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高校挂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挂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挂职总结

第1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今年,共青团xx省委安排高校团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有幸到xx市xx团县委挂职学习。从1月初报到至今已接近半年的时间了,在xx挂职学习期间,受到了xx市团市委和xx县各位领导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从工作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使我在思想、学习、工作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到xx挂职学习以来,我虚心求教、学习中体会、充实中完善、广交朋友,真正开阔了眼界。在先期学习的基础上,很快的了解了挂职单位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与xx县有关部门联系,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调研,同时还深入到学校、社区进行了走访,参与到挂职单位的具体工作与活动中去,亲身感受了xx县“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的执政理念给xx的改革和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触颇多,很受教育。另外,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注意维护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摆正位置,实现角色转换

到挂职地工作以来,较快的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和定位。认识到,在这里不错位重要,有作为也重要,但是,不越位更重要。原来在高校里,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了的思维和定位必须要改变。原因也显而易见,自己初来乍到,周围的人不熟,情况不了解,机关文化有差异,理应做好配角,首先争取和新领导配合好,做好参谋,进而有机会实现两地资源的有序,有效嫁接。当然,这种角色的转变,也恰好为自己提供了潜心观察,静心学习的机会。自己可以借机虚心学习地方共青团一级组织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有哪些优点,哪些在回去后能在工作中加以利用。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情感角色的转换,那就是我已经是挂职单位的一分子,自己是真的来了,真的要在这里生活、工作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工作是我的工作,同事是我的同事,要尽快完成从客到不是客的转变,尽快培养与人、与物的感情。

正是有了这种认识和铺垫,到xx工作以来,和团县委的领导、同事相处融洽,有效的参与到团委的各项工作中去,实现了“身心落地”。

二、主动参与,不做旁观之人

到xx工作以来,我争取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按照工作安排与分工,积极参与到xx团县委的各项工作中去。在xx团县委,我分管宣传部、学少部和网络建设。在宣传工作方面,我利用自身条件联系齐鲁晚报、xx新闻网、xx商报、新华社xx分社等媒体,积极宣传xx团的工作;在学少工作方面,重点是开展了xx胜利希望小学和xx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合作共建工作,现在两个学校间的接洽已完成,并顺利签约,开展工作。

三、牵线搭桥,促进校地交流

高校和地方各有自身的优势。高校的优势体现在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地方的优势方面体现在区位、管理和财政等方面,两者唯有有效的结合,才能相互促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调研的基础上,我分别向xx县和学校的领导递交建议,建议双方开展合作,实现发展共赢。由于很好的抓住了校地间工作的契合点,所以校地合作的建议得到了学校和xx县领导的肯定,目前已经进入合作协议文本征求意见阶段[莲山课件 ]。

第2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孙冰心系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2013年9月-2014年9月挂职于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先后任学校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兼任全国高校赴新疆挂职团干部工作队队长。这篇回忆挂职岁月的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新疆对我的意义,或许可以用“返程”和“启程”来总结。

“返程”,是心灵的回归,新疆教会我淡然的坚强,勇敢的热情,新疆团干部让我知道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客观和包容。

“启程”是人生的前进,未来的日子里,新疆仍然会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让我带着新疆人民的情意一路前行。

为什么而去?

作为内地来的40名挂职干部里为数不多的5位女同志之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我常被问起:为什么要来挂职?

2013年8月,第一次踏上阿克苏的土地,站在克拉尔气田的中心,我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在黄沙漫天的乡村道路上,一位皮肤黝黑,身着迷彩服的基层干部蹲在路边,告诉我,他已经三个月没有回家,而家中幼子刚出生两个月在新疆工作的日子,我无法忘记广阔土地带来的震撼,无法忘记那位乡镇干部坚守岗位带给我的感动。

我希望看看真实的中国,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有一段自我完善的旅程。

一年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常常自问,是否圆满了初衷?

做了什么?

2013-2014年是新疆事件频发的一年,也是团干部力量奇缺的一年。许多挂职干部在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00万字的文稿、3000多场的活动,20个创新的品牌,近1110万元的经费引进,40个校地长期合作项目,都是点滴积累起来的。

一年里,我主要负责学校战线大型活动组织、挂职干部管理、团干部培训、学校工作的考核指导,以及学生动态调研、部门的文稿起草工作。我曾先后组织实施自治区大中专学生纪念“12・9”运动诗词诵读大赛、“共同的校园、多彩的舞台”自治区大中专学生文化艺术节、自治区高校戏剧展演、“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新疆赛区比赛、“挑战杯-彩虹人生”中职高职创新创优创效比赛、“新疆学子百村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师生近万人次;在上海团市委和母校的帮助下,先后策划组织全区高校团委书记、青年教师赴上海、武汉参加团务知识、创新创业培训共40余人次;在自治区团委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新疆高校学生动态调研员队伍,在“5・22”事件后进行了广泛调研,报告获得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批示;2014年4月起筹划组织复旦大学社会实践“新疆专项”,积极促成复旦和新疆的高校、地州、厅局合作,围绕公共卫生、基础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内高班学生成长路径等5个方面组建了由专业老师带队的5个项目团队分赴新疆各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

回想那一年的工作,孤身在外,困难是有的,但来自各级团组织和母校的帮助,来自挂职单位领导的指点一直支持着我。工作中,我总是谨记自己身上共青团干部的烙印,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勇担工作重任。曾经3个星期内连续通宵五六个晚上,就为了一个其他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个学校参与,1000多名学生的活动,连续三场大型展演,两个工作人员。我不愿意放弃,因为我不想辱没了母校的期望和团干部的使命。

得到什么?

新疆一年的工作中,我的工作对象由高校学生变为背景各不相同的青少年,工作内容由引导学生就业指导变为围绕民族团结开展的各类工作,视野进一步扩展,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最珍贵的,是我感受到了一段关系,一种使命。

一段关系,是在新疆感受到的个人和祖国的依存关系,和各民族同胞休戚与共的血肉关系,和这篇土地的人民的共情关系。我曾经用四个词概括这片土地和人民:孤独而热情、抗争并舞蹈――个体的新疆人豪爽淳朴,而作为整体的新疆人却偏向孤独;他们生活在颇为严峻的形势下,但依旧坚强乐观,伴乐起舞。

“5・22”之后的维稳誓师大会上,满载着武警官兵的车辆在面前开过,“维护法律尊严,保护人民安全”的口号在耳边响起,人群里处处都是响亮的掌声,偶尔伴随着沉默的哭泣。

一位老妈妈把手举过头顶,持续不断为战士们鼓掌。我和一个维吾尔族阿姨并肩站着,一起鼓掌,一起流泪。泪水和掌声让我知道,和平对于新疆人民而言,是内心最深沉的渴望,这种渴望不分地域、年龄、民族的任何界限;暴力恐怖事件,是新疆人民最刻骨的苦痛,尤其对于维吾尔族而言,更加深重;祖国是各民族同胞最有力的依靠,而这个依靠决不可缺位。后来,我和挂友一同撰写联名信《我们和新疆在一起》时,这样写道:“我们要向全国各地各民族兄弟姐妹发出呼吁,请大家关心新疆,理解新疆,帮助新疆!新疆的安定与和谐,关乎你我!新疆的发展和未来,有我有你!”

在这里工作,内心的使命感更甚。从新疆干部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共青团事业的坚定,对于新疆长治久安的责任感。因为这样的使命感,新疆的干部对思想引领工作义不容辞,为求当地稳定,不计得失地默默奉献。因为这样的使命感,他们才能成就两种能力――在冲突中寻求共识的能力,在偏见里保持客观的能力。新疆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干成一件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冲突、偏见和阻力是不可回避的,但是他们用担当、智慧和胸怀去化解。他们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成就了我所期待的自我完善。

这段关系和这种使命会融入我的血肉里,变成精神的力量,让生命丰满,让心力强大。

留下什么?

2014年10月上海挂职干部的出征仪式上,领导对大家嘱托,要留下当地群众满意的实绩,留下深情厚谊,也要留下自己终身难忘的青春印记。我反观一年的工作,问我自己怎么样才算是实绩?我有三点总结,挂一漏万,仅供参考。

在工作完成面上覆盖时,注意点的突破。这主要在服务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培训方面,服务团员青年是面,团干部培训是点。找准了点,找对了方法,就能辐射更大的面。我在组建高校学生调研队伍时,通过规范调研流程、强化实操训练,手把手培训调研员,经过两个月,团队中就出现了能独当一面的调研小组负责人。

注重让新疆干部走出去,同时也重视内地青年引进来。我做过两期新疆高校团委书记和老师的业务培训,分别赴北京、上海和武汉。后来在领导的提点下,我明白如果内地就读的新疆学子能学成归乡建设家乡,如果内地人更加了解新疆并以实力支持,那么新疆的发展会更快更好。复旦大学去年派遣了由专业老师带队的社会实践队伍等实习项目,共计80人,尤其注重项目中年轻辅导员和在内地就读的新疆学生的参与。

做好阶段性工作的时候,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这个感悟缘起于一件小事。前一阵子,前新疆同事问我某项工作的细节问题,我想不起来。我让她翻阅我留下的工作任务分工和文件,问题就解决了。制度设立,流程规范,为团干部讲授团课。这些工作业绩不显性,但是许多挂职干部都在坚持做着。所以我想,我们不是来这里放烟花的,看的时候挺高兴,然后呢,观众们还得清理一地烟花屑。我们要留点盆栽,不能雪中送炭至少也锦上添花,如果力所能及,再建设一下苗圃,播下点种子。

第3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内容和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

一般来说,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分为两点:管理和指导,其中指导又分为教育性指导和规划性指导。相应的,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角色定位也有不同的划分。针对管理层面的工作,辅导员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员;面向指导层面的工作,可以把自己定位为人生指导员。

(一)管理层面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是除教学之外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安全、寝室生活等)。针对这一工作内容,辅导员应该具备学生管理员的职业技能。这项职业技能的重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始终把学生缩遇到的问题放在首位;其次,要明确学生分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再次,要善于运用班长、团支书等优秀同学帮助,这样就能够更加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后,要突出重点,把学生的学风情况和寝室的生活情况作为管理层面工作的着力点。通过这四点,能较为有效的处理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指导层面――教育性

这里的教育性指导主要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本质工作,如何做好教育性指导,成为辅导员其他工作的基础。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局面,学生的思想状况尤为复杂。如何让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也成为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所以,首先辅导员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其次,运用较为活泼多样的方法来让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

(三)指导层面――规划性

辅导员的规划性指导是指对高校学生大学生生涯和其他的人生阶段进行较为科学的规划,具体包括大学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指导。对刚进高校的新生来说,如何高质量的度过大学生活是所有学生的重要课题。许多高校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反映,由于刚开始没有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导致大学生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对自身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动。所以,在高校新生进校初始,辅导员就要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建议,包括如何处理学习、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等活动的关系。其次,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就业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一大难题,有些大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在为了今后的就业做准备,足以看出就业的重要性。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做到四点:(1)帮助高校学生做好职业定位,让学生了解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2)保持对学生的长期指导,因为随着时间的改变,就业形势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紧跟就业形势的前提下纠正学生规划的偏差;(3)突出重点,对那些明显就业信心不足或者职业规划找不到方向的同学进行一对一专项指导。找出他们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就业做好准备。(4)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心理辅导能力。当今大学生由于人际交往形势较为复杂,所以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如何疏导学生的压力,防范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对自身定位和工作内容的界定,有助于辅导员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上文所阐释的关于辅导员的自身定位和工作内容,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按照具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就业指导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三种职业技能贯穿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始终,是学生工作顺利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就业指导能力现状与不足

根据对笔者学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再结合其他高校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论文,笔者发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就业经验。笔者问卷调查了本校30位辅导员,结果显示只有4位辅导员有进入高校外社会就业经历,剩下的26位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考入高校。这就造成了辅导员无法给毕业生进行深入有效的就业指导,或者辅导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大学生涯始终,并不是仅仅针对大四毕业生,也并不是最后突击的辅导,而是通过学生在高校期间提高自身能力来实现就业的。

3.指导内容相对单一。特别是针对创业学生,将近一半的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创业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流程,这样给指导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根据专业不同,就业的形势也会不同,由于现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相对宽泛。

(二)心理辅导能力现状与不足

1.观察能力不强。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没有系统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训练,30位辅导员中,只有3位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了解心理健康问题诊断的标准和症状。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出现心理疾病初期时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心理问题不断加深。

2.辅导过程中定位能力不强。心理辅导最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没有很好的在“导师”和“老师”两个身份之间转换。如果沟通变成了教育和说教,而不是引导。并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而是以老师的身份出发,这会导致一些心理辅导不仅不能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3.处理问题有待加强。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辅导员及时发现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是高校辅导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当然,这与辅导员工作相对繁忙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做不到对个体的持续跟进。

(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与不足

1.信息不对称。由于长期在高校中工作,大多数辅导员并不了解当前的社会和就业形势,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导致了在辅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与现实情况脱节。

2.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虽然现在高校对高校学生的生涯规划越来越重视,但是依旧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辅导员的指导能力。虽然许多辅导员通过自学的方式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辅导员对指导学生生涯规划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三、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厘清辅导员工作内容,找出自身缺陷,能够更好的找出原因以及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提升职业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法

1.专题培训法。通过学校或者政府组织相关的培训来达到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通过培训,合格后发放相应的技能证书来实现择优上岗的目的。这种专题培训法在某些省份已经开展了较多年,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由于参加培训的高校辅导员人数过多,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

2.导师引领法。学校可以在辅导员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关专业设立辅导员导师,每位辅导员在非自身专业的其他属于职业技能的领域选择导师,这样在辅导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请教,并且在一定期限内提交学习成果,保证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3.挂职锻炼法。辅导员可以在某些机构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拓展高校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对社会的参与度,增加经验。由于部分辅导员并没有社会从业经验,这种挂职法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参与度,增加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同行交流法。鼓励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在学校内部组织相应的辅导员交流会,这样可以分享学生工作成果,定期开展校内与校际的交流活动。

5.竞技法。通过把辅导员的职业技能量化,采用辅导员相互竞争的方法来达到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目的。

6.荣誉激励法。每学期针对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设立若干荣誉奖项,通过奖励机制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增加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7.定向培养法。学校内部可以通过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培训,以达到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实现成人成才。

(二)辅导员技能提升的路径

1.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虽然现在政府教育部分都开设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是由于教师人数过多,不可能很详细的来进行专门的培训。所以要求学校内部依旧开设专门的岗前培训,或者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岗前培训。

2.各项专题培训。(1)共青团系统的高校基层团干部培训;(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专题培训;(3)辅导员职业技能专题培训。

这三点可以弥补第一点培训缺乏针对性的缺点,由于岗前培训主要是面向所有辅导员,所以通过以上相关的专题培训,能够大大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3.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1)心理咨询师;(2)人力资源管理师;(3)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

学校内部可以把有关职业技能的证书当成辅导员的考核标准,在入职一定时间内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才可以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

4.辅导员的挂职锻炼和借调。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相互交流,通过辅导员挂职和借调的方式来提升就业和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

5.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从竞争和激励的角度来鼓励辅导员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一点尤其在新进辅导员中要各位重视,刚入职的辅导员必须参加,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第4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商管理;实践教学

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创业浪潮。大学生是新时期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但据统计,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创业比率约为5%,与欧美等国家高达20%的创业率差距甚远。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权威文件的出台必将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推向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

一、“双创”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相关行业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和企业,近距离了解企业运营和管理实务,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2、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强化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通过企业实习、实验实训、创业比赛等各种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兴趣以及团队管理、商务谈判、人际沟通等创业能力。许彩霞提出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才会使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以提高。刘甫等也认为实践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发挥着关键性作用。3、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他们接受过良好的理论教育,但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经营管理实务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于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必然要求教师主动走出学校,多与企业和社会接触,甚至直接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既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又能丰富理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教学质量。

二、国外实践教学经验

1、德国“双元制”。“双元制”模式指学生的所有培训过程均在企业与学校中进行,将企业作为学生培养的主体,把企业的社会实践与高校的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时间比例为7:3。该培养模式得到了德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德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对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学生、企业、学校的利益均得到保障,并对积极参与学生培养的企业实施各种优惠政策。2、英国“工读交替制”。“工读交替制”也叫“三明治”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先在学校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然后在企业工作一到两年,以职工身份参加相关岗位工作并获得报酬,将学校理论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去,最后再回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英国组建了全国性的教学公司旨在鼓励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科技协作项目,为校企合作架起沟通桥梁,英国政府还规定,安排学生实习的企业,可根据接收学生的数量免交部分教育税。3、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所谓“教学工厂”模式是指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把企业的经营理念、项目案例和资源等引入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与企业相似的工作环境,将企业实践环境与教学环境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内部将所学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应用于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践能力提升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提供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的渠道,使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4、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中,学校是学生培养的主体,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与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期间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指导、监督学生工作,并负责与企业进行沟通,企业提供工作岗位和报酬,并安排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协助学校教师确定训练内容等。美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可以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签订合作合同,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双创”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1、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而校企合作绝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规范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完备的法律制度对其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缺乏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指引和法律保障。其次,政府应对企业实施合理的利益补偿政策。考虑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的缺失,国外政府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比如德国和英国政府都规定,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可减免部分税额,美国法律规定,联邦政府必须拨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合作教育。因此,应该抓住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资金支持、机会优先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2、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当前校企合作中虽然高校有很强的合作意愿,企业的合作意愿却普遍较低,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而言,管理企业需要经验,大学生又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无法给企业带来实际利益,企业还要安排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提供住宿,增加管理费用,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安全责任和商业泄密的风险。很多时候高校只能靠“人脉”关系寻找合作企业,这种靠人情的合作很难深入和持久,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首先,高校可以寻求地方政府对合作企业的政策优惠支持,同时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合同,规范合作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其次,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对合作企业提供一定的利益补偿。如根据企业接纳学生人数的多少提供适当的资金补偿,利用自身理论知识深厚的优势,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撰写项目策划方案,协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让企业切实感觉到能够在合作中获益。3、校外实习与校内实验实训相结合。校外实践教学成本高,难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且校外基地能接纳学生的数量有限,不应片面夸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教学功能,校内实验实训应是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在校内营造企业环境,增设沙盘实训,购买商务软件或创新软件,建立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等模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创新创业,增加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兼职教师相结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证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以德国曼海姆双元制高等学院为例,教学人员中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为2:3,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行业实践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为此应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兼职教师相结合。一方面,高校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岗位工作素养,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挂职期间适当减免工作量,条件允许的高校可提供半年全脱产挂职锻炼,避免走过场,挂职锻炼结束以后,教师也应与原挂职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时刻与企业管理实践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一批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且兼职教师不应停留在发放聘书上,应签订正式的合同,详细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定期安排兼职教师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授课,增加学生对创业实践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并同时担任学生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参加企业管理活动及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作者:欧阳友全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法山.高校毕业生缘何创业难[N].光明日报,2015-12-29(2).

[2]许彩霞.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4):23-26.

[3]刘甫,青丽,徐中球.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5):45-47.

[4]刘建圻,张严林,李志斌,所辉.论国外校企合作机制的发展现状[J].大学教育,2014(1):14-15.

第5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才兴垦;文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经验

“没有产业基础,就没有施展本领的平台,吸引不来高校毕业生;没有较高收入和稳定生活,留不住高校毕业生;没有培养措施,开发不了高校毕业生的才智”,同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也指出,改造传统农业最重要是为农业输入新要素,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可以说,人才是农垦企业发展和兴旺的基石和保障。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工作,事关“人才兴垦”战略成败。十年来,广东农垦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发展主导产业、培养优秀人才时,不冒进、不虚华、办实事、求实效,思路明确、冷静决策、沉着出招、步步前进,逐步将人才工作推入正轨。本文仅以该公司发展经济、落实“人才兴垦”战略的实践为案例,反思广前公司吸取历史教训、总结优秀农垦企业的经验,提取其在实施人才兴垦战略中精华。抛砖引玉,为农垦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发展主导产业,筑建“吸引人才”的平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引进人才需要扎实的资金条件。广前公司经历90年代末发展低潮后,主导产业不稳定,企业负债累累,高校毕业生引进培养工作进展滞后。近年来,在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广前公司领导班子立足长远、科学决策,效益日渐显现,中断近十年的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广前公司是湛江垦区种植甘蔗面积最大的糖业公司,通过改善灌溉设施、完善甘蔗结构布局,试点甘蔗全程机械化、试验健康种苗、引进和更新甘蔗品种、应用生物有机肥、扩大新植冬种甘蔗面积和比例等系列措施,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为广前崛起奠定产业基础。湛江农垦蔡泽祺局长曾指出,“没有主导产业,企业无从发展;没有可控的主导产业,企业很难发展”,广前公司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抓住提升主导产业这个根本问题,逐步积累了实力,企业效益日渐提升,为“吸引人才”搭就了施展抱负的舞台,没有这个产业舞台是招不来优秀高校毕业生的。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垦区新鲜血液。广前公司的人才引进工作不仅考虑了当前公司发展需要,更着眼于将来,为公司持续发展提前储备人才。按照湛江农垦局关于“重点引进农业生产技术、管理、财务、销售、文秘等垦区需要的专业人员”的要求,2009和2010年结合公司发展实际,针对广前糖业公司在经历90年展曲折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工作遇到空前的困难,人才流失严重,出现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文教卫生人才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少,高技术人才少等问题,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广西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引进13名公司急需的本科生,弥补公司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储备人力资本,引进、积蓄服务公司、服务农垦下一代人才。

二、提高收入水平,铺平“留住人才”的途径

广前公司从诸方面给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通过创新实施“30+3”的自营经济模式,巩固主导产业,提高职工收入,让大中专毕业生看到希望,“职工的收入都有保障,高校毕业生当然也会有保障”。二是广前公司认真探索人才激励机制,在收入、福利等方面体现“人才优先战略”。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湛江农垦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若干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严格执行“2010年,引进到垦区企业工作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大专月薪为1500元,本科月薪为1800元”的文件要求。三是实施安居工程、道路硬底化、绿化社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营造文明、积极、前进的氛围。四是知人善用,着力培养和使用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广前公司着力推行各级领导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大胆把年轻有为、敢做敢闯的干部提拔进基层领导班子进行煅炼”。按照局党组对青年干部培养的工作要求,针对“年青干部少,特别是70后、80后进班子人员少”的问题,广前公司有魄力地提拔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公司中、高层,着力释放高校毕业生的潜能。公司引进的一批“80后”高校毕业生也逐步适应农垦企业特有的工作氛围,在各科室、分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业务日渐娴熟、对农垦感情愈加积累,已逐渐成为业务骨干。五是发扬“有为就有位”的农垦风气,激励大学生投入农垦事业。广前公司探索领导干部合理退出机制,让年龄偏大、业绩平庸的干部逐步退下一线岗位,为年轻干部“腾位置、设岗位”,借助大学生精力足、干劲大、觉悟高、知识丰富的优势,全力提升领导班子素质。2010年提拔一名70后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发挥其让其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目前公司领导班子八名领导全是高校毕业生。

三、发挥农垦特色,打开“培养人才”窗口

湛江农垦是由转退役军人、知识青年、归国华侨等为主体开创的,有着扎实人才培养基础,同时建垦已有60年,有着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广前公式落实了人才培养形式,如专业培训、挂职制度和“传帮带”传统等,。按照“早培养、早使用”的思想,公司发扬湛江农垦人才培养“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鼓励领导干部主动把成功经验和工作方法传授给年轻干部职工,适时把高校毕业生放在合适的环境、岗位上进行有针对性煅炼,不断提高其素质。

一是2010年公司领导及时与农垦局人事部门、挂职干部联系,积极争取农垦局年轻干部到广前公司挂职,让年轻干部了解、宣传广前,同时主动接受广丰糖业分公司干部到畔塘分公司挂职,密切农业公司与工业公司关系,以更结合实际落实局党组关于“工农互助”的部署。二是公司安排干部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中“传帮带”,让其了解农垦系统、广前公司,增强工作技能、培养农垦感情。比如生产科2009年招聘来自“两院”的毕业生先安排到公司农科所锻炼,到第一线去学习生产技能,了解健康种苗、品比试验、测土配方、螟虫综合防治等试验项目,以便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今年再调回生产科,逐步培养其对公司整体生产的了解。再如国土科今年招来江西农大的毕业生,国土科长直接带着他熟悉公司土地管理工作,培训“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这种具有农垦特色的“干中学”培养方式正为广前繁荣积累人力资本。三是举办“学历提升班”、“技术培训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后续教育保证。为提升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公司落实“学历提升工程”,2010年已支持9名本科生参加海南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考试,对于通过学位考试的人员,公司将分五年返还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还与广东省农工商学院合作,提升公司大中专干部的学历,公司也将分批返还学员学费。派遣技术类的大学生参加湛江农垦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及地方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提高其技术水平。派遣高校毕业生到农工商学校参加在湛江农垦局党组党校、干部培训中心开展的各项培训,扩展大学生对农垦的认识,培养对农垦的感情,提升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觉悟。

第6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培训方法不应存在于培训师的喜好之中,而要基于学员的学习需求,顾及学员所在学校发展需要,遵循成人学习规律,结合培训内容类型探寻培训模式。

(一)以例释理

同伴的经验能增加学员对新知的认可度。培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新知识、新观点的传授,比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教学方式更利于让学员接受。培训教师做为引导者,给出一个案例,引导学员自主合作探讨,通过思维碰撞,共同寻求知识新规律,并在学员讨论基础上引导其总结新知、完善体系、上升理论。以例释理学习方式的起点是学员自我分析、自我探寻、自我推理,终点是学员自我归纳、自我寻求结论。这种方式有利于其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创新人格的生成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以研促学

让同一层次、同一类别,并有统一观点、统一目标的职业教育教师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能使培训时间更灵活、培训内容更深入、培训结果更实效。在培训中,课题研究是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受训者在任务中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培训任务必须通过正式的结题程序,结题的压力促使学员不得不对原有的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重组知识,以便得出改进教育方式的新观点。做为课题参与者,将课题成果在实践教学中验证、运用推广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验证的过程就是学员自觉将成果内化的过程。

(三)以境启智

有效学习需要学员“听、看、做”等多感官同时参与,让理论和技能在真实情境中训练和验证。在各级有关职业教师培训文件中,均要求培训学员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但在现实职师培训中,企业对职师培训积极性不高,高校和企业培训目的脱节。创建模拟现代企业,将企业要素融入模拟企业平台,是现代职业教师培训模式探究的新突破。职业教师在培训中可通过模拟现代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生产,感知企业文化,熟知企业知识,强化企业技能,树立企业意识,预知企业发展。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建成的全国首家高仿真先进制造模拟工厂,完全能满足职业教师了解现代工厂所有管理、生产要素,使培训不需要依托企业就能达到以境启智的效果。

(四)以用促变

在职教培训中,承接产品加工,参与企业开发项目、企业托管、顶岗挂职等形式能使教师在实际生产中学习、提高。在实际运用中感知企业文化、丰富企业经验,不仅训练了职业教师熟知企业各种技能,还在职业教师过硬的技能基础上训练其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运用能力以及统筹管理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企业需求。

(五)以终为始

培训除了关注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外,更深层次目标是强调学员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加工、内化提升并转化为工作方式。终极目标是学员的行为改变影响到所在学校及单位同事,并在一定程度促使学校教学质量、同事工作方式产生改变。因此,培训结束是学员学习成果内化的开始;是学员将知识转化,付诸行动的开始;是学员所在学校教学改革转折点的开始。

二、总结

第7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财务管理;师资队伍;教师素质

一、引言

笔者通过文献搜索引擎,输入“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词,均没有查到关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主要是研究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

而对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国外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经验借鉴,如王征(2008)对美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特色进行了研究;罗建生(2007)中美两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二是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如黄长喜(2007)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文中对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构建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规范建设,大力推进高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教师队伍建设措施;张爱华(2008)对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途径进行了探索,认为地方高校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锻炼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途径,对地方高校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锻炼的必要性、作用和途径进行了阐述;霍宝柱(2009)等人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和管理进行探讨。

从文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来看,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一个国家和一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而针对某个专业,特别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群体的特殊性而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研究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师应具备的胜任力要求,分析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高效教师队伍经验,提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胜任力要求

由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其专业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要求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除具有一般教师具有的素质,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很强的教学效能感、良好的人际技巧与沟通能力、广博的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外,还应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

(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由于知识在不断更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环境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作为教师既担负传授知识的重任,也负责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自己应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意识,为今后在工作和学习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奠定基础。

(二)具有很强的教学效能感

所谓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教学作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便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努力工作;效能感高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注意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不断学习有关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工作时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则相反。因此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三)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首先,应具有系统的大学教学理论和技巧。教学理论包括大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等,使教师能很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应具有系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会计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多,相关的学科业较多,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技术经济学、生产管理、战略管理、金融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应对这些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应具有系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

(四)具有良好的人际技巧与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指与别人进行有效信息交流并促使别人认同而采取行动的能力。沟通是门艺术,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情商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若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力降低,就不能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会降低;若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不能很好地传达课程内容信息,也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五)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能力

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也能创造新的知识;既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能使自己更加充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要成为新的财务理论、财务管理方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六)具有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

会计或财务管理工作同其他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一样,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艺术性,实际工作比财会理论要复杂得多,只有权变并创造性地应用财会理论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如果没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就很难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很难处理该学科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很难做到抓住课程教学重点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中很难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也难以让学生正确理解该学科中的主要内容,不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加大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引进力度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除了与入职后的培训有关外,与入职前的素质有关。我国的高校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高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整体素质。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应通过网站宣传,提升学校的形象,同时利用人才市场招聘人才的机会,宣传学校,利用到大学招聘的机会进行宣传,让人才对学校的人文环境、人事制度、相关待遇、发展前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多渠道引进人才。原来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大学研究生,使得财会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思维容易同化,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高校应尽量拓宽人才渠道,除了大学研究生以外,可向社会招聘,引进具有较高学历且具有丰富财会经验的政府、企业的高级人才到大学任教,这样的好处是可大大改善现有财务管理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3.加强招聘过程管理。在招聘前,人事部门应组织制定财务管理本科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胜任能力标准,为招聘选拔提供依据;在招聘过程中,组织专家进行面试、试讲等,客观评价应聘者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严格按照标准科学地选聘符合要求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

4.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由于财会类人才在市场上较为稀缺,地方本科院校的现有薪酬制度难以吸引优秀的财会人才到大学任教,学校应在市场调查基础上,根据该类人才的市场薪酬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以吸引优秀的财会人才到学校任教。

(二)加大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力度

1.加强新教师上岗前培训。新进财务管理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但一般是非师范专业的研究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训练,对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不熟悉。因此,在新教师开始从事教学前进行系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科研方法、学校相关制度的培训,使新教师基本掌握教学方法或技巧。

2.注意教师知识更新培训。地方性高校一般地处偏僻,远离学术中心,财务管理教师知识的更新尤其重要。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课程进修、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习(攻读学位)、外出考察、参加专业论坛等方式,使教师能随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动态,拓展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鼓励教师到政府、企事业财务部门兼职或挂职锻炼。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到,西方国家商学院教师大多来自于企业,国际上著名的管理学科教授多半具有丰富的企业高层管理经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证券投资部门工作,可以积累实际经验,提高创新能力,对实际会计、财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人员素质要求有较深入了解,对财务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理解和讲解财务有关理论,使教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更生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通过有效地引导与奖励机制,鼓励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到财务部门兼职或挂职锻炼,并注意对教师挂职锻炼过程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奖励、职务晋升挂钩,以有效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改革和完善财务管理教师激励制度

1.改革教师聘用制度。教师聘任制的弊端在于容易造成教师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在工作中往往追求短期效果,不能安心开展中长期的重大项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产生,但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地方院校应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强化岗位聘任和分类管理,实行终身制与合同聘任制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且根据不同岗位实行长期聘任和短期聘任相结合的聘任形式,对不具备教师素质或不安心教师工作的教师实施淘汰,建立退出机制。

2.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考核是对教师以前工作的评价,通过科学的考评,为教师薪酬的确定提供依据,为教师的晋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教师具有激励和行为导向作用。高校可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对教师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情况、实践情况、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把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统一评价标准与多元化评价标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重视同行评价,使考核更能有效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同时要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晋升、奖金挂钩。

3.建立和完善薪酬制度。在分配制度上要重实绩、重贡献,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在科学的薪酬调查基础上,根据财会人才市场行情,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合理的薪酬结构。另外,对学校急需的优秀拔尖人才也可实行年薪制,对短期聘任的教师可以实行协议工资制等。

(四)建立一支优秀的财务管理兼职教师队伍

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短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政府、企业财会高级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了解该学科理论与实际差距,能较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能把枯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用事例进行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聘请企业、政府高级财会人员兼职承担教学任务、协助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论文、举办专题讲座等,建立一支优秀的财会兼职教师队伍是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结构,弥补现行财会专业师资不足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罗建生.中美两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1):189-181.

[2] 王征.美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特色及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22.

[3] 赵丹凌.基于能力开发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创新[J].教师,2008(7):50-51.

[4] 张爱华,李来和.探索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57-59.

第8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流管理专业教学;问题;对策

近几年,物流热一直在升温,各大高校为适应这种社会的需求,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中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种迅猛发展的态势下,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面对这些问题,学校该采取哪些策略以应对?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如下。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缺乏

近年来,由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招生中加大了招收数量,使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这种师资力量的缺乏,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体现在教师的水平上。我们知道,一个高水平的物流师资都是经过系统而严格地培训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在实际中,我们的物流的师资来源于管理类、经济类的教师。一些院校所接收的高学历的师资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造成师资力量的薄弱。

2.培养目标不够明晰

院校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过程中,对学生将来从事怎样的工作这一问题,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给予准确地回答,显得很模糊,进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出现很宽泛的状况。学校希望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一种万能的物流人才,这是难以实现的目标。

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

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这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该专业只有在物流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得到物流工作的要领。就当前而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特别薄弱。在实际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一般只安排1~2周的时间的见习,这些见习活动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4.教学检测手段单一化

就其学科性质而言,物流管理专业的性质主要偏重于文科。学校在对该专业的考查过程中,一般只是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进行一次考试。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平时学习投入得不够,但是在考试之前仅仅根据学科的要点进行记忆,同样能够通过学校的考查。这种考查检测的手段存在单一化。

5.设置课程体系中欠合理

课程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依据。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如果不够合理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知识的机构,会影响到学生的所学能够在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一些学校没有从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课程,导致有什么学生就上什么课的状况出现。

二、完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对策

1.积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鉴于当前师资队伍的缺乏状况,学校有必要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笔者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高校物流师资的培训,特聘一批具有物流实践和理论功底的专家展开系统的培训。当前国家教育司已经在物流师资的培训上加大的力度,但是还不够,尤其是涉及的面积不够广。高校应该选派本单位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这些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充分地体验。高校的物流教师必须到物流企业进行定期的参加调研和实践活动。高校还可以选派物流教师到国外进修交流。

2.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设置

当前,尽管已经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指导委员会,不过指导委员会对各个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指导毕竟是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在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置中,还没有具体的纲领性的文件。所以,高校应该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在课程体系提供出报告材料,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重要的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参考。与此同时,应该容许各个高校在某一范围内自行设置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

3.做好实践环节教学工作

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着偏少的状况,特别是实习基地的建设很不完善,教师物流实践经验缺乏。鉴于此,学校有必要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强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管理力度。如果学校条件许可,院校可以建立物流实践工厂,这有助于物流模拟教学活动的展开。

4.促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革新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特别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枯燥的讲授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鉴于此,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积极地革新,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着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培养目标不够明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检测手段单一化、设置课程体系中欠合理等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做好实践环节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革新,以此促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强,孙艳,闫博睿.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12

第9篇:高校挂职总结范文

本文旨在对燕京理工学院等应用型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从教学理念、师资团队、实训内容、实训形式、实训考核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产教融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

1燕京理工学院产教融合背景

“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所谓的产教融合,“产”是基础,“教”是目的,“产”不是单纯的工业生产,而是必须与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师教出真水平的目的。燕京理工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200多家优秀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了实习与就业的平台;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先后与北美、亚洲、欧洲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加拿大投资建设了“海外课堂”学习实践基地;与合作企业搭建挂职锻炼平台,学校组织了教职工赴京津冀地区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学校实行“集团+学校、学院+公司”的产教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学院和合作公司能够形成“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教学与企业的实际案例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相结合,专业综合实训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学生实习与企业岗位相结合”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高办学质量。

2燕京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对于燕京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来说,通常是由多个固定的实验项目组成,同时过去常常以这些固定的实训项目进行教学。但是,以学生的简单分组来进行实训,依据操作情况和实训报告来评定考核,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各个关键操作分开,会造成学生缺乏对工艺的整体把握。基于以上问题,同时鉴于学校始终坚持校企产教合作,坚持能力培养为主线,那么如何在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的过程中使企业生产的产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缩短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之间的距离?如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工艺?就成了关键性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特点,进行了一下几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1)加强产教结合,改变实训教学理念实训的教学大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能够真正的体现教学内容、学习要求与学生实习、就业相融合。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策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工相关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运作,实习或就业时则能很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对于打算在化工领域创业的同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产教结合,培养技能型综合实训师资团队目前我校综合实训教师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虽然我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已经符合要求,但是真正熟悉企业生产线并能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及工艺运用到教学当中的教师较少,特别是有些专业老师刚毕业走出校门就直接走上讲台,虽然知识功底足够,但是缺乏实际的企业锻炼,指导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等要求较高,并且专业发展迅速,一些老工艺老设备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化工企业的需要,所以作为专业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更新和能量的提高。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双师型”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产品、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交流,可以迅速的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将企业的优秀案例和相关设备、工艺的图片应用的化工综合实训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有画面感,学生在做实训的过程中更能深入的了解各个设备和工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解决相关的难题。通过产教结合,学校每年都会从企业聘请技术水平高、企业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专家到学校做报告,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很好的实现高效和企业的对接,提高师资团队的实力。

(3)加强产教结合,改革实训内容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实训安排在大三,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时已经学习了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能课程,具有一定得理论知识,如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成一条线通过综合实训来锻炼成了关键所在。过去我校综合实训只有化工方面的专业实训,我校实行产教融合后将化工仿真实训加入综合实训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通过仿真实训能对化工的单元操作、反应设备、工艺流程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另外笔者建议建立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库,该库包括多个化工实训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化工各种综合能力的实训。

(4)加强产教结合,改革实训形式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综合实训时成立实训小组,有些实训项目是让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查阅资料、拟定方案、教师通过学生答辩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评定、完成实际操作并分析数据。

(5)加强产教结合,改革实训考核方法综合实训项目、实训形式都进行了改革,相应的实训考核方法也要创新。根据产品项目实训各个环节建立涵盖不同的内容来制定相同的考核标准。考核的内容具体分为资料查阅、项目答辩、实际操作、实训结果、仿真实训得分、综合实训总结几部分,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根据在实训中的差别进行成绩考核,然后综合评分。

综上所述,通过产教融合,使燕京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革,通过改革实训的教学理念、师资团队、实训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使产教结合的比较成熟,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应用型高校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鹤娟.“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职教探索,2014(8):145-147.

[2]甘聃.加强校企产教结合,改革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4):213-215.

[3]苏文平,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