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计算机系统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系统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系统安全

第1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防病毒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54-01

计算机的身影也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利用互联网在各个计算机之间相互传递,这就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分工明朗化。离开网络,很多工作会很难正常进行。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这种依赖,折射出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比如财务数据、重要的文字资料、具有保密性质的资料,将给使用单位造成重大损失,有些损失甚至是难以弥补的。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极恶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越来越严峻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形势。

1 威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具体问题

威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具体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要是根据攻击对象的不同来区分。

1)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原因,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的安全和软件的安全。

①硬件的安全

整个计算机的基础是硬件,相应的软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正常的运行,因此要做好硬件设备的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做到完全保护系统安全,不受到任何威胁是很难的,一些天灾人祸比如地震、火灾等是不可预测的。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干扰,如电源波动,漏电,静电等电磁信号干扰都会对系统安全造成威胁,设备老化也会使得计算机系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

②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计算机的一些软件数据是很容易被人为破坏或者在某种程度上的使用不当,这也会造成计算机系统运行故障。人为破坏计算机数据主要是指修改或者删除一些软件数据。 软件中的各个程序都可能会出现错误删除这样的情况,同时还可能存入错误程序覆盖一个本来正确的程序。有时候软件的商业价值是很高的,因为这个因素,人们会加强它的访问权的控制,这样就防止了被有意或者无意的删除破坏。修改后的软件也会出现运行错误,当然也有可能是正常的,还可以修改软件的功能,然后出现一些修改者所要的工作,也可以出现相当于功能定时的新作用。这就让计算机系统存在一个不定时的安全问题。

2)计算机病毒。

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同时,计算机病毒也逐渐产生,并且变得强大,成为了计算机安全问题不得不考虑的威胁。并且数学上也证明了,不可能存在一个系统,将帮助人们检查出所有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快速的信息传播使得病毒有了一个理想的传播渠道。所以一时间计算机病毒也显现了他的传播速度之快,危害范围之大。计算机病毒就是程序代码编写而成,能进行自我复制,把计算机的敏感资料盗取和破坏。同时病毒还是有国际性的,只要用互联网,病毒是可以传播在每一台计算机。它的危害性是不可轻视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在如今社会的应用让它的安全性变得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

1)国家政治经济,还有国防军事等资料的储存是依靠计算机的安全性作为基本前提。还有相关部门组织的保密性也需要计算机的安全性做保证。因为计算机系统本身具有脆弱性,所以现实中很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

2)计算机的系统功能变得丰富,它的组成也变得复杂,规模也在壮大 。人们生活和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性也变得强烈。它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的每个方面和角落。

3 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保护

在做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时,首先要做好外部防范工作,首先是主机和相关设备的防辐射工作,要保证没有电磁信号干涉到基本的操作系统设立的相应权限问题。除了自身没有其他人故意使用操作系统,还要进行相关的监控记录。这样在发现比较危险的操作时,可以及时的进行有效办法,排除相应的故障。备份工作也是万分重要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认真实施,当出现任何问题时也不怕重要资料意外丢失。其他的主要实施方法还有以下几点:

1)完善制度,建立强大的安全制度可以帮助落实长久的安全规划,管理也要标准化,这样的管理不会因为人员的改变而变化,计算机推动社会进步,并且自身是复杂的电子系统,部分之间精密合作,会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给各个设备带来强大的兼容性,用较少的付出换来巨大的利益。

2)建设安全的网络。

这是需要一种彻底的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一个层面的简单建设,要考虑全面,要建设出强大的网络安全系统。首先可以利益网络防火墙,阻止一些非法用户进入内部系统,同时访问重要资料。这是保护资料流失和被盗,抵制黑客入侵的有效手段。这种方式也有其明显的缺点,无法阻止那些已经通过了防火墙以外的其他攻击方式,更简单的举例是内部用户或者是马虎用户给自己带来的威胁,更不能防止病毒的传染。还有通过设置用户权限的方式来增强计算机的安全性,网络用户权限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作为网络非法操作的安全保护,在有限范围里面做有限文件和软件的访问。当然还有加密的方法让信息更具有秘密性,使得操作和文件都安全。最后还有不断更新系统,让系统自身的安全性不断的加强,自觉的修复一些漏洞,安装一些补丁。

4 结论

现代社会,计算机系统安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它的安全威胁变得越来越多。建设一个足够安全的计算机系统安全是很有必要的,它不是一台电脑的防范病毒这么简单,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去实现我们大家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永波,谭凯诺.计算机系统安全综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5).

第2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关键词:病毒威胁问题 计算机系统安全安全 上网事项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165-02

该文对计算机综合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简单剖析,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完善整套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1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由人为编制一系列程序,对计算机功能数据破坏的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指令,它们都能一定程度上侵害使用者的隐私权利,甚至财产安全。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以及潜伏性的特点,面对计算机病毒的肆虐问题,与之相对的是一系列人工预防,自动检测等等。

2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漏洞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漏洞就是计算机系统中未经管理员允许,却进行访问或提高访问层次的软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物理漏洞、软件漏洞、不兼容漏洞等,其中物理漏洞就是相关人员访问那些不允许访问的地方;所谓的软件漏洞就是由错误授权应用程序导致的;所谓的不兼容是由系统集中过程中各部分环节间的不同引起的,缺乏安全性。计算机的系统漏洞一般表现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上,相应的开发工具,应用程序等等。当系统正式应用的那一天开始,其系统的漏洞就会逐渐的暴露出来。但是关于系统的系列问题,如果脱离了系统存在的环境以及其具体的时间运用,它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针对具体的系统版本结合具体情形对系统漏洞进行一系列讨论才能找到可行的具体方法。在一系列的系统安全中,确保运行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所谓的系统安全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的保证,计算的得到的信息知识能够得到正确处理,系统各个环节的功能都能正常使用。有些因素影响着系统的运作安全。

第一,工作人员一系列的误操作;如果业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低下,其综合素质比较低,则系统的安全问题就出现于一系列的误操作。系统不能正确的对数据进行处理。还有一些误删操作,比如把重要程序,数据当做垃圾软件或者病毒软件删除了。

第二,硬件问题;如果硬件问题太多,则系统的运行必定受到影响,比如元器件较差的质量,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工艺不合格,焊接的结构不合理,电路出现短路,静电影响等等,都会导致系统的运作失灵,发生故障,硬件故障的错误是很严重的,严重影响计算机的运作系统安全。

第三,发生的软件问题;软件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编程出现错误引起的,随着程序的不断精密化,及时一些细小的问题在重重系统环节运作下也会放大为一个大问题。所以需要认真对软件进行一系列的调试,测试之前,首先要保证硬件的顺利运行。

第四,计算机病毒的升级,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病毒程序,对存在的系统漏洞,进行一系列攻击,从而导致系统出现瘫痪,影响日常生活的使用,泄露使用者的隐私权权,侵犯使用者的财产信息安全。

第五,黑客的一系列攻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黑客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扩散,甚至只要懂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再加上无处不在的计算机黑客教程,就足够诞生一名入门级的黑客了,黑客增长的趋势不断上升,网站的安全运营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它针对系统出现的漏洞问题,进行一系列侵犯,给日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利。

第六,一系列恶意的破坏,恶意破坏是一种犯罪行为,它分为物理破坏和逻辑破坏两个方面,物理破坏是一种实体的攻击,通过暴力对实体进行毁灭。逻辑破坏就是假冒使用者进入计算机系统,改变其系统参数,修改有用的数据,以及对程序进行修改等,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逻辑破坏相对物理破坏来说,更具隐蔽性。

3 网络安全问题

从网络覆盖的各个地域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局域网,区域网以及广域网。从其具有的不同功能来看,网络是由通信子网以及资源子网组成。针对计算机的安全来说,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子网中的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另一种是通信子网中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的安全性,对于它们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几种形式。第一,计算机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包括破坏系统网络的硬软件设施系统,对网络通信设备进行损坏,窃取通信信道中传递的信息,冒充管理者非法访问或者占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故意对有用数据进行修改与删除。第二,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具体来说是气候环境,环境污染,以及电磁干扰等几个方面;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水灾,大风,雷电等等。它们对计算机的运用是非常不利的。第三,计算机病毒的影响;计算机病毒影响系统的运作效率,严重一点的说,它可能导致真个系统网络瘫痪,不仅破坏软件系统和用户信息,而且对硬件设备也会造成一系列损害。

3.1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探究

对保密性的保证:对于网络应用只可以在具有授权允许下才能进行;保持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在一系列存储以及传递的过程中不被修改,信息包的保存;未授权者没有想关的权利;对于静态信息进行可操作性,以及对动态信息的可浏览性。

3.2 计算机网络安全陷阱,应对操作系统中的漏洞

操作系统的各个信息结构式非常复杂的,其操作的最大漏洞是I/O处理,这种类型的命令通常情况下储存在用户的内存空间。在用户进行I/O操作的时候,都具有改变目的地址以及命令的源地址。对于TCP/IP协议的应用,这项协议在传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攻击者的攻击,或者使用者在输入网页口令以及填写个人材料的时候也容易导致攻击;应用系统的安全漏洞问题。Web服务器、以及相应浏览器都不能保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人们在进行cgi程序编制的时候,只是对应用程序进行系列修改,并不是本质上的改变,这样一来,cgi难免存在一系列安全漏洞;对于安全管理缺乏而导致的漏洞,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管理元进行维护,网络信息系统就容易不安全,如果不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不能实现有效的网络监控,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造成影响。

3.3 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的防范功能

网络安全机制应该具备一些基本防范功能,以应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缺失的现状,比如是否能够进行身份识别,存取权限的系列控制、数字签名,密钥管理等一些功能的实现。

3.4 计算机网络的防治措施

进行一系列的加密,能够防止重要信息被窃取与拦截,它是实现互联网保密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理解为将一系列重要信息数据,用一种难以破解的密文形式表达出来,并且通过线路传输到达目的端口后可以将密文还原成明文。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加密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密匙加密技术另一种是公开性的公开密匙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各种优缺点,应用于不同的场景,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网络防范安全的最佳效果,这两种加密技术要结合进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防火墙的具体应用是将内部网与公众访问网进行相互隔离。这种技术是互联网中可以对访问情况进行控制的方式,它能够允许你授权的人进来,同时将你没有授权的人拒之门外,它一方面防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你的网络,更改,复制,copy你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保证自身的隐私权,安全权。防火墙技术具有四种,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网络级防火墙以及规则检查防火墙。它们的作用是预防外部用户未经授权使用管理者的相关网络资源,并且能够保护内部网的设备不受破坏,防止重要的数据被窃取。一个防火墙系统的构建一般情况下由服务器以及屏蔽路由器两部分组成。这两种屏蔽式的路由器从包头取得信息,比如协议号,以及收发报文的端口号以及IP地址,连接的标志以及另外的IP选项,对IP数据包进行过滤。

4 用户程序安全问题

用户程序的安全性问题,体现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程序的漏洞以及稳定性问题,程序的病毒性以及蠕虫程序,以及程序的耗时性与死锁问题。用户程序由于不同原因而存在不同的缺陷,有些缺陷是设计进行的时候不符合逻辑规定留下来的,有些缺陷是程序员无意识犯下的,有些是故意造成的。程序的开发中要防止有意的冲击性缺陷。程序设计要正规,方便,简洁,减少逻辑错误,确定逻辑顺序的正确性,猜出程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今随着科技技术与互联网的延伸,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难以辨别,所以对于一系列防毒杀毒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做到更先进,更规范。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科研机构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进行病毒的预防研究,这一定程度上能够针对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狂的局势,避免陷入被动的局势,促进网络信息安全的全面化。

用户程序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程序的耗时性、死锁问题、程序的兼容性、程序的漏洞、程序的稳定性、病毒性及蠕虫程序。用户程序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着个各种缺陷,这些缺陷中有的是进行设计的时候或者是编程的时候逻辑不正确所留下的,这些缺陷中有的是程序员无意识造成的,有的是有意造成的。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应该防止程序中出现具有攻击性的缺陷。程序设计要减少数据集的冗余性,对数据划分敏感级,防止敏感数据的间接泄露。要对代码进行审查,防止代码中的逻辑错误所留下的缺陷。在测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确定程序的正确性和排除程序中的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越来越难以辨别,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这就要求网络防毒产品在技术上更先进、功能上更全面。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科研机构正广泛开展这一方面研究,主要是反病毒研究、反黑客问题研究、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安全机制。到时,计算网络就会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5 结语

针对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剖析,增加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第3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计算机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维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安全使用方面的有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硬件故障、软件漏洞等问题的发生轻则阻碍相关活动顺利完成,重则造成信息泄露、纵容网络犯罪、扰乱社会秩序,为了加强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安全使用,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优势,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必须充分重视。

1 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含硬件设施安全、软件系统安全和网络环境安全三方面内容,只有三者互相配合,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高效运行,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方面出现故障或漏洞,都可能造成文件丢失、信息泄露等,甚至导致系统瘫痪。计算机是精密设备,容易受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发生故障;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容易遭受病毒、木马和黑客攻击,所以计算机系统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2 当前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的常见问题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常常突如其来,防不胜防,这其中有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具体包括:计算机更新换代较快,而部分单位的安全防范设施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安全要求,设施老旧,超负荷运转;某些软件本身存在缺陷或漏洞,防护效果差;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由于用户操作不当,不注意保养,造成硬件与系统出现故障;防火墙软件、杀毒软件、下载软件捆绑的运行程序、用户启动的特定网络程序等配置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经常导致系统瘫痪、数据破坏;当前诸多网络犯罪的罪魁祸害就是黑客,他们攻击漏洞、盗取信息、更改程序、散布病毒,计算机用户谈之色变。

3 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的途径探索

3.1 强化科技人员管理,做好日常漏洞评估工作

人是计算机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强化科技人员管理势在必行。因此要建立和健全管理控制制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和网络安全等,专人专职,做好权责划分,同时注重合作,形成互相监督、环环相扣的整体;做好保密工作,对于重要事务的处理指定人员在遵循相关规定和程序的情况下完成,同时保存相关记录,防止用户越权操作;严格审核准备输出的数据,防止泄密,定期更换认证口令,防止用户非法更改系统。要注重科技人员的培训和进修,促进科技人员安全意识增强、知识结构更新、技术水平提升、道德水准提高,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为了不给计算机病毒和黑客以攻击和破坏的机会,在日常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漏洞评估工作。在做漏洞评估时,可定期扫描整个系统关键网络设备,以防出现大的漏洞,还可利用模拟攻击手段检测IP隐藏漏洞,对漏洞的扫描不会对网络做任何修改或造成伤害。

3.2 加强身份鉴别与验证,强化防火墙技术

在身份鉴别与认证方面,为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要求计算机系统对用户、设备及其他实体身份的识别和验证实施网络通讯层、系统层和应用系统层的三级认证。网络通讯层验证基于口令验证协议对广域网连接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只有身份标识与口令通过验证才可建立连接,防止非法网络连接;系统层验证要利用注册账户、注册口令在本地对用户登录合法性进行验证;应用系统层验证中,系统用户以口令方式或IC卡身份鉴别方式完成验证,客户则利用账号作为标识,通过客户密码完成身份验证。通常情况下,防火墙是设置在网络端的,为网络运行提供安全保障。为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须强化防火墙技术,除购置网关、防火墙等,还要重置口令,而不是使用默认口令,确保将无入网许可的设备屏蔽在外。同时要将配置进行备份,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快速获得相关参数。

3.3 重视机房环境管理,保证计算机实体安全

机房环境的科学管理对保证计算机使用寿命、维持设备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电源、雷电、磁场等外部环境条件都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为消除安全隐患,机房要采用专用电源和稳压电源,电源线、地线等的连接要确保规范,配备相应的防潮湿、防静电、防干扰、防雷电和防电磁辐射设备,对机房要定期清扫,做好通风,保持计算机散热正常。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对操作系统设置使用权限,允许用户在一定权限内使用,并对用户的使用进行必要监控和相关记录,一旦发现用户操作行为存在较高风险性,要及时警告或强制停止使用。在做好日常维护的基础上,计算机管理人员和用户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要进行定期深度检查,及时更新和优化,处理漏洞和故障,备份重要数据。

第4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相关创新教育特点基础上,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安全课程上在创新教育上的几点尝试,包括加大学生知识储备来激发学生逻辑思维、面向问题的讨论、培养模型抽象能力、鼓励提问。

关键词:创新教育;逻辑思维;面向问题;模型抽象

一、引言

创新教育是近十年来大学一直倡导的一个话题,创新教育有哪些特点呢?总结了或诺贝尔奖得主的一些特点值得我们深思,特点如下:1)创新者储备的知识和其逻辑思维能力成正比;2)创新者拥有核心知识量和核心知识储备极限值成反比,差距越大提出问题和假设能力越强;3)创新能力是混沌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乘积;4)创新者通过查阅资料、学术讨论、实验实践等所或知识是其所创造知识的n倍。归纳了创新教育的主要特性:特异性、全面性、探究性、开放性、民主性、超越性。创新教育中教师是传播者引领者,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明确了教学和教育的差异。教师既要是知识的传播者,具备丰富的知识资源储备,还要建立合理化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使得学术性知识得以完整、科学、艺术地传授给学生。

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门新课程,本课程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在该课程中学到一些技术,更应该在课程外结合实际建立思考意识和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性,不会随课程结束其学习就结束,学生要明白该课程只是一个蛋,学生的继续思考过程是再生鸡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定义为:创新=知识储备+实际问题+良好的表达。

(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大量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的,大量的知识储备不是靠课堂讲述的,应呈现给学生广泛的知识源,在《计算机系统安全》这门课上我们糅合了Purdue和ucdavis两所大学的讲义,给了学生3本国外原版教材,多篇论文来扩大知识面。一来因为国内的计算机系统安全教材不够系统,讲解也不够深入,有些地方甚至让人费解;而国外的经典教材语言简单,描述细致,把相关问题和设计思想描述的更清楚,读者看了知道问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解决到什么程度。比如密码,我们都能说出来密码要复杂,有时限性,但在《Security Engineering》中有一章Passwords,有3个示例非常好,1)示例1讲银行的ATM机上的密码问题,即实际使用中ATM自动取款机的设置角度既要适应用户需要又要防止其他用户能偷窥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学生能思路更广阔。2)示例2是否可以训练用户更好的设置密码,选一个班级采用分组测试的示例,分组1是通常的建议如6个字符包括数字等、分组2给一个句子让其从中选几个字符做密码、分组3完全随意的字符,比较3组记忆性和密码安全性,最后总结得出结论。3)示例3,密码导致的系统问题,有几个层面:攻击单用户、渗透到一个系统的所有用户、渗透所有系统的所有用户。这三个示例十分贴近生活,使得密码部分不再那么干巴巴,学生能够读到原汁原味的思索过程,学生读了后也有一些想法,也可从实际中想一些问题,不再只是密码的应用者,也可以是创作者设计者。而且最后一部分Further reading里附带了很多相关密码的论文,学生还可深入学习。虽然给的阅读资料很多,但如果学生读了一部分后有收获,能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就会像读小说一样阅读下去,汲取更多精华。

(二)面向问题的讨论

在安全模型部分有3类安全模型:机密性模型、完整性、混合性模型。每类模型里又分多种,如混合模型包括Chinese Wall模型、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olicy、Originator Controlled Access Control、Role-Based Access control4种模型,这4种模型对应的问题都不同,让学生讨论问题是什么,哪里不同。中国墙模型要解决商业系统里不同公司具有利益冲突关系的数据读写问题,实际上也是数据汇聚后的隐私保护问题,首先我们将不同公司的数据分成几类,每个公司隶属于某类且一个公司的数据放置于一个集合中。那么读问题就是解决同一类里的隐私保护,可以抽象为读只能读一类中的一个数据集,读多个则会泄露秘密。写的时候不能将一个公司的数据信息写入到其他数据集更不能写到其他类中。医疗信息系统是在设计系统时就从患者角度进行隐私保护,一是患者对自己的电子病例有知情权―知晓什么时间谁看过其病例,二是医生和科室以及医院级汇聚病人病例时,该过程要记录在病人病例里,且病人下次打开医疗记录时能读到该信息。创建者的访问控制要解决版权保护问题,如音像公司、软件制作商如何解决盗版问题,因为计算机中不能防止电子拷贝,解决办法就用key来控制软件运行,形成key和软件的关联以及对key形成管理。基于角色的控制解决大型数据库中多用户的权限分发,比如银行中用户的权限、工作人员的权限,每个人的权限都不同,且用户群庞大权限也会变化,如何灵活方便的授权。[4]中认为单纯的讲授式教学使学生思维处于压抑被动状态,且剥夺学生自学的机会,扼杀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才用面向问题的讨论,尽管安全模型部分模型多,数据描述抽象,但能抓住主线,掌握该模型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学生感觉不乱或者混淆,反而会很清晰地说明其共性与个性。总之,问题是源头、是关键,是吸引学生的基石,设计思想是血液,数据描述和数据流动是骨干,径是解决过程的相关小问题。

(三)培养模型抽象能力

绝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的解决办法既简单又有效,比如生活中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不教自明,而且带权最短路径问题实际可以映射为2点间油耗最少问题。但将实例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过程比较困难。在抽象为数学模型过程,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比较少,回顾一下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在解题、解难题,而忽略了问题该怎么转化为数学的描述。现在国内的教学重在讲解,侧重于把别人已经抽象好了的模型深入分析再深入分析,我认为这么做学生不知道来龙去脉,纯粹是为了学而学,没有滋生兴趣的土壤。在机密性模型部分,安全级别的比较是线序关系,集合的包含关系是偏序关系,将二者的结合可以非常直观的表示出相同或不同级别用户的不同权限。在访问控制部分,主体和客体关系可以用矩阵或链表描述,为什么抽象成矩阵,矩阵形式表示有和优点,抽象成链表又有何优点,学生通过回答为什么来深刻体会不同抽象模型的差异,享受模型中的美感,从理解模型升华为学习的快乐。

(四)激励式鼓励提问

用提问加大学生感性认识。不论学生提什么问题,问题是否有水平都应给予夸奖,回答问题后问学生要反馈,如果学生提出与教科书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要鼓励。让学生勇于提问、勇于发表不同观点,使课堂思维活跃、气氛融洽,利于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2个环节实施加分制。一、在作业讲评时,学生讲解加2分,其他学生补充加1分。二、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结合实际提问加2分。比如,让想想医疗系统中是否有用户的隐私泄密问题,是哪个环节泄密,又如何解决。提出问题后,有些解决办法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感性认识。比如为保护用户隐私,病人在看病前应知道其病历以前都被什么人看过,医生在医疗过程中病人有知情权。该问题容易理解,但学生没有深刻认识,采用举反例法来刺激学生:天价医药费、病人死后还出现大量药费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本质,一方面是因为病人及其家属就没有获得知情权,另一方面是如何在系统中实现对医生的约束。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找到了社会使命感。学生也体会到计算机安全问题不是孤立的高屋建瓴,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师在教学过程是主导,学生的认知能力受教师影响很大,教师要倒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不停的添加水桶里的水,且不停的更新水桶里的水。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让课程成为种子发芽开花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万文涛,余可锋. 从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曲线看其创新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7

[2]吴金昌,刘毅玮. 高校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 2009(9)

第5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漏洞;安全防范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标准,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我国提前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软件服务等方面难免存在缺陷,给攻击者以可乘之机,对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信息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相关数据分析,几乎所有的黑客攻击事件都是利用计算机未修补的系统漏洞而引起的,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系统漏洞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积极学习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计算机网络存在安全漏洞的主要表现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f议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缺陷,从而可以方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近几年来,Internet 发展异常迅速,但人们并没有采取多少措施来提高其安全性,从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缓冲区溢出问题、假冒用户问题、完全欺骗用户等问题都是漏洞表现。

1.1 操作系统安全漏洞

操作系统是一个平台,要支持各种各样应用,各种操作系统都存在着先天缺陷和由于不断增加新功能而带来漏洞。操作系统安全漏洞主要有四种:一是输入输出非法访问;二是访问控制混乱;三是操作系统陷门;四是不完全中介。

1.2 应用软件漏洞

应用软件漏洞是其在代码编写和逻辑设计上的错误与不足,这些错误与不足往往是计算机黑客的攻入点,不法分子通过漏洞向计算机中植入病毒、木马等,以此来攻击和控制整个计算机,从而盗取或者篡改用户计算机中重要的数据和资料,对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3 网络协议安全漏洞

TCP/IP是冷战时期产物,目标是要保证通达、保证传输正确性,通过来回确认来证数据完整性。而TCP/IP 没有内在控制机制来支持源地址鉴别,来证实IP从哪儿来,这就是TCP/IP漏洞根本所在。黑客通过侦听方式来截获数据,对数据进行检查,推测TCP 系列号,修改传输路由,从而破坏数据。

1.4 数据库安全漏洞

盲目信任用户输入是保障Web 应用安全第一敌人。用户输入主要来源是HTML 表单中提交参数,如果不能严格地验证这些参数合法性,计算机病毒、人为操作失误对数据库产生破坏以及未经授权而非法进入数据库就有可能危及服务器安全。

1.5 网络软件安全漏洞

网络软件安全漏洞主要表现在:①匿名FTP。②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存在安全漏洞使得电脑黑客很容易将经过编码电脑病毒加入该系统中,以便对上网用户进行随心所欲控制。③域名服务:域名是连接自己和用户生命线,只有建立整个“生命网”注册并拥有全部相关甚至相似域名,才可以保护自己。但不幸是,这个“生命网”上漏洞多得让人防不胜防。④Web编程人员编写CGI、ASP、PHP 等程序存在问题,会暴露系统结构或服务目录可读写,从而扩大了黑客入侵空间。

2 计算机漏洞的特点

2.1 易被攻击性

攻击计算机系统的黑客往往是计算机系统漏洞的发现者和使用者,这是对漏洞攻击成功的基本条件,对于安全级别较高的系统也是如此。系统漏洞给网络黑客以可乘之机,使其能轻松的攻击用户电脑,窃取重要的信息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泛的攻击性存在必然会使得系统漏洞被发现。

2.2 长久性

随着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深入使用,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势必会不断暴露出来,往往是通过系统供应商提供的补丁软件对漏洞进行修补,或者在以后的新版系统中得以纠正。新版系统在对旧版系统漏洞进行纠正的同时,也会引发一些新的系统漏洞与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版系统的漏洞逐渐消失,新版系统的漏洞不断出现,使得计算机系统问题长期存在。

2.3 威胁性

计算机系统漏洞是一种有利于攻击者对系统安全造成危害的缺陷,是系统本身或者系统设置存在的不足。系统漏洞是系统具体实现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并不是系统存在的错误都是漏洞,往往只有对系统安全产生威胁的错误才称得上漏洞。系统漏洞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对系统安全产生影响,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被人故意使用时才能对系统造成危害。

3 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技术探讨

3.1 关闭非法入侵的后门

3.1.1 关闭不常用的端口

端口就是计算机与外部网络连接的逻辑接口,是计算机的第一道屏障,端口设置的正确与否与主机的信息安全密切相连,建议将不常用的端口关闭掉。对于139端口的关闭来说,其流程为:点击“本地连接”中的Internet协议(TCP/IP),进入到TCP/IP设置,接着点击其中的“Windows设置”,再点击“禁用TCP/IP的NETBIOS”,这样就完成了139端口的关闭。对于3389端口关闭来说,其流程为:“我的电脑”-属性-远程-去掉远程协助和远程桌面两个选项中的勾。

3.1.2 停用不必要的Windows服务

点击控制面板中的“管理工具”,运行“服务”,进入到服务界面,双击列表中需要禁用的服务,然后在打开的服务属性常规标签页中“启动类型”一栏,在小三角按钮中选择“已禁用”,接着再点击“停止”按钮,点击确认键就完成的不必要Windows服务的停用,这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能,加快计算机运行速度。

3.2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最为常见的安全防范技术之一,其包括密钥和算法两部分。对称加密技术就是加密和解密采用同一个密钥,对称加密算法运用起来具有简单快捷、密钥短优点,且破译困难。非对称加密技术正好与对称加密技术相对,它有两个密钥,一个是公开密钥,一个是私用密钥,如果公开密钥对数据加密,私有密钥则对数据解密;若私有密钥对数据加密,那公开密钥则解密。因为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密钥,故而将这种技g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可以保证信息不被窃取和破坏,保证其安全性,它将数据变成常人无法识别的密文,要想将密文转化成明文,必须对其进行解密。

3.3 病毒防治技术

对于安全漏洞来说,病毒的侵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如果计算机出现病毒,病毒会迅速的发现系统中的漏洞,依靠安全漏洞薄弱的防范能力,对整个系统进行破坏。所以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范工作,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预防病毒的入侵。定期修复计算机安全漏洞,扫描网络中隐藏的病毒,做好病毒库的升级工作,防止病毒出现变化再次进入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没有病毒风险的软件,避免病毒进入计算机。

3.4 网络协议策略

TCP/IP提出的www、sump、ftp等协议均有一些漏洞,如:ftp协议中有两个通道:控制通道和传输通道,而passive模式下服务器不检查客户端的地址,这样在文件的传输过程中就可能发生文件被第三方截取的情况。因此,为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在网络协议方面,应做到:对所有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程序软件进行写保护,由专人负责系统管理,对外来机器和软件进行全面的病毒查杀,严格控制游戏程序,及时更新病毒库,每周最少更新一次,养成良好的网络操作习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第6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策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追求,对我国科技发展也不断提高关注。其中,计算机技术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计算机技术目前在发展中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的管理系统安全防控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可以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笔者就现阶段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控有效措施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对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全面大发展。

1现阶段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1.1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算机技术在带来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了威胁,因此,人们对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问题更加重视,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对计算机内部的信息管理,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是计算机事务处理以及联机分析的重要设施。因此要求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必须得到保障,但是现阶段很多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安全防控方面,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以至于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隐患迟迟得不到解除。例如,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主要是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设置进行保护,但是在技术因素或者是其他因素影响下,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程序设定时,在安全防控方面会出现安全问题,例如,系统自身存在漏洞,以至于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1.2计算机系统外部隐患仍然存在

信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媒介,有效促进了信息全球化发展,但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外部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因此更加严重。比如,在所有信息当中,计算机并不能自主选择传播或者是禁止传播,又加之计算机在多个领域的使用,使得不良信息被广泛传播,其中主要包括虚假信息或者是其他违法信息,这类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得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问题变得难以控制。另一方面,计算机病毒以及木马等的存在也是计算机外部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类外部隐患存在主要是由于在人为操作或者是计算机防御系统受到损害使得计算机感染病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在病毒的攻击下,计算机内部的文件可能会消失,更严重的病毒会导致计算机整个系统的瘫痪,造成用户的损失,阻碍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发展。

2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2.1加强对计算机防火墙技术重视程度

计算机存在的安全管理系统问题不仅对计算机系统自身发展具有消极作用,而且对国家安全与发展也具有不利影响,因此,计算机的管理系统安全防控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网络防火墙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对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防火墙是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一个保障系统,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网络防火墙技术分为很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监测型、网络地址转化型、包过滤型和型等四种基本类型,它通过对网络之间传递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一定程序的安全检查来加强对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有效地防止了网络病毒与黑客非法入侵,充分保障了内部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运行和操作环境的安全。网络防火墙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产品,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控中,通过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升级和维护,使计算机用户的网络规划更加合理和健康,这有利于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内部信息,通过对计算机用户的网络运行环境进行监测,限制计算机用户访问危险站点,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2.2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严控用户访问权限,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数据加密作为一种保证通信信息内容安全的有效手段,它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对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指的是信息的发送方通过加密函数将所要发送的信息转变成密文,接收方再通过解密函数将密文还原成明文,从而获取完整信息的一种密保技术。其中,数据的加密技术又分为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两种,对称加密技术要求通信双方使用一致的密匙,例如,在信息传递中,传递信息的双方可以设定一致的密匙,只有在使用密匙正确的条件下,信息才能被打开。这种传递信息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的密码才可以获取信息,有效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但是这种对称性密匙传递需要保障传递途径的安全性,加密的安全性相对降低;相比于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安全性更高,因为其使用的一对秘钥一个是公开的公钥,一个是自己保存的秘钥,一个用来加密,一个用来解密,提高了加密的安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是解决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的又一重大举措。

2.3加强计算机用户的安全防控意识

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隐患出现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为操作不当,因此,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防控想要得到有效改善,必须重视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防控意识。例如,用户可以采取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的方式,使得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保证安全。另一方面,在出现计算机漏洞时,计算机用户也应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以及漏洞修复,避免漏洞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迫害,在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同时保证计算机的管理系统安全,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深入发展。

第7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与传统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要求方便快捷,同时还要实现远程传输、信息查询等工作,可以提升信息的处理效率。但是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很容易给计算机信息安全带来安全方面的威胁,导致信息漏洞的存在。所以,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安全策略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1网络环境下计算机面临的信息威胁

1.1自然威胁与无意威胁

自然威胁指的是环境出现变化,导致计算机设备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使得设备无法正常的使用,甚至还会导致设备丧失基本的功能,这种威胁属于无法抵抗的威胁之一。无意威胁指的是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是突然的停电造成的威胁。通过具体的情况,对于无意的威胁可以划分为几个方面:(1)在进行计算机操作时,工作人员出现错误的操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地使用。(2)系统软件或者是设备硬件在运行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运行BUG。(3)自然灾害导致设备停止运行,或者是运行不正常的情况。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让设备受到一定的损害,最终影响其运行[1]。

1.2不法分子攻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在网络之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漏洞,然后利用这一部分漏洞来攻击计算机系统,从而获取更高的计算机权限,来窃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一种认为的攻击主要包含了几个方面:(1)利用网络连接到相应的信息平台,从而对于某一个人的身份进行模拟,从而登录到信息平台中。(2)非法篡改相关的数据。(3)通过系统之中存在的漏洞来进行攻击。

2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是为了满足资源的可靠性、合法性、完整性、安全性、保密性以及有效性的要求,从而维护正当的信息活动,而建立并选择相匹配的技术与方法就成为关键。为了防范非法入侵系统的攻击与威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计算机硬件与环境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信息的运行需要依靠计算机硬件和运行环境这两个基础条件,它们会对网络信息的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计算机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以及所有的单机计算机系统安全。所以,应该选择文件加密、访问控制、防电磁泄露、防复制技术等,做好计算机硬件方面的防护。另外,环境也会直接影响计算机,主要是电磁干扰、温度、腐蚀、灰尘等多个方面。所以,应该按照《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以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设计标准来设计计算机机房,这样才能够提供安全的环境,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2]。

2.2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就是对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与控制,也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平台,这一安全属于系统级别的安全措施。操作系统主要是用于计算机资源的管理,方便整个系统运行的控制。所以,操作系统会受到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为了保证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就应该建立相对应的安全机制,利用存储器保护、隔离控制、访问控制以及用户认证等技术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

2.3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延伸以及其余网络的集成,在通信与信息共享之中利用网络,可以让其变得更加的容易,但是非法用户也可以在远端利用计算机对于本计算机的程序、数据等资源进行非法的访问,导致数据受到破坏或者是被拦截。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应该采取网络隔离、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IPv6、PKI/PMI等技术,就可以做到网络安全的防范。

2.4数据库

数据库主要是通过一些库表组成,每一张库表又由相关的字段组成,这一些终端会对应到某一个客观的试题属性集合。目前,基于数据库作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最近基本的信息技术设施,由于数据库系统之中的数据量庞大,再加上用户存取较多,所以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的有效和安全可靠,DBNS就可以提供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从而保证数据库整体的安全性。

2.5应用系统

对于应用程序系统进行安全防护,主要包含了应用系统本身非法使用与访问的防范,避免应用系统直接破坏运行中的计算机系统。目前,很多企业都拥有自己开发的程序系统,但是这一部分开发的系统难以通过阅读、验证或者是测试来发现程序之中隐藏的缺陷。所以,为了保证应用程序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及时地发现应用之中存在的漏洞,就需要利用Web安全、系统编程安全、程序开发过程以及维护阶段的控制等技术来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3]。

2.6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培养

想要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解决,在软件与硬件技术应用强化之外,还应该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只有拥有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另外,随着计算机用户之间朝着年轻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面对如此的网络背景,对于我国信息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更多的契机,同时也能够推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分析。

3结语

网络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导致计算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应该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方面的强化,配合以上多种信息安全技术的合理应用,来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石丽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及防范策略[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2):179-180.

[2]金琳.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168+170.

第8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1.1备份与恢复

对于重要的数据及文件,进行及时的备份与恢复,是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重要的系统文件、数据,要及时进行备份,在必要的情况之下,重要的系统设备也可进行备份。这是因为,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恢复;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技术,如磁盘冗余阵列、磁盘镜像等技术,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1.2安全的应急处理

一旦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安全威胁,如发生天灾或系统崩溃等情况,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确保系统数据及设备等的安全。首先,应有完备的、可行的应急计划,做到快速而有效地恢复;其次,反应要紧急,相关的工作要到位,切实遵循“恢复及时”“备份完备”两大原则。

2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也是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的重点内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主要在于防止信息被非法识别或控制,进而导致信息被盗、泄漏或破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一是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二是信息的可控性和可用性。

2.1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旨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硬软件进行有效控制,并实现对程序执行期间所使用的资源进行检查,进而防止意外事故或人为破坏所造成的威胁。具体而言,操作系统的安全构建,主要基于对用户的认证、隔离等方式实现。其中,用户认证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以防止蓄意破坏威胁的出现。因此,在登陆时,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方可实现。隔离技术是实现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方法,旨在用过对电子数据建处理成份的周围建立屏障,进而在时间隔离、物理隔离和密码技术隔离下实施存取规则。

2.2数据库安全

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可用性,即授权用户在信息或趋势,数据库系统应提供其所需数据信息;二是完整性,即对于信息的修改,只有授权用户方可实现,不允许非法修改行为;三是保密性,即信息的存取,只有授权用户方可执行。因此,在数据库的安全构建中,主要基于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鉴别以及访问控制等方式实现。

2.3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其属于通信加密,且密码加密主要有定长置换加密、矩阵移位加密等算法,是密码体系构成图。从中可以看出,相比于一般的通信保密技术,其被加密的“明文P”是程序的运行结果;“密文C”是处于静态,一般情况之下非执行程序。

2.4计算机网络安全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之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计算机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主动攻击的危害十分普遍,主要表现为:对信息进行恶意修改、删除;改变信息的目的地等,给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前,对于网络安全,常用的实用技术,如身份验证、报文验证和防火墙,都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作用。

2.5计算机病毒

第9篇:计算机系统安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参照ISO给出的计算机安全定义,认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网络服务正常有序。”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策略 

(一)计算机病毒的防御 

防御计算机病毒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养成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的好习惯。再者,应该加强技术上的防范措施,比如使用高技术防火墙、使用防病毒工具等。具体做法如下。 

1.权限分级设置,口令控制

很多计算机系统常用口令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这是防病毒进程中,最容易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网络管理员和终端操作员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选择不同的口令,对应用程序数据进行合法操作,防止用户越权访问数据和使用网络资源。在选择口令应往意,必须选择超过6个字符并且由字母和数字共同组成的口令;操作员应定期变一次口令;不得写下口令或在电子邮件中传送口令。通常简单的口令就能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因为系统本身不会把口令泄露出去。但在网络系统中,由于认证信息要通过网递,口令很容易被攻击者从网络传输线路上窃取,所以网络环境中,使用口令控制并不是很安全的方法。

2.简易安装,集中管理 

在网络上,软件的安装和管理方式是十分关键的,它不仅关系到网络维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涉及到网络的安全性。好的杀毒软件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地安装到组织里的每一个NT服务器上,并可下载和散布到所有的目的机器上,由网络管理员集中设置和管理,它会与操作系统及其它安全措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网络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并且自动提供最佳的网络病毒防御措施。

3实时杀毒,报警隔离

当计算机病毒对网上资源的应用程序进行攻击时,这样的病毒存在于信息共享的网络介质上,因此就要在网关上设防,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基于网络的病毒特点,应该着眼于网络整体来设计防范手段。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LAN服务器,服务器上的网关,Internet层层设防,对每种病毒都实行隔离、过滤,而且完全在后台操作。

(二)对黑客攻击的防御 

对黑客的防御策略应该是对整个网络系统实施的分层次、多级别的包括检测、告警和修复等应急功能的实时系统策略,方法如下:

1.包过滤技术 

包过滤是最早使用的一种防火墙技术,它的第一代模型是静态包过滤,使用包过滤技术的防火墙通常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上,后来发展更新的动态包过滤增加了传输层,包过滤技术工作的地方为各种基于TCP/IP协议的数据报文进出的通道,它把这两层作为数据监控的对象,对每个数据包的头部、协议、地址、端口、类型等信息进行分析,并与预先设定好的防火墙过滤规则进行核对,一旦发现某个包的某个或多个部分与过滤规则匹配并且条件为阻止的时候,这个包就会被丢弃。动态包过滤功能在保持着原有静态包过滤技术和过滤规则的基础上,对已经成功与计算机连接的报文传输进行跟踪,并且判断该连接发送的数据包是否会对系统构成威胁,一旦触发其判断机制,防火墙就会自动产生新的临时过滤规则或者把已经存在的过滤规则进行修改,从而阻止该有害数据的继续传输。

2.应用技术

应用协议分析技术工作在OSI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层上,在这一层里能接触到的所有数据都是最终形式,可以实现更高级的数据检测过程。整个防火墙把自身映射为一条透明线路,当外界数据进行防火墙的客户端时,应用协议分析模块便根据应用层协议处理这个数据,通过预置的处理规则查询这个数据是否带有危害,由于这一层面对的已经不再是组合有限的报文协议,所以防火墙不仅能根据数据层提供的信息判断数据,更能像管理员分析服务器日志那样分辨危害。由于型防火墙基于技术,以牺牲速度为代价换取了比包过滤防火墙更高的安全性能,在数据交换频繁的时刻,防火墙就成了整个网络的瓶颈,所以防火墙的应用范围还远远不及包过滤防火墙。

3.状态监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