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美术大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大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大学论文

第1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构建一种“宽口径、厚基础”和“通识艺术基础”的模式,在基础教学改革上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我国当下美术高等教育,主要是在对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去继承和发扬,结合国际上较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实践中探究“通识艺术”的基础教学模式。以主动适应新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文化对高等美术教育的要求为目的。教学研究的重点由造型技能逐渐转变为视觉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入美术高校以前,考生因课程压力过重、机械式训练等所遗留下的死板、单调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而不利于美术高校专业知识吸收。对此,学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教学节奏。而这个适应的过程在如今高等美术教育的研究中,尚未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和专业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专业美院一些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因为课程容量等原因无法直接复制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等理论类课程无法很好的与专业技能课衔接,甚至出现脱节。因此,提高学生基础能力与教学质量,需要一个将课上与课下、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法相衔接的桥梁。

二、艺术学院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一)研究目标

1.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研究的目标

(1)建立并完善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各项制度,形成良性模式持续循环,成为常规教学补充和学生提升自我的平台。

(2)加大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中的教学试验和改革,为常规教学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参考依据。

(3)指导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每二年举办一次汇报展览,展示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

2.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研究与理论实践

(1)改正美术、设计低年级学生因高考应考而养成的不良绘画习惯。

(2)扩展学生眼界,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基础”的深刻内涵,和动态的外延。

(3)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与特长,多角度深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4)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吸收国内外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运用到第二课堂教学,并以高水平的展览、竞赛来检验教学效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为教师无偿指导和学生自觉自愿的组织行为。因此,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师对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中不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降低指导效率。教学内容可以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调整变化,体现最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通过对艺术类高校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调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以现有基础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常规教学之外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集中培养优质人才,并总结出培养方法。

(1)研究常规教学之外的课题补充。常规课堂教学受时间、排课等因素限制,教学中课题设置有限,通过第二课堂可以得到补充和加强。

(2)具体研究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课程安排,使之成为常规教学的有益补充且不与之冲突。

(3)研究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环境下,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冲击各种高水平展览、竞赛,取得好的奖项。

(三)研究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1)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与时间,拓展多样化教学和学习手段。

(2)衔接常规专业课程间因时间安排而造成的空档,加强专业学习延续性。

(3)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4)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

(5)有针对性的培养优秀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美术展览及创新创业能力。

2.对学校与教育事业的意义

对学校:研究常规课程之外如何补充对学生有益而又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旨在对优秀学生专业拔高既而辐射整个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现在的美术教育:从更多的角度和手段上摸索和建立具有地方综合性高校特色的美术基础教学模式。

三、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一)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的实践方式

首先,基础培优课堂从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收集研究国内外艺术基础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学计划,合理拓展基础外延,将传统文化、综合材料等和常规基础教学相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其次,基础培优课堂成为艺术学院第二课堂,将是常规基础教学的延续与加强,在教学思想一致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拓展教学手段,在小范围内推行精英试验教育,为新形势下的基础教学模式提供改革参考。最后,打造艺术学院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在多方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向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转化。在一个相当的范围内着重培养一批基础厚重、学识宽泛的高水平学生,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赛能力,在学习上成为年级的带动者,形成广大的辐射效应,既而提高整个学院的办学水平。

(二)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作为教师无偿指导和学生自觉自愿的组织行为,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性。在教师对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中不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降低指导效率。教学内容可以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调整变化,体现最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基础培优课堂对艺术学院提高基础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环境和土壤。最终成为提高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的先行实践

湖北省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先行建设实践:

(1)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选拔了一批具有学习积极性与正确学习观的学生,并完成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各项制度的建立,且持续运转。

(2)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指导学生完成一批形式多样的基础作品,并整理备展。

(3)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产生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基础作品,举办学院内部作品汇报展,并鼓励学生作品参加各项比赛或画展选拔。

(4)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对此项目进行总结与成果整理: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前,由于专业课程的连续性不足,学生缺乏绘画主动性与作品比赛参展方向性。通过基础培优的第二课堂方式与大环境熏陶下,学生作品参展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于艺术学院“迎新画展”、“三峡大学桃花艺术节”、“湖北省楚风杯书画类作品比赛”等各项画展比赛均有数学生参展并获奖。

五、结语

第2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一方面,各大高校在排球课程的上课安排上,只注重实践课,对大学排球理论课的课时安排较少,老师为了完成预设的大学排球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只是将理论简单的讲一遍,并不作深入的讲析;另一方面,大学排球理论课的讲授也只是借助板书、口授、视频等教学手段,无法实现信息的交互控制。因此,大学排球的理论教学变得极其的枯燥乏味,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涵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无法上升为感性和理性的高度认识,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排球理论知识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大学排球实践课也受到影响。

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排球教学中应用的好处

2.1、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的推动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将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愉悦舒适的情景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防守和进攻是排球技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包含很多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动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反复的模拟演练高难度的排球技术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优化大学排球的教学氛围

多媒体技术所展现的声情并茂、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利于优化大学排球的教学氛围,转变我们以往传统的大学排球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单一的大学排球课堂教学以丰富多样的方式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大学生们,突破了传统的排球学习模式,扩大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强化了大学生们的知识掌握与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共享性、交互性以及表现性,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既可以进行自我模拟训练,又可以与其他人互动交流,很好地解决自己在训练中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逐渐提高自己的排球技术水平。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练排球的拦网模拟情景,在对方拦网的情况下,如果仅靠高度超越拦网手,难免会造成扣球失败,学生在反复的看演练过程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训练情况可以总结出找空位、打吊结合或者打手出界等过网取胜的办法。这样,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就能够提高拦网成功率和发球过网率。学生的体能训练是排球教学的必修,在训练的时,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训练者的体能水平越高,训练所需时间就会越长,训练的压力也会越大,这是训练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出现障碍。在大学排球体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凭借多媒体技术向体能训练者展示体能训练的示范,提高学生的训练技术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减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

2.3、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大学生排球的实践能力

排球运动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其对参与者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和爆发力要求较高。在教学训练或比赛中,因低重心快速移动、纵跳、突然跨步、滚翻救球、扣球拦网等动作及触击重力球而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训练之前,大学体育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训练技能。多媒体技术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排球所具有的魅力,学生在观看教学演示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联想、模拟、创新。总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3、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3.1、在大学排球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遵循互动的原则

大学体育老师在大学排球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排球课中设置与学生的互动的教学环节,这样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良好地发展,提高大学排球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排球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与教学图画结合,相比于老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示所学内容,让一些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形象的展现给学生,使得这些知识一目了然、生动形象。例如:老师在讲解排球场地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排球场地的动态讲解图或者图画演示图,这样操作方便,而且形象直观。

3.3、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排球技术动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排球技术动作学习时,如果仅依靠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由于老师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整体不太理想,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优秀运动员的排球技术动作通过处理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正确的动作路线、方向、结构以及顺序的演示,帮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掌握排球技术动作。

3.4、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排球战术教学中的运用

第3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是高师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当前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适合以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1.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各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虽然针对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制定了管理条例,且总体目标明确、管理严格。但在具体环节实施执行过程中,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管理机制不健全,出现了指导不力、管理不严的现象,缺乏严格的管理体系。在常规教学管理方面,虽然各院校教务部门也针对学生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做了整体要求,如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以及指导教师职责,成绩评定等制定了质量管理要求,但未能根据高师美术专业的特点进行管理。如在毕业创作中,指导教师的选定,构思构图,艺术形式,制作技法指导方面,在毕业论文方面的选题、开题,论文的撰写,论文答辩和成绩评价等方面,从局部到整体都表现出了这一缺陷。

2.缺乏严格有力的质量监控程序和管理过程。由于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质量监控程序不明确,职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教学效果和质量要求没有考核标准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在教务部门关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要求条例中目标是明确的,但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在制定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目标、要求、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缺乏严格有力的质量监控程序和管理要求。

3.缺乏客观的、规范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由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致使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有失客观、规范、公证现象。各指导教师评分标准不统存在着打分不够严格,得过且过,出现了评定成绩与实际水平不符,论文答辩走过场,指导教师护短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对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1.教师方面:由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考核标准弹性较大,缺乏严格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导致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未能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指导、监督不到位,从而存在着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影响了院校教务部门关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要求,这也是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及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方面:学生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思想不够重视,有应付了事的现象,即认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与就业不能直接挂钩。因此,在创作与写作中过于依赖摄影照片和网络,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尽心尽力地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有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所以出现了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泡沫现象。由于学生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缺少基本的学术准备,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题材、选题缺乏应有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识。这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3.社会方面: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只侧重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很少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招聘考试中也是以笔试为主,而不对学生所学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进行考察。因此,导致学生对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其创作、写作态度不严谨,得过且过,东拼西凑失范现象严重,造成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缺少必要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学术质量低下。

三、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薄弱

教育学认为,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能否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而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与文理科分数线相差甚远。在对专业的选择上,由于学生是理科不好学文科,文科不好学艺术,对美术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而是通过考前模式化,概念化的强化训练。入学后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不但文化课素质差而且专业学习也难以进步,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和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美术高考的文化分数线,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随课程进度让学生撰写论文,并在专业课实践过程中进行创作构图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彰显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具有课程管理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特点。因此,加强各管理层的基本职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以考察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科研能力为目的,建立健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多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亟待重视的问题。

四、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质量管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高师美术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粗制滥造、整体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毕业创作有的利用现有的摄影照片或从美术作品中东拼西凑“临摹复制”现象严重。在毕业论文写作上有的则是多篇文章的“复制粘贴”甚至抄袭、拼凑也不是个别现象。面对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中的消极因素和质量下降问题,指导教师都很无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找不到很好的应对措施。在研究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指导的问题上,不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也在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质量管理这一问题的新思路。由于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撰写具有自身专业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质量管理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创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无疑是一个解决高师美术专业本科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办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应从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体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意义的真实价值。我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中提出“关于国外对本科大学生美术毕业创作教学的研究,所能涉猎的文献资料以及对美国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教学的考察来看,美国的大学生不写毕业论文,但是把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指导学生毕业创作的教学过程,而且这种指导在表述的内容上同我们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毕业创作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前提,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毕业创作的继续和深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实践环节。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主要是一种形象思维,而论文写作属于抽象思维。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是学生把自己创作的具象思维过程和成果进行理论概括。这种理论概括是学生对自己的毕业创作进行分析和抽象概括”。它包括对创作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构思创意与构图表现,技法语言与材料运用分析,艺术个性、美学思想与文化精神的传达等等,通过论文撰写阐释其审美主张与创作艺术见解在本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意义。是学生通过毕业创作实践环节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是集中体现其综合创作能力、科研水平和审美思想的创作文论,也是呈现毕业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通过本专业领域特定问题研究呈现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一种证明。因此,这样也对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的现象起一定的制约作用。

五、制定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

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方式根本转变,就业压力大是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的一个方面。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文化修养薄弱、学风浮躁,创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文论写作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扭转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趋势,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1.建立健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实践中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对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教学进行质量管理,充分考虑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的专业特点,在加强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中,促进学生在构思、构图,形式法则,技法语言进行探索;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指导选题、拟定写作提纲、论文撰写一系列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主导作用,确立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机制。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基本主体,根据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确定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方向。在指导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求指导老师建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有效指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教学指导过程和教学管理环节,以及专业教师检测环节。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层次关系的积极作用,确立指导教师职责和质量管理目标,切实提高指导教师履行质量管理工作职能和监督作用,加强质量管理,可以较好地避免学生在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中“临摹或复制”的情况出现。

3.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评价标准。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控机制,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主题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指导学生在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与搜集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切实有效指导学生解决毕业创作创意构思、构图形式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进一步确定创作构图小稿和论文写作提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提高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是在确定毕业创作定稿和毕业论文撰写提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毕业创作大稿的绘制过程的严格指导。诸如形式美感,造型语言,创新意识,审美特征等。以及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的指导过程中,要以质量管理为准则,把指导工作抓细抓实。第三是对学生毕业创作正稿的艺术效果以及毕业论文定稿的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因此,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和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彰显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4.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本科美术毕业创作教学经验与理论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学美术教育起步比较早,发展较快,而且毕业创作实践教学比较切合实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国外许多大学对本科学生没有论文写作的要求,但却把毕业创作和创作文论的教学实践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实践环节、指导过程与方法、评价机制与管理模式等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创作与文论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由此可见,完善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构建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5.合理安排艺术实践、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时间并有明确的目标。(1)以提高高师美术专业本科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为目的,从质量监控的视角透视教学环节和质量管理环节,对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构建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设计)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上提前一学期进行安排,周期延长。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进行,从原来的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3)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毕业创作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论文写作是毕业创作的继续和深化。要求学生根据毕业创作的进度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目标,如毕业创作创意构思、收集素材、构图形式与材料技法分析,绘画思想与艺术精神的表达等。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论文撰写做到有感而发、有悟而写,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创作实践能力与理论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第4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近百年来,在各个领域中,无论是信件还是报纸杂志,英语的使用都相当频繁,尤其是在新兴的电子信息领域中,世界电子检索系统上90%的信息都是用英语贮存的。英语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因此,世界上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英语列为学生的语言必修课,这样一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就大大的超过了其他语种。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DellHymes)曾提出“交际能力”是指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中,系统、正确地解释文化的能力。语言学家迈克拜拉姆(MichaelByram)也指出语言能力应该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和识别。克莱尔克拉姆契(ClaireKramsch)在其《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还指出要理解目的语文化就要把它与母语文化结合起来。英语的广泛教学使得其语言背后的英美文化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同时也深深的影响和冲击着各个英语学习国家的本土文化,因而英语教学也应该肩负起保护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通过英语这个国际语言的媒介来对外弘扬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也是使得中华民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经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抓住了这两次全球聚焦中国的契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在这两次盛会中,有很多的美术和设计工作都是由中外合作完成的,通过跨文化交际活动来展现中国文化,这对中国的美术和设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美术院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专业院校的一类,培养的都是美术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如绘画、设计、服装表演等等。他们走入社会之后都是从事与这些专业相关的工作,其工作和作品恰好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直观的表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及其发展水平,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也成为向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锋群体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对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是相当有帮助的。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理论支撑下,近些年来,我们在关于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上,主要都集中于英语专业,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君发表的论文“关于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调查”,用调查数据证明了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着实令人担忧;首都师范大学夏伊发表的论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文化思维因素及其启示”,从写作的角度探讨了文化介入;武汉理工大学黎慧发表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丢失与保护”,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应对之策。这些论文和研究虽然丰富,但是只是从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所以,还出现了一些针对大学英语(公共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如清华大学张为民和朱红梅发表的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探讨了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现状;浙江大学的张丽红发表的论文“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从教材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吴方发表的论文“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关键性因素研究”等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育的研究都是一个多元且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尽管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现状调查、成因分析、教材研究等等,但是却鲜有从美术院校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这个课题。从古到今,无论是文字、国画、壁画、服装、雕像还是陶器瓷器等等,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这些美术和设计形式的表达。不难看出,美术对于文化的表现和继承,是多么的重要。美术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相对特殊的类别,其传统的专业有绘画、设计、书法、雕塑、服装等。21世纪以来,美术的表现形式又不断丰富,很多美术院校也开设了动画、影视、摄影、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这些新的美术形式让文化的展示方式变得更加直观更加清晰易懂。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这些从美术院校中走出来的美术设计人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有效的使中国文化得以介入,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因此,以培养美术设计人才的美术院校为核心,以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手段,来探讨中国文化导入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目前该校美术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到底如何呢,我通过对22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大致进行了一下摸底,调查从中国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历史典故、节日风俗、武术杂技、民俗风情、等七个方面进行,结果发现约20%的学生在七项中能分别列举出一些例子,约70%的学生能三到四项中列举出例子,剩下约10%的学生只能在两项及两项以下列举出例子。那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词汇表达方面,结果又如何呢:在20%的对中国文化相对了解的学生当中,只有20%的学生能够用英文表达相关中国文化的词语;而在70%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学生中,这个比例是12%,在20%的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学生中,比例是9%。

第5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关 键 词:美术教师 教学理念 科研能力 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所以,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学过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第6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流程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流程

(一)准备阶段

时间:2021年1月6日~1月12日。

1.由学习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本流程;了解各专业选题;熟知写作时间安排。

2.学生应仔细阅读相关要求,了解论文写作流程和各阶段时间要求。

3.学生在公布的题目中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题目。围绕选题,搜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做好写作前的准备。 

4.《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南》、《各专业论文选题》等公布在我院首页(首页→西大网络教育网→教学指南→论文写作安排栏目中)。

5. 《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南》相关视频请登录在线学xxx台,在“论文写作”栏目中查看。

(二)写作过程

1.提交选题与提纲

时间:2021年1月12日~3月2日。

学生在此期间,登录我院在线学xxx台在 “论文写作”→“论文选题”中进行选题,为了保证论文指导的质量,我院所有专业的选题均有人数限制,当选择同一题目的人数达到限制人数时,只能选择另外的题目。

学生根据选题搜集资料,起草论文提纲在“论文提纲”栏中提交提纲。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结构、层次等基本要素。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等。

论文选题及提纲提交截止时间为3月2日24时。如未按时选题及提交提纲,则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系统将自动转入下一批次论文写作中。

2.查看指导教师

时间:2021年3月5日以后。

学生在此时间后可查询本次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

3.初稿写作与提交

初稿写作包含初稿一稿和初稿二稿两个阶段。

一稿时间:2021年3月12日~3月30日。

3月5日~3月11日为指导教师审阅提纲时间,学生于3月12日后,查看指导教师给出的提纲意见,学生按照论文提纲和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进行论文初稿一稿写作,初稿一稿以WORD文件保存。在 “论文写作”→“论文初稿一稿”中以附件形式上传论文初稿一稿。论文初稿一稿提交的截止时间为3月30日24时。如未按时提交论文初稿一稿,则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系统将自动转入下一批次论文写作中。

二稿时间:2021年4月7日~4月27日。

3月31日~4月6日为指导教师审阅初稿一稿时间,学生于4月7日后,查看指导教师给出的初稿一稿意见,学生按照论文初稿一稿和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进行论文初稿二稿写作,初稿二稿以WORD文件保存。在 “论文写作”→“论文初稿二稿”中以附件形式上传论文初稿二稿。论文初稿二稿提交的截止时间为4月27日24时。如未按时提交论文初稿二稿,则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系统将自动转入下一批次论文写作中。

4.终稿写作提交与论文

时间:2021年5月5日~5月27日。

4月28日~5月4日为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二稿时间,5月5日后,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初稿二稿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充实、完善,最后形成终稿。终稿必须按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完成,以WORD文件保存。在 “论文写作”→“论文终稿”栏目中提交。提交后,点击“”进行论文检测,论文终稿重复率大于30%成绩为不及格。论文终稿提交和的截止时间2021年5月27日24时,截止日期后,系统将自动关闭,未按时提交的学生将自动转入下一批次,重新开始论文写作。

每位学生有一次免费。数据返回学xxx台大概需要5分钟,平台在20分钟内不能反复。完毕可以在学xxx台查看报告。

5. 终稿纸质版本提交

时间:2021年6月15日前。

学生应按论文格式要求打印终稿,在规定时间前交一份到学习中心备案。

二、学位论文答辩

(一)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2021年6月4日~6月9日。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为6月4日~6月9日,在 “论文写作”→“答辩申请”中申请论文答辩。

(二)学位论文答辩

所有申请授学位的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小于等于30%且终稿成绩及格及以上方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时间在2021年6月中下旬。具体答辩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三、论文成绩

2021年6月上旬毕业论文写作成绩。

2021年6月下旬论文答辩成绩。

(一)论文终稿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将取得相应的学分;成绩不及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生可自行决定何时重新进行毕业论文写作。

(二)论文答辩成绩在良好以上(含良好)的本科毕业生且符合学士学位全部条件者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四、特别提醒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选题、提纲、初稿、终稿环节务必在规定时间之内及时提交。截止后系统关闭,不能再进行相关操作。

(二)达到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条件,因各种原因没有按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根据我院论文写作安排可再次参加毕业论文写作。       

(三)本次论文写作不及格的学生只能按下一次写作的时间要求重新选题,重新开始论文写作流程。需要重写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登录我院在线学xxx台在“论文写作”→“论文重写申请”中申请重写,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设计)写作批次。

 (四)写作过程中请学生定期上网关注指导教师评语,关注我院的通知公告中关于毕业论文的相关信息。

 (五)在提交了初稿或终稿后,可以下载论文初稿或终稿,查看能否正常打开,确保提交成功。

(六)论文初稿自愿,论文终稿必须。论文终稿重复率小于等于30%论文为有效论文,可以提交到论文系统。教师批阅终稿后终稿成绩为及格及以上,学生可申请论文答辩。

(七)美术专业毕业作品版面及邮寄要求

美术专业的毕业作品(国画、油画、设计创作)要求国画四尺对开、油画半开、设计八开素描纸,作品上有落款、名章及作画时间(近期作品一幅),作品背面左上角标明学习中心名称,学生学号及姓名。

学习中心寄送美术论文时间:2021年4月20日—5月10日期间(以邮戳为准),其他时间邮寄的概不处理。

邮寄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成教办公室邓萍   (收)

联系方式:023-68254074

第7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作品;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55-03

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很大滑坡。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教育部公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等,旨在加强毕业生学位论文工作的管理。2012年5月,笔者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情况问卷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有:(1)抄袭现象严重,学术风气不好;(2)惩治后果不严、不重,导致敢于冒险;(3)写作时间与考研、就业冲突;(4)科研经费不足;(5)指导教师不认真负责;(6)答辩环节实属走过场。

一、改革的依据

2007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1]为此,部分高校纷纷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如四川大学早在2010年提出毕业论文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成果等[2];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提出本科生科研作品可代替毕业论文[3]。这些都为高校毕业论文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动借鉴。

二、改革的行动

2011年10月,安庆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论文形式可以改革,可以是传统毕业论文,可以采用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1)在美术学院开展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2)在教育学院开展传统毕业论文改革。2012年,笔者所在团队申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效性的行动研究”项目获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立项,这也为本研究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一)毕业作品的改革行动

在美术学院开展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自2012届毕业生开始试行。

1.方案。毕业作品类别不限(如油画、中国画、设计、动画、水彩等);作品尺寸:油画画幅不小于100CM×100CM,中国画不小于6尺,设计、动画作品不小于对开。答辩时,要求将毕业创作的构思、过程和最终效果制作成PPT课件,同时根据作品的内容、思路和过程写出3000字以上的创作说明。

2.过程与要求。(1)毕业生于第六学期(3月10日)向学院提交采用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申请;(2)学院根据申请情况安排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审核各阶段毕业作品的完成情况;(3)学院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及诚信承诺书的签订;(4)学生需分别在第六、七学期中分三次(6月10日、9月10日、12月10日)向学院报告毕业作品完成情况;(5)毕业生于第八学期(4月10日)向学院提交毕业作品的成果,包括提供相关附件材料等;(6)学院于第八学期(4月20日)组织专家鉴定;若未能通过鉴定,学生必须在答辩前重新提交成果参加二次鉴定,逾期则须毕业论文重修;(7)学院于第八学期(5月5日)组织毕业作品答辩(要求将毕业作品的实施过程、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以及最终成果通过PPT课件进行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时间为5-15分钟。毕业作品要撰写3000字以上的创作说明,含作品的内容、思路和过程等);(8)学院对毕业作品材料的整理归档(其实物部分要以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

(二)毕业论文的改革行动

在教育学院开展传统毕业论文改革,自2013届毕业生开始试行。

1.完善保障措施。(1)学校在第五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帮助学生端正学术态度和介绍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2)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并要求毕业生签订毕业论文写作诚信承诺书;(3)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开始,尽量缓解与考研、就业时间冲突;(4)学校增加毕业论文经费投入,有效保障图书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的投入。

2.严把五道质量关。(1)命题与选题的双向选择。学校在第六学期(3月15日)安排毕业论文命题、选题工作,把好第一道关。①命题数量应多出毕业生人数10%以上;②毕业生初选命题后与命题教师进行沟通。选题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需要多方思索、反复推敲才能确定;③命题教师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申报论文题目,并接受校院两级管理系统的审核,防止题目太大、太空,且各专业论文题目总体上要在理论探讨型、实验探究型、实际应用型、调查研究型中均应占一定的比例;④学生上教务管理系统中选择事先与命题教师沟通好的选题;⑤命题教师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接收学生选题。通过毕业论文命题和选题的改革,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避免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增强了校院两级审题管理,为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带着精读文献记录开题。学校在第六学期(6月15日)安排论文开题,指导教师要检查毕业生阅读文献及开题报告情况,把好第二道关。①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给学生,要求学生要读哪些著作、杂志等参考文献(文科不少于15部(篇),理科不少于10部(篇));②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在精读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供指导教师查阅,并进行文献综述;③挖掘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④构思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⑤列出论文相关参考文献。通过带着精读文献记录开题,可以有效地检阅学生对论题的整体把握情况,为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开端。

(3)通过周志对写作过程实施校院双重监控。写作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6月20日)开始,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学生毕业论文初稿、一稿、二稿直至终稿,提出修改意见,对学生的论文质量全程负责,把好第三道关。写作过程需要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及时间要求,鼓励学生提前完成各阶段论文写作任务,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提交各阶段的周志(周志是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论文工作中具体活动的真实记录),接受校院两级监控的初期、中期、后期检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中周志的监控,可以方便地审查每篇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至关重要。

(4)匿名评阅。学校在第八学期(4月25日)安排毕业论文评阅,评阅教师要重点检查写作是否规范,有无重大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把好第四道关。毕业论文采取匿名评阅,每篇论文必须隐去作者和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分送三名评阅教师评阅,须三位评阅教师全部通过者方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匿名评阅可以促进公正,更加真实地反映论文成绩。

(5)无记名投票答辩结果。学校在第八学期(5月10日)安排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进行全面严格审核,把好第五道关。答辩时,要求学生做PPT课件,注重介绍论文研究的意义、方法、过程、结论与创新点等,并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如设计成品、调查资料等。待学生陈述完,需回答评委提问。答辩时间每位学生控制在15-20分钟。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答辩小组,成员5-7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若一次答辩未通过者,论文需重新修改,再经指导教师同意,可参加二次答辩。若二次答辩仍未通过,须毕业论文重修。通过无记名投票答辩结果可以促进公平,有效地保障答辩结果的合理性。

四、改革的成效

(一)毕业作品改革的成效

从表1中可知,美术学2012届、2013届的全部毕业生论文均选择了毕业作品创作形式,且作品形式多样,分别达到了11种和12种;毕业作品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国画、油画和插画。

从表2中可知,美术学专业近三届毕业论文成绩中,良好及以上的毕业论文比例分别为27.7%、31.3%、42.2%,呈现逐年攀升之势;而及格及以下的毕业论文比例分别为38.5、31.3%、23.4%,呈现逐年下降之势。表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有效地避免了抄袭现象,且论文总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传统毕业论文改革的成效

为了检测改革成效,笔者借助于万方数据检测系统,对教育学院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广播电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六个专业的2012届和2013届毕业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每届六个专业分别随机抽取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四个等次的毕业论文5篇,每届共计120篇。

从表3中可知,2012届毕业论文中相似比在70%以上的占总篇数的25%,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65.8%,表明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成绩偏低的论文,如“及格”成绩论文中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93.3%。改革后,2013届毕业论文中相似比在70%以上的占总篇数的7.5%,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29.2%,表明毕业论文中仍然存在部分抄袭现象。通过两届数据比较发现,2013届比2012届毕业论文在各等级的相似比检测中,均表现出数据显著下降。表明: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改革有效地减少了抄袭现象,且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上有较大的提升。

五、行动的反思

安庆师范学院开展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试点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整体论文质量,有效地减少了抄袭现象,缓解了写作时间的冲突。但改革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毕业作品的评判标准还不够具体,部分作品类型的师资相对匮乏,甚至存在指导及评阅均由同一教师完成;再如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后,仍然存在部分抄袭现象,未能彻底杜绝,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难以客观地评测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4]。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一方面在思考如何对传统论文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在思考替代型论文改革如何规范操作。但教育部门至今还未出台任何关于替代型毕业论文改革的政策规范性文件,不免高校会担心替代型论文改革后会影响到自身的教育部门评估结果,毕竟毕业论文质量是高校教学评估中核心指标之一。所以,高校毕业论文改革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推行,需要教育主管相关部门的意见协调统一,不能一方面表示要增强高校办学自,一方面又要学校承担评估工作的风险。为了高校能够放下包袱大胆地开展毕业论文改革,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制定指导性意见,具体明确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改革的方向、内容和标准等。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生毕业论文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业是个严峻考验,安庆师范学院实施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分类改革试点初具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论文改革,都要明确责任,严格要求,加强监督,保证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有特色的社会需求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05-28.

〔2〕四川大学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EB/OL]..

第8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现状分析;问题反思;解决思路

一、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一是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从80年代中期开始,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建设和发展,1985年设立书法教育专业,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我国第一个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点,并于1999年招收书法专业博士后。随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书法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与此同时非学历教育日趋多样化,不同形式的进修班、研究生班、课程班、访问学者等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二是办学规模扩大,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高等院校日益增多。依据2007年全国各院校书法专业本科招生简章,综合类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三峡大学、聊城大学6所;师范类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15所;美术(艺术)类院校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10所;理工类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不同的学校模式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教学理念、体系和方法。以课程设置为例,综合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从书法的特殊性出发,强调书法的文化学术氛围。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开设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书法文献学、书法文化、书法方法论、古文字学以及诗词格律等课程,以“书法与中国文化”为核心,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而艺术院校则强调“书法的空间创造”,重视技法训练和艺术实践,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书法课程内容更多涉及书法实践、碑帖临摹、篆刻史、书画鉴定以及国画技法等,关注创作技法、创作思维的培养,大体上形成书法文化与书法艺术两种格局,以目前高等书法学科建设的发展态势看,这种格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质的改变。

二、问题反思

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已经建立起了从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的教育层次和学科体系,在此意义层面上的书法教育俨然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或学科。然而,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却没有书法的一席之地。毋庸讳言,书法学科与美术、音乐、戏剧等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仍然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相比更是差距甚远,书法与以上学科存在不可剥离的依附关系。诚然这种密切关系显示出传统书法的包容性,但是在传统知识逐渐纳入现代学术范畴并寻求对话的格局中,却暴露出书法缺乏整体学科知识建构的弊端。

翻阅近20年来我国所有书法研究方向的硕士或博士论文我们发现选题中除了包括书法史、书法理论的方向外,更是跨及美学、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学科的边缘性选题,纯粹以书法本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仅占很少比例,虽然涉及书迹、书家、书史、书论等方面的研究课题也很多,但由于书法学科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成果积累不够,从导师指导到学生写作都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按照现行学位论文审查标准,更很难达到较高的等级要求。

三、解决思路

首先,建设高素质的学科梯队。加强书法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具备高素质的学科研究梯队

第一,确保师资队伍总量和质量,积极拓展教师来源渠道,尽量避免学术上近亲繁殖,优化教师的学缘结构。建立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开展校际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联合性的学术研究机构等,使教研人员得以多层次、跨学科的学习,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理论方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展书法以及文史哲等相关讲座、研讨班、教育理论学习班、教育技术培训班等,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第二,建立年龄、学历、职称合理的学科梯队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导师团制,以具有精深的理论素质和研究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建立有系统、有层次的学术梯队,实现研究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第三,进行跨学科团队建设。以重点科研项目为平台,相关学科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和扶持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创新研究群体,进行书法考古学、书法文献学、书法批评史、书法生态学、书法心理学等在书法学科前沿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的多维研究,提高协作攻关的能力,促进学术创新和交叉研究成果的涌现,使传统的书法学科在当代高等教育的体系下更加完善。

其次,正确处理书法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书法学科与艺术学(音乐、美术)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是最直接、最切近的关系。二是书法学科与艺术学之外的哲学、历史、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方面书法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整体性发展必须援引其他相关学科的力量支撑,所谓“学者欲能书,当得通人以为师”。因此以客观审视的态度、多元共生的观念和开放的跨学科的眼光看待书法学科建设,是目前高等书法教育的关键。同样的知识背景、学术背景,单一的认知模式,使其问题意识、注意力方向被常识所限制,造成视界狭隘、教学封闭和学术资源匮乏的不良局面,应当从相关的学科中摄取、借用、移植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原理及研究方法,以书法学研究为主体,逐步形成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开拓学科视野,研究原有学科边界上的“遗漏问题”或无法包容的“新增问题”,这是由书法学科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跨学科的交流对话、相互渗透,必须以书法自身的特性、独立性为基点和出发点,避免“泛学科化”即不恰当的扩大‘研究’的外延,学科研究的“泛化”现象会使本来就不甚清晰的高等书法教育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变得愈发模糊,使本来就存在的理论上的“先天不足”愈发难以救治;避免简单地不加区分地由艺术学直接演绎成书法学的研究方式,应当根据书法学科本身研究的对象和领域确定其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使书法学科体系的内部结构在渐趋合理的同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这既是走向开放与综合的现代人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学科建设的一种现实需要。

再次,加强高等书法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理论体系健全与否是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根本标志。其中包括:制度化的学科语言、明确的学科边界、被同行学者所认可的独特的研究范式以及高水准、高层次的研究成果等。书法学科的理论体系至少应包涵基本原理论、实践论、历史论、方法论四大部分。基本理论研究是学科基点,回答“书法是什么”及“书法学是什么”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由基本命题扩展出相关的概念及范畴,是一种哲学化的思考。再由原理论直接导向实践研究,亦可以说是关于书论的研究,书写实践的理论,阐述书写活动过程中人和作品之间创作体系、阐释体系和评价体系。史论研究探讨书法自身的历史现象与规律,以古察今,古为今用,从而体现其社会意义。方法论研究则有助于增进对书法学科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进行反思,促进研究者准确了解和把握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动向。

目前,从书法理论研究的内容来看,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方法论等相关方向都已取得进展,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借鉴、吸收、运用乃至最后超越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理论体系必须遵循学术标准和规范,从学科史和学术传统的角度,认识和领会书法学科的伦理精神与基本规范。书法学界由于受“技法至上”的影响,缺失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因此各高校书法专业要加强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力求熟练掌握学术研究基本规范、学术研究方法规范、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与图书编撰规范、学术引文尤其是图片征引方式标注的规范,形成严肃科学的学术氛围,推动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沙孟海.高等书法教程.中国书法.1992.

[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8.

第9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人生有很多东西无法留住,我们希望能永远陪伴,然而时光荏苒,岁月不会为我们而停留,但我们应该为爱的人停下脚步,比起那些回不去的日子,更值得珍视的是能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三年的硕士研宄生时光即将结束,我会倍加珍惜每次在一起的机会,铭记这段旅程中伴随我成长那些人,感谢给了我指引和帮助的老师、朋友。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导师孙德林教授。他为人谦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论文的顺利完成与孙老师悉心指导和他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从论文的选题方向、论文框架等大的环节到论文的语法、措辞等细节始终都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的指导,帮我拓宽思路,完善细节。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孙老师不仅传授了我大量关于研宄方法、学术思维等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是在平日言行中教会了许多为人的道理。这一切都都使我获益匪浅,并会终生受益。

其次,还要感谢郝景新老师、郝晓峰以及陈新义等老师在我论文完成过程给予专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院造型实验室吕老师,给予我试件制作方面的指导。感谢实验室杨万全师傅、叶太强师傅对我试件制作的帮助。

同时,我还要感谢王薇、曾蔚霞、谭任、金燕红、刘科、杜洪泰等同学在我学习和工作中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张瑶、郝睿敏等同学为我熬粥、做菜、洗衣服,给与了我生活上莫大的帮助与关心;另外,还要感谢陈勇、蒋成、王佩琳、刘明辉等师弟师妹在我研究生期间的陪伴,这份情谊我将永远铭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读研期间的关怀,有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我将更有信心来面对未来。

三年时光转眼即逝,有了各位师长同学的陪伴才使我此期间收获喜悦、得到成长,让我此时觉得远处的路不再遥不可及,高处的山不再高不可攀。

与戴向东老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宄路线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无不倾注着导师们的心血。三年中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两位导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胆识和能力,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终身受益,永难忘怀,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楷模。在此谨向我的袁老师与戴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本篇报告是我自己在实践和对室内设计的理解的心得,也是对这几个月实习成果的展示,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专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祝他在未来的日子生活美满,事业兴旺。

其次,我要感谢××××职业技术学院-----我的母校大学三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祝母校明天更辉煌。感谢我身边的同学们,因为有你们,我的大学很精彩。祝你们的未来多姿多彩。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三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刘文金老师、唐立华老师、孙德林老师、张响三老师、夏岚老师、李赐生老师、李克忠老师、李敏秀老师、刘文海老师、郝景新老师、肖德荣老师、黄亚楠老师等等老师都对论文的修改都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给予无私的关心与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益阳小郁研究所、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以及领导的亲切关怀,特别感谢益阳小郁竹艺法定传承人危禄绵先生与工艺美术大师刘宗凡老先生对论文提供的指导意见以及研宄场所与实验器材,同时感谢熊志明先生在我学习制作小郁竹家具时的谆谆教导,感谢黄耀辉老师提供的摄影帮助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论文。

感谢同窗好友金燕红、姚文亮、刘科、陶振平、杜洪泰、彭娟、谭任等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同室好友郝睿敏、王薇在生活中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胡斌在论文着述期间给予的极大精神鼓励,感谢你生活中的照顾与关心,感谢你一路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