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顶岗实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顶岗实习的企业数量与岗位严重缺乏
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单位多为中小微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少,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成为顶岗实习基地。很多学生联系不到实习企业,有的在家待业,有的转行就业,即使有的学生找到实习单位,也进行了顶岗实习,但一个财会岗位只允许一个人进行处理,很多实习生只能做一些打杂的工作,且待遇极低,学生跳槽频繁。
(二)企业对待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中,学校未能向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经济义务,导致企业对待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顶岗实习时间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不少于半年的文件规定
学生如果能够在一个单位顶岗实习半年以上,那么他们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该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和要求,才能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步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才能保证顶岗实习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在顶岗实习中校企双方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
学校及系部将学生送入双方合作的顶岗实习单位后,没有派专业老师跟随学生到实习现场进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一般为远程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解决,以至有的学生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就轻易放弃了难得的实习机会。同时,一些企业指导教师放松对学生的管理,甚至完全撒手让学生自行安排,缺乏必要的监管,也影响了实习质量。由于受到会计专业的性质影响,实习单位地点比较分散,学校很难充分把握学生的工作状况和思想状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实习质量也难以保证。
(五)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实习困难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进入实习单位,适应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紧张的工作会感到各方面的不适应,其心态也不能随着角色的转变而调整,感觉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进而出现焦虑或低落的情绪,对顶岗实习产生消极或抵触的心理。因此,学生的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的学生甚至损害了介绍实习生的教和学校的声誉,导致后续的顶岗实习单位难找。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对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缺乏实质性支持
目前,地方政府出于地方财政收入的考虑,很少给参与校企合作并开展顶岗实习项目的企业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及补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得不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甚至必要的成本也收不回,政府减免税收等优惠得不到落实,这样仅靠企业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很难形成能够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
(二)企业需求的灵活性与学校教学计划的严肃性之间存在矛盾
高职院校各系部的教学计划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要求来制定的,系部不能随时调整学校统一的教学安排;而企业的用人需求则可能受到经济环境、市场供需、生产安排的影响,随时需进行调整。这样一来,企业需要学生时,正常的教学过程还没完成,学生开始顶岗实习时企业并没有用人计划,企业的用人需求不能满足,影响了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三)会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难以大量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会计在社会上需求量较大,但是岗位需求比较分散,每个单位能够容纳的人数不多,会计、出纳等岗位的工作又涉及单位的财产物资及敏感信息,胜任这些岗位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所以单位招聘会计或出纳倾向于有一定工作经验或知根知底的人,这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对口的岗位实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学生由于考试、就业原因,顶岗实习时间难以保证
临近毕业,学生以就业为主无暇顾及顶岗实习,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联系工作单位而不是顶岗实习单位。学生更关心是否能找到一份满意、稳定的工作。有的学生为寻找满意的就业单位或岗位,放弃顶岗实习。有的学生要参加各种考试,利用顶岗实习期间复习、赶考,使得顶岗实习时间无法保证。
(五)顶岗实习管理重流程不重实质
眼下,不少学校对学生整个的实习过程情况仅仅通过表格之类来监控管理。顶岗实习结束后的考核,也是只要学生按规定要求将顶岗实习手册这本书面资料上交,学生就能取得顶岗实习的成绩。成绩评定完成基本意味着顶岗实习工作的结束。如此的组织与管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当年的顶岗实习实施效果如何,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等等,都没有细致认真地分析总结,无法正确认识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更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不利于学校对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和专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一)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方式
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不可能联系足够多企业供学生顶岗实习,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建立工业园区
高职院校可以和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工业园,当地政府对进驻园区的企业给予税收和租金的优惠,进驻的企业可以成为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基地。
2.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自主创业
专业教师成立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这些公司可以直接成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基地或就业基地。
3.增加教学投资
用专业模拟财务软件代替顶岗实习实践教学。
4.由学校统一为每位实习学生联系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
实习基地按照与学校事先协商的要求安排学生实习,学校配合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学生实习后是否留用,企业将视学生的工作情况、表现以及企业人才需求而定。
(二)政府台出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主动担任顶岗实习的主体
政府加大支持企业开展顶岗实习项目的力度,下拨专项资金扶持提供实习岗位,也可以采取减少税收的政策,出台更多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政府可以设立资助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专项资金,吸引更多的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改革的关注度,鼓励支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政府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除落实校企合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外,还要把校企合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上。
(三)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实际情况,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系部应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校内指导教师除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外,还应定期到顶岗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指导,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定期沟通,随时掌握学生在岗的实习情况。学生实习期间须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实结或心得。学校专门机构加强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督察,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能持续改M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
(四)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
顶岗实习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各岗位的技能培训、交流技巧培训与职业礼仪、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的培训,强化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上岗前的自信心、自我管理的职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树立诚信榜样等来帮助毕业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校企双方签订协议书,保障学生的权益,打消对顶岗实习消极心理或抵触的情绪。
(五)建立顶岗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阶段的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顶岗实习成绩考核体系及成绩评定应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完善时,应按学生所在的会计岗位,由原有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并结合学生的答辩进行总结,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最终成绩。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立项校级课题“校外顶岗实习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6KD001)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阳葵兰。]
参考文献:
[1] 任晓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6):87-88.
[2] 王中林.高职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31.
顶岗实习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对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
1.做好动员,使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目的、任务,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专业技能、技巧的综合训练,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在技能训练的实践中,深化理论,完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另外,在专业技能技巧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财会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核算方法基本原理的同时,掌握本专业中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具体要求和应用,掌握主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结合顶岗实习单位的具体岗位的设置要求,分岗位掌握其岗位职责。
2.加强岗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容易违反单位规定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由学校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其次,由实习单位的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给学生现身说法,以切身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提高学生的实习认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制定顶岗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顶岗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顺利进行实习的重要保证。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学生顶岗实习前,我们就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学校建立顶岗实习教学组织系统,主管教学的校长统筹全校各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教务处负责具体安排,并成立考核小组,学生分组、定岗位、定师傅、定任务。每次顶岗实习前,必须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妥善安排;顶岗实习中,要认真指导,抓好示范、训练、检查、讲评等;顶岗实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
二、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实操技能的训练的指导,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
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期间,主要应突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指导。并在实际业务处理中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渗透。
1.实习指导教师对有关理论知识的集中讲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先掌握实习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要求学生复习巩固;另一方面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讲解,给学生指出一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使学生更有效地全面掌握操作技能技巧。
2.加强实际业务的处理的指导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到实习单位去实习,师傅往往是自己会做账,不会给别人讲,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不易接受。指导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我们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是由专业课教师兼职的,这样指导教师就能抓住每个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爱好,灵活掌握每个学生接触事务的能力和掌握会计实务处理的情况,为指导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方便条件。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要摸清学生对会计实务处理和掌握的熟练程度,直至能够独立完成业务处理,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3.开展顶岗实习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为了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开展顶岗实习技能竞赛活动,评出优胜者,评出“优秀实习生”记入学生档案。同时,设立奖励制度。对顶岗实习表现好的学生,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条件之一,享受奖学金。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先推荐到用人单位就业。通过评优选先,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总结而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三、加强顶岗实习检查,强化学生岗位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来说,实习无疑对于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工作通常在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有序开展。作为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实习。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则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个人对于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取了几个关键步骤。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实习指导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习对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工作通常在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有序开展。作为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实习。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则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个人对于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取了以下关键步骤。
1 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其对待学生实习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对于这份工作的精力投入,当然也就决定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作为财务工作者,对于接收校内财会专业学生来本部门实习,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将其当作工作的一部分内容。部分财务工作者对于财务工作十分热衷敬业,担心学生实习期间业务完成的不好,所以,对于实习学生的到来并不是很欢迎,我们要摒弃这种观念。一方面,每一个财务人员的成长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都需要一个平台来成长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其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于学习自身拥有这样一个财务的平台,让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进行实践提高,对于学校来说也是节约成本、提高实习效果的良好方式,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自身的责任。
2 钻研实习计划,做好教学规划
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之前,要认真研究院校的实习计划书,明确实习的周期、实习安排的方式方法、实习期间的具体学习任务以及标准。特别要明确顶岗就业实习教学目标、学生的要求、学业与就业管理、实习期间学生思想、考勤、劳动与安全管理。在把握这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本岗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规划,即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水平要求,以及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同时,也要像其他教师一样,做好备课工作。当然实习指导教师备课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体系,以及所接收学生的具体情况,性格特征等,要进行必要的分析与了解,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3 以序指导,做好对实习工作的考核
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阶段,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指导,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指导规划。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工作人员在对学生指导工作的同时需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敢于挑战困难的品质。指导主要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为原则,同时要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障碍、问题。此外,在传授学生技能知识的同时需要在为人处事等各方面提点与指导,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法则,真实的社会生存环境。
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单单是由企业为其提供场所、指导人员、仪器设备等,学生同样也要接受企业对其实习阶段的效果考核。虽然各校的情况是有所区别的,但是通常情况下都要经过企业鉴定考核。企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给予其一定的评价。各院校对于这项成绩的态度存在不一致,部分院校将其作为参考,而部分院校则会将此记录在挡,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个人实力,关系到学生的毕业以及未来的就业。因此本校财力部门作为实习单位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必须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出科学的、明确的评价体系,这对于学生的工作以及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选择将该评价体系推广应用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整改。
一般地,评价机制包括了三部分: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以及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并非简单的形式化,它关系到学生日后自身的发展情况,它是学生获取相应学分以及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具体流程如下:企业考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工作期间的表现,以此评估其所得成绩,校方再依据企业评定,结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素质的考核,评定学生实习的成绩。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严格的考核评价使得学生更为重视实践学习,从而不断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时时做好竞争的准备。
4 认真总结,提高对实习的指导水平
在完成一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之后,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要认真总结在此次实习指导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将实习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同事、领导沟通,以期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要与其它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工作交流,学习先进的指导方法,以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等,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习指导水平,以备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实习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
[2]张燕.财务部门在接收校内实习学生中的工作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7)
[3]陈迪.关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2)
[4]李丹丹.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07)
[5]党辉,孟小欣,王佳.高职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08)
[6]明华.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7]孙永慧.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8]王丽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1(17)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 工作岗位导向 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罗威(1980- ),男,浙江宁波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金融、高职实践教学。(广东 广州 5114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2066)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59-02
随着高校教改工作的日益深入,建立工作岗位导向下的顶岗实习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工作岗位导向”可以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从转换的意义中可知,顶岗实习需要借助企业的工作岗位,并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然而,在实践中也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来,如接收实习生成本过大,或实习生实习周期太短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吻合,而不愿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唯有打破这一僵局才能推动顶岗实习走入纵深。
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根据其专业背景,学生一般去金融企业、一般企业财务部门或会计中介机构这类单位。高校如何与上述单位合作,顺利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工作岗位导向的内涵
高职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常规教学任务,一般开设在临近毕业的学年。之所以在顶岗实习前增加“工作岗位导向”六个字,实则在于对当前专业教改方向的把握。因此,对工作岗位导向的内涵进行解析,将有助于理清顶岗实习模式的实施路径。
1.工作岗位导向的效果。顶岗实习属于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的一个环节,因此仍需要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笔者认为,顶岗实习最终效果如何,取决于多元因素的共同作用,涉及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置、课程改革以及课程与实训之间的融合程度。工作岗位导向下的顶岗实习模式应从系统观的角度来审视。
2.工作岗位导向的要求。工作岗位导向的要求指向顶岗实习的内容,即在特定岗位上的实习计划安排,传帮带机制的设置,以及针对学生所从事具体工作的规制等。从目前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后似乎并没有得到企业的详尽安排,前期往往处于参观和部门坐班的状态。同时,传帮带机制在实施中也存在或有或无的状态,这主要由企业工作的繁忙程度来决定。
3.工作岗位导向的形式。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出发,其形式表现为学生实习内容应与企业、事务所的主要业务相结合。目前,部分实习基地在承接学生顶岗实习时,往往未能按照事前签订的合约安排学生进入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样必然弱化顶岗实习的质量,同时也与高校所追求的工作岗位导向的目标背离。另外,工作岗位导向是否在形式上得到满足,还需要高校与企业方的切实合作来实现。目前企业方一般处于强势方,所以高校应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来适应企业的任务周期特征。
二、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顶岗实习模式定位
1.课程设计方面的模式定位。从系统观的视角来进行模式定位,首先应就课程设计进行创新。一是制订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顶岗实习时间由全校统一安排,而企业受主营业务周期的影响,接收实习的时间一般难以同高校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同步,因此难免出现企业方不愿接收的情况。因此,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指“时间”上的灵活。二是设置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目前高职类院校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而本科院校则在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上处于滞后的状态。因此,需要开发能嵌入顶岗实习的专业课程,同时在教材体例上进行创新。
2.制度设计方面的模式定位。顶岗实习活动需要通过制度机制来规范和约束。其中,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岗位则是不能缺少的。一是管理机构。高校在与企业合作中往往处于劣势,这一劣势可能来自于相互缺少沟通机制,也可能在于双方的“游戏规则”不同。因此,组建由高校与企业方共同参与的董事机构,将有助于改变以上困境。二是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必然存在着管理职责和岗位分工,对此需要在董事会章程中得到体现。此外,还需对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强化规制。
3.师资建设方面的模式定位。师资建设是目前困扰顶岗实习模式实施的难点。以往校内师资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目的主要在于保障学生安全,在工作岗位导向下这一目的肯定不符合要求。另外,顶岗实习期间也需要企业方提供兼职教师,但通常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为此,还需要在校内教师的培养和校外教师的挖掘上下功夫。
三、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顶岗实习模式的构建
1.现状调研。针对高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进行现状调研,是优化这一模式的前提。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现状调研应分别在课程设计、制度设计、师资建设等方面展开。其中,课程设计主要考查现行专业课程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的实际契合度;制度设计主要考查校企合作中约束机制的效能;针对师资建设而言,应把重点放在校内专业师资的建设环节。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建成以核心专业为主导的专业群整体调研模式,并在系部、教务部门、招生就业部门等多部门协同下来完成。
2.课程设计。鉴于目前国内顶岗实习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顶岗实习的课程组织形式来解决,即实施分段式顶岗实习模式――在第四或第五学期进行“与课程相融合的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实行“与就业相联系的顶岗实习”。在具体操作中,原则上可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双轨制”模式,以行政班为单位,在第四、第五学期安排集中顶岗实习,并设计配套的实践课程。按照“工学交替”的模式,轮流安排各班在企业集中顶岗实习,总的顶岗实习时间不应低于16周。以会计专业为例,各类会计中介机构可以在每年的1~6月份提供大量的报税、审计的实习岗位,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安排学生轮流在企业顶岗实习,其他时间则安排理论课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分为两个班,分别在1~3月和4~6月轮流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其余时间在校内学习职业技能课程。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又保证了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和顶岗实习质量。
3.制度设计。在实施制度设计前应有一个明确的顶岗实习管理目标,包括组织架构的运行目标和岗位目标。这里可以采取建立企业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形式来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即由高校与企业方联合组成董事会,并由校企双方的主要负责人出任要职,解决顶岗实习实施中的沟通需要。在岗位职责的建构上,突出企业方在传帮带、岗位提供等环节上的责任,并努力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开展这一工作。由“学院”制订教学计划,提交教务部门备案,同时安排正常的教学。如果经常更换合作企业,势必会导致教学计划的频繁变更,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进入“学院”董事会的合作企业至少应与学校签订一年以上的合作协议。
4.师资建设。首先是校内专职师资建设。针对目前高校财经类教师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现实,为了提升其专业上的岗位实践能力,应鼓励他们到企业挂职锻炼。出于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考虑,可以让教师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熟悉具体的业务运作流程。即校内专职指导教师要求每年在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挂职锻炼、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并享受学校专项工作量或经济补贴。其次是校外兼职师资建设。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由“学院”董事会聘任企业从业人员担任,提交学校人事处备案,并颁发学校校外兼职教师聘书。校外兼职指导教师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师傅”,对学生日常工作过程进行指导。在顶岗实习及配套课程的教学任务分配上,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应承担一定比例的课时,同时也应根据实际工作量享受学校发放的课酬。此外,校外兼职教师还应定期参加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并及时反映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史金联.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
[2]王永宁.高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实习形式 比较
一、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现状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颁布16号文件的精神,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专业特色。对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岗位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注重其学习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未来发展潜能,为此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十六号文精神,从会计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加大了对会计实习实训课程的改革力度,构建相应的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为线索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增加模拟的仿真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着手深化实践课程的改革。
因此,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较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实训项目、实习环境更为逼真,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则让实习实训效率大为提高,而实习形式这一实习内涵的载体所带来的实习效果则各不相同,每种都各有特点和利弊。随着实习形式的多元化,会计专业应如何选择或组合不同的实习形式,扬长避短,也应该是设置和改革会计实习实训课程应该考虑的内容之一。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形式比较
(一)会计实习形式的分类
1.按照实习场所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
校内实习一般以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需求,利用教师积累的实操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实际操作知识,并及时指导评判,对学生能力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打分评估;校外实习则是利用社会资源,如建立实习基地、签订岗位培训合同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课堂,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开展专业实习活动,真正接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业务并能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处理。
2.按照实习内容划分可分为基础会计实习、会计岗位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
基础会计实习,主要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会计工作基本原理及方法在实际中运用有初步的认识,是对理论知识第一次实际操作的学习,主要为对会计凭证的认知、简单业务的处理核算等,一般为校内手工模拟实践,安排在入学第一年,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进行。
会计岗位模拟实习相对基础会计实习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实习形式。该形式一般通过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体的真实或模拟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学生独立或按照会计工作分工进行分组实习,可以选择手工或电算化模拟实习,主要是模拟真实工作岗位一到两个月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将在校所学的会计综合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提高灵活处理问题、团队合作等其他能力的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进行实训,学完所有专业必修课程之后进行。
顶岗实习是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学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将在校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参加就业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和社会经验,接受社会的第一次评价和检查。顶岗实习通常作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考核评价。这三种实习形式实际上是一种渐进式的训练,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实习体系。
3.按照实习组织形式分为松散式实训、培训式合作实训和引进式实训。
松散式实训形式。这种实训形式最大的特点是不固定,即实训企业不固定、实训时间不固定,企业、学校不受固定的约束。一般可以作为一年级学生认知实习,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分工、部门合作、生产工作流程有感性认识,作为专业入门,实习单位规模不用很大,各种类型的单位都可以考虑合作。
培训式合作形式是有固定的实训单位和场所、有固定的实训时间针对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进行培训,培训单位可以和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这类单位可以接收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强的人员,因此每学年定期地输送学生做专业实习和针对性培训能使学校和企业双方达到共赢。
引进式合作形式。这种方式是将企业引入校园内,学校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只需要投入设备和人员即可,但前提条件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的机会。
(二)高职会计专业各类实习形式利弊
1.校内外实习利弊比较。
纵观上述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实习形式,不难发现,在校内开展的实习实训课程都经过教师的研究探索,合理安排,富于引导性。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授课指导,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训练,学生容易上手,学生的学习信息也能较快地反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和指导;而校内实习的优势还体现在各种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能更好地进行辅、拓展性的教学,如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会计实习操作,大大降低了纸张、耗材成本,学生更快捷直观地进行模拟操作,效率更高。但是,无论校内实习实训环境仿真程度有多高,技术设备有多完善,仍然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会计工作所能带来的训练效果,校外实习不论是通过哪种形式开展,都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专业技能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其他素质也能得到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培育。但由于各单位对财务信息的保密程度、正确程度要求较高,对业务的熟练、灵活处理能力,人脉关系、经验的累积和利用也是各单位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而学生恰好缺乏实际经验,视野不开阔且只作为实习,工作时间短甚至不固定,所以能够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短期实习的单位少之又少,这是目前各高校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难点之一。
2.基础实习、会计岗位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利弊比较。
这三种实习形式主要是实习内容或实习对象的区别。基础实习重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校内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会计业务操作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凭证账册填制基本规则等一一展示或演示给学生,逐步细致地指导学生训练,这样有助于刚入门的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会计岗位实习课程的仿真程度高于基础实习,最大特点是基于会计工作流程进行模拟岗位分工。此时需要学生几乎将整个专业知识运用到模拟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各个环节的衔接过程,教师授课方式应更为灵活,以学生动手为主导,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训练。教师起引领、启发、总结作用。顶岗实习则完全让学生将所有专业知识运用到真实环境中,教师不再时时指导解答,完全由学生主动向实习岗位学习,教师只起监督辅助评价作用,其仿真度最高。基础实习与会计岗位实习基本仍在校园内进行,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仍是教师,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能力难以培养,对除会计外其他相关部门,如银行、税务、工商的业务办理难以实习训练。顶岗实习则是实习单位的数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实习需要。
3.各类实习组织形式的利弊比较。
松散式实习是相比之下较为容易达成的一种校外实习方式,主要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比校内的认知实验室效果更好。若选择的是生产企业,则与目前会计教学选择的核算企业性质相同,学生通过参观生产流程、单据交接、实务盘点等项目,对于会计凭证传递、工作程序能很好地形成整体性直观认识,为财务会计,尤其是成本会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习单位只需提供参观服务,不会涉及太多财务资料,更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耗时更短一天或半天,因此愿意提供该项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比较多。但这样的实习形式不够深入,学生对专业只有轮廓性了解。培训合作式与引进合作式是校外实习场所建立的最好方式,不但学生可以定期地参与实践,教师也可以参与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但这两种方式需要学校提供给企业较大的获益机会,与企业的合作要比较深入,单靠教师或学校个体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
三、高职实习形式的选择和构建
从上述的实习形式利弊比较来看,每种实习形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实际上这些实习形式都能相互融合或递进延伸,都不能单独选择某一种而摈弃另一种,否则构建出的实习体系或实习模式将不全面或存在局限性。结合教育部十六号文关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方面的内容来看,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或校内模拟实验实训课程在各位教师多年的不断努力探索与尝试之下,已经形成了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环节严谨、教学手段多样的较为成熟的校内实习课程模式。而如何加大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构建后带来怎样的效果,已逐渐成为会计实习实训课程思考和改革的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共赢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很难增加其数量,更不用说保证其质量。要克服这个问题,应该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组织开展对相关单位的调研,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建立合作的第一步。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可从场地、师资共享、学生服务、投资办校园企业等方面考虑。学校需发掘自身现有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并且加大力度扩大其优势,保持对合作企业长期稳定的吸引。第二,结合不同实习组织形式的特点扩大不同的校外合作企业,不断创新实习组织形式,有侧重点地深化合作中心。第三,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依靠政府力量从政策和财政上取得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保证。第四,加强校外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制定合理而严格的实习计划,从事前、事中、事后保证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顺利并按计划进行,从而确保实习实训的最终效果,保持校企双方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薛豪详.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习模式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09,(9).
[2]张小红.破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2009,(22).
[3]廖联凯,洪荭.高校会计专业实习体系思考.财会通讯,2009,(1).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务公司;工学结合
1目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题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以职业为导向,以理论知识为切入点,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财经类的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几乎所有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都要求应聘人员有1~3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这也可以看出企业十分注重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校内模拟的“检验型”实训和校外企业参观的“松散型”实训。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与实际工作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资料涉及企业的机密信息,企业往往由于担心商业机密资料外泄而拒绝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所以很多学校的校外企业参观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很难见到真正的账目。所以引财务公司进驻学校,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就尤为重要。创建校内财务公司就是引社会上的财务公司进入学校,财务公司既是员工上班的地方,也是免费让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地方。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进的会计咨询公司对外承揽记账、纳税申报、会计培训等业务,并以此为平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全真会计职业技能训练。创建校内财务公司是集学生学习与就业、教师挂职锻炼、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为一体,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有机体。
2创建校内财务公司的过程
(一)寻找合适的财务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可以合作的财务公司,譬如:会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这些公司会计专业性强,1-4月份业务又多,他们也需要一些会计专业生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会计事务。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财务公司应接受学生的实训、实习,并能给学生一些会计实务上的帮助,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创建校内真账实验室。(二)双方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校内财务公司和学校的专业老师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计划。校内的实训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共同创建校内仿真实训室,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学生可以见到真实的支票、发票等,老师可以复印票据供学生练习填写,创建真实的实训环境,完成实践性教学;第二步,安排学生在校企合作成立的财务公司,参与企业记账业务,让学生进行真实业务为基础的生产性实训;第三步,接受毕业前的学生进人财务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和顶岗工作。这样,学生能够真正的实现技能型、应用型的结合,为将来进入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三)安排财务公司的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加强企业对教学的指导。学校应引进更多有工作经验的专家任兼职教师。会计工作是一项规范、严谨、精密的工作,没有亲身经历,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让财务中心的专家走进课堂,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深化校企合作。
3建立校内财务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及地方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为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及省教委多次文件: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式、示范性实训基地,支持社会力量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实训基地。例如:教育部2006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教育部2011年《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二)对财务公司极具吸引力。财务公司的启动及运作资金需要量在2万至3万元左右,再加上学校提供办公场地,广大师生员工又是最好的广告宣传者,虽说要接受学生的实习,但好多优秀的学生经过稍微的培训,就可以支撑起整个财务公司的业务。比如为一些企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申报纳税等事务,这些都对财务公司具有吸引力。(三)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和重要性,导致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常常流于表面形式,而如果在校园内引进会计公司,能够接受老师及学生的实习,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4引财务公司进校是一项多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提升了学校形象。校内建立财务公司,是有名又有实的实训基地,而且该实习基地非常稳定,学校不用每年为学生找实习单位而犯愁,同时有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及家长也有吸引力,学校的生源也会越来越好。(二)降低了财务公司的成本。由学校提供经营场所和部分资金,降低了财务公司的开业成本;安排学生和老师担任记账、报税等工作,而付给老师和学生的薪水相对全职工作人员来说较低,降低了财务公司的人工成本。另外,顶岗实习学生能帮助企业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企业还能在顶岗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企业队伍。(三)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教师参与财务公司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会计专业能力,锻炼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员工和会计业务的接触,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手段,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综上所述,学校引财务公司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得到了技能;从优秀毕业生中吸收员工,企业得到了人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学校得到了发展。所以,学校引财务公司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巩固所学知识,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熟练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并达到企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基本要求,实现就业零适应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学生择业创造条件.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1-16周(3月1日——6月20日)进行:
(第1至12周(3月1日——5月23日)为第一阶段,学生深入企业,单位,了解企业概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的流程和方法等.其中学生应于3月12日前将实习附件1交于实习指导教师.
(第13至第16周(5月24日——6月20日)为第二阶段,学生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实习体会,撰写实习报告(具体实习报告要求单独下发).
(5月16日,6月20日两次返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鉴定,同时检查学生的就业落实情况.
5月16日返校安排第一批毕业实习鉴定,在返校前一周(5月7日前)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资料的审核,丁昌勇老师负责出具答辩条;
6月20日返校,安排5月16日没有返校的同学和5月16日返校但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进行毕业鉴定,在返校前一周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
经过以上两次机会都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当年不得毕业,等参加届毕业生的毕业鉴定合格后再发毕业证.
第二次毕业鉴定的时间若发生变化,会由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联系通知.毕业典礼时间另行通知.
2,地点安排:
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个人联系,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实习事宜,解答实习过程及实习报告中的有关问题.
3,人员分组
具体分组见后面附表.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1,学生的实习活动均应在实习单位有关部门和财会部门的领导下进行,请财会部门的有关人员根据实习要求组织一些必要的讲解与介绍,并且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应深入企业各个职能科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包括企业类型,规模大小,经营范围,生产流程,财务状况等),重点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流程,会计核算方法和纳税流程,税收筹划方法,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和财务管理工作,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实习内容见实习任务书).
2,每个人都要求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及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连同实习日记资料等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3,要求学生每周与指导老师联系至少一次,及时汇报实习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四,实习纪律与安全保障
外出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毕业实习的规章制度,按毕业实习时间与任务要求进行实习.
1,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切实指导好,带好,管理好毕业生,确保毕业毕业实习任务的完成.
2,毕业生毕业实习,表明毕业生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顶岗的一名员工,因此,实习生应遵守双重身份的纪律.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实习是学院正常的教学环节,成绩不合格属未完成规定学业.
(2)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3)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毕业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4)实习期间要遵守实习单位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5)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对不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造成的事故,实习学生本人要负全责;对工作不负责造成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6)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
(7)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意外,因违纪外出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事故者,责任自负,并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8)遵守财经纪律,妥善使用资料,注意资料的保密性,未经实习单位允许,不得将有关资料公开引用和外传.
3,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重大问题,学生应向学院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及时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时向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
4,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认真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其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等情况,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企业鉴定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学院鉴定表》中相应栏目,与实习日记一起上交指导教师;学生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并填写好封皮,一起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五,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教师应会同实习单位,结合前期阶段性实训评定结果,对学生整个实训过程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成绩从思想,业务两个方面综合考核,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准补考.
考核依据:实习日记15%
实习单位鉴定70%
实习报告15%
六,实习材料上交时间
1,3月12日前上交附件一(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
关键词:财会 实践教学 高职
一、前言
随着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兴起,以及财务咨询服务公司普及,目前在校内附设其他生产或服务机构较为普遍,而在校内设立记账公司或财会咨询服务机构的院校则不多。在高职教育提倡工学结合,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下,多数有“双证”的专职教师中,只有少数真正具备“双师”素质,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专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专业实践经验却相对欠缺。在财会实践教学方面,校内实训场地有限,虽然校内财会专业设有多个单项和综合模拟实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但模式过于形式单一,学生对真实的业务操作和认识极其有限;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虽能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但能找到对口专业岗位实习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学生的整体专业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我院财会专业师资现状调查分析
我院财经系共有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9人,实验师1人,持“双证”或以上的教师为9人,真正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为7人,曾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为5人,从企业引进教师5人,在校师生比为1:37。可见我院财会专业师资结构现状与行业标准尚存在一定差距。我院财经专业师资结构中具备“双师型”素质比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1)原有专任教师多为就读本专业毕业后直接从教,期间他们到企业挂职机会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师生比原本偏低,一旦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空缺必定影响正常教学,另外鉴于财会岗位的私密性、重要性和特殊性,一般较少有企业会提供挂职锻炼机会。(2)从企业引进教师人数有限,原因是应聘者除了需具备一定程度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以及教师职业资格外,还受到一定的年龄限制。由于人事政策的限制,须通过学校公开招聘考试,才能被录用,其中能被破格录用的高技能人才则更少。
三、我院校内财会实践教学现状
我院校内财会实践教学中,已开设了“基础会计”、“ERP沙盘”等一体化课程,以及多个单项和综合实训课程。这些课程大都安排在专业模拟实训或综合实训室,有些甚至是在资源共享的实训室完成的,学生总体反映比较满意,学生实践效果良好。
为了真实了解本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我们对2009级和2010级两个班约100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目前我院校内专业实训场地数量有限,几乎所有单项和综合实训课程都采用模拟仿真的形式开展教学,无法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真实的财会业务以及实务操作流程,因此学生并没有完全真正掌握财会实操技能,过半学生(54%)主张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且大都(63%)把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关键寄托在“顶岗实习”,校内实践效果欠佳(非常满意率仅7%)。
四、我院财会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状况
针对我院财会专业毕业班校外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顶岗实习岗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受访学生中39%的学生在“会计”岗位实习,14%的学生在“出纳”岗位实习,39%的学生在“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如收银、统计、仓库管理、财务助理等岗位实习,占实习人数15%的学生在“与专业无关”的岗位实习。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企业能安排学生到对口专业岗位(会计和出纳)实习的人数只有53%,也就是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完全接触到真实财会业务。从学生实习企业的规模和纳税情况来看,占半数以上的学生是在比较小型的企业或是小规模纳税企业实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健全完善的财税业务制度。从实习企业的行业来看,除少量制造业(7%)、商业(25%)、会计师事务所及财务公司(32%)外,属于其他行业的比例为36%,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能接触到系统的会计核算制度。
五、结语
高职院校传统的财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校内单一和综合模拟实训的教学形式,辅以校外顶岗实习完成实践教学。通过调查,上述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的普遍需求,因此,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开发和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适当开设校办企业。企业的财会业务完全由专业教师主导完成,这样可以将实际的工作情境应用于现场教学,并能无限次安排学生轮岗进行实务操作。此外,可以充分共享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在校内设立财会咨询服务机构,服务于社会,机构业务由教师主导完成,长期分批让学生轮岗进行实务操作,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难题,完善了“双师型”教师素质,又很好地弥补了学生在校内专业实践条件的不足。同时,从教师和教学角度来看,还应多开发一些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将企业和机构业务引进课程教学。相信上述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财会专业技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学合作 仿真模拟 会计 实践教学
对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给高职会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职会计学生技能与行业需求的实践操作力、社会适应力远不及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着会计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产学结合、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是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出路,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产学结合、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顶岗实习失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的顶岗实习困难重重。一方面,企业认为财务会计信息是商业秘密,学生在实习时不能按职业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经济业务处理,学生的顶岗实习变成体验性认识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企业生产面临经营压力,尤其是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担心学生顶岗实习干扰正常生产秩序或影响经济效益,几乎对会计专业的实习生不接收。
(二)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会计实践教学是由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的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组成。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环节互相联系、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但是目前一些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互割裂,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一体化。如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单项实训中,均包含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实训内容,都有证账表的实训,但在内容及体系上相互割裂;再比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与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实训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处理手段不同。尤其是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以技能考核方式开设会计实训课程很少,一般只有附属于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只作为一门单项实训课程来上,没有将其作为综合实训课程,况且单项实训系统性较差,远达不到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三)实训教材缺乏仿真性、针对性,实用性差
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会计专业选用的实训教材是教师按实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从企业中收集一部分经济业务经加工处理编写出来的,业务类别单一化和模式化,不能反映会计岗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针对性不强,缺乏一套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体、动态电子、立体化实训材料,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实训为例,一般每个参加实训的学生配备统一的实训素材——一本教材、一套凭证和若干的账页和账簿,实训中缺少岗位分工,往往采用混岗方式,每个学生都完成相同的全套的账务处理,对内部控制、与工商、银行和税务部门的业务关系的实训一般不涉及或无从涉及。
(四)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师资作为实践教学的软件,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年长的教师不愿意进行知识的更新,年轻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实践技能,习惯于驾轻就熟地来进行授课,难以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职教目标,导致高职教育“普高化”、人才培养“学究化”、教学模式“学科化”的现象出现。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培养基础,需要达到角色、环境双仿真。如果学生的角色环境只能模拟出企业的产供销的业务环境,而无法模拟出会计工作的社会环境,将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基于产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以“四合作”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段梯级渐进式”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建立互助互惠的产学合作系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产业界培养实务人才、提供增值再教育服务,促进知识的更新、消化和创新,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良性互动。
(一)构建 “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当前大力推行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条件下,构建“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实现从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三个层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按照“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思路,建立临岗认识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含记账)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第一学年着重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参加从业资格考试,获取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安排一定时间的临岗认识实习,认知职业岗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学年着重安排专业技能课程,通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单项实训,适应会计核算岗位的初步能力;运用金蝶、用友等主流ERP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课程的综合实训,以企业特定的会计期间经济业务为范本,提升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学年通过与记账公司合作,为当地中小企业记账,进行双仿真技能训练和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以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的理解,完成从理论到实践认知过程的飞跃,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在完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专业实践教学角色、环境的双仿真,实现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二)大力推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实践教学模式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校内实践教学、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实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在专业实训上力争做到双仿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来巩固实践教学,做到“内外结合”;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通过专业基础课实训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单项实训培养学生专项技能,通过毕业顶岗实习、记账和校内的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学生从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三层”技能培养;借助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实现手工和电算化的“双轨”运行。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教程,配有动态的实训材料、电子实训材料和立体化实验材料,开发内容丰富、仿真性强,满足教学需要的产学结合的会计实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实训教程,以适应制度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
三、基于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作机制
(一)合作企业与职业训练岗位选择
基于产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财务工作岗位培养学生技能,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积极利用行政资源和地域优势,通过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产学合作基地。根据专业特色和区域产业需求,建立布点合理、类型全面、功能定位明确的产学合作基地,既有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也有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满足学生在不同类型行业企业、不同会计职业岗位上的需要。对合作企业的选择要点面结合,重点审查合作方是否满足会计教学的基本要求,从企业资质(是否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规范企业)、企业经营规模、开业年限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斟选,看其是否愿意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培养会计人才,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是否满足教学需要。以工业企业为例,一般设置12种会计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应基本齐全,可以是一人一岗,一岗多人、一人多岗。合作企业及工作岗位选择事关产学合作的成效,企业提供的会计工作岗位应满足会计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需求。
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进行产学实践,让学生深入到经济实体,使其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校内实践基地里的模拟数据练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提供会计核算和咨询鉴证、教育培训服务,与企业合作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在职青年教师定期去企业实践、锻炼,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且把在企业中获得的技能带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技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产学结合,使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三赢。
(二)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生辅导与安置
产学合作的参与教师是合作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用具备会计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产学结合的会计实践教学企业导师工作,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遴选企业合作导师时应充分考虑导师的从业工作经验、教育专业训练情况、任教科目所修技术学分、专业教育训练情况、个人的性格特质等。当产学合作导师确定下来并安排好会计职业训练岗位后,方可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训练岗位,开展对学生的职业辅导,学生经过认识、试探、准备与再适应环节,开始真正从事会计职业工作。在辅导与安置学生进行产学合作时,校内教学秘书应完成下列事项:公布产学合作招生简章;对高年级学生阐述产学合作的教育目标及价值;接受学生报名申请;收集报名学生特点、兴趣、能力资料;与学生面谈,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及意愿;选择并安排学生进入职业岗位。
同时,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积极利用当地的优秀的会计人力资源,聘请行业企业的会计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增加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三)制定产学合作计划书
与行业企业进行产学合作之前,必须与行业企业制定会计专业产学合作计划方案、产学合作协议书,以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权利与责任。包括产学合作训练计划、经费与课时、权利与义务、辅导安排等。学校按合作计划书的要求安排学生在工作时段进入会计工作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企业按相关法规支付实习津贴。
(四)产学合作项目评估
对进入职场进行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学生,其产学合作学习经历作为职场学习经历,学生产学合作结束后15日内根据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教师巡视情况,按规定进行学业学分记录,达到会计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学生,取得实习科目学分,可顶替校外实习科目学分,但不得顶替校内课程(理论课程)学分,但应特别注重产学合作课程与校内课程衔接性。
学校每学期产学合作项目结合后1个月内,对产学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行业职业专家、资深教育工作者、行业分析专业专家等构成。教学效果比较好的则继续合作。
四、基于产学合作的计划保障机制
目前“四合作”正蓬勃开展,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为主线,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新机制,进行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校企间开展合作的新模式。为做好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产学携手是保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一)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1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引导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建设以“政府主导、行业牵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体制和机制,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合作,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由合作厂商提供工作机会、工作津贴和生活补助,分享企业资源,兼顾学生意愿,以学生校外产学合作可适性为主,以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学生优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政府继续出台关于产学合作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经费补助、资助支持相关文件,对接收产学合作学生在予以经费支持的同时,对达到接收实习生一定比例的给予所得税减征或免征。
(二)政校企三方分工明确
为保证产学合作的顺利开展,政校企三方应携手共同成立合作委员会,明确三方的权利与责任。当地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教育、财政和税务部门应在产学合作中起到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搭建桥梁,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配套。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合作衔接课程及课程标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密切沟通渠道进行充分协商,研究产学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校除负责日常教学之外,还要到学生工作场所巡访及辅导学生实习,解决学生在生活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作厂商主要提供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学生实习职业规划,执行工作任务分派及轮岗计划,提供企业导师,辅导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实习和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在职学生的学习、工作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进行必要的生活辅导,提供实习学生的津补贴与奖助学金,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三)产学合作模式
校企产学合作过程中,上课时间弹性配合合作厂商的工作需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课务安排采用轮调式、阶梯式等,除开设日间课外,还可根据学生上班时间的需要开设夜间、假日及暑假课,以方便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锻炼。产学合作计划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工学交替、弹性学制来开展的,协调厂商为在校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给予相应津贴,以提高职业技能,缩短与企业的适应周期,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分享设施设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究,促进就业。
(注:本文系浙江省科技厅2012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R30042,主持人:汪榜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失序与重建:我国社会第二次转型中的职业教育秩序研究》,项目编号:13YJA880117,主持人:朱芝洲)
参考文献:
1.杨辉.研究与比较: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汪榜江.基于“双仿真”的记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74-75,93.
3.杨佳洁.高职会计“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09):25-27.
4.林英法,杨瑾淑.工学结合视角下会计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创新[J].审计与理财,2009,(01):44-45.
5.胡邦曜.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赴澳大利亚TAFE的考察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0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