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医学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生动物医学;相关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18-02
水生动物医学相关课程体系包含了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体系,故其实验和实践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生产第一线后的专业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而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水产养殖及相关专业的共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本教学团队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水生动物病害很感兴趣,但也担忧所学课堂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脱节,非常希望有机会参与疾病诊疗全过程,提高实战能力。天津农学院水生动物医学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实验实践教学积累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生产单位的认可。
一、整合与临床诊疗直接相关实验内容,使技术连贯完整
水产动物病害一个完整的病例临床诊疗涉及到的内容和技术包括:疾病发生
时水体和水生动物现场调查和观察方法;关键内容问诊及信息收集记录,养殖记录表格分析;水样和病料的采集和运输;病料的实验室检查内容和方法;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综合分析疾病发生原因,初步诊断疾病种类;根据诊断结果,筛选、制定治疗方案并小范围实施;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判;总结疾病诊疗流程和主要技术点,形成病例诊疗报告。因此,一个完整的病例临床诊疗涉及到最紧密相关和最连贯的技术分别包含在水产微生物学、水产病理学,水产动物免疫学,水产药理学和水产动物病害学等紧密相关课程实验里,故水产动物病害学临床诊疗技术势必与这些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有相交和重叠内容。将分散地包含在《微生物学》、《病理学》和《水产动物病害学》等课程里的实验内容整合成独立开课的《水产动物疾病实验》课程,并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设计,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将病例检查和诊断技术连贯,既可避免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相交和重叠,又可弥补各自课程实验时间不连贯和实验时间不足问题,避免实验检材浪费,更重要的是让原来碎片化的水产微生物学、水产病理学、水产免疫学和水产动物病害现场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增强了水产动物病害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技术的连贯性、完整性,使学生所学技术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
二、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整合提升
以天津市水产养殖和生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水产养殖重点学科为依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仪器设备完备的水生动物病害实验室和设备先进的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吸收对水生动物病害感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和实验教学活动,实行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业余科研活动提供方便。
三、广泛收集、精心制作实验教学素材
水生动物病害实验教学需要大量而齐全的第一手教学素材,如病变标本、病理和病原体装片等,由于各种原因,这类素材已很难购买到。本教学团队充分发动学生在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等实践环节,甚至通过毕业后进入生产一线的校友广泛收集第一手病例材料用于实验室诊疗教学,并尽可能地将其制作成能长期保存的病变标本、病理切片和病原体装片用于以后的实验室教学。
四、建立持久稳定的现场实践教学基地
水生动物病例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几乎很难在被安排的实验课上见到被计划和被安排的活体病料,更谈不上现场实践教学,再加上水生动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复杂,病原体只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实验室有限的标本和装片观察与实际生产中疾病的综合诊疗能力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造成学生面对实际生产出现的疾病问题时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识。因此,通过与养殖企业(户)长期稳定合作,将水生动物病害教学空间和时间延伸到生产第一线,让学生现场实地参与水生动物疾病诊疗的全过程,对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胆识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1.疾病发生时现场诊疗及采样实践。天津农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已与很多水产养殖企业(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水生动物病害的现场实践教学提供场地和方便。
现场实践教学操作流程如下:组织对水生动物病害感兴趣的大三学生报名将学生分组设计日常养殖管理表格每组对应联系水产养殖企业(户)发放养殖表格并不定期地走访养殖基地,了解养殖情况。
疾病发生时,指导学生现场对水生动物病害病例全程跟踪及诊疗,创新动物病害实践教学与养殖企业(户)的合作模式,将课堂、实验室和生产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大大拓宽了水生动物病害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强了水生动物病害教学的客观真实和实用性,训练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水生动物病害实践教学体系。
2.水产动物生产全程疾病预防管理实践。将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驻点养殖企业(户)全程深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为日后就业和自主创业热身。在日常管理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每天需生态防病管理、疾病发生前判断与预警、防治药物购买、储存及使用等全程病害监控和防治,并通过该平台在病害防治方面开展了多项创新性实验研究,显著提高了其独立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最大限度地将收集制作的实验实践教学素材数字化
最大限度地将收集制作的实验实践教学素材数字化,充实水生动物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素材资源库,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病例图片及影音内容,进一步充实实验内容,形成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资源库系统的架构和信息检索能力,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方式,推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使之成为能够为多层次教学――科研共享的水生动物医学资源库。通过多媒体放映数字化素材及图片,学生不仅对病症和病原体有形象、具体生动的认识,对病害的特征印象深刻,更是使水生动物医学病例教学摆脱了病害发生的季节和地域限制,使学生对病例的见识更多更全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六、建立公正客观可量化的实验实践考核标准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实验考核办法能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实践能力考核为重点,建立融知识、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实验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验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基础内容实验报告成绩、实践性综合诊疗报告和实验考试命题五部分组成。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出勤、回答问题、操作规范等方面,在设定的平均基础分上增减。实验操作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操作正确规范与否,操作速度及细节,每个考试项目设定时间,在设定时间内外增减分。如随机抽取没有标签的病原装片、病理切片或病害标本,通过肉眼和显微镜对样本进行观察后,现场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等。基础内容实验报告和综合诊疗报告成绩包括结果过程描述、数据处理、结论准确度、结果分析和对实验的不合理性提出的改进意见,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考试命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逻辑分析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部分考核先独立后统一,考试成绩分别计分,再根据各部分成绩在总成绩里所占一定比例,得出实验实践总成绩。
参考文献:
[1]杨道兵,陶鹏,杨秀芹.水产类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措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2,(8):64-67.
[2]丁淑荃,魏建忠,等.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5):8l-83.
[关键词] 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1-02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LU Ping SHI Jingjing
School of Pharmacy, TCM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hig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of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was re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from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animal;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是研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的一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使学生接受动物实验中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动物实验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随着时代的进展,实验动物科学为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其重要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1]。但是,与西医院校相比,在中医药院校对学生动物实验等方面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多数中医药院校本科阶段的专业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只在药理学、生理学等课程中分散学习了动物实验的相关内容,因此造成学生们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方面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动手能力较差,也使部分高层次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科研水平难以在短期内提高,以至于与现代中医药科研工作的要求形成反差[2]。因此,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如何开展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的教学,满足培养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需要,一直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思考的问题,自我校开设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以来,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1 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
1.1 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发现,虽然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本科阶段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也多少做过动物实验,但大部分学生动物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很差,许多学生连大、小鼠如何保定都不会正确操作,对实验动物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急需提高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因此,虽然在本校该课程是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但很多研究生导师都要求学生选修这门课程,以便为之后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基于所培养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加上课程学时的限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动物实验方法为主,主要向学生介绍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科学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及动物外科实验操作方法等内容,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尽量多地安排不同类型的动物实验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为辅,主要向学生介绍实验动物的概念、分类、选择,动物模型、常见实验动物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们在今后从事动物实验时,能够从实验目的和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各种实验动物。而对与研究生以后科研工作关系相对较小的实验动物育种学和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
1.2 适当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以后进行科研实验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内容。对于医药院校的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实验很多都与药物有关,药物的配制以及剂量的确定对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十分重要。因此,增加了常用中西药物或试剂浓度的表示方法、给药溶液的配制与换算、不同种属动物间剂量的换算、人与动物用药量的比例换算等内容。另外,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其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3]。而在本科生阶段,学生缺乏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有的同学甚至连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都不会写,或者很不规范,因此,该课程还增加了动物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运算,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实验报告与论文的撰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结合相关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进入实际科研工作之前,对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为以后能够迅速准确地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3 介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方面发展前沿内容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补充和课程有关的一些开拓性、前沿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例如:讲解传统屏障系统特点的同时,介绍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独立通气笼具设备(IVC)的特点以及在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饲养和饲养中的应用情况;讲授传统动物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中,介绍基因导入技术、克隆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等知识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当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医学发展前沿的这些最新技术,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对于今后从事科研实验研究的研究生们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实践性强,而课时有限,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视性强的特点,在课件中尽量补充大量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图片及影像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的矛盾。但是,多媒体教学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而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4]。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练习,在每次理论教学完成后,都会安排与之相关的具体实验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安排上,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为1∶2,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的比例,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在部分章节中尝试引入自主授课式教学[5]或PBL教学[6]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程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由三部分组成:①平时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占总评成绩的30%。②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实行一对一考试,试题由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实验操作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指导教师根据完成的情况评分。占总评成绩的60%。③撰写相关综述或小论文。要求学生查阅与动物实验或实验动物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独立完成小论文。如果在批改过程中发现互相抄袭、内容雷同的,成绩均为零,并令其重做。该部分占总评成绩的10%。通过这些考核,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4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对我院2006~2010级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该课程得到了导师和学生们的认可。通过课后反馈了解到,课程中加强动物实验操作技术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对实验动物相关知识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动物的认识,有助于今后科研工作中对于实验动物的有效利用。同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讲授完相关理论内容随后就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安排对强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操作技术的掌握非常有效,学生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还存在着教学课时不足,实验场地偏小,实验教学仪器台件数不足等情况[7-9]。今后,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还需继续努力改进、扩大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还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凤奎,王纯耀.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3-4.
[2] 章敏.中医药院校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1):846-847.
[3] 蔡红兵.研究生论文撰写及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管理的措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04-105.
[4] 寇冰,陈朝阳,宋国华.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339-340.
[5] 何惠宇,满云娜,王星.自主授课式教学在成人口腔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0-111.
[6] 姚领爱.关于开展PBL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09, 21(7):34.
[7] 陈树君,张秀夯,陈玲,等.病例情境模拟考核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06,114.
[8] 陈运英.论加强中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学,2009,31(1):124-126.
1 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动物医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目前,禽流感H7N9在全国肆意传播,使动物医学专业再次成为一门备受世人关注的热门科学。而动物医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序上存在局限性。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
2 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以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专业实践和特色创新技能为重点,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打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1 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拓宽学生实践和就业的途径,使学生成为备受企业、社会欢迎的人才。
2.2 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鼓励青年老师下到基层企业去实践锻炼,通过零距离地接触企业,亲身体验生产劳动,以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加了解的行业的最新动向、企业的需求,提高老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形势结合。
2.3 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方案、聘请知名企业家、专家来校作报告等。这样既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养方案,更使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努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老师的全程指导,建立健全实习评价体系。通过与各个企业的合作,利用学校的寒假和暑假,组织一批愿意去基层实习的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迅速使学生了解行业行情等。
(3)充分利用好企业奖学金,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大北农集团、北京伟嘉、正邦集团、康地恩集团、加大集团等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帮助和鼓励同学成长成才,是一件互利互惠的好事。
(4)促进就业。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于2008年就成立了“宜春学院集约化猪场场长(经理人)培训班”,面向有志于从事猪场生产养殖行业的同学,到现在已经开办5年了,培训班与多家企业合作,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去猪场实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习班培养了许多学生成功的猪场场长(经理人)及创业者。
3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课程 研究生教学模式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37-01
1.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中的特点与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动物学是新崛起的一门边缘学科,生命科学是它主要的研究对象,医学与生物学的结合是它的研究核心,生命科学在不断向前发展,实验动物学在其中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撑与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实验动物学本身来说,它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自己学科的特点。现在大多数医学类的高等院校都在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中设立了实验动物学这门医学类的课程,它在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自身是一门独立学科。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水映了生物医学中研究水平的高低,这些年来在很多的分支领域人们都做了动物实验,也得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结论,不少新发现都跟这些结论有密切关系。在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动物学的内容也在逐渐的丰富和完善,如:动植物的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胚胎干细胞的有关研究等都跟实验动物学有密切关系,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运用转基因技术制造有关的动物模型就达上千种,并且它们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实验动物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较高水平是做上面实验研究的前提条件,这也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研究生的教学系统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部分知识。
2.《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该学科被设立了没几年,还没有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教学大纲与教材,设立这门课程的各个高校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大纲与教材,但在不少方面还处在摸索的初步阶段,如学时、深度的设计和考核内容、范围等还在不断地调整中被把握;另外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即便如此,实验动物学在高等医学的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对该课程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扎实和加快该学科的发展步伐。在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比较落后,课程内容上更新很缓慢,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和该课程的发展。所以在研究生的教学中教学的思想与观念迫切需要改革与提高。
实验动物学课程在研究生的教学中,不少学校不重视实验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老师讲解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点和有关的习题,学生在实验课上也不认真操作、学习,还发生了不少逃课现象;老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让学生背那些实验器材的名称、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现象中的重点内容,这种机械性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对该们课程提不起兴趣,还不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整个实验课堂都是死气沉沉的;老师没有付出多少关注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只是让学生对老师教的实验过程做多次操作,实验报告都是在实验前就准备好的,学生要照着上面的步骤做,使学生不能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另外,在实验动物学的多媒体教学中如PPT、视频、网络等教学手段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实践
互动特点的教学方式,这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沟通、对话,使老师和学生都发挥他们在课程上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整个教学课堂活跃起来,使老师与学生两方面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实验动物在生物学中的特征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把它们的特征如(大鼠、小鼠、兔子等)用一些真实性很强的彩色图片或者是清晰度很高的视频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它们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以便以后深入的学习。对研究生来说,他们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都比较丰富,身体和心理上都已经成熟,形象与逻辑两方面的大脑思维都较为发达,对于问题进行思考时广度、深度与敏锐程度都是非常好的,对于学习他们目的明确并且有较好的主动与自觉性,善于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在实验动物学课程中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互动特点的教学方式很适合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
现代社会计算机的普及范围很广,在实验动物学改变教学方法的内容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与效果,如果实验室演示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地话,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运用多媒体方式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实验的操作步骤,把数码类型的显微镜和多媒体连在一起给小动物做显微注射、手术等,对这些精细的实验操作进行演示,使实验过程既清晰又生动。实验动物学课程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少讲让学生多练,对实验的重点进行点拔,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指导等。实验中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动手操作,老师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指出实验中的错误操作给学生认真详细的讲解并纠正。此外在实验课外,要通过一些实验动物学的专题讲座、兴趣小组、科研类型的课题组等其他形式,让研究生多多参与不同实验内容的动物实验。在计算机网络的课堂上,要建立足够的实验动物学课程的课件,制作与常见疾病有关的动物模型与动物实验中的手术操作过程这两项活动的视频。
实验动物学这门学科不但具有基础性的特点,还跟多门学科有很大联系所以还有综合应用的特点,在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供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与更新。所以加大力度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情况,以便对实验动物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与调整。在研究生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对学生的科研课题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慰华,林双峰.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56-258
[2]赵丕文,刘启富.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971-972
1 应用型医学机能学改革的探索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包括医学机能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器官系统综合机能实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自主创新性研究。主要进行生物正常机能、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药物治疗作用规律的实验教学。具体包括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为家兔、蟾蜍、小鼠) ,骨骼肌单收缩、复合收缩和强直收缩,蛙心灌流及药物对离体蛙心的作用,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测定,呼吸运动的调节及实验性肺水肿模型的复制,泌尿与循环系统综合实验,消化系统功能调节及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影响,血压的调节与失血性休克的复制与抢救以及虚拟实验。在仪器设备方面,由科室建立之初的 MS4000U -1B 微机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更换为 RM -6240HJ 型四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由于升级后的实验软件操作更为科学简便,从而较大地提高了课堂实验成功率和授课效率。制作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操作录像以及器官系统综合实验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课件。
将以传统的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和以案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三者相结合应用在医学机能学教学中。实现传统的教学资源导向学习模式向能力导向训练学习模式的转变。在机能学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的理论。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或者新的理念,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快速结合,力求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逐步增加临床手术操作技能、手术器械使用、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演示和讲解,从而更好地突出医学机能学的应用性。建设完成虚拟实验室,在无需实验动物、无需实验准备的情况下,学生即可独立完成医学机能学模拟仿真实验操作并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学生也可学习和理解因受场地、实验动物、试剂和实验经费等因素制约的较大型的综合实验。该系统涵盖了几乎全部机能学实验,尤其是人体机能学实验,可以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验室开放,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每位学生的实验机会,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机能学实验考核中采用多元实验教学考评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对实验课程制定了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平时成绩( 出勤、课堂表现、网络答题) 、实验报告、实践操作、期末理论试卷考核( 医学机能学题库和网络部分正在不断更新中) 和实验设计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评,构建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开设研究生医学机能学实验和动物学实验,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鼓励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医学机能学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深化所学理论,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进行临床蛙心插管技能大赛,可以培养本科生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等,从而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从医技能。不同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对新型医学机能学实验系统教学模式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将改革范围覆盖到本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口腔医学、制药工程、药学、药物药剂、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专业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中,追踪并调查学生到临床学习阶段乃至毕业后在工作单位的表现,结果表明其理论知识方面和动手实践能力有着显著提高。
检验动物致人损伤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65岁,平均25岁;损伤方式:狗咬、抓伤10
例,鸡啄伤3例,羊咬伤2例,马蹄伤1例,猫抓伤1例,猴抓伤1例,熊猫抓伤1例;发生地点:仓库5例,路边4例,庭院
4例,商店2例,餐馆1例,草场1例,野外1例,熊猫基地1例;损伤部位:小腿4例,眼部4例,大腿3例,臀部2例,面部3
例,手指1例,1例,头、背及肢体复合1例;伤残等级:5级1例,7级3例,9级2例,10级2例,余l1例未达伤残程
度。结论 提出加强对动物管理的规范化及少年儿童防犯意识教育。
【关键词】 动物;人体损伤;法医临床学
【中图分类号】r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1—0060—02
a forensic clinic analys~ of 19 cases traumatized by animals.y/xu .deng zhen-hua,chen xiao-gang,liu min.
the school offorensic medicine of sichuan e f chengdu 61004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orensic clinic characteristic of injury caused by animals.methods we an—
alyzed 19 cases injured by animals;all cases were assessed at the school of forensic medicine from 1990 to 20__. results
12 cases are male,the other 7 are female.the age varies from 3 to 65 years old;the average age was 25 years old.ten cases
were attacked by dogs,and three by cocks,two by goats.th e rest four attacked by horse,panda,monkey and cat respectively.
five attacks occurred in warehouse,four on road,four in yard,two in store.th e rest four occured in restaurant,pasture,open
country and zoo.the injury distributed on the calf,eye,thigh,buttocks,face,finger and testis.the compound i~uries were
also observed.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andardize the statute and laws about feeding pets and protect young person
from such a kind of injury.
【key words】animal;trauma;forensic clinic medicine
动物致伤人体在法医实践中常见.损伤类型和致
伤机制多样, 损伤特点各异。致伤动物种类从昆虫、
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鉴于国内报道多为个案报告,
尚未见系统的追踪报告.本文复习有关文献.结合19
例动物致伤的案例进行分析,对动物致伤的特点及相
关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与国外报道的情况进行比较。
资料和方法
一
、资料来源
本组资料来源于1990-20__年间在四jii大学华
西法医学院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案例。每1例均有完
整病历记录.部分案例有半年至1年以上追踪观察病
历材料。
二、选择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1.动物致伤并需做伤残鉴定;2.完整诊疗记录。
f二)排出标准
由于人食用动物源性食品(如吃河豚、鱼胆等)造成中
毒等损伤不列入研究范围。
结 果
一
、性别及年龄
本组资料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分步:0~
10岁6例,l1~20岁5例.21~30岁3例,31~40岁2
例,4l~5o岁l例,5l~6o岁l例,>61岁l例。
二、发生地点
本组案例发生于仓库5例,路边4例,庭院4例,
商店2例,餐馆1例,草场1例,野外1例,动物园(熊
猫基地)1例
三、动物种类
本组资料中,狗10例,公鸡3例,羊2例,猫1
例,马1例,猴1例,熊猫1例。
四、损伤方式及特点
狗致伤10例,包括咬伤8例(下肢5例、臀2例、
1例),抓伤面部1例,扑倒致下肢骨折1例;鸡
啄伤眼球3例;羊咬伤手指2例;猫抓伤面部1例;马
踢伤眼球1例;猴抓伤面部1例:熊猫咬抓伤背部及
双下肢1例。
【作者简介】易旭夫,1963年,男,湖南岳阳人,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及临床研究。tel:+86—28—85578:emaii:yixufu.t0m.co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1期)
五、伤残程度及追踪观察
本组资料中,除眼部损伤外,伤情均较轻,部分案
例伤后半年~1年复查除瘢痕增生及色素沉着外,一
般软组织损伤愈合良好,但复查的少数伤者出现程度
不同的精神反应,表现为睡眠中常做噩梦,被动物追
赶或撕咬, 由此发展为恐动物症,害怕看到、听到动
物或其吼叫声:另有部分伤者担心瘢痕形成。 影响
面部容貌或功能障碍。参照《职工工伤于职业病致残
程度鉴定》评定伤残等级,眼球损伤4例中,1例行眼
球摘除术为5级伤残,另2例眼球穿通伤治疗后视力
无恢复,为7级伤残;9级伤残2例,10级伤残2例,
余11例未达评残标准。
讨 论
家庭饲养动物种类形形。国外法律对饲养者
的相关义务及法律责任均有严格的规定,以防止对他
人构成伤害或威胁.并要求动物定期进行检查或接种
疫苗。对于被遗弃的宠物,有相关的机构收养,防止流
浪动物致伤人体。因而宠物致伤人体情况较为少见。
野生动物由于不能受到圈养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常有
野外探险个体受伤害的报道。如在森林里遇到熊、狮
子、老虎、豹子等袭击致伤事件,在海洋里遇到鲨鱼袭
击致损伤,此类损伤较严重。甚至丧命。且受伤者以青
年男性多见,与其喜欢到野外探险的特点相符合。 ]
近2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圈养宠物如
狗、猫等动物的人增多,相应受伤人数亦增多。本组资
料主要为圈养动物所致的损伤,狗致伤最为多见,包括
作为宠物和看家护院狼犬等,家畜致伤则多发生农
村:受伤者以幼儿、少年多见,提示其自我保护意识差,
与国外报告的不一致。
动物致伤类型多种多样,一般动物越低级,体表损
伤越轻,但中毒症状即全身反应越早越重,例如蜜蜂、
毒蜘蛛叮咬、毒蛇咬伤,临床表现为生命体征进行性恶
化.若不及时抢救,则迅速意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症
状主要为其分泌的毒素引出。而动物分化越高级,其对
人体的体表损伤越严重,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皮下的
广泛撕裂创,伴有骨折及内脏器官的损伤, 临床表现
为失血性休克的一系列症状。国外有关报告,熊、狮子、
老虎、豹子等对人的损伤。其损伤严重, 常常危及生命,
本组资料损伤相对较轻.与致伤物为家畜、家禽有关,
熊猫致伤的特点符合野生动物致伤特点。
动物所致机械性损伤的部位与动物的种类、人体
状况有关。即动物越小,伤者身高越低,相应的损伤的
部位越低,损伤主要分布于身体低下部位。反之,动物
· 61 ·
较高大,伤者身材高大,损伤的部分可至大腿以上部
位,国外有关报告其损伤的部位主要分布于上身,
而本组资料则与之报告相反,但与动物的种类一致。
本组资料中,动物致伤的方式为嘴咬啄伤,爪抓
伤或足蹄伤,例如:
案例1:某女,3岁,在院内喂公鸡时,被鸡啄破眼
球,后被送医院行眼球摘除术。被鉴定为5级伤残
案例2:某男,5岁,在餐馆门前喂羊时,被羊咬断食
指末节,后被送医院行清创合术。被鉴定为9级伤残。
案例3:某男,15岁,在动物基地被熊猫咬、抓全
身,后被送医院行清创合术。被鉴定为9级伤残。
案例4:某男,8岁,在草场上被马蹄踢伤左眼,后
被送医院治疗。被鉴定为7级伤残。
本组资料与国外不一致。主要为啄伤、咬伤、爪抓
伤或足蹄伤,而国外为撕咬伤。
国外对被动物损伤的人进行追踪观察。伤者伤后
检查伤势很重。经过治疗,部分遗留较明显瘢痕,或肢
体功能障碍,少数伤者患有精神障碍,恐动物症,正如
中国成语所说:“一日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其身体和
精神损伤的赔偿由保险公司支付。[5_本组研究提示伤
者伤后检查除眼球穿通伤外,伤情一般较轻,绝大多
数未伤及重要器官,经过治疗,除少数伤者留下瘢痕、
个别有精神障碍外,一般都恢复正常,其损伤的费用由
豢养者赔偿,且不包括精神赔偿,这与国外报告不同。
对于受到圈养动物攻击致伤个体的赔偿问题,应
该视具体情形而定。如果圈养者故意或者鼓励、放任
动物伤害他人的,在对伤者进行相应的民事赔偿之
外,还可追究圈养人的刑事责任;反之,由于圈养人的
疏忽造成不良后果的.则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为了防止和减少圈养动物致伤,应采取以下措
施:(1)严格保护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孩接近喂养动
物;(2)养宠物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宠物;(3)一定要
遵守动物园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 rollins c,spencer d.a fatality and american mountain lion:bite
mark analysis and profile of the offending lion[jj. j forensic sci,
1995,40:486~489
[2] clark m,sandusky g,hawley d,et a1.fatal and near-fatal animal
bite injuries[j].j forensic sci,1991,36:1256-1260
[31 tems r,white j,ketai l,et a1.head,face,and neck~auma from
large animal injury in new mexico[j].j trauma,1 997,43:492-495
[4] loefler i.big cat attacks at the nape of the neck[1etter][j1_j trau·
ma,1997,43:560
1.1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中医院校的学生,甚至包括部分教师都认为中医学可以没有实验,也没有必要开设实验动物相关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或在实际实验课中,实验动物数量有限,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少等因素,都造成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然而通过许多毕业生反馈给我们的信息得知,在从事临床医疗实践或者新型中药的研发工作中,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欠佳,不能与当前的工作完成很好的衔接,并提出如果在学校教育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动物实验基础知识,会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大幅度提高。
1.2充实理论知识培养科研意识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全过程结束,包括动物选择、分组、样本数量、实验方法、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控制以及进入标准动物实验室应遵守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等,都应该系统学习并严格遵守[4]。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动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学习研究态度。另外针对实验主题的自主设计、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模拟复制与观察、实验报告的撰写等,都可以初步形成学生的医学科研思路,培养他们的医学科研意识,为他们以后从事中医药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1.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职业道德
在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一套完整的医疗实验项目,不可能仅仅靠一个人就能完成,必须依靠多人的密切协作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因此,实验动物学课程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与实验中的动物相接触过程,能使学生密切观察动物,体会动物感受,激发学生对病人同情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初步构想
2.1开设时间和专业
本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应设在本科生一年级的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新生入学开课时间晚,第一学期开设的医学基础实验课较多,如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形态学、解剖学等,在具备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设动物实验相关课程就会水到渠成。开设本门课程的专业应选择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药理学等专业学生。
2.2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
教材可选择李凤奎、王纯耀主编的《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方法学》或组织专家教授自行编写教材,突出中医学、中药学相关的内容动物模型的部分。讲授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如实验动物分类、微生物学控制、遗传学控制、环境与设施控制、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动物实验方法学,如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动物的标记、给药、麻醉、体液采集等基本操作,针对临床相关专业开设外科实验操作方法部分,包括术前准备、外科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术后护理部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新药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
2.3课时与考试方法
该课程初步可设定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课时设定为60学时,其中第一部分讲述20学时,第二部分实验课20学时,第三部分讲述20学时;期末考试课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分值各占60%,实验考试70%。实验考试可设定一个相关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以此考察学生对动物实验技能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情况,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学校特色与定位、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家长与校友期望、学生个人能力与发展等,确立了三级(校级、院级、专业)教育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即学习成果的确立。制订的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目标为:面向畜牧兽医行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较高敬业精神,具有信息处理、有效沟通和终身学习能力,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的兽医技术人员。核心能力从协作力、学习力、责任力、执行力、专业力、发展力六个方面进行制订,每项核心能力指标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沟通整合(协作力),具备与他人、动物有效沟通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跨畜牧、兽医等专业合作的能力。二是学习创新(学习力),具备学会学习及信息处理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及创业的能力。三是责任关怀(责任力),具备承担责任、关怀社会、关爱动物的精神;具备人文、艺术的基本涵养。四是问题解决(执行力),具备发现、研究动物疾病问题的能力;具备制订、实施动物疾病防控或诊疗方案,处理动物疾病的能力。五是专业技能(专业力),具备运用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检验动物疾病技术、技能的能力;具备管理动物诊疗企业岗位的能力。六是职业素养(发展力),具备爱岗敬业、遵守规范、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职业操守;具备适应岗位、心理调适、自我提升的能力。
2课程的调整
在教育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导引下进行课程调整,将原来的基础课+专业课调为素质通知课程、专业统整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学程,增加体现学生协作力、责任力及发展力的课程,以便达到预期目标。素质通知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语文阅读与表达、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办公设备与软件应用、专业英语、体育、就业指导等;专业统整课程开设实用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及免疫等;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动物病理诊断、动物临床诊断、动物药物应用、动物外科手术、动物防疫检疫、中兽医、兽医法规等。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动物疾病模组课程和宠物疾病模组课程,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进行选修,也可全修。动物疾病模组课程有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宠物病防治、特种动物病防治;宠物疾病模组课程有宠物内科病防治、宠物外产科病防治、宠物传染病防制、宠物寄生虫病防制等。
3课程的设计
动物医学专业在课程设计时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照兽医行业“诊治防控检”工作过程开发学习领域,突出动物疾病诊治能力、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检疫检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养殖场、动物医院等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等。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的收集,整理出疾病调查、病原检验、病理剖检、临床检查、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疫病预防与扑灭等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动物医学专业的行动领域是动物疾病诊断、动物疾病治疗、动物疫病预防、动物疾病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在此基础上,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与企业行业合作,参照兽医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兽医临床工作特点,以诊疗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成果导向课程大纲及单元教学设计的开发。
4课程的实施
在单元教学中设计真实或模拟的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在学习情境实施过程中,按准备活动、发展活动、整合活动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料单、工作任务书、评量表等材料,指导学生按项目式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实施行动导向学习,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5学生学习成效的评量
――田克恭
他是一位在兽医战线奉献了三十二个春秋的“战士”,视疫情如军令,视事业如生命;他是一位在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治领域享有盛誉和威望的专家,务实开拓,成果丰硕。他一直埋头耕耘在动物疫病防控第一线,把满腔热忱倾注于他所热爱的防疫事业,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我国的兽医事业。
他就是因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技术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成功当选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畜牧兽医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研究员。
求学往事:从误打误撞到全心投入
时光追溯到1980年9月,年仅16岁的田克恭从山西农村来到首都北京,服从分配成为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初次踏入兽医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时,田克恭内心是有些许抵触的。对于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兽医是一个司空见惯,却又不知道有啥技术可学的专业。幸而学校和老师们对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情况早有预料,为了消除他们对兽医的偏见,学校请来了兽医界的前辈为他们打气鼓劲。而至今,田克恭还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刘瑞三研究员在入学教育课堂上为他们做的报告念念不忘。
“刘先生的报告让我茅塞顿开,他让我知道了兽医不仅仅是敲猪骟马,而是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公共卫生乃至国家安全的事业。醍醐灌顶,或许只有这四个字才能恰如其分地形容我当时最真实的感受。”
至此,田克恭渐渐地看到了兽医学的未来,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坚定了当一名兽医的决心。五年之后,田克恭顺利地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鸭病专家郭玉璞教授。期间,除了理论学习和实验室工作外,田克恭还常常跟随郭先生骑着自行车,深入北京郊区的养鸭场,察看疫情,收集病料。这一方面令田克恭积累了扎实的实践经验,同时,养殖户面临的困境,也使出身农村的他感同身受,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
十年磨砺:从筚路蓝缕到增长知识
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田克恭来到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研究工作。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这个医学研究的“八一队”中,专家学者治学的严谨、“防原”“防化” 防生”技术的深奥,兽医学与医学在技术上的差距等等为他提供了全方位学习的机会和平台,田克恭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作,渐渐缩短自己与医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理论和技术上的差距。他将自己兽医专业的特长与实验动物工作紧密结合,看准行业发展尚处于空白点的犬病、猴病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超前了解、寻找机会、开拓创新,不仅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还为所在的实验动物中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在实验动物领域和宠物诊疗技术开发领域取得的出色成绩,田克恭还分别担任了国家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回归本行:从蓄势待发到发挥才干
2000年,田克恭回归兽医本行,转业到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现为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在那里,他将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学到的医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应用于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先后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建立了口蹄疫、禽流感等多种动物疫病诊断方法,发现了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山西变异株和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江苏流行株。2003年SARS暴发,田克恭与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们合作,及时完成被遗弃犬、猫SARS冠状病毒和犬猫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并向社会结果,及时消除了社会和民众的恐慌情绪。2006年,我国猪群暴发“高热病”疫情,田克恭带领科研团队深入疫病防控一线,率先证实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为变异的猪蓝耳病病毒(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研制成功系列鉴别诊断方法、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
由于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贡献,田克恭不仅担任了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专家组组长,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指定为OI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参考实验室首席专家,多次协助越南、老挝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和防控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成果于2011年获得国家专利金奖和北京市专利发明一等奖,此外,由田克恭主编的《猪流感》、《非洲猪瘟》、《人与动物共患病》等书也在兽医领域广受好评。
再次起航:从多方融合到目标明确
在促进兽医与相关领域的融合方面,田克恭也有着他的独到之处。从在美国西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BSL-3实验室研究B病毒起,田克恭就开始涉足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域,如今,作为国家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主任评审员,他多次主持或参加了多个BSL-3实验室的认可评审工作。此外,作为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以及农业部兽药评审专家和兽药GMP检查员,田克恭还参加了多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评审工作、兽用生物制品评审工作以及兽药生产企业监察工作,并先后任中国兽药典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