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锻炼方案范文

锻炼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锻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锻炼方案

第1篇:锻炼方案范文

一、充分认识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重要意义。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中心校成立落实教育部《规定》领导小组,刘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丁任副组长,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要抓好活动的落实。

三、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相关规定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体育课时的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体育课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体育教师缺额较大的学校,一是在选配教师时要向体育学科倾斜;二是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培养部分兼职体育教师;三是临时选聘部分教师担任体育课教学。体育场地器材短缺的学校,一是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条件;二是科学安排体育课教学时间、空间和内容,把大场地用足、用好,把小场地用大、用活;三是开发替代项目,拓展活动内容,解决场地狭小的困难。

四、认真组织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

我镇确定把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平台,实行课程化管理。

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时间要求:中小学校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二节课后各安排一次大课间活动,每次30分钟,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

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分为指令性内容、指导性内容和创造性内容三部分。指令性内容为:教育部指定的广播操和冬季长跑等;指导性内容为:我县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的毽球、跳绳、武术操等;创造性内容是指由学校自主开发,多学科相融的活动项目,如:足球、软式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滑板车、自编操、溜旱冰、呼拉圈、武术、舞狮子、滚铁环、竹竿舞、橡皮筋、队列行进等等。

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各中小学校要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列入课表。明确校长、班主任是本校、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心校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采取宏观指导,要求各学校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大前提下,提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通过采取分时段、场地交替使用、创新活动形式、优选活动内容等办法,不拘一格,制定出科学的实施方案

五、组织开展评优评先活动

学校要将学生参与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周要开展大课间活动情况、落实一小时活动情况的评比活动,对于组织有序、实施有方、活动氛围浓厚的班级给予表彰,对表现突出、活动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组织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将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情况作为学校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对于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明显改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引导学校落实《规定》的相关要求,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推动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不断发展。

六、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中心校设立落实《规定》监督电话:。各中小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工作方案、活动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各学校要适时安排家长开放日,家长及社会、媒体可以直接到校,参观学生一小时活动情况。切实发挥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作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查、反馈、整改。

七、建立专项督导机制

中心校要把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专项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随时进行抽查。要将督查结果通报全乡并适时向社会公布,被督导单位要根据中心校提出的督导意见进行认真整改。

第2篇:锻炼方案范文

Abstract: With Tongnan Lotus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rocess and analysis for side span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which will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关键词:连续刚构;边跨;支架预压

Key words: continuous rigid frame;bridge side span;support pre-pressure

中图分类号:U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229-01

1支架预压

此处支架由万能杆件和碗扣式支架组合搭设而成,为方便就地取材和节省投资,预加载材料采用工地现成的钢管。

1.1 荷载计算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腹板、顶底板均布加压的方式进行试验。该边跨为单室,全长11.3m。底板宽度为6.5m,端横隔梁部位为实心部位,重量最大,但该部位荷载由墩身承担,故只需试验支架上方的腹板和顶底板部位的承载能力。其中荷载最大的部位为两边腹板,腹板宽度是0.5-0.8m,高度为3.2m,腹板长度11.3m,则每列腹板重量为59.8吨;箱室宽度平均为5.2m,底板厚度为0.3m,底板重量为44.85吨,顶板厚度为0.28m,顶板重量为41.86吨,则该现浇段混凝土总重量为206.31吨。

1.2 预压前底模预留拱度的确定

支架搭设完毕,在铺设固定底模时,应尽量本着保证底模在预压后做到不调整或少调整。除了使底模和支架贴合、稳定、平整外,还要结合地基、支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推算底模预留拱度的大小,来确定底模考虑预留拱度的标高,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底模的预留拱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支架承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2)支架及其节点由于施工荷载引起的非弹性变形;

(3)按照设计要求,在各跨跨中按二次抛物线设置向上预拱度。该梁段自身的预拱度,用桥梁专用软件midas/civil计算得合拢端头、梁段中点、墩支点三处的预拱度分别为5mm,3mm,1mm。

(4)为了确保该桥下净空满足设计要求,特意将该梁段箱底的标高按提高3mm控制,这样对整个预压也是很有好处的。

(5)由于支架基础为群桩上接承台,认为其刚度足够大,故不考虑地基的变形,所以也无需在支架底部承台处布置观测点对地基的变形进行观测。

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并结合施工经验,底模的的整体预留拱度暂定为20mm。

1.3 支架搭设及验收

按支架设计图搭设好支架后,铺设支架顶纵横向方木,将顶层方木尽量调整到根据梁底标高推算的设计标高,同时加强对模板下支架的检查,确保支架底传递荷载的枕木、工字钢、底托不脱空,支架的各杆之间,支架与方木之间各接触面紧密,无明显缝隙。支架搭设完成后,要对支架的各个控制因素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其安全性。

1.4 预压及测量

底模板铺设好后,沿顺桥向在该梁段的两端和中间三个截面设置左、右共六个沉降观测点,采用精密水准仪(精度要求每公里往返误差1mm)进行变形测试。

预压荷载分两个等级进行取值,第一个阶段预压荷载取梁体自重的60%,第二个阶段预压荷载取梁体自重的120%。加载时做到均匀、对称。对支架预压施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监控数据采集工序,即在以下每一工况下进行数据的采集:支架预压前第一级加载(加载至总重量的60%)第二级加载(加载至总重量的120%)卸载前对支架结构进行检查卸载。各加载程序及分级读数在加载后立即测读一次,并在加、卸载稳定后再读取稳定读数。在加载完成及卸载完成两个预压工况下对支架结构进行稳定性观测,采用连续观测方法,稳定性基准为每日观测变形误差累计小于2mm。

1.5 加载结果及数据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反应,加载结束三天后变形已经基本稳定,几乎没有沉降,底模的总体下沉值在9mm-18mm之间,这时安排卸载,卸载完成待变形稳定后测得其较之预压前的下沉值即可得出支架非弹性变形,其值在7mm-16mm之间。卸载后与加载后的差值即支架弹性变形,其值在1mm-3mm之间。

通过预压得到了支架的整体下沉值,消除了其非弹性变形,且取得了弹性变形值,因此需要根据预压后得到的变形值对先前梁底模标高进行调整。具体计算可参照以下公式作为理论依据进行。

H沉=H最终-H前 (H沉为加载后最终沉降值,H最终为加载后最终读,H前为加载前读数);H弹=H最终-H卸(H弹为卸载后最终回弹值也即弹性变形,H卸为卸载后读数);H塑=H卸-H前(H塑为塑性变形值);H调=H沉-H弹(调为模板调整处理值);H模=H设+H弹+H预拱(H模为施工时立模标高,H设为设计标高,H预拱为设计预拱度)。

由公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三个截面的总体下沉值分别约为10mm、14mm、18mm,考虑其对应点的设计预拱度5mm、3mm、1mm,可得底模的预留拱度应分别为15mm、17mm、19mm。结合搭设支架后底模的整体预留拱度取值为20mm,可以看出,预压前所取得预留拱度与试验所取得的数据基本吻合,只需在各个对应截面处对底模做微调即可,且相应点处调整处理值为-5mm、-3mm、-1mm。

2结束语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拆除支架,对先前布设的6个点标高重新进行了跟踪测量,桥面最终标高在正误差1mm-6mm之间,完全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而且保证了桥梁线形美观、流畅。

支架施工法中预压可有效检验支架的整体受力性能,减小或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确定支架预拱度,较好地控制箱梁现浇的线形和标高,提高预定施工精度,保证现浇箱梁的质量,使成桥结构棱角分明、线形流畅。支架预压不仅可提高结构安全性,而且对施工工艺的完善也有很大作用,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要从国内外相应的工程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支架倒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TJ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第3篇:锻炼方案范文

关键词:舍联大桥 现浇段 平衡重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在以往施工类似结构的桥梁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1#墩小里程和大里程侧同时对称安装三角架,在小里程侧的三角架上逐步加载以平衡大里程侧的施工荷载,此处根据舍联大桥的特殊地形,采用钢绞线对拉,以解决平衡重问题,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工程简介

舍联大桥上部结构为1×40m(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63m+115m+63m(连续刚构)+1×40m(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下部结构为双肢薄壁墩、实体式桥墩,1#墩现浇段,采用单箱单室,C50砼,全长4.38m,箱宽6m,翼板悬臂1m,全宽8m,梁高2.8m,边跨现浇段一次性浇筑。舍联大桥1#墩现浇段位于1#墩盖梁上,由于1#墩高度已达到38.5m,不宜采用支架施工。故选择在墩顶处先用工字钢焊制三角架搭设平台,再在平台上搭设支架,支架搭设完毕,铺设好底模,然后采用钢筋预压,量测数据设置底模高度(预留拱度),支边模完毕,绑扎钢筋,再支内模,然后灌注混凝土。浇筑前,在现浇段范围内设置托架,以承载浇筑时的荷载。需对支架进行预压,以确保安全和消除支架塑性变形,并根据预压情况由监控方修正并确定立模标高。

2、平衡系统简介

现浇段位于1#墩靠大里程一侧,0#桥台下边坡为整体基岩,0#桥台处锚固系统通过计算及现场实验,能满足要求,同时采用两根位置平行且相对水平,强度为1860MPa,截面面积140mm2钢绞线连接锚杆与1#墩墩顶盖梁之间。在1#墩盖梁上使用25t的千斤顶施加的预应力来平衡施工荷载。详见下图。

盖梁上张拉锚固体系图 边坡上锚固大样图

3、 预应力检算

现浇段砼顺桥向长4.38m,根据截面形式分三段计算现浇段砼重量相对于墩身中线的弯矩,经计算现浇段对墩身中心线的弯矩为3056kN.m,墩身高度38.5m,钢绞线位置至墩顶垂直高度2.02m,则需在盖梁顶部施加的预拉力大小为

4、 墩身与承台连接处混凝土裂缝验算

只考虑墩身纵向主筋参与受力,根据Msteel软件计算构件裂缝得如下计算结果:

受拉区钢筋截面面积As = 43102.7 mm2

受拉区混凝土面积Ate = 5500000.0 mm2

配筋率ρte = As/Ate = 0.008 取ρte = 0.010

钢筋相对粘结系数,带肋钢筋取v = 1.0

受拉区钢筋等效直径deq = 28.00 mm

截面有效刚度ho = 2156 mm

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应力:

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 = 2.39 MPa

裂缝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当 = -3.010

保护层厚度 c = 30 mm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1.9。

因此构件最大裂缝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三级裂缝控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2mm,故满足要求。

5、预应力张拉

1#墩现浇段三角架上支架搭设完成后,在0#桥台至1#墩上下游侧各穿一根40m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分为上下游两侧进行,分为两级,第一级拉至50%,第二级拉至100%。张拉顺序为上下游同时张拉,先张拉至50%应力油表读数4Mpa,持荷5分钟后,再拉至100%应力油表读数8Mpa。

位移测量监控:张拉前先在1#墩盖梁上下游侧分别做3个位移观测点,用全站仪测出3个点的坐标,然后在第一级张拉完成后,再测出位移观测点的坐标。最后完成第二级张拉后,再测出位移观测点的坐标。

结果:张拉力50%时,位移量为4mm,张拉力为100%时,位移量为8mm(往0#桥台方向)。

6、支架预压

预压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20%即95.3t,荷载按混凝土浇注顺序分级加载,荷载预压等级分六个等级,分别为20%,40%,60%,80%,100%及120%,按照沉降观测规范测量,最后一级预压持续时间不少于2天,卸载也按照相同等级进行,无论加载还是卸载,均需要对支架布设位移观测点。

预压采用钢筋预压,预压钱先在支架上做6个位移观测点,用全站仪将6个位移观测点的数据抄出后记录。再用钢筋对支架进行分级预压。预压至120%时,对6个位移观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最后一级预压持续2天后,再对6个位移观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之后卸载,卸载至0%,最后对6个位移观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

结果:预压至120%时,位移量为10mm(往1#墩方向),高程降低3mm;稳压两天后位移量及高程与张拉至120%时无变化;卸载完成后,位移量相对于预压至120%时往0#桥台移动8mm,高程相对于预压至120%时升高2mm。

7、结论

根据现场实施论证,通过位移数据得出0#桥台至1#墩的钢绞线施加的预应力平衡了施工所带来了荷载,解决了平衡重的问题。对墩身较高及V形山谷等特殊地形无法搭设支架时,较为适用,并有效减少了成本投入、避免了高风险安全问题、保证了箱梁质量、节约了工期。

参考文献

第4篇:锻炼方案范文

【关键词】奥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西莫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0-01

将HP(幽门螺杆菌)根除是治疗HP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手段,现阶段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短程三联疗法,国外也主张以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为基础,为患者实施三联疗法,治疗时间约为7至10天,患者治疗效果与耐药性和治疗依从性存在较大关联[1]。本文主要分析两种短程三联方案在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2例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病例,所有患者均为来我院接受疗养的患者。观察组利用奥美拉唑、阿西莫林与呋喃唑酮联合治疗,年龄在25至50岁间,平均年龄35.62±5.39岁,病程在2个月至4年间,平均病程2.37±5.83年,溃疡直径8.63±3.93毫米。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西莫林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年龄在24至49岁间,平均年龄35.74±4.68岁,病程在1个月至4年间,平均病程2.35±5.15年,溃疡直径8.34±3.76毫米。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离幽门30毫米部位,选取胃黏膜组织一块行组织学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阳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取20毫克奥美拉唑给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取1000毫克阿莫西林给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取100毫克呋喃唑酮给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

对照组:取20毫克奥美拉唑给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取1000毫克阿莫西林给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取400毫克甲硝唑给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

两组患者均根据医嘱服用药物,服用1周后,继续取20毫克奥美拉唑给予患者口服,每天1次,持续服用14天。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行HP检测与胃镜检查。治愈:患者溃疡完全消失,有瘢痕形成。有效:患者溃疡面积缩小比例超过50%。无效:患者溃疡面积缩小比例不超过5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治愈患者23例,治疗有效患者7例,治疗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中治愈患者17例,治疗有效患者8例,治疗无效患者6例,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腹泻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率为9.7%;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腹泻4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率为19.4%。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出现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可以通过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清除,对患者进行治疗,促进其疾病的好转。现阶段,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在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不过目前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明显增强[2]。

近几年,呋喃唑酮在消化性溃疡疾病中也逐渐被应用,据相关资料显示,呋喃唑酮的敏感性较强,它对于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黏膜血流增加,对溃疡愈合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3]。

同时还有相关资料显示,将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奥美拉唑联合使用,其抗幽门螺杆菌的活性明显增强[4]。从本次研究中可以了解到,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呋喃唑酮、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这种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国才,张天辉,张庆.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4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06):813-815.

[2]邱德臻.两种短程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07(07):17-18.

第5篇:锻炼方案范文

关键词:连霍国家高速公路;改建;四台;长大纵坡;

我院承担的设计段根据路基宽度及交通流向分为几个不同的段落,其中包括整体式路基段落(K494+700~K502+450,7.75 km),分离式路基段落(K502+450~K510+500,8.05 km),上行线路段(SK510+500- SK552+462.303,41.962km),下行线路段(XK510+500~ XK559+378.764,48.879km)。本设计段的重点为四台前后的长大纵坡路段(简称“四台大坡”),“四台大坡”段是在原有二级道路上改建为一级公路的。受相对高差控制,改建时,将原有二级公路作为上行线使用,另外展线新辟了下行线。下行线纵面设置有连续33km的下坡路段,平均纵坡为3.3%。从道路使用的效果看,上行线虽然纵坡更大(其中有19公里平均纵坡5.03%),但不致于发生安全事故。而下行线由于是长大下坡,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大型货车的恶性事故。

设计阶段的重点就是要首先对现场重点路段的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针对“工可报告”中提出的推荐方案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比选方案。本文编写的思路是针对“工可报告”中提出的方案进行详细研究,肯定工可研究成果的同时,尽可能的发掘工可中的不足和疏漏,并在设计阶段将这些疏漏解决或完善,最终更好的完成设计阶段的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的改建目标。

1、“工可报告”关于“四台”的研究成果

“四台大坡”段上行线中有连续大于3%上坡路段19km,平均纵坡为5.03%,最大纵坡5.95%。“四台大坡”段下行线有连续下坡33km,平均纵坡3.3%。现有道路投入运营后,下行线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管理部门增设了避险车道15处、警告标志、强制性刹车检测站(2处)等设施,使交通事故率得到一定的控制。而上行线因纵坡大而影响大型车辆的运行速度。

上行线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大型货车的爬坡能力有限,在远景交通量增大时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下行线在实际运营中经常发生恶通事故,增加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后,使恶通事故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2、对工可报告中改建方案的总体评价

“工可报告”中对“四台大坡”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充分利用旧路的改建方案,并配以大量的安全措施进行本路段的安全控制,但由于“四台大坡”的“先天条件”不足,仅仅通过对既有安全设施改造补充以达到对于整个路段安全的改造目的是远远不够的。

“工可报告”存在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缺少车型比例的相关预测资料;对于旧路的交通状况、事故路段等资料调查不足;一级改高速,只定位在原路基上改建,缺乏较大范围的路线方案比较;交通设施相对不完善。

3、对于初设方案的总体评价

工可报告中对于四台大坡路段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和分析,同时拟定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但是作为设计阶段,尤其是“四台大坡”这一“瓶颈”路段,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比选方案和较好的改建方案,只是单凭通过沿线安全设施来控制安全问题,这对于本项目改造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差甚远的,远期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这种只治标不治本的改建模式,势必会暴露出潜在的危险,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于“四台大坡”路段的改建方案必须予以关注和重视,想方设法的通过一次性的成功改建,避免远期潜在的无法预料的损失。

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工可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和我院提出的设计阶段建议的方案作出对比分析,希望得到最适合的改建方案。

1)工程改建方案

工可报告中对于 “四台大坡”段主要提出如下改建方案:

①维持旧路平面及纵断面线形不变,基本利用旧路构造物,重新加铺路面结构;上行线增加爬坡车道,下行线在既有避险车道的基础上进行避险车道的改造并根据路段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避险车道。

②完善全线的交通安全设施。

我院建议初步设计阶段采用的方案:

①上行线维持旧路线形指标不变,全线增加爬坡车道,即将原二车道断面变成三车道断面,将最右侧车道定位爬坡专用道,同时适当间距增加紧急停车带。下行线采用新建方案,路基宽度采用12.25m,双车到设计。新建段落起点与既有下行线K509+000对应,终点与K544+000对应,新建路段长度约为43.461公里。

②完善全线的交通安全设施,保证全线安保的“无缝”设计。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我院推荐采用的改建方案不但可以有效的保证连霍高速新疆段的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大大的降低事故发生的隐患,通过一次改建,达到远期无忧的效果。

1)沿线安全设施

工可报告中建议采用的安全设施基本合理,但对于“四台大坡”这种“先天不足”路段,单凭安全设施的控制是不够,只有解决“本质”上的问题,改变长大下坡,配合较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安全设施的真正功效。

2)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改善

通过对于旧路上行线增加专用爬坡车道、下行线开辟新线改变平均纵坡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保证了行车安全,同时充分的保证了整个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而保证了整个连霍高速公路的整体通畅和高效运营,这对于连霍高速实现全线高标准,打造欧亚大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工程投资

经过对“四台大坡”路段的投资分析,原工可改建方案对应的投资总金额约为3.975亿元,相反,经过将上行线改造为三车道、新建下行线同时完善全线的安全设施,这种方案较对应的总投资为10.225亿元(其中新建下行线投资约5.808亿元),投资增加了6.25亿元。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新工艺、新方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路人正在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公路建设壮举。但对于像“四台大坡”这种特殊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交通状况,我们仍然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因此,真正保证连霍高速公路的全线高速运营,又能经济合理的解决“四台”的瓶颈问题,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重点研究的方向。本文是笔者在项目设计中总结和整理的微小经验成果,尚有不足和欠缺之处,今后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研究弥补,并使之逐渐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军. 公路线形连续性设计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 2003 .

[2] 李孟绪. 山区高速公路长陡纵坡设计理念及案例分析[J]. 交通标准化, 2008, (09) .

[3] 邹贤文.山区高速公路长大连续纵坡运行车速连续性研究[D]. 湖南大学,2008,(09)

[4] 史小丽. 基于交通安全的西部公路线形设计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 2005 .

第6篇:锻炼方案范文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1],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2009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持续性护理模式,指导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年龄≥60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60~89岁,平均(72.8±9.2)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34例,他人撞倒7例,车祸6例;手术方式:内固定8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4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压7例。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60~87岁,平均(71.9±8.8)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29例,他人撞倒9例,车祸7例;手术方式:内同定7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3例;合并有糖尿病6例,合并有高血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手术方式、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指导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宣教,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向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方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增强患者的信心。②术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早期主要是进行股四头肌、臀大肌、髂腰肌等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后期主要是进行髋外展、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等肌肉的等张收缩训练以及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并逐步进行负重与行走训练。③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医生的意见开出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住院期间护士每日督促并评价患者功能锻炼护嘱单执行情况及锻炼后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锻炼方法及锻炼量。④出院时除发放髋关节术后的出院指导,还要给患者详细制定出院后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每日的锻炼方法及锻炼量,并请家属督促执行情况。⑤对患者定期进行随访,每周护士上门回访1次,术后1个月后每周电话回访1次,1w上门回访1次,3个月后2w电话回访1次,每月上门回访1次至术后6个月。指导并评价患者及家属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况,解答并指导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包括疼痛程度44分、步态11分、功能(走楼梯4分、使用交通工具1分、坐5分、穿鞋袜4分,共14分)、行走辅助器11分、行走距离11分、是否有畸形4分和活动度5分,共100分,分为优90~100 分,良80~89 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观察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比较见表l。

3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小梁萎缩,轻微间接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如果跌倒时大粗隆部先着地,直接暴力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2]。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创伤及手术卧床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而且由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供血相对不足,骨折愈合缓慢,术后长时间卧床及制动,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强直、韧带挛缩等并发症[3]。为恢复下肢肌力,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以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降低,喜欢根据老经验办事。在临床中常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害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担心再次跌倒,不配合锻炼;还有一部分老人则很要强,超负荷锻炼。针对上述情况及老年人的特点,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运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年患者正确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促进血肿和渗出物吸收,防止关节粘连僵直,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强化肌肉力量,预防和减少各类并发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

在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康复功能锻炼。并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定期随访、指导的持续性护理方法,了解并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解答患者康复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7%,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

第7篇:锻炼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以瑜伽(女)、太极扇(男生)有氧运动处方,经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实施有氧运动方案,能有效的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提高心肺功能、力量素质、柔韧性、平衡能力,实际锻炼效果明显、切实可行。

关键词 有氧运动方案 体质 形态 机能 瑜伽 太极扇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取本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共200人,均为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非体育专业学生。在200名实验对象中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按照方案进行16周的以太极扇(男子)、瑜伽(女生)有氧运动。自身对照法,观察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机能、体质等指标变化,并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处方的锻炼效果。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有氧运动方案制定与实施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考虑,有氧运动方案的内容、难度安排以实验对象运动能力、技能为依据,对场地、器材的需求尽可能简单,以提高可行性。从受试者角度思考,方案符合受试者年龄、性别、性格的特点,适合在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感兴趣的。太极扇对于男生而言,具备武术韵味招式与性格特点相匹配。主要内容:基本步伐、呼吸练习、游戏、太极扇练习,组织形式为单人、分组、全队练习和小组交流。针对女生健身运动现状以及生理特点,将具有艺术性、全面性特点,集塑体、减压和美感为一体的瑜伽练习作为运动处方内容。主要内容为拉伸练习、意念冥想、游戏、瑜伽练习,组织形式为单人、分组、全队和小组交流。

这2种运动项目适合男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于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研究结果有现实意义。依据阳光体育运动主旨,本实验每次课的时间90min,总共锻炼16周,每周进行1次。

(二)心率测定

实验中强度保持在:心率:(220-年龄)80%至(220-年龄)60%之间的练习。以20岁的大学生为例,其心率在160次/分。

(三)实验测试、分析

1.实验对大学生形态指标影响

实验前后身高没有变化,体重、胸围指标实验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女生臀围、BMI指标有差异显著(P

表明,瑜伽和太极扇对腰臀部效果有效,特别是瑜伽对于女生腰围改善更大。

2.实验对心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由

实验前后,安静心率下降(P

3.实验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太极扇和瑜伽有氧练习,肌肉力量、肌肉柔韧性实验前后均有上升,有显著差异(P

4.实验对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的影响

反应能力的指标(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平衡能力的指标(闭眼单腿站立) 均有明显上升(P

三、结论与建议

(一)瑜伽和太极扇有氧运动符合大学生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活动时间为每次90分钟,强度要求心率保持在120-160次/分钟,每周1次,共16周,锻炼效果明显,。高校可以适当采用此模式组织大学生体育教学锻炼活动,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机能水平。

(二)太极扇有氧运动对改善男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是有效的,表现为腰围、臀围、BMI腰皮褶厚实验前后具有明显下降。瑜伽有氧运动方案对改变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具有积极效果。

(三)监测指标显示,瑜伽和太极扇两项有氧运动方案能使大学生安静心率明显降低,肺活量增大,肌力增强,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提高,闭眼单腿时间明显加长,可以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提升力量素质、柔韧性,提高平衡力。应注意按照不同实验对象运动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氧运动处方。

参考文献:

第8篇:锻炼方案范文

【关键词】疼痛护理方案;骨质疏松;腰背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症多发于60岁以后绝经后的老年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腰背四肢伸长缩短,驼背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有效改善老年女性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故本院进行此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接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且经双能X线吸收法进而骨密度测定仪确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并排除腰背部患有其他疾病、恶性肿瘤、重要器官功能疾病及精神认识疾病的患者。为配合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一月开始停用其他的镇痛剂或止痛药。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患者23例,年龄60~76岁;观察组有患者23例,年龄60~7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资料,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患者每天接受肌肉注射密盖息50U,口服钙尔奇D片600mg和阿伦磷酸盐10mg。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方案:(1)为每位患者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并将每次的疼痛护理干预的结果都记录好;在患者治疗前对患者进行VAS、ADL和SCL的评分,并根据结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方案;(2)在患者入院后与患者进行谈话,每周至少五次,每次不低于30min,在谈话前护理人员要制定谈话的目标与侧重点,不要进行漫无目的、无效率的谈话:第一次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绘制疼痛曲线;第二次主要向患者详细介绍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腰背痛的发病机制、处理方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第三次以向患者介绍骨质疏松疼痛的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并帮助患者掌握功能锻炼分方式;第四次谈话注重以患者的心理辅导为主,并询问患者对疼痛护理方案的感受与意见;第五次就护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与患者讨论,从而更好的修正疼痛护理方案;(2)指导并帮助患者识别并绘制疼痛曲线,让患者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主动的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内容包括以患者能够正确的描述疼痛的部位与范围;患者能够根据VAS评分对自身疼痛程度打分,并根据每天打分的结果绘制疼痛曲线;(3)由专业的理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案;护理人员监督并帮助患者进行;若患者出现急性疼痛需立即卧床;在疼痛缓解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和功能锻炼,如每天慢走2次,每次行走30min,患者每天进行1次半小时的腰背肌功能锻炼[2.3]。

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一个月后、护理三个月后的VAS,ADL和SCL-90的分数。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VAS分数比较

观察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三月后的VAS分数与对照组对比,结果(P

2.2两组患者ADL和SCL分数比较

观察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三月后的ADL和 SCL分数与对照组对比,结果(P

3.讨论

疼痛护理方案帮助老年女性患者很好的了解骨质疏松腰背痛的机制,提高了他们对骨质疏松疼痛的认识。并通过识别与绘制疼痛曲线,和有效的功能锻炼,降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医疗心理,提升了患者治疗的主动性。疼痛护理方案中的重点是护患之间的对话,有效的对话沟通,加深了护患之间的了解,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更了解,也可以让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更好的进行护理。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VAS、ADL和 SCL的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晓兰,王慧文. 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3,24(28):32-34.

第9篇:锻炼方案范文

超级方案一

这是第一套方案,它主要帮你搞定平日工作中积累的下半身脂肪。你可以先拿出2-3分钟让身体热起来,然后每个动作做两组,每组争取在45秒内完成,组间休息不要超过15秒钟。休息结束后赶紧开始下一个动作。

徒手蹲起

锻炼部位:大腿、臀部、小腿肌肉群、部分腹肌

双脚分开,与肩膀同宽。

双手可以扶在脑后,重心下移,慢慢弯屈膝盖直至最低点,保持三秒钟左右,慢慢回复到初始姿势。下蹲得越低,肌肉被调动得也就越多,效果也就越好。另外不要让双腿膝盖超过脚尖。

徒手箭步蹲

锻炼部位:大腿、臀部、小腿和部分腹肌

成站姿准备,双脚分开比臀部略宽。

双手可以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以右侧举例,右腿向前迈出一大步,使右腿膝盖弯曲。之后重心向下和前方转移,使身体下降,直至右腿膝盖成90度角。在这里保持1-2秒钟后,返回初始的位置。完成20次后,换另一边。

模拟登山练习

锻炼部位:腹肌、臀部和大腿肌肉群

成俯卧撑姿势准备好,双手手掌比肩膀略宽。

以右侧为例,左腿伸直蹬地支撑身体,右腿膝盖尽量与胸部贴近。直至你可以做到的最大位置,在这个位置停留两秒钟,之后慢慢返回蹬地的状态。完成18次之后,换另一边。

仰卧举腿

锻炼部位:腰腹部、臀部肌肉

仰卧躺在地板或者垫子上,双手自然摊开,但不要撑地。

慢慢抬起双脚,使它们不要贴地,以右腿为例,先慢慢抬起右腿至与地面成45度角,保持一秒钟后,左右替起落。这个动作可以最大程度强化腹肌,相信做过30个,腹部就已经有强烈的灼烧感了。

仰卧蹬车

锻炼部位:腰腹部肌肉

仰卧躺在地板或者垫子上,双手扶住头部。

双脚离地,使右腿向上45度方向伸直,左腿弯屈,同时用右手手肘尽量和左膝盖贴近,保持一秒钟后,换另一个对角方向重复动作,直至每一边完成20次。

超级方案二

第二套方案主要针对上半身的塑造,谁都想穿衬衣的时候让自己看起来更雄壮一些。在这个方案中,前期准备基本相近,你可以先拿出2-3分钟让身体热起来,然后每个动作做两组,每组争取在45秒内完成,组间休息不要超过15秒钟。休息结束后赶紧开始下一个动作。

纵握引体向上

锻炼部位:背部、二头肌、部分腹肌

纵握引体向上的手柄不难做,在门框上钉上两个把手就好,双手抓住把手,准备时可以让双脚踩在一个小凳子上,真正做时再弯屈双腿。

背部和二头肌发力,使身体向上拉,这个动作一定要做到最高点,才会效果最好,之后在最高点停留一秒钟,返回起点,再做下一个。这个动作你至少要做八个才OK。

俯卧撑

锻炼部位:胸肌、三头肌和肩部肌肉

俯卧撑的姿势大家都会,但请注意一定要标准才会效果最好:腰部不要下塌、臀部不要翘起。

弯屈肘部,使整个身体下降贴近地面。在最低点的时候,可以试着停留几秒钟,之后再撑起身体,返回起点,这个动作你要在一组之内完成至少25次。

三头肌屈伸

锻炼部位:三头肌、腹肌

准备两把结实的椅子,将椅面相对摆在一起,双手撑住其中一把的椅面,双臂伸直;将双脚搭在另外一把上面。

双臂慢慢弯屈,使身体重心下移,这时你的三头肌会有强烈的紧张感,下降至最低点时,不要停留,直接返回初始位置。完成全套动作20次。

转体式仰卧起坐

锻炼部位:腰腹部

膝盖稍稍弯屈,成仰卧姿势准备好,腹部发力使上半身离开地面。

将双手握在一起,开始做仰卧起坐的动作,注意当身体一边起至最高点时,一边完成附加的转体动作,使一侧肘部贴近地面,完成对腰部肌肉的刺激。这个动作你一组可以挑战30次。

靠墙蹲踞练习

锻炼部位:臀部、大腿、部分腹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