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运会稿件范文

校运会稿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运会稿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校运会稿件范文

2、不祈求太阳的光芒,也不肯用作月亮的伴娘。脚下的路要自己闯,不怕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即使生命那么短暂,也无悔无憾,夜空上那道亮线,便是向命运最有力的挑战!

3、不长不短的距离,需要的是全身心全程投入,自始至终妳们都在拼全力此时此刻,妳们处在最风光的一刻,无论第几坚持胜利的信心。

4、今天的妳们英姿飒爽,今天的妳们一马当先。不要放弃,不要气馁。相信自己,妳是最棒的!妳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体育健儿!加油!

5、妳的汗水洒在跑道,浇灌着成功的花朵开放。妳的欢笑飞扬在赛场,为班争光数妳最棒。跑吧,追吧在这广阔的赛场上,妳似骏马似离铉的箭。

6、终于,迎来了这一刻;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是今人兴奋的一刻;这是千钧一发的一刻;这是关键的一刻,这是储蓄了好久的力量,终于要爆发的一刻。为了它,洒下了多少汗水,为了它,付出了多少心血。因此,把握住这一刻吧!

7、拥有辉,只要妳努力过,辉煌便不是空中楼阁。只要妳奋斗,辉煌便不是若隐若现的星河。只要妳拼搏过,辉煌便不会与妳擦肩而过。只要妳进取,辉煌自然会与妳明朝相约。

8、坚持,我要坚持,证明我拚搏过;我要坚持,证明我努力过;我要坚持,证明我可以;我要坚持,证明我不曾输。上天赐予的,我没有埋怨;可以弥补的,不轻言放弃。

9、在这里,速度的快慢已无法言语,意志的坚强才是新的挑战;在这里,胜负已不足为谈,只要坚持过,人人都是英雄。带着胜利的微笑冲过终点,欢迎我们的英雄凯旋归来!

第2篇:校运会稿件范文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图片资源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45-02

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插图, 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能力的实现形式, 这样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也无疑将为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一、运用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1.图片导入。利用人物图片导入新课,可谓简单实用,形象直观,学生喜闻乐见。例如在讲《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首先出示画像,同时进行说明。究竟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被称为美国的“国父”?这样通过图片,简单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诱发了学生急切了解新课内容的求知欲望。

2.以图提问。课本插图是课文的再现和补充,利用图片提问能起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历史插图作为考试内容中一个重要板块已不容置疑了。利用教学插图来复习历史知识,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很多时候,一幅插图可以反映一个历史事件或者一个知识点,而多幅相关插图放在一起则可以反映几个相似或相关的事件或知识点。结合运用不同历史阶段相同方面的图,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线索或专题的理解。例如,中国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破坏中国的贸易、领海,是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比较地图册或教科书中的《形势示意图》《第二次形势示意图》《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的内容可以结合此图分析)等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逐步加深。

二、巧借图片,突破重难点

教师要力求寻找各种方法,化难为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形象生动的课本插图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主动学习。例如在教 “西周分封制”时,利用《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进行分析,就比文字说明直观得多,由此,学生对分封制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采用提问、思考、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回答问题:西周统治者怎样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通过讨论,学生初步了解了分封制的概念。接着,教师抓住《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进行讲述,指出西周分封制是层层封下去的,由此形成了森严的等级。教材插图就把西周分封制这个难点,通过一个直观而简洁、明了的示意图,把西周不同的阶层以“金字塔”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利用直观的插图分析,可以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自制图片,升华知识

历史图片除了有形象记载历史事实的功能以外,还可以抽象地反映现实和社会的本质特征,尤其是漫画,比如在教学的历史意义时,我自绘了一张漫画实现对知识的提炼和升华。寥寥数笔勾勒了一只害虫和一只被咬食的苹果,它的寓意深刻而且隽永,抽象地讽刺了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意味着的失败。一节课就在一张漫画的品读中结束,它留给学生的是意犹未尽的思索和探索。又如让学生画“垂直的牧场”景观示意图和“如画的梯田”景观示意图。“垂直的牧场”是一种自然的地理景观,哈萨克牧民因此“四季放牧”,而“转场”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画的梯田”则是哈尼人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的杰作。让学生动手画图,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而且过手不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图片比较,实施探究性学习

通过历史图片内容的比较,找出变化的历史信息,从而认识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例如比较《西周分封形势》《秦朝疆域图》《元朝形势》三幅图:⑴三幅图分别体现了哪一个时期的何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⑵与图一相比,图二制度有何显著特点?⑶图二、图三与图一相比,这些制度实行后,对政局发展的影响有什么不同?⑷根据三个朝代地方制度反映的史实,扼要指出我国古代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比较,可以得出:①图一:西周分封制;图二:秦朝郡县制;图三:元朝行省制度。②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③不同影响:西周后期出现分裂割据或对抗中央的局面;秦、元始终维持国家统一的局面。④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疆域扩大;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达到培养读图、识图和用图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公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校运会稿件范文

一、建立内在动力机制,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自觉责任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就是大学生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逐渐得以发挥的过程。因为人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发挥仅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是很难奏效的,要通过不同的有效的工作方法、手段和途径,在启发引导上下功夫,让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长知识、受教育,让他们在其自身运动和与外界事物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自我调节和完善,使坚定的立场、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内化为大学生强烈自觉的责任意识,成为支配、启发、激励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进而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为此,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动力机制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加强理论灌输。高校要充分发挥和重视科学理论灌输的渠道和功能,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基本观点回答各种新问题。二是善于发现和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以促进形成内在动力。要在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注意和发现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自觉地规范其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促进他们的理想、信念的不断纯化、升华和巩固。三是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等。他们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往往能够达到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思想的吸收和消化,从中接受教育和影响,进行内心自我转化的目的,进而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进行价值观念的矫正,增强价值认同,养成良好习惯,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建立外部约束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可靠、良好的保障体制下运行

没有制度的支撑,任何作为观念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都会成为空话。制度建设主要应从工作责任制度、言行规范制度、督查指导制度、实施保证制度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体系。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坚持制度设计与尊重大学生的首创精神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制度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实行最佳的协调和控制,以使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学校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问计于师生,寻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思路和方法,把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上升到制度层面。二是坚持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只有科学的制度,学生正确的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较强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和体现。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都要遵循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地对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达成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整体规划,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要把一些原则要求,适时转化为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行为规范和目标,通过目标体系把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群体加强自我控制,协调一致地为实现总目标而努力。三是坚持依靠制度保障与加强宣传教育相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有制度做保证,但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制度生成有一定的时滞性,而且其设计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制度最终还是靠人执行。为此,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并转化为群体意识,为大家所自觉遵守和奉行。通过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两手并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使其锻炼成长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建立合力机制,形成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综合力量

第4篇:校运会稿件范文

论文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身边的实物教具进行简单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巧用数学实验活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自制教具做实验还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定律、性质等都可以利用教具进行实践活动来体验。运用教具动手操作实验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学好数学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教学知识、定律、结论,才能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具体的、有趣的实物进行实验活动,通过巧用简单物品,巧制简单教具,巧改实验器具,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身边的实物教具进行简单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就要充分利用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充分认识到教材、教学与教具的关系。很好地制作与使用教具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如在《异面直线所成角和距离》的教学中,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约50cm见方的硬纸板两块(当平面);约50cm的小木棒三根(当直线)上课时先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用两根小木棒交叉,一根做旋转,使夹角由小变大,让学生总结:两条相交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是用什么来描述的?然后一手拿一根小棒,摆成平行状态,由近到远慢慢移开,再让学生总结:两条平行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又是用什么来描述的?学生能总结出分别用它们所成的角的大小和距离。那么,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应如何来描述呢?我演示,让学生动手模仿:在一张硬纸板上用透明胶胶上一根小棒a,并插上两根小竹棒b、c,然后让学生思考:直线a与两根小棒是怎样的位置关系?而每根小棒与a的位置关系都一样吗?通过以上模型显示,两条异面直线也可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也可形成不同的距离。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几何量来刻画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倾斜程度及远近距离呢?这样就形成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和距离的概念。经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生动形象,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形成概念,以此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将有关的知识综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数学实验活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每位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最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使用正规教具时,必要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突出强化知识点,事半功倍,使教具使用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讲授《同底同高的棱柱和棱锥的体积关系》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好一桶沙子和同底同高的空心三棱柱,三棱锥各一个,先往三棱锥中加满沙子,然后倒入三棱柱中,重复这一过程,结果发现三次正好把棱柱装满。通过演示,学生就能直观地得到结论:同底同高的棱柱和棱锥,前者体积是后者体积的三倍,这样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掌握了。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亲身体验,形成表象。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教具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转贴于

三、自制教具做实验还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效果并不在于教具是不是复杂,而在于适用,当教具的适用性符合学生心理的简化水平时,就会加快学生的感知速度,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容易寻找而且容易加工的东西,比如废硬纸片、细铁丝、铁钉、细木条、橡皮筋、火柴,等等。拼拼,剪剪、搭搭等看似简单的动手操作活动,其实可以促使学生深刻体验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创新,这一点在农村数学教学中是很关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要选择恰当的、符合实际的、有利于理解的方法。那就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如在《两平面所成角》一节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成直二面角,求AB,AD所成角。针对这样一道题,我没有让学生画立体图形找角求角,而是让学生自制一个正方形纸片,标上字母,连接AC,BD交于O点,然后沿对角线折起,使平面ABC和平面ACD成直二面角,然后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发现,BOD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且通过计算得出BD=AB=AD,所以ABD是一个正三角形,很快得出结论:AB与AD所成角是60°。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时要恰当地进行数学实验,激发兴趣,创造学生操作和实验的机会,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智力背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多向思维、善于推理、合理猜想和勇于探索的品质和习惯,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钱正艳.让实验迈进数学课堂[J].湖南教育,2003,(12).

[2]宁国府.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具的使用[J].数学通报,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