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考勤 过程化考核 互动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都会有所变化。在课堂考勤上,大部分教师原来都是采用人工点名的方式。如果教师采用此种方式考勤,那么可能会占用课堂时间,而且还要花时间整理出勤情况。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一般是随堂考查,所考内容都是前段时间内所学的内容。如果教师采用纸张考试,那么必然会消耗大量纸张,不符合环保理念。另外,教师也不可能为每位学生出一份试卷,通常都是一次考试一套题目,这样会存在学生抄袭的现象,达不到公平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效果,也不客观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带考勤、过程化考核、互动交流和资料上传下载等功能的在线课堂教学辅助平台系统。
1 系统设计
1.1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考勤模块、过程化考核模块、互动交流模块和资料上传下载模块等四部分。
1.1.1 考勤模块
考勤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五个出勤状态,分别是签到、迟到、早退,请假和旷课等。在系统的设计时,上课和下课显示的操作按钮是有所不同的,上课考勤只显示“签到”和“迟到或缺席”按钮,下课考勤则显示“签到”、“早退”、“请假”和“旷课”按钮。因此,在考勤模块中,教师需要做上课和下课两次考勤。
上课考勤:教师点击上课并选择班级,系统检测是否已经完成了上课的考勤,如果是,则显示已经完成考勤的信息;如果否,则显示班级的名单,每个学生都有两个按钮,分别是“签到”和“迟到或缺席”按钮。针对所有迟到、请假和旷课的学生,教师都点击“迟到或缺席”按钮。
下课考勤:教师点击下课并选择班级,系统检测是否已经完成了下课的考勤,如果是,则显示已经完成考勤的信息;如果否,则显示班级的名单,每个学生都有四个按钮,分别是“签到”、“早退”、“请假”和“旷课”按钮。如果点击“请假”或“旷课”按钮,则系统会自动减一次上课考勤的迟到或缺席次数,然后在对应的“请假”或“旷课”那里增加一次。
1.1.2 过程化考核模块
过程化考核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通用性的问题,因为不同课程有不同的考核内容。为了能实现通用性,系统的试题编辑采用了文本编辑器,学生答题也采用了文本编辑器。文本编辑器是带有文件上传功能的。如果是图形设计类的课程考试,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通过文本编辑器的文件上传功能提交给系统。
另外,教师需要设定当次过程化考核的题量数,而且当次所出的试卷量必须是不少于设定的题量数。系统会在当次教师所出的试题中,随机抽取指定的题量数考查学生。例如,教师设定当次考试题量是两道,教师出了六道试题,那么系统会为每位学生在六道题目中随机派发两道试题,这样在一定情况上可以增大学生的抄袭难度。
1.1.3 互动交流模块
互动交流模块的设计主要考虑教师或者学生之间的交流信息。教师和学生只能删除自己所发表的内容,管理员才有权删除所有用户的交流内容。
1.1.4 资料上传下载模块
资料上传下载模块的设计主要是考虑教师共享课程的教学资料,如电子书籍、视频、课件和教学资料等等,所有教师有上传和下载操作功能,学生只有下载功能。另外,教师只有更新和删除自己所上传资料的权限,管理员有更新和删除所有资料的权限。
1.2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具有简洁、结构清晰以及便于维护等特点。本系统主要的数据库表包括学年学期表,课程表,教师表,班级表,学生表,考勤参数表,学生考勤表,试卷参数表,试卷内容表,学生答题情况表,成绩表,讨论内容表,文件表等数据表。
(1)学年学期表:主要用于存放学年学期的基本信息。
(2)课程表:主要用于存放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称等信息。
(3)教师表:主要用于存放教师的工号,用户名,密码,姓名,职称,简介等信息。
(4)班级表:主要用于存放班级的年级,班级名称等信息。
(5)学生表:主要用于存放学生的班级,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6)考勤参数表:主要用于存放班级考勤的上课和下课次数和状态。
(7)学生考勤表:主要用于存放学生的出勤情况数据。
(8)试卷参数表:主要用于存放考试试卷的名称,题量,适用班级,试卷状态等信息。
(9)试卷内容表:主要用于存放试卷的题目等信息。
(10)学生答题情况表:主要用于存放学生答题的答案或者内容等信息。
(11)成绩表:主要用于存放学生考试的成绩。
(12)讨论内容表:主要用于存放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信息。
(13)文件表:主要用于存放资料文件的路径信息。
2 系统实现
2.1 系统部署
课堂教学辅助平台是基于S2SH架构和MVC模式开发的B/S系统,它的数据层采用Mysql5.0作为后台数据库,Tomcat7.0作为web服务器,部署在Linux操作系统上。
2.2 部分课程的应用
由于本系统是新开发的,目前只在《电子商务程序设计》和《电子商务网页制作》两门课程中应用,后续将会推广给学校的其它课程使用。
3 小结
本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传统考勤的局限性,并提供了在线过程化考核、互动交流和教学资料上传下载的功能,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广艳.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的分析与设计[J].煤炭技术,2011(12).
[2]柯建波.基于WEB的计算机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简介
张永雄(1982-),男,硕士学位。现为广州工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移动商务的研究。
"音乐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生活,创新才得以实现,生活永远是音乐的出发点和创造的源泉。又如在欣赏人音教材第二册歌曲《劳动歌》时,我一上课便出示小矮人的头饰问:他们是谁?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带进课堂呢?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他们是白雪公主的好朋友,"有的说:"他们每天都去劳动是勤劳的小矮人"……,看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便巧妙的转入聆听环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矮人们一边劳动一边演唱歌曲的快乐情景吧,"就这样孩子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一课的学习。从生活到音乐,从音乐到生活,音乐教学与生活情境是紧密相联系在一起的。从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出发,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与瞬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二、合理运用现代媒体,优化传统教学手段
作为一名紧跟时代的教师,必须明确"一支粉笔,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和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已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合理运用现代媒体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肯定,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代名词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现在公开课,几乎每一堂课都用上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在这些课上,我们看到不少老师忙于操作电脑而忽视与学生交流合作,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设置好的画面上、程序中,教学的灵活性不够,没有考虑音乐教学特点和实际需要,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造成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多媒体教学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用具,它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而非主导作用,我们要合理运用其优势而非夸大其优势。例如有教师在执教《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将课件做得很花哨,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花哨的画面吸引,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在课件中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媒体展示,自己就像个"解说员",使教学很被动。
(二)合理优化现代媒体
在线学习社区(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是师生或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教学平台的在线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社区群体。英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将在线学习社区定义为:“当大量的人怀着饱满的情感持续长久地进行公开或半公开交流,以期通过在线社交网络形成个人的关系网时,在网络中所出现的社会集合体。”每一个项目学习培训班都可能存在不同层次与背景的学习参与者,并且每个学习参与者都需要积极参与并完成在线学习社区中的学习任务,与他人互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员需要能够自觉拒绝和屏蔽各种外在信息的干扰,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
正如项目学习中学员有高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在线学习社区同样必须具有学习性和社交性两种属性。学习性是指在线学习社区用户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社区分享知识、获取知识、讨论问题并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开展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社交性是指在线社区成员可以在线上社区进行社会交往,建立社交关系。那么我们的在线学习社区是如何实现这两种属性从而有效地为项目学习培训服务呢?
首先,我们尊重项目学习培训中的每个个体,保障他们的选择权、话语权和多种个性化需求。作为在线学习社区的个体单位――学习者,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自我内容管理系统,学习者在注册成为社区会员后,可以发表不同主题的文章,制作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及教案,发起一场专题讨论,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公布出来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们为这些内容设计了“标签”功能,学习者在内容的时候需要标注它的归属,例如: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教学评价、基本问题、信息技术等等。这些标签不仅是多选的,还可以自己创建。系统会对标签的用户使用率进行统计并做出合理排序和推荐。标签功能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群体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对内容检索的效率,同时也便于学习者对内容的梳理。除了自我内容的管理,学习者还可以对社区内的所有资源添加书签,进行收藏及评论。学习者可以建立好友圈,好友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学习者通过设置内容的操作权限将自己的文章或者讨论帖共享给好友修改。社区系统后台建有学习者积分和晋阶系统,学习者在社区中的每个行为活动都会被系统记录,并换算成积分,例如:登录、浏览、、回复、评论、添加好友、解答问题等。如果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完成了不同活动项目所设定的任务,也可以在得到积分的同时获得晋级奖励。
其次,我们必须遵循项目学习所倡导的合作共享精神,确保学习团体的自由创建和持续发展。“群组”,是聚合社区中的个体对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学习、交流、互动的合作空间。这样的合作空间尤其对项目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知识交互和数据记录分析起到了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创建“群组”,并作为组长邀请其他学习者加入这个群组。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场景:在课堂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和协作来解决,在学生的一番互动讨论之后确定了几个探究方向,大家依此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此时,组长可以在社区中创建一个群组,召集组员,给群组命名,设计小组标志,规划个性化的版面。其他组员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知识信息或者到课堂之外进行实验,收集资源。在这个过程中,组员可以将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超链接的多种形式上传在群组中。在同一个群组的组员之间可以互相浏览个人公开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不会全部显示在群组中,只有被设定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才会在群组中分享给所有组员。组员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评论和修订。组长通过公告,设置活动日历,推荐组员提交的相关资源,如果需要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还可以引入相关讲座或MOOC视频,发起集体讨论或投票,反馈问卷等操作管理自己的群组。群组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内部消息系统进行即时通信。社区还支持组与组之间的内容分享。这些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信息以及活动行为的数据记录都被在线学习社区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最后,各组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协作完成了项目学习的各项任务,大家共同对社区各群组收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制作成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项目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伙伴、教练。在线社区必须实现教师新角色的定义,不但确保学生听到“引导者的声音”,也要师生互动创建一个便捷、平等、高效的在线环境。作为助学者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初,可以在社区中创建自己的专题群组,将教学设计上传到网上,社区系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修订功能,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进程节点随时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系统会保留这些修改记录并生成不同的版本,教师可以对多个修订版本进行比对分析,也可以将教学设计共享出来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浏览学生建立的群组内容,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项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对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自己的专题群组中撰写教学反思,整理学生的互动记录并形成教学日志,保存学生作品和资料,制订教学评价。这些呈现在教师所建的专题群组中所有的在线资料,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学习的数字化成果案例资源。案例可以供社区中的其他教师参考、学习和交流。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看到学校一位同事在使用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而且效果不错。由此与课堂派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和课堂派零距离接触过程中,笔者被它深深地吸引,课堂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学生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也大大提高,整个教学活动可谓是生机盎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自主性和有效性。
那么,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是何方神圣?课堂派在线管理课堂的应用趋势与前景如何?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下面笔者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一、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概述
1.什么是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
课堂派是一款高效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被用于国内的教育机构或组织中,为老师及学生提供便捷的班级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成绩汇总分析、课件分享、在线讨论等服务。课堂派由北京爱课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还推出了移动端,基于云服务的资源管理,实现老师对课堂的随时掌控。
笔者以为,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能有效用于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与管理,特别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能作为网络教学的平台,有效地实现课堂的交互和协作。由于它安装容易,支持的用户数多,教师学生使用简单,所以正风靡国内的教育界。
2.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的应用趋势与前景
在信息爆炸时代,数字技术、在线教育正以惊人的速度被应用到教育发展中,全球数字信息创新与共享的速度在过去5年内翻了9倍,因特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给教师与学生带来了新的视野。
课堂派——在线教育浪潮袭来时的新方向。在线教育作为一个互联网改变传统教育的新领域,方兴未艾,在过去的一年中显得异常火爆。目前在线教育领域人们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资源身上:教师、题库、课程、答疑。课堂派则恰恰是致力于“给老师减负、让教育更简单”,目前课堂派依托于网站和移动端,实现了高效的课堂管理。课堂派建立了在线作业發布、提交、批改系统,能够支持40多种格式的文档转码,从而方便老师在线批改。系统能够自动保存老师的批注、评语和评分,并反馈给学生。还可以快速生成成绩汇总,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方式进行加成计算。
课堂派——教师指向型在线教育平台新思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从古至今,教师在知识的代代相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市场上所开发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多属学生指向型,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为主要目标,教师主体地位弱化。课堂派基于网站和移动端平台,提供包括在线作业批改、课堂点名、课程资源共享、师生交流及答疑在内的在线课堂管理工具,优化教师的在线工作体验。以在线作业批改为例,依托于世界领先技术,课堂派能够支持40多种格式的文档转码,加载速度优于普通文档,提高教师在线批改效率,同时自动保存批注、反馈和评分,并快速生成成绩汇总,省去誊写成绩的麻烦,更提供作业便捷功能,让作业抄袭行为无所遁形。
二、为什么选择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随堂作业的发放、收集、批改与成绩的整理变得异常繁杂,这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而对于作业的及时反馈基本很难见到,这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调整极为不利。而课堂派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第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管理,我们经常把时间花在对学生的管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统计、文件的管理等方面;如果用课堂派来构建课堂教学的平台,可以使信息技术整合各学科资源,同时还能为学生各实践活动提供综合性的平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之分,在二者的选择过程中,笔者把相关的内容轻松地放在课堂派管理平台的问卷调查中,学生通过课堂派管理平台进行选择和查询,可以顺利地开展模块的修习。
第二,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专家李永新在博客讲坛中指出,博客能为教师打造终身的学习平台,那课堂派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完美的学习园地;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被限制,如果能给学生提供有趣的主题,提供人性化的帮助,提供交流和协作的平台,学生能在知识的实践中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并能提升信息素养。在任务4.2《网络信息交流》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课堂派课堂管理平台中创设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主题为“网络实名制的利弊”,学生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深入理解并体验到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学会如何做一位合格的信息公民,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三,有利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常采用总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只能反映静态时间点上学生的部分情况,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判断方面无法全面了解,这种评价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新一轮课改对教学评价倡导过程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价值判断,也就是以教学目标课程理念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各方面进步进行测量,衡量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的过程。在使用课堂派平台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采用课堂派平台中的评价功能,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有效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派让中国的课堂数据跑在本土的服务器上。“灰灰课堂课后援团”交流群中的工程师们实时收集中国一线教师的意见,及时更新平台功能,让课堂派变成中国师生想要的模样。北京海淀小学苏老师提出“展示实时互动数据”的建议马上得到了在线工程师的响应,次日便更新了平台。
三、如何运用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开展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课堂管理
1.用户注册
登录到ketangpai.com網站,师生分别注册“老师/助教”“学生”等用户账号。
2.创建/加入班级
教师首先在课堂派平台中创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系统会自动给出6位邀请码,学生根据邀请码加入班级。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组或教师指定选组的方式进行分组。
3.教师备课
在“备课区”中,教师以每一课堂教学或以每一个任务为一个单元进行备课。课堂派平台中提供了交互式课程活动设计模块,如作业的提交、投票的设置、学生心得报告、课堂练习、问卷调查等活动,还专门为协作学习开设了话题、互动等功能。
4.课堂教学
上课过程中,首先利用课堂派的在线考勤系统进行考勤。然后根据教案导入“备课区”中的作业、测试等相关内容,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可实时导入“备课区”中讨论、投票、互动等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5.课后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的管理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成绩的管理,通过其中的报表和量规的设计,就能客观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有效地开发分层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的实践反思
1.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平台提供了在线作业批改,对作业进行了大数据多维度分析,师生实时交流,分享资料,课中互动,数字考勤,各数据统计等功能,做到一账号云服务,满足随时随地可用的要求。能良好支持翻转教学,伙伴式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支持微信管理课堂,可以让老师通过微信沟通,互动以及提交作业。
2.学生对课堂派的使用存在着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
比如出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原因,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进入学校和课堂,那么课堂派平台只局限于上机实习和学生在家使用。再比如职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线课堂上,学生们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或干扰,降低了课堂管理和学习的效率。
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偶然相会,又一次点燃了笔者对教学的热情,有如枯木逢春。我们知道,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最讲究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讲究全方位培训学生素养的学科,学生不仅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习相关的信息知识体系,还要涉及技术领域的伦理冲突,以及跨越技术心理的障碍,这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课堂里还面临着学生水平差异这一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难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更谈不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强.利用ASP+Access架设网上学生课堂自评即时反馈系统的初步实践[J].职业教育,2014(9).
(作者单位: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
[关键词]翻转课堂;白板技术;微课模式;线上线下教学;化学课堂
一、设计翻转课堂模式,享受课堂的幸福感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师主讲,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获得自主的权利,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设计创建符合主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乐于学习,在适当的时机加以指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自我思考并质疑,鼓励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资料和资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复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的枯燥形式,丰富了教学过程,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乐趣。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源内容,让学生寻找有关氯的小故事、氯的存在形式、氯的工业生产等内容,同时设计学生要完成的课前习题任务和任务得分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课前的自我学习,了解到自然界中氯的存在形式,也可通过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再根据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现象和方程式推测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据此推断出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播放有关氯的视频,进行知识回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以及遇到的各类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主讲本节的相关内容。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分,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前布置的思考题,讨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产物中的物质具有什么特殊性质,引导学生找出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尝试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问题。最后教师补充整理,对未成功解答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脉络梳理,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通过这种师生间的情境设计、课堂翻转、融洽互动,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调味剂,在学习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课堂讲学及解决问题的快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二、应用课堂白板技术,提升教与学的幸福指数
交互式白板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具有高清的可视化屏幕,便捷的操控方式,灵活的交互手段,强大的统计和储存功能。它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融为一体,成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是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平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教育融合平台,也是师生与外界资源连接的桥梁。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教育交流互动的开展,优化教学模式,让教师轻松地“教”,让学生轻松地“学”。例如,在高中化学(苏教版)专题3第一单元第二节《金属键金属晶体》的教学过程中,晶体结构非常抽象,在教学时难以用语言清晰表达。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会采用结构球棍比例模型的实验器材来给学生讲解,但这样的模型难以抽离一个晶胞结构单独描述,更不能描述断键形成新键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晶体结构教学中引入课堂白板技术,在白板上呈现多个原子,让学生自由地在白板上进行各个原子的叠加组合,判断叠加的晶体是否稳定牢固。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直观,将空间抽象概念转为可操控图像案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比较各个晶胞叠加方式的不同,可以总结出晶胞的具体结构,学生也能清晰地比较各类晶胞的稳定性能。最后通过课堂的练习,将学生的课堂数据输送到电子白板进行统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指导,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同时体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幸福感。
三、推广微课模式教学,增加课堂幸福指数
微课是指以流媒体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通常是利用不超过十分钟的短视频讲解课堂重难点,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微课虽然属于片段化的教学方式,但它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非常适合移动时代知识的传播。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应从学生的角度切入,以学生固有知识为基础,保留一定的开放性,精讲精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新颖,激发学习的激情和进取心。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时,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剖析二氧化硫成为空气污染指数指标的原因,利用视频播放“酸雨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酸雨在生活中产生的巨大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一段简洁精炼的视频可以直接弥补语言表达上的苍白,使学生感到震撼。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思考,二氧化硫除了危害环境,是否有其他好的方面?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疑问。这样的微课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线上线下教学的模式,体验综合学习的幸福感
西城篇
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文化、教育大区。辖区内的资源单位主要有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北海公园、鲁迅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
摸清家底,争取支持
早在社会大课堂正式开课之前,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就已经为社会大课堂忙碌起来。西城区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亲自担任区社会大课堂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2008年暑假中,在全区中小学书记、校长会上,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宣讲,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心。部分校长还有组织地去资源单位之一的神笛陶艺村参观、学习,增强了感性认识。
通过学家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建设社会大课堂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组织计划性;二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三是充分利用好自己辖区内的教育资源。
西城区教委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和排查,进而对大课堂的推进工作有了清晰的把握。比如,与区委宣传部配合,落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展览路街道在教师节前夕,专门召集了辖区内各学校的校长、主任会,成立“校外教育资源协调委员会”。百万庄图书大厦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8折的购书优惠,专门开辟了学生读书角。
整合资源,形成特色
在盘清家底的基础上,西城区教委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了新的整合,努力开发新的资源平台“五苑一中心”,即:文苑(区少年宫)、武苑(区国防教育中心)、礼苑(金融街少年宫)、工苑(中小学劳动技术辅导中心)、学苑(区教育研修学院、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心理辅导中心。例如,设在国防教育中心的武苑,主要介绍我国古代、近现代的兵书、兵法、兵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感受为国捐躯的民族英烈凛然正气的同时,产生一种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学生到武苑学习和训练,所有学生的军训和学习费用全部由区教委负担。“五苑一中心”已成为具有西城特色的社会大课堂平台。
科研引领,服务课堂
社会大课堂必须为学生服务、与教学紧密结合。西城区教委努力为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不满足于只印一个册子,而联系课堂内容不断更新信息,让学校与资源单位互相促进。比如首都博物馆这个单位,由区教研中心采集其一年的展出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处理,及时传递给学科教师。区教科所还开设“首都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课程资源开发培训班”,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带领七个学科百名教师实地考察并进行教学设计。对于目前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金融海啸,请来了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结合政治课内容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给中学生们上了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生动一课。百万庄图书大厦紧密配合学校各年级课程进度组织读书活动,学生的语文课正在学习鲁迅的《呐喊》,图书大厦就会同步将鲁迅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集中陈列,供师生阅读。图书大厦还参与了北京四中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开展中学生阅读调查,调查结果由图书大厦定期通过网站公布推荐书目。
海淀篇
海淀区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的地方。烈士陵园、中华世纪坛、颐和园、国图音乐厅,北大、清华等高校及中科院的部分院所,都已成为社会大课堂的资源单位。
立足区情,科学谋划
海淀区是教育、科技、文化大区,社会大课堂建设面临这样的格局和特点:一是资源单位丰富、综合实力雄厚,但潜在资源多、资源单位规格高,统筹难度大;二是教育整体水平高,但内部差异大,均衡和协调困难,整体拉动难度大;三是区域人才密集,社会文化层次高,对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课堂要求高、期望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统筹利用挑战大。
根据上述情况,主管区长、教委班子决心以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建设为契机,突破、解决区域内教育资源统筹的诸多瓶项问题,使区域教育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精心组织,制定政策
为保障全区资源的有效统筹协调,海淀区成立了以区委常委、主管区长为负责人的社会大课堂统筹协调办公室。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海淀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海淀区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任务分解等文件,重点解决社会资源统筹、部门协作、校内外结合、场所有效利用和公益性问题。区教委研制了《关于创建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施方案》,突出区域特色和思路,即依托海淀这个科教文化大区的优势,与学校课改和社会发展接轨、同步,与学生现实生活融和、衔接,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社会资源,特别是动员整合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中小学生开放实践活动场所。
在经费保障上,海淀区单列了一项教育资源共享经费,用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交通、材料、接待、组织等费用。2008年的标准是生均200元,全年总计投入3600万元。
深度开发,创新模式
根据区域特点,海淀区教委确定了现代化、国际化、多样化的战略。
对于区内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海淀区积极协调,重点做好大学、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源统筹,增强大课堂的科技含量。如清华大学在清华附中、101中学、中关村中学建立了艺术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航在北航附中建立了科技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北航、北理工、中国农大在八一中学建立了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这是一种大课堂的新模式。
其次是开发校内外相互融通的课程资源。近几年海淀区校本类课程资源开发很丰富,为大课堂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面临的任务是丰富的潜在资源还有待深度开发,特别是区域性的课程资源需求越来越大。海淀区教委同时组织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准备把典型精品资源开发成区本社会实践系列课程,形成海淀特色、门类齐全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资源体系。
海淀区重视国际合作,注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中外多元开放学习环境建设及校外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合作研究项目”,与英国、日本、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交流、合作,按照国际标准研发中外融通和共享的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同时引进志愿服务机制,成立“海淀区校外教育志愿服务团”,采用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招募在校大学生、专家、社会工作者做志愿服务,协助活动组织、项目辅导。
平谷篇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是北京市郊区区县之一。
加强组织领导
平谷区建立了区、校两级工作领导小组。
平谷区教委设立了平谷区中小学社会大课堂活动建设组织机构,包括组织领导、管理实施、条件保障、安全保卫、督导评估等五个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区社会大课堂活动的领导工作,负责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审批、组织与评价,确保活动安全、有效运行。管理实施小组组织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开发区本课程;组织运行社会大课堂网络平台;审批学校活动方案;协同政府督导室做好督导评价工作,组织研讨交流活动。条件保障小组负责专项经费投入的落实与保障,审计学校活动经费使用情况,确保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和管理经费的落实。安全保卫小组负责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审批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处理突发事件。督导评估小组负责制定评价方案,组织对学校社会大课堂工作的督导评价。各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平谷区各中小学校成立社会大课堂活动学校工作小组,由校长为组长,教育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安保主任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骨干班主任等为成员,组织实施本校的社会大课堂活动。
健全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社会大课堂活动审批机制。平谷区学校组织学生骑车或乘车参加4公里以上的区内、外社会大课堂活动,需经区教委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审批时需提交活动方案(包括内容、时间、地点、出行方式、人员构成、人数及活动经费来源、数额、使用情况等)和安全工作预案各一式两份,并分别备案。
其次,建立社会大课堂活动经费补助机制。经费问题一直是各学校开展校外活动的“拦路虎”。平谷区教委一方面规定各中小学校原则上只能组织学生到免费的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进行活动,不向学生收取活动的任何费用(午餐由学生自行解决);另一方面预计投资200余万元,对各校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予以交通补贴。
明确数量要求
平谷区教委规定:每学年高中阶段学生应参加不少于1周的社会实践,三年累计参加不少于10天的社区服务;初中校至少安排5天、小学校3~6年级学生至少安排3天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考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内、区外至少各1天。
挖掘本地资源
平谷区地理环境独特,本土文化鲜明,农田、林区、景点、农家院、农业科技园区均蕴含着浓郁的教育内容。平谷区挖掘本地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
平谷区有“大桃之乡”的美誉。平谷区把田间地头、销售市场作为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体验种桃、养桃、卖桃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在桃花节、采摘节时,组织学生为游客服务,介绍自己的家乡,增进学生爱乡情怀。
平谷区有鱼子山纪念馆、上宅文化陈列馆。借助弘扬民族精神月组织学生参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平谷区有兴隆庄文化交流园。利用这一综合性实践基地,开展学生军训、陶艺、种植等实践活动。
平谷区教委开发了“平谷――我可爱的家乡”区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平谷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自然风光,并确保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社会大课堂主题班或团、队会课,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
房山篇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是北京市郊区区县之一。
健全机构,上下联动
房山区成立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领导小组、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社会大课堂工作团队三级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房山区教委还建立了六个工作组:资源提供保障组、安全与财物保障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组、信息网络建设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组、校级社会大课堂工作组。
完善机制,加强保障
一是构建运行机制。出台了《房山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施意见》《房山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房山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管理办法》《房山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信息系统平台管理运行办法》。
二是提供五项保障。制度保障:坚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会大课堂专项议事制度,建立校内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年度总结、工作计划和活动公告、表彰制度。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制定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免费政策,争取对校内外资源单位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性经费投入,保障激励性经费投入。物质保障:不断改善资源单位设施设备条件,改善网络信息基础和条件。时间保障:把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监督保障:制定《房山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评估办法》及《房山区社会资源平台建设标准》,以此作为评估学生、学校和资源单位的依据。房山区每两年进行一次教育督导评估。
明确目标,分步推进
关键词:流媒体;课堂直播;信号源
前言: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大部分学校、教育机构已经具备了较快速的网络带宽,也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室,与此同时,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创办新校区 ,但新校区一般距离本部校区距离较远,教学资源相对贫乏,一些课程有数百甚至更多的学生希望同时进行听课,矛盾的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如愿。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教育设施,扩大教育规模,让更多学生获得学习的机会,成为众多高校的迫切需求,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课堂直播系统是解决新校区教学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课堂直播系统是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Web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为基础通过流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动画文字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听课,很好的解决了学校资源不足的矛盾现象。
一 流媒体技术简介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失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流媒体的“流”指的是媒体数据的网络传输方式和播放方式。当用户在调用浏览服务器上的文件时,服务其不是以传统的方式将整个文件发送到用户端后才开始播放,而是把一个文件分成多个较小的部分,当第一组数据到达客户端时流媒体播放起就开始播放媒体文件。在播放的同时后续数据源源不断地流向用户,直到传送结束。基于这个特性流媒体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而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在流媒体播放过程中交互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服务其要知道客户端播放处于哪一个时间点的文件,从而进行播放的控制;而客户端播放软件也要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将用户的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
二 课堂直播系统实现
1.系统原理。课堂直播系统是以园区网为传播途径,能将教学现场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教师机屏幕信号、鼠标运动轨迹和计算机音频信号等多路信号进行采集、编码和广播,并利用直播服务器以三分屏的模式传送给用户,采用的是Microsoft Windows Media技术实现对视频、音频的实时压缩编码流媒体组播传输协议,利用Windows Socker技术采用TCP/IP协议实现在线问答功能和试验管理功能,由于资金有限,所有的编码、广播、存储、管理、消息分发和转发都由服务器完成,作为客户端的电脑只负责解码。
三 课堂直播系统的组成
1.课堂直播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课堂直播软件、录制端软件、教师端软件、其他工具
课堂直播系统拓扑图
2.课堂直播系统拓扑图说明:
每个教室部署两台计算机:一台计算机(教师机)教师用来授课,运行教师端程序,负责捕获屏幕内容;在另外一台计算机(录制机)运行录制端软件,负责实时采集摄像机的视频以及老师讲课音频信号。直播服务器上运行课堂直播软件,直播服务器从录制机取得视频及音频信息,从教师机取得屏幕信息,并发送给用户,实现直播功能。
3.课堂直播系统具备以下功能特点:
(1)自动化程度高。
服务器端自动化程度高,完成初始化后,无须其他操作,自动启动直播。客户端自动化,无须任何操作,通过服务器端直接控制客户端收看直播。
(2)捕获视频与声音。
课堂直播系统实时采集授课教师的现场授课板书视频与声音,并进行音品、视频压缩处理后存盘,直播客户端观看直播课件音频视频和屏幕内容保持同步,生成的课件占用磁盘空间较小,一小时的课件(包括视频和音频)仅仅需要几十兆的磁盘空间。
(3)动态屏幕直播。
能够将计算机屏幕内容,包括讲稿、Flas、鼠标运动轨迹、电子白板等内容流畅的直播到客户端。
(4)直播图像与语音。
实时直播教师的图像与声音,并保持与屏幕的同步性,直播的视频可以自适应带宽,适用于多种网络环境下的直播,即使在极小的网络环境下也能够收看直播。
(5)同时多机直播。
一台直播服务器可以同时直播多个课堂教学情景,可以与学校现有的Web Server或学习管理系统进行无缝连接。
四 安装课堂直播程序
1.环境要求。
Windows 2000/XP/2003/Vista/2008/7
Window Media Player 9.0或更高
Window Media Encoder 9.0
DirectX 9.0C以上
Intel Core 2 6320 2.2G以上
1G RAM
声卡
LAN 10/100M
硬盘100GB以上
麦克风、音频视频捕获设备
五 总结与反思
在系统投入使用一年多后,基本能满足教学和工作的需要,体现了支持多信号源输入、单流录制、播放器通用、兼容性好的设计思想,在经费投入、场地选择、拍摄效率、携带方便、视频直播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试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也值得深思和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加以解决。如:(1)对摄像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工作量上,摄像师不仅在拍摄之前需要连接各种视音频信号,拍摄过程中,摄像师的视频切换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关乎直播视频的质量。(2)更加依赖稳定的园区网网络环境,为了满足易携带和一人直播的要求,系统更多的以园区网为载体实现信号的采集。如教师屏幕信号、摄像机信号,都是通过网络传输给视频直播工作站的,若缺乏稳定的园区网,系统的优势无法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 阳永清,黄立新.基于校园网的便携式视频直播系统的实现.现代教育技术.2011,12(4):100-103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在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同时对其应用带来的利葬也做了一定的抢述,以期对参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正不断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不断融入到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用来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方法,达到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现代教育技术
1.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目标。
1.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使教学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生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再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他们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够开阔等弊端。
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还包括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灵活宜动的现代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通过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了计算机人机交互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它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的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比以前的电视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而且还可以实时反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师拟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之上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在教学仅仅只是以一个被动接受者参与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同时结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改革者。
2.2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知识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因此在信息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学校还应该采用开放教学及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应逐渐建立并完善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以及因特网为特征的网络教学模式,并将之有效的融入新的教学环境之中
通过教学网络,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以及参考书目等内容上传至主服务器,然后学生可以上网浏览自己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必要时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教学程序,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同时,学校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后,学校还可以和外校进行合作教学,实现远程多媒体教学,这不但实现了学生和本校的教师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目标,学生还能和外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学校的资金,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潜能,合作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出各个学校的优势资源,做到各取所需,补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3、现代教育技术的利弊
3.1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3.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的图、文、声、像手段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3.1.2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及教学资源,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及承载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
3.1.3促进师生间的交互,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性的学习。若遇到较难的问题还可以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加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2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误区
3.2.1为技术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将传统“板书”内容搬上了大屏幕,而在黑板上的板书基本上为零,仅仅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当做了一个较为先进的板书工具罢了,对实际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不大。
【摘 要】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探究是无限的。对于正处于求知旺盛的小学生而言,未知领域更多,探究越是无限。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机会,为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态度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是科学课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发挥其作为平台的作用呢?本文结合课例对如何处理探究的无限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科学课堂;优化;探究活动;课堂时间
探究是科学课程实施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在《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各个部分中均有科学探究要求的具体描述,足见科学探究对于科学学科的重要性。然而,从《科学》教材来看,教学容量普遍偏大,即使围绕一个具体问题也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解决所有的问题。这里就存在一个矛盾,即探究的无限性与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使课堂教学具有更高的效率,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结合《研究磁铁》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更好地处理探究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一、教学内容的优选
根据最优化教学理论,教学内容的优选是指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任务,突出主要环节,掌握最本质的东西。科学教材的特点是:教学容量偏大,即使围绕一个问题,也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然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需要在教材中选出最能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基于此,《研究磁铁》教案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弱化和删减,从中优选出了三部分内容:
1.我知道的磁铁。
2.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3.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当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探究产生矛盾时,教学结构的优化对于矛盾的解决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研究磁铁》一课中,比较“磁铁的形状与用途、磁铁的磁性、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是否相同“这三个活动,我们不难发现,第三个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要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作为保证,鉴于学生对磁铁的形状、用途以及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许多感知,对于前面两个活动就可以做进一步弱化处理,只是在课堂上对平时的感知进行归纳和梳理。
对于第三个活动,按照“问题—猜想—制定研究计划—实验验证—表达与交流—形成结论—应用”展开,特别强化了“猜想和制定研究计划”这两个环节,有的教师可能会提出:时间如此紧张,能不能弱化猜想这个环节?可是我认为学生对于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的认识是模糊的,这正是后续的研究活动的教学意义所在。因此,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而对于制定研究计划的环节,值得我们花时间,因为学生想清楚了,实验只是动手做的问题,正如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当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探究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矛盾的解决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教学方法的选择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规律的制约。故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而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
2.教学方法要合理组合。实际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的功能总是有限的,必须多种方法配合使用,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
表2所示的是《研究磁铁》一课中运用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速度的优化
科学课堂涉及很多的实验活动,课前设计好实验有利于实验过程的顺利实施,也是节约课堂时间的一个有效措施。《研究磁铁》一课的设计在实验器材的准备、教学组织形成等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1.在选择和设计实验用具时,考虑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平衡稳定性不够好和实验持续时间较长这两个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没有让学生用手拿磁铁去做实验,而是提前为学生准备了支架,并在支架上固定好了条形磁铁,有效地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2.在选择实验方案时,通过实验方案归类,明确各个小组选择的实验方法是哪一类方法,比起逐一询问每个小组选择的实验方法更节省时间。在实验后的交流阶段,让方法相同的小组交流完成后,再讨论其他的方案,这样避免了迂回而浪费时间。
3.课堂拓展环节的设计,以问题“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如果条形磁铁断了,它的磁极会发生变化吗?”等问题将探究延伸到课外,既解决了无限的探究活动和有限的课堂时间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是让学生延伸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
小学科学课堂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每一堂课都会涉及一些探究活动,然而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无限的探究任务,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对《研究磁铁》一课的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参考文献
[1]朱建华.小学科学课的组织教学.科学课,2006(09)
[2]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