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学位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批评维度;辨证互动;文本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将批评理论涉及的所有问题分为世界、作品、作者、读者四个方面,并认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史就是处理这四者关系的历史。这在20世纪前半期的批评理论中表现的异常明显,各种批评流派纷纷将这四种要素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关系划分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自身理论的侧重和偏爱。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批评理论异彩纷呈,但却造成批评理论的封闭与孤立。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新的趋势,批评理论由封闭和孤立走向了开放与融合,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为了方便起见,本文提出“批评维度”一、文学批评针对各要素或各要素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理论向度这一概念,力图考察20世纪后半期,在理论融合的背景下,文学批评维度出现的辨证互动。
一、反映世界和建构世界
自从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宣称诗人提供了现实的虚假图画因而驱逐诗人以来,文本和世界的关系已经成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中心问题。到了亚里士多德时期,模仿说成熟起来,他将文本和世界的关系从简单的“艺术模仿自然”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扩大模仿的广度和深度,提出:文学不仅要模仿自然,还要模仿“行动中的人”,文学不仅要模仿世界的表像,还要模仿表像掩盖下的本质。亚里士多德之后,在文本和世界的关系上,后世一直都没能突破,虽然到了中世纪艺术模仿现实受到了敌视并被艺术模仿“上帝的心灵”所取代,但这只是模仿的对象性质不同而已,归根到底还是模仿说的变种。到了19世纪,文学反映现实仍然是处理文本与世界关系的唯一准则,以至别林斯基喊出了十分坚定的口号:“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而且在《文学的幻想》中说:“什么是艺术的使命和目标?……用言辞、声响、线条和色彩把大自然一般的生活理念描写出来、再现出来,这便是艺术唯一而永恒的主题”。
显然,无论是文学反映论还是模仿说在讨论文本和世界的关系的时候,都“预设了以文本为一方和以世界为一方的差异”,当然这个差异是我们在思考文学时都会遇到的,按照文学反映论的观点,文学无疑是一种模仿,就像以前人们用过的隐喻~一文学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或者按照哈姆雷特的说法:“文学是反观自然的镜子”,所有这些思考文学的方式都起源于文本和世界的假定分离,他们都暗示着:文本根本就不是世界的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难道文本和世界的关系就仅仅是简单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单向关系吗?其实,情况远远复杂的多。诚然,没有世界就没有文本,但现代语言学和哲学理论认为,我们置身于其中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本构成或呈现出来的。按照福柯的话就是:“假如语言表达什么的话,它并不模仿或复制事物,而只是演示……那些对语言自身的讨论”。尤其发展到代,现实论已经崩溃的今天,现实不过是图象、错觉和模仿,模本比它想要表现的现实更加真实。新历史主义认为:文本不仅具有历史性,历史也具有文本性,过去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的历史(现实)我们无法去触摸,它们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我们接触历史只能通过文本,文本不但反映着历史、记录着历史、也在建构着历史。显然,这里所说的历史和文本的概念是广泛的,文本当然也包括着文学文本,历史也指涉着当代的现实。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则从“他者”世界构建来深刻反思文本和世界的关系:文本再也不仅仅是对已经存在的世界的描述,它还可以是对想象中的世界进行描述;文本再也不仅仅是对世界的一种准确的复制,它还可以是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世界进行歪曲的描述。构建一个独特的文本世界,这个文本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便成了第二现实。
在这里,“他者”成为被歪曲和被想象的对象。如果说,传统的“模仿说”、“反映论”、“再现论”旨在厘清文学文本产生的根基,那么,当代以语言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批评理论则赋予了世界和文本更广泛概念,从而使二分对立的截然关系变的模糊和暖昧起来,文本反映世界的单向关系变成了文本和世界的双向互动:文本不但反映着世界而且建构着世界;世界中有文本,文本中有世界。
二、作者独白与复调对话
作者的概念在早期的诗学批评著作中很少有人提起,一直到17世纪,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作者的概念才脱颖而出。作者就是他或她思想的所有者,而这种思想的表现形式就是文学作品。浪漫主义时期更是大声疾呼张扬个性,强调作者个性与其作品的一致。这时,作者成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关注的核心。“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成了浪漫主义者的宣言,同时,判断一首诗好坏的标准也相应的变为:“诗是否真诚?是否纯真?是否符合诗人的创作意图、情感和真实的心境?”在文本和作者的关系上,显然将作者放到中心,作者成了文本唯一的所有者和解释者,文本只是一个被动的关于作者思想和感情的物质载体、独自场所。就像克罗齐的著名公式:“直觉即表现”一样:构思的完成,就意味着艺术作品的完成,至于把心理完成的作品再现出来,给别人看或给自己看,这只是实践活动,而不是艺术活动,其所产生的也不是艺术品,只是艺术品的备忘录、一个物理事实。
诚然,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曹雪芹和《红楼梦》分开,也无法将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分开。然而,就象曹雪芹不能同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莎士比亚也不能同时成为哈姆雷特和麦克白。那作者究竟是怎样赋予作品主人公形象和心理呢?仅仅是作者强制的规定吗?难道作品对于作者来说只是被雕塑前的那块儿僵死的石头吗?
以巴赫金为代表的对话主义理论认为,文学创作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典范,在审美活动中,作者与他笔下的主人公都完全寓于对方自身,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着一场伟大的对话。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巴赫金将传统小说形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完全控制他笔下主人公的活动和意识;一种是作者完全受控于他笔下的主人公。而这两种类型,巴赫金将它们冠以相同称谓:“独自型小说”。接着巴赫金提出了“复调小说”的概念,并称陀斯妥耶夫斯基是第一位把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关系看成是平等对话关系的作家,而这种平等和对话反映话语形式上,就形成了作者话语和主人公活语的矛盾对立。在传统小说中,作者的话语是笼罩一切的,他不仅承担着叙述者的话语功能,也承担着主人公的话语功能,换句话说,独白小说的主人公话语不过是作者想说又不便说,而通过一个“第j者”之口说出来的话语,最后的发言权属于作者。而在复调小说中,作者话语和主人公话语产生了明显的对立。主人公成了具有充分价值的话语载体,而不是作者话语的无声对象。主人公和作者在作品中相遇,小说中的每个主人公都有他对真理和生活的立场,作者和主人公之间,主人公和主人公之间展开了紧张的和原则性的对话,对话关系到一些根本性质的问题和重大生活的抉择。
由此可见,巴赫金的对话主义诗学通过作者和作品中主人公关系的重新厘定,消解了以往“作者中心论”妣于作者的霸权。作者创造文本,而文本获得生命之后,又迫他作者不得不放下优势地位去文本里“体察民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也“创造”了作者。这样,作者和文本的关系就由原来的独白场所和物质载体的单向度关系变成一种双向互动的辨证关系。
三、读者诠释与文本制约
随着读者反应批评与解构理论的当展,读者成了文学活动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文本在阅读和接受中的规定性被取消了。例如斯坦利·费什认为:文本的意义存在于“读者的头脑中”,文学仅仅是“一次野餐会,由作者带去语词,由读者带去意义”。又如,詹姆斯·伊瑟尔在《阅读文本》中这样描述文学文本在当代批评中的状况:“当代文学批评已经根本上改变了文本这一观念.这点是确信无疑的。文本已经不再是那种通过正确方法论方式把它视为实质上单纯的、可以由标题、页边、开始、结尾、作者这些标识来确定的东西。相应的,批评和阅读的任务也不再被视为一种意义的辨认,至少不是一种通过其标识对附在文本上文本意义的辨认。那种让人们抓住文本的真实意义的原理探索已经被放弃了——文本像语言镜子的厅堂,每一个文本郜是文本问性的,文本向意义的多元性开放,在文本阅读和批评中,所有的意向和目的都被生产出来。”这确实道了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中作品的处境,文本不再具有形式结构论所坚持的形式和结构的稳定性、确定性和客观性,而且文本的概念在当代激进阅读沦那里已经变成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或者被当成不重要的东西给抛弃了。
然而,这种读者中心的强调就一定以牺牲作品为代价吗?退一步说,文本即便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必须通过读者阅读和理解才完成的自律性的半成品,那么,这个半成品究竟在阅读中起多大作用?可不可以放弃半成品文本的规定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解释是:人们绝对不会把与文学文本无关的理解和解释叫做文学的理解和解释,文学理解和文学解释总是与文学文本相关的。
意大利符号学家和小说家艾柯既坚持文本的开放性和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但他同时也对“过度诠释”和“无限衍义”作出了批判。在《诠释与过度诠释》一书中,他指出文本在开放性阅读和冷释中作川的问题,他认为他所提倡的开放性阅读必须从文本出发的目的是对文本进行诠释,因此必然受到文本的限制。针对读者权利的过分强调,他申明了读者权利和文本权利之间的辨证关系:即充分肯定读者在阅读过程巾的创造性和意义解读的开放性,但阅读的开放性和意义的无限性只是文本语境中的无限性。接下来艾柯对当代文!学批评尤其是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任何解释都是不确定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并指出这种过度诠释与古代神秘主义论调的相似性。通过诠释学历史的简单回顾以及一些富有启发性例子的诠释,最后得出结论:诠释,无论是多么不确定的诠释,最后都不能置文本于不顾,人们的诠释无论多么离奇,最后都依赖于文本这种具有确定性的东西,而从根本根本上说,诠释就是对这种具有确定性东西的文本解释。
因此,文学批评理论从“文本中心论”向“读者中心论”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抛开文本本身的存在.在强涮读者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文本的制约性。
由此看来,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不是没有意义的.它们把文学文本视为独立存在的客体来研究确实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揭示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和内在结构也是理解文学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
总之,文本的不完全和开放性结构为读者诠释提供可能,而读者的诠释又使文学文本的意义得到丰富,最终完成文本的构建;同时文本的制约使读者的诠释只能面向文本,不能脱离文本制约作“过度诠释”和“无限衍义”。这样,在以文本和读者为中心的批评维度上就达成一种和解,形成一种双向的辨证互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 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拟立项课题“seminar 教学在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014YYB049。
上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杰克·伦敦,在其小说《野性的呼唤》里面,使用极其形象的描绘手法,塑造了一只有着丰富感情和思维,行动极其敏捷的狗,取名巴克。这只人性化的狗在其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主人。有自私自利的主人,把巴克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也有通过各种各样残酷暴虐的方式试图驯服它。人们对于巴克的控制以及驯养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恶劣关系。另一方面,巴克所处的狗的社会内部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欺压、凌辱或者厮杀,体现出了同类之间的另外一种不和谐。无论是哪一种生命类别,只有这一生态体系内部完全的和谐、健康才可能实现这一种群的持续发展。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因素在社会中所占地位的强化,人类的功利心逐渐地膨胀,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开发,和动物之间的不和谐相处等各种因素,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冷淡,人际关系更加恶化。《野性的呼唤》这本书就很好地诠释了社会生态严重失衡以及自然生态模式的严重失衡的危机化的社会及自然的发展模式。
一批评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地球上所有的无论是动植物还是矿物质,甚至是微生物,人类觉得这些都是自然界因为人的存在而应运而生的,人类对于一切事物的评判标准就是以人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对待事物的标准也是以人的主观判断为基点,无视于除了人类以外的自然界的所有东西。这种完全背离事物发展规律的思考模式是不可能让人类和世界万物和谐相处的,只会让人类在自然界中生活得更加孤独。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其所著的《野性的呼唤》《雪虎》《杰利》《杂种巴塔特》等涉及动物描写的作品里,通过对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以及动物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描写,很好地说明了各种种群之间的恶劣关系,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所独有的一些见解,值得我们去反思。虽然说作者在作品里没有明确地说明自己对于生态系统的关注,但是我们在其作品的文字之间看到了作者对于动物的同情,很好地印证了作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关注及其一些预测性的建议,表现了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应当和谐相处的观点。
《野性的呼唤》这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文字书写了家养狗巴克产生返祖现象变为狼的神奇故事。描写得十分清晰,故事情节设置得十分曲折,将动物的故事、人类的探险、人性的本质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对一些寓言故事的描写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会让人在阅读中进行自主思考。小说的视角也很独特,即通过巴克这只狗来观察人们的生活世界。我们从小说中首先看到的是巴克这只狗的惨烈遭遇,巴克被多次倒卖,遇到各种各样的主人,被压榨、驯养的种种经历激发出了巴克性格中所蕴含的狡猾和奸诈。它自己也总结出了我们所知道的棍棒法则,即棍棒拥有者就是立法者,就是社会和世界的主宰,而劳苦大众只有服从立法者所制定的生存法则,不服从的结果就是被杀。巴克在经历了种种磨砺和折磨之后,却仍然坚强地燃烧着自己生命的火花,虽然微弱,但不至于熄灭。
小说中自然界的代表就是巴克这只狗,人类对于巴克的控制很好地体现了人类对待自然社会的态度,即万事万物都以人类的利益为中心进行思考的处世观点。人类对于巴克的非法倒卖、残酷虐待以及各种奴役,都很好地说明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对于地球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的任意破坏。人类忘却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主宰,认为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动植物的存在只是为人类提供一个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保障,人类也从此走上了一条自私自大的不归路,开始肆意地破换环境、杀戮动物,试图征服整个自然界。总的来说,人类的思考模式正是这种以自己为中心,一切的存在都只是为了自己服务,使得人类采取了目空一切的生活模式。全新的生态发展模式则要求人们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模式,对于价值观的取向要做以调整,对于文明的评判标准及尺度都要重新作出考量。因此,只有人类彻底地摒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才可能真正实现人类和自然以及整个生态体系的和谐相处。
二环境抉择观
巴克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南方的一个法官家里生活的,过着很幸福的生活,生活富裕,受到大家普遍的尊重,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后来巴克被拐卖了,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巴克总是动不动就要受到棍棒猛烈的敲打,经常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到昏死过去的地步。自此以后巴克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它在那手持棍棒的人面前是没有丝毫希望可言的。
那棍棒对于巴克就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让巴克意识到原始本性,让巴克学会了原始统治的法则,就是弱者就要受到强者的欺凌,弱者就要被强者吞食。就在这个时候,巴克体内潜伏的原始野性在慢慢复苏。紧接着巴克又难逃被买卖的命运,这次巴克加入到一只拉雪橇的队伍当中去,慢慢地它从同伴那里寻找到了很多关于生存的门道。比利教会它在雪地里如何凿开冰吸水来解渴,派克教会它怎样通过偷取食物来解决饥饿等一系列生存技巧。还有就是从斯匹茨的身上巴克也学到了特别多的东西,让原本还处在朦胧阶段的巴克记起了原始的杀戮。巴克与斯匹茨的明争暗斗,从最初的忍让到最后的反抗,由人类世界跨度到自然世界,由一个原本饱食终日无忧无虑的宠物狗,到最后成为野生狼群的狼王。巴克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人类却也失去了巴克。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两个含义,把巴克归到自然界这一类,启迪人类一定要好好善待自然,如若不然最终定会失去自然;把巴克归类到人类,告诉人类回归自然才是真谛,因为在本质上我们人类本来就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回归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失衡的哀啼生态
在作品当中,巴克的某些主人狭隘地认为动物是愚蠢的、低微的,它们受到人类的占有和控制是理所当然的,只有人类在他们眼中才是最尊贵的、充满智慧的。米勒法官是巴克的第一位主人,他给予巴克的生活环境是非常优渥的。它只需要做好主人家的宠物就足够了,完全过着饱食终日惬意的生活。尽管它生活舒适,但是在米勒法官家人的眼中巴克并非是以真正自由、平等的个体存在,它只是他们眼中的一个附属品,仅此而已。可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巴克喜欢的,它更向往的是那种大自然对它的神秘呼唤,那种可以激发它智慧以及潜力的野性召唤。然而,主人却只是让它陪孩子们一起玩耍、安安静静待在老人身旁陪他们一起沐浴阳光,或者是陪家人们一起散步,完全将它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人类就这样理所当然地将自己放在统治者的位置上,运用各种手段去驯服动物,动物对自由的期望和动物自身拥有的本性被完全忽视了。
红衣男子是巴克的第二位主人,他经常用棍子残忍地抽打可怜的巴克,对它冷酷残忍。巴克强壮的体魄和无比锋利的牙齿在棍棒面前显得那么的微乎其微,起不到任何作用。它不是没有试图抵抗过,反抗的结果只是一次又一次被打倒。那根在红衣男子手中的棍棒是武力的标志。人类为了证明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总是通过武力手段来让动物臣服,在这个时候人类却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以棍棒法则来约束动物的时候,人类已经破坏了和动物之间的和谐,丧失了和动物之间的友情,整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已被狠狠地动摇了。
在巴克成长的岁月里,在它的周围也是有很多的同伴。这些同伴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合作,但是也有激烈地斗争。科莉在狗队中是一只性情特别温顺的母狗。它对自己的同伴都特别友善。然而,它的这种温顺性格却被看作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当善良纯粹的科莉试图与另一只狗交朋友向它表示友好的时候,却遭受了来自那只狗的突然袭击。在经过几个回合之后,丝毫没有防备意识的科莉渐渐招架不住,慢慢地败下阵来,倒了下去。就在科莉倒下地瞬间,围观的数十条狗蜂拥而上。片刻之间科莉就死去了,被锋利的犬牙撕扯得粉碎。科莉的死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脆弱和善良并不适合这个丛林的生存法则,最终只会落得被淘汰的凄惨下场。巴克的狗队之中的斗争,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是异常残酷的,它的狗队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用“科莉式”的慈爱和友善去感动他人的行为是显得那样的可笑天真。以慈爱与软弱、友好来感动他人的行为显得那么幼稚可笑。而摒弃软弱和仁慈,推崇充满冒险精神的“巴克式”,却日渐浸透到人们原本饱含美好和纯洁的情感当中去了,慢慢地人类变得烦躁而困惑,心灵深处的纯正与宁静消失不见了。
总体来看,我们以生态批评视角作为出发点,对杰克·伦敦动物小说进行合理的解读。在动物身上,作家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性之间的差异化与道德丧失给予批判以及沉思,这些对当今整个世界仍旧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人类更应该关注自然的本体,不能单单只关注其价值,科学地发展已是迫在眉睫。还告诉我们,即便是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代生活里,也要学会将脚步放慢,用心聆听自然的呼唤和人类内心的低吟。我们要学会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态视角,从而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生态问题,使其具有一定的生态忧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他们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处中,养成良好生态行为。使学生在文学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激起他们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徐玉红. 杰克·伦敦的思想撞击及悲剧性命运结局———从《野性的呼唤》谈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2).
[2]金天杰.从生态批评视角分析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D].河北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护理教育英国护理教育发展教育体系课程设置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先进护理理念的传播,国内护理人才市场对高层次、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对我国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其他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是发展本国护理专业的途径之一。英国高等护理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有其先进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笔者就英国护理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作简要介绍,以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英国护理教育体系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包括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英国的护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尤以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建立的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对世界各国的护理教育影响最为显著。她撰写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她的办学思想也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目前,英国有180多所院校,500多所延续教育学院可提供护理本科、研究生等学位课程及学术类职业教育课程。
英国的护理学生入学,年龄要求必须是年满十七周岁(在苏格兰则年满十七周岁半),都必须完成英国11~12年的普通教育,GCSE课程,相当于我国的高二学历。如果要报读本科,必须参加2年制的A-Level考试课程,类似我国高考,某些特殊的科目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级别,才能申请护理学习。学制分三年制专科、三到四年制本科两种。本科学习内容更全面、课程评估要求更高,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专科,本科学生只占入学学生的十分之一。两种毕业生毕业后均可成为国家正规注册护士,而且待遇相同。英格兰有文凭制和学位制两种学制,而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则只有学位制。英国决大多数的院校(university,college)都提供护理专业的课程。其专业主要分为:成人护理专业adultnursing,精神健康护理专业mentalhealthnursing,儿童护理专业childrennursing,部分学校还设有残疾护理专业learningdisabilitiesnursing。决大多数的院校在学习过程中,都提供医院实习。
三年制护士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向学校申请奖学金,如获准则留校继续学习一年,拿到规定的学分后即可被授予学士学位;另一种是先到医院应聘作护士,工作一段时间后可申请由医院资助的与你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培训,时间一般是7~12个月。拿到规定学分后亦可拿到学士学位。在英国,大部分护士都拥有学士学位,还有很多护士攻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学位。
英国的护理教师都必须有双学历。护校毕业,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然后申请与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本人申请奖学金后攻读第二学历,毕业后方可成为护校教师。
二、英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
英国护理教育的课程涉及广泛,涵盖了影响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行为因素等各方面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和心理学),生物科学(如生理学和微生物学),健康促进学,通信与信息技术及科研方法,强调护理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有机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时间各占一半,并且平均安排在三年内。学生一入校,就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成人护理,儿科护理或是精神护理。护理学生在入学第一个月起,就开始到医院实习,老师鼓励护理学生用临床所见去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不会理论和实践脱节。
第1年是公共基础课程(CommonFoundationProgramme),介绍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内容涉及护理研究入门、护理理论、医疗卫生系统、护理技能训练、交流和沟通技巧、卫生和护理中的文化、法律以及伦理,论文写作,还要学习人体解剖和生理学,公共健康等医学课程。第2,3年学生则进入各自选择的专业进行专科学习和培训。大多数学生都选择成人护理。成人护理以疾病为中心,学习病理、诊断、治疗和护理知识,使学生能胜任从医院到社区、从急诊到重症等护理工作,承担照顾16岁以上的患者。课程包括成人护理的职业交流,成人持久健康的护理与管理,成人护理的安全与舒适,成人护理职业训练,成人护理角色的多样性等。儿童和精神护理也各有其侧重点。儿童护理主要承担有特殊需求的健康或体弱多病的患儿,其目的是促进儿童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保护易感儿童。学生将在未来2年内学习儿童的发育和健康,急症儿童护理,儿童护理学的艺术与科学,儿童护理的挑战与选择,新生儿的复杂性,儿童护理角色的多样性等课程。精神科护士需要为来自社区和医院的形形的精神病患者服务,他们作为一个多类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中一分子,在这个团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学习精神健康护理的艺术与科学导论,精神健康和痛苦的起源和表现,精神健康护理的职业培训与知识,精神健康的当代热点问题,精神健康的扩展知识和技能等。
英国护理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有课堂讲课、实验室模拟护理、分组讨论、案例讨论,不同角色扮演、远程网上教学,以及临床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每门课程,都要经过不同种类的评估。评估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短文、报告、考试以及论文等。这些教学方法及评估方法的应用,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生学习技能。新晨
综上所述,英国的护理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借鉴其护理教育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具体情况改变我国护理教育,使护理教育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Nursingeducation:astatementofprinciples.2003.
[2]RobinsonSandGriffithsP.Nursingeducationandregulation:internationalprofilesandperspectives.2007.
[3]Howtobecomeanurseormidwife.2009.
[4]Careers,Nursingandmidwifery4life.2010.
[5]英国护理职业教育概况.中国护理教育网.2010.
[6]我在英国做护士——一位旅英护士的成功之路.现代护理报,2004,4(21):3.
1.1更新服务理念是前提
研究型护理应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以护理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在该理念指导下,明确护理服务宗旨,即“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热心和奉献精神创造一流的护理质量,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竭尽全力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确立护理工作目标,即“为病人提供规范、快捷、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需求”。
1.2创新管理机制是关键
2010年初,在深化医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原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各级各类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实质是医院护理服务模式和护理管理改革,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起一个优质服务常态化、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型护理新模式需要更加科学、高效、灵活的保障管理机制,营造更加和谐创新的工作氛围,推动护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1.3集聚创新人才是根本
总医院于1996年被批准为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授予博士生招收资格,2011年被批准为护理学博士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56名,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20名,本科学历294名,大专生824名,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60.18%,比目前我国护理队伍大专护士比例(25.6%)高出34.6%,形成了合理的人才结构。近年来,选送百人出国(境)培训、学术交流,为研究型护理模式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4构建科研平台是保障
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环境有利于科研工作顺利发展。一是鼓励护理人员提高学历层次,脱产或在职参加本科、研究生层次学习,取得学历后给予报销学习费用。二是加强护理科研知识培训,邀请院内外专家讲授科研选题方法、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论文书写等科研知识,选派有科研能力的人员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三是定期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护理论文新技术汇报会,立项课题汇报会等。四是医院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发表护理论文、获国家专利的人员年底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护理科研成果人员给予重奖,作为评优、评先、岗位竞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并与护士长考核挂钩。五是设立护理科研专项资金,鼓励护理人员搞科研,取得上级资金课题医院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2创建研究型护理成效
总医院创建研究型护理以来,经过4年建设,在护理人才培养、护理学科建设、护理服务提升以及护理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申请各类课题16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每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十余项,在国家统计源期刊200余篇,在SCI、Medline收录期刊近十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0项。护士中有40多人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护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各项学术职务,10多人担任国家统计源期刊杂志编委,在军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3创建研究型护理意义
3.1回归护理本质
护理是对病人的这些反应进行观察和判断,进而报告并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处理。现代整体护理强调在诊治伤病同时,观察、判断和处理病人伤病的反应,尽量满足和缓解伤病或治疗过程给病人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整体方面所带来的个性化需求和改变。因此,与医生形成互补的是,护士职责正是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她们关注的焦点是病人疾病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趋势,工作核心是运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了解和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照顾,以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的目的。
3.2洞悉护理内容
研究型护理包括生活护理、治疗处置、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监护观察、功能训练和专业护理等7项内容,对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护理内涵是专业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治疗处置核心是执行科学的操作规范,并将护理评估、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贯穿其中;教育指导在于选择关键时间节点,实施个性化指导,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心理护理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心理反应因人、因病、因时而异地进行,缓解病人的无助、紧张、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监护观察要求及时、量化、动态;功能训练要有明确、量化的训练计划;专业服务核心要尊重病人、方便病人,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
3.3改善护理结局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 PBL教学法;护理病例讨论;应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学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我们自2010年6月起把PBL模式引入重症护理病例讨论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参加过12次重症护理病例讨论10名护理人员,年龄23-36岁,平均27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4名,本科3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
1.2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每月组织一次病例讨论,讨论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价。
1.2.1 PBL病例讨论 ①选择问题:组织者选取病房中疑难、重症作为讨论对象,提前2天将讨论的重点问题告知护理人员;②收集资料:护理人员按职称结构分3组,根据病例进行资料的搜集,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网上检索有关内容的最新护理动态;③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采取小组共同讨论的形式,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患者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可能采取的措施、建议或解决方案;④相互交流、形成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案;⑤汇报病例讨论的结果。
1.2.2 评价内容 使用自编问卷调查,问卷共5个条目: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能力、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热情。每个条目为3个级别:显著、一般、无。
1.2.3 评价方法 由专人发放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5份,有效收回率91.7%。
1.2.4 统计学方法。2 结 果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见表1。
表1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n=55) 例(%)
项目 显著 一般 无
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提高 42(76.3) 5(9.1) 8(14.5)
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 38(69.1) 18(32.7) 4(7.2)
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 35(63.6) 12(21.8) 2(3.6)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29(52.7) 20(36.4) 6(10.9)
主动学习热情提高 42(76.3) 10(18.2) 3(5.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护士认PBL教学法进行护理病例讨论能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对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提高。3 讨 论
3.1 PBL的目标[2]
3.1.1 逐步培养理解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学会以全面而系统的方式解决类似的问题。
3.1.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主意识到: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制定策略去跨越其间的鸿沟等。
3.1.3 掌握灵活的概念和知识
3.2 PBL教学法的病例讨论优势
3.2.1 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 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同时锻炼护理评估的基本技能、思考问题的方式,践行护理措施,观察实施的效果。这个过程利用护士在护理个案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临床思维。在一个典型的病例讨论中,护士或者主查者提出问题,问题紧紧围绕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护理展开。临床案例结合PBL教学法目的在于提高护士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过程[3]。
3.2.2 锻炼了护理人员的临床应变能力 PBL教学法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4],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自学,启发全体人员参与,人人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变被动参与讨论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发言,提高病例讨论的效果。
3.2.3 培养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 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要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让每位护理人员理解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以加强团队协作精神。4 小 结
护理病例讨论模式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临床案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可提高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成守珍,伍淑文,等.PBL护理查房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9-60.
[2] 董欢.网络环境下PBL的教学辅导策略及其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8,(4):7.
1.1护理教育的基本层次和培养模式据2002年4月美国卫生社会福利和健康保健资源部公布的全美注册护士抽样调查数据:全美共有注册护士2696540人,其中:大专护士占34.3%;本科护士占32.7%;硕士学位护士占9.6%,博士学位护士占0.6%。[1]总计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占总数的77.2%以上。其护士队伍有如此高的教育准备水平得益于灵活的教育体制、多样的培养模式和已具规模的高等护理教育资源。
美国现有本科护理教育院校661所、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67所、博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23所。[2]护理教育层次分执照护士教育(LPN)、医院文凭教育(相当于中专教育)、准学士教育(AND,相当于大专教育)、本科教育(BSN)、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这些是为从事护理的学生提供的从低到高的阶梯型教育。近年来还发展了另一类机动灵活的培养模式,如分轨式(SeparateTrackModel)、RN-MSN模式、快速阶梯模式(CareerLadderModel)、校外学历模式ExternalDegreeModel)、链接模式(ArticulationModel)等。[3]以满足市场对护理劳动力发展的需要和为在职护士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而我国,据沈宁报道:2000年护士总数119万,大专学历护士不足5%,本科学历护士不足1%,[4]研究生学历护士更是凤毛麟角。我国目前主要是中专、大专、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四个层次的护理教育。近1~2年中专护理学校锐减,本科教育院校迅速增加,至2002年底,已达102所,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有17所。
1.2护理课程设置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美护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制定课程设置的依据主要有:①教育理念,实际是对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关系性质的认识与定位;②毕业生的特色,各校都力求自己培养的学生与众不同;③理论模式:美中部、南部学校一般都选择一种护理理论模式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而东西部往往是多种模式互补;④学校资源。我国的课程设置的依据基本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要求和基本一致的护理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当前有部分学校尝试用国外护理理论模式构建课程。[4]
1.2.2课程类型分布及比例:大学基础课程须占40%,护理课程占60%。实践课时占护理课时的50%。基本是护理学模式,均由护理师资承担。
1.2.3课程发展趋势:课程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①从侧重临床转向侧重社区;②从侧重护理管理疾病转向预防疾病;③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④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⑤加强学生对人类整体本质的认识;⑥重视学生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工作能力的培养。而我国除少数护理教育改革前沿的院校外,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尚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基本是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1月第38卷第1期翻版,目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①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增加社会、人文学科;②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③增加实践课时,早期接触临床。
1.3护理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3.1护理教学的目标体系:美护理院校的教学计划都附有本教学计划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学期分层次、分段目标,以控制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质量。目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能力培养意识。例如麻省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计划的目标体系就重点强调了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沟通和合作、信息利用、评判性思维、独立决策、跨文化护理、自主学习等多种能力。每一目标概括了一组相应课程和课程必须获得的教学结果。[5]而我国护理教学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往往强调传统的“双基”,较少意识到当代社会需求的,必须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1.3.2教材:美护理教育没有硬性规定的全国材。某一本教材如果成为populartextbook,完全是由教育市场的需求决定的。教科书的使用周期很短,许多学校用的都是当年出版的教科书。一门课程用什么教科书是由任课的教师决定的,但必须保证学生能达到规定的教育准备水平。而我国各校为了应付一些统一考试,往往选用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或规划教材。这些教材使用周期往往较长。
1.3.3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特点:美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补充和质疑。而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室设施也充分考虑到师生互动需要,便于课堂上组织活动。护理技术的教与考,强调学生临床决策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看重操作步骤和程序的统一。近年来我国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注意调动学生参与,但总体上仍是师讲生听的传统形式,学生基本不提问,而老师囿于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所以仍常是一言堂,满堂灌。我国对护理操作技术十分重视,且十分强调操作的步骤、程序的规范化,几近刻板。
1.4护理教育的评估
美护理教育评估是由美国护理联盟教育评估委员会(NLNAC)负责实施。该机构及其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得到政府教育部门承认和财政资助,从而确保该机构评估结果的权威性。NLNAC极其强调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大部分参与评估的人员均为护理专业人员。评估的宗旨、任务、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从而保证了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准确地反映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6]而我国医学教育评估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护理教育并未单列,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特性,由此带来的弊端是: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专业,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缺乏专业特色,实质是附属于医学教育,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最终限制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
2对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
2.1完善教育层次,以适应社会和护理实践对不同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美护理教育层次完备。尽管医疗市场也存在医院要降低成本,不愿雇佣高学历护士的压力,但并未影响对硕士学位以上人才的培养计划和生源。其护理学发展的实践业已证明,美护理教育之所以在二十世纪走在世界前列,正是依赖于专业高学历人才。我国护理教育要想迅速改变学科科学化水平不高,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扩大高层次的护理教育,特别是在内地创设博士层次的护理教育,以解决学科发展迫切需要理论基础深厚,专业信念坚定,精通学科研究方法,占有丰富信息资料,能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具有发展学科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学历人才的问题。
此外,要想迅速改变我国护士队伍低教育水平的总体状况,还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在保证基本质量前提下,探索发展一些能适应临床在职护士需求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培养模式,使广大临床第一线的护士受益。
2.2建立全国护理教育评估机构,研究科学、实用的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在迅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还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生命在于质量,在于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而非盲目、无节制地提高教育的规格。美国不管如何发展灵活的培养模式,但通过NLNAC这一权威的评估机构和严格的评估过程,使得这些灵活的培养模式也能达到常规培养模式同样的质量标准。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正规计划培养的人才同等。
我国也可考虑在国家医学教育评估机构下专设护理教育评估组,制定科学、严密、具有专业特征的评估标准体系和相应的评估程序、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负责评估全国院校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区别实际办学条件、资源,给予相应于其实际办学水平的任务,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护理教育有序发展。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考虑留给院校发展自己办学特色的空间,可设部分选择性指标,以消除固有的各校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的现象,使护理专业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2.3提高学科自主意识,以推进护理学科独立化、专业化发展
美护理教育具有十分明确的学科自主意识,始终立足于护理学是一个不能附属于其他学科,更不能被其他学科所替代的独立的、科学的专业。它的所有的教育计划、课程、教学过程、评估标准等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我国的护理教育要走向独立,也必须形成很强的学科自主意识,要努力挖掘自身的特色。首先是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这个课程设置在数量上应保证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在质量上,所有的护理课程和课程教学目标都应是对护理学四个核心概念及其理论框架的诠释与运用;都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及发展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与护理实践的影响与制约作用,以培养学生就业后能为公众提供有效的护理帮助,并力求自己的专业活动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专业努力与社会效果相一致,提高护理在人类健康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形成一个护理专家群体治学的格局。各院校都应十分重视培养护理教育的专家。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计、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充分听取专家和教授的意见,发挥护理专家群体对护理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践者、评价者的作用,以保证护理教育准确地反映护理实践的特点、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反映教育规律,并能发挥根据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时加以修正的监控作用。
2.4创建灵活的组织计划模式,以适应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美护理教育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政府、各州教育部门只对护理教育计划、课程设置等做出原则性规定,具体内容、指标则由各校根据自己的需求特点而制定,并可随时调整修正。这种灵活性为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带来的益处是:①给各校以很大办学的自主性和发展专业特色的创造、想像空间;②便于护理教育对社会重大医学科技进步、经济变革、文化跃迁做出迅速反应,保证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协调性。③有利于拓宽师生学科基础知识,发展学科创新能力。
面对21世纪,占世界1/4人口的中国对健康保健需求的迅速提高,护理教育必须摒弃刻板的组织计划形式,一是鼓励各校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不同个性、不同专科特长、不同层次人才,以适应医疗市场必将越来越多样化的健康保健需要。二是改变全国一本教科书的计划经济模式,首先是改变注册考试以规划教材为蓝本命题的做法,确定能客观反映护理专业学生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而不是考学生读一本教科书的质量。各门课程的教科书可由各校自选,规定每门课程必须同时推荐并要求学生阅读若干教学参考书和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保证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多来源的,是经过自己比较、分析、选择和综合的知识,是具有很大迁移性的活的知识。同样,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形成自己对学科教学核心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应对学生问题的评判性教学方法。
2.5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护理实践的需要
一、坚持自觉学习,努力提高学识水平。
在临床护理工作,特别是护师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加强本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从而比较自觉地把学习列为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一以贯之坚持不动摇。
一是注重系统理论学习。我自xxxx年护理中专毕业后,随即参加工作。在工作之余又先后自学了三年护理专科并于20xx年取得毕业证;于20xx年完成了护理本科教育,并取得了学士学位,为我提供了难得的系统理论与专业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这些学习机会。每一阶段都取得了很好的学业成绩。晋升护师以后,更加注重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除每周定期至青岛图书馆阅读护理专业书籍外,每年还订阅三种以上护理学科杂志。不断夯实本人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担任护师以来,在日常工作中及工作之余,我注意跟踪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进展,不断汲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积极加以推广和应用,并且在“护理技能比赛”皮内注射组中获得第二名。
三是注重自我经验总结。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我逐步形成了勤于思考,适时总结的良好习惯。根据实践工作的切身体会,近7年来,我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在临床消化病杂志上发表了文章,题为《十二指肠周围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关系的探讨》。
此外,我还加强了护理专业之外其他知识的学习,英语己具备较强的读写能力,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综合。英语b级),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电脑编写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0xx年1月顺利通过了“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
通过上述努力,我已具有相当广度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灵活务实的工作思路,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二、坚持勤勉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担任护师以来,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何种工作,我都能发奋努力,尽职尽责。
实行人性化管理护士长在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与护士们保持坦诚相待的氛围,将工作压力降到最低;敢于承担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并组织护士参与科室管理工作,建立主人翁意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根据护士本人自身的职业规划,鼓励外出进修学习、脱产学习英语、攻读研究生学位、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创新服务理念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转变服务理念,以提供主动服务和人性化服务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及“朋友式的服务”。努力为患者创建优越的就诊环境和服务环境,并贯彻落实本院护理部倡导的“五心”优质护理服务,即接待热心、诊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加强PICC业务学习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提高穿刺水平,熟练掌握PICC穿刺技术,以保证插管的成功率。定期对PICC相关知识进行业务学习,针对其置管与配合、维护、观察及并发症处理等知识进行系统化培训,并组织大家积极讨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后制订统一的处理方案,对患者实施最满意的服务。培养有资质的PICC护理人员2001年,本科2名护士长首先取得PICC资质,并负责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从2002年开始,本科在积极有效地学习国内外PICC技术和专职护士培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科室具体情况,至今又培养出第2批共13名具有PICC资质的护士,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9名。使全科护士在静脉滴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工作积极性大增。实施公平竞争本科163张床位共分为7个护理小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为1组,结核病房为1组,普通病房分为5组),每个小组组长、组员基本固定,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双向制、互动性的培训及对患者的管理。每月对各小组PICC穿刺例数、严重并发症例数、意外拔管例数、穿刺失败例数等进行统计,并为优胜组提供优先带教及进修学习的机会,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以确保科室护理队伍的活力与生机,并促使PICC穿刺技术在本科临床的应用进一步成熟完善。医护之间及时沟通组织医生学习了解PICC穿刺术,让医生详细了解该项护理新技术是优于经股静脉、颈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一种新型深静脉置管术,使之成为PICC的宣传者,也是PICC能有效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2]。外部营销对外宣传,树立医院及科室护理品牌在有本科医护人员参加的院内外授课、会诊及义诊中,不失时机地向到场人员、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的优点及适用人群,并发放健康教育指南,提高人群的知晓度。对外宣传护理新技术,借此进一步树立医院及科室护理品牌。扩大PICC护理人员培训范围参与由本院护理部组织的“静脉滴注论坛”活动,为全市近30家各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PICC现场操作演示及理论培训;2名护士长参与全国PICC继续教育班的培训工作,并多次参加院内外PICC会诊,为多例全身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成功置管,同时为其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讲解PICC相关知识。2011年6月,本院成立“静脉滴注中心小组”,本科护士长为中心小组组长,负责对全院各科室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策略为每1例入院患者介绍PICC术,让患者充分了解、认可该项护理新技术,提高患者知晓率;为满足适应证的患者重点讲解PICC相关知识,提前评估患者及家属可能拒绝的原因,一旦治疗方案确定(如需静脉输入化疗药物、胃肠外营养等),尽早为患者进行PICC穿刺,将因静脉输液对患者产生的伤害降到最低;采取科室制订挂图外展、PICC健康教育处方、科普专栏、科普讲座、患者现身介绍等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PICC的用途、适应证、优点、护理方法及异常处理等。充分尊重患者权利,让患者参与治疗、护理方法的选择,以选择到最适合患者治疗的方案。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互动营销加强健康教育设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根据患者知识、文化程度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和置管技术宣传,让患者充分了解认可该技术;护理组长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具体想法,随时解答疑问,提高患者知晓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使之成为PICC的义务宣传员。提高患者满意度穿刺成功后30min、2h及以后每8小时观察PICC情况,让患者安心,并实施全程督导,在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健康指导,最低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查找最新方法,解决PICC带管期间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如沐浴方法、院外维护方法;定期对带管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制订合理的价格:PICC穿刺技术属于医疗保险收费项目范围,在应用时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价格合适的管道材料。降低材料费用有利于患者接受PICC穿刺技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PICC术。评价方法比较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前(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与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后(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PICC穿刺例数、院内外会诊次数、患者满意度、患者第2次以上住院时主动要求行PICC穿刺例数及护理人员科研情况等。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前,全科发表相关论文2篇,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后发表相关论文7篇;研制开发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课件光盘,并已在全国公开发售;获院内资助的护理研究课题3项(PICC血栓前状态的研究与处理、心电定位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经心电定位PICC监测中心静脉压的临床研究)。运用服务营销理念前后穿刺例数、院内外会诊次数、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患者第2次以上住院时主动要求行PICC穿刺例数比较,(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