备课相结合,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上好每一堂化学课。听课要求了解上课教师所讲内容,认真研读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有准备地去听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评课要求学生从对课标的学习与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互评;备课要求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针对班级学生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集体备课、试讲、评课中充分调动集体的力量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实习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且开展教案、讲课、班主任工作评比,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实习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快速而普遍提高从教技能。

环节四(实习后期):组织实习公开课,提高教学技能。

在实习最后的一周中,我们组织实习生上公开课,请实习校骨干教师点评,向实习校汇报实习成果。通过公开课得到校骨干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实习生之间互相交流、借鉴、进一步研讨教学理论、全面反思实习期间的教学行为。为了展示自己的最高教学水平,每个学生都精心准备,反复推敲教学设计,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技能。

三、教育研习阶段

环节五:搞好形式多样的教育研结活动。

实习结束返回学校后,根据实习的情况,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需求,组织实习生反思教育实习。

抓好教育实结。实习结束,邀请院、系领导与教师参加教育实结,各实习中学派代表从不同的侧面总结实习工作。

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技能比赛。在实习结束返校后一个月内,组织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如课件、教案大赛;板书、板画大赛或说课、讲课大赛。

组织聆听报告和切磋教学技能。为了帮助学生能将实习中收获的化学教学体会和感悟上升为理性认识,组织聆听专家报告。同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教学心得,传授教学技巧。以多种形式展示教育实习风采。组织实习生一起制作展板在学院展出;以实习中学为单位,每组编制一份化学教育实习小报或化学教育实习记录册,并选取优秀实习成果制作成作品集。

“三阶段·五环节”教育实习指导模式,改变了高师院校“毕业前一门学科教学论课,一个月的教育实习”的单一模式,将高师生职业技能和从教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大学四个学期,有效地提高了师范生创新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三阶段·五环节”指导模式实施,使我院教育实习向规范化、稳定化方向发展,为其他专业教育实习的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余明远,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涂珍梅,高师混合编队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质量监控[J].高教探索,2005,5:59-61.

[3]孟宪乐,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4:65-69.

[4]高月春,刘茗,李春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实践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93-98.

[5]李亚昕,刘茜.论多元文化视域下教育实习的转变——基于西南地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150-153

第8篇:世界语言范文

【谷雨农事谚语】

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种好管好,丰收牢靠;只种不管,打破金碗。

锄梦花,促棉发。

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谷锄针,豆锄瓣。

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谷怕钻心虫。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骡马莫往树上拴,霎时树皮啃一片。

纵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谷雨前后见家吉(鱼)。

门前垂柳院中花,墙边扁豆瓜满架;圈满牲畜塘满鱼,进门鸡鸭叫嘎嘎;葡萄蔓子搭凉棚,“珍珠”、“玛瑙”头上挂。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谷雨种棉家家忙。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谷雨种棉家家忙。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粮。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粮。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山岭薄地栽地瓜,高粱丰收在涝洼。

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横栽番薯竖栽葱。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干打垄,湿插苗。

一壶水,浇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窝瓜喜阳不喜阴。

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娘无奶,儿不长;田无水,稻秧黄。

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山上有树好造屋,塘里有水好种谷。

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靠天公,禾苗抽白一场空。

整秧田,不用问,田平如镜,泥烂如羹。

稻收塘泥麦收粪。

一季塘泥二季肥。

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一担栏肥换担谷,加上塘泥肥更足。

稻子最喜安窝肥。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十成稻子五成秧。

肥田不如壮秧,秧好一半谷。

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苞米下种谷雨天。

谷雨天,忙种烟。

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第9篇:世界语言范文

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麦润苗,桑润条。

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躲雨跳到河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朝虹雨,夕虹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大水无雷,浸崩屋。

大头大头,落雨打头,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饭时雨,下四指。

风里来,雨里去。

干打雷不下雨。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鸡鸣雨,下不长。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开门雨,关门睛。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雷声大,雨点小。

亮一亮,下一丈。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

六月雨千遍。

落滴起泡定阵雨。

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蚂蚁搬家要下雨。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篷。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

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更多热门文章:

1.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雨水

2.关于雨水的农谚【二十四节气】

3.关于雨水节气的气象谚语(汇编)

4.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谚语【汇总】

5.小学二年级雨水节气谚语

6.关于雨水的谚语

7.2016有关雨水节气的谚语

8.2016关于雨水的农事谚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