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品过期整改报告范文

药品过期整改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品过期整改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品过期整改报告

第1篇:药品过期整改报告范文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位或识别错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1]。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

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原则 坚持鼓励主动报告,所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事件,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强化了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鼓励护士长及时报告不良事件,报告影响患者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危险,定期分析原因,交流对应措施,尤其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2]。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制度,笔者认为,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认真的告知各项护理操作流程,使各种医疗、护理信息与护士、患者家属共享,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实施对患者有效地保护,以预防为主,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药品过期整改报告范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要意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和领会医院职代会精神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法制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

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随着月份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我科通过将中心药房与急诊药房合并、岗位人员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了急诊流程的正常运作。月份,医院为站所的医保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站所病人在住院部挂号看病交费后再前往门诊药房取药,为避免病人在住院部及门诊部间来回奔波,我科主动将站所病人取药的工作任务改由急诊药房承担,让站所病人真正享受到“一条龙”服务,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三、坚决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供应。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并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息通知至临床科室,保证了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了加强药品在购进验收、在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我科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每月28日全科召开质控会议,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汇总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质控小组成员督促整改。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根据广州市药监局发关于《广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从而有效保证了我院药品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且减少了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五、做好每月药品盘点,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每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药品盘点,为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盘点工作尽量安排在临近下班时间及班后。为保证信息系统药品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三番四次地与信息中心、财务部、软件公司等沟通,力求完善信息系统,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年月,我科在实行门诊处方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新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每周定期委派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病例讨论等,进一步加强了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有效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七、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发现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协助临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及时更换厂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我科及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网报工作。

八、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开展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第3篇:药品过期整改报告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护理系统发生并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共69例。按不良事件不同类别分类统计。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9例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回顾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3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及发生率 护理不良事件种类:药物治疗错误24例、占34.8%;意外事件15例(呼吸机导管脱出 1例,患者咬碎体温计1例,造影剂外渗4例,坠床跌倒9例)、占21.7%,输液外渗 12例、占17.4%,压疮7例、占10.1%,患者进食致手术延期6例、占8.7%,管道脱落(胃管、尿管)5例、占7.2%。

2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2.2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患者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 h,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2.3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2.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患者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2.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患者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2.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患者冷漠,与医生和患者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3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3.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3.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患者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患者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患者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3.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3.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3.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3.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患者安全。

3.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3.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患者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3.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慧,王桂芳,罗晓.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2012(21).

第4篇:药品过期整改报告范文

笔者作为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现就蓬安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些体会。

蓬安地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总人口73万。辖区内有药品生产企业1家,药品批发企业5家,药品零售连锁公司3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6家,药品零售企业9家,药品零售连锁门店206家,县属医疗单位3家,民营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38家,个体诊所65家,村卫生站525家。已建成的第一期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是运用监管专线网络、远程视频监控、无线应用技术(短信、彩信、wap、数据)和移动终端查询等功能实现对全县重点餐饮服务企业、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远程实时监管和数据查询,使药品从出厂、流通、储存、使用的全过程、餐饮后厨操作都能在监管部门的监控下进行,为食品药品质量的全程监控、食品药品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置、问题药品的及时召回和假劣药品的追溯提供了技术支撑,全面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促进了县域食品医药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了广大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

二、主要做法

全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分类分批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调研论证阶段。结合近年我县日常和专项监管的实际情况,组织人力开展对全县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基础数据收集分类遴选归档工作。对已开展食品药品电子监管的县市区进行考察论证,借鉴并学习相关监管经验。以会议和座谈的形式分批分片分类别的向被监管单位通报目前新形势下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按照国家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在充分论证并征求不同建议的情况下,印发了《蓬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建设药械电子监管系统的实施意见》,将我县大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县属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药品医疗器械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公司、药品零售企业、第一批列入西部试点药房的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共计175家纳入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一期建设。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一是加强宣传,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认识。结合新修订gsp中对计算机系统管理及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要求,加强对餐饮企业、学校食堂、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负责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调实行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认识。二是由中国移动蓬安分公司与一期建设单位分别签订专线网络合作协议,由中国移动蓬安分公司和重庆黑晶科技有限公司逐 步完成对一期建设单位的专线网络及监管平台建设。

第三阶段,完善补充阶段。一是对已完成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建设的单位进行专线网络、软件系统的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调试,对验收合格的建设单位的负责人及操作人员进行系统操作使用培训,使该系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强的监管及应用效能。二是归纳总结监管经验,逐步完成全县所有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电子监管建设,电子监管数据采集软件必须与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相一致。实现全县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全行业、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无漏洞、无差别电子监管。

三、取得的成效

蓬安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于2013年6月启动,目前该系统一期建设单位已全部投入使用,对全县175家重点食品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实现了远程电子监控,其中对9家餐饮服务企业、3家学校食堂采用了视频监管模式,对62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采用了数据和视频监管模式,对101家药品零售连锁门店采用数据监管模式,电子监管系统可以说是运筹于帷幄之中,监管于千里之外。

(一)实时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控专线网络和监控设备同时实现在局电子监管平台大屏幕、电视机、移动执法终端上对餐饮服务企业后厨从业人员的着装、食品原料的储藏、清洗、加工、操作、回收等全流程视频监控;对药品批发企业及药品零售企业的店容店貌、药品的储存和陈列、从业人员的着装、执业药师在岗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值班执法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可以同时监控多家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发现问题,及时

通知整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员不足而无法到现场监管的问题,及时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二)实时数据监控。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对辖区内药品(赋码和非赋码药品)和医疗器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各环节(主要包括原辅材料、产成品的购进、领用、生产、库存、销售、退货、报废、质量、验收、养护、流向、召回、首营等)全方位实时数据采集和监管,使其流向全程可追踪追溯。全面掌握辖区内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资质、采购、销售、库存等情况。该系统对赋码药品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无缝对接,与国家“核注核销”系统完美融合,数据实时上传至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

(三)实时温湿度监控。通过该系统环境数据采集功能及终端温湿度监测器动态监测各药品经营企业的阴凉库、常温库、冷藏库等库的温湿度并采集记录,并进行实时动态预警,充分保证药品储藏条件符合要求。

(四)实现行政执法和移动稽查。通过该系统对日常监督、现场执法、调查取证、案件登记、案件办理、案件管理等实现政务电子信息化。通过移动执法设备(移动执法终端、笔记本电脑、无线打印机)现场打印执法文书,规范了执法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

(五)智能终端应用。依托日益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将电子监管系统的所有功能移植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移动智能终端上,方便监管人员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掌握最新数据和信息、处理业务,大幅提高监管效率。

(六)由重事后查处向过程管理防范风险转变。以往传统的监管模式是在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后,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而现在运用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及移动执法装备,更注重对药品流通、使用过程的监管。比如:执法人员在某药店进行现场抽查时,发现有10盒盐酸氨溴索胶囊的电子监管码无法在移动执法终端上查到相关信息,随后在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上进行核实也查不到相关信息,初步怀疑有两种可能:一是该电子监管码在国家药品电子监管平台上未正常核注核销;二是该药品属于假冒伪劣产品。监管人员暂扣了该批药品做进一步核查和检验,避免问题药品出售后引发安全事故。

(七)由运动式、救火式监管向动态实时监管转变。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监管人员不必亲赴企业现场,在监控中心就可以清楚看到餐饮后厨的环境卫生、操作人员行为规范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可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电话告知企业负责人进行纠正。并且所有视频画面均可长期保存,一旦在监控空窗期发生安全事故,即可调阅视频进行问题追溯。全时段、全过程的监管对企业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威慑作用。

(八)由人海拉网式监管向及时准确定位的靶向性转变。以往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要逐一查看每盒药品才能知道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逐一查阅药店的原始进货票据、销售台账等才能了解到该单位的相关数据,面对全县成百上千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点多线长面广的局面,不可能逐一查阅,因此就存在监管空白。而借助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平台的数据自动检索和分析能力,监管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监管人员只需查询预警报警信息就可对安全隐患进行精确定位,及时查处,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率。比如:监管人员在查看电子监管平台的过程中,平台提示有药品过期信息报警,查阅报警信息内容显示是某药房正在销售的斯达舒胶囊和金银花糖浆已超过有效期,监管人员立即按照信息显示的药店联系方式拨打药店负责人电话,责令其马上将过期药品下架并接受调查,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认识不够。部分药品经营企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对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存在抵触情绪,敷衍了事,没有理解gsp中对计算机系统管理的深刻含义,通过日常检查发现部分药品经营企业对执行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经费得不到保障。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系统建设虽然已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但未得到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从建设到运行是由中国移动蓬安分公司投资建设监管平台,建设单位终端设备及软件开发均采用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回收,给管理相对人及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政府如不给予资金投入,全面推广存在较大难度。

(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部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虽然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职称,但部分负责人思想观念落后,对计算机知识缺乏,对各岗位人员职责落实不到位,对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管理制度不严格,重销售轻管理,导致电子监管工作进度推进缓慢;二是部分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质量管理人、验收人员、养护人员变动大,新进人员不能及时得到岗前培训、从事药品电子监管录入工作的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脱节现象。

五、工作体会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做好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基础。

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推进监管方式和机制的创新,是食品药品在各个环节迈向信息化的重要一步。首先是认识要提高。充分认识电子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12]64号)文件精神,蓬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研读并领会国家总局、省、市局文件精神,把做好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是提高食药监管效能,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是思想要统一。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要把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思想统一起来,形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即是参与者更是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推动者,只有做到这些,工作才能保证、落实,才能顺利推进。

(二)领导重视,主动协调是完成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关键。

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涉及面大,任务艰巨而繁重,领导重视是关键,特别是主要领导重视尤为重要,明确责任分工,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专门股室具体落实,在做好内部人员分工的同时,积极主动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府的重视和部门的配合。我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此项工作已列入县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目标,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县卫生局联合发文《关于切实做好药械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蓬食药监[2014]19号,将电子监管工作列入对经营使用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举措,促使我县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宣传,主动服务是推动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工作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