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法依法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围绕“稳增长、促和谐”的目标,突出基层这个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全镇公民法律素质和城乡法治水平,为加快镇发展营造良好的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提升城乡居民法律素质、促进法治??导全镇居民自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着力提高全镇居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水平。2013年,全镇社区(村、居)全部建立法制学校,全镇至少建1所居民法制示范学校。2014年全镇所有村全部建立法制学校。
三、工作内容
(一)办校主体。基层党政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是基层法制学校的办校主体,有关部门、政法单位及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每所法制学校设校委会,配备1名校长(一般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或主任兼任),配备2名副校长(其中一名为政法干警),作为法制学校日常运行的工作力量,负责组织协调、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实施等工作。法制学校聘请党政干部、政法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学校兼职教师。
(二)办学内容。通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是组织广大群众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本理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二是组织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宪法》和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土地法》、《规划法》、《劳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三是组织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教育,组织学习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四是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五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教育。六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纪条规,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三)办学模式。坚持公益性、社会化、开放式、可持续发展原则,针对培训对象工作、生活实际需求及认知水平,定期组织社区(村)内所有市民(村民)分批进行法制培训,通过条文解读、案例点评、法理分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四)办校场所。主要依托社区(村)办公场所或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会议室等现有阵地开办法制学校。法制学校办学地点应相对固定,方便群众。所有法制学校悬挂“XX村(社区)村民(居民)法制学校”永久性牌子,办学制度上墙。
(五)办校经费。法制学校办校经费主要从各村(居)、社区办公运转经费中解决,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支持,每年不少于2000元。法制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用于学校日常开支和教师必要补贴。
(六)办校标准。坚持“七有”作为基层法制学校的合格标准:一是有管理机构(设有校委会);二是教学计划;三是有固定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齐全,能保证50名以上学员同时上课使用。教学环境要整洁、规范、非危房);四是有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五是有教学对象并能坚持正常上课;六是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七是有教学管理档案(教师教案、授课档案等)。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基层法制学校是我县法制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落实。各村(居)、社区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投入必要工作经费,按要求完成法制学校建立和日常管理工作。
2、分类指导,创新形式。要依托村(社区)现有教育阵地,整合农民夜校、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教育资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逐步建立。教学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使法制教育与城乡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防止走过场,务求实效。要从群众素质和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分层施教,通过宣讲、文艺演出、政策宣传及以案说法、案例讲解等形式,加强集中教育;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咨询、进村入户访谈等形式开展面对面教育,增强教育效果;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车、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要切实加强对法制教育活动的指导,充分发挥老干部、志愿者、专家和学者等群体的作用,多形式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推动基层法制教育活动纵深发展。
[关键词]一次设备;智能化;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M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009-914X(2017)14-0225-01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打破了旧生产力体系,迫于市场经济压力,电力系统经历着变革和发展。在电力系统变革中,电气自动化是主要阵地,而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属于其中一部分,是电气自动化变革的实例,因此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设计和发展对现阶段电力系统改革有深刻影响,而这一课题也正大范围开展。
一、传统电气自动化设计的特点和思想基础
不管是计量方面,还是在控制和保护方面,传统电气设备均由单独配件制作完成,同时用户所用配电产品、各配件间连接和配合均由此种形式实现。一方面,在电气自动化设计过程中,应以用电设备分布情况为依据,并结合其符合特点和具体符合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另外还应集合自身条件设置相应的中低压配电变电系统,以此为前提,对于施工方应以供电方的用电要求、设备要求等管理要求为依据严格执行,设计低电压变电配电系统的二次保护、控制以及计量等,再以自动化系统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设计配电系统末端设备,这些设计均完成之后,敷设电路,调试并安装设备。另一方面,在电气自动化设计过程中,应先详细地分析其工艺,了解并掌握被控用电设备的分布情况,同时了解设备运行流程、设备可靠性等,再利用计算机设计系统内容和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好高低压仪表系统、变电配电系统与用电设备系统检测、信号检测之间关系,并编制出清单,最后设计出整体控制流程图,组合控制提供监控软硬件,实现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接口与电力系统整体电缆之间的可靠连接,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电缆敷设以及整体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二、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设计的建设条件和内涵
从建设条件方面来看,从总线至分线的模式是主流工程设备常用模式,通讯协议的数据传递是在遵循向下兼容原则基础上实现的。伴随电气自动化进步和发展,现阶段通讯网络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体现在机电一体化标准上,还体现在核心组件嵌入统一标准方面,同时终端设备链条的监测和控制也逐渐独立化方向发展,可分头进行管理。从总线至分线的模式可见通讯媒介的关键性作用,现场总线主要包含两大块,一块为硬件,另一块则为软件,主要体现在控制台,还体现在人机交互管理系统。如果现场总线体系涉及较大规模则应用总线通讯协议,可以保证其兼容性充足,现场设备要想在当前系统中串入,则需要与总线通讯协议相符合,通过与总线体系之间的交流以掌控全局设备。
从设计内涵方面来看,现阶段用电设备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其内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传统设计理念相比,在变电设备中增加控制模组,可不必预留设备设计、设备维护、设备管控以及设备二次保护的空间,只要以电气系统设计理念为依据设计监测仪器系统即可。在传统设计观念中需要同时设计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计,统筹兼顾两者。而现阶段智能化设计简化了这一程序,尽量避免人工操作,使工作效率提升。实现自动化以后可以直接进行设计,无需先确定硬件,而是在通信协议和操作软件模组确定之后自动整合各级设备,在智能化设计体系中,自动化系统与电气设计并行问题得到自然解决,这两者将不再是独立问题,使两者关系得到有效协调,对工作开展和调配有利。
三、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设计的方案特点与内容
现阶段,用电设备涉及到PLC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属于小型系统,在高低压变配电设备会用到这一嵌入式控制装置,所以在设计相关电气过程中,则不需要将二次信号、用于计量和集中的保护系统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之间进行预留互联,仅需要依据要求设计系统电气,另外需要设计必要仪表系统。从以往设计方案来看,自动化设计与电气设计属于平行状态,但与之相比,在新设计方案中作出了很多创新内容,主要体现在设计程度上,简化了传统设计方案,这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四、在配电系统中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应用
配电网系统以架设方式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城市配电网,另一类则为乡村配电网,电缆网是城市配电网的主要形式,架空线是乡村配电网的主要形式。因传统配电系统的智能模组不足,同时在自动通讯反馈方面和自动控制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而在引入电力一次智能化设备之后,不仅提升了配电系统的自动通讯反馈效果,而且还提升了配电系统的自动控制能力。基于一次设备智能化,与二次设备功能相融合,将一次设备和配电终端设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以往不具备的诸多功能得以实现,如远程控制功能、全网管控功能等。同时,一次设备智能化还具备现场总线通讯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通讯物质连接,使电力通讯定义得到延伸和拓宽。利用其余总线系统之间的完美对接,使复合调度得以实现,将以往单线调度体制被打破。总之,在配电系统中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应用,不仅可以为配电网络安全提供基础保障,还可以使电力运行成本和人工成本降低,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五、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上述设计方案在现场设备中已经基本实现,通讯协议标准与现场总线装置相符合,即可以完全实现网络通讯功能,同时在现场总线节点设备上均以为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模式进行,另外设备控制系统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具备成本低的优势,还可以实现快速共享,且高效可靠,这里所提到的设备功能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实现,这对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设计人员而言,需要设计两方面程序和系统,以清晰地掌握整体框架。电力企业并非独立的个体,应在企业之间做好协调和交流,促进企业运营和发展。
六、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生存压力也随之增加,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需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其生产力得到提升,而这则需要电力行业的共同努力。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是电力企业生产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电力行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董雪,吴斌,栗王凯等.浅谈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设计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
[2] 樊毅,王[.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01)
[3] 方志云,段霈.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
关键词 家庭医生制度 社区健康管理 上海市医改 上海市居民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2-0012-05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the family doctors system in Shanghai city based on the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BAO Yong1, DU Xue-li1, ZHANG An2, LIANG Ying1, XU Ting2
(1.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2.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ntai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hanghai, 2000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and vision of resident in Shanghai for family medical system, to deeply analyze the factors and status of family medical system and bring up the policy suggestion for Shanghai medicine reform. Method: With random sampling and whole sampling and layering sampling, 2082 samples (86.75%) were taken from Xu Hui, Min Hang and Jin Shan districts. Results: 1) The situation of community first diagnosis in Shanghai residents was that 65.40% outpatients chose the community hospital and 20.8% the third class hospital, 57.4% inpatients chose the community hospital as their first diagnosis and 27.8% the third class hospital. 2)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community first diagnosis in Shanghai residents: 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community hospital as fist diagnosis were cheaper price and traffic convenience for outpatients, and cheaper price and better service attitude for inpatients. 3) The residents have higher need in health management and family care . 4) The residents have poor cognition to family medical system in Shanghai. Conclusion: The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medical system in Shanghai is better.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policy and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family doctor system in Shanghai.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s also an urgent matter of the moment。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system;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resident in Shanghai; medicine reform
国际经验表明,实施健康管理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总体控制医疗总费用”的关键环节,而社区健康管理是实施这一关键环节的重要平台[1-3]。上海市要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在制度设计和功能运作方面要实施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居民要高度认可家庭医生制度。本文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市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和策略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随机整群分层抽取上海市中心地区(徐汇区)、上海市城乡结合区(闵行区)、上海市郊区(金山区)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局等机构,共计2400人进行了整群抽样的调研。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样200人,其中门诊患者150人,住院患者50人。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主要搜集他们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观点、分析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看法和实际影响等。同时,我们遴选了20名医院管理方面的专家以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医务人员进行了访谈,将问题分析与政策探讨相结合,兼顾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在这期间,我们对整个过程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在表格的设计阶段,我们咨询有关专家,严格控制表格的信效度;在表格调研阶段,我们统一培养调查员,课题组主要负责同志进入现场进行质量把关;数据录入阶段,我们实行双人录入,逻辑查错。最后,我们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的录入,SPSS 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首诊服务需求情况
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在就诊时首选医院情况分析: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296人,占65.00%;首选二级医院265人,占13.00%;首选三级医院431人,占21.00%;首选民营医院7人,占0.30%;首选个体诊所8人,占0.40%。
居民选择社区医院首诊的原因分析:价格便宜1 319人,占28.00%;服务态度好901人,占19.00%;就医环境好444人,占10.00%;交通方便1 145人,占25.00%;就医流程便捷850人,占18.00%。从本次的调研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价格便宜和交通便捷是居民选择社区医院进行首诊的主要原因,比例分别为28.00%和25.00%。
居民未选择社区医院首诊的原因统计分析:技术不够812人,占27.00%;服务欠佳162人,占5.00%;设备落后888人,占30.00%;交通不便151人,占5.00%;药品不全979人,占33.00%。
同时,我们对医疗机构的可及性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步行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平均时间是22 min。
2.2 社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居民对开展慢性病的健康管理、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70岁以上老人眼保健指导、特殊人群、幼托机构和在校学生以及养老院中的老人等进行健康体检等服务的需求比较强烈,如对开展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管理的服务需求比例分别达到了71.84%、70.14%和66.58%,对60岁以上老人开展健康体检和对70岁以上老人开展眼保健指导等服务的需求也达到了81.01%和76.6%,见表2。
2.3 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家庭保健需求分析
关于开展健康风险因素评估的服务,有51.04%的居民表示需要,有11.35%的居民表示非常需要。而对于戒烟限酒的指导服务,分别有78.31%和58.25%的居民表示需要或非常需要,针对合理膳食的指导,有12.48%的居民表示非常需要,有55.99%的居民表示需要。而针对心理疏导的工作,有11.84%的调研居民表示非常需要,有53.59%的居民表示需要,见表3。
2.4 社区居民关于家庭医生制度政策认知
医疗保险是家庭医生制度的保障和前提,为探讨居民的认知情况,我们对几个问题进行了调研。在居民对各级医院的医保支付比例态度上,有40.53%的人认为应该维持现状。在居民对医院实行医疗费用预付制的态度方面,认为挺好的占30.46%,认为医疗费用预付制不好的占40.18%,而不知道该项措施利弊的占29.36%。实施医疗费用预付的措施,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居民就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现实调查结果发现近七成的居民对该措施持消极态度,下一步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在认为医疗保障是否应该覆盖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方面,发现有86.42%的人认为医疗保障应该覆盖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仅有13.58%的人认为不应该覆盖。在对社区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的认知方面,居民知道双向转诊的仅占56.10%,不知道双向转诊的居民占了45.41%。而在所调查的居民中,愿意通过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形式来治疗疾病的,占到了75.81%,不愿意的仅占24.19%,
目前,居民就医的第一选择仍然是三级医院,尽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等,但居民一直对其持有不信任的态度。除了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以外,更多的是缺乏医疗上的安全感。
2.5 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
对家庭医生非常信任的只占8.09%,54.07%的居民表示信任,35.05%的居民表示一般。数据表明,在非常信任和信任的选项上,居民对家庭医生总体的信任度比对家庭医生技术能力的信任度及对家庭医生诊疗过程和结果的信任度略高,在信任度一般的选项上,居民对家庭医生总体的信任度比对家庭医生技术能力的信任度及对家庭医生诊疗过程和结果的信任度略低,但三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这说明居民对家庭医生总体的信任度更多的是取决于技术之外的项目,比如更贴近了居民、能够进行主动上门服务等,家庭医生技术能力的亟待提高仍是制约居民家庭医生信度的瓶颈,见表4。
3 讨论
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在国际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家庭医生制度,他们通过与居民签约,实行首诊制度,按照人头预付服务经费等方式,从机制上成为服务对象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双重守门人”,规范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幅的改善了全民健康状况,满足了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
当下,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针对国内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结合国际经验,在我国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国家医改相关制度的不断出台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北京、深圳、武汉、青岛等城市借鉴国际经验,已开始了家庭医生制度的试点工作。
上海市于2007年首先开始在徐汇、闵行、金山等5个区进行了家庭医生制的试点。2010年8月,上海又提出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以实现基本医疗的均等化。未来5年,上海将逐步为全体市民配备家庭医生,全面推行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届时每2 000~3 000名居民都将有一名家庭医生对口负责管理他们的健康。同年10月又将试点工作扩展到了包括静安、闸北、浦东新区等5个区。2011年,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又写进了上海市的新医改方案中。截止目前,总计有占全市1/3的7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85个村卫生室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的试点工作,各区县的试点工作均已初具规模,这为下一步在全市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这些区县的试点工作各有特色,利弊共存。因此,系统的总结评估各区县的试点工作情况,形成全市统一的家庭医生制度工作模式对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至关重要。
本研究显示,门诊患者65.40%首选社区医院,20.80%首选三级医院;住院患者57.40%首选社区医院,27.80%首选三级医院。60~74岁人群首选社区医院达72.00%,≥75岁老人高达73.00%
门诊患者、高龄者、退休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首选社区医院比例较高。上海市居民首选社区医院原因分析发现:门诊患者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和交通方便,住院患者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和服务态度好;在年龄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组,都认为选择社区医院有价格便宜和交通方便的原因。其他项目的人群也基本如此,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主要是价格便宜、交通方便、就医流程便捷。
当然,分析也发现,门诊患者不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药品、设备落后和技术不够,因为大多数选择门诊的患者在社区就医;住院患者也一样,不选择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药品、设备落后和技术不够。不同年龄组患者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也基本上是由于没有药品、设备落后和技术不够。其他项目人群在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分析上,基本也是没有药品、设备落后和技术不够。
本文还对基于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其他方面进行了研究。
4 建议
4.1 构建基本健康保健模式
作者最近提出了基本健康保健模式——“54321”模式[4]。该模式的构架是:5定即定首诊医疗机构、医疗保险费用、医疗服务数量质量和费用、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和费用、服务人群;4付即政府、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和个人四方付费;3管即各级政府、居民、社会(第三方)进行监督;2转即首诊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双向转诊;1考即1年1次考核。
4.2 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
1)研究社区首诊制度。在预约门诊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社区首诊制度,主要通过优先就诊、预约三、二级医院的专家、以及家庭医生优惠服务等政策,吸引签约居民选择在社区首诊,并通过进一步拉开医疗保险在各级医院的报销比例,逐步引导居民定点在社区首诊[5]。
2)研究双向转诊制度。家庭医生在对签约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若签约居民的病情超出了家庭医生的诊疗能力或符合双向转诊条件的,应由家庭医生开具专门转诊单,通过双向转诊专门渠道帮助其转往三、二级医疗机构;三、二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指定专门部门负责,保证转诊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遇到紧急情况时,签约居民直接到三、二级医院挂急诊或住院治疗,就诊后应到家庭医生处补办双向转诊单,以备处理医保报销等事宜。待病情稳定或进入康复期后,需要将患者从上级医疗机构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上级医疗机构应通过转诊专门渠道,及时将患者的就诊情况反馈给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应在获得上级医疗机构诊疗信息的基础上做好随访等承接工作,保证患者就诊服务的无缝隙连接[6-7]。
3)研究试行按人头付费制度。实施医保总额预付管理多年来,总额预算观念和风险共担机制逐步形成,项目付费的基石也有所松动,上海要在继续推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医保结余留用政策、按人头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形成对医疗机构和医生具有约束和激励作用的复合管理机制。社区必须推行按照人头付费机制。
4.3 探讨和实施社区健康管理的“4CH8”模式
4C:健康管理4个循环(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风险的评估、健康风险因素的干预、干预后评价);8:8个健康管理板块(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睡眠、膳食、运动、安全、和谐);4H:4个健康关爱家园(老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8-9]。
4.4 加强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培训
以全科医生的培养为重点,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培养制度,加强适宜人才培养,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训主要包括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助理培训,健康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营养师培训。
参考资料
[1] Reagan PA, Brookins-Fisher J. Community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M].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2002:1-7.
[2] Hall JJ, Taylor R. Health for all beyond 2000: the demise of the Alma-Ata Declaration and primary health c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Med J Aust, 2003, 178 (1): 17- 20.
[3] Kirk S,Glendinning C. Trends in community care and patient particip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s of informal carers and community nur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 J Adv Nurs, 1998, 28(2): 370-381.
[4] 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 基于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制度研究(待续)[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6):831-832.
[5] 杜学礼, 鲍勇. 基于“健康守门人”构建双向转诊机制的对策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8(11): 3503-3506.
[6] 杜学礼, 鲍勇. 新医改形势下社区健康管理发展战略(二)[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11): 1341-1344.
[7] 杜学礼, 鲍勇. 新医改形势下社区健康管理发展战略(三)[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12):1391-1397.
[8] 鲍勇, 邹鹿鸣. 中国社区慢性病风险和健康管理发展战略(二)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8(7):805-806.
一、正确估价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成效,充分认识抓好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点创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水县“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以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主要工作目标这条主线展开,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领导重视,新一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局良好。中央和省市出台“五五”普法规划后,县委、县政府及时转发了《习水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召开了高规格的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落实成员单位责任制和考评考核措施。
——围绕中心,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各镇乡(区)、各部门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与维护社会稳定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积极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征订和编写“五五”普法教材,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红城法治”栏目正常运转,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形式多样,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各镇乡(区)、各部门在发挥好传统宣传手段的同时,不断丰富形式载体,努力适应和满足不同普法对象的需求。县电视台开设了“红城法治”栏目,通过以案说法、律师释法、法律答疑等贴近实际的宣传报道,提高了法制宣传的影响力。把远程教育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兴阵地,扩大了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同时,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编演法制文艺节目等形式,增强了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着眼基层,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全县60%的村建立了法制教育阵地,80%的村开展了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活动,70%的行政村被命名为“民主法治村”。围绕创建“平安社区”,不断加强对社区各类成员的法制教育培训,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服务,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学校、企业、机关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深化,100%的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90%以上的县政府机关实行了执法责任制,全县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一、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六五”普法重点,做好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
(一)高度重视“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各社区、单位要将其列入党(总)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将普法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作到专款专用。同时从组织结构上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把法律素质较高,基层普法经验丰富的同志纳入到法制宣传队伍中来。要将普法依法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一考虑、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要认真发挥职能作用,切实给党委当好参谋和助手,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认真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各社区、单位要根据街道下发的《街道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第六个五年规划》的文件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制定出本社区、单位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和近期的工作计划。
(三)加强理论研究,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律、工作方式及长效机制进行调查研究,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发展。
(四)组织开展以宪法为统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突出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制宣传内容;突出法治文化建设这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的创新点和发展极;突出“法治”创建,努力实现以创建带动普法,以普法促进创建,不断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五)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街道年底将组织全面考评,考评结果纳入街道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并作为评选“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的主要依据。
二、抓好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依法执政理念。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组织五到六次领导干部集体学法活动,并认真做好学法记录。结合工作和形势需要,就有关重要政策和法律问题,开展专题法律知识学习。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年度评估考核,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颁布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实行公务员“每月一学”制度,全年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坚持和完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对公务员进行两次普法统一考试并将成绩计入年终考核,进一步激发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培养公务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
(三)紧抓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培养遵纪守法习惯。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学校应根据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法制教育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整合各种社会法制教育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发挥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推动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依法治企水平。针对企业本身的特点,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定期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建立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依法经营能力和依法治企水平。加强“企业职工法制学校”等平台建设,推动企业职工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加强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的法制培训,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
(五)深化社区居民和基层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结合广大居民的现实需求,开展2次以上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主题教育。发挥法制宣传文艺队、社区文化大院的作用,开展6次以上法制宣传文艺活动。重点加强对社区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等对象的法制培训,社区两委成员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村民代表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2次。开展社区“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发挥他们在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矛盾化解中的作用。
(六)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各个环节的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做到学法与用法、教育与维权相结合,不断增强外来务工人员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对街道食品加工业、服装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指导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普法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提供法律服务等形式,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懂法守法,更好地融入社会;积极为留守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提供法律服务,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立足实际,创新思维,不断开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
(一)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督促各社区、单位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围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依法治教示范学校”、创建“诚信守法企业”活动,不段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将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挖掘贴近民生主题,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依托法制文艺宣传队、社区文化大院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办、局,市直各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区、州驻市单位:
20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落实“四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之年,切实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单位要围绕米泉市经济建设中心大局,全面落实“四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以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为载体,普治并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现将200*年××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安排如下:
一、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龙头,认真抓好普法教育工作,带动全社会学法用法工作深入开展。
1、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要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检查制度”,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把领导干部(副科级以上包括副科级)学法用法作为单位法制建设的“重头戏”。通过继续组织好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中心组学习、自学等方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把领导干部学法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干部任免挂钩。在学法内容上,要突出新修改的;
200*年我市各级干部普法参学率应达到95%,职工普法参学率应达到90%以上,居民和农牧民普法参学率达到80%以上。200*年普法考试的内容是:(1)新修改的《宪法》;(2)《行政许可法》;(3)全国“四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下册)。
二、“普”、“治”并举,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向深层次迈进。
1、进一步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良好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是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向深层次迈进的基础。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是我们近年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完善这一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单位则要形成由主要领导负责,专门机构(专人)承办,计划明晰、重点突出、落实到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未达到要求的要尽快调整、充实,坚决制止只挂名、不务实、工作不到位、搞形式主义等问题。
2、采取各种措施,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市直各单位,特别是党政机关和行政执法单位,要在有针对性地学习、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同时,应有重点地解决本系统,本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及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改进行政执法手段,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强行政执法质量考核监督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执法公示、执法听证、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和备案等制度。全面正确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和收费行为,进一步清理和依法设定审批、收费项目。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罚缴分离”、会计集中核算或委派制度。司法机关要全面推行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和司法行政公开。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建立健全执法检查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中的违法违纪、徇私枉法行为,一旦查实,要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的,坚决清出司法队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公正司法。要进一步加强司法质量考评监督工作,推进公正执法。
3、要加强基层的依法治理。要抓好村镇、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的依法建制,以制治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及基层单位治理章程,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制约机制,加强基层的民主法制建设,实现“四民主,两公开”。
4、继续加大社区、镇(村)依法治理工作力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要配合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把基层的开展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工作做扎实。
三、以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进程
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是整体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创新,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活动的实践,这一工作形式能够紧紧抓住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把广大群众引导到学法、守法、护法和依法办事的轨道上来。我们要充分利用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这一载体,深层次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我市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市)的申报工作。根据昌吉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关于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市)的标准,我市应有80%以上单位进入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的行列才能申报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市)。各单位、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开展“创建”工作。200*年已进入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行列的要做好复查和巩固工作;还未进入先进单位行列的积极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的创建和申报工作。200*年五月中旬,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将对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申报单位进行考核验收。
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在求真务实的同时努力创新,努力开创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为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把解决社会矛盾纳入法治化程序,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法治化管理轨道;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法治实践活动得到广泛开展。95%以上的普法对象普遍接受法治教育,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或基本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标准,95%以上的部门和基层单位达到或基本达到依法治理标准。
二、工作措施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1、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2014年上半年党委中心组进行7次集中学法学法,内容涉及国土、计生、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下一步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中心组成员结合年终述职专题汇报1次学法用法守法情况。
2、加强镇村干部法治能力培训。
村(社区)干部上半年开展培训8次,内容涉及村级公开、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应急处理等方面内容。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镇村(社区)干部的培训,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开展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动。
学校法制副校长讲课4次,内容涉及安全、消防、禁毒。全面各部门共进行街头宣传12次,有15000人受益。下一步结合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不同重点对象的特点,深入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强化法制副校长具体职责,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大走访、大送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法治惠农活动,大力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法律六进”活动,组织开展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项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引导群众自觉遵法守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履行法定义务。
4、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按照我镇“六五”普法规划要求,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推广和法制文艺汇演、巡演活动,打造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制农家书屋等“一村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作用,利用镇法制长廊、村(社区)法制宣传栏、电视、广播、政府网站、普法微博、QQ群、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平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社会覆盖面和渗透力。
5、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根据本镇特点,在交通要道、政府办公大楼、车站、医院、银行等公共区域建立固定法制宣传设施,向社会广泛宣传依法治镇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要广泛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为依法治镇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6、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机制。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7、落实完善党务公开及建立健全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依照有关规定等不宜公开的以外,党委的决策事务均应通过多种方式公开。严格执行《省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加强备案审查,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建立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与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8、建立完善政府依法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机制,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编制重大事项行政决策风险分析的评判标准、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坚持把部门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
9、加强便民服务建设。以便民、利民为根本,推进和完善并联审批、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实现提速增效。
10、深入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建设。落实镇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职权动态调整制度,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全面完成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建立包含行政职权目录、电子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和行政权力运行监察平台的“一目录、一厅、二平台”运行系统,实施行政权力事项公开、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行政监管实时到位。
11、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各行政执法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
12、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最全规范、最优标准、最小自由裁量、最大公开和最严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避免执法随意性和不公正。
13、加大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准入与安全生产执法,加强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矿山、危化品、交通、建筑、燃气、学校及周边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两个责任”;突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打非治违”和隐患动态排查治理;实行安全生产“五级监管”;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社区、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
14、加强食品药品依法监管。加强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测体系和能力建设。严格执行食品药品、食用农产品法律法规,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责任追究。深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抓好酒类行业治理。加强镇食药监管所建设,推动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15、依法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把依法行政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大规划建设监管力度。
16、加强法、检部门司法公信力建设。加强案件质量管理,严格案件办理期限,强化办案质量责任制,不断提升案件质效。深入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强化司法为民措施,加强巡回审判,深化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加强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加强自身监督,积极推进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务”,增强检察机关的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17、集中清理和处理积案。统一建立积案台账,严格依法执行案件时限规定,逐案落实责任单位,限期办结。加大法庭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加快建设“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强化执行征信建设,提高执行工作质效。
18、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降低受援门槛,扩大受援范围,畅通援助渠道,做到应援尽援。继续抓好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切实做好死刑、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等刑事法律援助。围绕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做好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外出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和异地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
19、依法治理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对土地征收、城乡建设、涉法涉诉、涉军群体、劳动社保、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采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联合接访、重点包案、挂牌督办等方式集中攻坚化解。深入推进“诉非衔接”,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20、依法治理重点区域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综合体系。对社会治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暴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切实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提高治理管控能力。加强禁毒工作,做好刑释解教、社区矫正、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依法打击暴力犯罪和多发财以及涉及“黄赌毒”的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
21、依法治理秩序。完善大调解工作衔接制度机制,发挥好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专业调解工作机制建设。强化秩序专项治理,推动一批积案进入法定终结程序。对缠访闹访、越级非访、以访牟利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行动,规范行为,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建立完善网上受理的平台和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依法终结制度。
22、依法治理网络环境。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严格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和处置,加快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开展涉网违法犯罪“破案会战”,确保国家信息和网络安全。
23、扎实推进各级单位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示范镇、学法用法示范单位、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诚信守法企业等示范创建活动,调动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积极性,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24、切实推进依法治村(社区)工作。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力度,开展法律进村(社区)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到各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法律宣传、法律援助。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切实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确保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维护。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各村(社区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要强化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责任制和依法治镇工作职责,明确职能定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特别是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逐步推进人员到位。强化依法治镇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依法治镇工作的有效开展。镇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职责,加大力度,加强协调、检查和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完成依法治镇工作任务。
一、工作目标运行情况
(一)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龙头,全面推进依法治街进程,我们紧紧抓住普法、依法治理这个“龙头”,锁定普法对象,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普法,形成全民普法的大好局面。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年初,及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召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年的普法工作,明确了今年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工作要求。
2、理清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普法工作。根据上级要求,配备各种普法教材,组织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普法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并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学习了《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婚姻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居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加强,认识了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也加强了社区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依法执政的法制观念。
3、开展主题活动,深化普法效果。充分利用黑板报和宣传画等多种方法,大力开展宪法以及对居民群众生产、生活有直接指导意义和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提高群众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6.26”禁毒宣传日等活动之际,在主要街道以各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通过宣传,在居民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开展法律服务下社区活动。社区一直和均鑫律师事务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事务所的律师帮助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使居民对社区更加信任和支持。
(二)深入开展以“防激化”为重点的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做好申诉、等合法解决纠纷方法的宣传工作,使群众能够了解、掌握和选择正确的诉求表达方式,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上访、进京上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为建设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出贡献。社区成立了由包括社区民警在内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居民信息员11人。社区在今年共接受居民纠纷20多起,其中邻里纠纷6起,家庭纠纷1起,其他纠纷13起。成功调解21起,调解排查率100%,调成率100%。
(三)以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努力探索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
1、做好帮教对象的排查工作。今年年初,我们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及吸毒人员情况进行了全面核对排查,通过建立花名册、核查安置帮教情况,建立完善了刑释解教人员以及吸毒人员的档案,全面掌握了安置帮教工作现状,为落实安置帮教工作措施奠定了基础。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安置帮教工作。我们实行“三定”制度,即定帮教对象、定帮教小组、定帮教措施。帮教小组对这些刑释解教人员和吸毒人员定期回访和帮教,使他们感受到了社区这一组织的温暖,并没有因为自己曾犯过错误而被抛弃。对帮教对象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大多数人在思想上有了大的转变,能逐渐的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一年的努力,我辖区内没有出现残疾人闹事,习练者进京、进京闹事的现象。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奥运会及煤博会期间提前做好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定社会稳定工作预案,安排好值班工作,确保辖区在“三节两会”期间无重大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10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五年,为了更好地开展“五五”普法工作,站东社区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及每年普法工作计划,在开展法制宣传、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中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落实工作措施,积极完成街道党工委、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维护辖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等尽可能予以解决。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社区普法宣传教育的具体规划(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发动辖区居民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二、以人为本,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立以宣传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和调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制宣传思路。同时,配合社区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的机会,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今年上半年共出版法制宣传板报3期,悬挂宣传横幅2条。
三、普法结合、搞好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