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

第1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一、立足本质,热心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小灶食堂是为全市正处级以上领导提供就餐服务的场所,也是机关局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从我们小灶食堂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处理好与就餐领导的关系,在周到服务上下功夫。因此,我们把服务当作天职,经求领导对就餐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力求做到服务好、态度好、质量好。为了开好每一餐,每天早晨,我们五点钟就进入灶间,煮粥做菜,晚上延长开饭时间,一般都到七点多钟,不管领导什么时间来,什么时候都能有饭有菜。大年三十,有领导值班,我们也不休息,给领导包饺子做饭菜,让领导在节日当中也能吃的好,集中精力去干工作。平日里,有的领导开会或外出回来的晚,为了能让晚来的领导吃上热饭热菜,我们就给重新热一下。有时领导去外地为了赶飞机需要提前吃饭,我们就提前准备好。夏天天气非常热的时候,我们就准备一些冷饮放在冰箱里。到了冬季饭菜容易凉,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在装菜的餐车上设计一个水槽,派专人值班,保持餐车的水槽中总是热水,以保持饭菜的热度。还随时准备几种炒菜,以备不时之需。我们还尽力美饰美化环境,养些花草,为就餐领导提供舒心的就餐环境,让就餐领导满意。我们深知,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服务对象都是领导,他们责任重大,所以在就餐服务工作中格外认真。

二科学合理配餐,讲究营养价值

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我们以食堂为家,十几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最大的目的就是让领导吃饱,很少想到吃好的问题。现在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吃饱就不是主要问题了,主要应该让就餐领导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所以我们把科学配餐作为追求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先学营养知识,购买了一些膳食营养的书籍,如:《家庭营养师》,《中国保健营养》等,书中凡有值得借鉴之处,我们都把它运用到实际配餐工作之中。首先在烹饪原料的选择上,多选营养丰富的原料,并根据领导工作特点及营养需求的特点,多挑选一些芝麻,大枣,芹菜等可以调节人的睡眠,还有消除疲劳的饮食原材料。其次在烹调方法上,不墨守老一套,尽量采用电视、报刊推行的新的科学烹调方法,如掌握好火候、油温,避免营养素的损失。还有在配菜上,也注意不同食物的相宜相克,注意食物的特性,过去习惯做的青柿子炒土豆片等,现在不做了,因为二者在一起炒容易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元素。现在我们把十多种不能混在一起炒的原料,都贴在了我们小灶走廊的墙上。我们经常看,经常记,就餐的人员有时也看,增强了大家的科学就餐常识。

三强化节约意识,降低经济成本

第2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1.平凉师范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2.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经济学基本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实效,需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新理念,推动政治经济学教学由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经济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14-01

大学生因专业原因,学习经济理论的机会较少,他们开设的经济课程就是公共政治课政治经济学。因此,开展政治经济学教学就成为培养医学大学生经济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在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1.高校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原因

以往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本位的理念,体现在高校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上,就是上课只专注对大学生传授经政治济学学科的主要范畴、基本理论和重要原理,教师的职责是讲解传授,学生任务是接受学习。似乎只有教师才有课堂发言权,学生的发言权没有很好实现。与此相反,新世纪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新形势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客观要求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交流、反馈,师生要互动感想、互传信息、彼此启发、你我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认识、体验和智慧,交流你我的经验、思想与情感,创生新的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现,进而实现共想、共疑、共究、共赢、共进,做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升。

2.高校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遵循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堂教授《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时,教师先直接讲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后分析价格上升和价格下降对消费需求的不同影响,再讲解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最后强调互补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的影响。学生要做的仅仅是识记这些理论,拿经济生活中的交易事实来验证理论,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他的结论。而探究式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探究探索和互动交流。因此,笔者在设计这次课堂教学时,就给了大学生一个广阔的舞台,以一个简短材料引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究发现知识。材料与问题如下: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在商品的使用期高峰过后再去购买,消费者能在价格上获得实惠。问题一:在你的消费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在旺季购买的,哪些是在淡季购买的?为什么?问题二:常言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现实中是不是真有“物美价廉”的商品?笔者先让学生阅读材料,回答“为什么在商品使用高峰期过后再买,购买者能在价格上得到实惠”;以这一探究活动为序幕,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列举有关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例;在组织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笔者做了简要点拨,使学生知道当市场充分竞争而且商品质量信息对称时,的确会有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当商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时,则会出现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的现象。

3.政治经济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反思

3.1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经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经济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学生变得大胆大方,爱与老师交流探讨问题,爱与老师谈论人生和生活,学生将学习、做人和生活有机结合了起来。

3.2实施探究式教学后,课堂发生了大变样。学生在课堂上畅谈不同观点,指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经验来回答相关问题,答案往往不要求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课堂上,交流和讨论的气氛往往既和谐又热烈,每个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们为自己有这样的学习课堂而感到非常自豪。

3.3学生探究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过去,学生在上政治经济学课时,或听教师讲解或干脆不听,而现在学生的探究意识普遍增强,常常主动交流讨论,好多理论和结论是学生探究出来的。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及学会分析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增强分析经济现象的意识,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静 陈友芳主编.经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第3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的课堂环境,教材教学设计的基础。除教材外,拥有、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设计中很重要。教学设计要做到“新”与“实”,从教材外部入手,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资源、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差异性资源和动态生成资源方面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意灵感方面

一个好教学效果是从课堂教学设计开始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从设计的灵感和冲动开始的。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具有创新的教学设计,常常先有对局部环节较有利的教学资源或好教法尝试运用,并能很好地实现这堂课的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的突发奇想。然后,试着将这些创意灵感置与整体和环节设计中,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教学设计要做到“新”与“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善于从亲身的经历、阅历,近段时期在学生身边、校园、社会上发生的很有典型教育的事例等方面思考发掘。

三、 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方面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为之前,要制定什么目标、计划,这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新”与“实”,首先要根据这堂课的类型设计,课堂的类型不同,是要参加(省、区级)大场合去比赛,还是校内、组内的示范课,还是平时教学授课。课堂总体教学设计的侧重就会有差别。如果参加比赛,校内、组内的示范课课堂总体设计方面就要尽量从符合参赛要求,比如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是否体现学生课堂参与、体验活动,并能突出在某一点上有创意、突破或亮点,以获得评委青睐。要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各个部分是否衔接顺畅缜密等方面下功夫。如果是平时教学授课的科组的公开课或平时的上课,除了考虑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外,还要考虑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就是使将要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为怎样上好这堂课的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服务。

四、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方面

如果说总体设计产品的雏型,教学的环节设计就是再加工和进一步优化设计。课堂教学一般可按“导入――基本知识点的学习――问题探究――点评总结――感悟、形成正确认识”等几个环节进行。为了使每一个环节更好地为这堂课的内容目标服务,就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选择教学资源的。比如导入这个环节,要设计一个情境导入,要把握好这节课教什么?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学活动还是电教手段?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用案例法、问题法、图表法、对比法、音乐法还是用反思法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又比如在探究活动这个环节,以什么问题的设计更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怎样研讨?以什么(说、想、议、辩、写)形式更好地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深入理解,提高能力?探究的结果是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需要反复斟酌,实现设计的“新”与“实”。

五、“交流──互动”探究的设计方面

第4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信息沟 高职英语 听说教学

“信息沟”(information gap), 也称信息差,是指人们在了解和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也正是这种差距的存在,才产生了一系列为达到“信息平衡”所进行的交流和传递的“言语活动”,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给予学生们不同片段的信息,学生们通过交流、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也正是交际法教学的核心部分。“信息沟”的绝对性、永恒性、再生迅速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使得英语交流过程中达到信息平衡至出现新的不平衡,产生新的交际活动。

1 “信息沟”的应用原则

(1)交际性原则是语言教学法中最根本的、带有指导性的原则。“信息沟”是交际的基础、诱因和出发点。在英语课堂中,要真正贯彻交际性原则,就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信息沟”活动。(2)任务型教学法指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是语言交际教学的发展。在英语课堂中,要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借助“信息沟”活动,使学生真实参与“做中学”。这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3)“信息沟”活动的材料要把握得当。在众多语言教材中,大多仍然是突出语言的各项技能,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些差距。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做到对教材的补充和二次设计工作,所设计的“信息沟”活动练习难度不能太大,但广度可以宽泛一些,帮助建立学生的交际自信心。同时,尽量将语言的各项技能结合起来,综合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2 “信息沟”的应用策略

以“英语听说”课程为例,如何利用“信息沟”活动,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2.1 错格填充法(filling in different blanks)

错格填充法为听说课中常用的“信息沟”活动之一,即教师设计同一张表格内容,但其中的空格是交错不同的,但两张表格拼起来就是完整的信息。

在上听说课之前,教师必须对听力材料非常熟悉,并设计出一张表格练习,但分成A/B两组,A/B两组的练习完全不一样。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将两组练习分别发给学生。在播放完之后,教师不要报答案,而是安排两组学生互相交流,在“信息沟”的过程中实现听的练习、说的交际,激发学生讨论交流,避免传统听力课先听材料后报答案的做法。

2.2 口头拼板阅读法(oral jigsaw reading)

口头拼板阅读法为英语教学中典型的“信息沟”活动,即巧妙地将听说练习与阅读结合起来,可以是阅读一段文字,也可以是看一副图片,然后将各自的信息讲述给其他学生听,最后以听的形式巩固加深印象。

在听说练习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得到文字或图片呈现的部分信息,然后同一小组的每个成员要将自己对视觉部分的信息理解,再说给其他成员听。通过共同分享个人所获得的信息,以拼板成一个完整的内容,最后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加深学生刚才练习的材料,这样也使学生有兴趣交流,更关键的是促使学生愿意去听,加强“听”的注意力。

2.3 采访调查法(interviewing and surveying)

采访调查法常用在听说课的导入环节中,即教师为激发学生对主体听力材料中的兴趣,设计了一些简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互相采访调查,这是一项开放型的听说练习。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设计出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互相采访,要求至少问5个同学,老师进行监督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不要太注重语言的准确度,只要求学生说出关键点就可。待学生对这一话题有了熟悉感之后,再来播放听力材料,这时便会发现轻松容易多了,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也没有了。

2.4 观点差活动(opinion gap)

观点差活动在英语各类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常常用在复习巩固环节,即指交际双方就某一话题或某一观点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就产生了交际需要。

在复习巩固环节中,教师就听力材料延伸出某一话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或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模拟成辩论赛形式。这一活动并无观点对错之分,旨在发表观点,传递看法,使学生在观点差活动中交流并提升自己的听说交际能力。

2.5 复述法(retelling)

复述法一般用于听完材料之后,即就某一听力材料进行口头复述,可以选择不同的重点,通过交流活动,补充自己未知的信息。在大概听懂听力材料之后,教师布置大家尽可能复述原文信息。如果材料信息量大,则可给学生规定不同的听力重点。之后,让大家组成4人小组,分享信息,补充信息。

3 “信息沟”的注意问题

(1)多样性。“信息沟”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同的任务形式,而且要兼顾所有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都能参与到信息交流活动中。(2)趣味性。“信息沟”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教材,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说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信息交流活动中。(3)开放性。“信息沟”活动的设计应采用“开放性”任务。可以事先告诉学生,答案没有正误,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信息交流活动中。(4)挑战性。“信息沟”活动的设计应符合“二语习得”理论。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尽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向“最近发展区”靠近。

王初明认为,在外语教学中,“信息沟”的存在与否是判别教学中是否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判断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掌握新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尺度之一。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交流中获取各种信息,而“信息沟”的存在正是交流的原动力。因此,在听说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信息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听说的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高等教育出版,2006(12).

[2] 王初明.信息沟与课堂教学中的厌倦情绪[J].现代外语,1987(4).

第5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培养途径;自主参与

数学交流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数学交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因为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应该单单以数学知识教学为中心,应该注重数学的课堂交流与合作的培养,数学课堂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目的。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课堂交流,学会数学交流是当今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交流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数学教师都非常认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交流情境,为我们的学生数学课堂教学创设多向的、适合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交流时机,努力为学生拓展交流面,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的效率。在进行数学课堂交流时,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活动,选择有效时机调节学生课堂小组的交流情境,积极关注学生的交流状态,并能够适当调节各个层次的学生交流想法,尤其是要激励后进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数学课堂交流活动中。

二、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

在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除了积极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交流情境外,还要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活动。因为我们知道,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够促进他们的思S活动,可以这样理解,没有交流就没有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也就没有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不能只顾完成表面上的数学教学任务,却不去让学生参与交流活动,这是错误的做法。

首先,我们应该为学生积极创设数学自学情境,让他们真真正正明确数学的自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借助相关的资料及书本知识的理解独立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我们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目的及阅读方法的培养,在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他们正确性的指导,使他们获得自学方法,为孩子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数学教师将本班学生依据学习状态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并由组员轮流担任。组长应该明确自己肩上的重担,组织调节好交流活动,保证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进行交流内容的总结,做好班级小组交流的汇报准备,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交流

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还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指引下,自主进行数学课堂交流活动。

那么,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交流呢?首先要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去阅读。我们知道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方式。此处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数学阅读材料不要仅仅局限于我们手中的数学教材,那些学生自己写的作业、学生收集的数学学习材料、数学历史故事等都应成为他们的阅读内容。这种阅读模式能够使他们有更多的阅读机会,可以从不同层面去了解和学习数学,汲取他人数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从而充实学生的数学头脑,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倾听。因为只有倾听,才能够有所谓的交流。我们要指导学生听表达的大致环节,从总体上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在听别人解答问题的策略时,捕捉他们的思考方法。在倾听时,还要听别人表达的内容是否全面,方向及观点是否正确,以做好准备随时质疑或补充,逐步完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再次,还要训练学生正确掌握好数学语言,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对话的方法。要知道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必须引起关注。

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在学生的数学交流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要懂得正确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懂得学会接纳其他学生的优点,懂得学会从其他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我们的学生从数学课堂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得到数学给养,使数学课堂交流的过程成为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6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新理念 突破口 课堂评价

数学教师经历了从传统教学走向新课标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做法,穿新鞋,走老路,一心一意围绕着教学成绩转,为此,自己苦教,让学生苦学,而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就是没有很好贯彻新课程新理念,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脱节。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浅谈如何在新理念下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突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历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学习方式的改变,就不会有创新的学习能力。现在所倡导的导学案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它直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明确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从灌输中突围出来,向探究进发。教师不仅讲给学生知识,让学生 “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不仅向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指导学生会问,善问。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它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从教材的编排中可见一斑。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节,教师可设计为活动课,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寻求测量方法和测量技巧。还有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视图与投影中的太阳光与影子和灯光与影子等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测量木棍的影长及变化,最终找出问题的所在。学生亲自实践,既能够经历学习的过程,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提倡“让学生在做”,就是让学生放开双手,运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二)学会自主探索,开展合作交流

交流活动已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活动方式。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又进一步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与学生知识相适应的问题,力求生动有趣,便于学生探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二、以课堂师生交流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提倡的交流,即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倾听和表达。数学交流能力,就是让学生在生活概念与学科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对知识有更清晰的理解。知识与现实是紧密关联的,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有效阅读数学材料,倾听别人对知识的见解,又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主动学习是一个学生必需的一种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关注点——发展。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既然是新课程的一个突破口,那么,教师就要使课堂动起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的时间,提高对话的有效性。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材料,同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然后让学生之间展开对话交流,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对话。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数学的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做到从小处着手,先让每个学生能在组内说话,同时学会倾听最为重要。小组内要讲究合作,组内不要过分竞争,而强调小组间竞争。

交流能力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回答。师生一问一答只是一种表面的对话,并不能深入解决实质问题。只有交流,亦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交流,才能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当学生回答得很好时,我们并不马上评价。当学生回答得不确切时,也尽量让学生自我倾听,学会评价,一定把握好最佳时机。课堂中,更多地让学生自觉“倾听、解读、评价”,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才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第7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中职幼儿教育 新课改理念 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

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新课改理念指出,学校教育要教给中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面向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教学策略,让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实现教师和中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依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知识和行为的互相交流和互动。教学实践再一次证明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教学互动和教学交流就不存在教学高效性。所以,在中职幼儿教育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在要求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交流互动教学策略的开展和实施效果直接决定新课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性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分析传统幼儿教育教学过程,发现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弱化互动、轻视互动的教学现象,体现出互动形式往往是单一化的被动性,可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中职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施交流互动策略,实现中职学生高效性学习,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职幼儿教育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课堂交流互动。

传统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限制和制约,课堂教学过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中职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规律,缺少课堂上中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教师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最终目的,于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采用灌输方式强迫中职学生对所教知识被动接受。主要体现在:

1.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将幼儿教育教学定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上,唯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忽视中职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中职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不同中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发展。

2.传统教学过分关注中职学生的专业成绩。学习成了“背书”、“死记”和“考试”的代名词,中职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机会。将课程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一切为了过关”成为现实教学“主旋律”。轻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只关注学习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导致中职学生成为重复演练的学习机器,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中职学生学习思想压力大,缺乏学习主动性,部分中职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二、更新观念,实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交流互动,实现高效教育教学。

新课改教学模式一定是建立在新教学理念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交流互动教学策略,必须在教学思想和中职学生意识中建立突破传统教学观束缚的新型互动教学观。为此,加强教师教学理念学习和教学方式方法培训,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全面落实和理解新课改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才是当务之急。我们依据新的教学理论知道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人际关系协作活动实现的。正是基于这样正确的认识,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发挥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以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新课标作为精神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策略引导,建立新型课堂交流互动策略,实现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这三个因素以知识信息为载体的互动交流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全方位相互交流。

三、加强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交流互动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中实施交流互动策略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加以衬托,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交流互动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中职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需要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怎样才能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打造出这样的教学环境呢?

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把自己融入中职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从中职学生开始的,而是从教师转变开始的。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把中职学生当做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中职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开发中职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其次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中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职学生的学习是中职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措施实现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实现中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交流互动的前提,更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交流互动策略的必要条件。自主学习是中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教学问题设计、结果讨论等角度组织学习全过程。中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主动探求未知问题的解决。

第8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不是“主演”,而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本人现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谈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在求知中参与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这方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其次,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常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己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第三,要创设学生参与的条件。教师要重视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新知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起点,预想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及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引导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活动,提供讨论、交流、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

例如:在教学代数式这一节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依代数式a(1+10%)2 编题,经过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就能编出各不相同的题目,如:(1)某人去年的工资为a元,每年增长10%,则明年的工资是多少?(2)城市居民住房,人均原来是a平方米,这几年平均增长10%,第三年人均的住房面积是多少?(3)某中学前年录取大学的人数为a人,这几年平均增长率为10%,则今年录取的人数是多少……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编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中体验到主动参与的乐趣,期待下一次的参与。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参与

“探究学习”是在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倡导提出的。探究学习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的作用体现为确立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对学生的自主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当成“小科学家”,让学生参与调查、发表、分享、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科学探索去发现科学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例如:在近似数和有效数这节中,让学生自学后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区别近似数、准确数有何规律?把一个数按要求取近似值,是不是一定要先把这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再取近似值?近似数2.5×105精确到什么位?教师先肯定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设问,贯穿知识点,引导学生一个一个解决问题,整堂课气氛活跃。所有问题和练习的评点、小结都由学生来讲、教师来导,教学效果良好。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引入探究学习,学生就能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由于小组合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之中,所以能培养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的合作参与主要体现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两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或是消极的。其实,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有力。学生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共享,不但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且会通过更努力的学习来探索、发现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期待着参与下一次课堂上的对话、商讨和争论。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时,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自己做的正方体和做这个正方体的平面材料,第二天带这两样物品与剪刀来校,课堂上先让大家在小组里交流对比自己做的正方体和平面材料,然后教师到各小组展示一些不重复的平面材料,如图:

接着叫同学们用剪刀把自己做的正方体用一刀剪开,展开各人的剪开平面图形,整个课堂充满动手、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剪、拼、组合、探索、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学会合作与交流。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动手,主动参与实践,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合作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

第9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摘  要:交际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英语课堂交际化是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核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与交际活动是无条件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活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设交际活动的教学情境

首先,教学活动是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卡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或使用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时代的语言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器官都参与活动,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感的形成。  

其次,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进展,两者相辅相成。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比如在教学关于“Christmas Day” (圣诞节)的内容时,就可以把教室简单设计成充满着圣诞节气氛的温馨场景。有位语言学家指出:英语的实际性和交际性,是通过模拟运用和实际运用来“习得” 而实现的。克鲁姆(H·J·Krumn)也曾说过: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可见,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教学情境,在课堂交际活动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活动模式                                                                                                                  

个体参与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中以“大合唱”、“小组读”为主要活动方式,整齐划一,书声朗朗。诚然,这种练习方式在教学中是需要的;但新课程则更加突出强调构建以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课堂交际活动中要确保学生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交流的话语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语言操练和语言实践的密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配对交流或小组交流的形式,或者是两种形式结合。配对交流可以是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是由教师指派;小组交流可以是分排、分组、男生组、女生组和混合组等多种形式;目前英语课堂上用得较广泛的是异质分组的形式,也就是将男生与女生、成绩较好的与学习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与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使全班各个小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一种互补,以强带弱,充分提高全体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频率,让学生有更宽泛的交际空间,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在学生分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小组之间来回巡视予以观察指导,或者直接参加其中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实践证明,经常运用这种方式的课堂交际活动,既激发了少数“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三、发挥教师在交际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消除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来。教师的课堂交际是学生的表率,从问候语、点名、提问到纠正学生的错误,都应是良好的交际示范。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组织交际活动,学生表达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往往会向教师请教,因此教师要及时地予以指导。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时,自由发挥的余地大,想象力要丰富得多,有时学生之间会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这时候教师要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起到公正裁决的作用。这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以及语言表达的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觉加强文化修养,拓宽知识视野。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四、做好课堂交际活动的充分准备

课堂交际活动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开展,但教师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某一版本教材,要在课前充分使用各种课程资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与信息,精心备课。在备课时,教师还要树立英语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理念,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诸如学校或班级正在开展的某项活动,甚至包括学生感兴趣的国家、国际大事以及曾经学过的语言材料中的人和事,等等。

同时,在备课过程中,要把学生也组织到备课这一环节之中来。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也能够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馆和网络等各种课程资源,准备充足的语言材料,为课堂交际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课前“备课”,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种形式的“备课”,不仅仅是预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资源和信息的搜集与处理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新要求。二是学生自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所拥有的情感与体念并不比教师少,甚至还具有教师视野之外的东西,而且是带有他们自己的兴趣和感情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并汲取学生们自身所具有的良好资源。有了以上这些多方面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的内容就更加充实,课堂教学中交际活动的点就多了,面就宽了,交际活动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合作、协调、交往、创新的能力,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全新理念与共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并进行真正的社会交际。

    因此,我们英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各种条件、各种手段,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有用信息,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使交际活动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始终,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起来,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交际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