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边城风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应对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64
0 前言
变电运行作为变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可以再很大程度上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变电运行过程的危险来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维修、培训工作人员的技术能、保障运行环境安全,都应该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确保用电安全、可靠,电力企业只有在做好对变电运行中的危险控制采有可能长远稳定的发展。
1 变电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
1.1 母线倒闸导致的风险
母线作为设备的总汇合,操作工作量大,要求工作人员操作前做好相关准备,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母线倒闸时变电运行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母线倒闸操作过程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带负荷拉刀闸事故,这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断开线路上的负荷时采用了没有安装灭弧装置的刀闸进行操作。此外,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切换导致的误动现象也很常见,其原因可能是厂家在继电保护装置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工艺及生产质量或者设计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工程中存在着某种不合理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在安装具体继电保护装置过程中,没有遵照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另外,空载母线充电时出现的串联谐振现象等都有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1]。
1.2 电力设备导致的风险
变电设备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设备一旦产生风险点,很可能会引起大范围的风险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设备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设备正常状态和良好运行上。变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不到位就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以变压器的相关操作为例,当进行切合空载变压器操作时可能出现过电压的现象或者当变压器中的空载电压升高时也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效果造成损坏,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就需要工作人员小心谨慎,平时注意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2]。
1.3 工作人员操作管理的风险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意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事故,不遵守日常工作的规章制度、运行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都是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中潜在的风险点,操作人员是变电站维护的主要人员,任何一个不规范操作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安全问题不仅是电力企业工作的基础也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电力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按时进行全面统一的性能检测、环境检测,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老化程度有明确的认知,并分析、整合问题产生的原因。
1.4 客观环境导致的风险
变电运行的突发意外中,还有一部分非人为的外界原因。高温炎热的夏季和风雪严寒的冬季更应提起注意。夏季高温时导线会受热膨胀,充油设备的油面也会随外界温度的提升而升高,突发雷雨天气时可能会引起地线故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冬季低温则会引起导线收缩,冲油设备油面降低。不同的天气日常变化会对变电运行管理过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值班人员提前做好准备,降低因为外界环境导致的风险。
2 变电运行管理中风险的应对措施
2.1 母线倒闸过程需严谨认真
母线充电过程中应该采用母联开关向母线充电,在没有母联开关的情况下,首先要确认备用母线完好无损,或者在采用刀闸充电,另外在母线倒闸过程中为防止母联开关出现误跳闸而造成带负荷拉刀闸事故,应该拉开母联开关的操作电源。进行母线操作时还应注意对母差保护的影响,除特殊情况以外,母线操作过程中母差保护需要投入使用。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谨记电压差的问题,因为距离母线断路器越近,电压越小,如果忽略电压问题,很可能在母线开关的触头上冒出小火花,这样就很容易烧伤母线隔离开关的触头和工作面[3]。
2.2 加大巡视检查力度
由于电力设备引起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这要求在实际操作管理中的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加大对变电设备、操作仪器、传输线路等设施的巡视检查力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排查,在特殊情况下有相对的巡查管理方案,定期进行全面维修,记录档案以便日后分析需要,确保变电运行管理的高效、安全、稳定。
2.3 将强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
相关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技术水平是管理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工作人员的适时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需要树立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了解变电运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风险会引发的事故伤害,其次要培养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和变电工作的正常运行。
2.4 完善管理制度
在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管理中,应该按照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加大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内容,提高工作人员遵守制度的意识,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工作,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其风险控制能力,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具体状况采取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变电运行过程中的高效、安全进行。
3 结语
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会对电网的实际操作产生决定性影响,在变电站构造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管理方案以应对变电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中风险,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国家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适应电网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郑万杰.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烟雨远山黛,万里云罗一雁飞
碎梦流萤,终诸相生无相,几重烟雨依栏叩雨声,手执似水流年,一剑西门吹雪,品自撰【剑客行】,十三少,袖中藏,画卷重,流星飞千纵,云海听涛笑横流,罗刹城,幻处皆为刀锋影;水月烟雾难分嫣,剑指秦时月,孰论天龙玄下机,江湖路,易水西风,何惧寒霜暗几重,泯恩仇,独赏燕赤霞,几点翠染轻素描,一醉边城雨霖铃
一袭黑衣,挽青干,逆沙踏风影,回梦烟岚,星宿列张,离心岛镶琥珀,争奈莺飞时,唇齿映桃红,是寻觅远古的印;孔雀翔,一次律动,芜笛茧丝缠,边城扬柳弄春柔,只为绕指泼墨剑花素妆红;一阙青花翠,粉黛湿裳袖,绕长亭,追风指点节,风城醉影笑惊鸿,八千里路云和月,遗落多少前尘旧梦,展长宣数尺,铺黄笺,临摹红袖翻飞帘卷萧湘雨,莫笑多情局,堆集剑花落成隐 ——那只落在青铜鼎上苔生的蝶,己沉香暗渡
滕王阁顶鹜孤鸣,心九曲,酒肆酌疏狂,青山隐,但凭一柄龙牙盘恒千山峻,笑论江湖风云榜,少林与武当,当属龙虎门,乾坤载元体,红尘怎多雪,当年少年客,自笑襄阳花,矜豪纵,竟引折英雄无数;日光同存,一段衷情不肯休,波云诡异江湖事,血滴子,离城中的故事,伴酒月,莫负一杯空,一剑舞倾城,出鞘化蛟龙,北雁南风任骁腾,隔空遥故旧,谁用浮云解聚散
关山暮色沉,笙歌劲弦,把酒空城拍潮水,侠客行,剑相随,拒绝尘世的点染,一思,一念,皆为生死盟约,多少离愁别绪,碾尽心色,远山如黛,轻捻手中影,你,是我烟雨重楼中一枚飞兮的魁离子,弄水孱旁的风语声,浪沙淘尽古今事,惊得落花珠语四溅( 散文网: )
刀剑笑,一曲彼岸流光醉逍遥,叹红尘落朱颜,为谁念,江湖怨情谁能言,风城有声沙落丘,血染纱,寻归袭,飞流遥看三千尺,二十四城,影落战台不慕远尘事,楚宫自垂帘,脂脂梳枝泪,一点幽红趁意开;返璞归真傲世空,几人识繁芜,多景楼上唯留三分图,江湖任我飘萍踪
黯黯寒月未眠时,长亭舞刀落尘寰
江南,如果是画里山水,古苎萝村就是画中的点睛之笔;江南,如果是青花瓷世界,古苎萝村则是青瓷最为润泽的釉光。
这儿的月,比别处的玲珑一些;这儿的山色,比别处的空漾一些;这儿的水,比别处的温柔一些;这儿的山歌,比别处的温润一些。
因为,这儿是西施生活过的地方。
水边山村走出的西施,如同清水芙蓉,如月下箫乐,如小巷洒落的丝雨,如灞桥掩映的柳色,清雅,婉约,纯净。这,是一种水流石上之美。这,是一种月映梅花之态。这,都得益于古苎萝村山水的涵润。
“青山隐隐水迢迢”,这句诗用来描写古苎萝村,或者说,用在描写今天的浣纱村,是最为恰当的。一条清清的若耶溪,在山间白白净净地流过,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中流出,从“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中流来。它清绝如月夜飘落的花瓣,它白净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女子的眸光。
在水畔山下的古r萝村,水田如镜,白鸟飞飞,荷叶青绿如伞,荷花白亮如纯情的笑靥。山水清白,自会有女孩清白如皎月,剔透如明珠。当年,在列国纷争中,在鼙鼓声声中,这里的山水,营造了一方宁静,营造了一方和平,营造了一方洁净。一个名叫施夷光的女子,一日日在青山绿水间走过,在田间小道上走过,听着这儿的鸟鸣蝉声,也欣赏着这儿荷花映水。
有记载说,在那个遥远的烟花三月里,范蠡看见西施时,西施正衣袂飘飘,头戴花环,唱着歌儿,走在山间小道上,去溪边浣纱。还有人说,那歌声薄如轻纱,柔如丝绸,清洁如过滤过的荷香,歌声道:“今我浣纱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若于罗兮轻霏霏,号稀素兮将献之。”
在吴越争霸中,在敌国频频取胜,祖国面临灰飞烟灭之际,她挥别故乡,走向了山下,走向一片刀光剑影中,走向历史云烟中,而后拂袖一笑,消失了踪影。
今天,我来时,仍是烟花三月,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走去,见到“古苎萝村”四字,敲一下柴门,里面空寂无人,只有草房依旧,只有木门木窗依旧,只有纺车农具和陶器依旧。那个女孩早已走远,走进了时间的另一面,走进竖行文字中,在2000多年前的岁月深处翩翩起舞,唱着浣纱的歌谣。
凤凰,是一个能勾起无限遐思的烈火中的精灵;凤凰城,是一个美丽而涂满浓郁神秘色彩的地方。她位于武陵山脉中段,湘渝黔交界处,东北仰望张家界,西南俯瞰梵净山。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面对遍布凤凰城内繁星点点的古迹、鳞次栉比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精致临江吊脚楼、一派古朴幽深的静谧覆盖着的青灰色古石板路、城外深情环抱山城的鬼斧神工造就的突兀青山、雄壮地趴着山脊俯瞰红尘的苗疆长城、脉脉潺流清澈如怀春少女眼眸的沱江水,我想桂林也会在心中油然生起一股敬意吧!这也难怪蜚声海内外的“鬼才画家”黄永玉每在回忆空灵纯粹的凤凰故土时,不免老泪盈眶感慨万千:“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凤凰骄傲,它就该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
且不说那城外沿江仲足于清冽水中的一排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几千年以来一直在默默散发着古老苗族的质朴与蛮勇 ,也不论那战国末期廪君种巴人为“避秦人乱”而栖居的桃花源那份与外世隔绝数千年的古朴悠然与精巧玲珑,单就城外那条有“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见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的文字描写的、浮沉过无数浪漫故事的沱江便足以让这座湘西小山城赢得世界无数真诚的赞叹!
在凤凰城人最大的骄傲,“赖一脉清波养育生命,滋润灵魂,放大人格”的“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里面,明眸善睐像金银花一样清新明丽的小翠翠与她那尽职尽责几十年如一日普度世人的老祖父、老实忠心的大黄狗相依为命于这条小河边,日复一日地用荡悠的方头渡船来表达对诸神、对充满灵性的所有生命与非生命的景仰。
当然,有了思春少女以及承载传达浪漫的小河与青山,自然少不了那执著敢爱的湘西少年――傩送。在爱情的两个极端方向:一边是王团总以一座新碾坊与日后的富足但庸俗无聊的生活作为嫁妆的王家小姐;一边是只有一只渡船与终身劳苦于沱江上那穷窘却温馨浪漫的生存为嫁妆的小翠翠。这位傩神送来的孩子毅然做出了抉择:“我不要得那碾坊,想要那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注定要撑个渡船。”可令人惋惜的是,这首被沈从文自己称为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失去光辉的意义之时,来谨谨慎慎写的最后一首抒情诗”有了一个难以称为“完美”的凄凉落寞的结局――傩送因同样爱恋着小翠翠的天保大哥的溺死而深深自责,最终痛苦地将对翠翠的一往情深化为一次没有明确归期的远航,以逃避心中那股浓重罪孽感的纠烦;而那于雷雨之夜失去了相依为命老祖父的小翠翠,便在那“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期待中默默同忠实的黄狗摆弄着象征她与傩送爱情的渡船,等待着梦中的男孩成为眼前的存在。可是,傩神终究没有成全这对有情人……凄婉与悲凉,便成为这首“抒情诗”的基调……
每次看完《边城》,我心里都会不期然地泛涌起一股酸楚。那一叶弯弯的小舟,又怎么能承受得起这许多生命中难以承受之悲哀呢?沱江,一条容纳过一位多情少女苦涩眼泪与辛酸心情的小河……
在湘西人看来,生命具有神性,非生命充满灵性。脉脉沱江自旷古洪荒以来,一直以一首有曲无词的旋律在不息地吟唱着傩神对天地万物的祝福。沱江绿水为媒,江边古树作证,多少对有情人在这条江边山盟海誓约定终生。在江边,没有身份,没有家族地位,没有金玉褴褛,有的只是一对滚烫的心与两双蕴含无限温情的眼眸;在江边,我是你的“大大”(哥哥),你是我的“娘女”(女人),浪漫无可争议地战胜了一切而完成了对万物的主宰。在江边,喜剧的浓彩完全掩盖了悲剧的淡墨。这,也算是博爱的沱江的馈赠吧?
黄沙大漠高天行,忽见满地墨湖多。
宁有天然石油海?原是遮阳阴云过。
(途中航班舷窗所见)
2
西伯利亚莽苍原,难见河曲山逶迤。
北天云堆千万峰,极地蜃楼谁得知?
(途中航班舷窗所见)
3
波罗的海泛碧波,偶掠岸边城巍峨。
眨眼飞机呼啸去,青云白烟影婆娑。
(途中航班舷窗所见)
4
十几小时万多里,跨洲越洋腾云霓。
抵达机场戴高罗,出关便是法兰西。
(抵达法国戴高乐机场)
5
凯旋门立二百载,帝国共和几转移。
火炬长明战士墓,马赛曲唱挥旌旗。
(巴黎凯旋门)
6
香榭丽舍梧桐色,方尖碑对凯旋门。
协和广场王后头,革命史册永留存。
(巴黎协和广场)
7
爱斯梅拉达不见,加西莫多踪影无。
彩玻空堂圣母院,三拱六门游人呼。
(巴黎圣母院)
8
玻璃入口下地厅,万八争上卢浮宫。
女神像下肩摩肩,丽莎画前路不通。
(卢浮宫)
9
东方馆里藏珍宝,埃及宫中奇幻开。
世间文物何聚此?多是侵略抢夺来。
(卢浮宫)
10
石桩栽地斜坡上,凡尔赛宫立山梁。
金碧殿后砾石地,圆水池下方水塘。
(凡尔赛宫)
11
塞纳河割城几岛?游船频繁桥下穿。
岸上水面互为景,绿树清波碧云天。
(塞纳河)
12
百丈铁塔七千吨,三层云天比三才?
一百二十年间事,几多大战几兴衰。
(埃菲尔铁塔为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320米,分三层,塔身重7000吨。“三才”者,天。)
13
门外长队夜夜涌,场内神话幻未穷。
康康舞热香槟冷,磨坊歌艳百年红。(巴黎红磨坊夜总会1889年创立以来,演出百年,康康舞是其演出的传统舞蹈。)
14
滴翠峡谷裂城郭,石桥百米通两边。
主拱肩扛八小拱,恍若赵州桥西迁。
(阿道夫石拱桥是卢森堡城中峡谷上一座百年老桥,横跨两岸的主拱上两边各肩扛4个小拱,主拱外两边还各另有一个高拱,总计大小共有11个拱,桥高46米,长84米,拱门左右对称,高挑轻灵,壮观秀美,为当地奇景之一。)
15
列强争锋皆来此,四围宫殿集大观。
石砖黑墙烟火色,千年风云意阑珊。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号称“欧洲首都”,其大广场地面用一种灰褐色古旧的石砖铺设,广场四周聚集了欧洲各个时代各种风格的建筑群落,蔚为大观,承载了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传奇。)
16
“第一公民”频添衣,尿童救城古传奇。
“丁丁”也是一公民,漫画围里人多嬉。
(“布鲁塞尔第一公民”撒尿小孩的铜像立在一条小街的墙角处,建于1619年,传说他因用尿浇灭了西班牙侵略者炸城的导火索而牺牲,多年来世界各地的人们不断给他赠送衣服,当地为收藏衣服还建了一个博物馆。比利时被称为世界连环画王国,“丁丁”是该国画家埃尔热创作的漫画丛书《丁丁历险记》里的主人公。该国还有许多奇怪有趣的节日和游戏,闻名于世。)
17
莱茵马斯河入海,低地山川水云弥。
王国繁华人富裕,海堤圩田风车奇。
(莱茵河、马斯河从荷兰的鹿特丹流入北海。)
18
造船航海称海霸,资本掌权五百年。
同性结婚安乐死,鲜花之国喜新鲜。
(荷兰十五六世纪曾称霸海洋,有“海上马车夫”之名。1581年由北部7省建立的荷兰共和国,又称尼德兰联合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1998年、2000年,荷兰先后批准同性结婚和“安乐死”法案。)
19
运河百道桥千座,趸船水边自为家
岸上酒绿灯红处,开放无涯烟柳花。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称“北欧的威尼斯”,水道、街道交织成网,有16 5条运河,其中,只有一条是自然河流,还有1292座桥梁。运河水边停靠着数以千计的船,乃是人们的家园,船上有小花台,有院坝,情趣盎然,别是一番风景。运河岸边的主街上是红灯区,布满酒吧和}生商店,入夜后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20
小镇桑斯史查斯,天雨洒落欲漫溪。
木鞋绚丽奶酪重,风车满原草萋萋。
(桑斯史查斯风车镇位于阿姆斯特丹北20公里处,溪流、水道交织的原野上矗立着许多风车,叶片以红、黑、白三色为多,大雨落下时,仿佛溪水就要漫上绿色的原野。这里还有加工木鞋和制作奶酪的作坊在表演工艺、出售产品,木鞋款式多种多样,色彩绚丽多姿,价格层次丰富,吸引着许多游人驻足欣赏和购买。奶酪形圆个大,色泽金黄,十分诱人,但,据说货真价贵,游人欣赏多于购买。)
21
科隆教堂山凌空,五百尺高双塔尖。
塔楼万余窗画彩,黑石冲天恁庄严。
(有750多年历史的德国科隆大教堂如巨大石山垂直而立,外观通体黢黑,仿佛历史的烟尘熏烤所致,教堂长144米、宽86米,中间拱门两边上方的双尖塔高161米,据说为举世教堂之最高者,教堂建筑上还布满了一万多个大小不一的塔楼。)
22
莱茵碧波船如梭,绿树黑石山低昂。
粉墙红窗褐顶尖,童话屋宇山水傍。
(德国科布伦茨段莱茵河)
23
女神持剑广场立,身后山墙人字宫。
罗马皇帝加冕地,至今楼彩黑白红。
(德国法兰克福罗马贝格广场)
24
奥运公园芳草绿,市政厅外人如云。
郊野遍植酿酒物,啤酒节日举世闻。
(德国慕尼黑)
25
机械操持地大块,轮替耕作重休耕。
四围森林掩农舍,绿野乡村锦绣成。
(德国乡村景色)
26
萨尔斯堡群峰中,莫扎特像碧山前。
堡矗山顶河穿城,大师故居小街边。
(奥地利萨尔斯堡)
27
多瑙河蓝维也纳,森林环抱合有诗。
宫殿音乐歌舞剧,古都千秋华尔兹。
(奥地利维也纳)
28
百岛百桥百水道,水城无车世称奇。
千船穿梭贡都拉,万人漫步威尼斯。
29
总督宫外叹息桥,教堂钟塔大广场。
雄伟玲珑占建筑,夜半潮涨地沧浪。
30
阿托侨上十三拱,廊桥店电人自斟。
桥下船歌水空碧,海天一蓝冼客心。
31
百年垒成一白塔,八百年间任倾斜。
落体实验旧传说,斜塔声名满天涯。
(比萨斜塔)
32
巧夺天工两奇楼,斜塔身边古教堂。
精美玲珑赛斜塔,身正不歪名不扬。
33
交通贸易金融城,中占称雄几百春。
文艺复兴策源地,巨人代出世无伦。
(佛罗伦萨)
34
白墙蓝窗红穹顶,圣母百花教堂明。
宝钻含苞六百载,螺旋石柱枝叶萦。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红色钻石形状的巨大穹顶如含苞欲放的蓓蕾高耸在城市的中心600年,支撑建筑的白色大理石柱子外饰以不断向上的螺旋线,周围雕有灿烂的花枝等。)
35
小小雕像悬空壁,故届简朴似柴房。
游人如潮仰胜迹,但丁神曲万古芳。
(佛罗伦萨但丁故居)
36
阿诺尔河步凌波,廊桥如画挂碧天。
贝特丽丝倩影去,但丁终生梦婵娟。
(佛罗伦萨阿诺尔河上的旧桥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廊桥,传说是当年但丁和他终生的偶像贝特丽丝邂逅的所在。)
37
圆方柱顶圣徒像,四百巨石四列排。
泉喷石盘青苔绿,方尖碑矗调和谐。
(梵蒂冈圣彼得大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米,两侧有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其中有圆石柱284根、方石柱88根,分四列排立,每根柱顶站立着一个圣徒雕像,广场中央有26米高的方尖碑,两边各有一个两层圆形石盘构成的喷泉。)
38
教堂能容人五万,穹顶高耸屋敞宽。
雕像华盖金宝座,大师杰作世称叹。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39
万孔千疮角斗场,断壁残垣杀声消。
凯旋门立大道荒,道旁橄榄绿枝条。
(意大利罗马科洛塞奥竞技场)
40
千秋帝同令安在?古城遗址落残阳。
乱石女墙斜坡短,人世经得几沧桑!
――广州禁烟
西方殖民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始于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已经泛滥成灾,造成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对国民身心的摧残,不断削弱中国的民气军力,同时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和工商业的普遍萎缩,严重危及国计民生。
围绕抵制鸦片输入的问题,清政府内部早有“严禁派”和“驰禁派”的斗争。1839年初,“严禁派”的核心人物林则徐经过与“驰禁派”的反复较量,得到道光皇帝的支持,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赶往广州领导禁烟。他从途中就开始调查鸦片流入情况,一到广州就找来各方面人士商讨禁烟办法。当时集聚广州的外国鸦片商贩,由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挑头极力抵制和破坏禁烟,用尽贿赂利诱、逃避拖延、扰乱生事、抵赖威胁种种手段,并先后六次进行武装挑衅。林则徐大义凛然,在广东军民的支持下挫败了义律一伙的顽固抵抗。4月上旬到5月中旬,英、美等国鸦片商贩先后交出二百三十七万六千多斤鸦片。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亲自主持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当众销毁。“”这一旷古未有的壮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有一首词反映的正是前后的情况――
高阳台
邓廷桢
鸦度冥冥,花飞片片,春城何处轻烟?膏腻铜盘,枉猜绣榻闲眠。九微夜星星火,误瑶窗多少华年。更谁堪,一道银潢,长贷天钱。
星槎恰到牵牛渚,叹十三楼上,暝色凄然。望断红墙,青鸾消息谁边。珊瑚网结千丝密,乍收来万斛珠圆。指沧波、细雨归帆,明月空舷。
这首词的作者邓廷桢(1775―1846年)字维周,号筠,江宁(今南京)人,1801年进士,历官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当时正在两广总督任上。邓廷桢原本是倾向“驰禁派”的,比林则徐年长而且资历较深,但从广州禁烟开始,他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一起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历经战祸和流放一直不渝。这一方面表现了邓廷桢胸怀大局的襟怀和高尚品格,同时也反映出林则徐的人格力量和善于团结人的作风。在晚清历史上,钦差大臣因为不能团结地方督抚而贻误大事的情况屡见不鲜,林则徐与邓廷桢的友谊堪称一段历史佳话。
邓廷桢曾经潜心研究词学并有很多词作,是清朝“大臣词”中的翘楚。这首词是他在之后写给林则徐的。
开头三句用广角镜头展现禁烟前的广州情景:幽暗的天空不断有乌鸦飞过,风过处一片片花瓣正在飘落,春天的广州城是哪里又升起了袅袅轻烟?这三句中分别嵌入了“鸦”、“片”、“烟”三个字,可谓颖思巧构!
接着将镜头推近,展现烟徒们卧榻吸毒的丑态并回答上句“轻烟”的出处:看看那些装有烟膏的油腻的铜盘,如果你以为那些人是在卧绣榻上闲眠那就大错特错。
接下来形象地揭示鸦片的危害:每到夜晚都有无数的烟灯冒出星星火光,鸦片残害了多少人的身心健康,耽误了多少人的大好年华!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吸鸦片耗财无限,大量的白银正像银河一样流淌。这里可以理解为嗜毒者不断借贷,也可以想象银钱大量外流。词中“九微”是一种灯的名称,唐代王维诗中有“春窗曙灭九微火”,这里借指烟灯。“瑶窗”是美丽的花窗,代指烟徒们本来可以拥有的美好生活。
下阙写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广州,洋人的十三商行顿时一片灰暗凄伤。由于洋商拒不交出鸦片,林则徐下令封锁十三行,洋商们盼着本国的救兵,“望断红墙”,可是盼不来救兵,也没有“青鸾”给他们传递消息。林则徐的禁烟方案就像海捞的网一样周密,终于收缴了万斛烟土。我们的林大人指点万里苍波,在细雨中乘船凯旋,此时雨过天晴,月光洒满了大人的归船。
词中的“星槎”隐含一个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古代传说有人乘木筏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邓廷桢化用这个典故指朝廷钦差林则徐,而将木筏写作“星槎”则是美誉之词。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人,1811年进士,之前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苏巡抚、湖广总督。林则徐不仅是坚决抵抗外敌入侵、严禁鸦片的民族英雄,也是封建时代末期“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他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以供制定对策、办理对外交涉参考。这些资料,先后编为《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曾经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团结各方以成就大业;下联警戒自己杜绝私欲,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这副对联也可以说是林则徐禁烟运动中的行为写照。
对于词,林则徐没有邓廷桢那样专深的研究,平时作词也不多;但是,在接到邓廷桢的词作之后,林则徐很快就步原韵写了一首和词――
高阳台
林则徐
和筠尚书
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春雷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燃。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上阙描写鸦片由外国输入,毒害我国人以致泛滥成灾的情况。“玉粟”、“金丝”都是指鸦片;“蕃航”指外国海船运输。“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爱挑灯、夜永如年。”描绘吸食鸦片的情状,颇有漫画的批判色彩。“缗”是钱贯,这一句说鸦片给国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阙中的“”读xū,忽然的意思。“浮槎”即木筏,与邓廷桢词中的“星槎”用同一个典故但改为逊词。“霓节”:有虹霓色彩装饰物的符节,为代表皇上负有特别使命的大臣所持有。现今某些畅销书上说“霓节”代表的是林则徐,“浮槎”指外国船只,这是明显的误解,因为林则徐不可能自称“霓节”。这里的“霓节”应当解释为代表皇上节制一方的重臣所持的符节,林则徐用来指邓廷桢以示尊重;“浮槎”则是林则徐谦虚的自指,也是对邓词中“星槎”等美言的回应。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顺畅地解读下阙的意思――
炮声像春雷一样忽然打破了零丁洋的沉寂。可笑侵略者海市蜃楼般的船队,他们的嚣张气焰已经到头,像死灰一样不能复燃。站在沙角高高的炮台上,看见敌船乱纷纷地逃向天边,我这个乘木筏而来的凡人得以很随便地陪您这位封疆大员展望澄碧如镜的海面。我们要告诉那些从“绝岛重洋”来的贩毒者远离我中华海疆,要有秩序地一批一批将船开回去。
在广州禁烟期间,林则徐在邓廷桢和水师提督关天培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整顿海防,防范外敌侵略。他们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们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积极备战。7月,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林则徐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立即赴虎门与关天培一起布防,亲自督师数次击败英军。
1939年旧历八月中秋,邓廷桢邀林则徐、关天培同登沙角炮台赏月并视察防务。两天之后,邓廷桢将他写的一首词给林则徐看――
月华清
邓廷桢
中秋月夜,偕少穆、滋圃登沙角炮台绝顶晾楼。西风泠然,玉轮涌上,海天一色,极其大观,辄成此解。
岛列千螺,舟横万,碧天朗照无际。不到珠瀛,那识玉盘如此。划秋涛、长剑催寒;倚峭壁、短箫吹醉。前事,似元规啸咏,那时情思。
却料通明殿里,怕下界云迷,蜃楼成市。诉与瑶阍,令夕月华烟细。泛深杯、待喝蟾停;鸣画角、恐惊蛟睡。秋霁,记三人对影,不曾千里。
词前序中“少穆”是林则徐的字,“滋圃”是关天培的字。
上片描绘了登高临海看到的壮观景象和词人的无边遐思。,是一种水鸟,古代常画于船头,因此用代表船。珠瀛即瀛海,因海内盛产珍珠故称。“玉盘”用李白诗中“白玉盘”之意指月亮。“元规”是晋朝征西将军亮的字,他曾登武昌南楼赏月啸咏。
上片说:海上无数的岛屿仿佛海螺一样星罗棋布,无数战船、商船横在海上,樯桅林立。不到瀛海,怎么能知道月亮会这样又大又圆又亮!我真想挥舞寒光闪闪的倚天长剑划断无边无际的波涛,真想倚着峭壁吹出让人海同醉的箫声。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这时颇有亮登武昌南楼吟咏长啸那样的情思。
下片的大意是:料想玉皇大帝正坐在通明殿,耽心下界云雾弥漫,让世人们都迷入海市蜃楼般的幻境之中,所以特地关照“瑶阍”即管领天门之神:今夜的月亮要格外明亮光华,烟尘要格外细微透明。我们本该大杯大杯地饮酒,就像李贺诗中说的“酒酣喝月使倒行”,但现在的时局却不让人轻松。如果像李贺那样大声喝叫月亮(蟾)停下并吹响画角,正在潜睡的巨蛟之类恐怕会惊起而兴风作浪。好在我们三个人今天团聚在爽风朗月的中秋之夜,不曾像苏轼说的“千里共婵娟”。
这下片处处隐喻禁烟的时事,表达对局势的严重关切。比如:“通明殿”比喻朝廷,“蛟”比喻海上入侵外敌。只要细心揣摩这一系列比喻的意涵,便能体会作者对时局的深明洞察和忧国忧民的热切情怀。
令后人痛心的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居然成了“谶语”。几个月以后,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与林则徐、关天培分开。再过几个月即1840年10月,清廷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将林则徐、邓廷桢同时革职并先后充军、流放新疆,而关天培则在1841年2月战死。三位民族干城,只有这一个中秋“不曾千里”!
看到邓廷桢的上首词之后,林则徐当时也有和词。不过,我们不妨变换场景,看林则徐流放到新疆以后和邓廷桢的另一首词――
金缕曲
林则徐
春暮和筠绥定城看花
绝塞春犹媚。看芳邻、清漪漾碧,新坞铺翠。一骑穿尘鞭影瘦,夹道绿杨烟腻。听陌上、黄鹂声碎。杏雨梨云纷满树,更苹婆、新染朝霞醉。联袂去,漫游戏。
谪臣权作探花使,忍轻抛韶光九十,番风廿四。寒玉未销冰岭雪,毳幕遍闻香气。算修了、边城春禊。怨绿愁红成底事,任花开花落皆天意。休问讯,春归未。
邓廷桢于1841年充军到新疆伊犁,1843年释回。林则徐本来与邓廷桢同时被革职流放,但军机大臣王鼎以黄河决口为由挽留林则徐协办河务,直到1842年,清廷再次下旨将林则徐流放到伊犁。两人在新疆相聚约一年时间,这期间有几次诗词唱和。1843年3月,绥定镇总兵邀林则徐父子、邓廷桢父子一起去绥定城(今新疆霍城县惠远镇)观花,邓廷桢先作了一首《金缕曲》,林则徐仍然步原韵和了上面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他们骑着马“影瘦”、“穿尘”,联袂踏春。把边塞绝地的春天写得美如江南。其中“苹婆”即文林果,味甘美,北方或称为“频婆果”。
下片中的“探花使”是有来历的,古时殿试高中的进士们在杏园聚会谓之“探花宴”,要选出一二人作“探花使”遍游名园。“韶光九十”、“番风廿四”指春季九十天大好时光和二十四番风信。“毳”(cuì)是鸟兽的细毛,“毳幕”指当地的毡房。“春禊”是古人于春季在水边举行祭礼以祛除不祥,一般还会在水边饮酒赋诗。“底事”可解为“何事”、“什么事”。
这首词情思高昂,格调超逸,流畅易读,充分表现了林则徐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与豁达襟怀。词中“联袂去,漫游戏”,“算修了、边城春禊”都是旷达语,并不是说成天以游春赏花为乐事;同样,“任花开花落皆天意”、“休问讯,春归未”,也不是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而是抛开个人烦恼的乐观态度。事实上,林则徐在流放新疆期间从未消极,他不顾年高体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对加强西北边防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他从大量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实际威胁,形成了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并向伊犁将军明确提出了“屯田耕战”的战略方针,他因此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后来被当地民众称为“林公井”、“林公车”。他曾经特别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这在二三十年后就得到印证。
此次研究共收录大陆10545部影视剧名、香港1522部影视剧名和台湾617部影视剧名。在对上述影视剧名进行详细的语言分析后我们发现,影视剧名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共同特点:
(一)定中式结构为主
的影视剧名基本都由词和短语构成,少数为句子或其他语言符号的合成结构。其中,复合式的偏正结构占绝大部分,定中偏正式是影视剧名最常用的结构模式,如大陆的《爱情公寓》、香港的《桌球天王》、台湾的《蓝色大门》等。从表1可以看出,的定中式影视剧名都以过半的优势占据影视剧名结构的榜首,而台湾影视剧名中的定中式偏正结构比大陆、香港多,比例高出近一成。可见,定中式结构是影视剧制作者较青睐的核心形式,在突出焦点和吸引观众等方面都较其他结构更为有利。
(二)善用熟语
改编谐音双关是现代汉语较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可以起到加深印象或增添意趣的表达效果。作为一种丰富大众生活的媒体艺术作品,的影视剧也在命名策略上较多地采用了这种手法。无论是大陆影视剧,还是港台影视剧,都偏爱对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进行谐音改编。虽然这些影视剧名在数量上并不占有极大优势,但据此亦可看出,利用熟语的传播力度来加强影视剧的宣传和推广,是影视剧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从表2可以看出,熟语改编这种形式从新世纪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影视工作者还超越了地域的局限,在具体熟语的选择上出现了诸多共同点。比如,大陆和台湾的影视剧名都对“最后”一词进行了改编和运用,大陆有《醉后一夜》,台湾有《醉后决定爱上你》。另外,大陆和香港都对金庸的小说书名《绝代双骄》进行了再次创作,大陆出现了《绝色双娇》的影视剧名,香港出现了《绝代商骄》的影视剧名。这些语言现象说明,汉语熟语的流传并未受到地域的限制。
(三)混用其他语符
通观全局,的影视剧名大部分都是由汉语词汇构成的,不过,近几年纷纷出现了其他语言符号介入影视剧命名的情况。这类影视剧名的数量不多,却起到了丰富影视剧名格式的作用,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总体数据分析,新世纪以来“多语符”格式的影视剧名在越来越多,“无汉语”格式的影视剧名目前还是数量最少的。而其他三种命名格式,大陆影视剧名较多采用“汉语+数字”的模式,台湾影视剧名较多选择“汉语+标点”的模式,香港影视剧名则多用“汉语+字母”的模式。虽然的影视剧名在运用其他语言符号时存在些微差异,但总体而言,的影视剧名都开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格局。
(四)套用强势语模
在的影视剧名中,均出现了部分强势语模,并据此形成了一系列影视剧名。这些语模或自发创造,或受到欧美和日韩影视剧名的影响,在命名策略中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和生命力,亦对的媒体语言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表4例举的只是影视剧名强势语模中较突出的一小部分。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个别语模甚至在的影视剧名中均有出现。如“×风云”,除香港地区有《岁月风云》等影视剧名外,大陆也出现了《边城风云》《将门风云》《大清风云》等影视剧名。台湾影视剧名的“×之恋”语模,在大陆衍生了《水晶之恋》《山楂树之恋》《微时代之恋》等影视剧名。这些语模之所以得以繁衍,往往是由于首部命名的影视剧传播广泛,影视制作者们希望借由它们的影响力,获得受众对新一部影视剧的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些语模在生根发芽,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影视剧的命名。
二、影视剧名的个性
的影视剧名虽然具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彼此之间仍有颇多差别。正是由于这些差别,各地受众往往一看片名,就能判断出该影视剧的地域出处。到底是哪些语言上的细微差异造成影视剧名的不同呢?
(一)常用的音节数
通观新世纪以来的影视剧名,我们发现,大陆和香港的影视剧名多以四音节短语为主,此类短语占到总体片名的四成左右。台湾影视剧名则多以五音节短语为主,其四音节短语的影视剧名仅占总体片名的15%左右。不管是常用的定中式偏正结构,还是位居二、三位的主谓结构和联合结构,大陆和香港的影视制作者往往喜欢采取“2+2”的节奏形式来命名,如大陆的《爱情公寓》(定中)、《千金归来》(主谓),香港的《读心神探》(定中)、《侠骨仁心》(联合)等。而台湾的影视剧则运用“2+3”“3+2”“2+1+2”“1+2+2”等多种组合形式来命名,如《爱情白皮书》(定中)、《你那边几点》(主谓)、《狂爱龙卷风》(动宾)等。正是这种节奏上的变化,使台湾影视剧名产生了不同于大陆和香港影视剧名的韵律感,也使其影视剧名具有了较高的辨识度。
(二)一般词汇的来源
的影视剧名大多采用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的选用在的影视剧名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具体选用哪些一般词汇,大陆和港台影视剧名呈现出大相径庭的格局。从表6可以看出,古语词、外来词和行业语在影视剧名中均有出现,隐语这种特殊的一般词汇仅在香港影视剧名中出现,如《文雀》《雀圣》等。新词语只出现在大陆和台湾的影视剧命名中,如大陆有《泰囧》,台湾有《给力星期天》。大陆影视剧名中基本不包含方言词,而台湾和香港的影视剧名都出现了部分方言词,如香港的《点解阿sir系阿sir》、台湾的《阿嬷的情人》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虽然影视剧名都选用了古语词、外来词和行业语,但在数量多寡和来源种类上仍存在诸多差别。大陆影视剧名采用的古语词较多,不同朝代的词汇均有涉及,香港影视剧名中的古语词数量中等,台湾影视剧名中的古语词最少。香港影视剧名选用的外来词最多,主要来自欧美词汇(如《心路GPS》)、宗教词汇(如《无间道》)等;台湾影视剧名选用的外来词也不少,但种类比香港影视剧名丰富,如《爱情ATM》来自欧美词汇、《败犬女王》取自日韩词汇、《艋舺》出自少数民族词汇等。相比之下,大陆影视剧名的外来词较少,且基本都来自欧美词汇,如《上海伦巴》。行业语在影视剧名中都占有较大份量,不过所选取的行业多有不同。香港影视剧名中的行业语多出自公安界和法政界,如《CIB刑事情报科》《法网狙击》等;大陆影视剧名中的行业语多出自军事界,如《我是特种兵》;台湾影视剧名多选取体育界和饮食业用语,如《大灌篮》《翻滚吧!蛋炒饭》等。
(三)颜色词的使用频率
美国语言学家L.R.帕默尔(1983)说过:“颜色有一种很大的心理效果。”由于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不同,人们对各种颜色会产生不同联想意义和价值判断。在的影视剧名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颜色词,研究发现,这些颜色词出现的频率在的影视剧名中各有不同。影视剧名中常见的颜色词有“黑、白、红、血、金、蓝、青、紫、花”等。总体而言,“黑、白、红”是影视剧名最常用的。从表7可以看出,大陆影视剧名多选用“红”色,其后的“血”色兼具“红”色的一些象征意蕴。香港的影视剧名首选“黑”色,其后的“金”色在大陆和台湾影视剧名中都较少出现。“白”色在台湾影视剧名中一家独大,使用频率是其后“黑”色的两倍。从不同颜色词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窥见影视剧在命名思维上存在的思想文化差异。
(四)语气词的选择
的影视剧名中还包含了少量的语气词,这些语气词的出现,对人们判断该影视剧的来源地域有辅助作用。总的来说,新世纪以来的影视剧名中,台湾影视剧名采用的语气词最多,大陆次之,香港最少。如表8所示,台湾影视剧名共采用了3个语气词:“吧”“哈”“嗨”。除了表8中示例的影视剧名以外,类似的台湾影视剧名还有不少。大陆影视剧名虽然也采用了3个语气词:“啊”“吧”“呀”,但“啊”“呀”只使用过一次,且用于同一个影视剧名《爱啊哎呀,我愿意》。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这部影视剧是由大陆和台湾合拍的,所以不排除该剧命名受到台湾影视制作者的语言影响。而香港影视剧名至今为止只出现过一个语气词“呀”,且只有一部影视剧名使用。此项语言差异虽小,但其深层的影响因素值得重视和挖掘。
三、影视剧命名差异的影响因素
从影视剧名的共性和个性可以看出,影视剧名的“同”是多于“异”的。而那些造成“异”的因素才是语言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可能对影视剧名的差异造成了影响:
(一)殖民文化对港台语言的影响
香港曾沦为英国殖民地近百年,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人一直生存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之中。不论是在思想文化方面,还是在语言使用方面,香港无不体现出一种东西方文明交融碰撞的特点。香港的语言一直在汉语和英语中游离,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把粤方言和英语夹杂在一起使用,使香港影视剧出现了如《点解阿sir系阿sir》这样的剧名,这也是香港影视剧名中外来词大多源于欧美语言的原因。台湾自1895年起受到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当时在台湾推行日语教育,使台湾话中吸收了很多日语词。近代,台湾又受到美国等欧美国家文化的影响,外来词中除有日语词外,还掺杂进一些欧美词汇。据汤志祥(2001)统计,台湾国语中的日语词占外来词的51.1%,英语词占外来词的48.9%。所以,台湾影视剧名中外来词的来源比香港、大陆都复杂,如《料理情人梦》中的“料理”一词来自日语词汇,是“菜肴”的意思;《运转手之恋》的“运转手”为日语借形词,是“司机”之意;《黑糖玛奇朵》是一种意大利咖啡(CaramelMacchiato)的译名,意为“甜蜜的印记”等。另外,台湾国语还吸收了日语善用语气词的特点,日常对话中就常出现“啦、啊、耶、哦”等语气词,因此,台湾影视剧名中的语气词比大陆和香港都丰富亦是受到日语的影响。
(二)政治历史因素造成音节数目的差异
由于政治原因,台湾从1949年起与大陆隔离,语言环境相对封闭。郭熙(2004)认为,大陆地区汉语从20世纪50年代起确立的规范,实际上是以延安时代形成的“标准化的革命工作语言”为源头的。而台湾地区的国语并未使用这一规范。周殿生(2006)指出,台湾国语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沿袭了“五四”以后白话文的某些特点,即使是口语也不乏斯文。戴红亮(2012)列出了大量语言事实证明此观点,比如在文字方面,台湾地区仍在使用繁体字;在语音方面,保留了一些旧有的读音,还在使用注音符号。当然,表现最为充分的是词汇方面,更多地使用了一些早期国语中经常使用的“古旧”词语。在台湾影视剧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文言虚词,如《运转手之恋》《吐司男之吻》中的“之”。另外,台湾国语也延续了文言文善用单音节词的特点,这与大陆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结构不太相同。刁晏斌(2011)发现,台湾地区的汉语是在三字格的基础上“再造”双音节的简缩形式。因此,在影视剧名的音节数方面,台湾地区呈现出与大陆和香港迥然不同的“五音节短语”占多数的情况。
(三)生活节奏引起词汇选择的变化
香港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发展远在大陆和台湾之前。由于经济的腾飞,香港较早地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有现象: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较淡漠等。在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氛围中,香港影视剧自然要迎合香港人的娱乐心态,即追求消遣和刺激的即食文化。据此目标,香港影视剧题材多拍摄易产生惊险刺激之感的警匪片、功夫片和惊悚片,或是为博人一笑、无厘头的喜剧片等。因此,香港影视剧名中的行业语多来自公安界和法政界,其剧名较之大陆和台湾更倾向采用夸张、醒目的字眼,如“黑、金”等对感官刺激较大的颜色。大陆和台湾的生活节奏比香港都要缓慢一些,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生活节奏也日趋快捷,但这种生活态度要体现到影视剧名等文化娱乐领域,还需要假以时日。因此,台湾影视剧名的行业语仍以饮食业、体育业等日常休闲词汇为主;大陆则由于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影视剧名多选用历史军事等方面的词汇。
(四)方言与地域因素的渗透
台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了闽南人、客家人等外来人口以外,还有高山族、平埔族等原住民。这样的人口构成使台湾的语言情况十分复杂。仇志群、范登堡(1994)发现,台湾虽然早已普及了国语,但仍然以方言为主要交际工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多语社会。这样的语言现象反映在影视剧命名上,就是台湾的某些影视剧名采用了一些大陆和香港都没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比如,《艋舺》取自台湾平埔族的凯达格兰语“Moungar/Mankah”的译音,原指小船,后引申为小船聚集地。《赛德克•巴莱》取自台湾赛德克族语“SeedigBale”,意思是“真正的人”。新世纪以前,大陆影视剧名也偶有少数民族语言出现,如《阿诗玛》来自彝族语、《嘎达梅林》取自蒙古族英雄名等。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推广,少数民族语言较少出现在媒体语言之中。因为地理原因,香港几乎没有少数民族,粤方言在当地占主要地位。殖民统治时期,普通话未能在香港推行,直到回归后,香港地区的人们才开始慢慢接触普通话。因此,香港影视剧名包含了较多的粤方言,如《爸爸闭豁》中的“闭豁”是粤方言“担心、麻烦”的意思;《点解阿sir系阿sir》中的“点解”是粤方言“为什么”的意思,“阿sir”是粤方言夹杂英语形成的一句日常口语,既可指老师,也可指警察。大陆不仅有56个民族,还涵盖了7大方言区。如果用任何一种方言来命名影视剧,该剧名都可能造成其他方言区人们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大陆影视剧名中基本没有方言词汇出现。
四、影视剧名研究的功用
影视剧名是媒体语言中极具生命力和传播力度的语汇成分。它既是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民族心理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留下印迹的最鲜活呈现,同时又对人们的思想与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通过影视剧名的对比分析,我们对的语言研究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影视剧名研究有助于探究的文化差异
申小龙(1991)曾指出:“语言就像是一面色彩斑斓的镜子,摄下了民族、经济、文化、心理素质各方面的特征;它又像一副隐形眼镜,规范着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规范着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由于地域等原因,在诸多层面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被间接反映到影视剧名上。通过上文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如大陆影视剧名对“红”颜色的偏爱、香港影视剧名使用宗教词汇的现象、台湾影视剧名的多民族语言色彩等。这些语言现象都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语料。
(二)影视剧名研究有助于分析的流行词汇
流行词汇最能体现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而影视剧名为了吸引观众多会选取最流行的词汇。影视剧名中使用的词汇存在不少差别,如大陆流行词汇多源自熟语改编,香港流行词汇多来自法政用语,台湾流行词汇多受到日本等国影响。朱景松、周维网(1990)曾说:“研究台湾国语词汇的变异,对于词汇理论的探索有很大意义。台湾国语词汇差异的形成,在语言史上提供了一个特殊例证。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例证看一看,由于同民族共同语的主体(首先是北京口语)长期隔绝,一个地区的民族共同语会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本来面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哪些因素影响它变化。”因此,影视剧名分析对的词汇研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影视剧名研究有助于理清语言融合的脉络
新世纪以来,的语言随着时间推移渐渐交融,我们可以从影视剧的命名上直接观察到语言的逐步趋同,比如同一熟语改编的影视剧名、相同语模在影视剧名中的借用等。熟语的使用生动地体现了汉民族语言跨越地域距离的顽强生命力;强势语模的分享说明了思想文化的共通与融合。这些现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语言接触和文化传播过程中缓慢形成。影视剧名的历时研究便可作为理清这条语言趋同脉络的有效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语言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四)影视剧名研究有助于推动的汉语教学
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中国小说,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学需做到五个结合。
一、案例教学与文学史教学相结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与高中语文选修Ⅱ“小说与戏剧”相匹配,重点学习欣赏中国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国小说的欣赏艺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实践证明,将文学史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欣赏中国小说,可起到由线串点,由知识形成技巧,进而总结规律升华成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二、专题教学与综合欣赏相结合
《中国小说欣赏》编排的特点是根据选文主题来选材和划分单元的。每个单元是一个独立的主题,也是一个独立的专题。各专题的教学必须要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掌握欣赏中国小说方法的目标。例如“谈神说鬼”单元,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了解《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色,人物刻画。
综合欣赏包含背景材料的收集,原始资料的整理,欣赏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欣赏规律的揭示和方法的归纳。综合欣赏给学生提供一个构建知识链条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综合理解,掌握中国小说欣赏的规律与方法。比如欣赏《红高粱》,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评论家的评论观点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指导学生对这些材料加工整理,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阅读理念,分析《红高粱》的象征意义和蕴藏内涵,利用各种欣赏方法分析作品,提出自己的论断。
由专题学习到综合欣赏,使学生对小说欣赏从知识到理论,由零碎肤浅的认识上升到系统、深入的理解。综合欣赏是小说鉴赏活动中提升质量保证效率的最佳环节。
三、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写作品。小说篇幅一般比较长,而“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些都是鉴赏小说时不可缺少的,只要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自主鉴赏就能提纲挈领,举重若轻。
《中国小说欣赏》虽是选修课,但选修课和必修课是有联系和衔接的。我们已经学习了必修3中《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必修5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等小说,通过这些篇目的学习,掌握了小说鉴赏的相关知识及鉴赏的步骤和切入点,总结出了鉴赏小说的步骤:
1、依托文字理清情节线索;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4、研究写作技巧,把握叙事视角。
归纳出了小说鉴赏具体方法:
1、人物鉴赏:颦笑言语见真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情节鉴赏:文似看山不喜平(节奏、悬念、巧合、突转)
3、环境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叙事技巧:笔端变幻风云生(视角、详略、顺序)
在必修课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选修课程自主鉴赏的任务。如教学第二单元《聊斋志异》的《香玉》一课,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致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概括情节:
开端: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展: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局: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再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加以自己的评价。如香玉的热烈多情,绛雪的善解人意等。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写得好的地方,从人物塑造,语言应用、环境描写、构思手法上加以赏析。
在小说选修课教学中,能联系必修教材,用必修指导选修,不仅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觉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自主欣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新课标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中国小说欣赏》无论是单元说明,还是“赏析”、“思考”、“链接”,都是指向具体作品的解读,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中国小说,是本门课最大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老师大胆放手,并不是说老师可以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学习,也不是指老师毫无目标,胡乱指导,相反老师要事先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和讨论环节,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大胆假设、推理、分析、探究。
如第六单元的《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指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工讨论,相互交流展示,然后教师再加以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选修教学与高考备考相结合
从2009年实行的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中设置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从中选做一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材已渐渐由小说取代了散文。从近几年的高考题型看,小说阅读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考题的分值也越来越大,已升值为25分。因此,我们在《中国小说欣赏》这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结合高考进行开拓延伸,归纳总结。基本做法是:有条理地、由浅入深地在每个单元的小结中对小说元素进行解读突破:第一单元“人物”,第二单元“情节”,第三单元“环境”,第四单元“主题”,第五单元“结构”,第六单元“语言”,第七单元“表达技巧”,第八单元“情感评价”,第九单元“叙述视角”等。单元复习课的具体步骤为:先对小说元素进行阐释,接着指出高考中常见的考察形式,然后结合本单元的课文阅读,总结小说阅读规律,归纳答题技巧,最后完成一道典型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印证和检验答题步骤及方法。
乍见虹桥,我仿佛被摄去了魂魄,久久无语地伫立着,心中只默念着虹桥两侧“一代鬼才”黄永玉所题的楹联,“凤凰重镇仰前贤妙想架霓虹横江左右坐揽烟霞拍遍栏杆神随帝子云梦去,五男儿拥后生豪情投烈火涅飞腾等闲恩怨笑抚简册乐奏傩骚雾山来”――天啊,这是何等的磅礴与大气!
凝视着虹桥两端来来往往的匆匆行色,恍惚之间,竟想问一问这虹桥到底承载过几代人的悲和喜?这悲喜是否就像那一汪清幽的沱江水,只沉默地流淌着?虹桥静寂,沱江不语,它们只听任我思潮翻滚。
或许,许多离合聚散的故事不需要结局,亦不需要有人作答。
古今多少事,均付一江水罢了。
二
顺着虹桥步下石阶,便进入了小小的城镇,窄而狭的巷陌长长,无论你怎么走,都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这,也许就是小城的好处吧。
走在这样的巷道,常会碰到手持速写簿的画者,至于支着三角架的摄影者更是随处可见。一个人寂静地站在沱江边上,或者只坐在那里听江水潺潺,又或者悄然行走在城内逼仄的街道时,才会明白为什么沈从文、黄永玉会从这里走向天下,为什么这里永远都吸引着热爱艺术、崇尚人文的人们停驻自己的步履――正是这碧色如蓝的沱江水、这层峦叠嶂的群峰孕育了千年小城的地之灵、人之杰!
泛舟沱江,有断断续续的雨丝打在江面,荡起一圈圈的涟漪;片云可以致雨,大概这就是山居的特色了。小船在划桨的老者低哼着小曲声中舒缓地前行,两岸的捣衣声、吊脚楼的身影,以及苗家女子掠过江面的山歌声,都随着轻漾的小船深刻在我的印记当中,恒久地。
是谁在耳边轻轻吟哦:捣衣砧上抚还来,更叫明月照流黄……
三
下了小船,漫无目的地拾路而行,居然拣得更加静谧地去处――东阁门。
沿东阁门外侧的台阶而上,是座不算高的小山坡,略微可俯瞰小城一隅。而眼底,是经久未逢的瓦屋屋顶、布满了绿苔的瓦屋屋顶。
不逢瓦屋很多年。对瓦屋的情感源自儿时外婆家的小小四合院落。自五岁随父从军起,到后来父亲转业回城,我再未见过瓦屋。
读书时代,曾在福建女作家楚楚的《心清水现月》中听闻“千间瓦屋,千般曲调”――那是焚柱香听雨的清泠;尔后参加工作,在邵双平的《瓦屋的屋顶》里再次与这些灰黑色的瓦片相逢,都是些“细密的雨点轻轻叩击邻家屋顶的瓦片,激扬起一阵阵轻雾,并且敲击出节奏分明的清脆声音”,又是一场与屋瓦雨中相遇的音乐情景剧。
而此际,我无意之中与魂梦牵绕的瓦屋重逢,一别二十余载,怎不心生无常之感?所谓世事难料,我再也不会想到,与家乡的屋瓦无缘,却在千里之外的异乡与瓦片重叙旧缘!
这个时刻,我若能坐在这片屋瓦之下,置茶具、后听雨,该是如何的情景?
四
跑回客栈,坐在临江的阳台上,拎壶暖暖的开水,泡一杯自带的茶叶――只不过是极普通的毛尖,我却品出格外的清香。想必,这毛尖先我而沾染上了沱江的灵气?
三三两两的行舟,安然、恬适地卧于江面;风过处,将吊脚楼的影子吹得层层叠叠;风过处,亦将隔江人的闲话送至我的杯前――
人生的安闲与舒适,亦不过如此了吧?若得浮生日日闲,不辞长作沱江人。
我勉强算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并非不喜爱大都市的高楼林立,时尚而现代;但在那些“石屎森林”里,只有厮杀不尽的江湖,只有狭隘、晦暗的是是非非。
所以,给我机会出逃的话,我必定选择这些至淳至朴的古老城镇,这些怡人性情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在人烟稀少的时候,我才会不约自来。
面对着眼前的群山秀水,生命中的悲欢离合、繁冗芜杂终将被宽容替代。我要用力地呼吸,呼吸这尘嚣之上的空气,让它们永远鲜活在我的体内。
五
仍旧是细雨纷飞的日子,我踱步在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也许是居室内摆放的一切都过于刻意之故,那些红色的保护绳将我与遥远而沉默的年代隔离开来,我始终无法静静地想像先生当年是如何坐于书案前将《边城》故事细腻地讲述给我们听。
于是,我离开了先生的故居,独步在通往先生墓地的小径。一路上,雨渐住,阴阴的云笼着;江水依旧那样静默着,无论我来、抑或我往。
越向前行,场景越衰败,房屋是破旧的,甚至有坍塌尚未修葺的屋宇。上了石阶,沈从文先生墓地的简介即入眼中,所刻乃先生之生平及先生碑石的介绍。继续攀登,黄永玉先生为其表叔所书之字便可得见:“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只有沈先生的这位侄子,才最了解他的精神和灵魂。
当我看到那座扇状的不规则的石碑时,知道这其实就是先生的墓地了;有几枝零星的山花和未燃尽的残香散乱在碑前,应该是先我而来的人祭奠大师所遗留之物。站在石碑前,我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甚至不敢去思考什么,惟恐露出自己的浅薄无知;只能望着石上所刻之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大概是沈老的写作态度和对人性及生命的哲学思考的最朴素、也是最至高的反映了。
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浮生诸事、面对现实种种,以及各种不同层面的精神世界时,永不能停息的,便是自己智慧的大脑。
这块墓碑,是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警醒和激励。
六
黄永玉说过,“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这是他给自己的母校文昌阁小学所写的一句歌词。他和自己的表叔一样,对湘西这片土地一往情深,充满永恒的眷恋;这里,是黄永玉先生艺术创作的精神源泉和人生奋进的精神支柱,他说:“本事没有了的时候,时常回来捡一点。”
为什么呢?答案非常简单,“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凭什么把她忘了呢?不怀念那些河流?那些山岗上的森林?那些被羊齿植物遮盖着的水井?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阳光?你小时的游伴?唱过的歌?嫁在乡下的妹妹?……未免太狠心了。”
怎么样?读完黄老先生的这段话,鼻子是不是酸酸的?眼底是不是潮潮的?一个人的故乡,是他永恒的灵魂归处;一个艺术家的故乡,是他永不断流的创作源泉。在这个人类渐渐遗失掉精神家园,“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时代,故乡便显得异常重要。
生活中的故乡也好,灵魂上的家园也罢,我们都需要高尚的精神图腾,不是吗?
愿我在不断地汲取丰厚的文化底蕴中,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更不会放弃自己内心的“故乡”。
七
除夕的凤凰,满城雾气烘托得沱江上空的烟花格外绚烂夺目。这个夜晚之后,崭新的一年将伴随春天而至;我呢,也该挥挥衣袖与小城作别。
人生,既有来,便有去;时间和人物,都不能够停滞行者的脚步。
――“他不是过客,他是凤凰的归人。”
与岁月对望
站在荆紫关镇明清五里长街,时空有刹那的交错:这是凤凰古城,还是江南小镇?
似是而非。只能说它们古朴的风貌略微相似,然而荆紫关镇不同于凤凰古城淳厚的大气,不同于江南小镇精致的婉约。那荆紫关独特的韵味在哪里深藏不露呢?
法海寺阴暗、潮湿的院落,平浪宫开裂、剥落的墙体,以及远处沉默的苍山丹水,它们都在诉说着某个词汇。当我更加深入荆紫关,触摸它的内里时,这个词汇逐渐明晰而强烈,我终于抚及荆紫关深藏不露的气质:沧桑。
是的,无论它有多么繁荣的过往,无论它有多么朝气的现在,只有沧桑才能够恰如其分地形容这座三省交界的千年小镇。沿着陡峭的山径爬行,我们直奔法海寺,山边那些翠色仿佛要滴下来,为我们的衣衫重新着色。远处,一线瀑布旁若无人地倾流着妩媚风情,常有水珠飞溅在山道上,凭添了这线瀑布目中无人的霸气。我们只好用手抵挡住迸溅过来的水珠,快速逃离瀑布飞落的区域。这线瀑布在责备我们打扰了它的清幽,所以才如此顽劣地溅湿我们的衣服?还是想给我们留下潮湿的印痕,让我们沾染几分山中仙气?
独自徘徊在法海寺大门前,这里竹林静谧,山花烂漫。雨水打湿了崎岖的青石台阶,不知名的野草在台阶缝隙间闲适地生长,自得其乐。青色的石块上散落着枯黄的竹叶,一抹碧色悄悄爬过我的脚下,几分懒散,却无限镇定,瘦桃形的叶片上点洒着光的魅影。我被这抹碧色深深吸引,它在细雨纷飞中那么耀眼夺目,即使被人类踩在脚下,它也无所谓地成长着,如同一个人心头那永远不灭的梦想。哦,这些打扮了大山却毫不起眼的无名植物!
法海寺大门右侧,砖墙被风雨剥蚀得露出大截大截的木柱,宽宽的裂缝直伸瓦房顶部,那些岁月演绎出的荒芜早已不必说出,它们落地成尘、重归故里。
偌大的寺院香火已断,只有一位老僧看守着。我举着相机拍摄寺内那棵坠满果实的银杏树时,师友和僧人的对话断断续续地随山风飘来――
您今年高寿?
阿弥陀佛,七十多了。
看起来您身体满硬朗,一个人住在深山老林里害怕吗?
怕啥?人总是自己吓自己。
那您怎么吃饭?
自己做,有人往山上送食物。
……
在这座寺中,我只能看到空置的僧客房前流淌着浅红深绿,银杏树枝繁叶茂,大叶芭蕉舒展着肢体,后院的清清泉水旁,数亩修竹遮天蔽日,于是张可久的“山居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便如蛇般游走在我的内心。可这座寺院惟一的守护者,他该以怎样的方式和执著独自面对日月晨昏、春夏秋冬?或许,他敲打木鱼、吟经诵佛时,从未想过什么方式和执著,我妄图去臆测他人真是面目可憎。
转过身,我与寺院告别,老僧顾自地洗起衣裳。他的山他的寺他的人,回望处让我深深动容。山、寺、僧,时间已将他们合而为一,无法分开。
离开法海寺,我们驱车来到明清一条街。
像凤凰?像江南?然而都不是。这里是沧桑的,荆紫关镇独有的沧桑,无论多么现代都清洗不掉的沧桑,甚至带着衰败气息。汽车、摩托车沿街停放着,顶多告诉我们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们划不破荆紫关镇沉寂的沧桑,就像生活在尘世以外的老人,心底通透、目光安详。
这条街上极少有人家锁闭大门,他们的家门都是打开着或虚掩着。我随手推开一扇门,望向小小院落,厢房、檐角、青砖灰瓦,久远的岁月倏忽而至,惹人遐思无数……
荆紫关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海钩沉,多少故事圆寂在岁月的海底?仅剩下这些曾经的宫房会馆记录着往昔的光鲜和繁华盛事。
如今走在这条明清古街,女人们带着孩子嬉戏地坐在门前,老头儿老太太倚着墙壁注视来来往往的看客,直至微雨渐收、月挂疏桐。繁华被转移到新建的仿古街,那里流动着时尚流动着人潮,于是这条街更加沉默无语。只有看到用织机一经一纬加工丝毯的专注女人时,我才在这里多多少少感受到它并没有脱离这个时代。
从街道这一端眺望另一端,那些黝黑的屋脊、高高挑出的檐角、油漆斑驳的门楣、色彩模糊的雕刻以及雾气氤氲的远山含黛定格成淡抹的水墨或浓厚的油画,都很相宜。我在想,这条街适合手握画笔安静写生的人们,这是一条很容易让人心生怜爱的街道。
穿过这样的街道,车子停熄在平浪宫旁边,这时雨丝变得稠密起来。我们站在平浪宫对面的屋檐下避雨,借此机会我得以细细打量这所极具特色的建筑物,揣想它的几度风霜几度寒暑。主楼两侧分别书写着“风平”、“浪静”,亭子顶端各自竖立着“人寿”、“年丰”,这些美好的向往曾盛载过多少代人的祈愿呀!如今它们褪尽色彩地伫在雨中,可人们向往和平宁静的心愿永不褪色。冒雨推开平浪宫颜色黯淡的大门,我们似乎变成某段故事里的人物,历史面前我们终于缄口。平浪宫两侧的亭子、主楼内部构造都与建筑学中“对称”的理论吻合,却没有丝毫的呆滞。隔雨相望、踏雨而入,它都显得那般庄重静美,即使墙体开裂、彩绘失色。
走出平浪宫,有人说:每一个从这扇门里走出来的人,看上去都很沧桑,带着一身的故事。
还有人说:历史的风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这扇门,我们不敢轻易地触碰!
游人如织,喧哗鼎沸,始终惊不破平浪宫沉睡的梦境。据说影视剧《阮氏三雄》、《包公》等都曾在此拍摄过外景,那又如何?风流云散后,平浪宫依旧安静地站立着,沉稳苍劲。它只是对喧腾的世界、肤浅的人类变得更加宽厚、包容与慈爱。
归途,左手瓦屋茅舍,右手山溪夏花。打开车窗,山风挟裹着苍翠灌满胸肺,可我的心底依然漫延着荆紫关的满面风尘、沧桑岁月……
被岁月击倒
夜深,人不静。我打开年代久远的Walkman,听任遥远的琴与埙泠泠地流淌在耳边。这个时候,我的心应该自由地飞翔在广辽的天空,音乐曾经是我的至爱。
然而,失望沉痛地打击着我――音乐很静,我的心依然躁动不安。
什么改变了我?我被什么改变了?幽暗的夜晚,我看见岁月嘲讽的笑眼。原来击倒我的,是岁月。岁月浑浊了我的心灵,我再也听不到音乐所带来的静美。
那些不痛不痒的日子里,音乐陪伴着我年轻的梦想。强说愁也好,无病也罢,古老的器乐化解我内心淡淡的忧伤,宁静、悠远的天地悄然降临。其实,少年怎识愁滋味?历经沧海桑田后,终于懂得生命无需大悲大喜,一切必将平和、安详。
于是,我打开久违的音乐,却发现自己被抛弃了!
马头琴的述说
这些日子,突然爱上来自大草原的马头琴。深深的忧伤埋进它的骨子里,也许与游牧的生活有关?我总以为如此强悍、奔放的音乐里种植着隐忍的疼痛。一度,我认定只有那把来自民间的二胡才可以诉尽所有的苍凉,直到我遇见马头琴,我从马头琴里寻觅到比二胡更丰富一些的内容:厚重、激昂……我想,这与它们的出身不同有关。
一遍遍地听《草原四季》,一遍遍地被感动。乐曲如此委婉、细腻,让我有落泪的冲动;我想象不到旖旎的草原四季,我只能看见牧人孤独地坐在苍茫的天地间,拉响心爱的马头琴,远处夕阳如虹,渲染着整个世界:蒙古包、马群、牛羊以及青翠的草……
那支《万马奔腾》也是我的喜爱,却不敢多听,那种气势竟然是我无法承受的,听得多会心悸――我是胆怯的汉族女人,缺乏大草原广袤胸襟的滋养。忽然想起曾有好友说,去大草原上放风筝多好!当时我狂放地说:嘿,骑马如飞在大草原才是梦想!估计我也只是说说的胆量。
身居中原小城,马头琴的CD难以寻到,可它的韵味已然注入我的内心,成为另一种爱恋。
与管风琴有关
喜欢上管风琴,缘于马慧元那本《管风琴手记》,尽管对管风琴知之甚少。这架庞大、神秘、肃穆的乐器,让我乍然听到它的宽广音域时,不能呼吸,无法形容,用敬畏二字来表述毫不为过。
与管风琴相比,充满贵族气息的钢琴几乎不再让人想起。它是令人震摄的乐器,与我们心底深处宗教情结息息相关。
圣烛,赞美诗,欧洲大教堂,一切距离我很远,管风琴缩短了我与神圣、庄严的路途,我不敢想象抵达终点,偶尔经过便好。
读马慧元的这本手记,可谓余音绕梁,内行人对音乐的感悟果然让我品味无穷。略有爱乐之心,是我应庆幸的事情。
尾声
生命经历真正的起落后,究竟该握住什么?握把岁月的苍凉吗?握满怀人情淡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