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那一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范文

那一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那一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那一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范文

那一年,我十岁,周末到同学家玩,山里的人家,直线距离很近,但绕着山走,路却很遥远。到同学家后,见到同学的妹妹,身材娇小、清纯可人,大眼睛、圆脸蛋,衣着朴素,像是山间的野。我多想自己也有一个像她的妹妹,做哥哥的我一定好好保护着她,绝对不让坏人欺负。从此以后,我就喜欢看这一类的女孩,是的,喜欢看看,偶尔也画画,画的女孩也许谁也不像,但绝对是不施粉黛的朴素女孩。

同学的妹妹低我一届,初中、高中有幸同在一间学校就读,在狭小的校园内,见上一面却很难,因为她不张扬,不参加太多的活动,偶尔见到她,多半是手里拿着一本书。有一次看见她手里拿着琼瑶的小说,我想,这个女孩的内心一定也和琼瑶一样多愁善感,她一定也借过半块橡皮给男生,她一定也会看着琼瑶的小说哭起来,她一定收到了许多男生写给她的信,又丢在风里。可惜,我不是她的同桌。

刚工作后的春节后再去见同学,她念大四,这时,只见她比中学时代多戴了一副眼镜,显得尤其文静。之前虽为校友,偶尔碰面,却从未说过一句话。我轻声和她打了个招呼,她微笑着回应,声音柔美温和,像是温润的纯牛奶,笑容依旧像山间的小,灿烂,而不娇艳。散发着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

这位我并不太了解的“妹妹”,给了我对她清纯、文静、温柔、朴实的定位,她不像梅花一般孤高自傲,不像牡丹雍容华贵,她虽不华丽,但身上那种朴实的美,却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她就是我心目的素女。

第2篇:那一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范文

关键词:电影小说文学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文学一改传统媒介传播的方式,以网络为载体迅速转型为大众文学。网络小说是指以网络为媒介,网络作者发表的一种原创小说。它是一种草根化的文学形式,自由是网络小说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十年前,当红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虽然在当时取得的成果并不多,但却拉开了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序幕。

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往往会选择受众度高、点击率高、出版率高的人气小说进行影视改编。这样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降低影视拍摄的投资风险。在电影开拍之前,由于原始作品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人气指数,从而获得了相当多的关注度,最后很有机会取得相当多的收益度。因此,由网络小说改编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如: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成为2010年最大的票房“黑马”,是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成功案例。《失恋33天》上映后票房约3.5亿,成为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新神话”。而今,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对于其电影改编的问题,大家都有着各自的想法。下面,就其改编问题进行论述。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小说的销量超百万册。电影的上映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杂谈改编》中说:“从一种样式改编为另一种艺术样式,就必须要求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增加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不得不加以扩大,通过稀释和填补,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式。”

该电影编剧李樯曾表示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题材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电影人物性格大部分保留着原著小说的基调。林静的性格做了一些改编,除了主角陈孝正、郑微、林静之外,电影还突出了一些副线人物角色刻画,如敏感自尊的朱小北、世俗的黎维娟、游戏人间的老张,还有腼腆害羞的富二代许开阳在电影里被改编成性格暴烈的男人等。可以看出李樯对于每个人物的改编都耗费了心血,生动的改编和形象的刻画,表现出人物复杂性的一部分,不管好与不好,都是组成人性的因素。编剧把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成了一部群像戏的电影形式,而群像戏最大的弊端在于角色的丢失。

小说中“林静”这个角色有着很大的改动,电影里他是一个少年才俊,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变得世故,面对爱情依旧停留在纯情阶段,他后面玩世不恭其实都是在报复自己对感情还怀有纯洁的手段,他用一种吊儿郎当的状态来掩埋自己对爱情所持有的纯洁性,好像因为他的岁数大了,所以对爱情还保留纯洁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一样。在电影中,“林静”的角色完全降为配角,而小说中稳重能够给人依靠的他变成了心胸狭窄的人,阶段式的偶然出场,让这个角色成为了一个“影子”,支离破碎的感觉。突然的消失,突然的出现,并未给予这个角色整体感,塑造的并不完美,是一种角色的丢失。

对于一部群像戏来说,要把握好每一个人物的塑像是一次不容易的改编。这里,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心理描写,从而来丰富人物刻画,弥补在视听语言上的不足。忽视这一点的改编并不仅仅是这一部,如电视剧《泡沫之夏》的编剧,改编套用了原著的情节主线,可是却忽视了心理描写在原著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某些桥段显得过于生硬,甚至出现了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看不懂或者误会主角的情况。

所以,做一部群像戏,特别是青春题材内容来说,编剧是寄希望于通过每一位角色来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但这往往会出现单一的效果,同时也难以突出重点。同样作为青春题材电影的《那一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巧妙地避免了群像戏的怪圈,紧紧抓住男女主人公两条线而已,仅仅就是这“单调”的情节人物线路却令全剧形象生动,让人产生共鸣。

第3篇:那一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范文

2013年夏天,黎辰在网上看了《快乐男声》广州赛区的一场比赛,有个叫小强的选手在那场比赛里崭露头角。他唱了一首自己作词的歌,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后来他抱着吉他,腼腆地唱了一首《姐姐》。他的声音未经雕琢,十分干净,黎辰听得莫名难受,闷闷地在易拉罐空瓶上摁灭了手中的烟,因为太用力结果弄翻了瓶子,烟蒂散了—桌,他也不收拾,忽然哽声哭了起来。

哭着哭着就想起了黎落。

黎落是黎辰的姐姐,比他大两岁。这个年龄差的兄弟姐妹之间都有一种勇于厮杀的血性,凡事都争个你死我活。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争了呢?应该是2003年冬天。

那年冬天父母关系突然恶化,吵架就像插播了广告的八点档,让人不胜其烦。

有一天,黎落突然擦干眼泪,说了一句让两个大人都震惊的话:“有什么好吵的,你们离婚吧!”

那一年,黎落年仅10岁。

父母真的离婚了,黎落和黎辰都跟了父亲。在这件事上,黎落唯一的改变就是对黎辰好了起来,不再事事跟他争,还会把最好的东着掖着,自己舍不得用,留下来给黎辰。

这是她对亲情的态度,也是一个女孩深埋心底的愧疚。

黎落在高中读了一年就退学了。关于她退学的原因,黎辰是从父亲那里听说的,大概是网恋。

父亲让她写检讨,她说不,父亲一怒之下撕了她的课本。黎落也不肯示弱,拿着几百块钱便离家出走了。

父亲说:“让她去,她混不下去了自己会哭着回来的。”

黎落没有哭着回来,她在两周后给黎辰打电话报平安,她说:“黎辰,你好好念书,想要什么东西就告诉姐,姐给你买,姐现在有工作了。”

黎辰向黎落要的第一件东西是一部手机,那是黎落离家出走的第三个月。他是在电视上面看到的广告,1500元钱,带各种功能。

那时1500元钱对于刚工作不久的黎落来说不是小数目,可她还是给他买了。

黎落是在圣诞节前半个月回来的。父亲说黎辰闯祸被人带走了,隔着电话线,她听出了父亲话里的焦急。她心一沉,连夜坐火车回来。

黎辰在几个同学的怂恿下深夜翻墙出去吃夜宵,回来时已是凌晨,见附近的露天烧瓦场停着一辆旧摩托车,有人提议把它推出来玩,谁知惊醒了值班的工人,几个人被当场抓了回去,扣上“贼”的帽子关了起来。

等黎落赶回去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已经付了赔偿金被释放了,只有黎辰无论如何都不肯道歉,硬说自己没干。

看到黎落,他抿着嘴不说话。“不要推他,他还是个孩子,有话好好说。”黎落见一个女人指着黎辰咄咄逼人地做出要推他的手势,连忙走过去挡在他面前。

“推他怎么了,我还推你。”说话的同时,已经一把将她推了出去。

黎落毫无防备,脑袋撞在了墙上,在黎辰一声“姐”的尖叫下,血顺着头发脖子流下来。

这次事件以黎落的住院结束。黎辰安静了不少,坐在黎落的病床前给她削苹果,整天不说一句话。

黎落在医院待了半个月才出院,胳膊上留下了一大块醒目的疤,当时因为紧张头部忽略了擦伤的胳膊,只在上面涂了一点红药水。

那一年黎落去了上海,她没有成为一个打字员,而是凭着自身优势做了模特儿。黎辰却并没有因为黎落为他受伤的事而和她亲近,几乎从不主动给黎落打电话。反而是父亲,开始念起女儿的好,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也会听听黎落的意见。

父亲生日,黎落穿了一件旗袍款的裙子回家,黎辰一见就讽刺道:“跟个狐狸精似的,是怕这个小城镇没人知道你是模特儿吗?”

黎落只有沮丧。小时候,他霸道古怪,她争不过他,现在他能言善辩,连与他言语较量她都略逊一筹了,索性不说。

不久后,黎辰也退学了,并很快就红遍了一条街,他在一家网吧做了网管,将为数不多的工资都挥霍在了请狐朋狗友吃喝玩乐上面。

那一两年里,黎辰做成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学会了开车。拿到驾照后,他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黎落:“我想弄辆二手货车开开,借我点钱。”

黎落有些无奈,她吞下了自己突然冒出来的悲伤问:“你要多少?”

夏天结束的时候,黎辰一个相熟的兄弟突然问他:“你姐不是模特吗?我那天看到她了,就在一家小旅馆,她还收了我的身份证,像个老板娘。”

带着怀疑,黎辰发了一条短信给黎落,没想到黎落承认了,说是她男友家开的旅馆。

说起黎落的男朋友,黎辰见过照片,一个长得特别像周渝民的男生。可是,当黎辰真正见到黎落这个传说中开旅馆的男朋友时,差点一口水喷出来,这男生个子还没黎落高。

黎辰冷嘲热讽毫不留情:“你看男人的品位越来越不忍直视了。”

“黎辰,你怎么说话的?”黎落拍了筷子。那是黎落第一次对着他发那么大的火,为了一个和她站在一起还没有她高的男人。

那顿饭不欢而散。为了避免这种尴尬,黎落有半个月没有联系黎辰。半个月后的清晨,黎辰迷迷糊糊地接到她的电话,刚要抱怨,却听到里面一个陌生的声音说:“你是黎落的弟弟吗?你姐姐出事了。”

事情还要从黎辰买车的那笔钱说起。黎落那时确实还和那个像周渝民的男朋友在一起,他叫李稳,是个工程师助理。只是,黎落从来都不是什么模特儿,她在一家模特公司做策划,月薪只有2200元钱。接到黎辰打来的借钱电话,黎落十分焦虑,把这件事告诉了李稳。李稳抱怨道:“又是你弟弟,你能不能不要太宠着你弟弟,能不能为自己而活啊?”

就是这个“又”字点燃了两个人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他们吵了起来。那天寒风凛冽,两个年轻人越吵越觉得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南辕北辙,索性就在风里说了分手。

回去后,黎落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爱过她?接着,她做了一件平常怎么也不会做的事,就是向几个最近追过她的男生的手机群发了一条借钱短信。

事实证明这是个负心的世界。

黎落擦干眼泪,准备洗洗睡了,却在这个时候接到一个电话,虽然是个陌生的号码,但打电话来的人,黎落认识,叫何夏,个子也不高,微胖,是黎落朋友的朋友。

这个男生的开场白是:“钱你不用担心,我可以借给你。”

她将何夏借给她的那笔钱寄给了黎辰。

为了平复黎落的失恋创伤,何夏带她吃遍了各种美食。

黎落说:“你也不怕把自己吃穷。”

他耸耸肩:“没事儿,我家还有三家旅馆呢,吃穷了也不用睡大街,回家守旅馆。”

“那我呢?”黎落问。

“你也可以和我一起守旅馆,如果你愿意的话。”他涨红了脸,脱口而出。

后来黎落真的帮他去守了旅馆。23岁的黎落终于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偶像剧式的爱情,她和不高也不帅的何夏在一起了,何夏给了她无穷无尽的信任和无休无止的纵容。可是她最疼的弟弟不喜欢这个朴实的男生,他在初次见面的饭桌上对何夏冷嘲热讽,当时就气得黎落拍了桌子。

其实不只是黎辰,所有的朋友都觉得她和何夏不般配,包括已经和她分手了的李稳。

李稳来公司找她那天下了一点雨,路面上湿湿的。他满脸忏悔地对黎落说:“我们重新开始吧!从今以后,我愿意接受你的生活方式,也愿意爱屋及乌地包容和宠爱你唯一的弟弟。”

黎落有点难过,但她咬了咬牙:“都过去了。”说完她跑上了广场的宽台阶。李稳不甘心地追上去,他一边追一边去抓她的手。他们原本隔着两级台阶,他站在下面,这一拉太用力,让她整个人重心后仰,她想甩开他,却不料将自己甩下了台阶。

她的运气真不好,从台阶上滚下后刚好下面小道上一辆摩托车飞速开来,一个轮胎几乎从她的腿上轧过去。

黎辰是在医院听到这个故事的,他震惊,不敢相信。

黎落住院期间,李稳来过几次,表示愿意承担责任支付她的住院费,却再也没有提起和黎落重新开始的事情,守在那里彻夜照看着不肯走的人是那个被黎辰瞧不上眼的何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