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听力技能范文

听力技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听力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听力技能

第1篇:听力技能范文

关键词:幼儿听力 技能培养 途径

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也就谈不上音乐。简单地说,音乐就是用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这就是说,音乐是通过声音本身去表达它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那么,对音乐的感受就要从对音响的感知入手,对音乐的表现或表达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声音来传达。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鸟叫声、蛙鸣声、暴风的呼啸声、雨水的刷刷声、汽车的声音、火车飞机的隆隆声等,这些音响与人们语言的声调及民歌三者乃是音乐家们音乐语言的重要来源。很多世界名曲,如《野蜂飞舞》、《云雀》、《田园交响曲》等,都是艺术大师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大自然中的音响。为幼儿创作的,深受幼儿喜欢的一些歌曲、乐曲中,更是有许多模拟小鸭、小鸡、汽车、火车的象声音乐语汇及音响材料。我们从小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有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就能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为周围生活中的这些声音都是具体的、能直接感受到的,有了倾听具体声音的经验,在以后倾听运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它们的比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时就能较快地领悟。通过音响感知的途径是走向音乐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只有当幼儿熟悉了现实世界中他们感受过、听到过的各种音响,他们才有可能进一步体会出音乐是怎样通过对现实世界各种音响的模拟和反映,来表现这个现实世界的。因此,对幼儿来说,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应当从培养幼儿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开始。

一、倾听人体的声音的游戏活动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坐在一起,让幼儿模仿教师发出的各种人体的声音:拍手声、拍腿声、跺脚声、跺脚跟脚尖声、轻快的跳动声和各种嗓音。还可以增加难度:背对幼儿,不让幼儿看见,而仅仅依靠听觉来模仿教师发出的各种声音。

2.幼儿围坐一圈,教师对第一个小朋友说一句耳语,请他们一个一个挨着顺序轻轻地把这耳语传递下去,传到最后一个小朋友,请他把听到的耳语大声说出来,看看这耳语在传递过程中是不是走样了。

二、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的游戏活动

1.找出两个声音特质不同的物品让幼儿仔细倾听,辨别它们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背过身去,晃动钥匙串或轻敲小木棒,请幼儿说出是哪一样东西在发出声音。在玩这个游戏时,刚开始选择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差别应该大一些,然后可以慢慢地缩小差别,提高幼儿的分辨能力;还可以增加发声体的数量,一次用4~5种物品,甚至更多,让幼儿去辨别。

2.教师和幼儿每人准备一套能发出三种不同声音的发声体,让幼儿模仿老师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然后背对幼儿,或用屏风将师生隔开,重复游戏。

3.可以绘制一些在游戏是经常使用的各种发声体的图片,教师用实物发出声音,让幼儿选择相应的图片。

4.幼儿围坐成圈,分发3~4种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人手一件,敲打发声。请一个幼儿到圆圈中央来,并蒙住眼睛去寻找与他自己拿的物品发出相同声音的物品。找到以后便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

三、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

1.请幼儿闭上眼睛,问他们能听见什么声音?房间里的声音;房间外面的声音;更远一些地方的声音。启发幼儿区分声音的远近,试着去模仿这些声音;并可以用文字或图形去记录和描述他们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2.在户外散步时让幼儿倾听环境中各种动听的声音,回来以后让幼儿重复、回忆或模仿他们听见的各种声音,并寻找合适的语言和文字来形容和描绘这些声音。帮助幼儿发现和使用一些象声词,丰富幼儿的词汇。

3.动物的声音、人的声音、机器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音乐声等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随处可见,教师应该培养幼儿随时发现和倾听这些声音,获得一种对声音的敏感,体会声音的各种特性:高的、低的、强的、弱的、长的、短的、响亮的、轻柔的、优美的、粗俗的等。

四、记忆声音的游戏活动

1.教师发出几种不同的人体动作声音:拍手、拍腿、拍肩、踏脚等,让幼儿按相同的顺序模仿。然后背对学生,或用屏风隔开师生,重复游戏。

2.幼儿围坐成圈,第一个小朋友发出一种声音开始游戏,全体幼儿重复这一声音;第二个小朋友重复第一种声音,并再增加一种新的声音,全体幼儿重复这两种声音;第三个小朋友重复前两种声音,再增加第三种声音――依次类推,看看小朋友能按顺序记住多少种不同的声音。

3.教师和幼儿每人一套相同的发声体,教师用这些发声体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请幼儿按照相同的顺序,模仿发出同样的声音。然后增加难度:教师发出声音的种类可以一次比一次多;教师使用发声体时不让幼儿看见,让幼儿仅凭听觉加以模仿。还可以选择4种或4种以上的发声体同时发声,请幼儿听辨,然后拿走一个物体,只用3种物体发声,让幼儿说出少了哪一种?

4.可将声音信号和一定的动作联系起来做游戏。开始时只用两种信号:跑和停、或跳和停,然后用三种信号:跑、停、坐下,或跳、停、坐下;最后可以将四种信号混合起来使用。当然,还可以发展出更多的信号变换使用。

五、录制声音的游戏活动

1.制作一些幼儿非常熟悉的成人或同伴的声音录音,可以先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录下他们的声音,然后再录下他们彼此交谈的声音。把这些声音放给幼儿听,让他们从中分辨出每个人的声音。

2.录下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活动的声音,放给幼儿听,让幼儿去辨别。幼儿大都喜欢听他们的声音,因此在录制时可以尽量让幼儿自己参加到活动中去。

3.录下公路或操场上等幼儿感兴趣的地方的各种声音,让幼儿自己去倾听和辨别。

4.制作一些与录制的声音相一致的图片发给幼儿,在听录音时让幼儿找出其中与声音一致的图片,看谁找得最快最准。

5.还可以录制一些音响故事,即将各种声音连贯起来,并赋予一定的想象力,使之成为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在这种音响故事里最好让幼儿自己的声音或自己敲打的声音成为故事的主角。

教师在组织这些听力游戏活动时,应该保持整个活动场所自始至终都非常安静,以确保幼儿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听力游戏活动所规定的内容。当幼儿对某个游戏厌倦了,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孩子,而应当及时改变游戏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听力技能的提高能使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表现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第2篇:听力技能范文

【关键词】 听力、读、母语

0 引言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需要最终掌握的四大技能。其中听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与外国人的交流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口头交流来实现的。而口头交流的前提是听懂对方说话。事实上,在很多场合,听的能力其重要性甚至要超过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实现交际的前提。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语的听的技能呢?这是英语学习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此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对这一问题加以思考和讨论。

1 听与读的关系

从宏观上讲,我们不能就听力谈听力,而要把听力与读、说、写等其他技能联系起来去考查,看看在这些技能的提高过程中听力的特殊性在哪里,和其他能力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很多学生抱怨听力不好,但当问到他读的能力的时候,往往发现他们首先是读的能力不具备。这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很难期待学生能够听得懂。很多学生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当把听力材料的文本交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读不懂文字材料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他们听懂这些材料就很不现实了。

这里我们对英语学习持有这样一种理念,即读的能力是听的能力的基础。这一观念与母语习得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对于母语习得者来说,听和说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读与写。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就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学习汉语的时候是先学会听,后学会说,然后到上学时才开始学习读和写的。但是到了外语习得者身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读是第一位的,然后才能谈得上听与说,可以说正好与母语习得的过程相反。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学外语往往较晚,一般是在语言能力已经成熟定型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大部分外语学习者依靠的是有意识的学习,而不是无意识的学习。因此相对于母语习得来说,外语的学习过程应该遵循不同的学习规律。我们知道,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语言输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大量的语言被我们读进去或听进去加以吸收,语言的总体水平才能够逐渐地得到提高。但如何才能保证大量的语言输入呢?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最好的渠道就是大量的阅读。

外语学习者身处环境往往不具备大量听的条件。对于一个母语习得者来说,他一天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和父母亲人进行着语言的交流,因此听成为大量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而且这种听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和日常需要紧密联系的,因此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这种材料的输入是十分有效的。而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往往不具备时时和他人进行目的性明确的口头交际的条件。即使天天开着电视,听着广播,也会因为所听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而大大降低输入的有效性。因此,希望首先从听的角度入手来提高语言能力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基本上是不现实的。

那么,有没有相对有效的大量进行语言输入的手段呢?是有的,这就是通过阅读。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唯一现实有效的语言输入手段就是阅读。当然,如何读本身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总的来说,对于外语学习者读应该优先于听。

2 学会"放弃"以及"盲听"的好处

在具备基本的读的能力和起码的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去提高听的能力就是需要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去考察的问题了。所谓微观的角度,就是指在听的过程中一些技巧性问题。一般来讲,提高听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大量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这对于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来说都是适用的。但大量的练习也需要结合正确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就一些方法问题做一点探讨。

在探索听力练习的方法上,我们可以更多地借鉴母语听力一些相关规律。在听母语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状态,这往往会给外语听力的训练带来一些启示。

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在听母语的时候往往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逐字逐句上的。我们往往是在一句话里或一个段落里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加以处理,剩下的工作往往留给了推理。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能够抓住有限的词语而轻松地推断出整句乃至整段的意思。这同样适用于英语听力。在听力练习中,积极地开动脑筋,时时地对内容加以思考判断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语言本身,思路往往跟着单词走,而不是跟着内容走,经常因为一、两个单词的卡壳而耽误整个大意的理解,这种毛病是应该加以克服的。事实上,无论是母语也好,外语也好,要逐字逐句地完全听出来是不现实的,个别词、句的遗漏是不可避免甚至是必要的。因此,在英语听力中,学会"放弃"非常必要。所谓学会放弃,就是学会将听不出来的个别词句放到脑后去,不要让它妨碍我们对下面内容的处理。事实上,对当前词、句的放弃通常会因为后面内容的补充而得到弥补。

我们在听母语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盲听"的状态。所谓"盲听",就是是听其字句,不见其内容。这一般出现在人们昏昏欲睡的时候。这时候大脑似乎不再积极地处理信息了,只有耳朵下意识地捕捉着文字信息。所以传过来的声音字字句句仍很清晰,但内容却一片空白。对于外语,我们也可以练一练"盲听"。有时候,当我们听累的时候,可以关上推理的闸门,只是悠闲把注意力放到所听到的字字句句上面。这样时间长了,我们辨别词、句的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 总结

上面我们就英语的听力训练提出一些看法。我们从宏观的角度,主要通过听与读的关系提出了以读为基础的听力训练原则;我们也从微观的角度,通过母语听力的类比提出了学会"放弃"的必要性,以及"盲听"的好处。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母语的类比中获得很多其他有益的启示,这需要我们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多做些摸索和思考。希望我们在此提出的一些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使大家多做探讨,提出其他一些更好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篇:听力技能范文

一、预测

关键词预测,对话中出现departure(起飞时间)、direct flight(直达航班)、take off(起飞)等词汇时,可推测出对话的地点是机场,对话双方可能是服务员与乘客的关系:背景知识预测,听前先介绍或讨论有关的背景知识。激活相关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体裁图式,将“沉睡”在长时记忆里的相关信息激活,使它们顺利地调入“短时记忆”。从而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匹配、加工、筛选、重构,然后按一定的组织结构将它们调人“长时记忆”有序地储存起来。在听力理解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式去理解材料,即学会使用长时记忆的背景知识,尤其是依靠内容图式和体裁图式从语篇角度整体理解材料内容,用经验、常识、百科知识等来破译字词、短语或句子等语言要素;或通过标题、首尾段、主题句等篇章来理解难词、难句和预测材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细节;根据问题进行预测,根据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预测材料的大致内容。练习题大部分是关于what,who,why,how,hew many,how much等问题。在听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捕捉主要信息,对无关信息忽略不管,从而提高听的有效性;根据语境预测,语境是广义上的概念,它主要融合三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具体语境、话语或语篇和背景知识。将语境引入听力教学,重要的是更新教学格局,使之改变学习者的思维定势,使理解层次从单纯的表层记忆转向复杂的深层理解,真正做到听力理解。发现、创设和利用语境,实质上是听者的已知信息或所获经验与录音内容相结合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双方具有同样的背景知识,这种结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方式进行,都符合人的认知规律。都可以产生相应的语境因素。这时只需要获得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都可能推断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的大体意思,从而帮助听者扩大信息吸收量,并为听者重新组织信息材料提供辩证的依据。学习者在听音过程中不善于将自己已知信息和材料中的信息结合起来,并发现其中的语境信息是造成听力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如在学校,师生一般谈论学习、作业、考试等问题;在医院,医生与病人一般谈论健康、治病等问题;在机场,工作人员与旅客之间一般谈论航班、登机口、起飞时间等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创设语境,并利用语境去理解材料内容;根据语调预测,语调即讲话时人声音的升降、高低,语调往往影响讲话人所要表达的意图。从语调中听者可以判断说话人的喜怒哀乐,判断是赞同还是反对,是同意还是拒绝等情感态度。升调一般表疑问、不肯定,降调表肯定。

二、抓关键词

关键词就是句子或材料中表达重要信息或主要信息的词汇。在听音过程中,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关键词一般指最能反映场所、环境以及材料话题和主题的词语。如听一小段对话,只要抓住其中一个词,就能判断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如:一听到名词"menu"就明白与饭店就餐有关)。关键词主要有如下几种:

表语气、态度性的指示词。说话人通过使用yes\no\sure\certainly\sorty等表明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或肯定、赞许?或否定、反对?

语篇标记词。语篇标记词有很多,有表序列的、表增补或强调的、表转折或对比的、表因果的、表推论的、表解释的、表总结的。根据语篇标记词可以由上句推测下旬,由上句追溯上句的内容,由上段推测下段内容。

否定词。有一些单词(如:no,not,never,hardly,seIdom,few,little,none,nobody,nothing。nor,fail等),有的表示全部否定,有的表示部分否定,具有隐蔽性,稍马虎就会出错。

记笔记。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类至少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听到的信息直接进入短时记忆系统储存,然后转化为长时记忆。由于“短时记忆”一次处理信息的容量有限而且保留信息的时间很短(约10秒),因此有人把它称为人类信息系统中的“瓶颈”。心理学家认为:“短时记忆的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一个人一次只能记住8个不相关的数字,或7个不相关的字母,或6个不相关的单词。”这说明要提高信号记忆率,必须采用有效的记忆技能。听力时进行简单纪录可以弥补单纯依靠人脑记忆存在的不足,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使听、说、写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听力效率。听力笔记时要求学生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作记录,在记笔记过程中要求边听边写,但仍然以听为主。学生纪录应以快速、准确为主,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符号和缩写,如“v”表示获胜,这些符号由学生自己设定,他们自己能辨认即可。总之,听力纪录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4篇:听力技能范文

但目前在听力技能上,仍有很多学生怕听力,速度跟不上,“随机”作答。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听力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听力素质呢?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些听力素质的培养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故要进行全面训练与培养。其中,听是为了理解,说是为了表达,理解和表达是语言交际的两个方面。听可谓是交际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方式,因为生活中45%的信息是靠听获取的,30%的信息是靠说传递的。

过去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听说欠佳的“聋哑”生,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不少麻烦。甚至当今也还有不少学生认识不到听力技能的重要性,他们简单地认为“会读会写”就足矣。可他们哪知道如果听力技能欠佳,其读写技能“会”好起来吗?至少其读写能力的发展将受到抑制。相反,如果听力技能良好,读写技能将受到促进作用而更佳。有些学生认为,听说技能是与老外交谈才用得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进一步分析,当今社会与老外交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得到加强,听力技能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还有,作为现代中学生,需具备全面的素质,就英语学习而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甚至包括“译”的五个方面)应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听力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学生重视听力技能的培养,端正学习态度,自觉而认真地投入到听力培养中去。

二、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务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它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主动地愉快地去探究它,使认识过程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1. 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听简单的英语歌曲,并让学生完成一两道歌词填空题,或让学生跟唱歌曲,以简单的独唱为宜。

2. 在课上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听听英语小故事、笑话等。讲述可由学生或老师进行。还可让学生听前一节课的摘要概括,也可以听童谣、小诗,让学生模仿练习语音、语调和节奏,学会连读等多种朗读技巧。

3. 遵循素质教育规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兴趣。在课堂中可设计一些听、说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寓求于学。

4. 利用学校广播,开辟一个英语小栏目,每日一刻钟或半小时,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听到英语。稿件可由学生自己采集、编写,同时让学生当播音员,这样学生听与写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5. 举行适当范围的听力竞赛,如年级范围或全校范围,激发听力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五“结合”

1. 英语和母语相结合。用英语授课时适当结合母语,学生听英语机会多,又不至于太多听不懂而丧失兴趣与信心。

2. 课内精听与课外泛听相结合。精听课文,注意“质”的把握;泛听多种材料,尽“量”多听。须注意每次训练时间不宜多长,15分钟就够了,宁可次数多,每次量少。泛听材料宜多样化。

3. 听力训练与记忆训练相结合。有些学生听时全懂,听完就全忘。这是记忆技能不足的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听边快速简洁地作记录,并设身处地进行思考和感受,这样记忆较牢靠。

4. 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相结合。语言学研究表明:说的能力与听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清。学生的交际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听力的提高,听是输入,说是在输入信息加工后输出,听不懂就说不出,只说不听,说也难说准。如果听与说二者相结合进行,那么听说二者就能相互促进,一并提高。

5. 听力训练与听力测试相结合。听力训练要配适当的听力测试来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增进信心,取得必要的反馈信息,以调整下一步的训练。

四、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听力测试的障碍除言语知识性因素外,还有非言语知识性的听力习惯因素。不少学生逐字逐字地听,听不了几个字就受阻而放弃了。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主要包括:(1)听前预读手上所有信息,尽快对将听内容作出预猜,并做好心理准备,调出头脑中已存相关信息、经验。如果听前来不及预读全部信息,则在听的过程中尽量快速解答所听题,并留下几秒时间来预览下一题,做好准备。(2)按意群听,以短语结构为单位听,不宜逐字听。(3)边听边做简洁记录。记录以简单明了的字符表示为佳,如首字母、箭头、圆圈等,以备唤起记忆。(4)如果有某处未听懂,心情要稳定,不要紧张。实在答不出,先丢开,不要苦思冥想,再调整心态,准备下一题,否则,可能因为思考上一题而误了下一题,结果恶性循环下去。

五、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

第5篇:听力技能范文

关键词:听力;听力训练;听力方法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提高听力水平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中,听既是培养目标,又是训练手段,侧重听的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则。听是对话语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良好的听力教学,必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听的习惯以及听的技能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提倡用英语组织教学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外语教学从入门阶段第一堂课起就需要用最简单的、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外语并借助实物、手势、动作、图片、幻灯等直观手段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语言知识,进行语言操练和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

随着年级和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用双词句、简单句来回答和提问,与教师进行交往。这样有以下几个好处:

(1)增加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和面,开始在外语的海洋中学游泳。

(2)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外语,绝大部分是学生已学过的外语知识,这些知识在外语课堂的自然情景中经常地长期地为学生所用,就容易获得巩固和长期记忆。

(3)加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学习外语、联想外语的能力。

例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please.Read after me,please.Louder,please.Again,please. Read it by yourselves.Listen to me carefully.Look at my mouth.Act the dialogue,please.Work in pairs.Are you ready?Who will have a try?Time is up等。

另外,在问候、指示、解释练习、纠正错误、表扬等步骤中教师也应该尽量用英语讲。对于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一边说一边打手势,让学生去猜。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及参与课堂活动,将听力教学贯穿在平时的每一节英语课中。

二、重视听力训练的方法

1.听力过程中的口头训练

口头训练形式主要根据所听的材料而定,对于单个语音、词、句子或较短的对话,可让学生听后模仿。对于一般文章或较长的对话,多采用师生对话或问题征答形式,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情况。

2.重视听力训练的方法

教师要重视学生听力训练的方法指导。将泛听与精听结合、听说与听写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

泛听的作用是以新的形式重现已知的材料,泛听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上付出的辛劳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是有用的。听故事是泛听的一个范例,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一是故事吸引人,二是材料中大量熟悉的语言为陌生部分提供了解释。精听需要老师作出具体的安排和指导。精听的内容可以是单词、词组,用以训练学生单词、固定词组的快速理解;也可以是句子,用于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又可以是有新内容或新信息的话语,即各种对话、谈话、文章等,用于训练学生抓住文章言外之意的能力。

事实上,说在促进听,听在带动说,同时,听和写都是运用语言的技能。课堂笔记、会议记录都是从“听”到“写”的过程,把“听”与“写”结合起来,即“听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3.掌握必要的听力技能

(1)听音模仿。尽量多给学生边看边听边模仿的机会,学生通过“听”可以大量吸收新的语言材料。首先,听课堂用语,确保英语课堂上师生交流畅通无阻。其次,听英语歌曲,通过听英语歌曲可以使学生形成乐感,最重要的是形成英语语感。这些优美流畅的英语歌曲,在乐感促进语感方面,和在语句连读、流利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听唱内容,使小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

(2)听音表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好表现、好表演的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对话表演的机会,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如果把表演与英语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Sports”这一课时,我请学生到上面来表演打篮球、打羽毛球的动作,然后问其他的学生:“What is he doing?”学生们都争着说:“He is playing badminton.He is playing basketball.”这样做主要是创设了环境语言氛围,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3)听音复述。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使英语教学情景化,这对学生学习英语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更有积极意义,帮助学生听懂,记住,说得出。听音复述,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必须坚持进行长期训练。如,我在教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第7课《历史文物Chinese Relics》时,先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仔细听,然后让学生试着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些什么,同时在复述过程中,还可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图片、手势、表情等,以增加效果。

总之,提高听力技能的方法很多,根本途径在于多听并会听。多听,需要教师帮助提供好的听力材料及保证足够量的训练;会听,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如果我们能调动起学生的热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训练与娱乐相结合,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相信一定会收到我们期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6篇:听力技能范文

一、充分利用课堂用语,营造课堂气氛

新课改后,英语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侧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把听放在首位。因而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来组织、实施教学是必要的关键环节。

二、依据学情,注意选材由易到难

从目前听力测试特点来看,单项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语音、数字、句子结构、简单句句意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整体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对话、段落、短文和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依据当地的学情实际,从考试的特点出发,选择听力材料一定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切不可盲目进行。

三、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听写途径

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听写环节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听写形式要多种多样,而且天天坚持,如听写单词、习语、句子、短文、书面表达的参考答案等,这样不仅练习了学生的听力,巩固了词汇,也向学生提供了一个书面表达的依据,辅助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四、扩大词汇量,提高听写能力

要想提高听能,扩大词汇量是前提。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基础,我们就很难把听到的内容与其所表达的意义联系在一起,也就很难听懂,更谈不上整体把握了,从而使听失去了意义。因此,在施教中教师就要多渠道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努力扫除听途中的词汇障碍。

五、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树立听的信心

根据山区学生实际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的情绪,消除学生恐慌、紧张心理,这对提高听力训练的效果极为关键。

六、利用听力课,集中训练听力技能

制约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识,如语音、语法上的困难,对词汇不熟悉,语法跟不上,对英语国家的背景不了解等;二是非知识,如教学设备问题、教学气氛、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及听力技巧等。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1.告诫学生保持良好心态,稳定情绪,集中精力听录音,整体感知所听内容。

2.行动反应迅速,拿到试卷后快速浏览题目,从题目自身来了解听力考查的间接信息,在听的时候特别留心所给选项中的关键词语。

3.针对学生对初中阶段发音不准的实际,集中进行音标练习、辨音练习,过好连读、爆破、单词重音、语句重音等语音关。

4.选用一些贴近生活、趣味浓厚、知识内容完整的对话、短文有针对性地训练,在操作过程当中,可以先整体,后局部,先大意,后细节,听关键语句,抓主旨大意,相信第一选择,从而选择答案。

5.听录音过程当中,重点关注who,what,when,where,why等重点句意。

第7篇:听力技能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听力技能

一、造成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几个因素

1.语言基础知识不熟造成理解困难。如单词、词组、动词的过去式等。

2.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造成理解障碍。如长期读不准单词发音,特别是发音相近的词。如:bad-bed,sheep-ship.

3.语速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语速较慢,听力材料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学生的听力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语速趋于正常,即使所听语言材料低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也会感到吃力。为什么?(1)连续。例如:The cats are in the street. (2)失去爆破。例如:Mary asked Jone to write soon. (3)重读。例如:There’s a desk and a chair in it, too.(4)一些词的重、弱发音不同。以上现象同时出现在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中,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语音或想象中的发音很不相同,因此,误认是遇到了生词或觉得速度太快。

4.母语干扰影响听力的反应速度。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言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言信息转化成一个情景或一幅画,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如果我们注重情景,常做一些看图听和看图说的训练,对于克服听英语时母语的干扰,形成用英语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5.听数字和人名等常使中国学生感到头疼。要想听懂并迅速反应,首先要熟练掌握数字的基本表达法。如序数词与基数词的读法,年月日,时间,电话号码,价格及简单的计算等。并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例如:(1)看到:A.13 B.33 C.30.听到:thirteen.(2)看到:A.1509 B.1559 C.1590.听到: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and nine.(3)听记人名(拼读、拼写):如学生对有些英文姓名发音不准,自然无法判断正确选项。如:Jane,Jone,John等。

6.英、美英语的语音差异使学生茫然。随着美音材料的增多与流行的趋势,学生应了解美音的基本发音特点。

可将上述影响听力的诸多因素归结为:1.自身语言素质;2.语速;3.思维障碍;4.数字;5.口音。可根据学生情况,分专项进行集中训练,也可将这种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如能将听、说、情景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二、应试技巧

1.抓紧时间分析选项。我们目前所做的听力练都采取所录音选项的形式。选项成为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材料的内容,也可提示所听的重点。因此,必须学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和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例如:

(1)A.On Sunday B.On Monday C.On Saturday

(2)A.Mary B.Tim C.Tom

(3)A.interesting B.difficult C.easy

2.作记号。在选项内容较长,数字较复杂,人物较多的情况下,在几秒钟内准确理解并记住选项差异不容易。可边听边在相关处作些记号,以便时间充裕时从容答题。例:看到:A.Jack B.Peter C.John。听到:——John is taller than Jack,isn’t he? ——I think so.But Jack is taller than Peter. 可作记号如: A.Jack B.Peter c.John或A.Jack B.Peter C.John或Jo>Ja>P .

3.抓住关键词听短文。 一般来说,我们可将测试重点归结为以下wh疑问句所表示的意义上。 听单句或对话时,总要对wh疑问词的一个重点进行测试。在听短文时,我们若串连这些重点词表示的意思 ,便可得到短文的基本情节或线索,若再加上短文的最后一句带有结论性的话,便可使所获信息基本完整。因此,可以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对比选项,预测短文内容及重点后,着意听出关键词语及结论性语言,而不必追求逐字逐句地听懂和翻译。例如(划线部分为重点词语):

One day a man came home from work completely out of breath.“What’s the matter?”asked his w ife,“Why are you out of breath?”

“Well”,said her husband proud1y,“I thought of a good way to save money.I ran home behind the bus and saved seventy-five cents fare.Aren’t you pleased with me?”

“You idiot!”said his wife,“Why didn’t you run home behind a taxi and save seven dollars?”

1.How did the man come home?

A.by bus B.in a taxi C.on foot

2.How much did he save?

A.75 cents B.7 dollars C.25 cents

3.Why did his wife ask him to run behind a taxi?

A.to get home earlier B.to take more exercise

C.to save more money

第8篇:听力技能范文

一、培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克服一切障碍的总动力。动机对学习者有促进着作用,但单有外在动机还远远不够,因为这种动机是转瞬即逝的,不是出自学习本身内在的兴趣,所以,应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外语学习者由内部因素在起作用,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呢?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时代,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而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人群便包括初中学生。教师可以用声、图、文并茂的音像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听的过程本身就应当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听的愿望,他们才能专心地听。现在学生家里都有了电脑及网络,教师可以推荐他们上网搜索一些对听力有帮助的原声电影或者英文歌曲,让学生存在于一个浓厚的英语氛围中,才能吸引他们去听、去学这门语言,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有助于听力口语的电影我们可以选择性的推荐一些经典的影片,给学生们去看、去听。当他们被精彩的剧情所吸引并听到原汁味的外语后,便会产生跃跃欲试要听懂的愿望,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又能帮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

众所周知,音乐能够吸引人,我们在听电台广播的时候总是被主持人标准、流利的语言配合着柔美的背景音乐所吸引。那么,我们可以试着在给学生朗读听力材料的时候也配合上优美的背景音乐,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也更能诱发学生对听的渴望。

此外,教师毕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平日我们单调无味的听力课堂,扼杀了多少学生收听的热情。所以,教师应当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如果开始就没跟上,没听懂,学生很难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听的兴趣了。学生听懂了材料的内容,学习的兴趣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就会积极主动地上好听力课。

如果遇到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听力材料,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或疑问来吊一吊学生的胃口,让他们产生继续听结果的冲动。或者在听到一半的时候找学生复述前面的内容,接下来找另外的学生猜猜看接下来的结果。这样带着问题听,使得学生听的目的变得明确了,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猜对结果的同学得到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实现。

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英语听力的学习能力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二、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源泉。一些学生因为没有养成好的听力习惯,导致不会听,抓不住听力原文的重点,边听边在心里翻译成汉语,拖延时间,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怎样养成有助于听力学习的习惯呢?

首先,有大量的听力实践。要天天听,周周听,持之以恒。“听力基本功指的是听音、辩音、会意、对语感反映的自动性,和形成语感以及英语思维习惯等。这些都要在大量的听力实践中获得。多听就是音的反复性,听力反应的自动性就来源于听音的反复性。当对大脑反复地进行音响信号刺激,就能提高听觉反应的自动性,对语流中音、词、句型结构以及听话中的期待、预知、推理、判断等等形成自动条件反射,建立直接的外语思维。”可见,反复的听,大量的输入对听力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关于英语听力习惯的养成,在百度文库中曾经看到一个“52原则”。这个原则是指一周七天里五天听,两天休息,每天不用很长的时间,但是要坚持认真的听,可以泛听很多材料,或者只听一个材料反复的听。这样一张一弛,有计划有规律地练习,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习惯。

其次,良好听力习惯的培养,主要的渠道还是来自于课堂。这就对于英语教师及其选择的听力材料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音素养,时刻不忘记学习。平时也应当多听纯正的英美发音。在课堂上自己尽量发音标准,减少带有地方发音色彩的语音语调。初中阶段学生们的模仿力非常强,如果教师发音不准确,势必会对学生的听力产生负面的影响。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同时,给学生们说的机会。每天给学生3分钟的“free talk”时间,学生们既锻炼了说的能力,也养成了听的习惯。听力材料的选择也是一门艺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他们的听力材料,才能引起听的兴趣。而选择听力材料要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

再次,听、说、读、写、猜能够促进听力效果。听力本身就应当是身体与大脑共同运作的过程。那么在听的过程中,不要单纯的听,这样很容易溜号,要适当的边听边记录。有的英文材料比较冗长,句子结构复杂,那么学生听的过程中要学会听出其中的主要信息并且记录,这样就避免了之后会忘记。有些听力题是需要做简单的计算的,那么这个时候记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果没有记录,边听边算,则会在接下来的听音中流失大量有用的信息影响答题效果。

最后,有机会要鼓励学生们主动去接触外国人或者讲英语的人。大胆地去跟他们交流,听他们讲英语。学生们要努力给自己创造“浸泡式学习”的环境。比如我们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外教课,那么鼓励学生在外教课上主动和外教交流,当他们发现自己说的话外国人能听懂,而自己也能听得懂外国人的意思的时候,无疑对学生自己是莫大的鼓励。中国孩子学习听力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缺少环境和机会。

三、强化听力技能

重视听力技能就是重视听力策略的指导,也只有强化了听力技能,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学习的质量。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应当是最基础也是最难的一步,因为其他三项可以重来,唯有“听”不可以。如果掌握了一些听力技能则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减少记忆的负荷。

第一,想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要让学生首先掌握语音技巧,比如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等。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语音训练,应当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渗透。包括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学生48个音标的准确发音,并且掌握读音规则,强化学生辨别单词中长短元音和辅音连缀的能力,增强辨认失爆、语调、音变、连读、重读、弱读、同音异义词等的能力。只有自己发音标准了在听的时候,听到正确的读音才会有及时的反应。

第二,培养学生的听音前“预测”能力。在平时练习听力的时候,播放听力之前,学生应当注意标题或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根据已给的信息猜测材料的内容,或作者意图,对材料有整体的了解。有了这样的“预测”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听力的语义。预测的运用,会大大提高听者破译语义的效率。听力考试前,学生应在听力开始前的10几秒钟开始阅读题目及选项。这时可以尽可能的对文章的内容及选项进行预测。听录音时,则是对自己之前的预测加以验证,很多时候选项中的短语或者句子都会直接在听力材料中出现。这样就会比盲目的听音更能增加做题的准确性。初中英语听力中大部分的细节题,都可以通过认真的听内容而在选项中直接找到。而有些也需要分析内容,无法直接作答。这时,根据题目中的时态、选项的态度、目的等也可以对答案先进行预测。

第9篇:听力技能范文

关键词:听力;技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23

一、英语听力的本质特征

听是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语音知识,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等方面的潜在能力,从音流中获得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处理的积极的认知活动。听力理解能力首先在于通过听觉从外界音流中获得足够的可理解的语音信号的输入,然后通过大脑对语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经过处理后把握信息内容的要旨并作出必要的各种反应。

因此,听力理解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产物,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给听音理解带来困难。

对于具有良好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人来说,首先要对英语语音有敏感反应,才能保证大量的可理解的英语语音信息的输入;其次,对输入的英语语音信息要借助已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按句子的语言结构形成进行语义的推测和判定;最后,还要根据所掌握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进一步正确理解其内涵。所以,在听、说、读、写等几种能力中,最难培养和迅速提高的就是听力。

良好的英语听力能力要靠长期循序渐进的训练和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基本功才能培养,而绝不是单靠总复习阶段搞临时突击和强化训练就能取得的。

现代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听、读与说、写一样,都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听的心理活动过程基本上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感知阶段

迅速正确的辨音能力,即能敏感地接收所听到的语音信息,并能准确地辨别语流中相近或易混淆的语音。

2.保持阶段

迅速正确理解语义的能力,即能把听觉接收的语音信息纳入自己头脑中的语言结构中去,通过积极的思维和反应,从而悟出词义。

3.运用和记忆阶段

协调听觉、视觉和记忆活动的能力,即能将音像信息、书面信息以及知识储备三者有机结合,通过迅速辨析组合,在了解语义的基础上把握语言信息的要点并加以存储记忆。这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训练有素的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瞬间记忆能力。

因此,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语言学因素与心理学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主动、积极的心理语言过程。

二、影响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主要因素

根据英语听力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英语语音

对英语语音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这是听力理解入门的关键。某些英语单词本身和在正常的连贯性说话中会出现诸如音的同化、连读、重读、弱读和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往往使学生不易分辨,造成听音上的困难。

(1)连读。

The dogs ˇare in the street.

The pencil-box ˇis ˇon the desk.

(2)重读。

There's a 'desk and a 'chair in it, 'too.'

Put 'some of it in the 'box.

(3)一些单词的重、弱发音不同。

Yes, we are [a:].

The dogs are [a] in the street .

(4)失去爆破。

Tom asked Kate to write soon .

I don't want to go .

以上现象同时出现在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中,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语音或想象中的发音很不相同,因此误认为遇到了生词或觉得速度太快。凡语音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或只懂语音规则,缺少经常反复听力实践的学生,对语音的敏感性就不强,辨音能力就比较差,听音理解就有困难。

2.英语语言知识

语音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如果对英语的词组、句型、语法结构等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对听音内容的理解就会产生困难,听力活动就难以有效进行,因为此时学生所接受的仅是单个的语音信息。如若不能将这些信息纳入自己的语言知识系统从而悟出语义,就无法对所听内容作出迅速、正确的反馈。

由于英语语言知识基本功不扎实,一部分学生在浏览试题书面材料时就会碰到较多的生词,审读题目和预测问题的活动一开始就受挫,以致无法正常进行,听音时只能抓住只言片语,往往只能凭断章取义、胡乱猜测来应付试题。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同样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才能保证在听音过程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完整地理解听音的内容。

3.文化背景知识

对说话的背景知识的了解也是影响听力理解效果的重要因素。背景知识面宽的人听力水平相对比较高。有些学生虽然听清了全部的句子,但对相关的背景知识不熟悉或缺乏了解,就不可能在了解语义的基础上,再根据听力材料中的人物场景、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从语言表层意思出发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听音内容深层含义理解困难,就是由于缺乏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它为听者提供了判断、推理、猜测的依据,它能影响预测和推断的准确性。因此,背景知识的积累,除了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之外,更需要教师的介绍和总结归纳,以不断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4.抓住中心大意

选择和把握重点、抓住大意以及良好的记忆存储能力也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

有些学生听音时以为要听清每个单词,试图接收所传递的所有信息,不善于选择和把握重点,因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部分的听力理解上,而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单词上多费精力,一旦听不懂就感到紧张,这样就抓不住大意,影响了对全文的理解。实际上在听音过程中听不懂或听不清一些单词是正常的,只要不影响对听音内容的理解,则完全不必多计较。

由于缺乏把握要点、抓住大意以及记忆存储能力,这部分学生似乎能听懂大意,但对所听内容印象比较模糊,似是而非,在具体解答问题时往往出现差错。

上述各点是客观上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四大因素,另外还有主观上的因素如认知策略、情感因素、心理上的障碍也是影响学生发挥出正常听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内容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更重要的还要提供正面反馈,多鼓励、引导,少批评,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降低其焦虑情绪,促进他们“轻装上阵”。

三、听力技能的培养

实践证明,受过专门训练与未受过专门训练的学生之间的听力水平有着极大的差别,因为听力是需要专门训练和培养的。听力能力的培养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它与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构成了英语教学的整体。

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基本途径和方法来实现。

1.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录音机进课堂,录音能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便于学生正确模仿。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片、投影、简笔画、图表等视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形象直观,使学生所学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起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教师还要坚持做到用英语组织教学,努力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尽量扩大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接触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英语的习惯。

语音训练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在七年级阶段要特别注意学生语音的准确性、音流的节奏性以及音调的适度性培养,要让学生多听由母语国家人士录制的语音纯正的录音带,在反复定向刺激下,学生就会模仿比较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碰到有关连读、弱化、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时就不会感到茫然。通过反复听,认真模仿,学生还能逐渐养成地道的英语口语习惯,口语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听力能力的发展。

2.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

为了使听力训练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本质特征及影响他们听力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年龄特点,在起始阶段的教学中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这不仅有助于打好语音基础,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3.精听与泛听,专门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培养和提高学生听力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由于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提问和回答问题,用英语解释词句和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尽量多背诵一些句子、对话和段落,尤其对同义短语和句型要尽量背诵掌握,这样在听音时就能产生正确的“条件反射”,缩短思维过程,提高理解句子的反应速度。

教师还要很好地利用课文和配套的阅读理解材料作为听力训练的内容,做到精听和泛听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训练学生捕捉短语、意群的意思,利用结构和句型知识辨析句子语义,运用常识和经验进行深层意思的推理、判断等。

教师还可有计划地扩大学生英语的阅读面,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国家有关风土人情方面情况的了解;背景知识面的扩大,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听音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唱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听英语广播、看英语录像、扮演角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提高听音的理解能力。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