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内实习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实践模式 行政管理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根本动力

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言的,指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并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1]。当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欠缺,基于社会的需求和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本科教育中教学改革的重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构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改革的根本动力。研究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河池学院自2003年开设行政管理专业以来,特别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最初的单一化校政合作实践教学到如今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创建了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校内管理资源整合、与政府管理资源整合、与社会资源整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为主的专业[2]。在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及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特点,形成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思路是以培养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写作技能、沟通技能、应变技能,训练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实践环节划分为校内见习、基层政府见习、地方政府见习、自主实习四个环节,通过每个环节的训练,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现由浅及深的纵向深入和从校内到校外横向的部门体验扩张;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各个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反复运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

三、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薄弱环”及其流弊

尽管实践教学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和优势已经在行政管理教学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而且各个高校都在探寻有效的路径,在构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形成了一些做法和成效,但是,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动态性特征,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这些不足及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

(一)认识误区: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碎片环”。

高等院校本身就属于事业单位的一种类型,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二级学院的党政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成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见习的平台。

然而,在利用高校内部管理部门提供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见习的岗位时,校内的这些实践教学资源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首先,高校已经有了明确的勤工助学岗位和计划,再往这些管理部门输入见习的学生是对原有计划的一种干扰,并成为一些教师内心抗拒的理由,影响见习效果。其次,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校内见习主要以公文写作、办公室管理课程作为依托,校内管理部门岗位的整合局限于主讲教师个人的人际关系资源,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一旦更换教师,则有可能导致校内见习平台的失效,缺乏见习的连续性机制。再次,从学生见习的时间来看,校内见习安排在第2学期,每周见习两三小时。这样的时间安排太短,使得学生接触办公室工作不具备连续性,行政部门的老师更愿意把工作交给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降低校内见习的质量。最后,校内管理部门、行政部门的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内见习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大学第一次见习,由于前面三点谈到的各种原因,这一环节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见习形式化、走过场的感觉,从而对后期政府部门见习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

(二)支持度低:政府实践教学中的“低效环”。

尽管政府是行政管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领域已经备受认同,到政府见习已成为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第五和第六学期分别到学校所在地市政府、市辖区各个乡镇政府开展见习活动。但与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相比,这一环节呈现出诸多“低效”现象,使得政府实践教学未能达到最优的效果。例如,在政府实践教学环节的导师安排方面,教研组的教师资源未能得到整合,校内指导老师流于形式,实H上起指导作用的集中在负责安排的老师个人身上;这种一对多的指导方式导致见习期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无法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忙碌的工作,对学生的见习没法做到系统指导,更有甚者具有“择优”指导的状况,在实习工作任务安排上更喜欢那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等较强的学生。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能够得到的指导较少。学生通过一个月的见习,实际上能够接触到的行政管理工作很少,真正需要提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分散实习难管理:自主实习管理中的“松散环”。

学生自主实习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第七个学期所采用的实践方式,具有分散性、顶岗性、参与性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实习不仅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要从实践中总结提升,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搜集信息;不仅要在实习过程中大幅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要通过实习了解自己的兴趣,为毕业找工作做好准备。然而,恰恰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的管理最松散。这一环节每个指导老师带的学生人数一般为8个~15个(以每届学生人数为基础进行调整),管理幅度过大。此外,指导老师的职责是不明确的。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只是挂名而已,没有达到真正的指导效果。

(四)制度缺失:实践教学评估系统的“缺漏环”。

实践教学的实施并不代表实践环节的结束,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和反馈同样十分重要。然而,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观念还比较落后,河池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河池学院在完成校内实践、政府见习活动后,都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召开见结大会,而见习的成绩则由教研室主任负责评定并将成绩录入系统。显然,这样的实践教学评估模式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第一,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务部门更多重视评价进行与否,忽略评价的结果。实行实践教学评价是高校行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主动开展。第二,从实习单位的角度来看,学生到单位见习后,所给的评价都是良好,并没有详细具体说明学生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方面的能力还需提高;碍于面子给高分,甚至存在只盖章、不写鉴定的情况。第三,从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来看,目前尚未形成实践考核体系;评价者根据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个人对学生的印象和学生的自我总结打分,具有随意性。这样的评价结果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改进,这样的评估系统名存实亡,具有明显的缺漏。

四、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的路径优化

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完善与创新,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多年来,各个高校在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看到,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资源及达到的效果相当有限,还有着广阔的可开发空间。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薄弱环”及其流弊,高校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整合校内资源,建立全员教学制度。

学校具有丰富的管理资源,将学校的管理资源转变成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全员教学制度对打造校内见习平台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对现有的学校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项完整的制度以改变校内资源“碎片化”的状态。要改变校内资源“碎片化”的状态需要行政部门采用行政规制的办法。如校内的管理资源不能单凭某个任课教师整合,而应该由教务部门下发统一的文件。以文件的方式安排校内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校内平台的重视度。通过创建正式的规章制度搭建和管理“行政管理校内实践平台”,可以维持校内实践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要动员全员参与,每一位办公室的教师都是行政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有条件的院校还应该给予指导老师相应的报酬,以促进办公室的老师做好指导工作,“使学校、学院的行政管理部门都参与到教书育人的行列中,实施全员教学、管理育人”。

(二)发展校友资源,形成校府合作新模式。

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构建实践教学基地,是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河池学院已经建设形成了一批基本的实践教学基地,针对政府见习中“低效”的现象,应该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为指导,逐步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府合作育人机制[3]。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在政府工作的校友资源,培养、发展专门的校外见习指导老师,以科学化的情感管理方式凝聚校友力量共同指导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政府见习活动,从而强化见习效果,另一方面,政府与高校应该共同设置实践教学目标,通过特殊的见习项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校府合作”需要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探索“双赢”的新机制,从而改变政府见习环节“低效”的状态。

(三)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学生自主实习管理。

长期以来,单一型的论文导师即学生自主实习导师的模式管理学生的自主实习环节,导致学生自主实习环节监管的缺漏。因此,要改变现有的状况就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监管模式,从家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三方面入手,建立一体化的监督机制。首先,学院要主动联系学生的家长,了解并共同审核学生自主实习的单位及学生自主实习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督;其次,学生确定好实习单位之后,要提供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学院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实习单位,与单位达成监督协议;最后,论文指导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学生定期汇报实习的情况,如遇到的困难、收获等。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补学生自主实习的“松散环”。

(四)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对实践教学成果的检验,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调整与改进。针对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缺漏现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首先,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并重视实践教学考核工作。其次,要求考核主体多元化,实实在在地做好考核工作。不能“光顾面子,不顾里子”。再次,实践教学评价应该采取多N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总结仅仅是实践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应该重视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最后,设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践教学评价亦需要量化的标准体系。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方面,不仅要在实践平台的构建上寻思路,更重要的是整合现有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具效率性;在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是对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制度建设使各个环节更有效率,从而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车如山,季红波.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1):81-85.

[2]李珍刚.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改革的设想[J].广西高教研究,1998(3):33-35.

第2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经管类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67-03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各高职院校纷纷在校内、校外大力开拓和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完成实践教学。本文以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载体,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进行初步

探索。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需要

本校高职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备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类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通过实践教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技能训练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既具有职业技术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高达1∶1。校外的一些实习基地虽然能弥补校内室对学生训练的不足,但其一是难于接纳批量的学生实习并给以辅导;二是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产企业,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能力训练;三是技术含量密集程度不高。由此我们看到,仅依靠企业的实践条件和形式无法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急需一种设在校内以学生训练为主,又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验室,它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分析

从人才素质模型中可以分析得出,企业对人才的关注,不仅在其知识、技能、行为,而且还包括员工的潜在能力。潜在能力是取得绩效的关键,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更加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教育要侧重学生素质培养一般来说,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可划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如基本的沟通能力、法律知识、社会知识、计算机使用能力,日常英语交流能力等,它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应是某一职业所具有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具备相当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及良好的商业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基层的综合管理能力等。职业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外,还应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超市对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超市的实训体系架构

本校大学生超市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并按照中小型超市实际经营的校内实训场所,提供完全真实的岗位——理货员、收银员、防损员、出纳、会计、采购、区域组长、主管、店长。但由于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较小,超市受场地的限制只能接收较少的学生全程参与超市的经营管理。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本校采取了两种形式来展开校内

实训。

1.阶梯式实训体系:即大学生超市在实训人员的管理上实行“三阶员工制”。即员工分三类:一是实训学员,以大一新生为主,在课堂学习之余完成超市相关经营活动的认知;二是兼职员工,大二学生在学习的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后,根据课程要求在超市完成相关专题实训项目,即在超市完成专业实践环节的学习;三是正式员工,实行8小时工作制,主要来自毕业班,相当于毕业前的“专职实习”。通过这种方式使超市在正常经营状况下,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阶段性的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且兼顾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超市还长期聘请专业教师和业内人士对学员展开培训,使学生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通过种种措施,保证了超市内人员的连贯性,也保证了超市的正常运行。老员工带新员工,使每个实训学生都纳入到超市的经营体系中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提早进行角色转化。

2.项目式实训体系:超市根据本校经管院设置的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物流管理五个专业,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的专题实训项目。例如市场营销专业,我们就设计了市场营销调研、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目标市场策略(市场定位)、企业产品策略确定、企业产品价格策略制定、企业分销策略分析、企业促销组合策略制定、营销管理、营销策划等多项实训项目。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我们则给在超市实习的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一是了解超市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二是设计和绘制超市的组织结构;三是制定(修订)超市的岗位职责(工作分析方案的制定、调查收集岗位资料、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四是开展超市人员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五是制订超市人员的招聘计划(招聘计划的实施、总结);六是制订超市人员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实施、评估总结);七是做好超市人员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实施、总结);八是做好超市的薪酬管理(薪酬方案的制定、实施)。

(二)大学生超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分析了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超市,打破超市经营管理与学生实习实训的坚冰,构建了运行有效的实训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1.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也叫做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竞争意识、自律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大学生超市这个“学生为主体”的校内经营型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氛围,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引领、校验发挥了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

超市建立以来,每个学生在上岗前都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了解超市的筹建历史、经营理念,了解作为超市员工的职业精神和纪律要求,了解各岗位的职责,接受特定岗位的操作培训。在实习期间其身份不再是“学生”,而是超市的“员工”,轮流充当不同的角色,如区域主管、采购、理货员、防损员、收银员等。他们履行特定的岗位职责,服务对象是到超市购物的广大师生员工。他们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亲身体验自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给服务对象带来的不同满意度反映,不同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对工作造成的直接影响,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规程、各部门之间人员的协作对工作效果的意义,个人工作能力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等。经过“实习+实训”,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理解了什么是责任、纪律、服务、诚信、团结协作、职业道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受到职业精神的熏陶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增强了责任感、敬业精神等职业意识。

2.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能力是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地、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该专业相关岗位往往涉及企业的机密,不少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实习,即使接收了学生实习,也只能让学生做一些杂活,达不到实习的真正目的。而超市这个“学生为主体”的校内经营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真实企业经营管理氛围的专业实习实训场所,学生在超市可以开展经管类如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物流管理等各项专题实训+实习。学生通过实习并参与超市的管理工作,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于超市的经营管理中,从而真正提高实践技能。

3.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由于高职教育及学生的特点,决定高职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有着与一般高校不同的地方。我们将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超市的经营管理与学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利用阶段式和项目式培训,引导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学习之余,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根据不同的专题实训+实习,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提升职业技能,逐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领悟学习真谛,达到学习迁移的

目的。

4.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融入社会所需的综合能力大致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例如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学生在超市实习,其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将会有较大

提高。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超市实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较好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不仅需要与超市其他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必须与消费者有效沟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解答消费者的疑问,有的岗位还要经常与学院相关部门、校外供货商加强联系,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在“干”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2)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讲协作能力,就是要有共赢意识、沟通意识,要有团队意识、全局意识。一个企业正常运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大学生超市具有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它的正常运作同样需要各部门的协作。学生在这里实习,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履行特定的岗位职责,只有每个角色团结协作,才能使大学生超市正常运作,否则就会给超市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学生在真真切切的事实面前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体会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杜绝个人英雄主义,增加协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3)培养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事业单位目标,提高效率,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才都在合适他们的位置上人尽其才。学生在超市中,无论其角色是总经理,还是部门经理,或是一般员工,他们都必须独立完成岗位职责规定的工作任务,都涉及到如何利用或组织现有条件来完成工作任务的问题,他们通过工作实习和不断总结,组织、管理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增强。可以说,在大学期间,他们在超市的每个实习实训经历,都会为他们的求职简历重重地

加分。

(4)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超市正式“员工”实习和专题实训一般安排都在课余时间,他们完全跟其他同学一样要按时上课,课余时间到超市轮班,辛苦程度有所增加。另外,在超市实习直接面向消费者,工作出差错还会受到消费者的抱怨,工作协作不好,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转66页)(接68页)也会受到上司或同事的批评。能否经受得起实习的辛苦和受挫,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一考验面前,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毅力。在超市的实习,学生经受住了一次心理的洗礼,他们在工作中学会承受辛苦,学会面对批评,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学会承认错误,学会改正错误,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

综上所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市场是检验人才培养的指针。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超市的建设,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起着支撑作用。通过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的有效实施,引导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识,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高职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工作岗位中明了自身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要求,积极主动积累和拓展职业知识与技能,完善自身职业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延辉,张传军.建立企业化校内实训基地,校企联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J].吉利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 全细珍,伍耿清.“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J].高教论坛,2011,(7).

第3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工学结合;考核方案;教学改革

课题基金:本课题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网络系统构建――以国贸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五项改革,把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排在第一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袁部长提出,整合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基于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实践教学理念的“工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将教育和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质量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密切校企关系,有利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5月首次在经贸学院05级学生实施“工学结合”以来,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二、当前工学结合考核方式的弊端

浙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浙江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承担着为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宗旨,真正将该理念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尤其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反思目前工学结合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真正突出能力训练

德国“双元制”下的工学结合模式,着重训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等四大能力,特别是面对未来复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目前实践教学却未明确实习前后及各环节的能力训练。

(二)实习目的较盲目

由于企业对机电类和经贸类学生的岗位需求量不同,学生找工作以分散为主,学生实习前普遍撒网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忙着完成订单、生产、质检等工作任务,但对于自己在实习前要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实习中如何提高、实习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未来职业前景却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锻炼。

(三)实习资料太粗糙

实习手册是学生记录学习历程、收集资料和考核的依据,目前仍以学生周记和总结、企业考核表、实习指导教师评价表等文字资料为主,学生周记是流水账,实结是阎王账,篇幅极长、内容苍白,甚至有的学生抄袭网上资料;企业考核表往往是企业盖章,让学生写鉴定;绝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这些伪造资料闭门造车。

(四)考核标准较模糊

考核项目一般区分为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工作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三项,各项目未明确考核标准,导致各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考核结束后只是给学生打分,不与学生沟通反馈,未肯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五)终结性考核为主

按照学校要求,学生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般每周沟通一次,少数指导教师实地检查也只是走形式,基本以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的实习手册、学习笔记、实习案例等纸质材料判定成绩。

(六)信息系统功能单一

2013年初,学校用浙江省较为先进的工学结合实习网络系统试运行,试运行期实施纸质和网络双线操作。单纯就该系统功能而言,仍沿袭传统学生周记、总结形式,教师考核仍是传统的评语加等级评定,未真正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并且该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未实现短信、在线讨论等功能,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借鉴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机电”)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2011年初至2013年暑期,尝试对大一2周认知实习(2个班)、大二18周顶岗实习(3个班)、大三15周(4个班)毕业综合实践共9个班级的工学结合实习各抽6人进行小组试点,进行对话式教学。考核方案力求学习视野长远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要求个性化、考核标准明晰化、评价主体立体化的科学考核体系。

(一)能力目标递进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原则,明确以培养浙江经济与贸易发展所需的“外语+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校企共建、情景模块、工学结合、交替深化”的思路设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完成专题任务:大一必须明确专业方向,在2周的认知实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点,访谈岗位成功人士和分析某一外贸岗位关键能力;大二必须熟悉专业岗位,14周的顶岗实习需结合本职工作分析如何胜任外贸岗位,为外贸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或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大三必须准备专业发展,针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研究成功外贸企业家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能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上要求必须体现在实训手册要求撰写的3篇专题文章中,提出自我改进方案。

(二)能力标准明晰化

在教改过程中,考核评分表的设计和分值比例进行6次大的改动,近期考核表设计16个考核点,考核方案重视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占比均为30%,社会能力和人格能力各占20%,合计10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五级评定。为使考核有据可依,对考核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进行说明,供学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参考。

以下为大二工学结合考核优秀的部分标准:

1.外贸磋商、签订合同、备货、制单、检验、保险、报关等进出口业务流程基础扎实,能选取合适的工作方法,优化流程和过程,主动监控工作成果(专业能力)。

2.业余时间自学至少一门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3.迅速融入团队,严于律已,宽容他人,为了工作大局和团队能牺牲个人利益(社会能力)。

4.富有工作热情,克服各种因素按时到岗,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各项任务,细心周到,灵活适应新情况(人格能力)。

(三)实习方案个性化

实训前在学院指导教师采用圆桌对话方式讲述职业核心能力后,进行小组讨论,首先进行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厘清当前社会各方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进行个人能力分析,逐项分析个人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人格能力的优劣势,再寻求个人实训过程中亟需完善之处,按周分阶段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完成后,选出小组长负责小组相互沟通和学习。实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自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可以请教企业教师,或每天晚上与学校教师通过实习网络联系,周记在每周日晚24点前提交系统,超时记为零分,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核心能力改善。

(四)考核体系立体化

职业人的特点是要为自己负责,要与他人竞争,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全方位需求,而不是仅对教师负责。为真实体现职业人的考核,考核设计个人自评与小组内互评占50%,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占50%。

学生实习结束后,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每位成员需要展示实训佐证资料,在5-8分钟内口头汇报实习过程,解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方式一是利于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二是利于学生横向比较,鼓励个人进步和发现不足;三是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真正利用工学结合时间在资料造假从事别的事情;四能使学生感知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汇总小组、个人、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后,与学生个别交流,明确指出每个学生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考核最终结果每组只能有1-2名优秀组员,即使碰到组员特别优秀也不能破例。

(五)优良学风传承化

新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案规定,每位考核等级优秀学生必须在学弟学妹实习动员前准备5分钟的发言,传授面试和实习心得,回答下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国贸0881、0832、0941班毕业综合实践的优秀学生为国贸0931班学生传授实习经验,当场解答如何解决找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无形中为下一届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增强了优秀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有助于优秀学习风气的养成,实现顶岗实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六)校企合作深层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与浙江新秀箱包营销有限公司、浙江中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万事利集团、绍兴轻纺城等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业务烦忙的季节请实习生任外贸助理,有意识地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储备人才。在此合作关系下,企业教师自愿到学校担任国贸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与学生有早期的熟悉过程。学生实习前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自我职业能力评价客观,实习目标明确。实习过程中校内外教师密切合作,每2周至少一次定期走访和电话沟通,以观察者、顾问的身份开展教学,观察学生实习过程,评估各方面的表现或哪些方面尚需完善等,与学生保持积极动态反馈。校外教师在学生实习后,需填写一张对学生按职业核心能力细化考核的表格,除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评定打分外,要在实习评语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明确指出改进的方向,避免以往考核走过场和写套话的弊病,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从业者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99(6).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3.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吕景泉.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第4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1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

坚持“校、企、生”共同评价的原则。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顶岗实习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校和企业,但必须认识到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将学校、企业对实习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最后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以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坚持综合性评价的原则。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应以实习的综合效果为参考,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价值取向需要。特别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做到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专业水平三者兼顾。

2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内容

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由顶岗实习的性质确定的。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校内技能培训-岗位综合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正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完成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认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这就决定了成绩评价从结构上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实习态度、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岗位技能、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评价内容进一步分解落实为各考核点。考核点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用以评价顶岗实习效果的具体观测点。一个完整的顶岗实习评价,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考核点:顶岗实习记录、教师指导记录、顶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含岗位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鉴定)。根据不同性质专业及不同类型顶岗实习的区别,可以适当延伸考核点,如个人实习计划、岗位综合理论测评、设计和答辩、指定项目任务(如职业资格证书、产品作品)等。具体要求是:顶岗实习记录由学生按照一定周期填写,目的是实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使学生真正融入岗位工作,不断总结提高。一般情况下按照每周或者每月填写,内容包括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实习心得等。顶岗实习记录必须由企业盖章或者企业指导教师签字认可。顶岗实习报告由学生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对顶岗实习过程作出全面总结,对实习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提炼。学校应当对顶岗实习报告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提出要求,要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各方面的收获与提高,要特别防止学生随意抄袭,应付了事。实习鉴定一般由企业指导教师填写,目的是了解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认可程度。实习鉴定的内容除了填写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外,还应对实习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岗位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结友爱)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并评出优、良、中、差四等。鉴于实习鉴定在成绩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鉴定意见原则上要求加盖企业公章。教师指导记录由学校指导教师填写,目的在于及时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解决专业问题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成长过程。教师指导记录应当包括学生实习内容、学生问题及具体指导内容以及学生主动性等。指导记录不仅是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也为实习报告的评价和设计答辩提供一定依据。岗位综合理论测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或者由学校单独组织,目的是为了考核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的情况。内容包括:专业综合知识和实习岗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这一环节也可用获取与专业相关或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形式来代替。答辩(或指定项目计划)指高职专业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学校或企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实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问,以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3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采用传统管理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顶岗位实习成绩。如果是集中性顶岗实习,用人单位一般不能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同时离开工作岗位;如果是分散顶岗实习,又很难同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充分地解决成绩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问题。无论是提交实习报告、设计,还是进行综合测评和答辩,均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来实现。采用权重系数法进行成绩计算。权重系数是表示某一指标项在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按照各个子项目的权重,采取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综合成绩。对于不同专业,每个考核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考核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专业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在高职专业顶岗实习实践中,各考核点权重的确定,应结合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后确定。一般情况下,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大于延伸考核点的权重。顶岗实习记录单和实习鉴定等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应当大于一般考核点的权重。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保障

1校企合作是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基础

岗位开发、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没有优质的岗位开发,就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顶岗实习和成绩评价。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虽然不同,但一定有合作的交集。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学校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实习锻炼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环节,需要在坚持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和合作对象的情况进行调整;需要努力找到企业和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协商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考核评价内容,在良好的合作中提高顶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

2师资队伍是顶岗位实习成绩评价的关键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必须引导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质量观。学校应对校内外指导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和组聘。特别是要加强选聘和激励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指导顶岗实习工作。目标是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正确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定内涵,共同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技术指导和成绩评价工作。考核越科学,考核结果越准确,越能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效果越好,校企合作就越长久。

第5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48-01

西南科技大学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2011年作为试点单位,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批准。西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国际、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依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四川省特色专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借助绵阳科技城、董事单位的优秀资源,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理论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采用“3+1”培养模式,制订本培养方案。

“3+1”培养模式,是指对本科学生而言,前三学年在校内学习,学完本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并完成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等除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最后“1”学年根据学生志趣或学习的特长,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实施校内强化与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多模式培养。

“机械卓越工程师培养”具有三个要求:一是知识要求,要求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电工学、外语基础、人文社会素质科学和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等公共基础知识;以及接受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二是能力要求,要求具有能适应进一步深造及终身学习需要的较强自学能力,解决制造业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等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三是素质要求,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竞争与合作。

由此,我们必须在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培养等方面改革创新,并在图书信息、校园文化、过程管理等方面加以辅助,才能真正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的最终目的。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的制定应总结吸收前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西南科技大学学科优势,增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

培养方案突出机械专业导论、制造科学与工程专题课程群、工程应用类课程、工程训练、企业实践等教育内容,使学生有兴趣、有研究、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地、系统地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以前理论先行的惯例,让实验先行或同步,在理论教学的方法上更加加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三个学生安排一个校内导师,建立个人培养档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从入试点班开始一直到本科毕业全程跟踪,企业实习阶段安排一个企业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通过自主选课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擅选择专项,确定自己在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与专业、职业和就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均纳入成绩考核计算体系;部分保研生可提前修读硕士阶段课程。

2 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运行模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生在企业学习所得学分不少于36学分,累计40周。制订三门校企教师联合授课的主题特色课程6学分,顶岗实习16周(获得8学分),在企业制订的选修模块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设置六个工程项目实践模块(设计、制造、控制、材料、过控、工业),每个模块6学分,第七学期进行,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逐步构建由“课堂实验—专业实验课—核心的课程设计(校内或企业都包含)—机械金工专业实训(校内或企业)—专业认识实习(企业内)—机械工程生产实习(企业内)—机械工程毕业设计(校内或企业)”组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上,我们采用开放型的运行模式,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材施教,将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并形成局部的企业化运行模式,使学生能够以特定的企业角色在参与企业生产运营中,基于工程项目而学习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进一步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学院选派2~4名青年教师在第7、8学期带队参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教师在企业带领学生全程服从企业的作息时间,参与企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第一线,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意识,早日成为“双师”型优秀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管理,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根据教学大纲,会同企业有关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学习阶段执行具体计划,拟订日程表,提前印发给学生,报教学办备案;企业学习阶段结束前,应与企业导师一起认真做好实习成绩的考核工作,并将全面考核的学习成绩提交教学办。学院给予带队教师全年满工作量的待遇。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公派出国、教改项目申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设置专项奖励,对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吸引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一起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从而保证实践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

4 加强企业学习过程的管理

在企业培养过程中,指派带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以企业培养环节各部门的主管监督为主,教师的监督为辅。要求学生针对所学每天写工作日志,记录当天的生产实践概况,特别是学习了新的工艺内容,遇到的工程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等;要求学生每周写出一份报告,对一周的学习进行总结与思考,分别提交给企业部门主管与校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对于重大问题提出参与讨论。

要妥善处理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与学生找工作、报考研究生之间的矛盾,在企业培养中,在保证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时间安排,如有松有紧,有条不紊地规划和落实企业培养环节的内容,达到企业培养的目标。

5 结语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因素加以思考,加以探索和改革,而且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色优势以及参与企业的大力配合,和学校多方面的政策、经费的支持,才能达到培养实施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1.1思想认识不够充分

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正式到企业实习,企业和学校跨度较大,现实与理想差距较大,会产生种种不适情况,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到一个新环境实习,时间达半年甚至一年,放假时间少,突然没有了学校寒暑假的安排,会产生想家现象。加之不能适应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出现违反纪律,更可能中途离岗现象[1]。学生到企业工作后,与其它员工相比,难免会发现岗位与待遇有所差别,工作条件也不尽相同。这样,有的学生不从自身找原因,只从外界比较,觉得不公平,怨学校怨企业,进而产生失落感,工作期间若再出现失误,或者受到别人的批评与指责,就会产生负面消极影响。

1.2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企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生产安全等因素,对于新参加实习的同学,很少企业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一线生产实践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参观一下生产车间,给老师傅跑腿打杂,或者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流水线作业,这些工作时间做久了后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严重的打击,会使学生怀疑顶岗实习的真正目的,使实习的初衷发生偏离,实习质量无法保证。

1.3学校监督不到位,实习评价形式主义严重

由于实习人数较多,单个单位人数需求有限,所以存在学生分散在大量不同单位实习的情况,而教师人数有限,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分配教师驻厂监督,因此不可避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实习评价方面,是先由顶岗实习单位师傅,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业绩进行打分,再综合学生填写的实习日志、个人总结、学生平时表现的印象等各项内容,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但是,在评定过程中,成实习单位师傅和校内教师各自独立评分,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有限,评价流于形式,较难反应实习成果。

1.4实习时间有待商榷

大三下学期开始实习,有好处也有坏处。上完了所有专业课程,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实习岗位、整体流程的认识有了大局观;但同时许多学生早先学完的课程记忆不清、印象不深,不利于细节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形成。

2.校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2.1改革思路

针对毕业顶岗实习出现的上述问题,本课题拟对现行校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部分改革。即在原有第六学期顶岗实习环节的基础上,增加学期中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具体为将第六学期部分实习任务分出来,从第三学期开始到第五学期,在每学期的教学中抽出1~2个月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增设学期中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后,可弥补原毕业前顶岗实习模式的不足之处。在最后一学期毕业顶岗实习前,增加了3次1~2月的实习机会。这几次实习,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认识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不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正视岗位的分配,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及时把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需求的能力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最终的毕业顶岗实习及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期中顶岗实习时间短、实习集中,也利于学校指导老师的监管和指导。

2.2改革可行性分析

学期中生产性实训的顺利实施,重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实习企业。学期中生产性实训时间较短,只有1~2个月,企业通常更愿意接收实习时间长、相对稳定的实习学生,是否有企业愿意接收我们的实习学生,是需要首选考虑的问题;第二,实习质量。即使有企业愿意接收我们的实习生,那么又如何保障实习质量,如何确保实习单位不会敷衍了事,让我们的实习学生走马观花、得过且过;第三,实习评价。即使实习质量得以保障,那又怎样正确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实习成果,真正了解学生实习的效果,使实习评价不流于形式。实习企业的选择,要依托万州汽车行业协会,要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进行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的互补,实现双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万州汽车维修协会的副会长单位,负责汽车从业资格人员的培训。农车系与万州汽车行业协会的多家汽车4S店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帝威汽车、商社汽贸、百事达汽车、互邦公司、万友都城、中汽西南等多家实力强劲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签订了校外顶岗实习协议。农车系领导与万州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关系密切,曾担任郑州日产汽车区域经理,东风本田汽车帝威特约销售服务店常务副总,长安福特汽车万州4S店总经理。综上所述,依托万州汽车行业协会,实习企业的选择能够顺利完成。实习质量的保障,要校内实习老师与校外实习老师共同监督。考虑到学生对岗位的不了解,对工作流程的不熟悉,对知识能力运用的不到位,或多或少会对企业的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和工作盈利造成影响,应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实习专项资金补偿,这样企业才可能把实习生与他们的员工一视同仁,认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也应经常去实习企业,与学生、与校外指导教师沟通交流,监管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实习评价体系,要不流于形式,不止口头和书面寥寥几句评语,要真正的对实习质量和实习成果做出有效评价。要把校外实习老师、校内实习老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按权重综合起来,得出最后的评价结论。评价内容,要对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理论基础、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工作业绩等多项内容进行打分,合理评判实习生的工作能力。此外,也要加大反馈信息的汇总,要采集学生对实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质量等多方面信息的反馈,要采集实习企业对实习学生、学校、校内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和改进措施。

3.结语

第7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对高职教育而言,专业是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是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所具备的技能,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符合从事某种职业的操作技能和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和“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等。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个人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文秘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路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围绕“一个中心、两方结合、三个平台、四个系统”进行教学安排,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个中心”,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两方结合”,即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三个平台”,即建立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平台;“四个系统”,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模拟情境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生产实习系统等。在教学中,以“四个系统”为抓手,“三个平台”为保障,“两方结合”是教学的基础,最终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

(一)优化课堂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化

结合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研究把关,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为全面落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一方面,教材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与秘书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改变过去文秘专业课程设置零乱、内容重复的缺陷。整合后形成六个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中英文语言课程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课程模块、组织协调公关课程模块、秘书实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岗位认识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职业;二是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阶段,通过校内实训进行模拟训练;三是产学结合进行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践锻炼。

为加强文秘专业技能训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项任务实训。单项任务实训就是为某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单项实训教学内容,如上机文书写作实训,每个文种作为一个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用准确的格式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强化技能训练。文秘专业开设了九个模块的综合实训项目,分别是文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实训,强调“教、学、做”为一体

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必需够用,注重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强化课堂实训,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强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堂实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某些秘书工作技能,一般是与理论课的配比实训。这种实训任务单一,工具较单一,设备条件限制少,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师只要提供任务并提出完成要求,学生则按照要求拿出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成果。在课堂实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确的讲解。准确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方法。为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可以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第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关键环节,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时间分配不同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等。第三、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训练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训练者个人自身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训练者以外的人给予的反馈。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进行反复训练之后,就可以使技能熟练定型。

3推进技能评估改革,激发实践兴趣

文秘专业技能评估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水平,要强化实际操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如果考核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于侧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如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速记基础等应灵活采取实践操作和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突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从事文秘职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考核以实训的训练模块为基础评定成绩,让学生明确成绩与每一个训练模块的表现直接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训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技能。

(二)开展模拟情境实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秘书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院文秘专业具备文秘情景模拟实训室、网络办公实训室、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实训室、商务活动综合实训室、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室等实训场地,为文秘实训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用性、参与性强的情境实训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实训就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形下演练某些秘书工作内容或训练某些工作技能。实训由学生扮演秘书角色,按照秘书工作任务的要求去处理不同的事件,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秘书工作的实质所在。如在高职院校的文书处理训练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展开整体实践训练,可以设置一定情境的模拟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各种角色。整体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以部分项目的实现为前提,主要是对各单项技术规范的综合运用和对整体工作流程的理解,如在收文处理训练中,完成接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归档、查询等程序。完成后,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修改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技能内化为个人的专业能力。

为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促进知识向能力转换,在第三学期文秘专业安排了二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到院办、教务处、学生处、档案室、组织人事处等部门参与完成各种“办文、办事、办会”任务,提高专业技能。

(三)开展社会实践,锻炼专业技能

秘书技能是学生在全面掌握秘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秘书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秘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所以,文秘专业技能训练不仅要加强课内单项训练和模拟情境实训,也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专业技能。第一,组织社会实训。按照教学计划,三个学年分别完成三项社会实训任务:第一学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第二学年进行市场调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第三学年完成毕业论文。学生通过收集材料、问卷调查、撰写报告等活动,能较深刻地掌握社会实践的流程,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第二,开展技能竞赛。可以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秘书综合素质,通过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例如,举办“秘书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用三分钟演讲、场景模拟、公文写作、硬笔书法和才艺表演等形式,对文秘学生办公事务管理技能、会务管理技能、公文处理技能、办公室真实情景展演、办公设备综合技能、速记速录和个人职业才艺等进行考察。第三,成立学生社团。成立“秘书事务所”,承办校内外各种真实的工作任务,利用校内的团代会、运动会、校园主题活动等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策划和筹备,起草活动方案、开幕词、总结等有关文稿,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工作,让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开展综合技能实训,提升秘书专业技能

提升文秘专业技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专业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它是到社会岗位上顶岗工作,实现由学生身份向秘书角色转换的过渡,并进行秘书职业的尝试,实现学生秘书经验的积累。第六学期文秘专业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在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在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文秘的专业特性决定企业岗位需求量不大,为做好此项工作,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实现秘书岗位的职业化系统训练,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开展秘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应注意:第一,组织动员,明确要求。要开展实习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顶岗实习工作任务。第二,组织观摩,了解职责。到实习单位观摩一周,听取实习单位领导或具体部门负责人介绍单位情况,了解岗位工作具体情况。按照实习单位要求,制定工作日程表、实习管理办法。第三,认真实践,提升技能。实习生进行专业技能顶岗实习,根据实习单位安排担任管理或服务工作任务,撰写实习周记、开展小组讨论、参与实习单位专题活动、参加实习单位参与专题宣传活动和文体活动等,通过实习检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第四,表彰先进,总结经验。要求每个实习生认真撰写实结,表彰优秀的指导教师和优异的实习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庆荣.秘书职业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1-3.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6-261.

[3]李晓琼,吴迪.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12(2).

第8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生产实习,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 生产实习环节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1]。生物科学主要包含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管理;环境工程又包含光照、温度、湿度、气体与土壤五大因子的相互作用与调控;工程学科涉及到温室结构优化设计及环境调控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计算、建造施工技术等内容。这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与统一形成新兴学科。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实际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需要,只有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升级的需要,才能使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曾经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这句诗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生产实习环节正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接触实际现场的情况,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3]。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活动,激发终身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加深对社会道德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是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重要途径。实习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对其将来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2 现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2.1 师资力量的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招生规模急剧膨胀,学院原有的各专业的共建实习基地的容纳能力已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容易造成实习教学供给能力不足,形成了实习任务难以安排的局面。加上近年来物价指数上扬,各种费用都随之上涨,而实习预算经费没有多大的涨幅,直接限制了实习的活动范围,导致学生与农业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的接触相对较少,使实习面变窄,这些对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都是今后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4,5]。

2.2实习基地减少的挑战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主要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目前随着很多学校的新教学楼,宿舍等随着扩招的学生数量的增加,部分实习基地被占用,另外今年来试验基地的建设显得相对落伍,实习基地的管理也缺乏规范化,很多校内的基地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所有制模式已被新的体制所取代,很多农业实习基地不愿意接受单纯以实习为目的的学生,而且,很多毕业学生不愿意到一些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大多仅靠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的个人关系而勉强接受。基于这种状态,很多校外的实习基地逐渐面临着减少的挑战[6]。

2.3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挑战

发展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生产实习活动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向大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很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对于培养学生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新动向,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实习活动的质量,不仅是培养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也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2.4 就业形式的挑战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仍然处于严峻的形式,虽然毕业生产实习作为必修课程,学校的教学计划有很多的具体要求内容,但是指导教师执行起来会遇到很多问题。生产实习一般是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这段时间正好同毕业生就业,考研等时间冲突,在安排生产实习中,学生更多的以优先选择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方式,占用了毕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再加之本科毕业生中严峻毕业形式所激发的考研热,使一些按照农业生产时间安排的实习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如期进行。

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3.1 实习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式,对传统的单一集中实习形式进行了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的生产实习的同时联系一些与今后的就业有关的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后期再统一进行集中实结。这种模式实施后使学生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统一的安排,而是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长寻找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实习单位,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实习。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对工厂化育苗的内容有过讲授,然而实际的生产中育苗公司如何进行大规模育苗设施及程序,生产周期如何控制,遇到具体情况如何解决等这些都是要通过实习来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对此类企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在用人单位结合企业情况实地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实习的过程对未来工作情况也会得到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也通过实习更好地考察和锻炼学生。在实习后期实习生返校后又可以进行充分地对实习生活进行总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毕业实习的主动性。

3.2 实习内容指导

要加强生产实习的指导,就意味着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中需要进行的准备增加,为此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征求实习意见

目前,实习方式日趋多样化,毕业实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问题,还是直接影响毕业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实习之初,教研室就注重学生的意见和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实习的意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完善实习教学体系,对学生比较感兴趣与生产结合比较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如花卉温室基地,工厂化育苗基地,大型温室园区,农展会等选取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地点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对于校内的实习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些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据校内的学科优势和当地设施产业的特点,分主次在校内展开实习。

(2)制定实习计划

首先,在制定实习计划时要抓住一些主要教学环节的把握,突出实习中关键性,规律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重要内容的把握,分成几个相关专题如,工厂化育苗 ,设施园艺作物植株调整,设施园艺作物田间管理,无土栽培,园艺设施,生产基地规划等内容,让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内容讲解,演示后,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其原理,操作技巧,观察结果。

其次,在时间安排上,除了根据专业理论课开设的情况,安排社工专业实习在四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合理时间外,还应考虑本专业在实际生产的特点,安排应季的实习内容。由于我校地处北方,实际生产中更多应用的温室类型是日光温室,可以根据日光温室的环境特点,在冬末,根据季节和栽培作物的情况对温室的环境进行调控,进行加温,通风换气等调节;在初春季节安排学生做一些日光温室的育苗生产的实践环节,把握育苗的关键环节,在让学生更贴近实际地体会农业设施生产的环节,解决实际生产遇到的技术问题。

此外,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安排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实习项目,劳动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科研需要安排,各组可以不同,应使每位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让学生亲自体验播种的整个过程,包括营养土配制,浸种,催芽,播种,播种后的管理等;在设施作物田间管理中,把握温,光,水,气,肥的控制及病虫害防止等等,将课堂的抽象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

(3)制定实习细则

科学制定实习细则是保证生产实习质量,实现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的学,食,住,行等各项工作,在实习前对整个实习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该把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继续,在每个环节都要具体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准备,实习过程中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校外实习中应该通过了解实际选择的实习地点和实习方式,制定实习计划,增强对实习的指导力度,以我校今年的校外实习为例,在实习未开始前教研室相关教师就制定了实习细则,规定了校内外的实习组织方式,校内外基地实习的内容,生产科研基地的确定,实习纪律,考核方式及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对实习过程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提供考察报告,专题报告等,这些都使学生的实习一开始就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4)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是反映学生实习综合效果,分析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设工专业的实习过程包括校内基地,校外基地及一些生产科研基地的实习,过程复杂,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评定,也应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如对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现场实习表现,实习单位的证明和其他实习资料等。

(5)实结交流

在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交流工作是实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本次生产实习后,交流工作在学生中认真展开,还向本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介绍,同时邀请了相关的专业教师,管理教师。交流会上,主要由参加实习的学生和教师对整个实习的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实习工作的展望。通过交流总结发现,学生们普遍觉得对设施工程专业这样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来说,实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过实习的过程对设施农业这个产业加深了了解,丰富了专业认识,对专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专业指导教师来说也更加丰富实习课程的内容,为将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基础。

3.3 实习管理

对实习的非科学监管是引起当前设工专业实习形式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特别对这种同步加强实习的动态管理实现对专业实习的有效监管。在实习开始前,由园艺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指导教师组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院和教研室两级领导负责实习的全面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各项技术实习工作。学生要拟定详尽的外出实习计划,提交指导小组进行审批,经审批小组同意后方可进行,且提倡在对实习单位选择时尽可能地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内容。实习申请是否获得同意主要在于实习计划的详尽及与实现本专业学习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结合学校的监管,大大强化管理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也大大提高了实习管理的有效性。

4 结语

生产实习教学是本科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结合目前我院的新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实习内容及管理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本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完善实习模式,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等实习过程的优化建议,相信这些会为未来新学科的发展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毕业生实习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建明,邹志荣,屈锋敏,王晓燕,杨振超,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高等农业教育,2004,(4):45-47。

[2]张桂春,唐为民,张琳琳,高等教育学,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2007,(8):187-194。

[3]刘亮,李录平,陈冬林,谭欣星,杨继明,能源动力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理工高等研究,2006(4):130-131。

[4]王恒明,工科院校实习教学模式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12):78-80。

第9篇: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 制度

顶岗实习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来阐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多方面的因素,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一、构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实习”课程标准

1.三个阶段顶岗实习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实习过程、实习后总结。不同的阶段,需要学生做不同的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明确实习单位、实习细则等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企业,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进行总结、汇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工作的过渡。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旨在培养学生具有造船生产技术准备、船体计调、修船计调、放样检验、装配检验、涂装检验、船体工艺、船体分段技术、船体总装技术、船体生产设计、船舶舾装技术、船体涂装技术、放样、舾装装配、分段装配、船台装配等专业能力;且具备一定相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故障应急处理能力。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船舶建造的各个岗位。

2.顶岗实习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1)顶岗实习教育、顶岗实习单位确定

顶岗实习前,必须完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具备了专业的基本能力。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素质培养课程,指导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去企业实习打好基础。

(2)顶岗实习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顶岗实习前,必须完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如结构与识图、船舶建造、船舶CAD/CAM,并参加放样、装配、工学结合等实训,使学生基本具备岗位专业能力。

(3)顶岗实结、汇报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结合顶岗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毕业答辩过程中体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同时反映岗位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充分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检验学生是否能实现岗位工作零对接。

3.顶岗实习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

整个顶岗实习,周期长,任务重。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良好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熟悉生产企业运作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操。

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实习措施探讨

1.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委员会

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指导委员会各领导高度重视岗位实习工作,统一认识,狠抓落实,形成合力,全员努力做好岗位实习工作。深入挖潜本系的校企合作单位岗位实习接待能力,尽可能统一解决没有岗位实习去向学生岗位实习问题。系内各单位,特别是实验室、实习车间,认真落实教学内容,妥善安排岗位实习学生的学习地点和教学内容。对个人联系岗位实习单位的,系内审批要严格把关,做到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对口,能够完成毕业设计教学任务。

2.监管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

顶岗实习并不是学生随意找个单位去实习,而是学生去自己的签约单位去实习,这就意味着岗位实习和学生就业戚戚相关。毕业生在学院组织双选会期间,在落实就业单位的同时,就提出岗位实习要求,就业单位对此工作予以落实,基本明确实习时间和岗位实习要求。各专业制定岗位实习、毕业设计的专项计划,并认真落实执行。

在第五学期期末,安排专人在规定时间周,做好毕业生岗位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教学内容按照毕业生岗位实习指导书进行,重点强调安全教育、保密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同时深入贯彻学院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校内外指导教师起着不同忽视的作用。

3.顶岗实习信息资源库的构建

毕业生信息资源库是岗位实习管理过程中重要手段,及时、准确的信息是反映毕业生动态的直接数据,也是体现岗位实习科学管理的凭证。畅通多渠道指导和联系方式如系内设专人管理岗位实习学生,配合教务处指导、检查岗位实习工作;系内开通毕业生岗位实习指导、答疑论坛,指定专人管理,回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岗位实习单位的密切联系,跟踪实习学生动态;引导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第一时间汇报给校内外指导教师,并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对已返校毁约的毕业生,做好登记,上报相关部门后,重新参加学院的各教学环节;不定期地抽查学生顶岗实习是否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

三、搭建顶岗实习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建设首先应针对建设目的确定其规模和布局。“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是专门为顶岗实习服务的一种网络系统,目的性专一,没必要盲目仿照各大门户网站投入过多成本,建设重点应为扩大平台互动性及增加使用人员的认同感上。例如本平台就按专业不同分设“船舶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和“船舶涂装工程”等五个子模块,考虑到学生在“中远船务集团”、“渤船重工”等企业实习人数较多,特设相应子模块,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索信息。

自本平台开放以来,学生对于工作中的问题经常利用手机、数码相机等现场记录,再上传到平台,大家共同讨论,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平台中还为学生提供个人空间,使学生可以将每天的工作心得体会进行保存,相对于传统的工作日志来说,这种新形式的网络日志更易被学生接受,并能提高学生记工作日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平台中还设有学生专用讨论区模块,在此模块中学生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船厂实际情况、学生在船厂中实际待遇等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热门话题人气过千,跟贴数百,学生各抒己见,创造出了一个极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目前“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时间上24小时开放,空间上全方位开放,使用对象包括学院教师、在校学生、毕业实习学生及相关专业人士,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提升岗位实习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高职院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送向职业岗位,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变。这种转变,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1.实现学生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变

环境造就人,不同的环境,人们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在学校里领导、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教育他们的时候充满了爱心和耐心,学生倍受呵护,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很高。可到了单位,有的学生反映带她的师傅不好,而忽视了现在自己已经是一名服务者,困难是需要自己去克服的。对迷茫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意识到已经是一名单位的员工,是企业的责任人。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应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而不能包庇,否则学生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对将来的工作是不利的。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心态乐观

在各实习单位的学生的心态都不一样,我认为是否有责任感、具备积极的心态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有的同学说为了将来的蓄势而发在积蓄力量,再苦再累也不怕,这样的同学勇气可嘉,值得称赞。而有的同学成天无所事事,或抱怨或颓废,师傅也对他印象不好。这样抱着消极的态度任何事情也不会做好的。应积极引导,并给予适时的鼓励,端正态度,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人和工作。学生将来是否能干好本职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心态是否积极,所以岗位实习学生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3.遵守企业、校两级规章制度

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一方面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需要与校内指导教师时刻保持联系,汇报自己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因此在校期间对学生日常的道德规范和考核标准就应该严格,这样学生才能把这种严于律己的标准带到实习单位去。

五、进一步深化岗位实习工作

1.成立岗位实习专项事故处理小组。岗位实习期间,事故发生原因多样,时间随机,不好控制和判断,对此学院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合理保障毕业生权利和学院财产损失。

2.学校应该给专业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到船舶企(事)业单位走访和调研,甚至是挂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3.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学院招生就业处的事情,而是全员师生以及企业教师共同的工作。就业推荐工作是检验教学管理的关键,其难度不亚于教学、学管等工作,学院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要将就业指导贯串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加强与家长交流,使学生、家长正确的评估学生自身的能力,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量力而行,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总之,几年来岗位实习工作的开展,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经过研究,基本上理顺了岗位实习的组织管理过程,明确了岗位实习内容,进一步确立了突发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决了岗位实习中几个难点,为深入开展岗位实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力维.由西南悉尼TAFE学院审视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J].职教论坛,2011,(33):93.

[2]俞荟.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探索――以高职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例 [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85-87.

[3]张宁新.有效实施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 [J].职教论坛,2010,(36):80-81.

[4]赵节昌.构建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 [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73-174.

[5]林国安.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10,(35):36-37.

[6]王永福.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的改革与实践 [J].教育与职业,2010,(3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