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环境会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会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会计论文

第1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一)全面性特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呈现更为全面,以往企业在使用财务表表时,由于报表篇幅限制,使得其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全面的呈现在报表中,尤其是报表中相关会计信息的有关核算手段,会计信息用户也难以从中获得,同时对于部分难以量化的会计信息,其也很难有效的呈现出来。此外,部分企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也往往存在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弄虚作假的情况,只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会计信息。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则可以完整全面的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其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库的形式,可以将大量的会计信息同时呈现出来,其既包括企业会计信息等,也包括非会计信息等,会计工作的网络化,极大的拓展了会计信息的容量,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共享,方便有需要者随时查看研究[1]。

(二)针对性特点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的网络化,使得人们在获取和使用会计信息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会计信息。这主要归功于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实现人机互动,通过相关操作指令,可以随心所欲获得自己想要的会计信息,同时用户还可以对这些信息实施进一步的处理,比如可以将自己需要的会计信息汇总起来,并建立一个索引,以便于以后的提取使用,这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信息获取效率,简化了会计信息获取过程,用户可以随时获取企业各个时间段的财务信息。此外,网络环境下,会计模式还具有管理结构扁平化,以及会计工作的分布式处理等特点。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技术问题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因其相较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而在模式转变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数据原件问题。由于以往会计工作中,其数据原件往往采用纸质,同时予以签名的形式,因而在辨认其真假时可以通过笔迹来鉴别,加之其凭证采用多联复写的方式,因而其可有效避免非法篡改情况的发生。然而会计工作网络化后,其相关会计信息的安全及完整性就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非法分子可以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对会计信息予以篡改,此外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由于系统更新而引发的兼容问题,将给原有会计信息造成极大破坏。因而能否解决会计工作网络化的相关技术问题,对于会计信息的安全真实性,有着重要意义。

(二)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适用于任何行业任何企业,企业要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是保障,在会计工作中,亦是如此。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不仅需要会计工作人员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工作人员在外语、计算机以及管理等学科知识上,也有着一定的掌握,即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不能符合网络时代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工作人员还停留在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提高方面,其信息技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还有所欠缺,不利于企业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部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及形象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市场环境问题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手段在商业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电子商务领域的迅猛发展,同样对于网络会计工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要想实现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市场环境的转变,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资金结算方面。会计工作的网络化,就势必会面临如何进行结算的问题,为了顺应当前网络环境,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应与银行达成相关结算托管协议,以及相关的汇划体系等,然而当前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一定不足,阻碍了会计工作的网络化的顺利实施;二是物流管理方面。其是会计工作网络化后,需要处理的另一电子单据,当前很多企业在商品物流管理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统一化标准,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与会计工作相衔接,因而改善物流环境,对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模式的顺利转变及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2]。

(四)会计档案问题会计档案信息可以作为企业日后的重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作用,因而实现对企业会计档案的高效管理,有着积极作用。在会计档案管理中,经常面临的是其财务软件升级后,与原有软件不兼容,而引发的会计档案信息遭到破坏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财务软件的使用方面经常发生变更,而不同软件其存在兼容问题,使得原有会计档案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此外,部分企业在财务软件的选择方面,常常出现与政府及银行所用软件不兼容的情况,致使其传输的信息难以顺利使用;二是数据备份形式不多样。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出于节省时间考虑,在会计信息备份时,往往只进行磁盘及光盘等备份,而很少使用打印备份,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日后网络系统一旦出现不可挽回的故障,将给企业会计档案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此外,部分企业在软件升级时间的选择上,也不合时宜,导致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十分混乱[3]。

(五)信息不对称该问题也是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模式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其给会计工作模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来其会计信息,然而当前仍然有部分企业在其会计工作中,依然以传统的会计模式为主,而只将网络会计信息报告作为一种补充,还有部分企业只一些过时会计信息,另一些企业则实时会计信息,加之不同用户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提供存在不对称的问题。

三、应对网路环境下会计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法规保障会计模式的网络化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给会计工作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大机遇的同时,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部分人员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非法窃取和篡改企业会计信息,或将企业会计信息提前披露,以及用于利益交换等,随着会计工作的网络化,在会计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网络经济犯罪问题也不断显现,因此为了有效保障会计工作网络化的顺利实现,相关部分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会计事务环境,对于存在借助网络实施盗取企业重要会计信息的行为和人,要予以严厉的惩罚,以为会计工作的网络化进程保驾护航,实现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在部门设置及业务分工等方面,也越来越为细致,各部门相互独立的同时,其之间的交流联系也越发密切了,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的最为核心的管理工作之一,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下属机构的增多,其内部会计的统一控制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拥有多个子公司的大型集团来说,更为严峻,因而如何构建良好财务系统,用于应对企业总体财务情况分析,以及会计报表合并等,显得尤为必要。而要有效应对以上问题,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则是最佳选择。企业不仅要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还要以会计管理工作为中心,实现其他各部门的信息化,也即是会计信息系统要很好与其他部门系统有机协调统一起来,实现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4]。

(三)采用高质量的财务软件网路环境下,要求企业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实现网络化,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财务软件了,由于财务软件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企业会计工作效率的高低,还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而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中,采用高质量可兼容的财务软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发挥财务软件的作用及避免其存在的问题给会计工作带来的隐患,企业可专门设置信息部门,专门负责企业财务系统的构建工作,其在选购软件时,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与网络系统的兼容,同时加大对此类软件的再次研发投入力度,使企业自身具备软件自主开发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软件不兼容及后续升级,给会计工作带来的不便。此外,还可以提升财务软件的与耐心环境,可采用Pardox等数据库,以提升其网络适用性[5]。

(四)完善网络会计工作的安保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会计信息安全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极大的阻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网络化进程的顺利开展。如广东的一家国有银行因为网络会计系统故障问题,被盗走大笔资金等。因此完善其安保措施,对于保障会计工作的网络化,有着积极意义。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内部控制。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将极大的影响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引导保障作用,因此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工作;二是合理应用技术加以防范。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要完善其安保措施,使用高性能的安全防护软件,如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等,同时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要予以加密处理,在相关会计票据方面,可以采用数字签名的方式,以发挥其鉴别功能;三是采用安全协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同企业一起,结合我国国情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协议,以规范网络会计工作流程,保障会计工作网络化的安全施行,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加大相关人才培养投入,保障会计工作的安全[6]。

(五)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强化队伍建设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会计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为了适应会计工作网路化的需求,企业相关领导要定期组织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会计专业技能,同时会计网络化的需求,也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因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会计业务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其信息技术的培训,同时会计网络化过程中,会计人员还需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相关的管理经营知识,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应加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其综合素养,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促进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企业还要注重会计从业队伍的建设,加大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优化人才队伍专业结构,保障企业会计工作的稳定高效性。严格考核机制,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第2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由需要(need)和内驱力(drie)相结合而产生,再由动机引导行为主体达成目标.行为动机是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表达出来的主观愿望与意图.随着组织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以及对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与管理层责任的强化,组织活动中行为主体的目标与控制系统的目标最终是一致的,即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

(一)行为动机及其特征尽管学术界关于行为动机的理论和学说很多,对于行为动机的分类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分类方法则是被普遍接受的.环境不确定性的存在诱发了人们的行为动机,从组织活动来看,行为主体面对组织的控制系统会产生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行为取向.判断一项行为动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一般可以从行为主体的目的予以判断.如果个体参加一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是为获得这项活动或任务之外的效果(如报酬奖励等),则其行为就表现为外在动机;相反,如果这项活动或任务主要是由行为对象的自然特性所引发并维持的,则其行为就属于内在动机.动机与需要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在行为动机的研究领域中,发挥自我潜能,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是内在动机的核心内容.Bandura借助于“行为/结果可能性”与“结果起因”这两个分类标志,结合对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比较分析后认为,所有“行为/结果可能性”的行为,无论其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只要其“结果起因”是内在的,则均属于内在动机行为.同时,对于“结果起因”是外在的情况,只要其“行为/结果可能性”是自然的,也归属于内在动机[2](P98-103).内在动机是指行为主体的内发性精神需要与行为对象本身的特性共同驱动的激情与工作动力[3].Ryan和Deci建立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GDeGterminationTheory,STD)在行为动机的研究上特别强调行为主体的自主性(autonomy),即个体的自由选择性[4].一般来讲,自主需要是“人”这一行为个体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另外两个是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自主性在个体行为中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的高低表现不同.作为联结内在性与外在性维度上的一个“点”,自主性有助于判断行为动机的属性,即当这个“点”移向内在性的最高值时,其自主性所体现的行为动机就是内在动机.自我决定论进一步强调了外部调节和内部动机为维度的连续体,并据此区分行为动机的内在化程度与水平,通过对行为动机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获得自主性在行为动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规律.自我决定理论在强调自主性对行为动机起决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的现实可能性,即由自我决定行为所体现的内在动机还可以包括高度内化的外在动机.动机的内化过程体现了行为个体的社会属性,起初的行为可能是受外部奖赏等的驱动,然而随着行为过程的延伸或者受到其他人士的推崇,其行为个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地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即产生了内化性动机(internalizedmotivation)[5].这种高度内化的外在动机有助于实现自我决定论者所认可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使个体行为由他律走向自律.在组织的控制系统构建中,高度内化的外在动机成为“动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意情境”的获得往往源自内在动机的激发,外在动机的内化程度体现了个体行为与动机整合的自我决定能力的大小,内化水平越高,外在动机行为也越倾向于自我决定,行为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满意度也就越高.

(二)控制系统与行为动机的组合在控制系统的理论中,Simons的控制杠杆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的控制杠杆体系由一个基点(以企业战略为基点)和四个杠杆系统(即信念系统、边界系统、诊断式控制系统和交互式控制系统)构成[6].该理论中的四个杠杆系统主要用来保持组织内部制约关系的平衡,通过共同运行、互相协调等来发挥控制的最佳效果,确保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借鉴Simons的控制杠杆理论,结合行为动机特征,组织的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性可用图2来加以体现.图2中四个控制杠杆与行为动机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图2行为动机对控制系统的影响1.信念系统.它是行为动机在控制观念上的体现,组织通过控制承诺来设计满意情境,确保员工享有共同的愿景、价值观与使命等.其动机结构中除了追求卓越之外,还包含贡献社会的意愿等成就动机,传达着组织的核心价值和理念.2.边界系统.它通过制定行为规则来体现满意情境,明确员工不能操作的风险区域以及组织行为的合理边界,如以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等.其动机结构由各种行为规范、事先定义的战略规划及操作指南为基础,透明可视,操作性强.构建组织间以及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诚信、信任与道德边界等非正式控制机制,有利于减少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和零和博弈,降低组织的运行成本[7].从组织的控制系统角度讲,边界系统与信念系统构成一个对立的统一体,通过边界系统可以获得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合理配置动机结构,使行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保持一种稳态模式,即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值,并且也为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满意的回报.3.诊断式控制系统.它是指通过合理地设计满意情境,以富有成效的行为动机实现组织的控制目标.诊断式控制在企业组织中有很高的地位,其动机结构是在充分发挥组织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制定各种行为标准、业绩评价标准(包括指标构成及成效反馈)等.譬如,在项目管理中,一定要选择员工感兴趣、评价高,即认为效价大的项目或手段;在激励的标准上,其行为安排应当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均能实现的目标.诊断式控制系统强调信息系统的规范,监督评价的公平、合理与有效等.它要求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之间,增强行为动机中的自我决定能力,即“自组织(selfGorGganized)、自管理(selfGmanaged)、自评价(selfGevaluate)”能力,提高行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感.4.交互式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满意情境是以战略创新、促进学习,开展组织交流与沟通活动等形式来加以体现的.其动机结构是自然行为与人为行为的有机组合,其目的是激发行为主体的内在动机,将学习与交流融汇于企业的创新活动之中.基于这一系统,即便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复杂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调整行为导向,保持其原有的自然状态.交互式控制要求面向未来选准定位,勇于面对各种挑战.譬如,在管理会计控制方案的决策中,有时选择中间方案可能是最合适的.这是因为,当人的行为动机受阻时,往往会寻找另外的“替代目标”以达到行为的初衷.找到合适的替代目标,能帮助人们摆脱困境,调动行为主体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中间目标”对于比较遥远的目标而言,能够起到过渡的作用,有助于终极目标的实现.总之,从行为动机的视角来审视组织的控制系统,并结合Simons的控制杠杆理论来传递行为主体的满意情境以及适宜的动机结构,其目的就是要借助于四个控制系统来表明行为动机是一种客观存在,并通过行为主体的控制过程(包括外在动机的内在化)来提升行为本身的自我决定能力,以促进行为主体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8].组织的控制系统是在行为主体与行为对象的交互作用中存在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控制活动与行为动机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映射.同时,行为动机的存在决定着组织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及其应用的有效性.

(三)行为动机与控制行为的选择借鉴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中的行为结构理论,我们对控制系统中的组织行为采用“满意情境”与“动机结构”的表达方式设置了行为组合.行为动机理论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并从行为导向上对管理会计的特性产生影响.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借助于价值管理等手段高度参与企业经营计划和具体行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其控制行为具体包括:(1)价值能力控制.通过战略定位(保证战略方向不异化,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作业管理反映价值,战略管理规划价值,业务战略创造价值,风险管理保护价值),以及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及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价值流控制.价值流是一种价值管理的战略单元,它体现为企业组织在特定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节点(或一连串活动).通过提升顾客满意等“满意情境”,诱导组织合理配置“动机结构”中的行为,譬如重构企业的价值流(如构建以“小利润中心”为代表的自主经营体等),减少各价值流的无效活动等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3)成本控制.作为企业价值增值的最基础工作,成本控制通过优化经营活动中的作业动因与成本动因等激发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满足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4)资金控制.管理会计中的资金控制主要体现在企业预算及责任中心配置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并借助于信息支持系统监督资金战略的实施,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等等.欲使某种动机引发某种行为,就需要符合具体的“满意情境”和“动机结构”.“满意”是相对的,“动机”是具有自我决定性的,组织或个人的行为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完全理性的.Simon通过比较经济学与心理学领域的理性观念,认为两者存在差异性,即经济学往往是一种完全理性的认知,而心理学则体现为一种过程理性.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有限理性观”,认为人在计量、感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理性认识,最有影响力的是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该理论的提出者Tversky和Kahneman认为,在面临一项决策时,若重点突出收益,则大多数人会选择保险的策略(表现为风险厌恶);在强调避免损失的决策选择时,大多数人会采用冒险的策略(表现为风险偏好)[10].其原因在于,人们不喜欢损失,在受到损失威胁时会倾向于冒险,期待发生小概率的事件能挽回损失.Bazerman提出了一个完全理性条件下的“满意情境”模型,该模型的应用要求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对问题的定义是清晰的;(2)所设定的标准是以目标为导向的;(3)为标准配置的权重是合理的;(4)考虑了其他相关的可选状况;(5)评价过程规范,方案选择科学;(6)遴选出价值最佳的方案,等等[11](P65-67).事实上,完全理性的“满意情境”是不存在的,组织或行为个体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结合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状况有选择地对Bazerman模型进行修正,以及权变性地加以应用①.诚然,控制系统的行为动机是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的,其动机方式往往体现为内在动机,具体包括内部自然或人为形成的动机,以及虽然是外部人为的行为但已被高度内化为一种自然的动机(即由外部动机通过内在化过程形成的内在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动机结构从表层上观察,主要包括挑战、兴趣、好奇心、成就等相关的情感因素等,它体现了行为主体对动机结构的内在化要求[12].根据Simon的有限理性,控制系统在组织的行为结构选择上遵循的是自我决定的动机理论,凡是针对环境不确定性的目标管理要求,并由“动机结构”中的行为内在化措施等得以满足的情景,我们就认为是符合“满意情境”下的行为控制系统.具体如图3所示.图3表明,在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动机结构”会主动地加以调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符合管理会计体系的“满意情境”,且体现出不同理性倾向(自我决定导向)下的控制标准规范.在管理会计活动中,最佳的控制方案取决于环境的适应性和企业组织的选择与判断.在既有的行为动机框架下,结合环境不确定性特征,扬长避短,寻求组织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的最佳方案,这也是组织权变性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内在要求.图3“满意/动机”条件下的控制行为选择

二、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诚然,无论是现实的外部环境状况,还是每个人的个性,抑或是组织的行为动机都会对组织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水平的增加降低了组织成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积极性,必须将环境的不确定性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这对企业组织至关重要.

(一)环境不确定性与行为动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管理者通常需要结合满意情境选择切实的行为动机,如边思考外部环境的影响边采取相关的行动等.这表明,管理者具有很强的自我决定性,其行为并非是环境不确定性的结果,必须对管理者的行为动机加以注意②.客观的经营环境特性与环境不确定性不具有相关性,这一结果已经得到确认[13][14].也就是说,即使置身于完全相同的环境之中,也同样存在差异性,有的组织或个人强烈感受到了环境的不确定性,有的组织或个人几乎没有感受到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讲,即便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对于强烈地感受到不确定性的管理者,其对决策结果的感知往往表现为不稳定;而对于没有认识到不确定性的管理者③,会对自己的决策结果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尽管环境不确定性水平会影响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效率与效果,但造成控制方法变化的原因并不是由客观上能否计量环境不确定性所反映的,而是由管理者在可认知的环境下感受不确定性能力的强弱体现的.经济全球化在加剧环境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市场需求和要素供给,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盈利机会.在由国际市场带来的“满意情境”提升的过程中,企业也被置身于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如何在“动机结构”基础上搜索方案、比较结果将成为企业自我决定能力高低的一把衡量尺度.经济全球化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G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变④.随着组织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行为动机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扩展,如围绕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的目标,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实施投资者保护,以及提高经济、环境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满意情境”.全球公司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产品的具体生产者,而是某一产品在全球市场链上的资源整合者.全球公司新的发展战略、新的管理结构等给我国本土企业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动力与机会.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本土企业的管理战略及产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及思维方式,积极考虑以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和有效吸纳整合全球企业的资源为我所用.行为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表明,管理会计在受到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如变革的驱动)影响的同时,其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动机结构,在落实组织战略、增加组织和社会的可视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以Simons的控制杠杆理论为例,管理会计在其信念系统中可以选择这样的动机,譬如,利用有利的环境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等;在边界系统中选择如下的动机,譬如,面对复杂的环境因素,加强制度的规范,使组织成员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且合理地进行预防与回避”等;在诊断式控制系统中选择如下动机,譬如,通过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合理设置评价目标与标准,把握好奖惩的刺激度等;在交互式控制系统中选择如下动机,譬如,通过调动组织成员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组织与成员,或者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组织的创造力等.

(二)环境不确定性管理的思考环境不确定性受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两个因素的影响.组织结构变革等行为动机可以降低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并推动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在组织行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1.变革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变革不只是减少不确定性及其内容,还包括对经营组织的改革,即将这些组织的核心从不确定性中隔离开来,将不确定性分散于组织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有两种方法:一是设置对应于外部环境的缓冲部门.由缓冲部门承受外部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组织的核心部门能够不被环境不确定性所左右而正常开展业务.例如,将制造部门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市场部门及计划调研部门吸纳环境不确定性,制造部门能够不受环境不确定性的左右而开展生产活动.二是从机械的组织结构向有机的组织结构转变.机械的组织结构具有对技能方面的严格规定、层次结构多、集权倾向明显等特征.相反,在有机的组织结构里(如扁平化结构),技能被模糊化,层次结构少,控制的分权倾向明显.机械的组织在环境不确定性低的状态下,其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旦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这种严格的制度规范以及金字塔式的层级构造会使决策受到影响,即决策过程滞后并极易产生偏差,以至于陷入功能发挥无力的窘境.有机的组织因为责任被分权化了,单个管理者所管理的不确定性变少,环境不确定性开始得到适应.2.突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性.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二是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三是权变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无论怎样来划分管理会计成长与发展的阶段,管理会计均具有两重属性,即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属性和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属性.“作为信息支持系统,它是一个通用、客观、透明的精细化价值驱动因素(valuedrivers)分析与决策的信息平台;作为管理控制系统,它是一个基于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后对组织经营活动的行动规划、细化与管理控制的控制体系.”面对组织的环境不确定性,充分认识管理会计两个系统的特征,并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会计被确认为是一种信息系统,而忽视了控制系统的重要性.不可否认,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离不开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信息的内容以及提供信息的形式等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开展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分类、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就信息分类而言,Henderson和Peterson十分重视分类的原则,它提出的“分类三原则”是[18]:(1)按组织、人员、事件等进行功能分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设置“心理账户(mentalaccount)”,即人们在面临不同的选择和问题时,会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衡量⑤;(2)强调分类是进行评价的基础;(3)明确分类在提高信息认知效率上的作用.提高管理会计信息认知的重要手段是“会计沟通(accountingtalk)”,即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在促进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中,通过所获得的管理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借助于信息加工与整合来增进决策者的信息认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创造与共享.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树立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功能比信息系统功能更为重要的信念是有积极意义的.从ABC/ABM的应用情况看,由于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重视不够,在该方法导入后不久,就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反映,认为这种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些组织开始避开ABC/ABM的信息系统,并着手从行为动因、组织动因以及环境动因等方面展开新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它表明,ABC/ABM在作为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组织的适用性,强化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性[20].事实上,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自我决定能力,它依据权变性管理要求,能够结合环境特征对组织结构主动地予以完善,并积极地调整业务流程;同时,应用诸如关键业绩指标体系(KPI)或“价值驱动因素(valuedrivers)”等来确立业绩评价的标杆,并合理地予以推进或实施,使评价结果与奖惩相挂钩.此外,通过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能够将战略行为主动地嵌入管理控制活动之中,充分发挥行为主体的自我决定作用.

(三)优化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在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以自我决定理论为代表的行为学派注重组织成员的内在需要,通过调动行为主体的能力、自主性和社会关系来发挥组织成员的自我决定能力.为此,构建组织成员的自我评价体系,提升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的认知与行为效应是十分必要的.对此,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必须加快自身控制边界的拓展,借助于Simons的控制杠杆理论,对四个控制系统的内涵与外延加以丰富与完善是一种切实的措施,它将有助于增强管理会计的情境因素,提高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效率与效果.我国管理会计的行为动机受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我国管理会计的推行是政府导向型的,体现为计划性的特征(如要求在5~10年内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21];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或选择行为)又是由企业自我决定的,体现市场化的特征.从行为动机的角度分析,Simons的信念系统和交互式控制系统在“满意情境”上具有共同性.从环境不确定性与组织结构变革的角度考察,在这两种系统上的组织不具有具体的组织结构实体,是一种基于知识创造的动态的管理控制模式.在完善的组织中,根据“动机结构”识别出组织成员的“满意情境”,需要将组织的控制权划分为经营权控制(diagnosticcontrol)与剩余权控制(boundarycontrol).这种从经济学中借鉴而来的控制概念,对当前以知识创造为动机的组织变革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行为动机中引入经营权控制(适应政府导向性的要求)与剩余权控制(适合市场决定性的特征)这两种机制,不仅可以丰富控制行为的“动机结构”,且对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情境行为选择具有积极的意义.譬如,随着组织结构的变迁,以小利润中心为代表的跨组织经营主体(如海尔的战略经营单元等),若继续采用过去那种以责任中心为载体的经营控制机制显然难以满足企业组织发展的要求,而剩余权控制机制则能更好地适应这种组织结构变迁的内在需要.经营权控制是一种狭义的控制概念,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组织的内部经营计划性,一般通过预算管理等手段来揭示管理会计行为目标的实现程度.剩余权控制是当前探索激励约束机制的管理理念,传达的是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它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则与行为方式来规范创新主体的“动机结构”,是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权变性体现.剩余权控制中的“剩余”代表的是行为主体的创新活动以及一种适宜的情境设置,即通过情境目标的引导使组织行为向既定的目标推进.换言之,当经营权与剩余权整合成组织目标时,组织成员的控制活动就形成了体系.可以将经营权控制机制嵌入传统的诊断式控制系统之中,而将剩余权控制机制嵌入边界系统之中.由此,可以极大地扩展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在动力,并在遵循“满意/动机”条件下作出正确的控制行为选择.从Simons的控制杠杆角度考察,嵌入了控制权与剩余权的信念系统与交互式控制系统优化了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使管理会计的货币计量与行为动机得到了统一,表明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已变得不可或缺.以企业文化、价值、知识为代表的“满意情境”和由经营权与剩余权机制整合的“动机结构”,使得组织的知识创造变得更加重要.对于企业来讲,围绕行为动机的内在要求积极谋求经济价值将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它表明,行为动机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具有相关性.因此,当组织成员与组织的知识创造结合时,必须拥有价值增值理念,价值增值促进了企业的计量与披露,借助于价值增值动机也能够充分映射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三、结论

第3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概述】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银行业、保险业等虚拟经济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大。外部总体环境的不确定和经营环境的恶化,要求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管理会计更具战略视野,本文拟就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

1、战略经营系统对管理会计的冲击

2、决策会计与业绩评价会计的融合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1、 国外需求减少,出口受阻

2、 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3、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大,效果显著

四、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1、战略目标制定

2、战略成本管理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

4、战略业绩评价

五、责任会计再造:现金流量的视角

1、现金流量评价的重要性

2、责任会计中责任概念的变迁

3、资金责任会计:现金流量经营的产物

六、小结

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和面向市场的动态的管理会计,注重提供长远的、全局的、战略性的管理决策信息。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它既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带来某些机遇。管理者应当注意到危机引起的经营环境变化,适当调整短期经营计划,以规避经营风险;更应该审时度势,用长远的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取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战略经营系统的管理会计研究试图探求新的管理方式和实践方法去适应时代变迁的新潮流,并把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行为。如果在企业实践中管理会计创新活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正确的应用的话,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将被降到最低,而机会则更大。

相关推荐:

成本会计论文提纲范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 

第4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在探索发展阶段,实务层面发展也落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具体表现为: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提供的信息量也严重不足,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仅仅只是对企业中存在的环境信息做简要文字说明。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第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不到位。第二、我国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性不强。我国企业习惯在法律的压力下被动地提供会计信息,不愿意主动对外披露相关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更是涉及的更少。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完整,且实用性不足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少,大多是财务信息,单独披露环境信息的专项报告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重污染的企业,环境信息能少披露就减少披露,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充分,可供信息使用者使用的资料少,因而可比性差。

(三)缺乏规范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我国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可能只选择披露一些较好的环境绩效信息而避免不利的信息披露,这样就使得信息使用者就很难获得企业真实信息,难以根据企业披露的信息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环境绩效,无法对进行企业全面评价,最终影响其做出决策。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具体落实。具体来看,企业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是环境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一是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使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未来能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二是环境负责。环境负责是由于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环境污染导致企业要在未来承担一定的支出,这些支出在尚未正式支付之前就已经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负债。三是环境收益。环境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得到的收益以及在企业环境资产中取得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收益。四是环境其他支出。企业从事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时,就可能会产生相关支出。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目前我国主要环境信息的披露模式是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是指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将影响财务的信息直接列入现有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报表、报告、补充资料等方式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独立报告模式是有专门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环境报告来披露企业信息,主要包括污染排放、环境审计报告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环境会计正处在发展阶段,因此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采取“阶梯式”的发展战略,等到发展的一定阶段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三、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环境管制力度根据调查,政府的强制要求是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我国企业注重自身盈利状况,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因此,我国应利用政府的管制来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同时运用法律手段,明文规定企业污染物处理及排放处理;借助经济手段,用补贴、征税、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等形式对企业污染物处理进行间接管制。

(二)制订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建立健全会计法律制度,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应当以统一的标准形式充分的披露,那么建立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这样环境会计就有法可依,确立和维护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应尽快制定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确保环境会计信息更有效、全面的披露。

第5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申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茬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国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以下将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子系统的影响作具体分析。

一、对会计目标模式的彤晌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会计模式系统中,会计目标模式处于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导向,甚至被一些学者作为不同会计模式的标志。

会计目标模式的构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受其文化环境尤其是价值趋向因素的制约。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趋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以至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社会价值观。

在全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侧重于将维护私人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美国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都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这种文化观反映在会计目标上,认为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大力倡导社会价值的国家或地区,会计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由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通过国家利益体现的,这就必然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我国社会公众看重集体主义精神,认为个人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价值也只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个人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但传统的价值趋向并未改变。因此,从会计目标看仍然是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基本倾向。

二、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彤巾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对各种会计法规制度和职业道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即为会计规范模式。会计规范展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会计法规制度的特征与文化价值趋向密切相关,越是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的统一性越强,强制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如法国的\\\会计总计划\\\、瑞典的宏观会计制度都具有指令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我国的会计法规更是如此。相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国家,则会计法规制度的灵活性越大,强制力越小,如美英等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性指导,注重专业导向,,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提倡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很少具有强制性。

其二,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与\权力差距\大小密切相关。荷兰学者何斯德在其著名的文化模式中把\权力差距\\\作为衡量各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权力差距越大的社会,其成员越是认同组织结构、纪律和社会秩序,对权力的不公平分布越能默认,服从性越强,主观判断能力越差。相反,权力差距越小的社会,其成员的服从性越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在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问题上,必然出现:权力差距大的国家,会计人员喜欢按部就班地执行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不善于进行专业判断和政策选择,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死搬教条,依样画葫芦。我国的情况就基本如此。而权距小的国家,会计人员则喜欢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灵活机动地理解和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灵活性及务实性要求较高。美英等国的情况大体如此,法国则截然相反。

三、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彤晌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会计管理模式取决于国家经济管理模式,但文化环境同样具有影响作用。如同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美国和法国,会计管理模式却大相径庭,不能说与文化环境没有关系。在美国,会计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协会模式\,民间性会计职业团体的管理权限很大,作用明显,会计行业的自律性较强,政府的管理作用极其有限。这与结构松散的美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权力差距及思维方式等正好相符。法国的管理模式与我国类似,属于\政府模式\,即国家基本上控制了全国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力,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管理作用极其微弱,其主要任务是解释国家的会计法规政策。这与法国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权力差距较大、强调社会组织程序、对不确定性问题和不明朗因素

比较敏感等文化特征密切相关。至于我国,从古到今都非常强调集权,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乐于接受来自政府的领导,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政府特征。

四、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彤呐

会计核算模式是对会计核算的依据标准、对象范围、程序方法等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其构成元素更多地表现为业务技术和方法,因此受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地取决于会计的自身运动规律。但如果因此否定文化环境的作用则是错误的。美国与法德等国比较,会计核算的保守程度为什么偏低?方法、技术、手段的更新为什么较快?为什么更强调实用性?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从美国社会的文化特征中找出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美国人对社会人生较为乐观豁达,标新立异、求真务实是大多数人的信念追求,重视现实、面向未来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信念追求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会计人员大胆创新的精神动力。加之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会计管理行业的自律性,留给会计人员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较大,客观上促使美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技术方法的发展更新较快,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此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会计问题。而法德等国则相反。这说明社会文化越保守的国家,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市场越大。

五、对会计报告模式的彤晌

会计报告模式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披露内容、传递方式以及使用对象等进行的综合描述。各国会计报告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力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如美国的会计报告模式,既以信息充分披露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私人投资者要求而闻名于世。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强、个人成就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例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超过法律和欧共体指令的最低要求,甚至提供一些经过加工、符合保密要求的会计信息,其透明度很难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报告模式类似于法德等国,即公开化程度较低,强调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六、对会计监审模式的彤响

会计监督模式是围绕会计监督的对象范围、组织机构、依据标准以及运作方式而建立的经济监控体系。按照国际惯例理解?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社会审计(民间审计)机构。因此,一个国家的会计监督模式是否

健全完善,基本上可以从该国审计业的发展状况考察,而审计业的发达程度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尤其受到各民族观念意识的影响。

如果对中美两国的审计发展状况作一比较,将会迸一一步证明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美国,不仅社会审计业发达,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介作用巨大,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副总经理专门领导,或由董事会属下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与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怀疑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我国对人之本性的传统看法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文化观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受到当代人的怀疑甚至批判,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痕迹依然存在,有时还十分明显,可以说它对我国审计业的发展有直接的阻碍作用。当前社会审计地位不高、活动范围狭窄、中介作用有限、内部审计不受重视、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不能独立,无不与此有关。

七、对会计教育模式的彤晌

会计教育模式是关于会计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及组织管理方式的总称。会计教育是人类传授、延续和发展会计学文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构成会计教育模式的各个因素,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存在联系,所不同的是,各个因素具体受哪种文化现象影响以及受影响的程度大小有所区别。

第6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7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度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掣肘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为了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中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社会各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在此,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目前中国已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这种紧张局面,有利于中国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地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述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含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利用”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二)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原则,属于源头控制,旨在源头减少投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量,坚持生产和资源节约并重,实现资源和污染物排放的源削减。在生产领域,减量化原则常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节能、节材、节约资源及节约土地,所生产产品的体积小型化和轻型化,并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以及产品功能增大化,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在消费领域,减量化原则要求改变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推崇政府绿色采购、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使用一次性用品。

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控制,目的是提高产品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防止物品过早的成为废物。在生产领域,要求按照生态设计的理念来设计使用标准尺寸的零部件,以便于维修和升级替换,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在消费领域,提倡消费者购买耐用的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强调通过强化服务等手段,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而减少废弃。

再循环利用原则是循环经济运行应遵循的第三原则,属于终端控制,目的是使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通过“资源化”的手段,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将其再加工为可重新使用的原材料或产品,使其重新返回到生产和消费领域。

(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力争重点行业资源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力、较低污染排放的清洁生产企业,对重点领域要建立完善资源合理利用的体系和机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以及资源节约型城市。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进入2004年,发展循环经济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项国策,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空前的关注,不仅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各项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大量的企业已经加入到清洁生产的行列。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在2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另外1万多人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清洁生产培训班,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搞得最好的国家。

2.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所谓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就是指在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开发区,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组织企业生产,建立企业间的经济循环利用关系,使得一个企业的“废料”变成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废气物和污染的排放,甚至“零排放”。2004年4月,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天津开发区落户。在获得一定的经验之后,这种实验将陆续在全国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进行。

3.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生态农业的口号在中国提出的时间较早,并且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从20世纪90年代起,农业部在全国批准了两批各5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经过积极地探索,中国已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总结出了上百种生态农业模式。

4.区域层次上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统一部署,做好了规划。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辽宁省和山东省。辽宁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中。按照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制定和实施一整套法律和经济政策体系,在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城市和产业等多个层面同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力争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山东省从点(企业层面)、线(行业层面)、面(社会层面)多层次、全方位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组织实施“613工程”,即抓好煤炭、建材、发电、轻工、化工和冶金等6个重点行业,10个循环型企业,300个循环经济骨干企业的发展。

5.开始尝试排污权交易。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将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了。谁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谁就要为此付出相应代价。在这种情况下,“排污权”成为了一种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在政府对污染排放进行总量限定的情况下,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可以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通过这种市场自动调节的方式,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就将逐渐被淘汰,注重环保和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2003年南京下关电场与江苏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国第一个二氧化硫排放权协议,后者以每年170万元的价格从前者手中购买了17000吨的排放指标,合同时效期为三年。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的宏观经济效益,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仍处于理念倡导、早期摸索以及局部实验示范阶段,有些方面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主要问题还在于中国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截至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专门的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律。虽然现有的相关法律已经包含了循环经济的萌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处理法》等都有涉及。

三、推进中国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措施(一)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决条件,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把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明确政府、企业、社区和公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法律的有效性和严肃性。(1)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2)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做到有法必依。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做到执法必严。(3)加大环保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者及时曝光并给予相应的制裁,做到违法必究。

据悉,中国正在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并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律。“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年会上海宣言”指出,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政策引导与经济激励并行

环保产业在中国尚属新兴产业,所占市场比例很小,需要政府采取对策积极扶持发展。政府应大力宣传,多方筹集资金,增大对环保产业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通过政策和经济等手段培育有助于环保产业成长的市场条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向环保产业的方向转移。就目前中国相关政策的建设情况来看,在基本法出台之前,国务院在2005年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可以暂时作为指导中国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其他还有一些相关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也较为有利。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

中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后每年还有大量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必须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对耕地、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同时要扶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农副产品要在“吃干榨净”之后回归大地,建立循环的生物链。对第二产业要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要求,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排污少的项目,依法淘汰那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没有市场、治理无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减轻工业污染负荷,缓解结构性污染问题。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智力和人力资源,极少造成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吸收新成长的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的主要领域。合理布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人口分布、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综合因素,从区域污染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布局,凡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监测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要给以经济处罚,并限期治理;对群众意见大,影响人民生活的,要实行关、停、并、转、迁,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环保部门应充分发挥“指导、监督、推动、服务”的作用

1.指导。就是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抓好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通过指导循环经济试点规划的编制来发挥作用。环保部门要指导发展循环经济有积极性的地区、企业、园区等,并组织专家队伍,结合当地的环境和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地编制本地区、本企业、本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产业链的发展纳入规划,形成可实施的项目。其次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论,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迫切性,介绍国内外循环经济动态等。

2.监督。环保部门作为一个执法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保障这些责任制度得以有效实施。

3.推进。环保部门要继续稳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试点面除了现有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以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废弃物,包括废包装、废塑料、废旧家电、厨余垃圾、废旧汽车等重要的生活、工业废物,开展回收、拆解、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示范试点。通过这些试点工作,推进全社会循环经济的建设。

4.服务。各地环保部门应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和服务机构及社会各界的科研力量,开展循环经济的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工作。

5.切实有效地加强企业行为的转变

首先,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方式,使各种资源能够有效地被循环利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在循环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利用高科技,以知识投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其次,企业的其他行为,包括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理念、环境管理方式等也应有较大的转变:(1)企业在选择商品生产技术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选用生产原料和产品制造过程中,应符合环保标准;(2)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装潢设计时,应尽量降低商品包装或商品使用的残余物,以减少商品对环境的污染;(3)企业应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废物回收体制。

(六)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含义有: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食品(如无公害蔬菜、瓜果等);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不要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消费者应转变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行为将导致人类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消费结构的改变必将导致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质量的调整和升级,形成绿色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循环济的发展。在此笔者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划分标准,这样既方便我们消费者正确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废弃物,增强环保意识;又能提高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了工作因疏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

(七)密切加强国际间的相互合作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在中国提出的时间较早,但现在仍处于早期探索和局部实验阶段,所以要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正确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实践、公众参与的机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仍需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各级政府、各个企业、每个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使中国循环经济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汝雄,王建基.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环境保护,2000,(11):29-30.

[2]左铁镛.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N].经济日报,2005-12-16(5).

[3]肖利平,姚咏梅.循环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引擎[J].中外企业文化,2005,(10):6-9.

[4]任勇,陈燕平,周国梅,冯东方.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137-142.

[5]王辉,郑祥民,刘飞.不同行为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努力途径[J]环境保护,2005,(1):54-60.

[6]雷育武.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J]环境保护,1993,(11):47-13.

第8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不同需求出发,针对披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其原因进行探讨。文章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范围、准则的制定、外部监督、和会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信息使用者环境会计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会计的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向外提供环境会计报告,它是指会计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环境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从而充分满足他们决策的需要。因此,环境会计的研究应该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一、信息使用者

本文紧紧围绕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对环境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据笔者分析,主要的信息使用者有如下几类:

(一)投资者。在传统会计中,投资者及其分析机构一向是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这种情况在环境会计中也同样存在。首先,投资者出于对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其次,由于投资者素质和修养的不断提高,道德投资的观念开始被一些投资者所接受,甚至在有些国家里产生了专门的道德投资机构。道德投资,意指投资者只对那些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并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投资。那么,这些投资者将会非常重视企业的环境绩效,至少会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他们对于企业的环境信息自然也就产生了需求。

(二)金融机构。在现代社会里,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要,各种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活动中都开始引入了环境问题。在投资者出资开办企业后,银行就成为企业日常融资的最主要的对象。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出于贷款的安全性必须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与银行的考虑相类似,保险商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可能招致的风险。保险商如果不对企业投保的财产上所隐含的环境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它们将有可能替企业承担巨大的环境治理开支从而招致巨大的损失。保险商必须根据企业的环境绩效来确定可以接受的投保范围和基数。为了这种评估,保险商也会非常重视企业的环境信息。

(三)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也是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而且他们可能对此要求的更全面、更具体、更快速,他们需要利用环境会计信息以帮助解脱所承担的财务和环境责任,帮助实施环境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各个有关环节。

(四)消费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越加关心所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对于他们是否具有生理上的和经济上的不利的影响;由于消费者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他们会关心自身的消费是否会对他人和地球环境造成危害。当今的市场消费倾向表明,同类的产品和劳务,人们总是愿意购买那些具有良好的环境形象和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劳务,绿色消费主义的倾向正在逐渐成为时尚,人们正在越来越对绿色商品和绿色企业感兴趣。产品和劳务的经销商们受最终消费者的影响,也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他们会关心供应商的产品和劳务在使用中和使用后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关心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履行了环境责任,关心他们所经销的商品和劳务是否具有绿色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企业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这种形象只能依靠企业不断地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来满足。

(五)政府管理机关。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国家作为社会大众的代表和社会管理者,对于目前尚不能明确分割给自然人和法人的自然环境之类的自然资源是拥有其所有权的。国家通过无偿的方式或者有偿的方式将环境资源交付给企业使用,国家当然有权利要求企业管好用好环境资源,有权知道企业对于环境资源所作出的损害或者是贡献。所以国家是环境信息的一个重要使用者,它根据企业的环境绩效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奖励、或者罚款。同时,企业的环境报告也是政府从宏观上管理和改善经济及生活环境的一个信息来源。

(六)企业的员工。员工处于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他们将直接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好处,他们很关心企业在环境问题上做了些什么以及做得如何。职工了解企业的环境信息,有助于他们评估自身得到的利益,有助于改进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改进环境管理和提高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在实行职工持股制度的企业里,职工就是投资者的一部分;在采取某种形式向职工集资的企业里,职工就是债权人的一部分。所以说,企业要提供职工所关心的环境信息。

(七)社会公众。一方面,对于身处企业周围的公众及其代表组织来讲,企业的环境行为将直接使他们受害或受益,他们有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强烈意愿。另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社会公众的态度对于企业具有更深远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环境形象,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劳动力供应,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甚至可以说,社会公众的态度将决定着他们是否接受一个企业的存在。企业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为公众做出相关和真实的环境披露。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目前,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我国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披露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障碍。首先,我国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根据一项调查,它选择了我国在沪深两地上市的79家高污染企业,他们分别经营石油、化工、制药、钢铁、造纸等业务。通过对其1999-2002年的会计年报的分析和研究,证明企业中披露环境信息的比率较低。1999年有7家公司披露,占样本总量的8.86%,2000年有9家公司披露,占样本总量的11.3%,2001、2002年均有14家公司披露,占样本总量的17.72%。如此低的披露比率显然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广泛需求。其次,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一般只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对企业整体的环境政策及环境绩效都没有反映。这就使得环境政策不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无法为信息使用人提供长期决策的信息。再次,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不规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1998年曾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包括在年度报告中的占36%;2.内部工作会议记录的占36%;3.单独报告的占14%;4.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占9%;5.包含在董事长报告中的占5%。披露方式的不固定性使得行业间缺乏可比性,环境会计环境信息很少以单独的项目在独立的环境报告中反映。对信息使用者来讲,他们甚至无法获得所需要的环境信息,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与信息使用者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所以,企业选择何种披露形式至关重要。对于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其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对环境会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晚,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的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其后,西方各国会计理论界将环境问题与环境报告相结合,着手研究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框架。而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理论上缺少统一的规则、方法和专业标准。使得需要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如何突破理论上的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化与披露信息的多元化所造成的信息的不可比性和不可靠性,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环境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缺陷。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理论基础,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该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缺乏了实务探索,环境会计理论更加难以确立,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更加困难了。没有会计准则的约束,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随意性变大,主动性减弱。

三是外部监督力量薄弱。大多数作为环境会计信息主体的企业,它们并未感觉到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有太多影响和压力,在此情况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与相关性差就不足为奇了。真正可能有助于环境资料公布方面取得进展的是公众的力量,虽然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较以前加强了,但是施加的影响力还是较弱。

四是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而成,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基本由会计、财务、审计人员组成,目前的财会人员队伍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从而制约了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

三、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由于环境会计方法体系的多元化,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尚未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对此,会计理论界应对环境会计这门新学科进行深人地探讨与研究,力求解决诸如计量、成本确认等基本理论问题,以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障碍。具体来说,建议财政、审计、法律、计量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就会计该算体系和计量体系进行调研,着手研究新制度,为环境色会计的实施在制度方面做好准备;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环境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产品市场规律、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加大理论研究广度和深度。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和实务体系。

(二)尽快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并制定具体环境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报告中披露环境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要使环境会计在实务中得到切实应用,必须遵循公正、客观、实用、普遍性的原则。对于环保方面差异较大的行业,根据适用性原则可以在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的规范之下,另外在行业法规中规定具体措施,以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目前,我国会计界必须尽快弥补会计准则、制度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以满足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实践,以满足信息使用人决策的需要。

(三)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监督。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社会公众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全方位、多渠道去了解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也要发挥作用。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不断完善。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此外,政府要给予环保企业相应的补贴,出台一系列税收、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发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四)加强培养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首先,可以组织专业培训,即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环境、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的综合培训。借鉴国外经验,提倡环境技术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的共同参与。环境技术人员负责环境保护措施的选择,财务人员则使用财务指标进行经济计量、记录、报告以及评价,加强二者的有效合作。其次,将环境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建议国家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在培养公民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时,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1999

[2]邵毅平、高峰,关于我国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财经论丛,2004

[3]吴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第9篇: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1.操作风险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对网上支付、网上查询、公务卡报销差旅费、网银工资、电子对账、财政拨款额的使用和对账等业务操作环节不熟练,特别是遇到异常情况没有经验可借鉴,易造成风险。另一方面,网络金融环境下实施会计信息化后,绝大部分工作交由计算机完成,原来的签名或盖章变成了密码或口令,这些密码或口令相比手工签章更容易被窃取或破译,一旦窃取或破译了密码,便可以获取相应的操作权限,从而引发风险。

2.网络风险网络技术的应用虽然使信息和业务处理的方式更加先进,但在提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的同时,也直接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处于网络风险的前沿。从信息传递的方式看,大量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线路传输,有可能遭受非法的拦截、窃取和篡改,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问题,给事业单位带来安全隐患;从信息的存储形式看,信息大都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肉眼很难辨认,易被修改、删除、隐匿、转移和伪造且不留痕迹。同时,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大了审计取证难度,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

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保持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安全的会计内控环境作为保障。2012年11月,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文件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规范是当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内控工作的指南。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网络金融环境下,要实现“控风险”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准确把控风险的新趋势和发展规律,增强感知风险环境变化的敏锐性,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不断强化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感知风险环境变化的敏锐性,有针对性地强化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能够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机制来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一是必须要有完善内部授权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减少职责不清或的行为发生;二是必须建立完善岗位职责分配制度,提高建立明细化的规定和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口令密码管理使用办法、财务部门网络使用规范、机房硬件设施管理制度等等,以降低各类作弊情况的出现;三是细化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2.加大制约力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中,任何一个操作人员、任何一个业务流程都应在有效的控制和制约内进行,建立层层把关、层层防范的安全线。一是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作用,对各类会计信息进行细致监督;二是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会计系统的漏洞和问题,实现内部控制的优化。

3.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一是要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会计软件、财务数据等软件数据的安全保密性,从源头上避免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遭到恶意的破坏或篡改,确保会计操作系统的安全稳定。二是要建立安全稳定的计算机网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购买安装正版防毒软件、设置防火墙、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等认证技术,以防止非法用户对会计网络系统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