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书法字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字是人类彼此交流的视觉语言,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中国的文字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书法艺术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字体设计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从概念上看,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字体设计则是通过对字体结构和文字意义的理解,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使学生掌握文字的书写规律及韵律美感,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和书写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中。直观地理解,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书者的主观感受,字体设计则是注重外在形式美的同时,强调其实用功能。
在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而各种内在美的艺术形式,都能为现代设计所用。当我们用一种“敬鬼神,畏天命”的态度开始书写甲骨文时,书法之美便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刀刻所产生的挺劲朴拙的图形化文字,殷商巫术礼仪文化的时代风貌充分地得以展现。当文字发展到金文时期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艺术品,强化对形式美的追求,从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秦灭六国后,以李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以秦文字为标准的基础上,整理出书写更加简单的小篆,成为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小篆线条挺劲圆润,且富有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将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以上三种字体古朴典雅,都有很强的装饰和图形化色彩,但在识别性上都很弱,在现代设计中,很难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使用。但很强的图形化特征,却可以作为其他文字的有益补充,去表现那类历史沉厚的设计课题。
隶书产生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因为小篆结构的繁琐,笔画减少、化圆为方、书写速度加快的隶书便应运而生。隶书古朴厚重且便于识别,在现代设计中非常适宜于传统题材的表现。楷书始于西汉,魏晋盛行,盛于唐代;行书兴于东汉,是最为实用的字体;草书得名于草稿,从章草开始,唐展到一个高峰时期,至此不再有新书体出现。楷书、行书的定性化字形呈长方形,为现代美术字(印刷字)之基础,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使用。草书线条优美、灵动顺畅,有很强的韵律感,虽然识别性不强,但在现代设计中仍可以作为图形化语言使用。
综上所述,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过去的时代,当某种书体为官方所认可时,便成为该时代时尚的、实用的字体,书法家也自然就成了该时代的字体设计师了。
二、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到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
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如何将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感融入其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1.理论讲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字即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认识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取向。随着学生认知及思维的拓宽,教师便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强化这种概念。如:教师可以在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及发展规律的同时,对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些字体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去认识时代审美风尚和实用要求的制约对书体形式的催生作用,从而能够启发和明晰对字体设计原质及方法的认知。
2.原型解析。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有设计风格特点的书法(特别是传统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练习,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感性地对字体结构及点画特征进行摹习,激发灵感,去发现、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新的字体形式。由于其目的不是去写好、掌握某一名帖,因此对于字帖的选择,临习的方法与时间的安排,都应当与传统的临摹有所区别。如:字帖不一定强求名帖,只要是风格特征明显,具有个性,甚至是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由于其自身具有形式的倾向性和可生发性,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研究的资源;另外,一些非主流的书家,其独特的字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审美,或许伤于乖张,但倒不失为字体设计中具有启发性的素材;再者,周期要短,原因在于我们不追求技巧上的熟练,而重点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解析;临习的手段与方法上,形似并非首要的追求,可更多地强调感受,强化对形态特征的夸张,主动把握内在组合及符号化局部点画的规律。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对于审美特征的把握、梳理,当然,从审美特征角度的运化、升华,需要更深层的文化审美的底蕴,但这正是从传统艺术角度进行探索的原动力与目的所在,自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案例分析。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字体设计典型案例,做专题讲解,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直接借鉴传统书法形态而进行的单纯的字体设计案例;第二,以书法的形态特色、审美风格为基础而展开的设计应用,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经典的例子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视觉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第三,可以尝试从日本的字体设计中汲取营养。日本也是一个东方国家,日本文字又是从汉字中分离而来,其文字设计就是在鲜明的现代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个性独具的东方文化元素,在审美取向上,是东西方结合的很好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在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再可以安排学生各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结合书法艺术和现代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设计。
4.综合实践。有了以上的基础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某些主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适合用传统元素去表现的实践性课题,结合主题,让学生去完成字体设计部分。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在字体设计中的实用性、艺术性及时代性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丰富字体设计的内涵,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自然会做到融会贯通。
关键词:书法 字体设计 思考
一.字体设计的概念及现状
第一,缺乏创意。由于字体设计是一项国际化的技艺,其设计的对象不仅包括汉字,还包括各个国家的文字。在字体设计中,我国汉字设计容易受到国际化设计方式的影响,缺乏创新性以及自我独特的特色。以标志设计为例,由于国际化的设计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并且字母的设计以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其设计成果也比较多样,在标志设计领域,字母类型的标志设计具有较多的成功案例。因此,在国内的标志设计中,许多字体设计师倾向于参考国际案例,使用字母造型设计。据相关的实际统计,在目前我国的标志设计领域中,字母设计占到了80%。这一数据可以十分鲜明的表现出我国字体设计上的主要问题,对汉字的设计研究较少,对国际案例参考较多,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第二,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不平衡用力。我国是一个比较执着于实用性的国家,这一点在字体设计中有过分的体现。在我国的字体设计领域中可以看见有关设计实践的成果较多,投入较大,但是对于理论研究这一方面则鲜有成就,缺乏关注。由于对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没有认真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精髓,也没有将其与国外字体设计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无法形成对我国字体艺术设计以及发展的理论指导。从而造成了设计创新能力不足,盲目照搬国际设计案例的不良后果。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则表现为缺乏优劣的辨别能力,缺乏较高的设计品味,互相抄袭的现象严重,对书法艺术养分的吸取较为浅薄,形式单一,缺乏新意。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字体设计中出现的较为普遍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书法与字体设计的关系
书法与字体设计共同类属于美术字的范畴,两者在艺术追求上有一致性,一方面,书法本身体现了一种字体设计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书法的审美艺术以及相关的结构艺术对字体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书法对字体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线条美。对于书法艺术而言,线条的美感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极强的表现力。这一点与字体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字体设计之中,线条是最基本的艺术设计追求。线条的不同形式的拼接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线条的变化,不同形式的字体艺术造型会呈现出来,并各具特色。而在书法艺术中,以汉代隶书为例,隶书对字体造型的追求是十分注重的,这一时期的书法造型多样,并且对于字体线条强调一种自由、解放的观点,具体体现在线条的粗细变化上。字体设计正应该参考这样一种追求线条美并通过细微的差别、自由的形式所表现出的字体线条的造型。
第二,结构美。汉字属于方块字,结构是汉字艺术的艺术张力以及强烈的表现力的体现。在书法中讲究结构的美感,一个字要想表现出其艺术美感,就必须立于之上。这一点,对于字体设计而言也是必须达到的要求。结构美不仅表现在一种匀称的字体构成上,还表现为参差有序的笔法结构以及黑白相间,虚实相生的艺术追求上。在艺术造型上,书法追求一种灵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书法字体所表现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字的艺术,还表现出一种力与美的结合,一种结构之间的和谐、错落的美感。字体设计艺术所要追求的也正是这样一种结构的布置以及艺术的表现。这样,字体设计的作品才会具有生动、创造的特点。
综上所述,书法与字体设计是一脉相承的,在现代字体设计中,书法艺术所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现代字体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相关的发展困境,从书法艺术中去寻找解决之道,具有必要性。书法艺术能够为字体设计指出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可以更好的促进字体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韵淅.浅谈书法与字体设计[J].神州,2014,12(30):202.
[2]傅阳栋.“统整”在艺术设计专业书法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12(34):48-50+54.
[3]刘鹏.书法与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11(30):128-129.
关键词:书法;字体设计;造型语言;设计内涵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22-02
字体作为书法的一种表现载体,要求字形对于在形态上的表现更为高度集中和概括,使之具有审美形式的特征。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字体艺术,主要有两点:一是汉字从诞生之初一直到现在都是象形的,这在形貌上为汉字提供了成为艺术的基础;二是以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使得线条更富表现力。现代字体设计实际就是字体图形化和字体语言化的过程,通过文字与图形的有机结合,提高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
一、字体设计略述
文字作为基本构成元素,字符是点,词、句是线,而段是面。文字通过易被受众识别理解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意识的编排,最终完成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字体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其以点、线、面的形式构成了设计的最基本元素。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图形符号,自身就具有构成、编排的价值。
汉字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其中的“形”已经处于一种逐渐完美、平衡的发展阶段。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汉字的造型语言表达已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其视觉语言表现手法不胜枚举,但必须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不能脱离汉字造型的基本形态和主体架构。汉字形式的设计宜清晰明了,忌繁缛杂乱,要给人以“别开生面”“情理之中”的视觉感受,力求在字的形态与组合上进行探索,同时也遵循着形式美法则。现代的字体设计理应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意识到文字的造型之根本,并把新的设计理念与之相结合字体设计的造型。
二、字体设计造型语言的表现
(一)书法艺术的造型结构及规律
字体设计必须遵循基本的字体结构和规律,书法与字体设计相结合不仅要求我们注重字体造型的设计,赋予字体设计外在的形式美感,而且还要使其内在的精神层次感得以体现,以汉字的内在语言为着重点。在设计手法的处理上,要使字体设计更加生动,不仅要以其造型美给人以视觉感染,还要以内涵意义给予人情感上的共鸣。
从书法演进来看汉字的造型之美,甲骨文里的字形结构中的笔画线条无疑成为其主要特征。这种笔画线条之间上下、左右、内外的空间关系,都具备这造型之美等形式因素。
中国汉字书体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再到草书、行书、楷书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字形发展阶段。金文的字形结构中的笔法结体表现了金文的造型之美。金文自秦汉时代,多是刻在钟、鼎、盘、彝等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刻在铜器上的铸字原本是笔墨书写的,所以同时具有书法的自然美,又具有铸造时的造型美。篆书特有的造型之美在于它的笔画婉转曲折,包含着一定的内在张力,且笔画丰富,大小匀称。张怀瑾称书法为“无声之音,无形之象”,指出书法的点划结构能够引人联想,是现实的形象反映,而不是纯粹的抽象符号。书法作为汉字的一种艺术表现载体,要求字形对于在形态上的表现更为高度的集中于概括,使之具有特定的审美形式与特征。
如图1,永久自行车标志,对字体结构进行整体布局,形成自行车的造型。在设计时,根据文字与品牌本生的特点定位,通过改变字与字之间的结构、形态、大小、笔划,取得字体设计造型上的艺术效果。
(二)字体设计的表现手法及原则
在字体设计中,现代的创作方法各种各样,表现手法层出不穷,将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作品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汉字字体设计的艺术表达。
字体设计的目的是传播,这就要求设计者以精炼、简洁和具有渗透力的造型语言进行。因此,文字的第一性是传达,将文字在形体上加以变化是现代设计中艺术字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与手段。处于“大设计”时代,将文字不断地进行造型上的变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字体设计的发展方向。
字体设计要在合理的框架内进行随意、感性的设计,要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由于汉字是由笔画组成,我们可以再创作中,对文字进行笔画减省,将汉字中的笔画省略剪掉一部分,从而使文字在视觉上得到新的享受。只要保留汉字的主要关键部分。一直以来,汉字经过不断的发展。由繁杂到简单,都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审美的情趣。笔画的减省要遵循汉字的形态特征,减省不要破坏辨识性。要给人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
如图2,将“汉字”的笔画减省,利用视觉对字形的辨识和重组,表现暗寓,意味着字体设计应打破以往的规律,给人启发智慧。字体设计的三大原则主要包括:创新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是指,无论是因袭还是创造,都要具有一定的新意,且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可读性,即文字传递信息的功能是其最为重要的特性,能够准确地传递设计者的语义,表达合理的主题和构想。适应性,就是要贴切地反映要表达的主题,尽量避免受众误读设计所传达的有效信息。
三、字体设计中的内涵体现
“意”可以解释为“意思、意味、意境”,它是创作者对主观情趣把握程度的集中体现。史上大量书写且传承至今的文字都喻示着汉字字形着重“立意”的书法精神。这种“立意”作为一种艺术设计构思的范围,使得文字艺术更加具有“意境”,使之设计更加具有张力。
现在的字体设计不单只要求我们注重字体造型的设计,赋予字体设计内在的精神层次感知,将是字体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以汉字的内在语言为着重点,还要在设计手法上进行处理,使字体设计更加生动。不仅要以其造型美给人视觉感染,还要以内涵意义给予人情感意识上的认同感。
(一)从表达性来看:字体外在形式美的体现
汉字本身具有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特征与思维心态,每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本质与立意。汉字的造型的本身源于书法,书法由甲骨文演变至今,体现着字体图形化的一种过程。这给现代的字体设计很多的启发,采用字体图形化的表达手法与表达方式,更进一步地诠释着文字意象化。中国书法的书体形式美体现在视觉审美的感染力上以及感官享受的满足上。
在我国早期时代,在甲骨文、金文等象形形态中,就反映了先民对美的追求、对意的传达。标志着中国文字审美意识的觉醒。书法的演进用丰厚的智慧与高度的概括能力,突出文字的本质特征,显示着无限的审美内涵,对意的传达的无限追求。
隶楷行草是今书体,隶书在篆书的造型上进行转变,化圆为方,化曲线为直线,化简为易。这种笔墨上的意境是隶书的独特之美。
楷书综合篆隶结构方正,用笔灵活多变的字形特征,在造型上具有正襟危坐的严正之美。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无论是从用笔上,还是从形体上来说,都可以从楷法和草法中得来,融合贯穿之美。
草书则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用笔一气呵成,变化丰富多变却又气脉贯通,其笔势之美,令人意犹未尽。由此可见,它的形与义紧密相连,他们之间的巧妙结合,很好的表达了字体的形式美感。将文字的意义与其形相融合,使之“以形写神”。总之,从汉字的形体来看,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行书、楷书,其字体结构都具有浓重的严谨性,具有高度严谨的空间结构性和规律性。
(二)从寓意性来看:字体内在意蕴美的体现
现代的文字设计,应当更加注重取意,深层次的挖掘文字的功能与博大精深,并巧妙地吸取,且运用到现代字体设计中去,来体现汉字的个性特征,发掘其潜在的作用,实现以意会心。字体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简单化,运用简单的事物来将文字符号化,这样既清晰又容易识别。
如今的字体设计,书法不失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在文化内涵上要贴合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意境和神韵,令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回味悠长。书法在历代书法家的笔下,显现了独特的神情气韵。书法特有的笔画,是书法形象生动的体现。书法充满着丰富的神气与意蕴。以书法来体现的字体设计,显示了文字的精神气质与品质。在现今的字体设计运用书法,再与现代元素结合,流露出的一种具有现代文人感的气质,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气韵,体现着传统的民族风格。
四、结语
书法作为字体的最为重要的表现载体之一,要求字形对于在形态上的表现更为高度集中和概括,使之具有审美形式的特征。字体设计必须遵循基本的字体结构和规律。现在的字体设计不单只要求我们注重字体造型的设计,赋予字体设计内在的精神层次感知,还是字体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以汉字的内在语言为着重点,还要在设计手法上进行处理,使字体设计更加生动。不仅要以其造型美给人视觉感染,还要以内涵意义给予人情感。
在现代设计的语境中,我们应赋予文字全新的审美内涵,注重对文字的形与意的表达。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形作为一种表现,是文字造型的直观方式,而意作为一种内涵,往往形成一种以意会心,以意传情。汉字本身就具备着形与意,蕴含着其内在之意,潜藏着内在的情感色彩,借助汉字的本身来创造意境,使汉字字体设计得到升华与提炼。
参考文献:
[1]方兴,等.数字化设计艺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初春,省明.浅谈形意美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2012,06.
[3][美]克劳斯著,译.字体设计指南[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首先感谢选手为我们展示了这么漂亮的粉笔字。这些字我们看得很舒服,就是因为它的笔画。从它的笔画看,这些笔画有轻重,有缓急,写得比较好。另外一个呢,就是他们写得正确,没有写错别字。再一个就是写得流利。这些选手都准时完成了,有一个选手是压哨写好了最后一笔,时间掌握得真好。因为比赛有点慌,还是显得紧张了点。不过,还可以再快一点。另外我要讲一讲,字怎么写得美观?在章法上面体现出美观,要在笔画、结构上面努力。比如说,这个字(指13号)整个章法看着很舒服。这个(指14号)章法写到后面就胆子小了点,后面斜过来了,胆子越写越小。另外呢,有些字还要加强一点基本功的练习。我们看这个“乡”字,这个“乡”字就显得要倒,有点不太平衡。(指15号)“彰”字给人感觉这一竖太长,三撇又挤在了一起,像一个人穿得不很美观。所以说,我们还要从美观上面做出努力。有些字显得笔画比较生疏,还要加强练。这个不要紧,字无百日功,练下去就会好。
为什么今年写字要加分数,为什么我们现在要重视书法,重视写字,有些根本的原因。我们说汉字和汉字所代表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我们现在强调书法,强调写字,还有一个历史的原因,大家知道哈姆雷特有句名言:“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多少年来,我们的汉字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要把汉字这个宫殿外面写上一个红的“拆”字,要把它拆了。就是说,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现在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知道汉字是要长寿的。它这个文化不能丢,我们的汉字输入电脑非常方便,所以,现在从学者到决策者再也没有人说“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了。我们的小学课本里面再也没有全拼音的小学课文。而且汉字的简化,我估计以后也不会再轻易地简了。文化高的人估计还要学会认繁体字。我们的汉字书写经过了一个过程,我们最近查看台湾的书写,他们一直要求比我们高,他们初中要写行书;日本写汉字,初中也要求写行书。还有一些数字叫人感到惊奇,鉴于数字化的年代,我们汉字的字形、字体应该有很多种,印刷到我们的书上面会很好看。可是你们知道,大陆人研究的数字化的字体只有三百种,日本人研究日本的汉字已经达到了三千多种。所以,我们的印刷品看起来还没有日本人印刷的书看起来舒服,有美感,供选择的余地也少,这就是我们汉字文化落后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这些都寄希望在广大的语文老师身上。
最近,教育部将要发一个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这个文件发给大家讨论,这个“纲要”参考了清末以来,以及台湾和日本的书写要求,对我们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个时期的写字、书法教育都提出了要求,不仅有技法的要求,还有文化的要求。比如说,到小学高年级要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方式,尝试集字练习,在临摹中做到意在笔先,学习欣赏书法作品,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识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五种字体,了解字体的大体演变过程,感受不同的字体的美,热爱汉字,喜欢书法,技法训练和文化修养并重。到了初中有提高的要求,到了高中还有更高的要求。我想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达到高中毕业生的书写要求,而且这个文件里面也提到了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兼任书法课,要了解书法文化。所以这里也拜托大家,希望大家将字写得越来越好,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越来越高。
(文稿由本刊记者徐琴根据讲话录像整理)
(雷实,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关键词:手绘设计;数字媒体文字设计;变异发展
生活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广告、电视、服装以及生活用品都是通过设计而来,可见生活离不开设计。我们的经济已经面向全球化,随着几次工业革命,现代社会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走向科技信息社会了[1]。时代是进步的,所以用以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替中,在设计的领域里电脑设计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并且慢慢开始取代传统手绘设计。电脑设计技术日趋成熟,在很多方面成功的完成了以前只能依靠双手来完成的手工设计,并且值得称赞的是,电脑的效率十分高,可以完成数量很大的工程[2]。以此趋势发展,手绘的应用领域越来越狭小,而计算机设计则是顺风顺水,占领到了有力的地位。在设计中,通常都会遇到一些十分复杂的文字处理和繁琐的工序,如果将这些工作全部用手绘完成,不仅困难而且耗时长,如果利用电脑处理就不一样了,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任意的修改。因为手绘设计的完成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的人才可以,如果利用计算机就又不一样了,计算机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也可以完全学得会,并且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的操作。正因为电脑功能的强大,手绘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下面将从文字设计作为例证,找出手绘与电脑设计的利弊,以及将来的发展和变异。
一 手绘在现代文字设计中的尴尬现状
现今,如果和业内人士谈及到设计,他们所讲到的,我们所看到的,似乎都与电脑有关,比如说软件、程序、命令和图层等等,这些领域都要用到设计作品,而完成这些设计组品的工具就是电脑。甚至,在一些大型的工程标志设计招标时,所提交的竞争作品大都是电脑设计而成的,手绘的作品根本就与之无缘。那么,再把目光转到学校,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都不进行手工绘制,而是利用电脑软件完成[4]。学生们都是比较注重电脑的学习和操作的,他们只要熟悉常用到的设计软件,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课业了。其实,人们却都忽略了一件事情,电脑仅仅是一种视觉传递的手段,我们却将设计中较为关键的计划、规划、摄像和问题的解决轻视化了。俗语说心手相应,也就是人们心中所想的事物,通过手来表达才是最合适的。在设计领域中,只要是有一定追求想得到更高设计能力的人,大多数都会采用手绘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但难以让人相信的是,即使手绘的作品再怎么优秀,都无法改变电脑设计作品横行业界的现况。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手绘设计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们也会渐渐的完全被电脑设计的空间、材料和质感的效果所吸引,那么我们所引以为傲的手绘设计就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了。
可见,似乎现在的社会环境对手绘设计的发展十分不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手绘设计走到了尽头。无论科技发展有多快,社会有多进步,这些都离不开人的掌控,所以机器再先进,也无法代替人的作用。电脑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和设计,但只有这样也不能完全取代手绘设计,尤其是文字设计。当下设计领域比较依赖电脑,也只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必然现象,这种按照一定程序来完成设计作品的方式,毕竟有很多的弊端。手绘作品中所能展现的灵动和扩散思维,无法在电脑设计的作品中清晰的展现出来。
二 手绘文字设计与电脑文字设计的异同
不论是手绘设计还是电脑设计,都是用来进行视觉传递的。从设计的起源开始,都是设计师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用电脑或手绘的初衷都是一样的。观察他们在设计上所展现出来的优势,电脑能够做到高精确度、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并且可以随时进行修改,而且操作简便[5]。可是,机器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多少都会有点呆板、冰冷和没有活力,无法将作者的真实心声百分百表现出来。手绘作品在这方面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了,因为手绘设计本身就是作者思想和灵感想碰撞出来的火花,所以每一个文字都可以渗透出作者的心声。手绘作品中的文字是作者激情的影射,所以更加亲切和生动,会给看字的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比如说,如果设计者想在包装盒上展现书法字,用电脑来设计的话就显得非常古板,表达不出设计者的想法;将其换成手绘的以后,就发现突然多了几分生气,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可见,手绘设计的独特的魅力是无法被取代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学习的时候,手绘要比电脑困难的多。从学习的时候开始,设计师对电脑的依赖度就十分高了。可事实上,很多取得一定成就的设计师都是用手绘方式来完成各种作品的。对于这些大师而言,他们在面对利用电脑软件设计数字媒体文字的做法并不特别支持,甚至有时会持反对的态度。传统的手绘方法,在使用时会觉得有些缺少科技含量,并且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却可以将文字的精髓展现出来,让设计作品中充满活力和艺术生命力[6]。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品中,比如海报、包装纸和标志等,手绘设计的文字更可以将作品的灵魂展现出来。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电影特效、平面处理等具有复杂工序并且对作品的真实度和仿造度有很高要求的作品中,电脑还是要比手绘实用的多。所以,手绘和电脑设计这两种传递手段都各有千秋,各有利弊,它们不需要互相取代,只需要互相补充就好,只有在合适的时候使用适合的手段才能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三 手绘是文字设计的原点和终点
设计者灵光一现的设计理念经过延伸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创意,而我们所分析的手绘则是设计理念最直接的表现手法。如今电脑在设计领域慢慢开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可是对于设计者来说,就算电脑的分量再重要,也无法让手绘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具有同样功能的两个手法,在同一个领域的作用肯定是此消彼长的。仅从文字设计来看,对于以手绘设计为主的设计者,通过手绘设计过程的复杂工序,可以完全释放自己的设计理念,他们慢慢的整理自己的思绪,让设计理念和作品完全的融合在一起[7]。相对而言,利用电脑设计的人,因为设计的整个过程变得简单了,这样作者就会变得有较强的机械性,失去了最先的艺术灵感。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在进入佳境之前都要有一个慢热的过程,只有在繁琐的工序中,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进行作品的绘制,才可以让最先的设计理念升华再升华。
要进行手绘设计,就要求作者必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所以,手绘技能的培养也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专业级的训练,才可以真正掌握手绘的规律和技巧。这只是入门的第一步,所以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手绘大师,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虚心的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同时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慢慢达到想要的高度。作为一个初级学员,需要几年的绘画训练,以及大量的设计经验,才可以了解到绘画的技巧,感受到手绘的魅力。也就是说,想要掌握手绘设计的技巧很难,理解手绘的精髓更难。
日本著名设计家佐野宽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从艺术家到设计家,没有从设计家到艺术家。”[3]这句话重点是在强调艺术家和设计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以艺术为功底的设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就必须兼备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甚至更需要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在我国,目前比较有名的设计师位数不少,比如陈绍华、韩美林、韩家英等等,他们都是采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手绘完全可以惟妙惟肖的传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内在含义,这是电脑再先进也无法做到的。
设计在一开始的时候,完全是依靠设计师手绘来完成的,所以作品的好与坏就代表着设计师的水平高与低。设计者会更加看重绘制出来的效果图,效果图也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判断手绘作品好坏的标准和尺度。而电脑的闯入,让手绘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其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可电脑设计的崛起相信也只是有时段的,在将来,手绘会让人们再次发现它的优势,在设计领域掀起另一波。
四 正确看待手绘与电脑的关系
传统的手绘设计真的要丢弃并且完全可以被电脑设计取而代之吗?当然不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设计的本质内容。将计划、规划、设计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以视觉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的活动,统称为设计。设计的核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整体设计和构思的框架搭建;第二,将解决计划、构思和设想等问题的方法以视觉的方式传递出来;第三,达到传达目的以后的措施。也就是说,设计师依靠人的大脑来完成的,灵感与思想之间可以擦出设计的火花。那么对于设计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设计的手段就是为其锦上添花的。手绘的设计手段和电脑的设计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是现代社会逐步呈现出商业特性,数字媒体文字设计的趋势让设计艺术面临很大的冲击。西方的文化价值伴随着经济的步伐慢慢的渗透到国内,并且对我们的传统民族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上升到更深的层面可以演化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也可以看成是观念和语言的分歧[8]。
在设计领域,我们要从自己的思想深处认识到手绘的重要性和电脑的先进性,这样才可以让设计的艺术精髓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都是设计的表现手法,都要从设计自身的要求出发。所以,必须在教育的初期就强调学习手绘的重要性,让初学者在认识的初期就了解到其重要性,充分对二者的优势有着科学的认知。不容忽视的,手绘方式是传统观念和语言的保留和继承,可并不是说电脑设计就是现代的手法。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是设计者的传达手法,所以决定作品是传统还是现代的关键就在于作者的意识和观念。我们要从实质上去分析和辨别,然后正确的对待手绘和电脑。
参考文献
[1] 刘洋;论视错觉图形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2.04:26-28.
[2] 郑国喜;图形开眼法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2.10:36-39.
[3] 陆一文;图形设计中的“显著点”[J]包装工程.2012.10:46-51.
[4] 陈岩,唐建. 论艺术设计的全球化与中国文化[J]. 建筑与文化. 2010(10) :112-115.
[5] 张宏.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J]. 湖南包装. 2007(01):1-2.
[6] 闫利霞.试论展示空间设计的趋势与构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22):2-6.
关键词:数字货币;金融监管;法律问题
围绕数字货币的法律概念和监管,学界存在诸多争议,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得出理性的结论。因此,关于数字货币立法方面的进展更是举步维艰。然而,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在实务中又不得不对数字货币的定性、归属、纠纷等予以回应。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更何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形式,数字货币有其独特的优势———较为明显的是使银行业的经营成本明显减少,助力共享金融的发展。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支付的便捷性,改变传统法律规则下执行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同时需要注意,数字货币也存在诸多的隐患,比如:没有稳定的币值、价格容易受到波动,尤其是其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征更给金融监管机构增加了监管压力。
一、数字货币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数字货币(DigitalCurrency)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总体上对数字货币的本质内涵不明晰。本文试图通过与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数字货币最一般的共性与个性,以期对数字货币做一个清楚明确的界定。实践中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概念容易使人产生混淆,使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的建构和安全监管陷入僵局。基于此,只有对数字货币的法律概念界定清楚,方能为数字货币的立法和金融监管奠定理论基础。传统意义上,因为电子货币被大众广泛使用,学界对电子货币都有比较清楚明晰的了解。有学者将电子货币(E-lectronicCurrency)的定义解释得很明确,即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络电子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货币形式,是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1〕电子货币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支付手段,是法定货币的一种。比如,常见的借记卡和信用卡,还有现如今常用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都是电子货币的一种。〔2〕电子货币不具备可视性、可触摸性,不需要借助实物为载体。虚拟货币是以电磁符号形式存在、仅在一定范围内流通的私人货币,如Q币、U币等各类游戏币。〔3〕这种传统的虚拟货币仍然需要借助互联网等技术。而网络企业发行的法币预付充值型网络虚拟货币不是交易媒介,在性质上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局部性单向支付工具。〔4〕它需要依托虚拟社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双向支付的工具。数字货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也属于虚拟货币的一种,但是区别于虚拟货币,数字货币需要借助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故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存在诸多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相较,区别还是明显而突出的。数字货币的优势在于较为安全稳定,付出的成本较低,更加契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人们对数字货币的投资热情与日俱增,使得数字货币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投资“潮流”。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一样,以网络信息技术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但数字货币也有其独有的特征,不仅交易成本较低,而且安全可靠,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本质上,数字货币介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之间,既有共性特征,也有其独特之处。然而,目前关于数字货币的界定还处于争议阶段,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数字货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发行主体包括国家和私人主体,技术支持上依赖区块链。因发行主体的不同,数字货币又被划分为法定货币和非法定货币。而狭义上的数字货币主要是指非法定货币,更加凸显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特征。笔者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依托区块链技术,兼具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征,并且不需借助物理载体的新型货币支付手段。
二、数字货币的现状和困境
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呈现去中心化、隐蔽性强、安全便捷的优势,但有利也有弊。数字货币因为缺少中心管理者,极易被市场所操纵。过度泛滥地推广使用的数字货币,容易引发普遍的刑事、民事责任风险,如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活动、逃税避税等。故而,金融监管部门既要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也要发挥数字货币的优势———创新金融市场。总之,数字货币是一把“双刃剑”。
(一)数字货币缺少法律依据
数字货币需要进入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流通,解决其法理依据问题成为最关键的前提条件。而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数字货币的法律定位并不能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一样被具体明确。首先,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中,不包括数字货币。这意味着数字货币在我国市场上缺乏国家的支持。其次,《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也只明确规定了硬币和纸币,没有对数字货币进行规定,导致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数字货币不进行明确规定,那么实践中就容易出现执法和司法方面使用的混乱。在科技创新不断驱动金融发展的今天,虽然金融立法相比于其他领域立法要显得更加“不稳定”,但是立法的更新变化不意味着立法的被动,我们应该使相关立法更具前瞻性与大局视野。〔5〕另一方面,关于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问题也有诸多的争论。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曾联合下发了一份文件,将比特币定义为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归属于法定货币的范围,并且还禁止相关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利用比特币提供服务。虚拟商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现有《民法典》中只有虚拟财产的概念,因此上述五部门的文件是否将比特币认定为虚拟财产尚有疑问。而且就算官方文件将数字货币认定为虚拟财产,很多学者却对此并不赞同,更倾向于将其定性为货币。比如,有学者指出虚拟商品的定义并不能涵盖数字货币的真实情况。以特定的虚拟商品给比特币定性,并不是一个清晰的界定,反而是以一个模糊的概念去界定另一个模糊的概念。〔6〕从大众对比特币的使用情况来看,也不是完全将其作为虚拟商品。同时,上述认定也没有体现出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违背国家赋予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相等的金融地位和法律地位的意旨。当下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正在不断兴起、发展,对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带动作用,所以不宜全盘否定数字货币的运用。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为数字货币推广使用提供法律依据,进而导致实践中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难以依法而行。
(二)数字货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数字货币极大地冲击了现有的金融监管机制,因为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得以实现无中心管理者监管。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数字货币的发行者时,若缺乏中心管理者,金融市场监管势必更加困难。在一般的监管法规中,监管机构的作用较为突显,主要就是对中心管理机构提出合规性要求,而中心机构依据合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7〕而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因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这导致传统的监管法规不能全面约束和规范数字货币。其次,在数字货币领域内,发行主体不是单一化的,既可能是处于数字货币网络节点的“矿工”,也可能是一些实体企业。〔8〕以比特币为例,它不像传统的货币种类,不需要借助一个中心管理者,不管是国家,还是私人主体都可以自由发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数字货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形逐渐增多,监管部门对这种新型货币进行实时监控的难度加大。而且,相比于传统货币,数字货币不需要依赖账户系统证明资产的归属,只需利用公开密钥技术以及能够随意生成的私钥的途径便可完成交易,〔9〕这更加便利了犯罪分子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另外,数字货币除了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匿名性强,不会轻易被察觉,这种特征也是一体两面的,既可以提高保护隐私的力度,也可能加大对其进行管控的难度。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之所以具有该特征,主要是借助区块链技术中的加密算法。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易,身份信息不会像传统货币一样容易泄露,因此,数字货币的保密程度高。数字货币交易的匿名性〔10〕虽能保障交易双方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但是无疑也助长了金融犯罪活动的肆虐。而且监管部门还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数字货币这一新事物的情况下,实际上也难以开展监管调查。这种明显的漏洞,如果出现黑客攻击的情况下,由于交易信息的匿名性以及不可逆性,让很多受害者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自己的损失。
(三)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
相较于传统的货币,发行数字货币不需要借助中心管理机构,这似乎打破了银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冲击了银行的专有职责。数字货币发行者可以随意决定发行的数量多少,会导致货币的供应量不稳定。最为严重和麻烦的是,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越过监管部门,因缺乏监测,就不能实时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这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困扰,同时削弱了政策传导和执行的有效性。〔11〕基于此,如果数字货币以后被广泛运用且被赋予货币的职能,那么势必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甚至冲击金融市场的秩序。而且,随着数字货币被广泛应用和推广,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建设也方兴未艾,但这些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还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规制,导致国内交易平台的标准和监管混乱。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交易平台开展的一系列衍生性金融业务已经违反了金融监管制度的相关规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最终可能会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12〕如果不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进行规制,提高数字货币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货币的监管机制,将导致数字货币完全沦为普通的投机炒作商品。综上,以上的问题都需要立法者和监管者予以关注,创新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还需认真处理科技、法律、金融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数字货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三、对策与建议
数字货币虽然存在很多法律问题,也给金融监管造成一定的麻烦,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货币具有不同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优势,一味地否认数字货币的合法地位,甚至严禁商家运用数字货币的做法并不符合当下时展的趋势。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数字货币现有的问题,采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等对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数字货币在不影响金融秩序的条件下发行、交易和推广。
(一)完善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
西方国家对待数字货币大都是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力度。不同的监管机构对待数字货币态度也不大一样,但总体上是较为乐观的。美国在明确数字货币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完善数字货币监管法规,针对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恐怖融资、非法交易以及损害交易安全和投资者利益等方面的违法犯罪活动,监管部门会重点关注并打击。德国赋予了数字货币合法性地位,并专门对数字货币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规范,同时也明确了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即将其划归私人货币。日本对数字货币的态度非常积极,并打算利用数字货币作为重振国家经济的工具。面对数字货币本身存在的风险,日本也不断完善和创新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日本将数字货币的相关内容添加到《资金结算法》中,并详细规定了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13〕综上所述,我国监管部门对私人数字货币的认识和态度没有西方国家积极、乐观。以比特币为例,以中央银行为主的监管部门没有赋予比特币合法性地位,甚至严禁相关运营商在交易中运用数字货币。正是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对数字货币的法理依据进行明确,才导致在实践中数字货币运用的混乱。然而,在数字货币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其中一员,无法杜绝数字货币,相关部门应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将数字货币尽早纳入法治的轨道。笔者认为在全球金融背景的环境下,国家应不断完善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数字货币在发行和流通领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具体而言,国家应当修订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监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数字货币的运用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只有如此,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才能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二)构建数字货币的金融监管机制
如前所述,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程度高等特征,也会加大金融监管难度。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从数字货币本身来加强监管。首先,针对数字货币没有中心管理机构问题,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断创新科技,推进科技监管。具体做法就是在底层区块链中将监管部门设置为“特权节点”,由分开化监管走向合作化监管。监管部门以中间人的身份对区块链治理中的纠纷做出仲裁或者调解,以及对重要的程序实施进行公证。〔14〕其次,针对数字货币匿名性强的特征,需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保证数字货币交易活动公开、公正、公平。最后,应该加强监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对数字货币的管理力度。笔者认为应建立由有关监管部门监管为主,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下的行业协会监管为辅的监督机制。只有在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监管的情况下,数字货币的运行和流通才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因为数字货币本身就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机制,以及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这使得对其的监管只能是以引导为主、管制为辅。
(三)确保数字货币在法治的轨道上广泛应用
数字货币的发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监管的第三方,如果对数字货币不加以规范的话,势必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最终危及金融秩序。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因为数字货币没有一个中心管理者,导致任何私人主体都可以成为货币的发行者。我国为了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安全,明确规定私人主体严禁利用数字货币投机炒作。基于此,笔者认为私人数字货币不被认可的前提下,应保证国家作为发行主体的法定数字货币更加规范化。中国人民银行要积极主动推动法定数字货币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可以在一些地区对数字货币进行试点工作,加快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针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乱象,首先,要对现有交易平台的运营状况、资金状况进行全面筛查,严格提高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准入门槛。〔16〕加强监管部门与交易平台的沟通和对接,实现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实时共享。其次,为了避免数字货币完全沦为投机炒作的商品,要取消现有的交易平台的做空机制,暂停数字货币的一切交易。现有交易平台必须整改转型,向数字货币有偿存储平台和支付平台的方向转变。〔17〕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规范力度,改变现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不规范运作。最后,监管部门应当引导各交易平台公平竞争,建立完善的平台管理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马思萍.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及其规制〔J〕.金融与经济,2006(2):90-91.
〔2〕〔9〕〔13〕〔16〕孟冠宇.数字货币法律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3〕柯达.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J〕.科技与法律,2019(9):57-65.
〔4〕孙宝文,王智慧,赵胤钘.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比较研究〔J〕.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0):28-32.
〔5〕张建.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数字货币监管———以比特币为例〔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7.
〔6〕〔12〕〔17〕樊云慧,栗耀鑫.以比特币为例探讨数字货币的法律监管〔J〕.法律适用,2014(7):48-52.
〔7〕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1):1-15.
〔8〕〔14〕柯达.数字货币监管路径的反思与重构〔J〕.商业研究,2019(10):133-142.
〔10〕阿尔文德·纳拉亚南.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M〕.林华,等,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38-39,229,183.
一、数字媒体对字体设计的新要求
传统的字体设计是立足于静态画面的,无论是海报、招贴还是包装等设计领域,文字作为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始终是静态的。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与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传统的字体设计已不能满足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因而,数字媒体对字体设计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文字作为人们情感交流和信息传达的主体,是视觉设计的重点与核心。在设计中不仅要有美观的构成方式,还应有更为显著和独特的传达功效,使字体设计在媒介的传播过程中达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数字时代人们对文字的信息传播更加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综合化,注重参与性和沉浸感,期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致使字体设计按照视觉设计的规律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有艺术性的精心编排。再次,媒介技术的发展造成文字传播在声像主导的时代日渐式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字体设计的传播创造了再发展的机会,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衍生出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新型的传播形态,不仅成功延续了文字传播的传统,还为字体设计在数字媒体平台上迎来了大变革。
二、字体设计与数字媒体的互动性
数字媒体时代的字体设计不仅仅遇到现有设计工具、显示载体改变所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还需要面对在新的阅读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读者。交互式界面、三维动画以及影视特效制作这些新的设计领域,都不再是传统上简单的静态画面,而是具有动感和交互性的动态画面。在这些画面中字体所扮演的角色依然重要,在功能上又有新的发展。就字体设计而言,只针对某一特定标志服务的年代已经过去,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的发展。随着字体设计的功能、形态和审美的不断演化,其设计意识、设计方法及视觉效应也在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因素的渗透下,不断蜕变。字体设计通过不同的载体变得更为流动和不固定,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同时应用于多种平台,例如从电影到游戏再到平面设计等领域。基于此的字体设计作品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激起了人们对数字媒体的追捧。因此,我们对数字媒体时代字体设计的判断标准不仅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不同平台上的字体识别和应用功能。适应不同的媒介平台以成为现代字体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将动态设计原理融入字体设计之中,让字体设计与数字媒体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数字媒体的传播技术与平台尽可能地实现字体设计的美感与价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字体设计得以与数字媒体互动性发展,不断扩大外延和内涵,实现了质的飞跃,体现出全新的意义:是审美、文化、技术以及新媒体的融合。
三、字体设计在数字媒体平台中的应用
字体设计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视频、动画融入字体设计中,通过影像合成、结构成组、拼贴透叠或方向旋转、移动变化等形式形成一个多维空间的版面,已不单是平面的,纯粹的构图关系,而是构成了多视点、矛盾性空间层次的立体化。比如网页编排、影视片头、以及通过LED和高端多媒体技术3G调光、3G投影等进行广告展示推广,其视听效果非常好。例如凤凰卫视的台标及各节目的片头动画,就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字体进行静态到动态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栏目内容来组织不同的版面,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在网页设计与影视片名设计这些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对字体的设计要求应该是最能体现其行业性质的多元化与交互性。数字媒体中的设计元素不仅包括影像,而且有时还会以特殊的字体设计引以为荣。数字媒体作品中以动态字体的设计与视听形象的结合,内容、画面、声音、字幕四位一体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文字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平台,传统字体设计形式阈于材质的造型与展示的能力得到了大大释放。
(一)字体设计在网页的表现
网络技术发展到今日已经不能简单的满足于阅读这一基本要求,更使用户在视觉、触觉、听觉上得到全方位完美的互动体验,网页设计是集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设计。在网页设计中文字不仅要能传递信息更要打动人心。网页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特别讲究字体的编排设计和布局,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谐与美。网站上信息的传达,绝大部分是利用文字进行的,字体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页设计的视觉传达。因此增加文字的触感体验是当前文字设计的关键,而动态文字的交互性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1]动态文字在网页设计中的传播呈现多元化和交互式的特征,可以很容易表达字体的“运动”特征,具有交互式特点。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数字化技术软件的应用更加丰富了网络文字的动态表现形式。
(二)字体设计在影视片头的表现
影视剧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同时,人们对它的要求也不单单停留于内容的精彩程度。决定着人们对一部电影或电视栏目第一印象的往往是它的片头设计。片头字幕的设计不仅能给作品锦上添花,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奠定影片的整体基调。一方面,为了使字体设计与片头元素更好的融合,创作方法往往会运用字体与影像的合成效果,使其设计图形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半文半图形式。大量电脑字体的运用难免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疲乏,片头文字设计的好坏,与影视栏目的内容、性质和气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在央视荧屏上有一条感动了无数人的公益广告《爱的表达式》,这则公益广告通过对英文单词“family”字母演变,把每个字母变成代表家庭成员的人物形象,逼真地演绎了家庭成员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家”的温情与内涵。字体设计很好地把握住了影片表现的主题思想,通过对字母增加背景肌理来营造故事的环境和氛围,烘托画面主题,使文字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正好与影片的基调吻合,从开始就把观众的视线引入了整个影片的情境之中,产生看下去的欲望。[2]另一方面,为了让影视栏目的片头更有震撼力,对字体设计运用“视觉质感”的手法,会有出奇不意的效果。文字的“视觉质感”也就是我们用眼睛所能看到的字体质感,它通过不同的材质运用,体现出各种肌理效果。在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中,视觉质感的表现方式非常多,常用的有:立体金属质感、图案文字、光效文字以及一些特效文字。这些文字都用一些金属、水、火、光线、粒子、图案等纹理来表现。例如2014年马年春晚节目的晚会片头,在倒计时字幕的设计上就采用了立体金属质感的文字特效,整个片头十分华丽、大气,在配上带有立体金属质感的文字,春晚的片头设计会彰显气势磅礴的场面。这些质感文字的运作,让影视作品更具震撼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语
产品造型与软件界面的同步
SUI与GUI具有强烈的关联性,需要协同设计,产品的用户体验是SUI与GUI设计的综合体现。家庭媒体中心产品以SUI和GUI同步开发的方式进行。(1)根据配套厂家的解决方案,定制了内部电路与组件,评估了产品的功能与成本,设定了使用环境,进行了外观方案设计;(2)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梳理了产品功能列表,建立了信息结构,根据基本软件功能模块,重新定制并开发了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产品在优化内部元器件尺寸设计的同时,根据人体工学的合理操作尺度,适当加大了产品的外形尺寸,原因如下:(1)有利于内部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散热;(2)增加体量感,提高放置的稳定性。为使产品更加贴近客厅环境,易于消费者接受,造型风格与传统家电(如DVD播放器、机顶盒、视频游戏机等)保持一致,作为用户体验的重要实现手段,遥控器的手感、流畅度和实体按键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保有传统遥控器的形态下,结合新的功能需求对遥控器进行重新设计,此外,通过手机端的应用,用户可以对产品进行遥控操作,并且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调阅产品中存储的数字媒体信息。在软件方面,根据功能定位和用户反馈,设定了音乐、家庭相册、家庭信箱、网络电视、视频报纸、电影和公共服务等功能,UI(用户界面)布局采用功能菜单左右排列,上下内容滚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把有用信息呈现给用户,且避免干扰信息。信息产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身份特征、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4]。因此,考虑到家庭用户的特点,所有操作均可通过遥控器来完成,符合传统用户的操作习惯,同时PC客户端也可以满足高级用户进一步的需求。系统可以通过短信、邮件、访问网站等手段与其他用户互动。
结论
关键词:数字音频广播;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网上广播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如今,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冲击着传统媒体的管理、技术、营运和发展。
数字多媒体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传统媒体”相对应。在“传统媒体”中广播频点、电视频道一直是人们公认的最宝贵的资源。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频道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网络广播电视、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DAB数字广播、手机电视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收音机、电视作为唯一终端的传统模式。笔者以几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做为例,浅析数字多媒体技术是如何应用与传统广播之中的。
1 DAB数字音频广播
数字声音广播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广播系统是数字声音广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系统。DAB的相关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12个成员组成的协会――著名的EUREKA-147开发起来的。该系统实现了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直到调制方式的完全数字化,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频率和新的业务结构。
DAB与现行的广播相比,具有音质好、接收质量高、抗干扰性强、发射功率小、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其优点归纳如下:
(1)DAB广播的音频编码率达到了192Kbps以上,这已经接近CD级的接收质量了。
(2)在使用体验上,DAB收音机与传统的AM/FM也截然不同。DAB广播只需要用户记住相当有限的几个频段即可。
(3)DAB广播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稳定性。它采用了时间交织和分等级防错保护等技术,使得DAB具有抗多径干扰/快速衰落以及移动接收能力强,数据传送能力高的特点。
(4)DAB完全是数字信号传输,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和抗电波衰减性。
(5)频谱利用率高。信道可容几十路立体声,在传送声音广播节目的同时,DAB的数据信道还有能力传送其他附加信息如音乐、语言、发射的识别以及节目类型等信息的传送。
(6)数字广播具备加扰、加密功能,使有偿节目服务成为可能。
随后,在数字声音广播DAB的基础上又发展了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与DAB广播不同的是,DMB广播是一种能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数据业务和活动图像节目的广播,它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多样化的服务使其拥有多种受众群体。
2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简称。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它能为手机、PDA、MP3、MP4、GPS、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信息和紧急广播服务。CMMB的主要技术特点有:
(1)采用先进的编码、压缩、调制等数字技术。电视业务视频压缩编码采用AVS、H.264/AVC,伴音压缩编码采用MPEG-4 HE AAC,广播业务音频压缩编码采用DRA。
(2)与DAB相同,CMMB也采用了OFDM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
(3)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天地一体”协同覆盖,全国节目通过S波段卫星对全国实现覆盖,卫星遮挡地区可采取地面同频增补方式,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采用U波段增补。地方节目采用U波段地面网络实现覆盖。
(4)数据广播采用可扩展的多协议封装复用传输,支持流模式、文件模式传输。
(5)加密授权系统对音视频流和数据广播流采用ISMACryp进行加扰,系统前端支持同密,终端采用多密,系统支持单向、双向和基于电子钱包的授权管理方式。
(6)运营支撑系统原则上采用两级架构体系,对内容统一加密,统一管理,支持公共服务、基本服务和扩展服务,实现各类终端用户的合法注册。
CMMB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扶持。这反应出数字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做好准备、提前布局也是我们现在应该面对的问题。
3 网上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