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团队建设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队建设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队建设培训总结

第1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1)通过企业内部诊断,发现并解决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自我修正能力。

(2)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成长能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

(3)通过重建信息交流平台,搞好公司网站建设和企业内部通讯的编写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宣传和交流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1、 网站升级工作: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网站的内部使用率、外部点击率和信息量,加强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方法:可引进杭州慧泉软件公司协助进行网站升级和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部门:综合部。

具体费用预算,另行确定。

2、 内部通讯编辑工作:

内部刊物是员工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媒介。

计划半年出一期。

组织方法:在公司高管领导下,由行政部牵头,组成编辑部,负责运作。

每期排版印刷费用,预计3500元。

3、 企业内部诊断工作:

企业诊断和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完全采取公司内部自行组织的方式,不引进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由公司高管牵头指导,按照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培训主讲讲师由公司高管担任,公司内部有关人员辅助或者协助授课。

与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引进美国最流行的企业诊断工具,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培训的形式,借用各种调查问卷和测试表格,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梳理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特征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培训和诊断相结合的的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寻找差距;既是提出问题,又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层特征的认识、学习、解析、诊断,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也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路主导,而是由全体参与人员共同进行。

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企业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利用诊断工具,设计多个课题,通过培训的形式,在全体人员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每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唱主角。

所有诊断结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探讨出来的。因此,大家对诊断结果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同时,这样的培训和企业诊断会产生难得的企业文化效果:可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凝聚力的明显效果。员工通过培训,不但学习了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但参与了企业的诊断全过程,而且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培训相结合的企业诊断工作,由两大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讨论、交流、学习和解析案例。另一部分,是测评、测验、填表、统计、整理。其中,统计和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一工作需要组织人在培训课后完成。

每一次培训或集体课题研讨结束后,需要专门安排人完成统计和整理工作。整理结果,作为下一次课题素材,用以共同学习、分析、研究、讨论。

4、 内部诊断和培训的组织方式:

组织工作:由高管负责组织领导,由行政部负责协调与配合。

培训期间,需要分小组,各个组需要指定负责人。

研讨培训周期:每月2个半天,每半天研究一个课题。一共约10个课题。具体时间表另行确定。

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研讨培训形式:(1)授课、(2)讨论、(3)发言、(4)案例分析、(5)测评、(6)资料整理、(7)总结。

研讨培训预算:1.05万元(Lenovo ThinkPad 7675H4C 笔记本)。

5、培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效果

本次培训的核心主题是团队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团队角色、团队价值、团队要素,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要达到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三个层次中:

第一, 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配合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习惯和风气,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二, 在骨干管理人员中,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培养改善团队建设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骨干的能力,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 在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6、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 本次培训,是全体员工的必修课。每一个员工必须参加课程表安排应该参加的课程。

(2) 每一次培训,课前10分钟为员工签到时间。签到表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之一。

(3) 在培训课上,要求大家遵守纪律,认真参与,积极讨论。每一次培训中,要记录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主动发言次数。记录结果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之一。

(4) 参加每一次培训课程,原则上不可以请假,如果遇到不可克服的原因不能够参加的,须直接向总经理请假。请假后,须通过抄笔记、阅读并交书面作业的形式补课。

(5) 培训期间,将根据需要,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价、问题分析和总结

(6) 培训结束时的最后考核方式,另行确定。

(7) 培训结束后,将对全体培训参加人员进行最终综合培训成绩考核。考核结果将根据签到表、主动发言记录、课堂参与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培训结束时的最后考核结果等综合在一起产生。

第2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规划设计院;团队建设;理性思考;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加强规划设计院生产经营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规划设计院整体综合实力,必须要抓好创新团队建设。规划设计院团队建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大批量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抓好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创建一个富有团队精神,良好的执行力和创造力的团队,促进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一、规划设计院团队建设的理性认识

团队建设就是指通过有意识的组织,整合有效的资源,建立的由员工组成的小组。由团队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和安排。团队建设需要控制人才的配置情况,分工有所不同,人员安排要科学合理,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激发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这就为实现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团队建设,最重要的是成员的团队精神,没有团队意识、协同合作的精神是很难集中力量完成目标任务的。团队精神是依靠小组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组成的,通过团队合作将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这就是团队精神。

规划设计院团队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灵活性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规划设计院要寻求发展就必须要通过建设创新型团队开拓市场,提高规划设计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买方市场成为主要竞争,为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需求,企业需要及时获取用户的需求。通过建设创新型团队,改革组织管理模式,将规划设计院的战略竞争重点转移向用户需求方向。规划设计院要在变化中求生存,就要求变求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应用团队管理方法,能够使规划设计院个体成员充分参与到生产管理活动中来。

团队建设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建立创新型团队,打破原有的组织管理模式,给予团队充分独立的决策权,为团队实践创造灵活、自主的生产环境,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型和工作热情。团队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归功于整体的,团队绩效机制可以促进组织成员的团队意识,激发他们为团队荣誉和绩效努力。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团队精神是团队创新实践发展的动力。团队精神是团队发展的灵魂所在,团队成员要将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视为一体,同心协力,共同为团队目标奋进。团队精神的精髓在于团队的凝聚力,在成员之间,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只有强大的凝聚力,将他们融合为一体,让他们意识到自身是团队的一份子,担起个人应当的职责,对团队忠诚,有团队荣誉感。团队的凝聚要依靠每一个人,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发挥实际的作用。建设创新、高效、高产团队,要重视成员间的互相尊重、信任、坦诚,合作无间的工作需要经常的沟通交流、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建立团队意识环境,为创建高效团队最好准备。

团队建设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

组织的领导者是凝聚整体的核心,但是一旦领导者脱离组织或者是依靠领导者的权利使组织意见统一,这都是一时的。没有领导者,这种统一的平衡就会被踏破,因此,团队建设需要所有成员具备团队意识,协同合作,强化团队的凝聚力,通过成员间的互补,共同进步,创新发展生产力,实现规划设计院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一个团队的组成需要领导者,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团队成员要对其充分信任。领导团队要懂得如何应用成员所长、规划团队建设。构建良好的组织结构,领导者与成员平等互助,团队意见采取民主方式,不以领导者为主要决策人。团队组织结构稳定,成员之间建立完全的信任合作机制,这样的创新型团队更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团队建设可以大大提高规划设计院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为规划设计院发展营造良好的机会,战胜挑战。

团队建设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培养

企业就是通过不断的投入和产出获取利益的组织。企业内部成员由于个体存在差异,个人素质能力的不同,个体生产效益是远远不足的。通过团队建设,成员之间互不不足,通过团队的力量完成个体不能完成的任务。团队成员之间,只要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互惠互利,扬长避短,都是建设优秀团队的基础。建设创新型团队需要充分调动起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环境,只有在互信互助、利益共同体的意识之下,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才能被充分的调动。

建设团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增强个人工作能力并且提高素质,这也充分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由员工来实现,因此对员工的培养力度要加强,通过团队成员的互相学习,扩大员工的知识面,培养多方面的强手,一人多专。团队建设提高了个体成员的工作技能、基本素质、决策能力等等方面,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观念。

规划设计院团队建设的创新实践

规划设计院为适应近年来市场发展的巨大变化,为实现生产目标的稳步增长,着重建立科学创新团队,通过建设创新型团队对企业的资源和人才进行有机的融合,建设了一批高效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建设要立足于现实发展,注重基础实践。不能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忽略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要以社会经济效益与企业长足发展为目标。规划设计院团队实践发展要以区域经济实际出发,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首先,规划设计院团队建设要以地方经济现实为主,为企业创造高效的生产力。团队实践要以实现企业高效发展为目标,通过与区域经济实情有机结合,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创新实践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服务企业生存与发展。

其次,团队创新实践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客户的个性要求。确定求真务实的发展宗旨,通过技术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加强等方面,确定市场发展目标。建设创新团队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团队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管理模式。

最后,创新团队建设发展要以人为本,不断的引入高素质人才,为成员提供完善的培训机制,完善团队的发展,创造充满活力的、具备高素质的创新团队。团队建设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优化组织构成配置,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助,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团队目标任务。通过各种奖励、激励机制,调动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团队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三、总结

面对日益强烈的市场经济变化,企业的生产活动等工作愈来愈复杂、难度有所提高,要迎战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要建设高效、创新的团队,改变企业组织管理方式,顺应市场发展变化和需求,提高企业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应变能力,为企业的快速、健康、长效发展营造奠定基础。规划设计院团队建设意味着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建设创新型团队有利于凝聚企业战斗力,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付之水.试论团队精神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 经济师. 2012(06)

[2] 林海芬,苏敬勤.管理创新效力提升机制:组织双元性视角[J]. 科研管理. 2012(02)

[3] 唐先明,吴善超.关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06)

第3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目前国内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有两种: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快专业建设进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两者的入手点和着力点有所区别:专业教学团队是以专业建设作为入手点,着力点放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人才评估体系等方面,重点培养教师对整个专业宏观掌控和建设的能力;课程(群)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作为入手点或载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课程(群)的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因此其着力点应该是课程开发和实施,重点培养教师的授课能力。两种教学团队互为依托,共同促进专业发展。理清两者关系,我们就能很明确的得出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示范性作用,促进相应课程(群)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相对合理、专兼结合的课程(群)教学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教育研究课题和各级教学成果奖。2.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群)的建设。编写先进的、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具有高职特色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目标,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件、案例、动画、实训实习项目、习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申报各级重点课程、精品(规划)教材等。3.积极促进教学团队自身能力提高。加快“双师”结构建设,能够有效吸引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参与课程(群)教学;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重视师德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带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传、帮、带”团队文化。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遴选与立项

基于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不能遍地开花,可以遴选一批基础较好课程(群)教学团队先行建设,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从而带动其他教学团队的建设。具体遴选的过程如下:在学校范围内,以课程(群)作为平台,划分教学团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都能划入一个教学团队。各二级学院(系、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各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教学团队负责人、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社会服务等项目向学校推荐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名单并填写相应的申报书,申报书包含团队结构、团队负责人、近三年成果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学校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系、部)推荐的教学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指标如表1所示),确定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一次立项的教学团队数量要适中,太多了给管理造成困难,太少了做不到学院(系、部)、学科、课程类型的兼顾。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还需要填写建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及分年度计划。在任务书时,应该给各教学团队足够长的时间,因为在填写过程中教学团队应该思考本课程(群)的改革模式,并以此为主线,其他的工作围绕此主线展开。例如,某课程计划改革成校本慕课(SPOC)的教学模式,那部分教师对SPOC理解还不透彻,必须出去培训相关知识,培训后就要按照SPOC的方式重新课程设计,把知识点碎片化,为了便于SPOC的实施,必须制作或收集符合SPOC教学的课件、视频、教材、作业、试题库等,为了检验SPOC的教学质量,团队组织教考分离、定期问卷调查等,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也锻炼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学生成绩、督导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后续课程老师的评价、发表相关的教改论文、竞赛等方式来量化建设成果。

四、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因为这个时间能保证课程至少进行两轮教学,能够对教学方法有比较,对教学效果有相对客观的评价。在建设过程中,不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所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回访、组织教学督导听课等,结果作为教学团队考核依据之一;定期的组织教学团队成员研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教学团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向教学团队成员介绍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进度安排组织好教学团队建设中期检查工作。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考虑到不断有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加入以及老教师退休等情况,允许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教学团队成员,但团队负责人一般不允许调整。

五、教学团队的评价考核

教学团队的考核主要按照事先制定的任务书,考核各方面的目标是否达到。具体可以从课程(群)相关资源的建设质量、学生的满意度、督导的评价、教改课题、教学成果、教改论文、教学竞赛等方面来考核。教学团队考核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达到优秀的教学团队授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并予以奖励,并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应设定有效期。对于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延期一年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教学团队,禁止其成员在5年内新一轮教学团队、课程、教改课题等项目的申报。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上所列的全部内容基础上,取得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评定认可的标志性成果,或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取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课程获得国家级课程立项建设,可直接视为优秀。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完成的工作量低于任务书上所列出的90%,或者虽然完成了任务书上所列出内容,但经考核专家组集体认定质量不高,可视为考核不合格。

六、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应成立由教学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质量监控部及各二级学院(系、部)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学团队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及协调。2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原则、建设内容、组建条件、申报与立项流程、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团队考核等,使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有章可依。3.经费保障:学校应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基金,每个立项建设的教学团队给予经费资助,具体数额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学团队成员数、课程(群)、建设目标和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

七、结束语

第4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朋辈互助;团队建设;三下乡

在当今竞争越发激烈的社会当中,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所面对的来自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朋辈互助正好是帮助大学生正确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阻碍。一个实践团队的好坏在很大层次上决定着实践的成败,融朋辈互助进团队内外部建设中,尝试从心理上更加全面地推动团队建设。

1.朋辈互助基本内涵及发展

朋辈互助这个概念最初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在20世纪初,朋辈辅导工作率先于牛津大学开展。多年来的试验证明,朋辈辅导在学生心理辅导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此种互助模式。所谓的“朋辈”,简单地说就是年纪和辈分相近的人,他们可以是同学、朋友,或者是生活环境或思想背景差不多的群体。朋辈之间可以是熟悉的朋友,也可能是互不认识的陌生人,正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相似的境遇、思想,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从而纾解心中的各种压力。

朋辈辅导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支持,对辅导对象进行情感的安慰以及引领;另一方面是对辅导对象进行学业以及生活上的辅导。有别于传统的心理咨询,朋辈辅导不必拘泥于面对面的讲授,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电话等工具来进行聆听和抚慰。最重要的是,朋辈互助活动对于活动双方有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效果。双方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各自都能获得心灵的释放以及自我的提升。

近年来,由朋辈互助理念催生出来的活动多种多样,例如,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天使”关爱儿童活动等。三下乡通过派遣大学生到社会基层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授课,对科学、卫生、文化的知识进行传播,不仅丰富了偏远地区学生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三下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是因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在活动中扮演了朋辈的角色。如前文所述,大学生作为过来人,与活动中的中小学生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和心理历程,相比起普通的老师,大学生更加清楚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并且能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和成长问题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解答。大学生与其授课的中小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不仅是一种师生关系,更是一种朋友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使得中小学生对于传统老师这个角色的心理防备下降,从而更加容易打开心扉。朋辈互助活动对于参与活动的双方来说是互惠互利的。参与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也丰富了自身的社会经验,为将来踏足社会作铺垫。此外,接受辅导的中小学生在丰富了学业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关于人生道路上困惑的指导。显然,这就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2.朋辈互助在大学生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无疑会加入许多团队,例如,比赛团队、学习团队、兴趣团队、其他社团等。团队往往会出现队员之间因为意见分歧而产生矛盾、队伍对实际把握不准导致活动失败、工作效率不高导致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而对于这种问题,运用朋辈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同龄人之间相似点多,隔阂少,观念相近,他们就很容易走到一块,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团队队长应该及时调研学生的真实需求,针对需求寻求朋辈教育、朋辈辅导;朋辈队伍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朋辈知识、应急、督导等;除了个体咨询,建议还可以小组形式进行;做好档案记 录。多组织团队主题学习、朋辈活动(成长辅导、竞赛、分享会等)。这样能营造良好、和谐的团队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帮助更好地进行团队建设。

在朋辈互助活动――如三下乡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从辅导互助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在三下乡活动中,大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扭转性的变化,由原来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老师,这个变化使得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要求更加严格,本着“为人师表”的精神,大学生在朋辈互助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会产生一种提升自我的主动需求。这种提升自我的需求使得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去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修养,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大学生在进行朋辈互助的同时,也能从互助对象的经历中获取宝贵的人生经验,避免以后再犯同类的错误。

具体而言,三下乡前,队长一定要对自己队伍和服务对象有深入的了解,方便统筹活动策划与进行,应合理地、民主地处理队员间的意见,同时根据队伍情况,掌握如何提高队员积极性的方法。此外,还需要主动观察队员情绪变化,关注队员间是否有矛盾,减少团队摩擦。在三下乡或者其他朋辈互助活动开展前期,为了更好地进行团队建设、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在队员筛选初期,应以责任心、团队意识、奉献精神为最基本的要求,还需留意理性、待人真诚、平易近人且善解人意等品质,这样的队员有助于队员间和队员与服务对象间朋辈辅导的开展。在三下乡或者其他朋辈互助活动开展前期,对队员严格要求,结合学校要求和学校实际,进行适当的心理、工作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团队的服务原则、目标和宗旨,需要在培训中强化。一方面,通过培训找到自己擅长的助人方式后,才能更好地在互助的过程中助人也助己。另一方面,一个团队活动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朋辈理论的指导下,队员间对课程安排、试讲开展等重要义教工作进行要沟通交流,达到朋辈互助合作的目的。

队员是团队的基本组成要素,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团队,而做好工作需从主动地了解工作开始,不能总是依靠组长或队长下达任务要求,这样的被动最终可能导致任务完成得一塌糊涂。团队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团队建设的成效,同时也是团队建设的重要部分,这需要每个队员共同努力。培养和谐、良好的团队氛围,树立共同目标并为之奋斗,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帮助更好地进行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队员在与服务对象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除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还可以适当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在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的同时,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惑。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辅导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朋辈辅导。三下乡团队不应只是任务式地完成工作,义教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也希望三下乡能带给他们新的知识和感悟,满足他们一定的精神需求。队员间和队员与学生间朋辈辅导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三下乡的过程中,队员间和队员与学生间的朋辈辅导分别主要以面对面讨论工作上的问题和与学生面对面探讨学习问题为主。此外,朋辈辅导也可以借助时下的流行聊天平台,像QQ和微信,使得朋辈辅导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条件的需要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意向对学生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模式,能更加集中精力和有针对性地提高辅导水平。

3.朋辈互助在大学生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具体到朋辈互助对促进大学生团队建设的作用,则通过分析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做的问卷调查,从队长、队员、队伍参与者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由此彰显朋辈互助活动在团队建设中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对于第一份问卷,其调查对象是三下乡队伍的队长,所以问卷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进行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贴近身为队长的思维角度,另一方面,也能为更好地为将来三下乡团队的设置和建设提供可行建议。

问卷主要分为这几个部分:①团队的内部建设和维护;②团队的办事效 率;③团队的凝聚力;④团队内部成员的收获与增值。第一部分,通过调查队长对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以及如何处理队员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一个队长对团队内部建设的做法和心得,当调查样本足够多时,我们便能从中得出一些宝贵的团队内部建设的主流观点,为将来的朋辈培训队伍建设提供帮助。第二部分,通过对团队办事效率的调查,我们能客观合理地找出各种影响团队办事效率的原因,从而有效做出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团队的效率,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三部分,朋辈互助活动强调的正是“互助”二字,意味着我们非常看重“凝聚力”,问卷通过对团队凝聚力的调查,提供了可行地提高队员实践积极性的方法,总结了有效地解决团队矛盾的方法,得到了许多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措施,这些都能为我们日后的朋辈互助活动服务。提高互助的作用,从提高凝聚力开始。第四部分,这也是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最终目的,便是实现自我增值。朋辈活动,互助可以说是一种形式,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参加的人得到自身价值的增值。通过问卷,队长可以进行前后对比,得出增值的种种迹象。通过总结队长们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从哪些角度去进行对比,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日后的朋辈互动中,我们便可以让成员从这些角度感受自己的增值。

对于第二份问卷,它的调查对象是三下乡队员。所以问卷更多的是从一个参与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参与者有时候看问题能比管理者看得更加细致,管理者注重大局,有时候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而关注参与者的建议,同样能更好地为团队建设做出服务,朋辈互助活动亦如此,关注参与者的个人体验,能更好地对活动进行改进。

本调查问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①队伍的内部建设。同样,这里的调查也很注重团队内部建设的探究,分别从队员素质、成果产生以及队员分工三个角度综合分析团队的内部建设。通过该调查,同样可以为朋辈互助活动的队伍建设提供宝贵意见。②队伍角色的清晰度。作为参与者,你必须清楚在团队中,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同样,在团队互助活动中,你需要清楚在互助关系中,你扮演什么角色,你能获得什么,你能带给别人什么。但是,不是所有人一开始便能清楚自己的角色,这时候便需要找原因了。通过这份调查,我们能科学客观地找出成员定位不明确的主要原因,为日后开展相关的朋辈活动提供指导,帮助那些定位不清晰的参与者尽快走出困境,更有效地从互助活动中受益。③团队的凝聚力。上一份问卷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该份问卷便从参与者的角度考虑。从不同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往往能找到更全面的解决方法。通过参与者的体验,我们能更好地对活动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参与者的热情,使活动更加有意义。朋辈互助活动也如此,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能清楚在活动过程中,如何提高参与者的参与度,进而应用在朋辈活动中,让朋辈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第5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化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而且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对新疆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进行研究,根据专业教学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出一套有效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石河子大学应用化学教学团队以化学和化工学科为基础,以自治区应用化学重点学科、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等人才培养平台为依托,在不断改革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支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团结和谐的教学团队。

一、教学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情况

应用化学教学团队是一支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队伍,教师平均年龄不超过38岁,团队成员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目前应用化学教学团队现有成员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在读博士4人。5人为博士生导师,18人为硕士生导师。其中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名;引进绿洲学者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支持计划教师1名;兵团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校级优秀骨干教师5名。选派3名青年教师出国访问交流。团队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坚实后盾,确保了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持续发展。

二、教学水平的提高情况

近年来,应用化学教学团队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经验,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良好实效。

1.抓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师德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首要工作来抓。首先建立全体教职工学习制度,采取“学习、讨论、活动”三步走的方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规范教师的言行,提高教师依法治教的水平。其次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教师心灵建设、开辟师德宣传栏等活动,弘扬先进,树立典型,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讲奉献、重合作、乐创新的和谐氛围。

2.抓教学管理创新

教学创新重在管理创新。我们的教学管理思路是:开发自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提升。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团队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争优质、提质量、促发展,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几年的实践,团队构建了科学的、适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其基本框架为:班主任――课程主讲教师――课程组组长――教学团队负责人。

3.抓教师培训创新

为了提高团队教师专业素质,学院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多渠道组织各种培训活动。首先确定专人对骨干教师或选定的培养对象进行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选送优秀的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其次通过项目引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并对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积极给予扶植,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

4.抓教科研一体化

自2010年以来,结合团队教学实际,确立了“以校为本,立足常态,植根教研,均衡发展”的高水平大学“教科研一体化”教研模式,充分发挥团队的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统一安排教师开展教材通研、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为教师发挥特长、形成教学特色提供了交流空间,形成浓厚的校本教学研究氛围。以活动促教研,研讨结合,初步探索出了应用化学教学团队教研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的路子,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 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情况

1.推广精品课程建设,共享教学资源

本团队建设的系列精品课程均建有课程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于本校“石河子大学精品课程资源网”。课程大纲、授课教案、授课课件、课程资源、授课录像等全部上网,还同时开通了网上答疑和在线测试等辅教学平台。适时召开精品课程研讨会,开展教学交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作用,通过推广交流,使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团队所开发的第二课堂,把学生从校内带到校外,在社会大课堂中去进行实训,做到学校与社会之间互惠互利,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和资源的匮乏。

2.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

第6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团队;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42-03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是人员就业的主力军,不仅提供各种各类生产与生活资料,同样也是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实际的经营中,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各种问题,但营销管理中的团队建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稳定,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一般实力较弱,在竞争的多方面不占优势,营销团队的稳定与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命运。中小企业的营销不同于大企业、跨国公司等的营销,应根据自身的营销特点开展营销团队建设。

1中小企业营销的主要特点

中小企业一般由于资金实力较弱、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和技术等都存在一定欠缺,所以大多选择为大企业配套、生产特殊或特制商品、占据市场缝隙或生产低端、低价、流行性商品等,力求发挥自身优势或避开强大的竞争者。较成功的中小企业的营销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营销观念市场化

中小企业一般资源、能力有限,如果产品不适应消费者或客户的要求而造成产品滞销,企业就可能会陷入困境,因此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很重要。中小企业在营销行为上表现出的跟潮流、模仿、转产、调头等是紧跟市场需求的结果。在市场缝隙中生存的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利润可观,这也是因为找准了需求。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组织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服务,中小企业就可以保证经营的持续性。

1.2市场本地化

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服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竞争能力的限制等,很多采取本地化战略。不论对组织市场还是消费者市场来说,这种本地化的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小企业在本地品牌影响力、服务能力及推销能力等。面对大企业的进攻,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对本地市场的独特理解与情感因素等与之竞争,从而可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中小企业在本地区进行长期经营,它们与大企业能够共生,甚至在有的地方中小企业相对还处于强势地位。

1.3价格低档化

由于受品牌、企业形象等制约,中小企业一般不能给产品制定一个高价,但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消除其对利润的影响。比如,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人员工作内容丰富,少量的员工能承担较多的任务,从而管理费用得到降低。由于采用本地化战略,运费、服务费得到降低。

1.4产品专一化

复杂的产品组合对中小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由于研发能力、生产水平、人才数量和营销管理水平的不足,中小企业很难运作好多而全的产品组合。“窄而精”的产品组合较适合中小企业,这要求企业精选少量最适合自己目标市场的产品种类,精耕渠道、增加终端顾客争夺能力,用自己企业擅长经营的产品去满足市场要求。

2中小企业营销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在产品、目标市场、观念及综合实力等方面与大企业存在差异,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团队建设时就应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依据适合产品推广、市场占有率提高与人员有效管理的要求来进行。不少中小企业喜欢从外资公司、知名公司高薪聘请营销高管,但实际情况中出现问题的不少,比如文化理念的冲突、烦琐的管理流程与工具招致员工不满、过分注重品牌与服务导致利润不高等。以下对中小企业营销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的总结。

2.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激励方式单一及企业发展战略与方向不明确等造成营销人员流动频繁。一方面好的人才缺乏、有经验的人才少;另一方面新手较多、综合素质低。这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市场的拓展与客户的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处处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广大中小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招聘、培训和使用与激励机制等来解决。

2.2团队精神缺乏

团队精神讲究共同目标、相互学习、相互协作产生合力等。而中小企业中由于团队文化缺失、注重个人业绩与收入等,营销人员之间也存在竞争,特别是一些员工因素质不高甚至会互相倾轧。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间的不信任、缺乏沟通与不协调已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

2.3培训工作不完善

由于涉及人力、物力、时间及财力的问题,中小企业一般不愿对营销人员进行深入的理论培训,更加很少聘请外部的培训人员来进行正规的、实战化的专业训练。其结果是营销人员成长缓慢,甚至缺乏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有效开展工作、效率低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还与企业害怕辛苦培养的人员离职有关,但不提高营销人员的能力最终损失的还是企业。营销人员由于工作成绩不好、技能提高慢,也很难安心工作。中小企业大多能够实行例会制度,但不能认为每日、每周例会开展能保证员工与领导、员工与员工有足够的交流,不能简单地认为例会能够充分的提高营销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例会的作用是有限的,还需建立培训制度来强化企业的营销培训。

2.4用单一的考核代替团队管理活动

对中小企业来说,每期的销售收入、利润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大多注重每个营销人员的销售业绩。企业期望通过“底薪+提成”的收入分配方法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进行管理。但团队的管理涉及销售辅导、业务交流、团队精神培养、销售计划、薪酬设计及冲突管理等各方面内容,这些方面工作做得不完善很难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管理工作的不足带来消极怠工、缺乏斗志等现象。

2.5缺乏合适的营销管理制度

一般认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应松散,主要讲究销售业绩。但没有管理制度、没有行为规范,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就易懒散、拖拉,工作效率很难提高。对中小企业来说,管理制度不必过于烦琐,主要为两大类:分配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相关的制度包括奖惩制度、业务汇报制度、业务操作规范、分配制度、考勤制度及财务报销制度等。中小企业的营销管理制度不必过于复杂,应简单有效。

2.6缺少有效率的营销领导者

管理既是艺术也是一种科学。在营销团队管理中,各种规范、制度是还需要人去灵活的执行、应用。而缺乏全面能力、不善于激励下属的营销领导者就会导致工作中冲突不断、人浮于事和制度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提高效率的作用。如果营销领导者不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支持员工,而是靠命令、威胁、压任务的方法,只能造成营销人员离心离德。一个好的领导要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协调团队的关系、能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带领团队高效的工作。

2.7薪酬设计不合理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市场差异、职位差异对员工的薪酬设计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并不合理。如对于竞争性市场、成熟市场、新拓展市场在进行考核时,就应考虑市场开发的难易度程度。另外市场本身容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营销人员的工作业绩。其次,营销人员的要求不同也不宜采用统一的方法。比如有的营销人员能力较强,看重高额的提成,不重视底薪;有的重视能力发展与培训,不注重短期收入的多少;有的既重视收入同时重视职业发展。针对这些情况,中小企业应灵活根据营销人员的特点进行薪酬设计,做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又满足其要求。最后,中小企业营销人员频繁流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己的优秀员工总是被高薪挖走,从而市场和利润都受到损失。因此中小企业的薪酬如果缺乏外部公平性和竞争性很难留住人才。

2.8团队建设意识薄弱

目前,人工工资以及福利等费用较高,而中小企业一般经费紧张,一些企业往往不愿意精选人员、建立团队。这种主客观的因素往往会阻碍企业发展,而企业往往只会到情况很严重时才会思变。另外,一些小企业主缺少管理知识、管理意识,对团队管理往往会束手无策。至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执行合理的绩效考核等对这样的管理者来说都有些勉为其难。

3对策分析

优秀的营销团队一般具备以下特征:大家广泛沟通信息并相互支持、相互信任;职责明确;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念等。中小企业受本身诸多因素限制,较难建立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但针对出现的部分问题仍可通过相关对策加以解决,从而持续保持营销团队的有效运行。

3.1完善招聘工作

中小企业想招聘合适的营销人员有困难,想招好的营销人员更难。大多时候招聘来的人员潜力、性格、目标、价值观等就有诸多不足,这给后期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经营特点等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招聘工作。在学历方面,中小企业不必过分看重学历的高低,应重点考查潜力、能力和态度。大专、高中、中专、技校及职高等都可以作为选择对象。很多中小企业的市场是区域型或主要针对一些利基市场,一般不会在品牌建设、消费者分析等方面有复杂的工作,更多的是依靠人员的推销、顾客关系的维系及促销活动来开展工作。有的经销商,业务员只有5个高中生,但销售额却有二千万元。在潜力方面,要关注员工的目标、成功欲望及改变现状态的要求。如果营销人员没有奋斗目标,得过且过,满足底薪和一点提成,那就很难不断完善自己,综合素质也会长时间得不到提高。在性格方面,外向型的营销人员较合适,容易处理好客户关系,一般成绩较好。但内向型的营销人员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这类营销人员稳定、可靠,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同样可以取得顾客的信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态度方面,营销人员要能吃苦耐劳、能从小事做起,要乐观积极不怕挫折。

3.2完善培训工作

中小企业不一定需要长期的培训计划,但必要的培训工作、制度是不可少的。首先,从员工进入企业开始可进行企业文化、产品知识、基本营销技能、竞争状况等的理论培训。培训要与考核挂钩,避免走形式主义。其次,对新员工还要进行实践培训。这种培训可由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传帮带”,然后再由营销部门组织考核。再次,要经常组织营销人员相互交流,可以开经验总结会,由大家一起分享工作中的得失。最后,企业可以不定期地聘请专业培训师或行业专家座谈、培训。

3.3培养团队精神

没有团队精神,形不成合力,员工间的工作关系就不融洽,也很难快速共同进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营销人员数量不多,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很重要。一是可以组织团队案例的学习活动,让员工知道什么是团队精神,它能带来什么好处。同时比较如果没有团队精神,有什么样的后果。二是业绩的考核既讲究个人成绩也讲究团队成绩。如果有人业绩很差,整个团队都要受影响。三是组织一些业余活动增进感情,也可以采取不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会的方法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3.4建立营销管理制度、全面管理团队工作

每个中小企业应在实践中完善一套适合自己的营销管理制度,不一定要很复杂,要简洁并能够得到执行。对中小企业来说,管理制度主要为两大类:分配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前者主要解决如何进行收入分配,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日常管理制度主要解决工作中的流程、规范问题等。相关的制度包括奖惩制度、业务汇报制度、业务操作规范、分配制度、考勤制度及财务报销制度等。在对团队进行管理时,不能简单的要求营销人员达到多少业绩,用单一的销售额代替对团队的全面管理。应从企业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入手,细化工作。销售计划的制订要考虑人员的能力、市场竞争、产品因素等。在营销工作中也要多方面支持员工的工作,解决其存在的困难。不断完善薪酬设计方案以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工作中的冲突要有处理的办法。只有从多方面对团队进行管理,团队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状态。

3.5选择一位有力的领导

有力的领导可以是营销部的经理,也可以是公司的总经理。他需要有经验丰富、具备一定理论素质和人格魅力。要能在交际和工作上都得到营销人员的认同,从而让人们信任。他要能够团结全体营销人员、鼓舞员工,只有这样团队才能在他的带领下,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进步取得成绩。榜样是人们认同和模仿的对象,有了这样一个领导,就能从方方面面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团队产出高业绩。

3.6优化薪酬设计

薪酬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一种激励方法,薪酬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营销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积极性。首先,薪酬设计要考虑市场成熟程度、客户价值大小,不能仅根据销售额高低进行收入分配。其次,对于不同的营销人员可采取不同的薪酬方案。中小企业里,大部分销售业绩是由一些能力突出的骨干完成。对于能力强的营销人员可采用低底薪加高提成的办法,但对新员工、能力尚弱的员工宜采用高低薪加低提成的办法。再次,对于核心的成员应采取具有外部竞争性的薪酬方案,其薪酬收入要明显高于同行的竞争者。如果核心成员被挖走甚至客户被带走,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最后,发挥非薪酬的激励作用。例如,给营销人员参与企业管理、进行问题讨论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为每一位员工设计职业发展路径,晋升机制通过赋予员工不同的地位等级调动其积极性。邀请行业专家或同行相互交流,拓宽员工的眼界。邀请专业讲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出游、参观或参加展销会活动,等等。

3.7增强营销团队建设意识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较难有团队建设的意识。对于这一情况,更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主动更新观念、了解营销团队建设的作用与方法。可以通过会议、研讨的方式在总经理、营销经理、销售主管及业务员中交流团队建设思想、树立团队建设意识。可以组织营销中高层人员去营销队伍建设优良的企业交流、考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生存压力都较大,在资金、市场、产品、人才等方方面面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销售产品上。正因如此,营销团队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而具备营销团队建设的意识则是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刘文洋.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2]段学武.中小企业的营销特点及观念探析[J].中国经贸,2009(16).

[3]刘扬.浅析中小企业营销团队的薪酬设计[J].中国商贸,2011(6).

[4]王杭芳.义乌中小企业销售团队精神建设刍议[J].商业文化,2012(3).

[5]陈莹.中小企业如何管理营销团队[J].中国中小企业,2004(10).

[6]孙新华.破解中小企业营销困局[J].理财杂志,2007(9).

第7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招生 团队 主管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09-02

通过几年的招生,使我更加充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这个工作。以下是我两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报告:

一、招生的前期准备工作1月到4月。在此期间,我们要进行招生人员的选聘和招生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是我们以后的工作基础。我个人认为,没有不合适招生的学生,只要学生想参加招生,想做这个工作,他就合适。只要有主管正确的引导,内向的学生也会敢于与人沟通,因为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我校招生成绩的取得和团队建设是分不开的,工作态度是关键。通过和去年参与招生的人员沟通了解招来的学生的大体情况,积极寻找比较不错的学生谈话,鼓励其参与招生培训,招生人员数量的多少和成绩的取得是有很大关系的,人员太少,就肯定要在招生中期的关键时候处于被动的地位。主管应该发挥自我能动性,积极主动的物色合适人选。

在团队建设的初期一定要对参加招生的同学多加关怀,相互沟通,增加感情,这一点我感觉非常重要,在团队组建初期,对于招生的技巧培训尽量减少,重点在于对我们的招生人员进行相关各种素质的大量训练,如开会不迟到,面对其他招生人员说话要有底气等,给第一次参加招生的学生明确招生目标并做好标榜工程,把以往优秀的招生人员成长的过程讲给现在的招生人员听,以此来激发招生人员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对招生中遇到的困难简单化,打消学生的惧怕心理。对于大一的招生学生,更要增加情感投入,增加凝聚力,并且相互的真正了解,确定招生主管的核心地位,并且还能确定一部分招生骨干,同时鼓励招生骨干起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这个新生的团队。感情是维持团队建设最好的良药,主管和招生人员的感情和招生人员之间的相互熟悉了解,能凝聚起一股无可比拟的力量和坚持不懈的团队精神。我们要把招生的技巧性培训贯彻到整个招生过程中,积极的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二、在4月真正的战斗开始前,主管必须要根据自己前期的调研情况,拟定招生计划,这个招生计划,我感觉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所在省市的生源质量及高三学生成绩的大体分布。

2.明确该地区前几年的高三学生流向。

3.明确所在省市的经济结构,学生的总体家庭状况。

有了这三点我们可以制定最合适的招生方向及招生目标。我们首选的招生方向是统招专科,随着学院的发展壮大,高职专科分数的连年提高,更多未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的考生青睐于统招专科。根据10、11、12的招生业绩数据分析,我们拟定了最初的招生计划,这与我们成绩的取得是不可分割的。

4月中下旬开始真正的招生工作,此时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有用信息,考生名单,有用关系,培训材料,并对招生团队进行彻底的业务培训,在填报本科志愿的前四天,我们加大了实战的模拟培训,并且要求严格,希望以此来作为战斗真正打响的一个信号,并对团队的整体合作机制做个大体了解,希望能在以后的过程中多加改进。在这几天里,我们几乎培训了招生各个过程中需要到的所有技巧性东西,对于考生经常提问的问题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针对每个问题,我们都绞尽脑汁去组织答案,我们当时考虑最多的是对于考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怎么样的回答才能吸引到学生,我们怎么样的回答才能真实反映出恒星学院的实际情况。在这次培训中,我要求每个人都要现场模拟。其实这四天他们增长的不仅仅是招生的技巧,还使每个招生一线之间真正的明确什么是团队。团队建设也许正是我们成绩取得的关键所在。

三、在真正的工作到来以前,我们必须做出一个完善的团队管理方案。队伍管理的大纲要做的完善一些,这其中包括:团队激励机制,团队的梯队管理机制,团队的日常工作机制。我个人认为这些部分是一个招生团队必不可少的,这些也是团队正常的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几项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主管对整个团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团队的建设,主管能做的内容:

第一应该保证主管对待每个招生人员是公平的。

对于参加招生工作的性格有很多种,可能有的性格是主管比较喜欢的,有的性格和主管的性格不合拍,所以造成了有的一线和主管走的近,有的就离得很远。其实在这一点上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强迫主管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但在团队建设中最怕发生的就是一线招生人员对主管有较大的意见。其实对于北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金钱,也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公平。主管对于整个招生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能因为主管的个人喜好等问题影响规章制度的实行。

第二,主管对于一线招生人员的感情投入是维持这个团队最有效的方法,要发自内心的对待每个招生人员。

第8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预防医学强调探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预防医学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水平,其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分析了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然后对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最后总结相应的对策,望能够促进本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

预防医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模式下的教学团队是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时在突出本专业办学特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是:构建一支素质水平高、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以更好的契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然而以预防医学专业来说,目前在教学队伍实现“双师型”目标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失,对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改进这一现状,促进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构建具有“双师型”特色的教学团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1“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

“双师型”即“双素质型”,是指教师需要在具备理论教学素质的同时掌握实践教学的素质[1]。第一,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在“双师型”标准下要求教师既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又具备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与素质;第二,既要达到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专业基础知识宽泛,又要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实训技术技能,能够胜任并圆满完成实践实训指导方面的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动手示范,并于现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指导能力,能够独立帮助学生完成实践、实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具备独立编写实践、实训指导书或教材的能力。教学团队所需要打造的“双师型”模式并非是单纯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概念。简单来说,“双师型”所强调的不单单是教师个人,还突出了教学团队合力的重要作用[2-3]。“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并不要求其中的各个成员均达到“双师型”的素质,更多的是侧重于整个教学团队能够科学分配教学资源,兼顾教师的“理论型”与“技能型”。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认为,让所有教师能够同时兼具丰富理论教学经验,同时又精于技能指导,这一点是难度是非常大的。但为了满足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必要构建一直各有所长的教学团队,将“理论型”与“技能型”的教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全面共享教学成果与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现存问题

2.1“双师型”教师年龄偏大已有调查数据显示,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群体的年龄普遍偏大,70%以上的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上,青年教师人数非常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中有“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4]。此项条件不利于调动本专业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最终致使整个“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不连续或发生断层[5]。

2.2“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当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结构的分析认为,当前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多来自于高校,仅10%左右的教师是来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局、医院、企业等单位引进。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当前高校预防专业从外面事业单位或企业引入人才的渠道尚不够畅通,技术人员中有丰富实践经验、扎实理论基础的人员多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无法补充至高校的教师队伍当中。因此,现阶段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中多数教师缺乏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食药局及企业等“岗位”实战实践经验,在技能水平的掌握上与上述单位的技术人员之间差距较大,导致教师对卫生评价、药物及化学品等的安全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工作流程、技术要求缺乏一定的认识度,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上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换言之,来源单一的师资力量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指导方面的整体水平较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3“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目前普通高校中“双师型”教师的人数还远远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符合“双师型”认证条件的教师人数不足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0%,同时也远远低于教育部对高校“双师型”教师50%比例标准的要求,再加之原有的教师无法彻底适应新型预防专业的教学需要,最终导致整个专业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6]。除此以外,高校在针对预防专业“双师型”的教师的引进上更看重高学历、高职称及高科研能力,而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的高技能型业务骨干与之有一定差距,最终会导致高校所急需的高技能型、高素质型、专家型人才无法吸纳并为学校所用。

2.4“双师型”教师任务繁重由于“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故在整个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目前,“双师型”教师每学期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授课任务,同时还有部分“双师型”教师兼任学校行政事务、兼任辅导员、或兼任科研任务。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社会当中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带动着预防医学专业的发展、走热。本专业发展速度加快,各大高校该专业的学生规模明显扩张,导致所配备的专业教师力量严重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加之本专业教师还面临着繁琐的教学管理工作,但薪资报酬远远无法达到教师所希望的水平;也受到工作时间局限性大、工作职称不相符合等因素影响,外面一些素质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不愿意或无法到学校兼任教学工作,进而致使本专业专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压力。

2.5“双师型”教师职教欠缺一方面是“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由于“双师型”教师缺少在企业及单位的实践经验,故而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锻炼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能够定期参与到企业及单位实践锻炼中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长期如此将导致这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生疏且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双师型”兼任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兼任教师的人员并非全部是相应单位与专业的技术骨干,在实践经验以及教学能力上均存在一定局限。除此以外,教研室一般来说不要求兼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导致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配合不足,无法形成教学团队合力。

3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3.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近来已有文件中针对地方政府引导高校创办全新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认为其中最关键性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企业与高校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享技术、共存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高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分析认为预防医学专业建设中展开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可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高度共享。一个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必须使专职、兼职教师实现教学理念上的统一,能够共同承担责任,能够共享成果,能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能够实现工作情景的共融,从而达成一致目标。预防专业专任教师可依托于校企合作的模式直接参与到现场实践中,了解本专业各个分支的前沿技术,全面扩展教师知识面以及知识构成,提高对各种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同时,企业方面可指派一些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制定实践、实训的计划,安排学生深入到有企业核心部门学习各种卫生检测及监测技术,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2引入教师准入制度借鉴国外各大高校对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准入制度来看:美国要求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3年或以上的专业实践工作经历;澳大利亚要求3~5年、德国要求5年或以上的专业实践工作经历[7]。而我国当前在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中认为新进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2年或2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即可。因此,目前亟需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对引进教师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实施科学的转入制度,改变以往过度关注高职称、高学历的“双师型”教师准入条件,而将丰富的企业、单位实践经验纳入人才引进标准当中,使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准入门槛自“职称+学历”标准转变为“实践工作经历+职称+学历”标准。

3.3构建教学团队带头人培养与选拔机制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核心是专业带头人,如何在“双师型”教学团队中加强专、兼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难点[8]。新加坡有“专业经理”,该名称深度融合了企业与学校的特点。作为有一定特色的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做到既突破常规,又有利于人才培养;既坚持特色,又不使“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流于形式,需要更多的实践者去探讨。当然,核心理念是加强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选拔。

4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大众对于生活的质量追求更高且更加系统,相应的对健康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高。预防医学作为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特点的公共卫生学科。该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以上分析中对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当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望有助于促进教学团队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苗红.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1,27(3):39-43.

[2]覃武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和特点新探[J].学术交流,2012(2):197-200.

[3]徐芳.校企合作推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6):64-67.

[4]王林洲.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2):75-79.

[5]吴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6]徐哲.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1):60-62.

[7]毛艺婷.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第9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技能竞赛 电子专业 教师团队

为进一步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技能大赛的“四覆盖”、“五促进”,学校加强技能竞赛制度建设,促进电子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参与或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三年电子专业教师在江苏省技能大赛中取得四金三银六铜的优异成绩,电子专业教师团队已成长为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一、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师团队衔接的意义

专业教师通过参与技能竞赛能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将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了教师考核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评之一,尤其是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要求必须参加技能竞赛,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提高专业能力。在近3年的技能大赛中,我校电子专业教师在制冷、电子装配、机电一体化项目获省赛一等奖,成长了一批技术精湛的教学骨干和优秀教练。

技能竞赛考核的是参赛选手的全面素质,教师的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良好的成绩。为此学校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对“技能大赛与教师团队”的研究和指导,对技能大赛的内容、技术走向和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进行分析,搜集指导教学改革的信息,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取得金牌的名教练、名教师宣传教学改革理念,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辐射作用,带领其他电子教师不断进步,从而加强电子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二、电子技能竞赛与电子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的实践

1.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技能竞赛的项目和内容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利用竞赛平台,促进电子专业教学改革。近几年电子竞赛内容涉及模电、数电、单片机、光伏、机器人应用及综合的组装、调试和维修等技能;竞赛都很注重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改变为竞赛而竞赛的状况,把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和技能竞赛有机结合;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结合;改变关门搞竞赛的现象,把技能竞赛和企业需求结合。

每年的电子类技能大赛都引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技术,能够起到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通过学习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我校电子专业现已形成电子装调、单片机应用、机电一体化、制冷等6门校本课程,课程内容采用项目式,并接近实际工作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借鉴电子竞赛中的设计、制作、调试、报告等步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加强电子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根据电子电工技能竞赛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加实训工位,更新实训设施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着力建设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电子电工技能竞赛需要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或“校中厂”建设,不仅是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更是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需要。对教师来说,这种方式一是比深入企业便捷,不影响企业生产;二是可以解决企业无法满足的实训项目;三是不受特定时间限制,专业教师可以反复多次、随时自主安排实践训练,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3.加强专业团队负责人的培养,构建团队特色。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通过对教学团队负责人的培训、进修等,明确团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打造特色团队。

团队负责人参与技能竞赛,竞赛后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弥补。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科学探究,提高研究能力。目前我校电子专业有两本校本教材已正式出版,在全国推广使用;成功申报两个以技能竞赛为主题的省级课题。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聘请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参加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三、以竞赛促教师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

1.通过激励机制保障团队发展。明确团队各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目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其相关的保证措施。教师发展处定期开展评估、检查及年度考核,确保团队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在经费投入、教师进修、职称评定、年度评优等方面有重点地倾斜。我校每年投入十万元,用于电子专业团队建设,并涌现出三名区优秀青年教师和两名市学科带头人。

2.通过技能竞赛加强团队协作。技能竞赛已成为全面提高师生技能水平、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推进教师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学校通过定期组织举办校内技能节、师生技能展示,积极参与市级技能竞赛选拔和省级比赛等活动,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⒊通过教学改革打造团队品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技能竞赛的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改革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机制;积极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半工半读等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电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倡导招生与招工、学校与车间、教师和师傅三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