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倒数的认识范文

倒数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倒数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倒数的认识

第1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1、指导思想:

本节的教学意在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民族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进一步利用同桌关系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自然的引领学生进入到数学王国,理解倒数的概念,利用倒数的概念学会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内容的时候,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3、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倒数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倒数的概念,能正确的找一个数的倒数。知道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会找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一步一步的进行深入的,先引导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理解倒数具备的条件,会找一个数的倒数(真分数和整数的倒数),紧接着在学生练习的过程引入小数和带分数,引导学生如何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从而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找小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能力目标:

(2)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培养学生会在小组内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归纳以及会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寻数学知识的欲望以及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

1和0的倒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1)、文字游戏

师:同学们,为了更好的学习新课,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比如老师说:“人小”,大家可以说“小人”。好不好,有兴趣没有?学生回答:好!师:学科 生:科学 师:人人为我 生:我为人人 师:同学们,刚才的文字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那我们再来玩一种文字游戏,大家听好了,老师说“张红是李梅同学的同桌”还可以怎么说?生:还可以说成“李梅是张红同学的同桌”。师:老师能不能理解为“张红和李梅同学互为同桌呢?” 生:开始有些迟疑,然后回到可以。板书:“互为”。

(2)、数字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字有这些美妙,其实在数学王国也有同样的美。我们不妨来试试。老师比如说“3/4,大家就来说4/3”。师:6/7 8/9 生:7/6 9/8 师:像这样(6/7和7/6)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师问:那什么是倒数呢?谁知道? 生:没人回答。师:既然大家不知道什么是倒数?我们就来下面的几道练习题。

二、探究新知

(一)、倒数的概念

1、出示下列题目:

4/5*5/4=( ) 6/7*7/6=( ) 1/8*8=( )

(1)、指明回答

(2)、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汇报情况。

(4)、师总结归纳

这些算式的乘积都是1,这些算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打颠倒了。

2、学生读倒数的概念,理解倒数具备的条件。

(二)、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概念,如何找一个数的倒数呢? 生: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就可以了。师:好,老师现在给大家出几道练习题,大家做做看能不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生:很高兴的样子。师:4/5的倒数是( ),5/6的倒数是( ),0.2的倒数是( ),11/2.的倒数是( )。生:相互交流,汇报交流结果。生A:4/5的倒数是5/4,5/6的倒数是6/5,生B:0.2的倒数是1/0.2,11/2的倒数是2/11. 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师:老师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同学B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答案又是多少呢?小数和带分数如何去找他们的倒数呢?师:总结,小数在倒数的时候,首先将这个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交换即可。带分数在招倒数的时候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交换分子和分母位置即可。大家会了吗?生:再次将刚才做错的题目纠正过来。

(三)、特殊数字的倒数

生1: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数字0没有倒数,因为0*0=0,根据倒数的概念判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我们认为0 没有倒数。

生2:我们小组大家都认为数字1的倒数为1,因为1*1=1,根据倒数的概念判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师:给回答正确的学生鼓励。板书: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三、巩固练习

1、3/5的倒数是( ) 0.5的倒数是( )

2、判断

(1)1没有倒数( ) (2)0的倒数是0( )

(3)0.4的倒数是2/5( )

四、拓展练习

列式计算

1、4/7乘以它的倒数得多少?

2、1/6乘以2/3的倒数,积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本节课即将结束,大家在本节课中学到那些知识?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1:我最满意的是认识了新的一种树――倒数

生2:我最满意的是认识了新的一种树――倒数,而且我学会了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 没有倒数。

教学得失:

成功之处:

1、 学生对得失的概念理解了,知道倒数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会找一个数的倒数。

第2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2、学会应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中体验数学思维,产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三、教学用具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快速计算

快速计算四个计算题。发现了什么?

计算总结,乘积都为1。

说几对这样的数。

乘积为1的数,我们说它们互为倒数。

2、理解倒数意义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1,所以我们说和互为倒数,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说一说和,5和,和12的关系。

理解“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重点为“乘积为1”,“两个数”和“互为”。

理解“若a和b互为倒数,则a×b=1”。

小练习--判断:

×=1,则我们说是倒数。

×

+=1,则和互为倒数。

×

3、倒数的求法

观察快速计算的四组互为倒数的数,发现了什么?

分子分母位置互换,如×,3从分母变成分子,8从分子变成分母。

分子分母位置互换。如分子分母位置互换一下就是,×=1。分子分母位置互换变成,×=1。

特别的,整数的倒数。如2。2=,则它的倒数为。

小数的倒数。如0.25。0.25=,则它的倒数为4。

带分数的倒数。如。=,则它的倒数为。

特别的,1的倒数是1。1×1=1,所以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等于0,没有与0相乘等于1的数。

小练习--找倒数

,6,,,,1,,0

一个数大于1,则它的倒数会小于1。如大于1,则它的倒数小于1。

一个数小于1,则它的倒数会大于1。如小于1,则它的倒数大于1。

4、课后小练习

PPT展示

五、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和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a和b互为倒数

a×b=1

1的倒数是1。

第3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铁路作为服务业,在其科学发展进程中,服务是它的本质属性,提高效益是它的中心任务,而成本的变化既间接影响服务质量,又直接影响经营效益。在铁路发展的现阶段,正确理解服务质量、成本和效益的内涵,合理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今后铁路工作的改进和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服务质量、运输成本和经营效益的内涵

1.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什么是运输服务质量?在ISO9000族标准中,术语质量用于表示: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这种持续的顾客满意是在组织承诺持续改进其效益和有效性的情况下,通过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来实现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是指铁路提供的运输服务能够满足顾客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规定需求指已经在技术规范或服务规范中作出规定的顾客要求,如在旅客列车到站前应及时通告站名、到开时刻、停站时间等。规定需求是服务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潜在需求指虽然没有在技术规范或服务规范中作出规定,但顾客在接受服务时实际存在的需求,即顾客意会而难以明确表达或不言自明的需求以及某些特殊顾客的特殊需求。潜在需求是主观的,是顾客对所接受服务的主观感觉和认知。多年来铁路对运输服务质量管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将满足顾客规定需求视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对衡量服务结果的规定需求,如快速、安全、正点、经济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并以此作为行业内部评估检查各部门服务质量的依据。但是对于靠顾客主观认识和感知的过程体验诸如舒适、便捷、文明等潜在需求缺乏衡量和检验标准。二是对服务质量的评估以行业内部检查评估为主,凡是符合部颁规范服务标准的就界定为符合质量要求,缺少了最重要的产品使用者———旅客和货主的评估。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应是运输服务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从旅客的角度讲,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认可不仅体现在服务的结果,而且是通过服务的过程来检验的。从铁路运输角度讲,随着运输市场的发展,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不仅应在检验服务结果的技术质量上做得更好,技术质量标准应随着运输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旅客和货主需求的发展和提高而提高。而且应在检验服务过程的功能质量上拓展服务内容,增强竞争优势,并且需要旅客和货主的检验。如便捷性的要求之一就体现在向顾客提供越来越完整的运输服务过程,客运方面提供旅客上下车进出站前后的旅行、旅游、住宿一条龙服务,缩短旅客在运输前后的时间损失。货运方面提供诸如上门取货、代办托运手续、计算费用,货物包装处理、流通加工、货物保管、货物分拣和配送等更多的延伸服务。

2.铁路运输成本

铁路运输成本是运输企业在运输服务过程中对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包括提供运输服务而产生的直接支出,即可视成本开支,也称为显性成本,如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职工的薪酬;材料、燃料、电力和其他费用等。运输成本还包括在我国现有会计报表中无从体现的隐性成本,如由于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而失去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所产生的销售损失;对品牌价值、严密的经营管理系统、社会网络关系和商业信誉等无形资源的投入等。铁路运输成本颇具特性,比如:大量的固定成本以及资本成本的难以计量,不同货物在同一设备上产生大量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增量成本较小,以及运输成本受距离、速度、载重等因素影响等。企业的成本合理与否,是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将在成本管理的使用中得到反馈,最终体现为企业的盈亏。多年来铁路运输企业对成本管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片面强调压缩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狠抓节能节支工作成为常态化工作,造成铁路基层站段的成本预算“年年都在减数字”———既有线的运量在成倍增长,而线路的维修费却在减少;普通客车上对装备的投入不足,一些运行时间长,出现老化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整修和整治;货运方面铁道部对更新车辆控制严格,危险品罐车、集装箱车老化,老、旧、杂型车在超期服役;对从业人员的投入也不足等等。长此以往将对铁路运输埋下长期安全隐患,进而会影响铁路的服务质量。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没有可靠地确认。铁路运输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内涵的宽泛性,导致其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构成的复杂性,虽然有些成本由于本身的性质或人为的缺陷导致其难以被明确定义或指出,但是有些成本例如资本支出、重点物资运输等可以明确计量,应在这些方面加以尝试。

3.铁路效益

铁路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员工效益。社会效益是指铁路运输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效益是指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员工效益是指员工的业绩与应取得的报酬、待遇的关系。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员工效益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社会效益是铁路运输产生的原因和目的,是企业的责任,是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创造者。经济效益是铁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可以为社会效益和员工效益提供物质保障。员工效益是员工努力改善工作的动力,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证。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在处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员工效益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是片面强调社会效益。铁路作为大众化、大运量的交通工具,长期担负国民经济调控职能,国家对铁路运输企业通过运力调控、重点物资运输调控等来保证社会正常的经济和生活秩序。从长远发展来看,片面强调铁路的社会效益,使铁路运输企业过度承担社会责任而得不到合理补偿,是一种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必将导致铁路竞争优势的丧失,最终影响铁路实现社会目标的能力。二是铁路运输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和员工效益一直处于较低状态。一直以来,中国铁路尽管具有较高的运输效率,但其盈利性较差,在政府对铁路运价严格控制和偏离市场的定价机制共同作用下,在运输生产成本逐年递增且还本付息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虽然铁路运输收入不断增长,但铁路运输系统不可能像其他垄断行业一样获得超额利润,其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靠增加客货运量和客货周转量以及采取超常措施狠抓节能节支工作,铁路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但职工收入与其付出没有成正比,员工效益没有得到重视。铁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员工效益走向一体化。

二、服务质量、运输成本和经营效益的辩证关系

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质量、运输成本与经营效益紧密关联,在交通运输发展的不同阶段,服务质量、运输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会有所不同。在以各种运输方式各自独立发展为特征的初步运输化阶段,铁路的发展特点是,从以线路通道建设为重点逐步转变到以大型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等节点建设为重点,同时运输系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多式联运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在此阶段(如图所示),服务水平会随着运输成本的增加按一定比例增加,并且服务水平增加的效果明显,即较少的投入将带来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运输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同时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成本的增长幅度,因此成本的增加不会对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即随着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幅增长。

在初步运输化阶段,服务质量是效益的核心,是提高盈利的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通常可获得相应的优质优价的回报,能显著提升运输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提高质量不仅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PhilipCrosby)所说的“质量是免费的”而且可以说“质量是富有收益的”。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主要采用服务导向战略,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一定的运输成本条件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运输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竞争力。

交通运输发展到以一体化运输为特征的完善运输化阶段,在运输服务质量稳定提高后,运输的成本水平已经变得很昂贵,要想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需要维持更高的成本投入。与初步运输化阶段相比,在运输成本增加相同的情况下,运输服务水平提高的幅度变小。换句话说,过多的投入也不一定就带来较高的服务质量。如果单纯片面地追求“高质量”势必造成高成本,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即如果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那么由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增长的幅度,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在完善运输化阶段,运输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成本导向战略,把运输成本费用的发生控制作为主要目标,在不影响服务水平甚至是降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水平,并围绕成本主题开展多方面的调整工作。

三、现阶段铁路运输企业应实施服务导向战略

我国铁路目前正处于初步运输化阶段,应主要采取服务导向战略。

1.当服务质量与运输成本发生矛盾时,应以服务质量为核心。运输服务水平与运输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即同一资源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也就是说,运输企业在追求提升服务水平时,会相应带来服务成本的上扬;要控制运输成本费用时,常常又会发生服务质量的下降。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由于在初步运输化的初级阶段控制成本费用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服务质量要靠一定的投入来保证,投入不足会使服务质量大幅下降。同时提升服务质量较之降低运输成本能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关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相对降低成本,避免成本降低的同时削弱了企业的效益甚至竞争地位。

第4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第二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许多人只有一份没有求职目标的通用简历,这样的简历肯定是没有针对性的,如果你的简历什么职位都可以投,它能体现出你的核心能力么?确定求职目标是件纠结的事,但是这是你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根据不同的求职目标制定多份简历也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但是好工作,就在于你的坚持。

第三,简历各部分的排列顺序问题。简历控遇到过一份简历将兴趣爱好(内容只有篮球和动漫两项)放在第一位,简历控想了很久也不能参透作者的用意。根据多年的简历指导经验,简历控建议简历各部分内容的排列顺序如下:个人信息、求职意向、自我评价、工作经历、教育背景。

第四,简历的细节要注意,有位HR曾说收到一份简历,自我评价是123。我相信这位求职者肯定是一时笔误,忘了填写评价的具体内容,没有人对自己的评价是123。但是,如果这位求职者在简历制作完成之前检查一下,在发送简历之前检查一下,都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所以说,简历细节,重中之重。

一份简历应该包括了求职者最基本的信息和与该职位的申请有关的一切信息,一般而言,应届生的简历建议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求职意向、教育背景、工作及实习经历、项目经历(如果有的话)、社会实践(如果有的话)、所获奖励或证书、外语及计算机技能等

第5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妇产科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手术前病人在禁食、口服缓泻剂、大量不保留灌肠等肠道准备过程中常经历严重的不适与痛苦,有时还因肠道清洁欠佳而需重新进行肠道准备。为摸索一种简便、高效、病人感受好的肠道准备法,于2009年6月-8月对8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分别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口服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种方法对肠道清洁度和舒适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80例接受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口服甘露醇,急性内出血和不明原因的急腹症病人除外。平均年龄(34±5)岁,两组的种族、文化程度、精神状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肠道准备方法:实验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腔镜手术前1d正常饮食,16:00口服此散,将1盒粉剂(内含A、B、C各1小包)倒入带有刻度的量器中,加温开水搅拌配成1000ml溶液,以每小时约1000ml的速度服药,再将第2盒粉剂同法配制,继续服用。手术前晚和手术当日晨根据排泄液情况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上午进行手术。对照组口服甘露醇,腔镜手术前1d进流质饮食,16:00口服20%甘露醇250ml,再进3~5倍水,以每小时约1000ml的速度服药。腔镜手术前晚和手术当日晨根据排泄液情况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上午进行手术。

1.2.2 观察指标:观察服药后的初次排便时间、自行排便次数、大量不保留灌肠次数、病人的感受(有无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心悸、出汗等)、病人的舒适度及肠道清洁程度。舒适度指标:用美国国立卫研究所制订的视觉模拟评分法[1]测评病人对肠道准备过程中的感受(0~2表示舒适,3~4表示轻度不适,5~6表示中度不适,7~8表示重度不适,9~10表示极重度不适),资料收集均在术后24h内由调查者完成。肠道清洁程度判断标准:Ⅰ级,肠道准备良好,无粪渣或潴积少量清澈液体,视野清晰,不影响手术;Ⅱ级,肠道准备较好,可有少量粪渣或潴积较多清澈液体,视野尚清,不至于影响手术;Ⅲ级,肠道准备欠佳,有较多粪便或潴积有较多混浊粪便液体,视野模糊,影响手术进行。

1.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服药后排便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病人服药后感受比较:服药后实验组中有8例、对照组中有18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部不适、恶心、腹胀、腹痛、头晕和心悸,程度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2,p=0.038)。

2.3 两组病人服药后舒适度比较(见表2)

2.4 两组病人肠道清洁程度比较(见表3)

3 讨论

肠道清洁程度直接影响腹腔镜手术的视野、成功率,准备欠佳可能会造成手术的失败;同时,肠道准备方法不恰当,还会使病人感觉不舒适,增加病人的痛苦。20%甘露醇为高渗脱水剂,口服进行肠道准备可造成渗透性腹泻。口服剂量为250ml以上不等,多要求病人快速服下,胃肠道剌激明显,肠腔内酵解产生大量气体[2]易致脱水和电解质丢失,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影响肠道清洁的效果。聚乙二醇电解质灌洗液[3]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Davis等对灌洗方法进行改进产生的一种等渗肠道灌洗法,其主要成分是一种非吸收性、非分泌性、等渗的口服肠道清洗液,其成分为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用硫酸根代替氯离子,避免钠随着氯离子的吸收而主动吸收,所以肠道准备时体内水钠潴留减少。为维持灌洗液的渗透压,其中加入了聚乙二醇而不被吸收,也不会被结肠的细菌代谢产生气体。研究结果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服药后大量不保留灌肠次数少于口服甘露醇组,而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后胃肠道吸收少,血及尿中浓度低,对机体影响少、口感好、胃肠不适轻微、不需要饮食限制,更容易接受。两组舒适度自评虽均为轻中度不适,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小结

研究表明,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腹腔镜术前的肠道准备,不需要饮食限制,服药后大量不保留灌肠次数少,病人不适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正确评估病人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的感受和舒适度,以便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关爱和照顾[4]。

参考文献

[1] 倪家骧.疼痛的定向与定量检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3-389

[2] 余江,王仙园,肠道准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0(5):73-74

第6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书;侵权责任;证据性质

一、引言

现代社会,车辆是人们出行最基本的代步工具。在带来诸多方便和福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财产、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损害。交通事故系常见的侵权类型,处理这些事故的基本原则即《侵权法》第四十八条,其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通过这一指示参照性的规范,将交通事故处理所依据的限定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处理交通事故与侵权损害赔偿有密切关系的,就是第七十三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所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此处所提之“证据”是否就是《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证据,或者是作为最终分配民事责任的标准?

二、交通事故认定书之证据性质的理论探讨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性质,意见不一:有认为如果是一般轻微的交通事故,则是行政责任认定书,如果是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则是具有刑事责任认定性质的文书;也有人认为认定书为鉴定结论。[i]有人认为认定书是证据,此方面代表性观点有书证说、鉴定说、综合证据说。就鉴定说前述已经将其批评否定,有人就书证说、综合证据说提出质疑。[ii]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是证据,这还得从证据本身入手。将证据看作为大前提,交通事故认定书看作为小前提,当证据内涵确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与该内涵对应,则其是证据。民事诉讼中,能够做为证据使用的是否就只有《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所规定的八种证据,除了这八种法律文本所载之证据之外,其他有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在诉讼中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在民事诉讼中,因诉讼证明的对象不仅仅是争议的案件事实,还包括经验法则,外国法律等。故证据定义为:在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诉讼主张成立与否的根据。[iii]按这一定义,在诉讼中用来证明诉讼主张之材料、手段,不论其真实性或是否为法院判决的根据,都是证据。因此,当事人向法院提交的所有证明自己诉讼主张的材料,都可称之为证据。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第六十三条该条第一款,将“证据有下列几种”修改为“证据包括”。依文义解释,“有下列几种”将证据的外延予以明确的封闭,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必须符合“下列几种”的形式,才能被称为证据。“证据包括”,依文义解释,“包括”后面的众多项种概念被包含于属概念之中,这里种概念包含于属概念之中,但属概念又不全是特定种概念的相加。如生命健康权、人格权、生存权、受教育权等包含于权利,但权利并不等于前述具体权利。同理,《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八项证据种类包含于证据,证据是属概念,后列八项证据是种概念,二者不是简单数学式相加相等。因之,证据的内涵是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而此处的证据外延却是“八项证据”。此“八种证据”是否能穷尽证据的外延,其划分标准亦有探讨之处。[iv]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警部门勘验现场、检查、调查情况和根据有关检验、鉴定结论而制作的。是对第一现场的记录,所载之内容,具有很高的客观性。由常理可知,交通事故现场因其所处的特殊场所,极易遭到破环,且无法恢复或原景重现。而其内容,反映了事故发生时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具体的主客观情况,并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有明确的分析记载。从这一意义理解,其能证明交通事故的客观事实,与证据的内涵一致,其可以作为证据。

三、交通事故认定书之证据性质在诉讼中的实证表现

“葛宇斐诉某某案”[v]裁判要旨谓:“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作出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主要证据,虽然可以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但由于交通事故认定结论的依据是相应行政法规,运用的归责原则具有特殊性,与民事诉讼中关于侵权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归责原则有所区别。交通事故责任不完全等同于民事法律赔偿责任,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作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责任分配的唯一依据。行为人在侵权行为中的过错程度,应当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根据民事诉讼的归责原则进行综合认定。”

依上开判决要义,交通事故认定结论的所采依据与民事诉讼中关于侵权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规则原则有所不同。交通事故认定结论所追究的是原因责任,即归责所考量的是行为人可责的行为原因,而不评价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若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认定为意外事故的案件,当事人双方均无责任。这里之无责,是指当事人双方都没违反道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而在诉讼中法院审判推理所采的依据却相异,据笔者实证研究所参考的判决中有两例交通事故认定书确认为意外事故的,一是前述“葛宇斐诉某某案”,二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与陈某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vi]。在两起案例中,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认定的为意外事故,法院法官则主要考虑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各自具体的主客观原因对事故结果产生的大小来分配民事责任的比例。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却不仅仅是记载交通事故发生的事实,还有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当事人的过错大小或意外原因、及交通事故责任大小等。据考察,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判决反映直接采用交通事故认定书来确定案件的事实、分配当事人民事责任大小。在部分案件中,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载之内容,存在缺陷,如“甲因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vii],就致损结果大小的原因,除肇事人因素外,还有受害人自身因素。此类案件中,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证明案件的全部事实。因而,在审理过程中,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载之内容可以用来证明案件待证之事实,但具体的民事责任须依侵权法归责原则进行认定,而不是为图“省事”,照搬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全部内容。

四、结论

综上所述,证据的内涵可以确定,其外延不仅仅限于《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所列之八种形式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载之内容,能够客观的反映出交通事故的全部或一部分事实,其符合证据的内涵。因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件中作为证据使用。

注释:

[i] 参见罗筱琦,陈界融.证据法理论与实证分析(一)[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9.

[ii] 参见赵信会.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属性的质疑[J].法学论坛,2009(6).

[iii]参见张卫平.民事证据制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4.

[iv]参见张嘉军,张红战.我国证据种类的反思与重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3).

[v]葛宇斐诉沈丘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周口市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沈丘支公司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J].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11).

第7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赏识艺术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充满爱的教育教学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的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1]。赏识是爱的真诚流露和具体展现。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有效把握和恰当运用赏识的艺术手段,可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未成年人道德学习的愿望和兴趣,点燃未成年人道德智慧的火花,促使未成年人进行积极的道德自我建构,从而取得良好的道德启蒙教育成效。

一、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赏识艺术的含义

人性渴求和希冀赏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是人性的内在期望和殷切需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所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赞誉和赏识。对于“赏识”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从字面的意思理解,赏识就是“赞赏”“颂扬”“称许”。《辞海》注解: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赞扬。《宋史•欧阳修传》:‘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2]。因此,找寻他人身上的亮点以及事物的价值加以赞美和称扬,便构成了赏识的应有之义。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且是一门教育艺术。赏识教育是充盈人性光芒、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形式。给受教者以必要的鼓励和称赞,可唤醒他们锐意进取的内在动机,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如果教育者吝啬对受教者的赞叹或表扬,则无法使他们体验到参与教育活动的乐趣与活力,受教育者反而备感枯燥与乏味,甚或产生厌恶及抵触情绪,教育影响也就难以恒定而持久,严重影响受教者身心的健全发展。尤其是对“乐嬉戏、惮拘检”的未成年人来说,赏识教育更是值得肯定和提倡。“赏识教育是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光放彩的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3]由于赏识教育既能迎合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可摆脱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好评和青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把赏识未成年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真理。他反复强调,师长或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看到未成年人的优点和长处,进而敏锐地捕捉未成年人的上进心理并予以积极引导。唯当如此,教育工作者才能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未成年人。“从孩子很小时起就注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公民自豪感;他才有可能去发现孩子们的不同的天赋、才能和兴趣,因人而异地指导他们,为之创设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条件,使之在精神生活的某个领域找到‘表现自己’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天地,树立起自尊心和自豪感,逐渐产生‘道德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锻炼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和道德高尚的人。”[4]410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艺术。所谓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的赏识艺术,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肯定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不断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长处和闪光点,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的道德主体性,唤醒他们仰慕和向往高尚道德的精神追求,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过程。运用赏识的艺术手段进行启蒙教育,可创设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使未成年人感受来自师长们真切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心境和勤勉进取的精神状态,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和道德品质,在教育工作者的鼓励和赞赏中实现道德的不断成长与自我超越。

二、赏识艺术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的优势

赏识艺术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效能。洞悉和开掘赏识教育的艺术价值,是开展道德启蒙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

(一)有利于挖掘未成年人的道德潜能

按照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任何个体至少都具有言语-语言、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交流-互动和自知-自省等七种潜能,但这七种潜在的能力或能量深藏于人们的深层意识之内,在自然的情境下并不能有效显现,且在个体身上表现有异。要将沉睡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尚有赖于适宜的赏识手段进行唤醒、调动和激发。由于当前教育深受科技理性的主宰,因此教育工作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未成年人的智力和能力等潜能的开发层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其道德潜能的开垦和发掘,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的家庭道德启蒙教育中,“许多家长的道德启蒙教育意识依然淡漠,特别是还没能真正从传统重智轻德的片面认识中摆脱出来。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教育主要是智力启蒙教育,至于道德教育,那是学校和社会的事,用不着他们费心;还有的家长认为,道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既然是一辈子的事,‘树大自然直’,家庭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贡献仅仅是‘杯水车薪’,进行与否,对孩子今后的道德教育效果并无大碍,因而对道德启蒙教育不屑一顾”[5]。即使在学校的道德启蒙教育中,不少教师功利化的心态也导致他们将启蒙教育的任务拘泥于道德知识的传授,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赏识艺术的激励作用和唤醒功能,因而无助于未成年人道德潜能的开发,这本身就构成了对道德启蒙教育的伤害,不能不说是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的大缺憾。家长和教师运用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进行道德启蒙,可唤醒未成年人深层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使未成年人内在的道德潜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和迸发出来,让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并使其转化为现实的道德品质,为孩子完美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责任感

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道德责任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能点燃受教者奋进的激情,将自觉遵守道德、履行道德以及维护道德作为自己的应有品质。由此,培养受教者的责任心和义务感,自然成为道德教育不容规避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道德启蒙教育中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责任感,不仅关系着未成年人个体道德品质的生成和发展,而且影响着民众素质提高和社会道德进步。一如苏联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的洞见:责任感是未成年人获得道德的、精神的、社会性发展的人格品质与精神特质。未成年人对家长、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思维,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明朗起来,他们将恪守社会公德的责任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良好品德,逐渐迁移到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关注和热爱上来,扩展到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轨道上来。今天的未成年人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以赏识的态度和方法进行道德启蒙,可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未成年人的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使之勇敢地承担道德责任,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前提下,循序渐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师长的赞赏中深化道德认识,践履道德行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有益于鼓励和引导未成年人改过迁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每个未成年人抬起头来走路,特别是要使犯过错误的未成年人能够抬头来走路。这就要求师长们赏识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正视过错,积极面对失败。未成年人表现欲望强烈,他们期望自己的言行能够得到师长的赏识而努力表现自我。但其稚嫩的心灵也害怕失败,担心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认可,从而变得畏缩不前,失去道德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孤僻、内向、怯懦的未成年人而言,他们更渴望受到赏识。师长的激励和赞扬,给未成年人带来力量,成为未成年人前进的动力。师长对他们优点、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赞扬,对其改正缺点、错误行为的期待和勉励,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强化上进的愿望,摆脱自卑心理,走出失败的阴影,加强道德自勉。“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护儿童身上一切好的东西,正像园丁无微不至地爱护嫁接在野生树上的良种果树枝那样。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前当众宣布。应当让儿童表现出克服自己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的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艺术。”[4]34所以,用赏识的手段推进儿童道德的自勉,可助长未成年人改过迁善的品性,使之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获得精神寄宿的家园。

三、运用赏识艺术的教育策略

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师长们不仅要树立赏识的意识,而且要掌握赏识艺术的技能技巧,学会和善于运用赏识艺术,有效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的发展。

(一)运用明确具体、针对性强的语言赞赏未成年人的行为

赞赏艺术的运用要遵循受教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的赞赏才能有效调动未成年人接受道德教育的积极性,更有益于发展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龄所限,尤其是儿童对美丑、是非、善恶的认识较为模糊,倘若无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家长或教师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表现用笼统、模糊、抽象的语言如“太棒了”“好极了”“太精彩了”等加以赞赏,孩子既可能因为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到底好在哪里而无以内化或强化,又可能自以为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因而弱化赞赏艺术的教育效果。因此,师长们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以及启蒙教育的内容,运用明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表扬和赞许。如对于3~6岁的学前未成年人,可用“宝宝第一次能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了,妈妈相信你会越来越有礼貌的”“今天你洗手后及时关掉了水龙头,干得不错”“你能主动向爸爸承认自己的错误,进步很大”“你为自己的谎言而难过,爸爸相信今后你一定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学会自己整理房间了,我的宝宝长大了”“宝贝真懂事,都会关心照顾爷爷了”等语言加以表扬,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基础文明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坚持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艺术手段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是赏识教育中交替使用的艺术方式。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过程中,奖励具有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适宜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均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亲切的目光、温馨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肯定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以及热烈的鼓掌等精神激励,以及玩具、书画、食品、服饰甚或金钱等物质奖励,都会调动未成年人遵守道德规范、表现道德行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但由于道德的终极关怀指向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因而教育未成年人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毋庸置疑,在道德启蒙教育中,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来唤醒、激发孩子的道德意识是必要的,但处理不当,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物质奖励而服从父母或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随着父母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道德选择、道德判断以及道德创新能力的发展。”[6]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师长单纯以物质奖励来刺激未成年人的道德行为,久而久之,未成年人形成了为了获得物质奖励而遵守道德的习惯,学会了追求物质享受,养成没有物质奖励就不接受道德教育的不良习性,形成讨价还价、凡事先讲报酬的坏毛病,教育结果事与愿违。因此,只有用精神激励来引导物质激励,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保证道德启蒙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三)应将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适宜的奖励与批评,可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凡是受到奖励、褒奖、赞许的行为,会因得到褒奖而强化,使行为方式继续保持下去;凡是受到批评、反对、惩罚、阻止的行为,会因为受到惩处而强化,使行为方式得以放弃,矫正。”[7]因此,师长们在运用赏识艺术的同时,不能忽视挫折教育的积极意义。倘若为了运用赏识艺术而一味地纵容、迁就未成年人,极易削弱他们的进取意识和自主精神,扼杀未成年人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任性、固执、依赖与自私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此,赏识艺术就成为滋生孩子自以为是、骄横霸道、盛气凌人等歪风邪气的“帮凶”。此外,滥用赏识手段,孩子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贬低赞赏艺术的价值。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将赏识教育和适度的批评教育有机地融入启蒙教育活动过程中,该奖当奖,该罚宜罚,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道德的健康成长。

(四)培养未成年人自我悦纳和自我鉴赏的能力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因。运用赏识的艺术手段培养未成年人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赏识教育的知识与艺术,还需要得到未成年人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未成年人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和接纳程度,直接关系到赏识功效的发挥。实际上,赏识教育艺术的内在魅力就在于开启未成年人的内心感悟与积极体验,激发他们努力上进的愿望,倘若未成年人本身抵制道德启蒙教育活动,不知或不能自勉,那么,任何形式的赞许与鼓励手段也无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师长们要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孩子形成自信、自尊、自强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未成年人自我认同、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思维,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克服困难,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道德任务的信心和勇气,在自我激励与自我超越的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撑下,将道德认知内化为精神动力与道德品质,提升自我效能感,不断完成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任务,稳步达到道德启蒙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664.

[3]张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赏识教育研讨会召开[N].人民日报,2004-06-24(2).

[4][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王家驹,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冯永刚.道德启蒙教育:成人———你准备好了吗?[J].思想理论教育,2005(22):4-7.

第8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军人 失恋心理 疏导

当军人恋爱行为受到家庭、社会、道德以及个体自身因素的制约而适应不良时,就会产生恋爱心理问题。在这里笔者就失恋的恋爱心理问题作个探讨。

一.失恋心理问题的表现

我们的战士包括年轻军官都正处青年时期,由于心理、心理的逐步成熟,都可能在入伍之前,或入伍之后萌动春心,涉入爱河。然而,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一个辩证的自然法则。失恋对我们每一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有些人可能因为失恋而萎靡不振,有的人甚至自杀或杀人犯罪,正如军队政治工作《决定》所指出的:“解决现实思想问题,要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强自立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失恋者的心理疏导。

(一)失恋的概念

所谓失恋就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失恋可分为假性失恋与真性失恋两种。单相思就是一种假性失恋,因为患者并未与对象真正建立恋爱关系。真性失恋是经过一段时间热恋以后的分手。失恋大多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虽然主动者在分手之后也会感到内疚,但绝大部分的痛苦常常落在被动者身上。失恋还可分为快速失恋与慢速失恋。所谓慢速失恋是指恋爱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最终导致分手。而快速失恋是指一方忽然提出分手要求,令对方猝不及防。快速失恋容易导致情绪上的强烈反应,有时当事者会短暂地出现忧郁症状,甚至出现精神上分裂症的症状。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失恋后的几种消极心态。

(二)失恋的主要表现

失恋引起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很快地走向新的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除这种强烈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具体到不同的个体,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消极心态。

1.较严重的自杀倾向。由于爱情需要一个人全身心的奉献,所以失恋会给人造成这样一种错觉――自己的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尤如一堆废物被对方随手抛进了垃圾桶。由于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茫,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这种自我价值的丧失感往往会导致自杀行为。

2.较严重的攻击性倾向。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妒厌世,怀疑一切,看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对于一些性格有缺陷的人来说,失恋有可能激起他的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倾向在军人身上也会出现。因此在工作中对有失恋型人格,偏执性人格等倾向的人容易以攻击发泄他失恋后的痛苦,大家一定要注意把握。

3.较严重的忧郁症倾向。失恋的人大抵都有逃不过忧郁这一关。表现出心情沮丧、苍白、黑暗,茶饭不思,神情恍惚,沉默不语,酗酒,猛吸烟,外出茫无目的地游逛等。失恋者对被抛弃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想,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如不及时地做好失恋工作,可能对部队的管理、军人的成长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失恋心理的处理方法

(一)宣泄压抑的情感

失恋者造成的情感压抑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及时排泄这些压抑的情感,就会出问题。有益的做法是尽快想办法让失恋者倾诉心中的痛苦。

1. 倾吐。就是让失恋者以倾诉的机会。失恋者被悔恨、遗憾、急怒、惆怅、失望、孤独等不良情绪困扰,应该找一个可以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向知心朋友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并听听他们的劝慰和评说,这样心绪会平静一些,也可以用书面文字,如写日记或书信把自己的苦闷记录下来,或给自己看,或寄给朋友看这样便能释放自己的苦恼并寻得心理安慰和寄托。

2. 移情。就是使失恋者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人、事或物上,比如失恋后,与同性朋友发展密切的关系,交流思想,倾吐苦闷,求得开导和安慰;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释解苦闷,陶冶性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的博怀中去,从而得到抚慰。当然,密切自己与其他异性的交往,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途径。

3.立志。就是让失恋者内在能量得到升华。失恋者积极的态度会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失恋者因此而创造出了辉煌成就,象歌德、贝多芬、诺贝尔、居里夫人等历史名人都曾饱受过失恋的痛苦。他们可谓是用奋斗的办法更新“自我”,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以上我们谈了失恋后解决的第一种方法,下面我们再来讲讲以下几种方法。

(二)调整失恋者的认知

失恋后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痛恨对方,然后感到自尊的严重失落。恋爱中的双方都努力表现优点、掩盖缺点,也只看到对方的优点;失恋后则产生了否定自己或恋爱对象全部优点的倾向。作为失恋者,如果你能帮助他(她)按上述方式把混乱的思路理一理,就会发现,理清后的失恋者,心情会平静许多。

(三)“阿Q精神胜利法”

第9篇:倒数的认识范文

我看过很多书:《鲁滨逊漂流记》、《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第十一根红布条》、《冒险小虎队》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冒险小虎队》。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了:像你这样的女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看这一类的书呢?别急别急——我来告诉你吧!

我原先是不喜欢看的,后来经过同学的推荐,就看了第一页,看完了第一页又看第二页,看完了第二页,又想看第三页。。。。。。我越看越来劲,越看越入迷,就在侦探们快要推理出结果时,妈妈对我说:“囡,快去睡觉吧!十点啦!”我只好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了下去,然后又伸了伸早已麻木的四肢,慢吞吞地站起身,回到房间,将书放回书架。

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直痒痒:结果怎么样了?是谁犯的罪?最终,我控制不知好奇心,蹑手蹑脚地来到书柜旁,屏住呼吸,刚想伸出手拿书,却一没站稳,不小心与地板来了个“吻”,发出了“咚”的一声。我急忙跳上床,盖好被子。这时,妈妈推门而入,小声的对我说:“怎么了?发出这么大的声音?”我回答道:“没。。。没事,被子掉了!”。妈妈终于走了,我舒了一口气,我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我仍不甘心,再一次来到书柜旁,迅速抽出那本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上了床,打开手电筒,一口气看完了那本书,美美地睡上了一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