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财投资的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形成风险投资。只有借助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构建关于收益和风险相等的市场环境,才能促使人才、技术、资金等进行一定的流转,并且促进交易的进行。风险资本和普通资本之间的区别在于,风险资本注重的是资本收益,而非财务收益。所以,其也为资本构建了获得资本利益的制度,形成了完整的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资本的特点是无限性。风险资本来源于资本市场,同时资本市场也属于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渠道。不管是借助出售、收购、兼并等模式来退出,还是通过IPO“二板市场”来进行,都无法离开资本市场这个概念。风险投资的目标,并不是对风险进行控制,也不是通过无限量的投入,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风险投资的真正目标是促使被资本得到无限扩展,要扩展资本,就需要对股权进行转让。第一次公开上市就便属于其中主要的一种形式。企业经营者通过上市所套到的资金,用于新项目的投入,从而产生循环。
如果企业的资金来自于风险资本,而且一些常规指标(税前利益、股东数量、有形资产净值)和一般的证券市场在上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为了促使风险投资得到一定的发展,就必须要降低上市的要求,构建适合企业上市的制度,促使风险资本能随时退出。这种市场交易模块,属于和主板市场相对的“二板市场”。全球其他国家基本都有“二板市场”,常见的有日本的OTC市场,美国的Nasdap市场等等。二板市场的要求如下:第一,投资者的素质必须很高,第二,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第三,对主板市场存在依赖性。不管在哪个地区,二板市场都是在完善的主板市场上建立起来的。从目前来看,我国二板市场的发展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制约:第一,投资者的制约。我国大概有超过七万亿的存款必须得到消化,然而股票市场则大部分都是散户。因此机构投资者不够,无法在二板市场产生强大的投资。第二,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未得到发展。不但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士,而且政府也过分管束风险投资市场,没有进行激励和监督。
目前,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比主板市场更规范的创业板,从而扶持资本市场。所以,创业板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二、政策法律环境
(一)法律环境
企业属于契约集合体,如果契约不合理,那么就会提高成本。为此,必须对契约进行监管。另外,风险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投资法律保障制度,从而提高契约的法律效应。比如美国早已制定《中小企业法律法》,我国也设立了和风险投资相关的《投资基金法》,并制定了法律保护体系。总体来说,发展风险投资需要这几个方面的法律保障:第一,维护或者建立信用准则的法规体系,第二,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体系,第三,建立风险投资运营制度的法规体系。
(二)税务环境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便出台了税务法律,并且减少了资本所得税。这对长期股权投资产生了税务影响,促使风险投资产业得到了发展。美国风险企业的一般组织形式逐渐的被有限合伙制所影响,这是因为在美国税法中,有限合伙制不属于法人,无需交税,税务仅仅由有限合伙人缴纳。此外,有限合伙人借助证券来获得投资回报时,也不需要缴纳税款,可借助证券变现来完成交税任务,因此税负很低。但在我国,合伙制企业必须缴纳税费,这导致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合伙制无法和世界接轨。为了促使政府对投资进行正确的引导,我国制定出了关于风险投资产业的税务政策:第一,给予养老金和保险企业等给予税务优惠。第二,给予私人投资者一定的税务优惠。第三,给予股权投资者一定的税务优惠。目前的税制允许债务利息在税前扣掉,这样一来,债务融资便会降低税负。
三、创业文化
不管是哪一种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风险投资产业同样如此,它的特点是会受到人力资本的影响。但创业文化则需要在风险投资人力资本中产生,它的重点在于鼓励创新和冒险。所以,创业文化背景也衍生了很多的风险企业。国外对风险投资产业进行研究,认为风险企业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人力资本的发挥,以及该地区的制度、创业文化。
全球众多国家中,投资成功的有以色列、英国、美国等。尽管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美国硅谷的发展模式进行效仿,但几乎都失败了。因此,这也说明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对于市场环境、法律制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不能一味进行模仿。在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因为缺乏风险投资渠道,以及相关的制度,所以一些研究机构对风险资本家进行了分析,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技术支持。很多企业的创业者都来自于科研机构、大学等,和过去的单位有着一定的联系,能够从过去的单位获得一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不同的高校和科研所都在风险投资发展阶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我国也新增了很多的技术开发区。这些技术开发中心都位于技术和人才密集的区域,目的是方便使用区域内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从而形成对风险投资有利的创业文化区。也因此,要保证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建立有利于风险发挥的文化体系。所以,创业文化引导着风险资本的走向。
四、中介服务机构
所谓中介服务机构,指的是为筹资者、投资者提供服务的机构,具体包含了律师机构、会计机构、投资顾问、调查机构等等。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不受到限制,一旦投资者和融资者产生矛盾,那么中介服务机构能公平的进行裁决。
风险投资属于一种特别的经济行为,其除了要求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更要求一些机构和个人对风险投资行为进行监管,建立一些功能特殊的中介服务机构。比如对创新技术类企业进行技术认证的机构,对企业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占股权的比例进行鉴别,或者对企业提品评估、策略改进方面的咨询服务,另外还包括了对申请上市的企业提供咨询、维护等服务的机构等。
一、人员管理
风险投资做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管理。财务上对人的管理,即对在风险投资这个特定行业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而定。如果没有适当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对人员的管理表现在:
1、实行严格的选聘标准。应该说公司目前对人员选聘的门槛不低,财务人员的招聘条件一是要求人品好,要诚实、敬业,要有责任心,要有对工作的挚爱和热情。二是要求大学财会专业本科毕业,有三至五年的工作经验,CPA(注册会计师)和硕士研究生优先。这两年来,BVCC招聘了一批学有专长,业务素质良好,可以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其中CPA和硕士研究生占到一半以上。财务人员良好的素质是公司向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以保障公司利益的关键。
2、实行定期汇报制度。风险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投资企业,财务部门每月召开一至两次部务会议,专门汇报交流投资企业的财务情况及管理心得,其中重要的财务信息汇成文件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以利于公司对投资企业的管理。
3、实行定期培训制度。应该说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有别于一般的财务管理,它要求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及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为尽快跟上这种变化,公司财务部门需要不断地培训。定期培训制度一是适应会计制度的变革,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向国际惯例靠拢,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了解,以适应国际化的步伐,三是加强对科技动态与财会专业的发展等相关业务的了解,比如,已进行过包括新旧会计制度的对比、企业价值评价、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税收政策的比较、网络与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异同系列专题培训。
4、注重总结研究成果。风险投资业务在我国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实践活动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风险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问题、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等,我们把在实践中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加以总结,形成了《风险投资财务分析与评价模型》、《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评述》、《风险投资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关于产权交易市场的思考》等研究成果。研究和总结的结果,使大家都有很多收获,既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又对下一步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二、制度设计
设计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系统、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对投资企业管理的有效实施。风险投资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都要展开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投资时总会遇到各种风险,需要企业进一步优化措施来强化投资风险控制,所以对投资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下文将首先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概述。
一、企业投资风险概述
由于市场经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要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营做出预先判断,但是这种预先判断往往缺乏精确性,导致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发生预想不到的后果,特别是出现经济滑坡等现象,这样就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经销效益提升,给企业造成了很大风险,这就是企业投资风险的具体表现之一[1]。
企业投资风险主要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市场中全部的资产收益率因为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非系统风险主要是指特定的资产收益率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受到威胁,虽然二者属于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但是都会对企业的投资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方式
由于企业投资是预先判断,所以每个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都面临着各种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投资风险进行控制,主要控制方法为:
1.对投资环境的全面分析
投资环境是促使企业在投资中出现风险的主要客观因素,所以企业在对投资方案进行编制时要深入了解分析投资环境,并根据分析的投资环境结果来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然后根据这种风险作出一定的处理决策,达到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目的。
针对投资风险对企业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已经将投资风险控制纳入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成为企业例行解决的主要任务,所以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指派专业人员对外在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对市场中的经济动态信息进行把握,并对经济动态信息的变化总结相关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做出具体有效的投资方案,保证企业不至于因为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导致投资风险的上升。
2.强化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
强化企业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主要途径包括:第一,对提升投资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除了上文分析的外在客观投资环境的不可预测性,投资人员的主观意识也是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要对投资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培养,保证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拥有谨慎投资的心,对企业投资中潜在的风险可以做出判断,并且可以根据投资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企业不会因为投资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风险。
第二,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要有很高的风险意识,因为只有企业的每位员工共同提高风险意识才能确保企业真正控制住投资风险,所以提高风险意识不仅仅是企业投资管理人员的义务,也是企业每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义务[2]。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就是保证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对投资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进一步挖掘,从细节上找出企业可能面临的投资风险。所以企业应该在投资前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保证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
3.健全预警机制
健全预警制度是从制度上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控制,在健全预警制度时要从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并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实现企业对市场中潜在风险的及时监控[3]。另外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应该根据预警机制对企业投资方案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调整,保证投资风险在每一环节上的有效控制。
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企业不仅在投资风险上应该加强控制,而且在财务管理上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同时,随着新会计准则、新财务工作方法的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应该根据这些新的政策做出相应调整,主要措施包括:
1.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与时代脱节的现象,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相比,这样就导致企业无法健康持续发展,所以为了解决这种现状,企业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2.构建自动化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也应该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企业构建自动化信息系统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在现代企业办公中越来越倾向于自动化办公,为了配合这种要求,在财务管理时要利用信息系统对企业的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保证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缩短在实际工作中的时间,同时利用自动化办公也是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更加透明的主要手段。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很大关系,所以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必须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以提高。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次企业要大力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整个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素质。
4.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主要是针对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而设立的,在这种改革潮流中,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指导性的服务,而企业也要根据相关政策做出加强内部管理的措施,加强企业的融资、提高自身经验,实现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
(一)MM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MM资本结构理论是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两位财务学者在1958年创立的理论。该基本理论可以简要地归纳为: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非各类债务和股权的市场价值。MM资本结构理论假设主要有如下几项:(1)经营风险可以衡量,公司的营业风险决定风险等级。(2)投资者对全部公司未来盈利及风险的预期相同。(3)没有证券交易成本,所有债务利率相同。(4)企业和个人均可发行无风险债券。(5)公司为零增长,即预期EBIT固定不变,根据以上五个假定得出两个命题:命题Ⅰ:无论公司有无债务资本,其价值(普通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之和)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予以折现。命题Ⅱ: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权益资本成本率随筹资额的增加而提高。
上述的MM资本结构理论是在系列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而且改理论也没考虑到税收等情况。因此,MM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还需进步的发展
(二)MM资本结构理论的修正观点
莫迪利亚尼和米勒于1963年合作发表了另篇论文“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项修正”。该文取消了公司无所得税的假设,认为若考虑公司所得税因素,公司的价值会随财务杠杆系数的提高而增加,从而得出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结论。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同样提出两个命题。命题l: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税上利益。根据该命题,当公司举债后,债务利息可以计入财务费用,形成节税利益,由此可以增加公司的净收益,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价值也会提高。按照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价值不是无关,而是大大相关,并且公司债务比例与公司价值成正相关关系。个结论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净收益观点是致的。命题ll:MM资本结构理论的权衡理论观点:MM资本结构理论的权衡理论观点认为,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因而公司陷入危机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此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的价值。因此,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应当是节税利益和债务资本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二、从MM理论透视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资金筹措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分析财务风险:权益资金利润率(息税后)=期望资金利润率+(期望资金利润率一借入资金利息率))(借入资金,权益资金×(1-所得税率)=期望资金利润率+风险报酬×(1l_所得税率L由上述公式可以得出,影响权益资金利润率的因素有:企业期望资金利润率、借入资金利息率和借入资金对权益资金的比例大小(通常叫财务杠杆)。当资金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保持不变时,如果借款利息率低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就能提高权益资金利润率。
三、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保持一个适度的负债比率
虽然充分利用负债筹资,对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过度负债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拦路虎。企业运用合理可使其发展壮大,如果运用不合理,举债经营也可能失败,甚至资不抵债造成企业破产倒闭的后果。所以,保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比率,使企业健康发展。
(二)提高公司的收益
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企业进行投资的类型有投资生产项目、投资证券市场、投资商贸活动。但是,进行投资的项目并不是都能产生预期的收益,从而引起公司盈利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而且如果公司出现投资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收益,或者投产却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了亏损,些都将导致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下降。虽然没有出现亏损,但是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的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然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是低于公司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最重要的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来获得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应该追求的是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生命周期的理财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在特定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下,采用动态的经济规划方案,分析个人终身消费最大化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能够将单期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取代,是目前为止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个人理财技术指导。关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研究,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个人理财的主要内容
良好的个人理财所能够的目标就是资金安全以及财务自由,实现这样的个人理财目标,需要个人理财能够在用户资金的流动性比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多项的资金管理。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合理的消费支出,用户的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用卡消费等;教育期望,良好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教育保障,而教育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对教育费用进行变动分析,调整教育投入方式;风险保障,针对于家庭来说,个人理财能够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防患于未然。并且保障家庭的经济利益;积累财富,个人理财在用户的工资薪金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投资收入增加的方式,如购买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纳税安排,个人理财能够帮助用户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的利用政策优惠,保障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品质,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实现财产分配。以上都是个人理财的终极目标,而实现个人理财的这些目标,需要的在科学的理财工具下实现,如证券、股票、基金、外汇以及信托等[1]。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一)单身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单身期的个人理财的主要是指用户在毕业至结婚的这一期间,单身期的个人理财至关重要,一般的时间为2到8年,从22岁到30岁。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刚刚步入到社会中,走向工作岗位。从经济收入上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用户的资金收入普遍不高,经济开销比较大,同时该阶段的年轻人能够奴隶追求高薪工作,广开财源。在能够满足自我资金需求的而基础上,每一个月都能够有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而针对这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投资,在科学的个人理财投资下,不仅能够帮助青年人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能够增加其收益。从调查中发现,在单身期的个人理财无风险资产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27%,而风险投资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73%。风险投资中包含有很多内容,债券所占据比例比较大。总的来说,青年人的个人理财投资风险配置比较多[2]。
(二)家庭组建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在家庭组建的期间的个人理财,需要面临理财格局的转变,在该阶段中,用户的经济负担加重。现代社会中的组建家庭大部分为双薪家庭,整体上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最终趋向于稳定。在此阶段中,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购房支出,此时需要对月供进行仔细规划,避免造成经济负担,在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家庭组建期也是新生儿诞生期间,用户需要充分考虑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缓解子女就学压力。在家庭中的无风险资产比例在37%左右,风险资产比例在63%。家庭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但是该部分的风险还没有单身期的风险配置高[3]。
(三)家庭成长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在家庭成长阶段,家庭中不再增加新生人口,伴随着家庭中子女逐渐长大,用户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当生活逐渐趋向于稳定之后,家庭中的子女陆续升入大学,此时高等教育的支出,使得家庭中的经济支出大幅度上升。为了避免出现经济短缺,在家庭成长期,需要逐年积累净资产,为家庭经济支出提供保障。在成长期的家庭理财中,其无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42%左右,而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57%,同时风险资产中含有的债券风险在50%左右。从这一结果对比中能够发现在家庭正在成长环节中,其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适中,此时的家庭个人理财投资决策的制定可以实现无风险资产投资和风险投资搭配模式[4]。
(四)退休期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在退休期,家庭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支出逐渐减少,用户的年龄逐渐增大,因此需要转变资产结构,避免负债出现,准备退休金。在用户退休阶段的个人理财投资中,需要将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稳定收益,减小风险。经过调查表明,当用户处于退休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应该选择无风险资产投资。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债券和基金为代表的风险资产逐渐减小,以定期存款为代表的投资增加。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理财业务;问题;策略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不正确,存在违规和误导行为
第一,将理财产品作为变相揽储的手段。一些金融机构将理财产品和一般性的结构性储蓄存款混合搭售,绕过利率监管政策,变相招揽储蓄。第二,夸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宣称的收益率是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模拟预测的数据即统计学上的收益率。随着经济的条件的变化,实际收益率往往达不到预计的收益率。第三,弱化了产品的风险提示,过分强调理财产品的优点和收益倾向。
(二)理财产品创新不足,同质产品较多,开拓市场不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多是“引入型”产品,缺乏自主创新性,而且不同银行之间的理财产品相似度较大,而且竞争无序。同时,面对缺乏理财观念的广大客户,银行对理财产品缺乏宣传,即使存在宣传,其方式也比较单一,而且目标不够明确。
(三)银行控制风险能力差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商品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充斥市场,使暴露在这些风险之下的理财产品时刻面临市场波动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对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背景下的个人理财策略
(一)恪守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
理财的两个原则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这两个原则是投资者应该恪守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两个原则。
1.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告诉我们:第一,资金增值的前提是投资;第二,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和不断上涨的影响,资金若不进行投资则很可能出现贬值;第三,资金经历的时间越长,资金所产生的增值能力越强。这三点启示告诉我们,资金获取时间价值有两种渠道:一是,投资高风险短时间获得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其二,尽早投资,投资时间长,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根据“72法则”,在当前理财环境下,投资者不应将资金集中在短期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上,应该注重长期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
2.资金的风险价值
资金的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冒着风险投资高风险的产品获得的超过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外的额外价值。资金的风险价值告诉我们:其一,进行投资必然承担一定的风险,世界上没有无风险的投资,只是风险大小的不同而已。其二,风险和预期收益率表现出正的相关性,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资风险价值要求投资值要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预防能力,考虑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不要盲目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二)选择适宜的理财理论做指导
经济学家们针对投资理财进行了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理财理论,如凯恩斯的选美理论、马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美林证券提出的投资时钟理论,这些理论对实践有了较好的指导,也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在目前的理财环境下,笔者比较推崇投资时钟理论。投资时钟理论是美林证券基于对1973以来美国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于2004年提出的投资时钟理论模型,它是将各类资产以及行业的收益表现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的研究方法,该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根据经济增长的方向和通货膨胀方向,可以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涨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选择不同的行业和资产配置,将使理财收益达到最大化。比如当前经济下行后半期和复苏前期环境下,股票是表现最好的资产,长期国债则是表现比较差的资产。
(三)具体的理财建议
1.充分认识自身的风险偏好
风险是投资理财的第一要素。购买个人理财产品之前,首先要判断自己属于风险规避型,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型中的哪一种。这不仅与自己的个性有关,也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心理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还有自身所处的年龄阶段。对于一般的“年轻人群”,建议先节流后开源,因为投资效益需要一定的本金作为基础,因此年轻人应先规划好自己每个月的支出,减少非必要支出,进行定期存款或投资到风险相对稳定的债券或债券型基金上面,通过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作用,实现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
2.准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以及未来走势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以及未来走势的判断将会影响理财者制定截然不同的资产配置和行业选择策略
2008年11月,中央相关的政府文件当中,已经将当前的经济形势称为是国际经济衰退。随之而来的是中央经济政策重心将转向抵御“国际经济衰退”冲击。理财者应遵循投资时钟理论的投资建议,准确判断当前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并能预测该阶段持续的时间,密切关注中央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重点关注的行业和企业,有效的进行行业选择和资产配置。
3.熟悉主要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理财品种也逐渐多样化,主要有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等。理财者在投资之前应清楚了解每种产品的性质、投资方向、收益率、风险、操作要求说明等基本信息,判断是否是适合自己的投资,是否是合时的投资,并注意操作的一些特别条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徐建明.理财环境决定理财方式[N].第一财经时报,2008-5-19.
[2]肖万春,周昌.通胀下的投资理财策略[N].上海证券报,2008-6-12.
[3]冯锦.投资随笔--投资时钟[N].天弘基金管理公司研究报告,2008-9-1.
[4]吴斯恩.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需求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J].价值工程,2008,(1).
[5]上海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
一、树立良好的个人理财意识
要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首先要对个人理财有一定的认识。个人理财是用于评估客户对于财务需求的整体过程,它是专业的理财人员依据客户的理财需要和理财目标,辅以分析客户的生活及财务现状。进而综合的帮助客户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的银行综合业务。同时也是全方位、有针对性、多层次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针对这一要求,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确立好自己的理财目的。参考理财人员提供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的需求及目标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以便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
二、对理财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储蓄是我国最普及的投资渠道,也是我国国民的财富存储的主要方式。储蓄包括活期及定期两种,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现金,而定期存款则是达到规定期限后才可提取现金。两者中前者较后者利率低。但总的来说储蓄是收益最低的理财工具。
个人信贷在我国主要是各种消费贷款,包括住房贷款、汽车消费、信用贷款等。在一定条件下,银行向消费者提供抵款,消费者到期还本付息。而所获取的贷款通过其他理财方式实现增值,抵消债务获取盈利而成为一种理财方式。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其利率较储蓄高,且国债信用度极高,收入免税,作为投资优于储蓄。
股票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了股票投资。股票这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价格差或红利。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分工公司是个别现象,不分红是普遍现象。个人的投资获利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
除了以上几种理财工具,还存在有保险、个人外汇业务、期货、基金及收藏品等个人投资方式。
三、合理认识并尽量规避风险
投资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投资收益与风险成配比。投资作为理财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基本原理不容忽视;投资风险需要分散,即投资组合的风险要低于单项投资的风险。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对家庭财务适合性进行分析。包括与生活目标的适合度,与个人特点的适合度,与所处社会环境及生命阶段的适合度等。对财务风险分析、管理和控制,包括收入风险、意外风险等,管理则包括规避和降低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等手段。财务风险控制则包括关注事业,职业生涯提升,建立多渠道收入来源等。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认识风险科学地规划理财计划已达到尽量规避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银行理财;风险控制;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5-0049-04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呈现持续扩容的发展态势,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从2004年的114款发展到2012年的31673款,发行规模从4000亿增长到7.1万亿元,发行主体从原有的少数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扩展到地方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机构,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实现经营转型的破冰之举。理财业务发展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各种潜在风险。内部审计已将其纳入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并不断加大审计力度,一方面满足了监管部门对理财业务进行持续性审计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促进理财业务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审计增值服务。
一、理财业务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利率市场化、资本约束机制的建立以及存贷款市场竞争加剧都催生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关注业务发展背景。有助于深刻理解理财业务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正确认识金融创新。从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层面开展审计,更有助于发挥内部审计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较低的资本占用成为发展理财业务的动力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银行业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该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银行资本约束机制的建立,推动了银行从高资本消耗的规模扩张模式转向资本节约的内涵发展模式。理财业务本身具有占用资本少、投资领域广、市场化程度高、盈利空间大等特点,它成为银行建立资本节约型业务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是银行应对资本监管趋严,缓释资本补充压力,实现经营转型的战略选择。
(二)发展理财业务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手段
我国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于2012年两次降息,对存贷款利率和浮动区间均作了调整。银行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已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息差逐步收窄,单纯依靠结算等传统业务带动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非常困难,银行盈利增长的模式亟需改变。发展理财业务有利于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其产品和投资品都是市场化定价,可以消化部分寻求高收益的资金,缓解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润的冲击。
(三)发展理财业务是实现综合化经营战略的要求
短期内我国对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不会改变,而银行业希望在券商、投行、基金、信托等领域发展理财业务的空间能够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当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在监管部门的鼓励下开展理财业务,使银行更要在理财业务上有自己的定位和专长,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通过加快理财业务发展可以疏导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增强银行综合化经营实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社会财富聚集与增长为发展理财业务提供了机遇
我国的民生领域改革为银行业发展理财业务提供机遇。据有关方面预计2013年底我国社保基金结余资金4万亿元,保障性住房社会投入资金1.2万亿元,医疗卫生领域投入3.2万亿元,教育领域投入4.6万亿元,社会资金持续向上述领域汇聚会使社会机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旺盛,带动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党的“十”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个人财富实现增长,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同样旺盛。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行情低迷,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房地产市场受限贷、限购政策调控,投资渠道收窄。在投资前景不明朗时期,银行理财系列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最佳选择,
二、理财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所形成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监管新规的出台对理财业务发展和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内部审计通过对理财业务各类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更好地把握理财业务风险点,为顺利实施理财业务审计,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信用风险是理财业务的首要风险
虽然理财业务与信贷业务有很大区别,但理财业务的信用创造功能决定了它也存在信用风险。“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它的本质,如果理财投资项目和投资标的出现问题,不能支付收益,甚至连本金都无法收回的话,到期产品兑付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很重视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工作。如在尽职调查阶段,要发现投资项目潜在的未来价值和问题所在以及保证项目信息、财务数据,项目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透明是该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必须审慎对待。投后管理同等重要,如果投后管理职责和协同机制没有理顺,形成都管都不管的现象,风险就更大。
(二)理财业务的流动性风险始终存在
理财业务出现流动性风险要比传统存款业务大,这也与理财业务的本质有关。理财产品本金和收益来源于所投资的具体项目的回报,当理财产品与投资标的的期限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为了稳定存款,保证声誉,银行理财当然不能无法兑付,甚至出现亏损都很少见,原因在于银行使用了“资金池”的运作模式来保证理财产品的到期兑付和收益实现,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流动性不足的缺陷。如果每一家银行都能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实现“分账经营、分类管理、单独核算”的话,理财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将成为各家银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操作风险分布在理财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
理财业务操作风险和其他银行业务操作风险存在共性,就是操作风险会贯穿整个业务运行流程,从尽职调查、合作机构准入、产品策划到产品销售、存续期管理、信息披露等环节。如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银行的客户经理不了解产品特性,没有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规范地评估,在产品推介及风险提示方面做得不充分,就会产生操作风险,它会在赎回和兑付时显现出来,会引发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加,法律风险应运而生。
(四)理财业务风险集聚形成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不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它的负向损失放大效应非常典型。媒体相继爆出的关于理财乱象的报道引起公众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极大关注。声誉风险本身与其他风险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是其他各类风险集聚后的最终表现,银行对该类业务产生的声誉风险难以通过评估、建模等常规方法去界定、分类,管理难度很大。
三、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国内经济增速趋缓,表内贷款风险不断显露,理财业务的表内外转移、风险传递成为银行风险集聚最多的业务领域之一。内部审计坚持以风险为导向,适时安排审计项目,进一步发挥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本文以理财业务发生流程为切入,分析提示该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银行通过理财融资活动创新实现了监管套利
国内的监管具有偏向于行政和计划管理的特征,银行理财融资活动异军突起就是贷款规模管制下的佐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多采取资产组合或资金池的运作模式,投向以债券、货币市场、信贷资产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为主,以期限错配的方式进行运作,同时实现了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市场化。在资金来源方面,银行完全自主定价,不受利率上限的管制,在资金运用方面,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委托等各种形式展开,同样不受利率下限管制,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影子银行。部分理财资金辗转投向了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使银行实现了监管套利。
(二)部分债权融资项目在准入及投放管理环节存在不足
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应根据理财计划制定全面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对理财业务实行信用风险限额管理。各家银行通常会要求严格比照信贷管理流程对债权融资项目进行审批和管理,但仍有一些银行部分债权融资项目尚未纳入信用风险限额管理,主要表现在企业表内贷款和理财债权类融资总额超出最高授信额度。还有一些银行为建立理财业务投资品的项目池,采用多种渠道推荐入池,但各渠道入池标准不统一,部分债权融资企业为房地产企业,不符合银行自定的推荐入池条件。其他常见的问题还包括理财项目用款人信用等级不符合准入标准,未落实抵押融资前提条件发放理财委托贷款等。
(三)产品投资信息披露不充分成为普遍现象
理财业务在持续快速发展后,违规代售、不规范私售、巨额亏损等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银行部分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特别是投资信息披露不够详细是普遍性现象。如近日工行被曝巨亏的理财产品也仅简单介绍,“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公司股票,也可以进行新股申购、债券和其他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等投资”,说明书对投资比例、投向等具体内容没有披露。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国股、非国股、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银行等五大类银行均存在理财产品投资信息披露透明度较低的问题。在利率市场化的紧逼下,各家银行忙于拼抢客户,鲜少能做到高度透明,投资者很难判断资金去向,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四)一些理财产品在销售方面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银监会在理财产品销售环节多次强调商业银行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客户分类,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与其相适应的理财产品,银行须对客户进行风险揭示。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银行仍存在没有清楚、全面告知客户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的现象,甚至为完成发售任务,采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风险提示等手段误导投资者,或吸引不适合该产品的客户购买。另外。客户未在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协议书上抄录风险提示或抄写风险提示不规范、不完整的现象屡见不鲜,看似简单的操作问题,却使银行面临客户纠纷及法律风险。
(五)投后管理较为薄弱,部分项目投后资产质量出现劣变
多数银行在债权融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在分行层面,作为项目投后管理人而未对债权融资项目资金用途、项目进展等开展后续跟踪和投后监督,未按要求上报项目风险分析和投后管理报告,或相关报告流于形式。在总行层面,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对债权融资项目的信用风险进行监控,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理财债权融资项目的资产分类、行业分布、企业经营、项目现金流等信息,债权融资项目也未能纳入统一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资产质量分类管理范围。同时,部分理财项目出现投后资产质量下降的现象需要关注。一是理财产品投资的部分债权融资项目实际用款人在项目存续期内信用状况恶化。二是部分理财资金投资项目用款人信用等级下降,可能造成到期违约,资金难以兑付的风险。
(六)部分理财产品在兑付和赎回环节面临流动性压力
由于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程度较大、投资品流动性不足以及超短期产品遇巨额赎回等原因,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有时还面临一定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理财业务面临较大的短期流动性缺口,产品到期须通过变现投资品或募集新的理财资金支撑兑付所需。二是部分理财产品投资品中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未达到30%的监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约定。三是向自营业务融资以解决超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加大了自营业务流动性管理难度,且自营业务和代客理财业务之间交易未建立价格验证机制。四是因关闭法人超短期理财产品赎回交易对法人客户的资金使用和运转有较大影响。客户对此反应不满。
四、从内部审计视角就理财业务发展谈几点建议
虽然理财业务在持续快速增长中遇到诸多问题,但其在有效推动银行实现经营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监管新规频出促使各家银行不断完善理财业务制度规定和管理流程,风险控制能力逐步加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迹象尚不明显。为了更好地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现从内部审计视角谈几点具体建议。
(一)审慎进行理财融资活动创新,完善投资管理
尽管理财业务正逐步被纳入监管,但其信用创造功能会产生新的流动性效应。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因此建议银行审慎进行理财融资活动创新。一是优化理财资金投资渠道,“打包还原”基础资产,尽量使理财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及产业政策,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二是要以合规的方式将资金输送到融资主体,不能违背监管的各类规定,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管理原则,建立授权、授信与限额管理的机制。三是对已经投入高风险领域的理财资金,进行动态的风险评估,按照风险等级排序,实施分行业管理策略,加强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四是成立专门的机构管理这部分资产,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之间建立起防火墙,降低两者的关联度。
(二)贯彻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坚持走合规发展道路
由于监管政策的密集调整,以及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理财业务发展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建议银行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完善银行内相关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在规模控制方面,银行应按监管要求对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尽快由表外转表内。暂不需转表内的其他融资类业务。要控制好理财业务表外风险总量。在投资运作方面,为使理财产品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比例要达到监管要求,银行应上收所属分行办理部分理财业务权限,如全面上收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资金协助募资额度。在信息披露方面,银行应从行内制度安排上确保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向客户充分披露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向。总之,银行应杜绝出现触及或超越监管底线的情况,坚持发展与合规并重,不做竭泽而渔的事情。为理财业务持续发展设置障碍。
(三)建立健全融资项目管理和业务损失财务处理机制
针对理财业务融资项目管理出现的问题,建议银行比照自营贷款的管理要求,尽快制定项目投前尽职调查实施细则,加强理财项目投资审查审批。细化融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划分各级行、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分工。建立风险持续监测通报机制,风险状况定期分析报告制度,融资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着手开发信息系统支持项目管理,实现对理财业务项目管理的系统控制和信息共享。同时,切实履行受托资产管理责任,及时向委托方通报融资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情况,采取风险缓释措施应对项目投后出现资产质量劣变问题。探索建立理财业务的损失财务处理机制,严格遵循财务制度规定,及时有效地处理理财投资损失等各类风险,为理财业务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因为是套利模式,所以也就容易把这种理财产品理解为是银行让利于投资人,这其实是基于银行的收益风险模式不发生变化前提下的一种误解。在该前提下,银行仅仅是将存款负债转化为理财负债,增加了自身资金来源的成本,让利于投资人。然而事实却不仅如此,银行的自营业务是通过吸收存款投资于债券市场获得利差,这部分利差是对银行承担流动性风险所做的补偿;而套利模式下的理财业务是为了获取存款与债券市场之间的利差,其套利的投资行为与银行自营业务在债券市场上的投资几乎是完全独立的,风险收益模式与银行自营业务的风险收益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银行让利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现代金融理论告诉我们,无风险套利机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但是都不可能长久地存在,多数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的时候出于短、频、快的需求,将业务范围本来非常广泛的理财业务局限于套利模式,银行理财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出现了先天不足。
业务定位不合理。由于是无风险套利,经营业务的银行基本上已将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锁定,所有问题都在银行的掌控之中,可以说理财业务已经是稳赚不赔。但是,这种无风险套利的机会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即使人民银行不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抹平套利的空间,银行间激烈的竞争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会把这部分空间熨平。寄希望于套利模式能够长久发展,说明各家商业银行对这一问题的准备明显不足,目前出现的困难局面就是这一问题最好的印证。
收益分担模式含混不清。在各家商业银行的产品说明书中,对理财产品的投资及无风险套利过程都讳莫如深,对银行的收益更是只字未提。人民币理财是委托理财的一种形式,投资人是理财投资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理财的所得扣除必要费用(事先应有明确规定),剩余所得也应该全部归委托人所有。在实际运作中,银行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交易文件中的收益率名为“预期”实为“固定”,产品到期,按交易文件中载明的预期收益率支付客户收益,实际投资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差额部分作为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费率,这种形式显然与代客理财的本意相矛盾。其后虽然有部分商业银行提出了收取手续费或管理费的条款,但理财固定收益的实质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果商业银行继续按照这种模式经营人民币理财业务,必将成为未来这项业务的一大风险隐患。
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不完全。在产品定位没有界定清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实际上在以自身的信誉作为支撑,发售介于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之间的理财产品,形成事实上的固定收益理财。作为投资人仅需要关心银行到期能否足额兑付的信用风险,因为这种风险没有得到充分披露,银行因为顾及自身的形象,只能通过内部管理来消化这种风险。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套利空间在缩小,另一方面银行在通过价格战来提高竞争力,当风险度超过银行的接受能力以后,银行不得不对套利模式的理财业务重新审视和反思。
那么,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当然,现在就宣布套利模式的理财产品已经死亡或许为时过早,毕竟只要有套利机会存在,就会有其生存的空间,但是套利的本质决定这种模式绝不可能成为大规模存在的常规业务,更不可能成为银行服务大众、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和武器。国内商业银行如果希望人民币理财业务能够成为新的业务核心,还需要从理财业务的本质入手,重新定位理财业务,重新设计和规划理财业务的发展模式。
建立有效的风险收益分担机制。理财业务在性质上与信托、基金产品比较类似,至少包括投资人(委托人)和管理人两方以上的当事人。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也应该向理财业务的本质回归,将业务定位在中间业务范畴。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将理财资产做表外处理,与银行的自营业务相分离,杜绝相互之间发生利益输送,同时进行严格真实的信息披露,忠实履行管理人职责,确实做好理财资产的保值增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财业务转换银行收入结构和分散风险的目的,促进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增强研究和风险定价能力,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过去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已经积累起了丰富债券投资经验,但是由于自营业务的投资侧重于短期流动性和长期收益性,而理财投资对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和期限匹配的要求都兼而有之,个体差异较大,商业银行已有的经验在理财业务上并不完全适用,而且面对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仅仅靠债券投资已经很难满足。因此,商业银行除了将积累的经验用于理财业务以外,还要充分学习股票、外汇以及衍生产品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投资技能,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预算等风险定价方法,向着资产管理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