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

产业园区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园区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第1篇:产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

(2008年3月)

一、学习考察概况

3月16日,我随县党政考察团一行60多人,先后参观考察了宁夏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平罗县工业园区。每到一处,我都被那些规划超前、规模宏大、环境优美的园区、企业所吸引,都被那些热火朝天、蓬勃快速的建设场景所感染,都为他们崭新的思想、超前的理念叹服,为他们那过人的胆略、宏大的气魄而折服。特别是参观考察了圣雪绒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中银绒业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更为他们那骄人的业绩而感到心灵震撼。他们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抓住了机遇,找准了定位,抢得了先机,敢闯敢干,敢谋大事,敢做大事。他们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二、主要特点和感受

这次参观学习,我收获很多,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每个地方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虽然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特色产业、运营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比较鲜明的共性特征,给我感受最深的有几下几点:

(一)规模大。

一是面积规模大。灵武羊绒发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3600亩;贺兰县德胜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达到16.32平方公里;平罗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96平方公里。二是投资规模大。至目前,银川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已完成项目投资14.8亿元,其中过亿元企业5户,20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德胜工业园区已完成投资约5亿元。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大。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灵武羊绒产业园区以圣雪绒羊绒制品公司为龙头;德胜工业园区以大北农科技公司为龙头,年产值达4.3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

(二)起点高。

一是规划水平高。每一个园区内的企业,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投入,做到了规划先行,科学规划,超前规划。二是资源配置水平高。参观的大型企业集团都是建立在生产原料集中,电力、水资源充足,地域拓展空间大,水、路、空运输发达,离大中城市比较近的地方,不仅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办企业所需的最基本的资源需求。三是基础设施配置水平高。德胜工业园、羊绒产业园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网络、通讯及场地平整“五通一平”。四是目标定位高。灵武羊绒工业园提出的口号是:“世界羊绒在中国,精品羊绒在灵武”的口号,全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羊绒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形成一个从原料资源到终端产品的交易市场,形成一个世界羊绒产业知名品牌的加工地。

(三)特色明。

每个市县区和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坚持立足本地资源或优势,各展所长,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是由34家羊绒加工企业构成的纯羊绒工业园区,羊绒产业一支独秀,园内云集了中银、嘉源、荣昌3家绒业集团公司,规划面积大,投资规模大,企业集团大,展现了大手笔、大气魄、大发展的局面。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突出发展生物制药、食品保健工业,坚持高科技发展之路,全力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德胜”品牌。

(四)科技强。

贺兰县德胜工业依靠科技支撑,积极引导支持区内企业,创名片,树品牌,形成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德胜”这一园区品牌。枸杞系列养生饮品、枸杞系列保健食品,大北农科技园饲料、油脂、兽药等,泰丰生物科技都是一些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项目。有了这些高科技含量项目的支撑,极大地提高了园区的产业档次和经济效益。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千年古语说得好:羊毛(绒)出在羊身上。作为我们解语花羊绒公司来说,要在近期内做大做强,必须破解羊绒原料短缺的难题。为此,做如下建议:

1、辽宁省盖州绒山羊品种优良,产绒量高,是目前世界上绒毛品质优良、产绒量最多的绒山羊品种。具有绒纤维长、粗细度适中、体型大、遗传性能稳定等显著特点。成年原种公羊平均产绒量达1386克,最高达2082克;成年母羊平均产绒642克,最高达1390克,绒长度平均在6.5厘米以上,绒细度平均在15.5微米左右。建议由政府出资,引进盖州绒山羊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绒山羊养殖业。饲养绒山羊有喜人效益:一般每饲养一组绒山羊为31只,其中母绒山羊30只,公羊1只,利用自家作物的秸秆和庭院舍饲饲养。每年挠一次绒剪一次毛,每组出绒在30公斤以上,每组成年羊绒收入9000元以上;成年绒山羊每年可产三只羊羔,每组每年按产羔30只计算,收入在30000元左右;每组绒山羊售羊粪收入在1000元以上,每组绒山羊每年收入在45000元以上,扣除饲料、防疫等投入每组每年可获纯利30000元是饲养本地羊的4倍。况且绒山羊属草食动物,而我县玉米秸秆、农作物秧蔓和杂草树叶等饲养资源丰富,养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解语花公司完全可以就地消化。

2、我县的农户养羊管理粗放,大多以放养为主,精养舍饲的很少。建议政府聘请盖州专业技术人员对饲养绒山羊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避免近亲繁殖,为养殖户提供了高产、优秀、遗传稳定的改良种源,保障绒山羊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2篇:产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

一、学习考察概况

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XXX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__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请记住我站域名/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 ,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__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__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 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秘书网网址:,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 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__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__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 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__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__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 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

(五)改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效率

第3篇:产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11月10日~21日,由区委研究室牵头,区商委、区农委、崔黄口镇、黄花店镇、河北屯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考察组一行7人赴__、重庆两地进行了专题考察。考察组先后来到__市委研究室、__邛崃市委研究室、__市温江区委研究室、重庆市渝北区委研究室、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局及相关镇、社区等地,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分别就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土地股份经营、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很深,触动很大,__、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闯出了一条新途径,他们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不断出亮点、出成效、出经验。很多新做法、新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__、重庆把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序地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以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规模经营。__市以农村土地股份化改革为突破点,因地制宜,招法灵活,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新模式,推进了规模经营。邛崃市羊安镇20__年在汤营村推行了以“村企合一”为依托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新增的部分耕地入股,市兴农公司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投入100万元风险股金,成立汤营农业公司。汤营农业公司对入股土地每亩每年按800斤黄谷对入股农户进行保底,到年底还可分取红利。同时,农民也得到了“薪金收入”。20__年,村集体收入新增近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__年的4320元增长到6303元。目前,羊安镇巳创办了类似“汤营公司”的12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达到6个,全镇土地规模流转1.8万余亩。

温江区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中,实施了“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将原村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集体土地所有权量化确权到个人,合作社将农民入股的土地采取出租方式,统一流转给企业经营。__置信集团国色天香乐园项目是温江区土地流转的特色和亮点。这个项目以旅游休闲为主题,以房地产开发为依托,总规模6000亩。项目一期租用天乡路社区土地1000余亩,用于项目区绿化、景观用地,且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租期24年。土地流转金以每年每亩土地流转价格为当年1200斤大米的相应资金。项目不仅使农民有了稳定的租金、股金收入,更有效解决了当地80%以上农民的就业问题。20__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由20__年的30万元增加到111.3万元,增长3.71倍;集体资产由16.58万元增加到3633万元,增长2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2、以土地流转交易所为平台,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__市、重庆市都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区县设立分所,镇村设立信息点,形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区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交易所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息触摸屏、土地流转电子显示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载体土地流转信息,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挂牌出让。同时,还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建立了专家咨询机制等,实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目前,__、重庆已与全国50多家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了固定的业务关系,与北京、上海、四川、贵州等省市的90多家企业达成投资发展意向。土地流转交易所作为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土地流转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使土地流转由原来自发无序流转、自上而下推动转变为有序流转、自下而上的运作,激发了土地流转的活力。

3、以各项优惠政策为激励手段,激发投资主体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一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成片集中并在同一县域范围内从事土地规模经营开发,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是鼓励业主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服务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物,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相关手续和收费。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享受与民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4、以农村金融机制改革为动力,突破规模经营的资金瓶颈。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制。__市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由__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起,__市现代农业物流公司、__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18家区县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参股。担保公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流转、利用宅基地、农村房屋、新居工程等抵押融资进行担保。其中,以农村宅基地上建成的农户住房所有权作为反担保手段,已实施担保2198户,担保金额9381.2万元。二是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面对农村金融机构匮乏、农业贷款融资困难等问题,__市积极探索金融机构改革新途径。富登小额贷款公司、邛崃国民村镇银行、彭州民生村镇银行、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相继成立,运作情况良好。他们通过银保合作银企合作、银政合作,积极拓展业务空间,缓解了农户和涉农企业资金难题。

(二)采取有效措施机制,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工程。不仅要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更要注重从保障农民安居乐业上提高质量和水平。__市的具体措施是:

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是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从20__年开始,__市先后两次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他们在实行一元化户籍制度的同时,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农民在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区、建制镇同一住房居住1年以上的,可在实际居住地办理常住户口。在此基础上,还全力解决农民迁往城镇后的就业、社保、医保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使附着在户口上的二元差别和利益关系逐步剥离,为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了重要条件。

2、建立跨区域转移安置机制,使农民放心大胆离土离乡。__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离土离乡、举家向城镇迁移,鼓励农民打破区域界限,跨区域向城镇集中。凡愿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可选择跨区(市)县、乡镇,向市域范围内任何一个城镇迁移。进入城镇新型社区集中居住的农民,可依据宅基地及房屋置换城镇住房,置换面积人均35平方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匹配一定面积商业用房。自愿放弃原宅基地自行到城镇购房入户的,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土地被正式征用时,再按征地补偿政策给予补差。自愿并永久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还可申请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优惠政策。目前,温江、双流、邛崃、金堂等地正在积极实行“两放弃、一退出”(放弃宅基地使用权、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集体经济组织)的跨区域转移政策,一些具有条件、愿意到城镇入户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3、通过土地整理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他们积极依托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一是改变传统的零星整理办法,实行以村为单位统一整理,成片实施土地整理和开发。二是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采取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相结合方式,灵活进行。三是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四是创新了就业安置机制。建立以“图强公司”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组织服务公司。公司以社区集体资产入股,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维权等综合服务。农民自愿申请并通过公司培训,成为公司“员工”,按意愿推荐或派遣“员工”到企业上班,实现了农民上班有工资、失业有社保。目前,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共整合土地135.49万亩,启动农民新型社区近60个。

(三)创新产业促进机制,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__市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区位寻优”和“一区一片”的原则,将全市产业发展划分为“三个圈层”,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特色突出的项目。主要措施是:

1、建立了工业集中发展引导机制。为了保证工业规划的执行,__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了工业集中发展政策引导机制。他们整合了5个产业推进办及商务局招商引资职能和资源,组建了投资促进委员会。负责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促进工作的议事协调,避免了投资发展中的无序竞争,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巨大合力。

2、实行“产业飞地”,有效破解发展中的土地制约。__市各区(市)县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不尽一致,区域发展很不协调。他们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区域对口合作,联办工业集中发展区。锦江区和金堂县签订了一体化合作协议。他们采取“2+1”的合作模式,由锦江、金堂两地政府和九龙集团,合作三方共同组建九龙服装委员会。利益分配上“三方”利益共享。九龙集团通过投资,获得“九龙服装工业园”特许经营权,园区入驻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两地政府按3:7分成。在此基础上,两地又共建了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示范带,建设1000亩锦金“新希望”农业基地项目,大力打造“现代农业飞地”工程。

3、保障地区利益均衡,激发非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积极性。为搞好工业发展中地区利益分配,重点解决好不发展工业乡镇的招商引资积极性问题,__市创新了引荐地与工业园区“三分”政策。按一定比例分配招商引资任务数、项目税收、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个别地区还按一定比例解决非工业集中区乡镇的农民就业。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不发展工业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县上下联动招商的整体合力。__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从规划、建设到项目引进,实现集中度达到了59.9%,在全国首屈一指。其中,郫县创造了“三天引进一个项目”的工业发展速度。

4、应用直接融资方式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中,郫县、新津县、大邑县等地积极引入bot融资方式,由私人机构筹资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待园区建成后,通过给予投资企业特许经营授权等方式作为补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邑县、新津县采用bot方式筹集建设资金4000万元以上。郫县在现代工业港的建设中,仅有20__多万元是财政给予的启动资金,其余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资源换取资金等办法筹集,成功实现了“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资金”的目标。

二、主要启示

主要有三点启示:

(一)组织领导力度大、系统性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__、重庆专门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由市委办公厅牵头,成立了常设机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委员会(统筹委)。区(市)县设立了统筹办,负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运作和综合协调。特别是20__年以来,__市谋划并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他们坚持“大统筹、大集中”的理念,以实现“全域__”和“三大圈层”特色产业布局为目标,以“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基本措施,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改革尝试思路宽、层面广。__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多层次多领域开展探索实践,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初步建立起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如:通过大力实施“三个集中”,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从市到村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政府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乡镇综合改革和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加强基层干部、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大力实施城市经营,自上而下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形成了推进城乡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等等。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三)创新招法灵

活多样、因地制宜。__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他们以地区区域范围、产业规模、经济基础为依据,科学划分 “三个圈层”,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进实施“三个集中”,在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村发展环境建设”、“ 农村扶贫开发”三大工程。在这个大的思路框架下,他们积极鼓励各地区遵照规划、依据实际大胆开拓创新,灵活发展。形成了在整体发展中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经验典型。如:锦江区、金堂县跨区域“飞地”合作,温江区、邛崃市各具特色的农村股份制改革,等等。三、对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领导和研究。区主要领导牵头建立区统筹委,深入研究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战略措施,在土地制度、社会保障、政府职能转变、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二)成立武清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所,搭建全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农村土地交易的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服务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公司运作,实现农村土地的资本运营。

第4篇:产业园区考察报告范文

按照省委部署,12月6日至12日,由法棠同志带队,13个市(地)和20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省委省政府学习考察团,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通过走访沪鲁个市、县(区)及个企业和单位,切身感受了两地的巨大发展变化,学习了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我省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上海、山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沪鲁两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一)发展速度快。2003年,上海市、山东省实现gdp分别达到6251亿元和12436亿元,位于全国第7位和第3位,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3.7%,分别实现连续12年和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833亿元和4701亿元,位于全国第5位和第2位,分别增长22%和22.7%。

今年1-9月,上海市、山东省实现gdp分别达到5305亿元和10575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513亿元和4596亿元,分别增长23.2%和26.6%。原创:(注:2003年数据中绝对数为年报数,增幅为初步统计数,下同)

(二)经济效益好。2003年,上海市、山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886.2亿元和713.8亿元,位于全国第2位和第4位,上海市增幅为32.5%,居全国第一。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13.7%。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05.7亿元,税金523.5亿元,分别增长46.1%和20.7%;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20.3亿元,税金685.5亿元,分别增长49.6%和28.4%。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959亿元和678亿元,分别增长25.2%和16.6%。

(三)开放步伐大。2003年,上海市、山东省进出口额分别实现1123.5亿元和446.4亿元,位于全国第3位和第5位,分别增长54.7%和31.6%。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额达2012亿美元,增长41.2%;上海集装箱吞吐量达1128万标准箱,成为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目前上海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5万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上海达28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79家。山东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4.3万个,外商直接投资47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山东达110多家。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进出口额分别实现1306.5亿美元和488.6亿美元,分别增长43.6%和37.1%;山东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8亿美元,增长56.8%。

(四)内在活力强。到2003年末,上海市大中型国有企业完成改制面达72.4%,国有经济比重由90年代初的71.9%下降到48.4%;非公有制比重由90年代初的3.9%上升为35.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7%;在沪外商投资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400亿元,增长56%。山东省有86.7%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9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95%国有中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94.7亿元,增长44.5%。

(五)发展后劲足。2003年,上海市、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2452.1亿元和5326.7亿元,分别增长12.1%和51.7%,山东省亿元以上大项目1868个。今年1-9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4.5亿元,增长48.7%。

2003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29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山东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实现增加值809.4亿元,增长2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9.6%。

(六)居民收入高。2003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867元和6654元,均位于全国第1位;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400元和3150元,均位于全国第8位。到2003年末,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镇从业人员582.3万人,职工年平均工资27304元;山东省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05.0万人,在岗职工人数757.8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567元。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965元和7822元,分别增长12.9%和12.5%;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6337元和2888元,分别增长9.2%和18.1%。

二、上海、山东发展的主要经验

这次在上海、山东学习考察,总体的感受是两地的干劲足、气魄大、作风实。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推进,百折不挠,伴随着发展的步伐,热情与干劲不断高涨;始终把满腔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一)坚持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真抓实干,不断创新。

一是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上。近几年,山东提出从发展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等8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过去上海人认为,中央让干的就干,不让干的就不干。通过与深圳的对比发现,这种观念落后了。目前上海人的观念是,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中央没说不让干的就大胆放手去干,中央允许干的就千方百计干得更好。上海在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的起点和高度,提出新一轮改革要把重心从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环节,转向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以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搞活国民经济的新思路,使国企改革稳妥有序的进行。二是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抢抓机遇上。上海深得机遇之惠,抢抓机遇的意识日益增强。去年,他们准确分析了上海所面临的国内外机遇,提出要“看势做事”,全面实施科教兴市,牢牢抓住当前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以制造业战略升级为支撑,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山东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全国土地紧缩的情况下,提前运作,争取主动,做活土地文章。比如,潍坊高新区主动出击,提前划出8000亩土地,拓宽了发展空间,争得了发展机遇。三是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上。山东创新工作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实行制定目标、分解任务、监督考核“三项体系”。各市县不仅领导干部有指标,而且细化到每个干部身上。同时奖惩分明,领导干部完不成指标,离职去招商,完成后再复职。最近省委书记、省长带队,成立联合检查组,在6天时间里行程2600多公里,检查了6个市地,并召开现场会。主要是看落地项目,看经济发展。从基层解决光说不干的问题,使解放思想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干部任用上,不拘一格选人才。只要业绩突出,就大胆使用。这次联合检查组检查之后,一次就从县委书记岗位上提拔了10名副厅级干部,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与山东虽然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不同,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形势有别,但其推进改革攻关中有着共同特色,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灵活多样。上海提出了“八个有机统一”,山东实施“六项主要措施”。其核心内容,一是以改革的思路筹措改制成本。国企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钱从哪里来”。山东省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转让存量资产、吸收外资和民资等,将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山水集团是以水泥为主导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前身是山东水泥厂,为国有企业。原来是一个连年亏损、即将倒闭的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兼并了济南水泥厂和东方红水泥厂,并以“腾笼换业”的方式(即厂址搬迁,土地变现),获得2亿元建设发展资金,又不失时机地对位于市区的所有中小企业进行改制搬迁,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企业顺势改制为民营企业。他们用“腾笼换业”筹集来的资金建起了新的生产线,妥善安置和分流了4000名职工。山水集团目前已成为具有20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明年可达3000万吨,16个子公司遍布全省,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的龙头企业。二是凭改革的力量巩固国企的主导地位。上海辩证地看待国有资产进退、国企改革的“破”与“立”问题。不把国企改革简单理解为“国退民进”,在有些领域“以进为退”,有些领域“以退为进”。山东面对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的实际,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片面强调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国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和啤酒行业骨干企业的青岛啤酒曾陷于体制陈规不能自拔。自1996年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通过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以多种方式收购兼并了全国40家啤酒生产企业,使企业越做越大。借助改革的强大动力,从1996年至今,青岛啤酒的销售总量从33万吨增长到300多万吨,销售收入从15亿元增长到70多亿元,利税总额从3.5亿元增长到近20亿元,品牌价值67.1亿元,位居全国啤酒行业之首。通过改革强化了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三是用改革的措施解决好企业的后顾之忧。国企改革的最大包袱是“人往哪里去”。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强调抓住国企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带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联动配套。坚持“无情调整,有情操作”,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山东省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规范改制企业的劳动关系。青岛市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就业促进机制,通过实施弱势群体“阳光救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为城乡3.6万户、7.5万人实施了低保,年发保障金5000万元,保障率100%。

(三)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海、山东的强势发展,离不开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高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而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两地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一是提供优惠政策。上海、山东两省市都赋予省级以上高科技园区必要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以扶助其做大做强。济南高新区是1991年全国首批建立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5.9平方公里。为促进高新区的发展,2001年市委、市政府为高新区增划面积22平方公里,2002年增加11.3平方公里,2003年又增加10平方公里,拓宽了发展空间。二是引导优势聚集。为了做大做强张江高科技园区,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集全市之力“聚集张江”的战略决策,把全市大部分高科技项目集中到张江,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制高点。如今,“聚集张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里已成为国家级“生物医药基地”、“信息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科技创业基地”以及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国内首创的银行卡产业基地。三是强化优质服务。山东省潍坊高新区把高新技术发展与农民利益通盘考虑,通过给农民发放生活补助、建立养老保险、搞好不动产经营,以及把农民的补偿费等置换成标准厂房和商业房、把农村的旧村址置换成现代生活小区、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置换成企业职工或个体私营业主等方法,破解了农民“三忧”。“三个置换”,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助推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合力。由于政府的强力扶持,各高新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科技部组织的2003年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及创新创业环境评价中,上海均名列前茅。山东5个园区在53个国家级园区排名中在发展能力方面有3个排在前10位,有1个列为第19位。今年1-10月山东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85.5亿元,财政收入82.97亿元,出口47.9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两地得到了充分显现。

(四)坚持搞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原创:不断扩大经济外向度。一是高品位、大格局谋划,加强政策引导。上海强调以完善投资环境,改善政府服务为突破口,突出集聚发展,增强城区整体竞争力。确定了加强沪港全面合作的原则和机制,明确了近期加强合作的8个重点领域。同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落户上海,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山东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工作要求,把外经外贸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亮点”和压倒一切的三大中心任务之一。首先选准主攻方向,抓住日本、韩国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地缘优势,建立面向日韩的产业协作区。同时从优势产业中选择一批竞争力强的项目,面向国际大企业招商。在政策上,建立了“税外无费区”,降低了项目进入“门槛”。二是多层次、全方位招商,突出载体优势。各类园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上海、山东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努力建好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把园区做大、做高、做强,以“筑巢引凤”。潍坊出口加工区是我国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机制最活的经济区域,海关实行封闭监管,具有“境内关外”功能。园区对于出口创汇具有重要作用,去年青岛市重点园区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占全市50.6%。三是定目标、阶段性落实,注重招商成果。上海、山东不是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会上,而是要亲眼看见项目落在地上,见到实效。上海招商严格挑选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注重项目落地后对国内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的带动。山东为了抓出实效,各市地专门成立了招商机构。潍坊市有三个招商局,下辖市寿光有五个招商局。各局由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牵头,组成招商小分队,分期分批走出进行招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公布,一季一兑现,到年底按照四个季度计划进度比率,依据硬性要求实行奖惩。正是由于这些刚性措施,使山东招商引资大见成效,从2001年到2003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从42.5亿美元上升到112.6亿美元。

(五)坚持经济发展多元化,坚定不移地促进民营经济的发育成长。上海、山东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一是积极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上海从1999年开始,将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当作大战略来抓,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市政府出台了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市民从事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外地企业到上海创办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上海市国企的资产重组和公有制经济结构的调整。全市已有1.2万户国有企业被私企、个体工商户收购、兼并或租赁。目前上海的在职职工中,每3人就有1人就职于私营企业。山东对发展民营经济实行“四个放开”、“六个一样”原则,即放开胆量、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发展;对民营企业同国企一样关心、一样重视、一样支持、一样帮助、一样享受政治经济待遇、一样作为各级领导的政绩对待。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山东民营企业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名优品牌。2003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53.5亿元,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58.6万户和22.9万户。二是热情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上海、山东都制定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上海民营科技企业以年均40%的速度发展,目前,上海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已达2万个左右。同时还通过建立信贷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集团化发展。山东省通过扶持科技含量高、加工型民营企业,助推民营企业调整结构,培植特色产业,把150多家骨干民营企业培育成企业集团。涌现出一批象山水集团、晨鸣纸业等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民营企业。目前全省年收入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086户,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62户,年收入2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8户。

上海、山东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2003年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税收约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0%,比1997年增长3倍。山东省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52.8%;民营企业提供的工资性农民人均收入达1395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2%。

(六)坚持大项目牵动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的产业集群。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升级抓大项目。上海突出发展具有强大牵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重点扶持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成套设备、造船等重点行业发展。山东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发展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取得显著效果,全省工业实现利税、大型企业数量都居全国第一。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30家,过百亿元的21家,过200亿元的10家,涌现出“海尔”、“鲁抗”、“如意”、“潍柴”、“晨鸣”、“山水”等一大批大企业和大项目,其中“海尔”成为入选世界100个知名名牌的唯一中国企业。二是围绕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上大项目。上海、山东两地在新一轮竞争中瞄准产业定位,加快培育自己新兴的支柱产业。上海以浦东为龙头,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其中的张江园区以生物医药、信息产业为两大支柱,近三年已引进项目369个,相继引进和投资组建了集成电路企业70家、软件企业近200家、生物医药项目130个。到2015年张江园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基地之一。三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上大项目。上海先后兴建了“三港两网”工程、国际航运中心工程、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港区、东海大桥工程、临港新城一期工程、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网建设工程等,为工业高新地提供多方位支撑。山东全力打造半岛制造业新基地,大搞项目开发,带动总量扩张和传统产业升级。山东的潍柴动力坚持技术创新,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已占领国内外市场,今年销售收入100亿元,预计明年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是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四是围绕国际产业转移上大项目。上海、山东抓住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以大企业、知名品牌和雄厚的实力承接大项目。山东抓住日韩产业转移多以汽车、造船、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为主的特点,以本省优势产业相对接,项目落地后,使生产环节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良好态势。青岛高新区引进了朗讯、帝科化工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威海高新区以三星电子为纽带,吸引26家配套企业进区,同时还引进国内25所重点高校、21所科研院所进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山东对外招商和利用外资工作三年迈出三大步。

(七)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上海按照“市区体现繁荣、郊区体现实力”的总体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郊区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把郊区建设成了促进发展的新空间。山东确立了以青岛、济南、荷泽三个中心城市为牵导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圈,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目前,以青岛为中心的胶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迅速掘起,gdp占全省66.5%,进出口占90%,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山东省大力支持和鼓励各地方发挥独特优势,唱好自己的“拿手戏”。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市积极发挥蔬菜种植产业的传统优势,做大做强花城菜乡这个品牌。目前已发展无公害蔬菜60万亩,50多种农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10多家世界知名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研发基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蔬菜基地。特色产业的壮大有力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近三年,寿光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和20%以上。连续七届进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可分别完成150亿元和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4500元。其中仅蔬菜一项就达3000元。三是坚持促强扶弱,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山东实施“抓两头”战略,一手抓强县带动,一手抓弱县扶持,以强带弱、协调发展。30个强县和30个弱县互派县级领导,强县派到弱县的担任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有职有权,签订责任状,一帮几年,视帮扶效果兑现奖惩。对经济强县扩大经济自,下放审批管理权限,可自主设置县级行政机构。30个弱县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收入比上年增长部分,由省市财政全额返还。

(八)坚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打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加强透明政府建设。上海推出以政务公开为核心,包括政府信息、政府公报、政府采购等系列板块的政府“阳光行动”。浦东新区自2000年建政以来,严格按“阳光行动”推行政务公开,政府设立信息网站和多媒体触摸屏政务公开系统,公开1700多项政务目录,特别是与招商引资相关的内容,如监督投诉、投资咨询、服务导航、用户中心等统一联网公开,他们认为这是勤政的“催化剂”,廉政的“反腐剂”。二是精心打造和维护政府品牌。山东提出“诚信山东”、“法制山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济宁市打造出“平安济宁”品牌,大力加强法制环境建设,近几年,85%以上的乡村和基层单位做到常年不发生刑事案件,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优良的法制环境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大亮点。今年以来,共吸引内资项目3037个,资金到位300亿元;吸引外资到位3.5亿美元,增长2.6倍,世界500强项目已达14个,这个昔日落后地区正努力向“山东第一方阵”迈进。三是强化政府人性化服务。上海对外来投资者在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多方面提供政策优惠。烟台市为解决外来投资者子女入学难问题,专门提高了27所涉外小学的设施和配套水平,选择了一批县以上医院作为外商就医定点医院。在韩日商人云集的威海市,当地规划建设了两个配备国际学校、医院和娱乐健身场所的外国人生活小区。

三、学习借鉴上海、山东经验,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意见

耳闻目睹上海、山东巨变,在深感震撼和压力的同时,也深受启迪。尤其是他们把解放思想做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并贯穿始终,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进步,是其成功的真谛。与他们相比,我们落后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我们要正视这些差距,认真学习新经验,树立新观念,推出新举措,谋求新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制为中心,不拘一格推进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海、山东国企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以发展为核心,以调整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突出战略重点,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做活做好资产这篇大文章。国企改革是我省经济工作的重头戏,难度大,压力大。但同时还要看到,国有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基础好,资产大,员工素质高。尤其是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项目投放还主要向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倾斜的情况下,发挥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尽快做大做强并进一步解放其潜能,仍是我省经济提速的重要途径。一是在思想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国强民上”,推动优势资产向龙头企业集中,优化国民经济布局,鼓励支持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改要后劲,向存量要增长,向国家要政策,向有序改制要社会和谐。二是方式上要坚持多样性和灵活性。学习借鉴山东“腾笼换业”的经验,以企业整体搬迁为契机,加快企业重组、改造、合资、改制,骨干企业集团化,优势企业股份化,中小企业民营化。三是在难点上形成重点攻坚。要加大力度盘活土地资产,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推进地处城市中心企业搬迁改造,实现土地增值变现,支持国企改革。加强政府与银行、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争取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帮助企业提高信用等级,争取更多信贷支持。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构建起支撑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脊梁。上海、山东发展主导产业的突出经验是,主导产业要精,如上海确立的“两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原创:山东确立的农产品加工、电子、装备制造和石化“四大优势战略产业”;主导产业要准,要体现国际化、市场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还要有大项目、大企业支撑,有产业链延伸、产业聚集要求和功能。我省也必须举全省之力发展主导产业。一是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潜力大,优势明显和牵动力强的产业。依据国际产业分工和我省产业及资源优势,我省应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其从六大基地,六大产业群中突出出来,集中力量推进,形成跨跃式发展势态。尤其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总体上看,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但在部分领域和项目上我们有优势,有产业基础,尤其是振兴老工业基地需要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有很大的内需市场,只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全能够抓上去。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聚集。要重点抓好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园区建设,立足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招大商,引大资,成为我省发展六大产业的中坚载体,发挥好示范和引导作用。要加快特色园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以骨干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为牵动,实现中小企业由分散向集中连线,由单体规模向群体规模转变,向专业化、协作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三是高度重视大项目建设。上海张江科技园引进中芯公司一个集成电站项目,跟进上下游企业80多家,投资近百亿美元。项目是产业的载体,是核心,是龙头,引进一个好项目,就可迅速催生和膨胀一个大产业。我省要认真规划、培育、推介、争取大项目,特别是围绕六大基地和主导产业引进和争取一批大项目,重点项目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扩大对外开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加强对俄科技经贸合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两省市经验表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这个地区的生产要素聚集能力,在国有资本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情况下,更多的投资要靠大规模招商引资。为此,我省必须把对外开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更大的胆略,更灵活的方式,举全省之力形成总体攻坚之势,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目前要抓住“三大机遇”,叫响“一大品牌”。“三大机遇”:一是抓住全球经济增长呈现温和回升,世界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和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争取在3至5年机遇期内,加大力度推进以亚太地区为重点的对外开放。二是抓住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升温,俄罗斯以发展消费品工业和农业为主要目标的5至10年经济结构调整期的机遇,全面推进对俄科技经贸合作战略升级。三是抓住国家宏观调控,东南沿海发达省市受能源、土地、材料等生产要素制约,“南资北上”和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香港活动周的机遇,加大对内开放力度。叫响“一大品牌”就是打出“双赢互动,南联北开”的对俄合作的品牌。我省有对俄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通道优势、地方政府及企业间良好合作基础等,面对日、韩、美、欧盟及国内发达省市纷纷登陆俄罗斯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发挥优势,抢占先机,以对俄科技合作的巨大品牌效应,提高对外开放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聚集能力,构筑吸引国内资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资金的“洼地”,推动全省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支撑品牌运作要突出抓好对俄投资能源原材料加工、出口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科技合作“四大基地”建设,积极整合黑河、绥芬河、东宁对俄资源,向国家争取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激增经济发展活力。近几年,我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上海、山东相比,差距很大,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还不到1/3。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上海、山东两地抓民营经济的经验。一是更新观念,坚决破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观念上的差异,无疑是我省民营经济落后半拍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一些领导同志对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思想上重视不够,民营经济规模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管理水平落后,品牌优势不大;我省的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干大事业的雄心,怕政策变、怕露富,“走出去”的很少。对此,我们一定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省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来实施。左己同志在今年11月份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把明年作为我省“民营经济年”,我非常赞同,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这一课题,认真研究谋划,切实抓出成效。二是要加大对私营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要放手、放胆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民营企业,坚决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革除一切落后的管理手段和行为,在扶持政策、市场准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都要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建立私营企业创新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协调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提高私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素质。三是要拓宽融资渠道。要通过建立信贷担保体系,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不良状况,商业银行要摈弃对私营企业的歧视做法,在贷款期限、贷款额度及贷款利率方面给其同等的待遇。要指导私营企业拓展融资方式,通过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

(五)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面打牢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海、山东两地都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从多方面、多角度采取措施,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本地区整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土地和资源上较上海、山东有很大的比较优势,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关键环节,挖掘发展潜力,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突出抓好特色优势产业,走特色农业之路。要继续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农业税改费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引导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政策、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农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迅速扩大特色产业的经营规模,集中力量建设若干特色知名农副业产品,创出龙江绿色农业品牌。要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那些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效益好的经济作物,都要积极支持。要继续实施“主辅换位”战略,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良种化的方向,加快发展畜牧业,巩固乳品大省地位。二是要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走“工业兴县”之路。坚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做“强”之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坚持快中求快、大中求大、好中求好,大、中、小龙头企业一起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和国际市场接轨,增强我省农副业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产品增值增效。三是要突出抓好分类指导,走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实施“抓两头、带中间”战略,一手抓强县带动,一手抓弱县扶持。重点培养10个经济强县,争取3-5年内有2个以上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全面落实10强县各项奖励政策,在财税政策、分配制度和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选择10个弱县,由省市领导和省直部门对口包扶支援,指导帮助弱县加快发展。四是要突出抓好资源型城市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省资源型城市比较多,在抓县域经济发展中,要把经济转型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出来。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理清思路,搞好规划,帮助资源型城市抓好转型项目落实。要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