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中学美术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美术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美术教学

第1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方案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其占有一定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是极为有益的。

一、教学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曲艺、戏剧、电影等,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教学艺术是遵照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是教师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任务的要素总和。

二、教学艺术的作用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4.启发学生的心智。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美术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节奏的内涵

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从广义上讲,节奏是普遍的一种物质现象,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重复性,自然中的昼夜更替、气候变化、月亮圆缺、海洋的潮汐、人体的生物钟、心脏的搏动,都包含一定的节奏。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之所以能使观众陶醉,是因为能感染听众。所以,我们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帮学生寻求快乐接受艺术的途径

妙语生花,说明美妙的语言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课堂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媒介,老师能否将枯燥的文字、经典的画面通过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展示教学语言是老师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它是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哲理性和通俗性的统一,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比如我们在欣赏宋瓷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宋瓷圆润优雅及釉层的薄透之美,可以诵读宋李清照《醉花萌》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让学生通过诗人的意境体味宋瓷之美。针对瓷器上的窑变现象,我们可以用大量成语“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天衣无缝、天生丽质、天香国色”等,加深学生对窑变各种鬼斧神工、变幻莫测的效果的理解。比如在欣赏天津泥人张的作品时,不妨模拟张三立的天津口吻,用诙谐俏皮的相声语言介绍其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底蕴。这样学生在面对陌生时空的艺术作品时,能通过熟悉的语言更直观便捷地理解欣赏,并产生内心共鸣。

五、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采用这种方法,要求非常讲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地为练习而练习的做法。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六、帮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

要享受流汗的畅快,就要去球场运动,要体会山清水秀,就要投入自然怀抱,要品味各种食材之美,就要去餐桌。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其对很多传统艺术有点陌生,我们可以针对艺术作品及现象,结合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于陌生的艺术作品有更直观的参与和认知。比如学习民间美术部分,为了加强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民间美术理解,可以出示不同地域风格的风景图片,出示体现南方山清水秀和北方苍茫浑厚的不同风景,结合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播放温婉缠绵的越剧和激昂高亢的豫剧,体会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魅力。可以对讲台黑板进行布置,把学生引入传统佳节的氛围,尝试添加布置不同的过年时使用的如年画、春联等美术题材,体会民间美术的传情达意的魅力。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和现代物品相结合,贴在文具盒、书包等物品上,使传统美术重焕新机。或用剪纸方式设计现代服装,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这样不仅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传统文化,同时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其实这也是更深层次的顾全大局。选择典型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分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迎头赶上,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的不足,作借鉴之。

因此,美术教学中不仅要体现作品本身的艺术之美,更要讲究合理的教学艺术,使课堂真正全方位体现艺术元素,直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受益。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1)教材缺少适应地域特点的内容。

美术教材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美术教材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该中学使用的美术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此教科书的基本体系是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的。并且从观念、结构、内容几方面强调了创新。在新疆农村,此教科书使用较为普遍,但在市县级学校使用效果明显好于农村乡村学校。

(2)双语教育水平低。

现如今,汉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只有掌握汉语才能真正谈得上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已经普及,但是在偏远农村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达不到预先期望的水平。该乡中学的双语教学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很大一部分学生与汉族教师沟通困难。双语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不高,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3)硬件设施落后。

美术课堂教学物资设备完善的程度是衡量学校美术学科建设水平、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斯玛瓦提乡中学美术硬件设施简陋,全校只有一台老旧的投影仪,一间美术教室也形同虚设,被用来堆放学校的杂物,而且必要的画板、画架空缺。美术课堂上必要的图片展示教学方法得不到实现。

(4)教学目标的片面。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农村家庭和学校倾向于语文、数学等主要考试学科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再因为美术在学科大家庭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遗失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

2对斯玛瓦提乡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对策

通过对斯玛瓦提乡中学出现的一些美术课堂教学制约因素的思考,归纳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意见和对策。

(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让美术进入学生生活。

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让美术进入学生的生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是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我们应端正对美术学科地位的认识。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禁锢,再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以及家长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这种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贯彻实施。传统美术教育缺少开放性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注重机械式模仿。我们应该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美术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用生活实践更好的解读课本。

(2)重视美术教学教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农村学校开展美术教育科研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思想眼界,密切联系学生和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能力。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原则;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因地制宜,开发当地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因地制宜,挖掘本地乡土美术资源。农村的美术教学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到自己的美术学习过程中来,化劣势为优势,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斯玛瓦提乡这样的农村有很好的美术学习资源,只是我们没有认真探索和挖掘。例如,学生上泥塑课,虽然没有橡皮泥,但是可以让学生去利用大自然的泥土,用泥巴去代替橡皮泥,既省钱又符合当地条件,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可以借助自然条件补充学习材料,用麦秆、树叶、棉花等就可以制作出美丽的作品,我们要借助这样的资源来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收获。

(4)提高教师素质,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美术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美术教师的职业意识及其知识、技能和人格素养等方面,都制约着美术教育的发展。新世纪的美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艺德、坚实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教学能力、不懈的研究和创造精神、将康德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和社会也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结论

第3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中学美术教学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结合当代美术教育的特点,我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生活的、身体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积淀于个体的身心组织中。素质教育是完善人格的全方位教育,不能偏于任何一方,只讲科学文化教育而忽视教育是传统教学中的偏见。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对中学生来讲,素质教育中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把审美教育贯穿于美术教育的全过程,并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二、注重视觉思维训练与培养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学家阿恩海姆谈道:“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媒介。”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人的创造力培养既离不开形象思维,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眼、脑、手的协调训练,从培养对知识材料的掌握和运用到获得系统的形式美的法则;从对作品中精神力量的感受到从自然中创造出精神作品,都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思维的质量,达到创造力的发挥。

三、运用直观教学与启发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这对于学生应当是一条黄金般的原则:对于一切事物,应当尽可能用各种感觉来感受他们,这就是说,看得见的就用视觉感受,听得见的就用听觉感受,闻得出的就用嗅觉感受,有滋味的就用味觉感受,接触的就用触觉感受。假使某些事物同时能用数种感觉来感受,就让他们同时诉于数种感觉。”直观教学与启发性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语言表述形象直观;2.直观教具形象化;3.当场示范的启发性。

四、采用精讲多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以大纲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及要求讲准确。多练就是要求学生在精讲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贯彻精讲善练原则,要求做到:1.精讲多练,讲是关键。讲的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认真地多练、苦练,使练的方法步骤正确,达到“多练”的目的。2.要保证学生练习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认真做好辅导工作,即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教师认真巡视,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并能否运用于指导实践;是否理解了训练的目的、要求和作画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方法是否合理;对工具材料的掌握和运用是否恰当等,并能及时地予以辅导、肯定或改正。

五、强化以点带面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划分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如此才能在不同的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该做到:

1.集中与统一要求。作为素质教育,有义务面向全班同学施教,决不能带有任何偏见。采取因材施教和以点带面都是为了达到全班进度一致,使每个同学都有较大提高。

2.善于选择典型。上一节课,学生多,课时短,每人都能得到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选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跟上,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的不足,以作借鉴。

3.注意加强辅导的针对性。教师经过巡视检查,已基本上把握了全局,对反映练习的目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方面的情况业已掌握,这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导对象,或是对训练目的的不明确者,或是对方法、步骤掌握不正确者,或是不按要求去做者,进行重点辅导,可以达到启迪多数、面向全体之目的。

六、坚持双基教学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双基教育与审美能力、智力、创造力培养的关系是一个完整和谐的关系,不可偏废一方。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双基的训练和培养。

七、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第4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按教学活动设立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视觉意识、视觉文化,用多种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观念、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和较高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是: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美化环境与生活。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现状:

我县中学现有美术教师50人,男20人、女30人;本科生35人、专科生15人;其中兼职教师14人;年龄在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6人、30岁以上28人、在30岁以下14人;中学高级6人、中学一级24人、中学二级20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教龄30年以上2人、20年以上6人、15年以上14人、10年以上8人、5年以上11人、在5年以下9人。

课堂教学A类课12人,B类课28人,C类课10人,任课教师基本胜任教学工作。

学生能以线条和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美化生活,对作品可作简短评述,能运用地方材料学习造型方法,进行综合探索。

从2001年秋季,美术学科进入新课程改革4年以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课改实践。在市县课题研究带动下我们做了以下几项探讨:

1.进行美术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在接受式的基础上研究体验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如:二中顾兴眉的《可爱中华》;四中郭华振的《艺术与科学》、卢晓景的《保护动物》等。

2.进行美育资源开发课题的研究;典型课例如:西屯中学李敬霞的夏都国际雕塑公园《人.生命.自然》;四中卢晓景的《民俗村艺术采风》;张山营中学李淑君《玉米皮造型》;大庄科中学的《根雕》艺术活动。

3.进行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竞赛(理论常识、工艺制作、色彩写生、平面设计、水墨创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进行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全县试行期末笔试测验;部分学校开展学生《艺术成长挡案袋》的过程性评价,改进只凭作业定成绩的做法,值得推广。改变美术学科在学校薄弱地位是我们长期努力的工作。

问题:

1.新教材的电脑美术、陶艺课,因学校条件所限,无法进行教学。部分学校缺少美术学具材料,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弱。

2.多数学校只有一位美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困难。少数教师忽视美术知识教学。

3.少数学校没有专任美术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过少。

4.个别学校初三不开美术课,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

1.各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改善艺术教育办学条件,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改革实践,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推动艺术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教委督促各校初三开齐美术课。

2.教师要研究:教什么和如何学的根本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生动的审美体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加强过程评价,继续实行《学生艺术成长档案袋》工作。重视美术学科知识、能力.期末笔试考试评价。

4.各校业务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业务培训,以科研课题促进艺术师资素质提高,搞好十五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

5.各校要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由准备——实施——效果来完成,分值权衡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学过程实施状况和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学习取得进步,试验发展性评价。

6.各校要为师生定购教学必备的美术学具、材料,保证美术课的正常教学。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更是艺术教育的特色。

素质教育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实施的空间,我们学校、教师要为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而努力工作。

中学美术学科各年级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方案

为提高我县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参照北京市教委《中小学美育大纲》精神。我们制定本方案。

当今艺术学科与社会人文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科际整合,形成新的人才素质观,而审美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较高素质。塑造美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以美育人,探索出一条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模式途径和方法。尽快改变农村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中,在美的启迪与陶冶下,生动活泼、健康的成长。

树立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大美育观。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优化课堂教学,优化管理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薄弱状况如得不到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

学科作用:

《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是人类历史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图像是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而美术教育的普及是关系到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艺术遗产的认可与继承。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着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互融、互动和互补。使科学发展更富有人性的关怀,为新世纪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倾注新的活力。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最高境界,他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通性。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美化生活,设计生活、创造生活的审美教育。我们又称为“生活美育课”。它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和有益于社会及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将学科定位在:美术教育是人文精神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之一不可缺少,有形象思维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1、提高认识科学定位

“懂得和实践艺术是我们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健康发展的基础。”

美育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活动和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的意识、情感与能力等审美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它以美的方式感受、审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在寓教于乐中,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育人。美育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审美教育: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来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完善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活动。惟有从美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教育,才能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是审美的最集中、最典型形态,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因形式、方法不同、各有侧重;课堂教学侧重审美知识传授,课外活动侧重审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侧重审美实践活动,校外艺术教育侧重特长生的培养。小学阶段侧重艺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活动和情感体验。初中阶段侧重美育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感受力,培训表现美、创造美的一定技能。高中阶段:侧重正确审美观的培养,使良好审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

美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艺术课程学习,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能感受和欣赏生活、自然、艺术、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升学、求职、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2、审美素质科学框架:

学生审美素质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目标要素评价要素

艺术美艺术素养感受美知识认知水平

科学美智力发展鉴赏美能力操作技能

社会美品德意志表现美情感行为表现

自然美心理结构评价美个流表达

生活美创新思维创造美价值综合探究

检测操作;从内容要素: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生活美分别进行。(例如)

生活美(精神面貌):语言美、形体美、衣着美、居室美、饮食美、人际美;

审美素质:就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的知识因素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因素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稳定特征。

审美就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点两方面,对自然、社会、艺术美的形象贮存;对艺术作品内容、形式、风格的识别鉴赏;对艺术语言的了解和实践;形成艺术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和高尚人格。

1.审美内容要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五方面。中小学生要侧重于生活美育的培养与实践,从生存条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理想愿望、信息交流中形成审美素质水平。

2.审美结构要素:艺术素养、智力发展、品德行为、心理结构、创造品质。

①艺术素养:对艺术语言的感知、体验与运用;②智力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水平。

③品德意志:认知、情感、意志、生活表现。④心理结构: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评价。

⑤创新思维:求知欲、好奇心,质疑品质等人文精神。

3.审美能力要素: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

4.审美目标要素:知识、能力、情感、价值、个性。

①知识方面: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形式与内容、;②能力方面:有感知、鉴赏、表现、创造力等;

③情感方面:兴趣爱好、行为态度、健康心理等;④价值观念:辨别真善美、价值取向、审美观念;

⑤个性发展:精神性格、特长潜能、生存质量;

5.审美评价要素:认知水平、操作技能、行为表现、交流表达、综合探究。

6.审美素质体系框架:

审美基础是知识,审美保证是能力,审美导向是观念,审美动力是情感,审美核心是生活。

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构成人的审美素质立体框架。根据目标要素和评价要素进行调查问卷检测,获取学生审美水平的数据,做为艺术教育实验课题的素材,来论证其地位和作用,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

二、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与方法: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审美对象的质量;关注审美过程中的感知是否充分;关注审美情感体验是否深刻;根据课程总目标,从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评价与反思等方面检测学生的审美素质。

艺术语言:形象思维,了解线条、色彩搭配、构图想象、设计创新;

工具材料:尝试运用、各种媒体、大胆表现,体验学习艺术的兴趣;

③欣赏评述:收集作品、语言表述,写作评论、审美情趣、个性感受;

④行为习惯:用具准备、节约材料、安全操作、耐心细致、整洁卫生;

⑤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处理信息、整理记录夹;

⑥情感价值:热爱生活、相互信任、承担责任,发展自我,培养兴趣;

⑦学习态度:自评互评、客观公正,主动参与、勤于实践、坚持始终;

⑧综合评价:平时成绩、笔试检测,形成诊断、提出建议、促进发展。

在全县推行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工作,每学年一册,由学校保存备查。与会考和问卷调查共同组成学习方式的轨迹。每年县教委在初三年级进行艺术成长优秀学生评比表彰活动。

审美素质评价建议:

多级性: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潜能,提高学习艺术的兴趣。

发展性:评价要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诊断激励作用,以学生在实施美育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生活美育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参与合作、交流表达、探究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阶段性:评价要分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循序渐进。随学校期末工作进行。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应以调查问卷、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抽测检查。通过评价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审美素质检测方法(综合评价)

形成性评价:称过程考查,依据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来评,

重活动表现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体现主体参与,促进个性发展合作学习;

终结性评价:由平时单元双基成绩60%、参与审美活动表现30%、自我评价10%;

与期末检测试卷100%综合评价,总成绩在120分以上为审美及格学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形式:

依据北京市课改教材13册至17册的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美育资源,进行试卷笔答。题型以填空判断、简答、应用实践等,考试属于量、性结合评价监控。

前两类以考查学生美术常识、作品欣赏为主,占60—70%;

应用实践以考查学生创意思维与美术技能为主,命题具有选择性,占30—40%;

每份试卷100分,60分钟完成。

(1)课程三维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

1.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生活与环境。

2.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3、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目标:

(一)欣赏评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艺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内容:

13册:中国美术馆概况、画家蒋兆和、民间美术吉祥图案、现代广告;

15册:故宫博物院概况、龙的图腾、古建常识、画家李可染;

17册: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青铜器、绘画、雕塑);

14册:卢浮宫、文明古国、画家齐白石;

16册:大英博物馆、希腊雕塑、闻一多肖像;

18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家高更、毕加索、莫奈,现代建筑、现代艺术;

教学评价:(三维目标)

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查阅资料专题研究;

知道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对作品的形式、意义及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运用美术术语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欣赏祖国的国画、书法,了解剪纸、年画、吉祥图案等民间艺术;

对美术与生活、环境艺术的认识表述,

对园林、建筑形式美的评价;

欣赏生活中的雕塑作品;

现代广告欣赏及分析;

收藏艺术品或印刷资料,

(二)造型表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空间、明暗和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

13册:人物漫画(线条)、秋天的收获(色性)、小型雕塑(泥塑、泡塑);

15册:风景速写、国画山水意境;

17册:人物动态速写、色彩风景(装饰画);

14册:黑白装饰画、纸版画邮票艺术、国画花鸟小品;

16册:结构或调子素描、版画插图、京剧脸谱;

18册:结业创作、展览;

三、教学评价:(造型能力)

1、对美术课的兴趣态度;

2、运用以线造型方法,练习速写、漫画、卡通画;

3、体现物象的比例、透视关系;

4、在造型活动中运用构图知识;

5、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

6、运用中国画方法进行表现;

7、浮雕、圆雕的制作(多种材料);

8、明暗造型练习;

9、版画制作学习;

10、认识美术语言在造型中的作用;

(三)设计应用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二、教学内容:

13册:资料册制作、中国结、服装展示、卡通画、乡土材料制作;

15册:艺术与科学关系、公共设施设计、乡土材料发现与创造;

17册:生活日用品设计(台灯、钟表、包装、交通工具、家居装饰);

14册:线材造型、编织、壁饰、藏书票设计;

16册:奥运设计(体育美术)、封面设计、字体装饰;

18册:标志设计、校园美化、设计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招贴画;

三、教学评价:(设计制作原理运用)

1、有序的工作方法与习惯;

2、多种材料、工具运用;

3、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

4、色彩对比、联想练习;

5、立体构成练习(线、面、块);

6、废旧材料、乡土材料加工利用;

7、运用形式原理,理解节奏、韵律之美;

8、各种设计练习(招贴、封面、产品包装、装潢设计、服装效果图);

(四)综合探索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记录、规划、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主题活动)

13册:同一蓝天下(生存环境)、节水活动、家乡风光摄影、电脑绘画;

15册:欧洲你好、家乡民俗摄影、电脑招贴设计;

17册:美洲你好、民族民间美术(唐装)、电脑网页设计;

14册:亚洲你好、绿色延庆、学校形象设计;

16册:非洲你好、主题手抄报设计、电脑图文编排;

18册:大洋州你好、雕塑公园欣赏、数码摄影、陶艺学习;

三、教学评价:(认识与实践)

1、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大胆表现生活与环境,用美术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2、调查美术与生存的关系,用文字、图象记录其结果。

3、关注校园、社区环境美化(壁画、雕塑、喷泉),改进功能与设计。

4、春节书写对联,参观美术展览。

5、本地区工艺品调查与发明创造。

6、合作性学习、学习态度、学习特点的学生自评。

7、教师在课堂的观察记录(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表达交流)。

8、建立学生艺术学习资料册(档案袋),加强过程评价。

(2)学生美术基本素质检测问卷提纲

从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方面,侧重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7—9年级)

1.喜欢观赏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知道珍视家乡的古迹并发现其意义。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感受其中的美,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欣赏中外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对现代设计和环境艺术产生兴趣。

认识常见的符号和标志,知道尊重世界文化遗产。

主动接触优秀书法、摄影作品、并能从中感受美。

了解自己喜欢的中外美术大师的生平和代表作,并写出自己看法的评论文章。

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能运用美术语言(线、形、色、肌理、空间、明暗等),借助各种媒材表达自己创意,丰富艺术体验。

能运用艺术方式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10.运用美术技能在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活动中,连接与互动寻求联系。

策划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吉祥物设计、标志设计、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外出旅游活动(科技夏令营),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多姿多彩的提袋和背包,旅行团队的标志和旗帜,摄影展示出游活动。

布置理想的家居(纸模型或小天地的摄影),平面布置图、主体墙设计、整体设想,装饰布帘的色调、图案,柜架的设计、陈设的品味。

书的奥秘:书籍封面,装帧艺术、插图的收集、藏书票与书签设计,为自己的藏书分类。

奥运精神(体育题材雕塑、绘画、摄影、邮票收集)体育场馆模型设计,体育纪念品设计,招贴画、服装、大众健身的摄影、绘画等。

创建绿色社区环境:平面图、立体模型、照片资料。

①公共设施设计:汽车站、电话亭、路灯、公共座椅、垃圾桶。

②公益招贴画:节水、绿化、环保、人文。

③社会调查:运用对比图表显示,时间、空间、状况、人口、资源、沙化等。

备注:本提纲从感知与欣赏(60%)、创造与表现(30%)、评价与反思(10%)三个部分进行考核。每年从各学段中选择4—5个问题,进行问卷检测,可开卷,也可闭卷。检测成绩记入学年成绩册。(附学生美术素质检测表)

四、评价方法:

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阶段目标总体为块状。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艺术兴趣、参与态度、审美知识、能力、形象思维、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查。

在全县学校中推行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的举措。每年开学初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适用于所有学生,由学生自我记录、自我积累、小组评价。学年末交由学校存查、每年一册、三年总评(各校可选优秀者数名存档,表扬嘉奖特长生)

记录夹内容包括:

学生姓名、照片、爱好、简历

艺术课单元作业:设计方案、草图、研习记录、搜集的资料。

活动表现:(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要从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认知水平、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评价)

评价操作方法及毕业会考制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我们提倡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艺术学科为考查科目。评价要以学生的美术学习客观事实为基础,加强过程考查,重视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形成

①形成性评价、过程考查,每学期一次。内容包括:

1、平时学习:100分(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提问练习法、作业排序法,单元作业占60%)

。情感态度:(态度表现、问卷法、参观展览、展演,学习态度占30%)

。行为习惯:(自评、互评、观察法、语言、仪表,自我评价占10%)

2、笔试测验:100分(期末考试)

第5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摘 要:中学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贯彻与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本文指出了中学美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思维能力相关的培养与训练: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创新。提出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拓展美术教学空间;要透过美术作品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一、引言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教育要重视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中学生的美术素质,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中学生具备良好的美术思维能力,不仅仅有助于美术学习,而且还能将美术思维扩展到其他学科,给予各科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提供启发思路,有助于学生的更好成长。美术作品能够展现作者的思维方式如何表现这个客观世界,正是这种美术语言生动地体现了美术思维特征。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就需要真正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能让分数与升学抹杀了中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才能,要给予学生更多地美术作品创作时间与空间。美术教师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美术思维,来认识世界与感悟生活。中学美术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视野的拓展,让学生可以站在美术领域的一定高度,来进行美术造型,使学生能够获得美术熏陶。

二、中学美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思维能力相关的培养与训练

中学美术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进行绘画,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与创作,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抽象事物的概况能力和洞察能力,这种美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通过相关训练。中学美术教学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所不同,比如,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归纳能力;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情感与语言逻辑能力等。美术学科能够以独特的专业视角培养学生对色彩、线条、轮廓等形象思维能力,也包括了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能力。

首先,美术教师要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由于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讲授给学生美术的技巧,而应该重视美术的社会性,要对人的生活给予关注,美术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通过这些美术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人文精神,促使学生的美术创作基础坚定社会生活与人。这种人文精神滋养着学生,使他们对美术的思维认识有了一个较深刻的层次。

其次,美术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作品需要作者对生活有着深入的观察,要能够对事物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美术作品就是要强调整体感,从而逐渐形成美术的整体思维,对事物能够迅速确定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在美术的创作实践中,准确地表现对象特征。

再次,美术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能力。美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要让学生理解认识美术语言的本质,即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对图形表达情感的形式抽象和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最后,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创新。美术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突破各种束缚,在思维上的发散,利用发散的方式加强学生图形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形成创新意识与习惯。

三、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拓展美术教学空间。由于美术是一种自由创作的艺术,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理解与感悟,这不开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美术探索。在此情况下,学生才能调动积极乐观情绪和思维,感悟艺术世界。美术教师还应拓展美术教学空间,不能局限于美术课堂,要让学生走入生活,融入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书画作品展览,参观农民画、剪纸等,不断提高美术创作和鉴赏的水平和培养着思维品质。

其次,要透过美术作品提升学生思维深度。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还原社会生活场景,来展现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与精神品质,这个过程加强了学生思维训练,提升学生思维深度。教师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去捕捉作品综合的艺术信息,深入感知艺术形象,去体验作品凝结的情感,例如,徐悲鸿《群马图》倾注着作者希望民族觉醒、奋起救亡的热情。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的作品具有概括能力和综合表现力。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美术创作。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这种激发学生内在热情的方式,有助于使学生主动地展现自我美术潜能,更好地实现美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地创作。美术的发展需要学生具有个性化思想,能够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才能使学生创造灵感得到激发、个性品质得到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美术的自主学习方式具有直接关联。通过学生以学习主体身份来构建美术知识与技能体系,将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出来。在讲授中国山水画技法时,教师让学生将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这样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发挥了思维创造性。

四、结论

通过对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探讨,得出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中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养成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教师要也要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由此经过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就锻炼了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就要一方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要关心和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中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美术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俊红.培养学生优良的美术思维品质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05)

[2] 杨慧.美术思维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3)

[3] 黄湘.浅谈对高中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04)

第6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G633.955

中学美术教学是传授中学生美术知识、培养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艺术审美、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更多的是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培养美的情趣、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过程,为此,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科学美术教学策略的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美术教学和审美教育

1.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提高中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中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中学生的性情、净化中学生的情感,美化中学生的生活,使中学生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2.中学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主要通过鉴赏和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来完成审美教育。具体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多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美的规律的体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和提高审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优越性[1]。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审美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无处不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到,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求知欲强、可塑性大的特点,通过美术课,传授其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训练其美术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感受能力,促进中学的身心健康发展。

2.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中学生明白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区别,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中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3.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等纯美术的艺术作品之外,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例如,现代建筑、雕塑、服装设计、室内装潢、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等都与美术密切相关,而工艺品、工业造型等,与生活的关系则更加密切[2]。在美术教学中,把审美教育与校园小文化、社会大文化相结合,扩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1.通过最好作品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一,欣赏化的色彩美。例如凡・高的《向日葵》,那些挤在一只瓶里的花朵,辐射的金色,丰满的橘面,深深浅浅交交错错织成的黄色暖调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挺拔的绿茎,衬在一片淡柠檬黄的背景上,强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让人感受画家对生命的热爱。

第二,欣赏画的线条美

这是美术作品基本的审美因素。如徐悲鸿《奔马》中的线条,粗犷有力,展示出奔马风驰电掣的动态,也蕴含一种奋勇进取的激情;漆线雕工艺中的线条,形态丰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书法中的线条划如列阵排云,挠如劲弩折节,点如高峰坠石,直如万岁枯藤,撇如足行趋骤,捺如崩浪雷奔,裙橙绨倬弩发。

第三,欣赏画的动态美

美术作品用静止的画面去表现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用外部的面貌展示内心,用静止的场景表现运动的行程。米隆的《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第四,欣赏画的形神统一

依然是凡・高的《向日葵》,作为一副静物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成构成,以及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是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3]。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盘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种诞生。学生在欣赏时自然而然地想象到凡・高的一生,沉默、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而更重要的是凡高的这种爱心和渴望生活却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中学美术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进行改造和实践。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3]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中学美术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质感、构图、透视、比例、解剖、肌理等知识,欣赏造型,观察和分析对客观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之,美充满了生活的每个细节,是人类的追求和精神归宿。中学生要提升审美,就要重视美术教学,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它在审美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孙蕾.浅议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04:123.

第7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 中学美术;绘画教学;技能技巧;教学实践

在中学,美术学科被当作“技能科”看待。有些人简单地认为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以至于有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地教会学生画好什么,但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却不佳。久而久之,学生知难而退,失去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教师无可奈何。又有一种现象:有些美术辅导教师急功近利,对少年儿童采取单一的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比如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死背一幅画或多幅画的表现形式,用来应付各级各类的有关比赛,以期得奖。但这类少年儿童长大以后,往往在绘画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有些人对中学美术绘画课教学的认识有偏颇,未真正了解美术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目的。

一、中学美术学科的本质和教学目的

首先,美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美术教学不应只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

众所周知,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文化的历史积淀,美术之所以称作“造型艺术”或者“视觉艺术”,是因为其实质在于它是对现实生活体验的直接或间接造型(就是抽象艺术作品也同样有形象可由视觉感知),同文学作品一样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在专门美术院校中,美术的基础教学,如素描、绘画和雕塑的学习,其目的被看作是为了学习某种再现可视世界的技能。然而,技能并不是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而已。再说美术作品的主要功能也不是向人们显耀作者的“雕虫小技”,这些技巧只对于那些专业美术人才的学习或者借鉴有助,而对于一般观赏者则只需要满足直观视觉上的审美要求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在整个的文化历史中,各种造型具有不同的艺术功能。它们有时是宗教祭祀功能的造型,有时是直观图示功能的造型,有时则是纯交际功能的造型。这三种功能的造型都可以从绘画和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等载体中体现其文化价值。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不但要训练学生的技巧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应该把人类在艺术活动中所留传下来的美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教育。

况且,每周节数甚少的中学美术课,限于大多数学生的美术基础以及其他功课的压力,要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美术学科的诸多技巧技能,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那么,注重审美教育是否会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失去信心呢?我以为不会。同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放弃了对技能技巧的传授。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个别艺术资质很好且有意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学生,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从技巧技能方面进行科学的训练,为将来升上高一级专门院校打基础。至于大多数的学生,则以普及美术知识的教育为宗旨,只要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不要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就可以了。

其次,美术教学要拓宽视觉信息,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所使用的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知觉获得的。特别对少年儿童,造型信息更为重要,在他们纯真的世界中,视力是主要的“劳动工具”。“人的眼睛显然用不同于粗野的非人的眼睛所用的方式来满足自己。”马克思的这句话把人的视力评定为文化现象,而不止是简单的生物生理学过程,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恰当地评价人类造型活动的视力“文化化”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图画课和美工课。学生是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与自己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奇妙的世界。同时,儿童在这种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意识,自由自在地享受“创造世界”的愉悦。记得上大学时,有个五岁的女孩子在我们宿舍前面的水泥地上自得其乐地用色彩笔涂涂画画,一边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子。她画的是一幅新奇的图:怪怪的树,怪怪的房子,还有几十只不知是小鸟还是小鸡的小动物。总之,其想象毫无拘束,构图离奇、造型别致,既新鲜又好看,有种说不出来的意味。这说明少年儿童具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有着自己认识世界和体现世界的视觉经验,同时在创造中,获得愉悦。

再次,美术作品蕴含着历史文化的认知价值。

艺术的起源,众说纷纭。有摹仿学说、有游戏学说和巫术学说等等,马克思则认为起源于劳动。不管何种学说,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而言,造型活动总是人类文明史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可以通过赏析达到对人类造型活动的认识。比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角度,集中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社会的生活面貌,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尚,是一幅活的历史图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历史价值。

二、如何把这三方面的内容,融入具体的教学中

1.讲构图,不拘泥于形式的完美

构图包含很多美术因素,如和谐、对比、主次、虚实、气势等等。这些常识应该向学生讲解,并拿出好的范图给予示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构图的美学基本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在让学生临绘范图时,我不要求学生非按范图一模一样依样画葫芦不可,而是让他们首先分析范图,帮助他们理解构图的特点,然后结合学到的关于构图因素的美学常识画出自己的体会。因为学生面对一幅范图有各自不同的感知和联想世界。这样,有的同学虽然不能如范图一样完成图,但在练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独到的体会和实践。

2.讲究造型,不一定要求准确

形象造型,有其严格的要求,如比例、结构、透视、动态、重心等等。但在这方面如果对学生要求太苛严,会使他们失去兴趣,知难而退。所以在造型练习上,让学生先体会形象造型的生动性和概括性。学生在认识和表现形象上有先入为主、抓住视觉上直观的因素、忽略内在构成的特点,敢于把形象简单化、特征化。所以我要求学生绘画时,要如实地表现出自己的真实体会,而不必死描硬绘形象的造型。我要求他们把范图的形象或写生对象当成一种“活”的参照对象加以认识,鼓励他们大胆地夸张、变形甚至改动。这样,学生画出来的画虽然不似范图,但不会千人一面,而更显得生动活泼、意味无穷。

3.讲究色彩,鼓励学生主观表现

在美术课教学中,色彩课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课程。色彩在学生的世界中有其特殊的感知方式和表现方式,所以在运用色彩上更应让学生发挥其追求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的特点。要鼓励他们大胆夸张,主观表现,尽可能地让他们的色彩世界在愉快的练习过程中表现出来。

4.注重审美,赏析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8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素描教学;整体观察;教师示范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学生平时刻苦努力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实践技法与理论指导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应当怎样进行美术素描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描在刚开始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枯燥,所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接下来的素描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呢?首先是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教学,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其次是教师在起初的素描训练中多给学生作示范,有的学生会因为老是画不好而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多鼓励多表扬他,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越学越有兴趣。

二、注重素描基础训练

初中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局部入手,没有用整体的观察方法去认识对象。所以我要求学生在画一幅画之前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把所画物体的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画错了。其次是注重形的准确。再次是形体结构的准确,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明暗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但形体结构是不会因光线而改变的,明暗只是表现手法,结构才是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学生抓准每一幅作品的形。

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不是几天几月就能掌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我的教学是从石膏几何体训练开始,我们都知道几何石膏的明暗关系较为简单,这样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规律和变化。接下来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单个静物,然后是静物组合体。这样可以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最后是人物素描,人物素描先从石膏五官、石膏头像开始,石膏头像被认为是训练素描基本功的最好对象,石膏头像形象特征鲜明有着静物的特点,能使初学者了解头像的形体结构特征,研究和领会其造型规则,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技法启示,为真人头像写生打好基础。

四、注重教学示范作用

素描训练是一门训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只说不做是不行的,所以教师的示范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示范,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学生基础已经比较好了,教师只需要稍作点拨,必要时适当提示。对于学生不理解或作画不当时教师要及时更正和修改,这样学生把握问题的能力就会慢慢提升。好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也会造就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更感兴趣投入到绘画当中。

总之,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同学和教师,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和美术素养。

第9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

一、当代中学生审美教育现状

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段时期内的学生缺乏辨别身边事物美丑善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第一,缺乏主动审美能力。大部分学生对“断臂的维纳斯”评价是一点都不美;敦煌壁画只是一些颜色陈旧的古老画作;印象派的作品更是不知所云。第二,审美浮躁。在评价艺术品时,仅仅依靠视觉感受做表面文章,极少数学生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画面背后的深长意味。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因此,审美教育才会被视作国家文化教育的标志而发展至今。人与人之间由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不同固然会存在审美上的差异,但是在辨别美丑、优劣等审美判断上,则需要学校教育与引导。中学美术教学本质上是一项建立在美术教育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巧、提高鉴赏能力来达到理解现实生活中艺术之美的境界。

二、审美教育重要性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美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之中。中学美术教学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美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职责,还需要为学生展示美术所蕴含的人性之美。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艺术表现方法,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特殊的美术符号,在继承与汲取人类文明现有成果基础之上感受世界。但就目前而言,许多地区并不重视中学生的美术教育,大部分教师也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美术技能,而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提升审美能力的内在动力。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项必要的教学目标。

三、当代中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的方法

1、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形成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

“尊师重道”作为我国数千年的传统,影响极为深远。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绝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械工具,而是具有独立意识、有思想、有目标的人。中学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易冲动、逆反心理强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如果一味坚持“灌输”的教学方针,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恶甚至是抵制情绪,审美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以自身为中心的理念,实行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保证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就如同阿恩海姆所解释的那样:“艺术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师不是将自己所知所能倾囊相授,而是凭借园丁般的智慧在旁细细观察每一朵花的成长状况,在它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当代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运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提炼出大量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自发去感悟美和体验美,最终达到创造美的境界。

1)审美态度

审美情感与态度是个人对外界现象主观意愿的反映,学生要学会感悟美,必须有积极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态度作为前提。美术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利用美术课程的特殊魅力,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审美情感与态度。中学美术教学可以采用写生、采风或考察等形式,使学生进入大自然、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场所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亲身体验自然的雄壮、文物的沧桑,丰富自身见闻。

2)审美形式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必须依赖某些形式而存在。艺术审美形式就是艺术品构成形式,它包括了艺术品的色彩、线条、笔墨、造型、质感等等。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特定的审美形式与美术技巧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获取对审美形式的认识与解读。比如在中国传统国画中,笔墨作为其绘画语言,它的轻重缓急、粗细浓淡、刚柔疏密,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国画神秘莫测、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如果单从理论上来解释笔墨,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学生必须从临摹中国国画开始,通过自己的手来感受笔墨中的变化。

3)作品欣赏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教师在教导学生欣赏艺术品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对艺术品风格种类、艺术流派、作者生平等与作品相关知识进行直接传授。有利于学生积累艺术相关知识,拓展视野,理解不同人生观之下的作者对于人性的解读和对美的追求。

3、加强美术教师自身审美文化修养

基础教育理论正处于不断改革与发展阶段,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当代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区别,并在教学过程中用全面综合审美文化教育替代传统单纯绘画教育。美术教师更应该利用渠道条件,努力开拓自身视野,提高美术理论与美学素养,在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的传达。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