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项汇报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尊敬的党支部:
这个月的18日,终于迎来了我们英语专业学生最重视的考试——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虽说本开学初就听到很多学姐的鼓舞,也给我们打了一针镇定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考试的渐近,我们莘莘学子都不免有所紧张,也出现各种各样的“考前综合症”。可毕竟大家也都是经历过各式各样的考试老手,再加上高考的磨练,这门考试也不能把大家摧残成怎样。所以大家都顺顺利利地参加了考试。而如今的我们也几乎把结果置之度外,静静等待成绩的公布。
至于个人我,我一直都不能忘怀这几个月的准备与等待。但是应该说,我是由衷地感谢这门考试,是它让我觉得这几个月都过得格外充实,是它让我再次感受了注视着目标,奋勇向前,乐此不疲。可能我是比较习惯应试的教育,而应试的考卷更是让我觉得熟悉与亲切。虽说,这几个月来,我们每天都是题海战术,每天都往返于图书馆与寝室,每天都要推着疲惫的身子进入梦想,每天……甚至于为了这门考试,好像一切一切的娱乐活动都离我们而去,但是回想室友间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一阵阵暖意在胸口涌起。于是“枯燥”的学习生活不再令人乏味。但是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就在考试前的一星期,我还是开始烦躁。那时的我恨不明天就是4月18日。那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是如此地真实以至于我紧绷的弦开始松动。我开始幻想考试结束后的美好时光,可是幻想得越令人陶醉,现实越是让我喘不过气。可是,毕竟我们都是经历过些许风雨的孩子,具备了一定承受力。而这种承受力在这关键的时刻支撑了我,让我度过这难熬的一星期。当然,朋友的鼓励也是我的力量之源,在苦恼的时候诉诉苦。虽然只是解闷的话语,虽然只是阳光的表情,都足够化解我内心的郁闷。这时候我知道精神上的支持并不是无足轻重的。而家人的关怀给了我无穷的勇气,让我面对脆弱的自己,战胜自己,坚持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时至今日,不知不觉考试已过去了一星期。而这一星期却没有我想像地那么的轻松与欢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紧绷的弦突然松动,以至于整个人想虚脱似的,没有任何力气。对于学习更是顿时失去了激情,而对于玩乐与消遣似乎也不像先前想的那么尽兴,而消逝的目标也让我开始迷茫。也许是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做什么都是索然无味。我不清楚这算不算考后综合症,但是我觉得这种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可是,不管怎样,我都是坚强的人,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重新确立目标,越战越勇。此致
论文关键词:土地流转;价值;效用;机制;分析
引言
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生养死葬的根基,特别是土地对农民的保障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农村地区,土地几乎承担了对农民的全部保障功能。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市场、政策和资本等的共同推动下,农村土地出现了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流转。在很多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农村地区,农民就业多样化,收人多元化,对土地的依靠也呈现出减弱趋势。土地对农民的保障效用减弱,经济生产和投资的效用增强,这使土地对农民的效用结构发送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表面上看.在土地对农民效用的结构性变化中,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经历从强到弱的变化,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受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变化还在不断波动。但从深层次上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并不是偶然的,在于它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般说来,土地和农民之间的效用关系是由土地价值的二重性决定的,由土地对农民多重效用结构的内部失衡所引起的。是土地对农民多重效用结构重新构造的一个结果。
1.土地价值的二重性
土地的价值不是单一的,从微观上讲,土地的价值具有二重性。土地的价值既具有经济性也具有社会性。一方面,土地能够进行经济产出,土地的价值具有经济属性。也就是说,通过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结合,土地能够进行生产,创造产品。这些都表现了土地的经济价值。同时,土地的经济价值受到土地的用途、位置、土地产出、经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到土地经济价值的变化,这也是土地对农民的效用结构变化的重要诱因。以土地的用途为例,商业用地的经济价值高,农业用地的经济价值低。在土地经营方式上.一些新的经营方式可能会更大地激发土地的经济价值,譬如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土地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大的激发。另一方面,土地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和保障功能。它既可以作为居民用地、交通、水利用地等,也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必需品。同时为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可以说,土地的保障、养育和承载功能集中体现了土地的社会价值。
1.1土地两种价值的关系
在经济条件、农业技术、社会制度一定的情况下,土地的两种价值既表现为性质上的统一性。又表现为数量上的对立性。二者统一于土地的价值之中,同时又因为量的对立性及不均衡性的出现推动土地对农民的效用结构发生变化。具体说,这两种土地价值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土地的经济价值决定了土地的社会价值。土地的经济价值是实现土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土地在提供了粮食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这些都取决于土地的经济产出。土地的社会价值依赖于土地的经济价值。如果没有足够和有效的产出或不能进行产出,土地的社会价值便失去了依托的根基。
其次,土地的社会价值影响土地的经济价值。土地的社会价值中最主要的是农业用地为社会提供粮食以确保社会稳定的价值和对农民就业、生存保障的价值。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主要依靠土地获取就业和生存保障。土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这些人提供基本的生存需求。如果土地的这种社会价值得不到认可或重视就会影响到土地的经济价值的发挥。建国以来,我国通过不断调整土地制度来维护社会稳定,激发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反过来,一些不当的土地政策则也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都说明土地的社会价值如果得不到重视就会影响到土地经济价值的发挥。
2.土地效用的多重性
土地的价值的二重性在宏观上表现为对农民效用的多重性。可以说,这种多重效用是土地价值属性的宏观表现。具体说土地对农民的主要效应包括经济收益效用、生活保障效用、就业机会保障效用和潜在的升值效用。
土地的经济效用就是通过农民对土地的经营而获取收益所带来的效用。当前的实现途径呈现出多样性,一方面农民可以自己经营土地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把土地租给别人,收取一定的租金。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入股分红等形式获取收益。因此无论是自己经营还是转让土地使用权,这些都可以使土地的经济收益得到实现。
土地对农民的生活保障效用可以从这样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农民的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土地,土地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二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二元体制.农民所享有的各项保障只能通过土地来实现。实际上土地承担了社会保障的部分甚至全部功能。
此外.土地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具有大幅升值的潜能.这些也对农民产生一定效用。
不同土地效用的重要性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这其中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譬如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土地的产权性质不同,其对农民的效用就不同。在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下,缺少商品流通,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情况下,土地的社会价值更为人们所重视.土地对农民的最大效用就是保障生活。当今,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土地的属性不再是单纯的社会价值。土地的经济价值受到人们的更多重视,在~些产权形式下,土地成为了一种商品,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流通和交换,而且土地的经济价值带给土地的宏观效用也在不断增大,成为土地对农民的最大效用。
从土地功能的变迁看,土地对农民的效用格局总是会经历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形成新的均衡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期内土地的多重效用具有内部均衡性。同时,这种内部均衡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土地的效用格局就会发生变化,最终达成新的效用均衡,形成新的效用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经济生产效用的影响也非常直观,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密切。他们的生、老、病、死都依赖着土地。土地更多地承担起了保障功能,社会效用突出。相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民有机会在非农产业上取得收入,对土地的依赖较少。因此。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土地效用结构的变化。但过于强调或不合时宜地强调某一种效用的重要性都会影响到土地整体效用的发挥。不利于形成新的效用结构。甚至产生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
3.影响土地效用发生改变的因素
3.1社会保障对土地保障的替代效用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化解、预防贫困以及社会威胁,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加入了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权也已经成为一项基本人权,被多国写入其宪法。我国在1954年公布的第一部宪法就确认了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从人权的思想上来考量社会保障,它就应该具有全民性、普遍性的特征。农民享有社会保障,纳入到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公民权利的体现。这也表明,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已经形成了社会保障对土地的保障功能的刚性替代效应。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三方出资模式中,国家财政的稳定支持使社会保障在抵御社会风险上的优势不断显现。它避免了土地保障的不稳定性,甚至可以化解因自然灾害对土地经济生产功能破坏带来的风险,也可避免因农民劳动能力减退或丧失所引起的经济来源断裂.特别是在一些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参加社会保障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因此,社会保障的优越性也会影响人们对土地保障的选择。使社会保障在保障效果上对土地保障产生柔性替代效应。
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对土地的保障功能的替代效应不断增强,而且这种替代作用越强,土地对农民的生活保障效用就越低。在农民所面临风险更多地被社会所承担和化解的时候.土地的所承担生活保障功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时土地的经济效用就会变得更加独立,土地的经济生产功能就会更加突出。在土地摆脱所承担的社会保障负担,更多地用来进行经济生产的时候,土地也就具有了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的条件,从而具备了流转的可能。因此,从大的发展背景来看.土地的经济生产与农民保障正在经历着一个从结合到分化的过程.功能也逐渐从合二为一到各司其职。
3.2土地保障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化
进人工业社会以后,随着风险走出家庭,演变为社会风险,土地在抵抗风险上的作用已经不如从前。越来越多的风险已经超出了家庭的承担能力。在多种多样的社会风险中,土地所能具有的这些功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方面已经显得捉襟见肘,甚至无能为力。
3.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在农业社会、土地对农民的保障效用是不容置疑的。农民没了土地,就缺少了生存的基础。但在工业社会里,土地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提升,所带给农民的经济效用也远远超过了其带给农民的保障效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非农就业的机会增加,非农收占农民纯收人的比例提高,土地对农民的保障效用也在减小。与此同时.土地带给农民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用却不断增加。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大批年轻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了城市,离土离乡的生活方式也使土地的经济产出下降、保障功能弱化。
社会保障权的普及、认可,土地保障在应对社会风险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土地经济价值的提升等都为农村土地的流转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尤其是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郊区,随着外部资本涌入。土地经济价值的开发,使土地原有的多重效用格局被打破。但就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程度和土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程度而言。土地新的多重效用格局尚未形成。在土地出现流转,土地经济效用实现的过程中,土地的经济效用挤占,甚至排斥其他效用,特别是对土地保障效用的空间挤占。使农民原有的保障体系遭到破坏,但新的保障体系又没能及时跟上。因此,农民原有的保障体系的断裂、新保障建设的滞后给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影响。
从根本上说,当前农村土地的流动性加强,土地自我保障功能弱化是以市场经济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为诱因,以土地价值在量上的失衡为动力.在宏观上表现为土地对农民效用的多重性,以及效用格局的重新构造。其中,土地的经济效用、保障效用、升值效用等对农民的重要性发生变化。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土地的经济效用对农民和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加大,而土地的保障效用的重要性则减弱。这种变化对农村原有的保障体系形成了冲击。特别是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即新保障体系未建立,老保障体系出现衰退,制度裂隙扩大。整个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省局纪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省监察厅和省局关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红包”专项治理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队在本周做了以下工作:
一、9月4日组织召开全队副科级及以上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大会,由队纪委副书记赵云主持学习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劵、支付凭证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赣纪发[2013]9号和《关于开展国家工作人员防止利益冲突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赣煤地纪字[2013]3号文件;
二、党委书记胡忠民在全队副科级及以上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强调:
1、中秋节期间,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接受、赠送月饼、购物卡(“红包”)等违反《廉政准则》的相关物品,对无法拒绝赠送的及时上交队纪委、省局纪委或江西省廉政账户,并妥善保管银行回单备查;
2、“红包”治理活动针对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括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等亲属以及与该领导行驶职权相关人员的接受、赠送等;
3、对不主动上交的不论接受或赠送数额多少,一经查实,先停职,涉及数额较大的移交司法机关;
4、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以“清廉”为本,加强并改善工作作风;
三、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歧路—汤成奇腐败案件警示录》。
二二三地质队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7年12月29日,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干部作风专项整治暨迎接脱贫成效国家第三方检查工作会议。会后,我办立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传达会议精神,积极部署相关工作,并结合我办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方案,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干部作风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求真务实,查摆问题
我办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等途径,采取领导点、群众提、自身找、互相查等形式进行了深入查摆,经过梳理归纳,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2.开拓进取精神还不够足,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深入剖析,找准症结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我办进行了深入剖析,抓住问题实质,深挖思想根源,力求找准症结。一是官本位思想时有存在,有的干部没有真正树立服务的理念,强化管理而淡化服务,主动服务、创新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的切入点等方面都还达不到高标准,难以充分满足群众要求。二是思想上还没有彻底解放,缺乏改革创新的胆略,面对新形势的新要求,解决工作难题的办法不多不灵。
三、对症下药,切实整改
针对深入剖析问题后找出的症结根源,我办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于每个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中,努力在本单位营造人人爱学、个个好学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参加有关业务知识平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兢兢业业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四是强化服务意识,思想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工作中以热情、周到、细致的工作作风塑造新形象。五是强化创新意识,破除守旧思想,消除畏难情绪,从发展大局出发,大胆地吸纳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不断推动工作的开展。
四、两相结合,促进工作
整改的目的在于促进工作,针对目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办以此次专项整改为契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得到转变,组织纪律得到增强,有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做到学习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土地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8-0032-02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土地流转对农村传统的以土地为中心的非正规保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走向成为一大难题。
一、土地流转制度实践现状
浏阳地处湘赣鄂三省接壤之域,是个拥有133万人口、5000多平方公里的农业市,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浏阳市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2007年底,全市流转面积达5.15万公顷,其中耕地9400公顷(股田制166.67公顷),林地4.07万公顷,荒地和水面1453公顷。以浏阳市官渡镇为例,该镇域内总面积7770.4公顷,其中耕地1774.6公顷、山林4281公顷、其他1781.4公顷。2008年,土地流转总面积971.6公顷,其中田土505.33公顷、山地466.29公顷。
目前,浏阳市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是出租和入股。出租是种较为简单的形式。官渡镇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通常情况下、林地租赁时间较长,一般为30-50年,租金为每亩亩30-60元,田地租赁时间较短,多为1-10年,每亩地每年100至500不等,通常为一次性付清。入股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将其拥有的使用权作价入股,与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组成农业股份制或土地股份合作社并进行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行为。浏阳市在湖南率先推出了股田制。“股田制”的特点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既作产业工人,按月领工资;又作股东,年终按股分红,是一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方式。有关专家高度评价浏阳“股田制”的出现,代表着中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的一个方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中阳充分肯定“浏阳在湖南率先推出股田制”,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探索,是工业反哺农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农村深度覆盖的体现。[1]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浏阳市农村经济形式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因农村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变化而导致的农村土地抛荒与紧缺现象并存的矛盾,全市耕地抛荒情况得到全面遏制,90%的“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湖、荒滩)被承包、租赁,人地矛盾得到缓解。同时集中发展了烤烟、蔬菜、水果、花卉苗木和药材等优势产业,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更加清晰。土地流转也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机耕面积达86万亩,机收面积达60.5万亩。
二、土地流转制度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使得原本弱化的土地的保障功能全面缺失。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在我国特殊国情和制度背景下,土地体现的不仅是生产功能,而且还承担着农民的全部保障项目。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旧有的土地保障制度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1)土地流转收益较小。虽然土地因其所处位置、肥沃程度等租金有一定差距。但整体而言,租金较少,土地非常之廉价。以浏阳市官渡镇为例,平均一个人7分田,四口之家的田地一般不会超过3亩,而租金一般多为每年每亩100元,也就是说一家的土地流转收益仅仅为每年300元。即便按照500元的最高标准算,也不足1500元。在调查中发现,进行田地出租的村民多属于被动流转,通常是在外打工,无法进行耕种。租金过于廉价,有劳动力的家庭90%以上不会考虑出租土地。土地流转给当地的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以及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农民显然从中获益甚微。特别是一些较为偏僻的田地,更是无人问津,导致承包土地抛荒的现象。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根本不能给农民带来基本的保障,更不能解决农民的生、老、病、死、残等问题。
(2)股田制风险性。在浏阳市的土地流转实践中,股田制风头十足,虽然淳口镇和镇头镇在股田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股田制的诸多弊端不容忽视。土地价格低廉,相对动辄十万百万的投资而言,农民所占股份极其微小。公司的投资计划、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权都掌控在大股东手上,在公司的具体运作过程中,由于农民是不具有公司经营理念且不具有最后发言权的小股东,风险非常大,很可能成为大股东侵害的对象。同时,公司化的经营还有破产的风险,一旦公司破产,作为股东的农民按法律规定应将作价入股的土地承包权或经营权作为清偿债务的财产。这意味着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的状况下,农民将失去最后赖以生存的土地,陷于空前的生存困境。[2]
(3)年轻农民多数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再加上我国农业小户经营绝对收益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效益虽然较高,但农民缺乏投入资本,只能选择将土地转让后进城务工。长期的城市生活,导致他们与农业生产脱节,农业技能低下。年老回乡后,土地虽然可收回,但他们已经丧失了基本农业技能,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将失去生活的退路。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4)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土地流转后,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据统计,浏阳市每年输入农村劳动力36.95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50.4%。农民工流动性,不仅往返流动于城乡之间,并在单位之间、城镇之间频繁地变动工作岗位,而且外出的人群每年都在不断变动,新老农民工进行着代际更替。农民工多从事重、脏、累、险的工作,工作条件现对比较恶劣,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在遭遇风险时极易陷入困境,引发社会问题。
2.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需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的最好的解决方法。目前,全国整体的土地流转进程较慢,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不健全,农民手中的承包地在很大程度上被农民当作了能够保障其生活“温饱”的最后一道屏障,再加上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的严峻,即便是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家中也保留了一部分土地,以备不时之需。对社会保障缺失的理性预期主观上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严重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健康有序流转。毫无疑问,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对流转双方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农地流转市场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3]
三、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趋向
1.资金来源多渠道化。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于政府、集体和个人。因此,首先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其次,集体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国有资产变现等方式筹集部分社会保障基金, 发展农村社区保障,这是在目前国家一时无法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规模投入资金的条件下。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实途径。再者,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在土地流转制度下,可以通过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补偿机,制订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和经济补偿方案,提高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收益。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可以由政府将土地集中招标,提高土地的价格。
2、保障结构的多层次化
目前的农村,不具备建立一元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可行性。根据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四大类,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以及农村中的困难群体。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针对不同的群体分层次分类别。
(1)农民工可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因其主要生活范围在城市,并且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可纳入到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如湖南省今年已经开展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湖南省规定,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费比例为10%,个人缴费比例为4%,其中12%记入农民工个人账户,2%进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农民工个人账户资金实行完全积累,参保农民工用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个人账户可实现接续。
(2)农业劳动者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农业劳动者,应为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可以考虑“以土地换保障”的方案。所谓“以土地换保障”是指这样一种用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的方案:农民在年老、到转包土地企业务农,到乡镇企业就业、进入小城镇定居的时候,让出其原先承包经营的土地,由转包者缴纳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使其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或在因建设被征用土地的情况下,征地单位用征地补偿费的一部分为被征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险。[4]
(3)困难群体应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农村的困难群体以及老人,可考虑将其纳入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国家除了向保障对象提供资金补助外,还应采用实物补助,以及面对五保对象等特困人口提供救助,逐步将五保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体系之中。使更多无力耕种土地的老、弱、病、残农民放弃对土地的依赖,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5]
参考文献:
[1] 浏阳年鉴.[M]2007
[2] 陈发桂, 农村土地承包期限的矛盾现状及法律对策[J]. 桂海论丛,2008,(05)
[3] 李雪,陈小伍. 促进农地流转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探析[J]. 乡镇经济, 2008,(04)
关键词:效能监察;企业效益;保驾护航;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22-02
效能监察是企业强化监督制约,净化企业内部环境,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管理体制进步,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新疆油田白碱滩物业管理公司不断探索、创新,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目的,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效能监察工作,为公司健康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找准一个抓手,做到立项准确
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活动,必须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重点,以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生产经营的“难点”为切入点,找准一个抓手,一点带面,延伸监督触角,扩大监察领域,提高监察实效。几年来,为切实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我们每年找准一个抓手,进行立项调研,项目选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效能监察的效果。因此,在立项上,我们注重结合实际,首先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摸清影响公司管理和经营效益的突出问题。如:房屋租赁收费项目及空房管理上,是否存在费用不按标准执行,收支不平衡现象和空房管理不按标准执行随意外租等现象;在工程管理项目,物资采购管理,车辆维修、油料使用及自用资源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管理者工作职能不清、部门之间界限模糊、招投标不按程序进行、基础资料管理不规范造成违法违纪及资源浪费等现象。其次,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将影响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作为效能监察的立项建议,提交公司领导研究,做到选题准、立项明。
二、摆正两个关系,吸纳外部力量
一是摆正“主角”和“配角”的关系。由于纪检监察部门人手少,专业知识有限,给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必须与有关职能部门搞好协调配合,处理好谁当“主角”、谁当“配角”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工作实际,看谁牵头对工作有利而定。需要纪检监察担当“主角”时,我们就理直气壮地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保证确立的监察项目能够按照方案要求顺利推进;当需要纪检监察当“配角”时,我们就积极主动地配合职能部门搞好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权,从而解决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了“密切配合”、“共同作战”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摆正专项监察与群众监督的关系。专项效能监察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开展的效能监察。这一问题一般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或者是公司内部廉政风险点相对较多的,公司党委则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而设立的监察项目。而坚持效能监察与发挥职工群众监督作用相结合,却是搞好效能监察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不断提高效能监察工作水平的一条基本原则。为此,我们设立了举报电话,畅通了监督举报渠道,几年来,共接到举报件6件,我们都进行了调查核实和改进了管理,促进了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注重三个结合,创新方式方法
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效能监察是勤政、廉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又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为确保监察对象廉洁从业,我们在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五个方面的效能监察。通过对干部开展作风整顿,解决监察对象庸、懒、散、软等作风问题;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开展“四学四查”活动,发挥身边人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监察对象勤政廉政意识;通过学习廉政规定、观看警示教育光盘、听警示教育讲座、到监狱、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廉政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做到警钟长鸣。
与内控和HSE管理体系相结合。效能监察、内控管理和HSE管理体系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监督活动,是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的重要手段,在工作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因此,在效能监察中,我们一是结合内控管理能够深入、全面、真实、客观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专业职能,帮助效能监察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正确进行选题立项和组织监察;二是借鉴HSE管理理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适合本单位效能监察的各类证据表单,以便利于现场管理和操作。通过,以上二者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结合,有利于效能监察工作兑现到管理措施中,一点带面发挥出效能监察的综合效应和执行力,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与宣传引导相结合。效能监察工作搞得怎么样,关键在于认识的高低,认识有多高,工作的成效就有多高。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利于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经常通过日常会议、内外网站等有效宣传手段,宣传公司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情况,鼓励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效能监察工作,灌输效能监察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监督。同时,及时纠正职能部门、监督对象对效能监察工作的片面认识,使大家明确效能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是与本单位、本部门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是促进经营管理,服务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改进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的有效举措;是深化治本措施,促进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宣传引导,效能监察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配合”,使效能监察的过程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堵塞漏洞,提高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四、强化四个到位,提高监察效果
(一)规划部署到位
一是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是推动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必须具有可行性,便于实际操作。如公司所制定的专项效能监察实施方案,除明确组织领导、监察对象、监察重点、工作方法步骤、监察目的、程序、纪律要求外,还对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细化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配合部门(单位)以及责任人,拟定监察进度和完成时限,确保监察项目按照职责分工逐项实现预期目标。二是认真做好动员部署。在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前,我们通过生产例会等形式,向机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等监察对象传达专项效能监察工作部署,下发监察通知书和实施方案。同时要求监察人员要熟悉监察项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提高监察水平。在效能监察推进过程中,我们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司重点项目进行反复监察、做到关口前移,确保对监察项目的督促性、实效性和落实性。
(二)过程监控到位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效能监察工作程序,坚持过程管理,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机制。一是按照集团公司《效能监察工作手册》要求,规范填写效能监察各项资料。在检查中,我们要求检查人员对各自负责的监察项目,在检查完毕后认真按照检查内容编制工作底稿,底稿要详细记载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处理结果和整改建议等。二是在加强对房屋租赁收费项目和空房管理的过程监管中,我们建立了房屋租赁收费月报表制度和房屋管理动态表。通过每月对房屋租赁收费月报表和房屋管理动态表分析,检查资金收支账目是否平衡,是否有滥收费、不收费和不执行公司相关标准等现象,为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时全面地掌握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决策和考核依据。
(三)制度约束到位
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因素很多,大都是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管理出现漏洞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和加强效能监察,提高管理水平。如:在加强公司人权、财权、物权、事权等方面,我们制定了《“三重一大”实施细则》,并将其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中,通过对干部考察、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内控测试等方式逐步提升了公司在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领导班子防范决策风险提供了保障;二是经过对重点风险岗位和廉洁风险点的评估,制定了包括财务会计类、经营管理类、生产运行类、工程管理类、党政办公类等配套规章制度共计68项,使公司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另外,我们还把制度是否完善,执行到什么程度,向公司领导提供情况,并提出完善制度和进行考核的建议,为公司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四)整改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是效能监察的关键所在。提高效能监察质量,重在搞好整改工作。几年来,我们在开展效能监察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区别情况、区别对待的方法,对属于公司管理体制或政策因素造成的,就向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建议,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属于职能部门、基层单位问题的,就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反馈给被检单位,要求其对照标准,限期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交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力求做到监察一个项目,堵塞一些漏洞,以整改促完善,以完善管理工作的升级。
作者简介:刘增峰(1967.9―),男,陕西合阳人,学历:本科,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工程测量专业。现任白碱滩物业管理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
007]185号)的文件精神要求,市建设局、规划局对全市涉及房地产项目的规划、施工、预售等环节是否存在有违规审批、滥用权力、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自接到省建设厅《关于在全省建设系统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苏建办[2007]188号)文件后,市建设局、规划局立即分工,召开了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会议,认真贯彻《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建稽[2007]87号)和省建设厅等十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苏建办[2007]185号)的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了房地产市场专项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厅文件的统一要求,分阶段地开展工作。市建设局、规划局又专门行文下发到县区建设局要求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并召开了由市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的专题会议,使各相关单位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组织、扎实有序地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自查自纠工作。
二、清查登记如实上报
按照《关于在全省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市建设局、规划局对在建并已经进入商品房预售销售环节的房地产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省厅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统一制订的表格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共登记项目152个,其中市区46个、沭阳县68个、泗阳县22个、泗洪县16个。建设单位对发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查自纠表》,均详细进行了填写,并按时上报。通过清查登记,掌握了全市进入商品房预售销售环节的房地产项目的基本情况,为开展下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加强监督建立档案
按文件要求,为加强廉政建设,遏制腐败行为发生,市建设局、规划局召开了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的自查会议,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责任人为自查工作责任人,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了《建设系统工作人员在房地产项目审批过程中廉洁自律自查表》和个人自查情况总结。两局对自查表和个人自查情况总结进行了公示,并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使自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为所有干部职工建立了廉政档案,使之成为干部职工加强廉洁自律的“紧箍咒”。廉政档案记录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经历、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干部各年度的述职述廉报告等情况。对拟提拔使用的干部,由局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廉政档案信息,提出执行廉洁自律、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具体意见和要求,为研究干部提拔使用提供依据。
四、近期工作打算
目前我市各区(县)、局所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劳保福利待遇高低悬殊,很不统一,互相影响,矛盾很大。为了解决现行福利待遇的混乱现象,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增强职工内部团结,逐步缩小差别,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现对区(县)、局所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劳保福利待遇作如下规定:
凡同全民所有制企业一样上交利润和经济条件允许的工业、建筑、交通、商业等集体所有制企业,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可参照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劳动保险条例及探亲假待遇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来源参照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办法处理。
以前发的关于集体所有制职工享受劳保福利待遇的规定与本规定有抵触的,均按照上述精神办理。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现将《文教行政及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实行效益考核责任制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专项资金实行效益考核责任制,是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请结合本单位的情况依照执行。
文教行政及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实行效益考核责任制暂行办法
第一条 总则
为加强对社会文教行政及社会保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的适用范围
凡由市本级财政部门核拨给主管部门和单位的,单项在一定数额(具体项目数额由财政部门确定)以上的社会文教行政及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和专项补助,均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
凡向财政部门申请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均应就用款理由、计划规模、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事项写出专项申请报告,属年度预算安排的,由主管部门在编报年度预算时一并申报,属临时追加的,由主管部门专项申报,要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办事业的方针,对属于多渠道集资合办的项目在申报前,须先落实其他资金来源。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审批
市本级财政部门对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应根据工作任务,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统筹安排,在审批时应对申请项目的内容、计划规模、实施条件、项目概算、完成日期、预期效益等进行可行性综合评估,按照“集中资金,重点使用”的原则予以审定,审定后和主管部门或用款单位签订“专项资金使用合同书”并下达专项资金预算通知书。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专项资金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用款单位要单独立项核算,因特殊情况需改变资金用途的,应书面报请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二)管理专项资金的财政部门要按照“专项资金使用合同书”的要求,会同主管部门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项目完成后,用款单位应及时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资金支出情况和使用效益的文字报告,财政部门应会同主管部门对已完成的项目按合同规定及时进行效益考核和验收,当年不能完成的项目,其资金可结转下年续续使用。
第六条 奖惩办法
(一)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进行效益考核及项目验收认为完全符合合同要求后,对凡由于加强财务管理,使专项资金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用款单位予以适当奖励,奖励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具体办法如下:
1.专项资金数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以奖代补资金的比例不超过专项资金的10%。
2.专项资金数额100万元以下的,固定奖励(补助)不超过10万元。
3.以奖代补的资金可继续做为事业发展所需资金。
(二)凡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项目金额超支的,财政部门一律不予弥补,对虚报冒领,挪用专项资金和由于主观原因造成项目拖期或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财政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暂停审批专项资金,同时根据《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第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