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学科建设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科建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科建设总结

第1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巩固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

分析检查阶段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保持建设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巩固扩大学习调研成果的重要环节,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式、保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检查阶段总的任务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找准影响和制约各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党性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要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评议。核心任务是:找准问题,理清思路,进行对照检查,提出解决办法。

对这一阶段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我支部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活动促进工作”的原则,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把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机制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5月26日,开展了“一面旗、和团火、一盘棋”活动,进一步认识了党员干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表率作用。6月2日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面商座谈会在建设局会议室召开,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建设、规划部门在××县的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不足之处。6月5日,召开了意见梳理情况支部扩大会议,主要对意见建议征求情况进行了梳理,使大家对各单位所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建设局党支部的工作得到了我县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6月5日,县委书记和丽川同志到我支部指导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对我支部的各项工作给出了具体的指示。6月11日,副县长和桂莲同志参加了我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6月15日,为做好我县“宣传月”各项工作,在实地检查的基础上,召开了“我与安全”现场研讨会。通过召开了以上重要会议,结合开展谈心活动、学习活动、调研活动等,形成了分析检查阶段的报告,以此更好的指导我支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推进我县的规划、建设、地震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扎实开展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活动,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

二、把握环节,认真分析,全力推动分析检查阶段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1、召开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分析检查阶段,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的范围;紧紧围绕影响我县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何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一是向县级部份单位、县建筑公司、县级各部份工商户等发放民主生活征求意见表55份,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到影响和制约我县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24条;二是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听取各科室、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采取适当方式向中心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如实反馈。

2、扎实查摆问题,归纳总结不足。在分析检查阶段,我单位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分层次、分类别地分析查摆问题,切实做到“三查三看”,对近几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检查,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归纳出建设局党支部在管理、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即管理、服务工作方面存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驾驭城市管理能力不强,管理不规范、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思路不开扩,服务形式单一,内容欠缺的问题;城市机制体制改革方面存在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流于形式,服务工作不够深入,服务队伍整体水平较低,思想保守,创新不足,服务职能未能完全发挥的问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领导与员工交流不畅,服务对象多服务者少,矛盾突出,适应能力不强,理念转变迟缓,工作作风不严谨,官本位思想尚犹存,纪律作风涣散,约束能力不强,自律意识不强,自控能力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宣传工作不重视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3、认真分析评议,明确工作方向。分析检查阶段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点在于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安排意见,对照我支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我支部所形成的分析检查报告召开中心领导、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研讨会,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和评议,认为我支部在推动我县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还存在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不强,员工队伍教育管理工作不够科学,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大,班子自身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旧思维。在评议的基础上,中心领导班子展开了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吸收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对民主生活会进行质量测评,测评结果为“满意”。

4、多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分析检查报告。我支部在分析检查阶段,根据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和要求,在第五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在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带头解放思想,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扎实查摆问题,认真分析评议,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发放7份征求意见表,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民声,了解民意;三是召开中心组会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分析研究,调整制定目标管理制度;四是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问题找原因,对照原因找出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领导班子意见征求稿4份,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4份,分析检查报告4份;单位意见征求稿3份,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3份,分析检查报告3份。通过以上工作,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及广大员工运用科学发展观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我县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分析研讨,形成了较为全面、成熟的分析检查报告。

5、公布报告,积极组织群众进行评议。通过深入学习和对存在的问题的检查分析研究,进一步征求意见,接受广大职工和居民服务对象的评议和监督。

三、改进措施,明确方向,促进建设局工作科学发展。

第2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05-02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理论课之后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我们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也如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解决常规化工设计中一些实际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其出发点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计算机辅助绘图、分析与思考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等能力。笔者从事了3届的课程设计教学,从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现将笔者的教学体会作一介绍。

一、课程设计题目应具有普遍性、代表性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般为二周时间。课程设计基本要求是通过这一设计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使将来在不同岗位就业的学生都能受益,都能解决这类工程的实际问题,并可以举一反三。所以课程设计的选题需要我们指导老师慎重,尽量选择化工行业中最普遍且最具代表性的单元操作进行设计。根据以往的教学的经验,题目的选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课程设计题目尽可能接近实际生产,截取现有的某化工项目中的某一操作单元为设计模型,比如某合成氨厂的传热单元的设计,流体输送过程中离心泵的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等等。这样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参照体系,不至于出现不合理的偏差。

2.课程设计题目应该围绕着常见的化工操作单元进行展开,比如我们都知道在讲授《化工原理》理论知识时其中的单元操作有流体输送、传热、精馏、吸收、萃取等等。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应该包括2~3个常见的单元操作,从而实现某一简单的化工任务。

3.课程设计题目中涉及的物质尽可能常见易得。因为完成虚拟的生产任务过程中需要这些物质的物性参数进行核算,常见易得的物质能够降低学生在查阅参数方面的工作量。比如,如果我们设计分离任务尽量选择苯-甲苯,或甲醇-水等这样的体系,因为这些混合体系的参数大部分工具书能够查到。

4.《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选择还要兼顾后续的《化工机械设备》设计。根据我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紧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机械设备》设计。这两次的教学实践紧密衔接,互相补充。《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侧重点为工艺流程及流程参数的确定、主要设备及管线的布线及选择,而《化工机械设备》设计侧重点为典型设备的选型、设备的结构、材质的选用及操作参数范围的确定等。所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设置时保证每个题目中包含2~3个典型设备,以备学生后续的《化工机械设备》课程设计。

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进行积极指导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学生接触到课程设计课题题目的时候,犹如身置茫茫大海中,不知该如何开始。此时,我们指导教师的积极指导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的指导犹如指路明灯,为学生拨开疑雾,给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知道如何顺利完成接下来的课程设计。

1.积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指导教师首先讲解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涉及哪些参数计算及相关文献查阅,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些内容。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从工艺和设备全方位考虑设计问题。“万事开头难”,学生克服了开始之初的茫然后在老师指引下很快进入角色。在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课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现如今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十几年前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应用计算机对操作参数的计算、设备的绘制、工艺流程的绘制。这就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前就应该熟悉部分专业软件的学习如Chemoffice,AutoCAD,Mat Lab,Aspen Plus。考虑到后续的课程设计,《化工原理》理论授课的过程中授课老师要求学生课余学习课程涉及的相关软件,部分课后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编程计算,比如精馏塔塔板的逐板计算法。经过一个学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对相关计算机软件有了了解。进入课程设计阶段,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把学过的软件应用到课程设计中。计算机软件辅助课程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设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的,每组4~5人,并任命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组长。为了方便工作的进行,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适当的分工,比如有的同学负责查阅资料,编辑文档,有的同学编程计算,有的同学负责绘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工作是独立的,课程设计的工作一环扣一环,相互关联,需要全组同学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合作完成。设计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难免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产生分歧。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分歧的时候,作为指导老师要求大家采取公开讨论的方法,相互倾听对方的意见,然后对比各种方法,最后选择最适合本设计的最佳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经历了一次合作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课程设计的另一宝贵收获。

4.撰写正规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求每组学生按着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的标准,编制一份正规的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设计的文字说明书、设计项目的流程图、2~3个关键设备的剖视图(A3图纸)。课程设计结束时,每一个小组课程设计说明书都要装订成册,之所以这样要求,其目的是锻炼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鼓励表现突出的团队参加设计比赛

结合现今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国内化工学会每年都组织大型的化工类的课程设计大赛,参赛对象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化工专业。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指导老师从设计之初就鼓励学生争取把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化工领域的专家和同龄人。到目前为止,我们指导的课程设计至少已经有三届学生参加过了国家级的设计大赛,并获得了奖项。这说明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工程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也从中学习到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的精髓。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课程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兰义,张月明,李军,等.Aspen Plus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09,36(12):173-175.

第3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工业化,通常指一个国家(地区)由农业国向工业国(地区)转化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化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时,工业化又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离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就缺乏重要支撑,现代化建设就会受到严重制约。为此,党的十六大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些新概念,新思路,反映了我国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在经济工作中突出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加快推进工业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针。××市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疆内发达县(市),更落后于内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充分利用后发效应和后发优势,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唯一出路就是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快速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可以这样讲,新型工业化建设是××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富民强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我们紧紧抓住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速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通过大力调整工业经济结构,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不断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工业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总体呈现出增长快、规模大、效益好的良好趋势。一是工业体系日益完善。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有、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竞相发展;工业布局从无到有,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矿业和乳业已成为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和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坚定不移的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优势资源为纽带,把最有吸引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和最好的项目、最好的资源拿出来,吸引有能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全市经济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大大加快了全市工业化建设进程。三是重点产业蓬勃发展。坚持把矿业作为第二产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不断加大对优势矿种的勘探开发力度和对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了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总体上看,我市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等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最基本指标来看,××市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二、××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可能性分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市工业化建设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趋势,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在逐年加大。但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思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还面临许多问题,要求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并妥善解决。一是工业基础仍然薄弱。2008年,全市二产比重占gdp的

21%,工业比重占二产的

75%,工业增加值比重占gdp的15.4%,还远远落后于疆内发展较快的县(市),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轻重产业发展不平衡。2008年,以矿业为主的重工业占到全市工业比重的89.4%,而轻工业比重不足12%,可以说,我市轻重工业发展比重严重失调,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到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资源深度加工层次低。我市工业化发展以优势资源转换为主要途径,但由于技术、投入等原因,深加工项目仅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延伸和扩张,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无法产生最大的效益,极大地迟滞和延缓了新型工业化发展速度。四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从目前来看,我市大多数企业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产品结构单一。同时因资金、技术所限,多数企业采富弃贫,回采率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五是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目前,我市工业发展主要以资源开发为主,对能源依存度较高,具有典型的高耗能特征。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处于偏低水平,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保护好环境的责任尤为重大。

在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与不足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市加快工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性的战略机遇。一是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市工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热潮。××市资源禀赋明显,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0余种,可开发利用的就有24种,其中尤以铁、铅、锌、黄金等矿产储量丰富,工业化发展潜力巨大。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内将是××市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是以矿业勘探开发为重点的工业体系正在形成,为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已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全市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矿山企业技改扩能不断加快,同时,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矿业深加工,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强大后盾和现实基础。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现实条件。一产方面,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人数大幅增长。三产方面,在旅游业的拉动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宾馆餐饮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第三产业为工业化发展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加快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国家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市一批水利、交通、能源、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等项目已列入计划,必将对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提供强大动力支持。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启动期,拥有着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这是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勇于争先,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就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三、××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思路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重点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旅游城市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培育壮大畜牧、矿产、旅游等优势产业;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更加注重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一思路,既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是推进××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涵盖了中国经济社会包括人的发展的整个过程。就经济发展而言,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同样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新型工业化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强调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强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强调让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内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些特点无一不跟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相吻合。因此,从本质讲,新型工业化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业化。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要确保新型工业化建设不走弯路,必须统一对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思想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以优势资源转换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大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来说,资源优势是××市的核心竞争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步伐越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就会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一是要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说是我市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最具吸引力和潜力的方面,短短几年时间,××宏泰、福建天宝、山东招金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介入我市矿业发展,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从目前情况看,矿业将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最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和水平的产业。首先,要加大地勘投入,紧紧抓住国家将××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列入“十一五”规划的有利时机,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公益性地勘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与技术先进的地勘队伍和企业合作,尽快将矿产资源的家底摸清搞准,为我市今后矿产资源的大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促进成果转换。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深层次加工利用则是无限的,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增值了就是增产了、增效了,提高了利用率就是节约了资源。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分散采选、集中加工的要求,加快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支持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加工项目和风险勘探项目。根据资源分布情况,以整顿规范矿产开发秩序为突破口,引导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中,合理控制资源开采总量和市场流向,变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优势为市场调控优势,结束矿产品和初级产品输出的局面。同时,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对优势资源进行规模开发、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尽快做大做强,促进全市产业升级,努力实现资源转换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奶业富民”工程,大力发展良种奶牛养殖,努力提高农牧民致富增收能力。目前,全市良种牛饲养量达7.1万头,其中优质奶牛3万头,奶业拉动农牧民人均增收150元。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要继续借助奶业发展的“龙头”效应,加大对××光明、阿尔曼乳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乳品企业发展下游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力促乳品产业链延伸方面尽快取得突破。同时,紧紧抓住地区设立农牧产品加工发展基金的有利时机,立足丰富的农牧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布局、规模种养、高效加工”的要求,大力发展牛羊肉、奶制品、马铃薯、冷水鱼、油料等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附加值高、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把我市建成自治区特色农畜产品和重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工基地。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力。

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兄弟县(市)近几年工业快速发展的实践来看,引进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是做强我市优势产业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一方面,我们的优势产业,像铁、铅锌等矿产资源的深加工,都需要建选厂、冶炼厂,而这些工程项目投资动辄上千万甚至几个亿,仅靠我们自身的积累和实力来搞,只能是“鸭行鹅步”,坐失发展机遇,客观上需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做大做强优势资源产业。另一方面,引进了大企业大集团,也就引进了资金,引进了核心技术、管理理念和营销网络以及人才队伍,也就提升了特色产业的竞争力。2007年,我国第一钢铁巨头宝钢集团注入30亿元对八钢集团进行战略重组,重组后的八钢集团资产质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到2008年产钢能力达到了600万吨,对自治区钢铁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随着沿海内地发达省区产业升级换代步伐的明显加快,我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让思路更开阔一些,把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作为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的与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联姻,全力提升产业规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后来居上。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市地处偏远,远离消费大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甚至就连具备一定技能的产业工人也十分缺乏,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矿产资源,如果资源量得不到保证,大企业大集团是不可能落地的。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切实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以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加快推进资源整合步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进驻创造条件。

(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市的新型工业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也离不开外力的推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国家的扶持和战略投入外,更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注意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整合资源和产业,加快要素集聚,不断做大工业经济。要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和优化投资硬环境。借助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及时掌握国家和自治区的投资新动向,进一步加快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我市工业化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要坚持工业优先原则,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对重点产业的合理引导,土地、电力、水资源的配置优先向工业倾斜,加快保障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建设,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在这里强调一下电力和矿山道路建设问题。电力既是能源工业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要保障。可以说,电力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切实解决工业企业生产缺电问题,去年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北屯—××市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顺利通过自治区电力总公司评审,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相关部门务必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工程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切实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要。矿山道路建设上,在积极鼓励矿山企业自身投入的同时,要紧紧抓住地区筹建矿山资源路的有利时机,做好我市资源路建设项目筹划、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为矿业的大发展提供便利交通条件。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我们一定要从造福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资源节约和综合有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可利用的空间非常广阔,要做的工作也很多。一是加快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市属××的丰水区,市境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苏木达依列克河三大水系,河流总长667公里,年径流量60亿立方米,水能开发潜力非常巨大。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水利开发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一批骨干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即将开工建设。但这仅仅是开始。目前,我市水资源利用率不到30%,我们的水能开发利用工作也才刚刚起步。我市境内的河流基本上都发源于高山,梯级开发潜力巨大,加快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步伐,对进一步优化我市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在起,对凡具有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河流,我们都要好好规划,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各类资本、企业参与梯级电站建设,科学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水能资源潜力。二是矿产资源节约在我市同样大有文章可作。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资源的不可再生与加快发展的矛盾,客观上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否则将会做出“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蠢事。这些年,我们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滥采乱挖,低水平开发,浪费资源现象还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某些富有矿产资源的开采中,采厚弃薄、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从开采加工环节从严抓起,逐步关停那些回采率达不到要求,严重破坏资源的小矿山、小企业。同时,要完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等各项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和制止无计划的乱采滥挖、采富弃贫、浪费和破坏矿产资源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到科学规划、综合开发、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需要强调的是,我市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中,要始终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应该讲,我市新型工业化道路刚刚起步,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做到建设环保型矿山、环保型企业。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从项目规划时要严格把关,一定要做到好中选优,宁缺毋滥。要多上一些技术水平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坚持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努力创造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

第4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其涉及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扩大[1],医学影像学对临床诊治的帮助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从简单阅片诊断,已经发展到利用学科知识独立对疾病进行诊治并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阶段,但这也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医学影像诊断学诊疗技术,是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授课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实行“少而精”的授课原则,注重精选讲授内容,突出重点,主要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病例分析,最后由老师针对不足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影像解剖等基础学科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实践与影像图像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技术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3]。影像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解剖基础知识贯穿在医学影像学的始终。只有熟悉人体组织结构的正常形态,才能真正读懂影像所表现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典型的病例影像与正常的组织结构图像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讲授医学影像学时需以影像解剖学为基础,将二者有效结合来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影像、病理、临床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互补

医学影像征象既是组织病理变化的反映,也与患者的临床病程和表现有关,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单纯依靠一种或几种有限的影像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很难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4]。因此,在指导学生分析诊断病例时应特别要强调联系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对影像征象进行系统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临床与影像的联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放射诊断的检查手段有的放矢地解决临床问题,同时要提示同学们注重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的相互印证、对照,才能不断促进医学影像诊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相互替代,应有机结合,则可优势互补,有效反映病变的特征,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作为1名全面发展的放射科医生对它们都应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学会根据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从而有效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四、双语教学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各医学院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制定长期、系统和全面的双语教学规划,各院校、各学科自行其事,各自为政,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建设计划,但是医学影像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交叉科学,其理论基础、较多的的科研成果及大部分机器设备基本由西方国家最先掌握,为了深入掌握医学影像,必须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我国的医学影像学要发展、要充实,要提高我们的学术地位,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要与国际接轨,就得培养大批掌握双语的专业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双语教学在医学影像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医学影像乃至很多相关教学中都会占据很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一直都在不断发展总结中,上述教学方法在地方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都发挥着很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影像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教学中还要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平,李坤成,许卫.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62-621.

[2]刘玉清.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治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

第5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1、通过设立意见箱、调研走访、专题座谈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班子成员认真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撰写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

2、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一,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对社区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第二,社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开展谈心交心,听取意见,沟通思想,互相帮助,加强团结;第三,从领导班子和个人两方面认真准备发言材料。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个人和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自觉改进提高。

3、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重在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努力形成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开诚布公、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认识。

1、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基础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是学习调研的成果和共识,是整改落实的依据和方向,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成果。我们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充分把握好分析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2、找准问题进行分析检查。理清近年来社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包括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理清社区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

3、召开总支扩大会,讨论修改分析检查报告,使之进一步完善。

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我们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研究讨论,反复写该完善,既要听取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也要听取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的意见。要使分析检查报告的形成过程,成为领导班子深化认识、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社区领导班子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的过程;成为社区领导班子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化求真务实作风的过程。

社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形成后,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在全体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中听取意见建议并进行评议。群众评议的主要内容:一是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二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行不行,三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群众的评议意见,要认真汇总、树立,搞好反馈,并及时吸收到分析检查报告中。

第6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一、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1.紧扣时代主题,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学生管理。随着学生规模扩大,生源参差,外来打工子女的不断增多,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逐渐突出化和极端化,学生管理上新的问题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我校坚持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对于“问题”学生实行全员参与教育。通过“随手拍”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抓好每天的四项评比工作,认真做好检评结果统计,研发《文明向雅——师生管理细化手册》辅助常规教育,依托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基地和省级课题为契机,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四气的附小学生”,本学年主抓“书卷气”为突破口,同时各班级还利用晨会、班会、广播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2.卫生打扫。洁净校园、校园庭院是一个学校的脸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班主任及时加强学生卫生打扫的监督指导,从而保证了教室内外的干净整洁。特别是各班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但是,室外的卫生还有待提高。

3.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例会。总结一个月以来年段大队工作,布置下一个月的任务和工作要求;着重将突出的问题和典型的事例摆出来,共同研究探讨。定期开展班会课,月月有主题,班主任认真有效地上好班会课、搞好中队活动。

4.用好“互联网+评价机制”德育信息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开辟多种教育渠道,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及时与家长建立沟通,有效处理学生违纪现象,并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积极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班主任及时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增强互信。并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学生家访工作。

5.各种德育少先队主题活动。一是以少先队活动为主阵地,通过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通过黑板报、班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从小树立为建设祖国、造福人民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加大力度,学生养成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2.各班班队活动组织不够详实,缺乏学科教研;各年段少先队德育工作意识不强。

第7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 学科 学科建设要素 学科建设规划 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03

Abstrac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leading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s the blueprint and basi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ubject,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university discipline, put forward the 5 elements of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n use the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way to mak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lanning.

Keywords discipline; element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ystem theory

学科建设涉及高校工作方方面面,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建设什么”,即建设内容问题;二是“如何建设”,即建设策略问题。研究解决这两个问题,根本落脚点在于明确学科的基本建设要素,制定指导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划。

1 学科相关概念的梳理与认知

1.1 几个基本概念

(1)学科。学科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前,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学科分类思想后,伴随着其不断地分类发展,其内涵也一直在不断丰富与演变。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学科的概念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时关于学科的界定,是指“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理论体系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2)学科方向。学科方向,是指一个学科中,依据本学科学术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形成几个稳定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学术研究方向。按照学科体系结构布局,它是学科体系中的基本单元,即: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方向。一级学科往往有若干二级学科组成,二级学科由一个或多个学科方向组成。因此,学科方向是学科的基本组成部分,从属于学科。

(3)专业。《教育大辞典》中,专业是指“各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实质上,它是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求而划分的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块,是有明确岗位指向的。

(4)学科专业。经笔者检索相关文献库,学术界对学科专业尚无明确定义,这一概念的使用,主要是高校中的通俗称呼,人们常常把面向本科生的专业和面向研究生的学科,在高校中合二为一,称之为“学科专业”。

1.2 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基于对学科基本概念较为统一的认识与界定,以及与其它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对其内涵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认知:一方面,它应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它体现于高等学校或研究部门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而设立的科目类别中。

从学科的体系结构讲,每个学科均包含一个或若干个与学科自身内涵紧密相关的学科方向,学科方向其实是其知识体系科目和分支的物化体现。按照知识体系生产、传承、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每个稳定成熟的学科方向,均需要以下四个关键要素做支撑:一是承载和运用该方向知识体系的特定群体,即师资队伍;二是创造和更新该方向知识体系的实践过程,即科学研究;三是传递该方向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活动,即人才培养;四是为该学科方向建设所需提供的基础支撑条件,即平台条件。

综上所述,立足于学科内涵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学科概念在外延上至少应包括:学科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平台条件五个要素。一个学科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方向组成。一个学科方向,需要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平台条件四个关键要素的支撑,且四要素缺一不可,否则便难以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学科方向。

2 关于学科建设要素构成的思考

2.1 “学科建设要素”研究现状

关于学科建设要素,蒋元平研究认为,它应包括“学科建设规划、学科队伍、学科基地、科研项目、学科环境”等;田恩舜提出应包括:学术梯队建设、学术条件建设、科学研究工作、学术管理制度等;罗云却认为,应包括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确定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建设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

2.2 基于概念外延的学科建设要素的提出

基于学科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剖析与界定,笔者结合从事学科建设管理的工作实践,认为学科建设要素可以概括总结为:学科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平台条件五个基本要素。这五个要素在承载解决“学科建什么”的问题上,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选建、合理布局学科方向。瞄准科技知识发展前沿,选建培育新兴学科方向;根据学科自身建设发展,调整、优化或融合相近的、重复的、交叉的学科方向,对各学科方向进行合理布局。二是着力抓好两项重点工作,即人才培养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两项工作既是学科方向和学科存在的价值所在,也是学科方向和学科不断超前发展的有效牵引与驱动源泉。三是着力开展两个基本建设,即师资队伍建设和平台条件建设,这两项建设是确保各学科方向乃至学科自身能够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3 关于学科建设规划制定的思考

3.1 “学科建设规划制定”研究现状

专门研究论述“如何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文献不多。刘让同提出:学科建设规划制定既要尊重历史,也要虑及建设的过程周期,重点关注学科队伍、学科资源和标志性成果。高昀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论及了“学科建设规划制定的过程”,并提出了“阐明宗旨”、“确认目标”、“战略选择”、“对策组合”四步骤的制定方略。

3.2 基于系统论方法的学科建设规划制定思路

规划或计划是管理中的首要职能,人类社会任何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或工作都必须从规划或计划开始,学科建设也不例外。但从学科建设要素的构成来看,该项管理活动又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依托学科规划驱动实施学科建设过程中,务必在规划制定之初,就要融入运用系统论的有关理论与方法。据此分析,假定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那么明确该系统的输入条件,分析其约束条件,并形成系统输出的过程和数据,就是学科规划制定的流程与报告。

依据学科建设的要素和一般意义上规划的内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研究认为,一份完整的学科建设规划,应涵盖三个输入条件、三个约束条件、一组目标输出和一组工作举措输出。

(1)明确输入条件。规划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而组织未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连续性、增值性特征,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输入条件做支撑,否则,制定出的规划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项规划通常离不开三个输入条件。一是职能使命。对高校来讲,其所属学科的职能使命的定位,应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相一致。二是现实基础。梳理认清该学科现有的基础是学科建设规划的起点,明晰学科的现有基础是提高学科建设规划的可行性、指向性和科学性的根本保证。三是面临的形势。规划面向的是未知、动态的将来,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也并非孤立的活动,因此,科学制定学科规划,必须将该学科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知识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对该学科提出要求等各类形势要素,充分考虑研判。

(2)分析约束条件。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单位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上出现了贪大求全、盲目攀比,甚至脱离校情学情社情。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规划在制定之初,对学科建设的指导原则缺乏深入论证与分析,在没有充分分析相关约束条件情况下提出的指导原则,导致实际建设中路线的错误。笔者经研究分析,科学确立学科规划建设的指导原则,应首先考虑以下三个约束条件。一是综合效益最大化;二是未来发展可持续;三是资源整合可支撑。在基于上述三个约束条件针对不同学科提出的相应的学科建设原则,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价值。

(3)确定建设目标。确定输出学科建设的总目标,是指在规划的时间区段内,确立学科建设的总体建设发展目标,如五年内,某学科总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其中若干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等。

在确定总目标基础上,把握输出分项目标时要关注两方面问题。首先,各学科方向的设立布局及其建设目标是系统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由各学科方向组成,学科方向的布局设立是否科学合理可行,影响决定着学科的总体发展走向。因此,在一定的周期内,确立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以及培育扶植和调整弱化的学科方向,并各学科方向要达到建设目标。其次,各学科方向的四个支撑要素要形成具体的建设指标。各学科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条件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学科及相应学科方向建设目标牵引下,一定周期内应达到的指标是什么,是必须明晰的输出内容。

在实际制定规划的过程中,不同学科方向间,师资队伍或平台条件等支撑要素,存在跨不同学科方向共享并存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可在学科总体建设目标牵引下,直接制定本学科各支撑要素的建设指标。

(4)确定大项工作或重要举措。一切建设目标或指标的实现,均需要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任务和有效措施来驱动与落实。因此,在学科和学科方向建设目标,以及四个支撑要素建设指标规划确立后,确保相关目标和指标实现各大项工作任务和具体抓手、举措也必须做出相应明确的具体工作安排和要求,才能有效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系统、完整与可实现。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双一流”方案》的颁布实施,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重视并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相关问题,也被提升至应有的高度。本文的研究契合了当前高校建设发展现实需求,从辨析认知学科相关概念等基本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科概念外延的“学科建设五要素”说;运用系统论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对如何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进行了对策性思考与总结,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总结与体会,从理论层面,研究探讨了学科建设 “建设什么”、“怎么建”等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D].国务院,2015.10.

[2] 康翠萍.高校学科建设的三种形态及其政策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3.36(11):37-41.

[3] 蒋元平.学科建设的内涵诠释和实现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7(1):4-6.

[4] 田恩舜.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2(2):126-129.

第8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相互作用; 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5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80- 01

1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概述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关键部分在于学科建设方面,而学科建设也同时对高校的基本运营职责加以体现,包括科研、人才培养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纵观全球较为知名的高校,无一不将学科建设作为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而这种竞争力也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保障作用。然而,关于学科建设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学科建设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包含以下4个要点。首先,作为高校工作的基石,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次,学科建设的有效性离不开高校对其投资及相关经验的积累;第三,学科建设肩负着学生与教师双重培养的职责,即学生学业提升及教师学术水平提升;最后,学科建设对于整个学科的长期有效发展及对社会的综合服务方面具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文件说明,学科建设优秀与否的判别标准包括以下3个方面:对学科发展方向的判别及内容的精炼,这要求高校对学科的整体走向有着清晰的认识,从而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师资队伍应具备创新性,这要求高校的师资力量应在层次的搭配上比较合理,并具备较为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断将自身的创新思想加以体现;构建学科发展平台,对于学科建设的投资很大一部分应放到学科平台的建设上,并且诸如仪器、图书、建筑物等硬件的建设需和规章制度、行为逻辑等软件的建设相融合。

2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相互作用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可从如下两个部分进行归纳分析。

首先,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对于高校专业人才快速适应社会具有促进作用。尽管高校融合了社会上较具前沿性的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具备综合性知识储备的人才,但这些人才能否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则成为检验高校教育成果的试金石,而这种对社会的适应性恰恰能够从学科建设当中得到保证。一般而言,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包括本专科培养系统及研究生培养系统,而这些系统也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加以设立的。因此,较为有效的学科建设体系不仅确保高校在该学科的理论发展当中具备前沿性的能力,而且也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培育出可适应环境的人才,最终确保人才价值的顺利体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其次,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能够确保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储备性及综合素质方面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知识的储备状况及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均离不开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工作。这类学科建设不仅涵盖着实验、实训基地与课程等相关实践能力提升设施的建设,而且也包括学术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性理论建设。师资队伍不仅要保障正常的学术科研活动,而且也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在教学水平的提升方面,而这也使得人才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人才培养对于学科建设也发挥着一定的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基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能够切实衡量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有效性。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知识系统,学科建设对于自身能力的体现通常具有阶段性,即依靠自身的师资力量,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从而努力争取在学科内部占据较为前沿的研究地位,进而将这种学科知识的领先性转化为课堂的具体教育资源,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一学科当中,而且将先进的学科理念传授给学生。因此,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最终体现,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储备及业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反映学科建设的有效性。

其次,人才培养通过核心竞争力对学科建设的有效性与否形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直接目的在于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核心竞争力在高校发展及人才吸引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作为桥梁,同样影响着人才培养水平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就目前社会形势而言,高校对于优秀学生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因此,致力于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也就是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对于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视也使得高校必须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而这最终也反映到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来。

3完善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措施

基于上述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动关系,高校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完善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总体而言,这些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学科管理体制。这要求高校应对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有效的规划,不仅要在师资队伍当中按年龄、学历、职称等形成一定的层次,而且应推选出学科带头人,并构建较为完善的师资梯队,从而确保教学、科研工作可以顺畅进行,创新活动拥有坚实的基础。

第9篇: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10-01

上海地区现代的院前急救运作已被称为“上海模式”,对于其整体建设而言,除了加强具体急救操作方面的实践外,急救体系的学科建设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本文从上海急救系统建设国内一流急救中心的定位出发,为我市未来的院前急救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1.1 院前急救的专业性: 由于当代医学理论和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院前急救本身的学术含量也日趋提升。急救医学作为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由于其涉及的学科交叉和研究积淀有限,目前是现代医学发展中亟需发展的重要一环。面对院前急救工作抢救生命职责的重要性和综合研究的专业性,加强院前急救的学科建设自然是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和丰富院前医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1.2 院前急救的复合性: 院前急救不仅是重要的医学学科,更是重要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其学科建设本身包括医学研究、组织管理、社会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对于院前急救的学科研究,既要坚持一线抢救和临床实践,也要兼顾组织调度和管理模式。院前急救的相关参与者,包括管理者、调度员及一线急救人员,都需要积极进行经验总结,投身于自身相关的学科研究中,实现院前急救整个体系的理论发展。

2.上海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现状

2.1 学科建设成就显著:上海的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基本形成了结构丰富、组织完善的体系。为了实现科教兴医的战略,市急救中心以及各区县急救中心将学科建设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积极开展急救实践和相应课题的研究。各家单位在相应的专业课题、临床研究、组织管理、急救调度、专业讲座、业务培训、专业研讨、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大力投入,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我市的医疗系统很重视院前急救学科研究的成果生成,无论是《上海院前急救》学术刊物的创办,还是急救系统历届学术交流年会和各类研讨会的论文集合,以及各类共建、培训教材的翻译、整理和汇编等,都体现了对上海院前急救整体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学术论文的发表、科研项目的结题,体现了上海院前急救学科研究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前列。

2.2 研究水平有待提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上海的院前急救学科建设较之部分发达地区,起步较晚,底子相对较薄的现状不容忽视。这固然与院前急救研究整体发展较为滞后、相应的学科资源有限相关,更重要的是相应的学科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

上海的院前急救学科研究中,高级职称人员较为稀缺,研究生学历员工数量不多,相关的学科带头人、医苑新星等人才培养项目开展较少。这体现了整体学科建设的人才在数量上和分布上都处于较低的状态,存在着发展水平较低和发展相对不均衡的现状。面对各个区县急救中心科研人才的缺乏,相应的学科建设研究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人才和队伍建设来实现整体的发展。

3.上海院前急救学科建设发展方向

面对上海院前急救学科研究取得的成绩和现有的不足,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和相应的指导思想,更好地推进上海地区的院前急救学科建设。

3.1 更新急救观念: 上海院前急救学科建设中,要突出急救观念的不断更新,实现科研观念的创新和突破。对于急救链进行统一的思考和重塑,完善急救中心、医院、社区等多方的配合,实现院前急救的综合救治管理。面对院前急救本身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相应的急救操作和医疗实践要创新和提效,不受到传统观念和模式的束缚,积极开创更为高效的救治和转运方法及体系。要改变院前急救就是简单处理和转运入院的观念,进一步拓展院前急救为病患服务的空间,实现院前急救自身价值的提升和功能优化。

3.2 积极实现转型: 在进行院前急救的学科建设中,要积极实现院前急救的转型发展。首先要实现向分类救护的转型。将病患按照病情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类救治是我市院前急救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院前急救学科建设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其次要实现内部管理和调度的合理转型。院前急救的通讯调度和管理模式建设,是有别于其他医疗救治部门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机制实现急救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是需要着重研讨的核心学科课题。再有,实现急救人员身份的合理转型,通过合理的培训和引导机制,促进整个急救小组的能力提升也是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通过对于院前急救从模式到具体操作多方面转型的思考和探索,为院前急救的学科建设不断丰富内涵。

3.3 加强队伍建设:对于院前急救的学科建设,必须抓住人才这个核心。面对上海各急救中心医师人才的缺乏,不仅影响到了急救工作的开展,也极大的影响到了学科研究和建设。因此,加强队伍院前急救学科建设,必须建立起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机制,保证科研人才的合理配置。无论是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相应的与医学院的人才委培等,重心是实现学科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使得科研队伍有着充足的梯队供应。同时,要加强对其他科研和医疗单位的合作,通过人才的合作和共享,扩展学科建设的人才来源和人才模式。通过完善队伍建设,使得院前急救的临床实践到学科研究都能够有优秀充沛的人力供给,从而更好的持续性的开展学科建设。

4.结语

院前急救的学科建设,不是简单的理论研究,而是与急救工作紧密相连的发展探讨,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展和丰富院前急救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才能使我市的院前急救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我市乃至全国的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华强,解放思想、突破思考、改革创新、认清需求——浅谈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第四届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