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

第1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好学生会内部基础,巩固各方面工作)

二、主要工作任务:

组织、引导各部门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1、组织各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各部门骨干到大电教室,邀请领导开展知识讲座。

2、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定期开展活动。

(1)强化学生会自身建设(2)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发挥其骨干作用。

2、实行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纪律

三、工作要点:

1、加强自身作风、制度建设。

2、督促配合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才艺展示”等活动,创造活跃、和谐的校园氛围。

3、着重以工作来宣传学生会(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4、协调各部之间的工作,营造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的氛围。

5、落实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实施战略;

1、组织、配合各部门、社团加强自身建设,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2、记者团(记者&摄影师)一个月出一份校刊。

(1)利用海报、板报同步发行。

(2)校刊发行到每一个班,每一个部门。

3、在开展的活动中融入更多的互动元素,使更大范围内的同学感到学生会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4、对学校布置的突击性工作,调动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按时完成。

(1)第二学期开学初,全面做好宣传工作(主席团成员及宣传部联合做好1、海报、2、传单、板报、网上宣传(学校网站))。

(2)第二或第三周举办学生会旧干部欢送会(主席团成员及各部部长联合组织好)。

(3)设一个主席团秘书(责任:负责做好每次主席团成员及各部部长会议记录,以及做好每次会议的通知等工作)。

(4)记者团招一名摄影师(责任:负责做好每次工作、会议的摄影及宣传等工作)。

(5)每两周讨论一次近期工作重点(理清观念、目的、制度以及工作的路径方针)。

第2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现状分析

自我国实施高考制度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高考高度重视,每一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顺利进入大学,拥有美好人生。鉴于这一现状,高中阶段的学习作为莘莘学子进入大学前的最后一站,必须也应该系统合理有效地规划,然而,尽管社会各个教育行政部门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各种各样改革的尝试,不论是课程改革还是课堂优化、考试制度改革,目前高中课堂依旧采用以学生听、老师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基本在老师的讲解与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弱。学校教育仅占学生整个人生过程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校不仅是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里程中会发挥巨大作用。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

所谓自主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自己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己解决问题并达到最终学习的目的。“自主学习”这四个字看似简单,若要达到预期效果,并非那么容易,因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各环节紧密配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个人―学生与学生―社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家长反映:“我家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就知道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怎么说都不听,作业也不写。”有的老师讨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不好好听课,不积极主动分析思考问题,不好好写作业。”这其实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太差,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四、如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依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进步的目标;其次,在实际学习进步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再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进步,并自我评价的目标。

1.依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进步的目标。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依据的是整个班级的平均学习水平,满足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可能适合每一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思考这些问题:老师讲的我是不是都弄明白了?我还有没有精力再进行额外的学习补充?如果需要补充,那么应该如何补充?针对这些问题,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制订合乎自身发展的计划,这种计划要尽可能详尽。

2.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学生根据教师授课情况、自身发展情况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计划之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计划付诸实施,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学生会发现其制订的目标计划太多,很难在有限的实践过程中顺利完成,或觉得目标太过简单,需要补充,做出调整,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在制订计划目标,实施计划目标,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3.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当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就需要用考试这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可以在掌握教师课堂授课的全部内容的同时,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过程,考试结果一般来说会比较理想,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效果和目标。所有学生都需要总结,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他们需要思索的问题包括:我目前的学习习惯合乎我现在的学习情况吗?我期望达到的学习效果达到了吗?如果没有,那么下一步我该怎么做?在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教训,不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慢慢提高。

4.能够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进步,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需要学生具备自我控制能力,高中学生正处于叛逆,对生活充满好奇,贪玩的时期,在高中阶段,如果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需要渐进式地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控能力,凡是有着自控能力的学生大多都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若是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及时准确地完成学习计划,那么他就可以自主对之前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做出自我调整,对于之前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最终调整再调整,学习效果会强化。

5.教师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吸收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老师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困惑,帮助其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悉心引导学生培养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深远,如果学生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们高中毕业以后,在大学生活中,以及以后步入社会如遇到问题,都可以自主分析解决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Ur,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 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3).

第3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拖延 成因 对策

学习拖延是目前自主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大学生学习拖延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拖延情况,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并找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帮助他们消除或缓解学习拖延,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学习拖延的含义

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词直接来自拉丁词procrastinate,原意是指推迟或推延到另一天。学习拖延是拖延倾向在学习情景中的表现,是学习者有意而无必要地推迟开始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1]。

学习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是一种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solomon和Rothblum认为,学习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至于产生心理不适感的行为,推迟完成学习任务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不适感是学习拖延的两个关键特征;senecal等人把学习拖延界定为“非理性地延迟开始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他们强调学习拖延的非理性一面,亦即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乃至愿意在预期内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但未能按时完成该学习任务;而Ferrari则认为学习拖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和自尊,或者是为了体验到学习冲刺带来的困难[2]。

当前,大多数研究者强调学习拖延应满足三条标准:拖延、不必要、产生不良后果,但是鉴于在学习拖延的动机和结果方面还存在不同看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把学习拖延简单地界定为“有目的地推迟或拖延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行为”[2]。

二、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成因

(一)内在因素。人格特质,甘良梅研究认为,人格维度中的严谨和坚韧等特质显著预测了学习拖延,“严谨”主要反映工作态度和自我克制的特点,即个体做事的认真、踏实和严谨;“坚韧”则主要涉及个人做事的毅力特点,即能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部分大学生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急功近利、不能专心专注、持之以恒,从而使自己陷入拖延的困扰中[3]。

迟昊阳研究表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成就动机较低,更多地表现出拖延。完美主义是一种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的倾向,是对人的情感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人格特质。当前研究发现,完美主义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结构,其作用既有积极的方面,称为适应性的完美主义,又有消极的方面,称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更多地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较多的考试焦虑等,这说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在处理事件时更多的是迫于外部压力,缺乏内在动力,但他们却具有很高的标准,所以总会担心达不到标准而采取逃避的态度,从而更多地表现出拖延[4]。

时间管理倾向是现代人一种重要的心理特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合理安排时间不但有助于个人成功,而且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潘发达研究发现,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人学业拖延水平较低,而不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人学业拖延水平较高。个体时间观念是一个重要的反映拖延的因素,学习拖延者通常利用不正确的时间观念促进与维持任务逃避,如高估可用来执行任务的时间,低估执行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高估未来的学习意向等[5]。

(二)外部因素。学习任务的难度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拖延。大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大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需要耗费比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相比学习,社团活动、网络游戏等则相对轻松有趣得多,尽管学生也许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是总感觉期末考试尚早,从而选择即时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迫近的学习任务的主观重要性逐渐超过备选任务的主观重要性时,学生才开始学习,不过为时已晚,从而导致挂科等不良后果。

网络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织围脖”、打网络游戏等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手机3G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分享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至于学习,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能拖则拖。

环境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长期和同学生活在一起,如意志不够坚定,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当自己正要准备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时候,可能同学会说:“不急,还早呢”、“走,打球去,回来再做”等,这个时候自己的意志可能动摇,选择把学习这种重要的事情拖延下去,直至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学习拖延对大学生的危害

显而易见,学习拖延首先对大学生学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学习本是大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拖延本该及时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大学课程环环相扣,承前启后,学生不能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将会导致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而课程的连续性则使学生更难跟上学习的节奏,从而选择继续拖延,甚至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业。

尽管学生可能不太喜欢学习,或者有意无意地拖延学习,但是他们其实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也希望自己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当现实和理想存在较大差距时,懊恼、自卑、后悔等不良情绪交织在一起,困扰大学生,这些情绪困扰不仅来源于拖延,可能还会引发或加重拖延。他们会陷入一种不良的情绪中,从而对本就不擅长的学业愈加失去信心,对学习一拖再拖甚至一蹶不振,导致其他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拖延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学习拖延对整个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影响。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普遍思维敏捷,接触面广,但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能力,较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某些行为会互相影响,因此学习拖延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蔓延,影响大学的班风、学风,从而降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减少学习拖延的对策

学习拖延对大学生的学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从心理学和管理学等角度寻求对策,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拖延,从而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

(一)我们必须把拖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拖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范畴,我们对“拖延”的研究也一直处于拖延中,学习拖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习拖延的研究,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深入学生一线,通过访谈,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并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学生走出拖延困境。

(二)任课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千方百计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但是在某些学校,师资力量稍显薄弱。课堂人数过多,老师科研任务繁重,上课照本宣科,使学生的听课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对学习则一拖了之。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我们应摒弃科研至上的发展思路,鼓励专家教授走进课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改善教学模式,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势必会得到有效缓解。

(三)注重引导学生合理进行时间管理。学习拖延的学生往往时间观念比较薄弱,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同时将一些较难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使学生在分阶段完成任务的同时收获自信,重获学习乐趣,而不至于因感觉过于困难而选择拖延。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执行其所制订的学习计划,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其计划完成情况,及时表扬或鞭策,对其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直至告别拖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对学习拖延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很多研究表明,自尊、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等心理因素和学习拖延具有相关性,我们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全面分析学习拖延的成因,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克服学习拖延。我们要将策略性教学、时间管理和心理疏导等有机结合,多管齐下,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时间管理和健全心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网络具有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娱乐方式,大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通过微博等即时交流,同时在游戏中寻求快乐,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成为小型网吧,课堂也成为手机上网的乐土,大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消耗在网络游戏上,学习时间则进一步受到挤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可以从网络中学到很多知识,并在网络互动中建立友谊,交流感情,但沉溺网络会对学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我认为微博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在网络中组建和学习拖延相关的专题群,普及拖延知识,交流战胜拖延的经验,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是社会进步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而学习拖延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学习拖延,加强学习拖延理论研究,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帮助学生克服拖延困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吴进华.师范大学生学习拖延特点及其团体干预研究[D].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10.

[2]庞维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10,33(1):147-150.

[3]甘良梅.大学生拖延与人格、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第4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网络学习;教师的作用

一、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外语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技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英语教学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外语教学软件的面世使得学生对于学什么,何时学和如何学有了更多的选择,网络学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指定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应大量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网上学习的优势

网络学习是未来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有着传统学习所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网络英语学习由于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许多成人学习英语的选择。为了与其他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英语学习的学习者区别开来.本文探讨的网络英语学习者,特指在校园网络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网络英语学习的学习者。网络学习使传统学习理论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以“教”为主的网上英语学习同时意味着书籍,DVD软件和其他的一些网络资源是基本工具来源。它的丰富的资源使得学习英语的人如鱼得水。(a)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它与众不同所注重之处。所以,如果一个人很想更好的了解一个语言所折射的文化,那么他就必须知道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此语言的文化的差异所在。事实上,现在普遍的英语教育是脱离了现实的语言环境的,并且没有提供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机会。网络的丰富性提供了足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的快捷方法。(b)人们共享这样的资源。学生可以上网找到各种各样的资源,例如,字典,百科全书,网络图书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考试问题等。(c)快速的更新所学知识对学生有好处。传统的英语学习有很多书并且这些书需要很多时间去消化,并且书中的词汇或是语言更加过时。每天电脑软件都在更新,尤其是语言方面。它是我们每天日常所使用的语言。例如,学生可以在线阅读美国或者英国的报纸或是杂志。在线收听英美国家的广播,如VOA,BBC等。

三、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

1.策略的培训者

O’Malley和Chamot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ng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这三种策略中,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FLAVEL,1976)提出来的。所谓的元认知就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办法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自我控制(庄智象,1994)。也就是说,它是学习者认知自身的一种反思能力,是对学习者自身认知的认知。元认知是一种深沉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的实质是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具有宏观性和指导性,控制着学习者的其他具体的策略的进展和效果。

实践证明元认知策略英语学习者的听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自身的自我调节和规范是学习效果得以提高的最大保证。成功的听力理解过程即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元认知的活动过程。元认知策略是听力的认知活动能成功运转的关键。总的来说,元认知策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计划策略。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语言学习指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2)监控策略。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随时进行监控,这些使学习者可以随时找出自己学习进程中的问题,并随时加以改进。(3)评估策略。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进行调整。

由于受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策略培训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策略了解甚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只是遵循多年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因此,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结合教材,灵活安排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技巧,如听力策略、阅读策略。(1)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教师可参与帮助制定结合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长短期学习计划(包括总的目标、实施方案、具体步骤和作息时间表等),计划应涉及听说读写的各种课型并有具体材料和时间。(2)教师可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3)对怎样合理分割自修时间和怎样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咨询。(4)教师还可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

2.情感的支持者

在网络学习中,有三类学习者尤其需要情感的支持:一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差,长期处于应付的局面;二是学习者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确立的短期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一时难以实现,长期以往,得不到成就感,自然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怀疑;三是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不当,致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成绩低,学习者的付出长期得不到承认,同样也会失去自信心。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和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当学生出现厌倦,抵制等消极情绪时,帮助学习者克服障碍、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情感支持。语言学习是枯燥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常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获得一份安全感并产生合作心理,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写英语自由式作文、日记或周记来直抒胸臆,以调理缓解部分学习生活压力,分析遗忘的原因,寻找记忆的规律,解决学生最感头疼的单词记忆困难。由于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易产生焦虑感,教师应设法促使有益焦虑(facilitatinganxiety)的形成,克服有害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

3.合作学习的提倡者

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和合作。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习者之间有真正的信息沟。学习者通过共同努力,最后形成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的产品。

合作学习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适用范围也很广泛。具体而言,合作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促进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促进学习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个人及小组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小组活动的参与能力。因此,在英语的网络主学习中,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可以帮助学习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随时和学生保持联系,交流计划的可行性。教师还是学习小组的设计者。将学生按寝室、专业或成绩分成可在课内外进行运作的学习小组。指定或选出组长和小组秘书,实行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集体形式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四、结束语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独立的学习者,网络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开辟大学英语网络学习之路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接受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作为学生网络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吸取新的教学理论,完善自己的多重教学角色,支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敢于承担责任,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独立学习者,实现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Littlewood 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r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1):71-74.

[3]谭红.浅谈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

[4]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

[5]徐锦芬,等.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第5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在当今世界中,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多媒体网络技术走进大学英语课堂,为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可能。教育部2004 年初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并且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建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英语模式指明了方向。如何而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所关注的课题。本文就此做简要探讨:

(一)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自主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形式。所以,自主学习的学习者要能够识别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够识别所学内容;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该学什么,并且能重新构建教师的教学目标,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需要;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和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够识别不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做出调整;能够选择相应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能够监控学习的效果,正确地评估学习效果;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总之,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的各种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大学生要在未来的社会中具有竞争力,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大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离开校园并不意味着英语学习的结束,而是更深层的英语自主学习的开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日后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技能的保证,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地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英语教学的目标也应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的倾向,这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耗时低效、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等问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过度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应试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目前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计划性不够,即使有计划,也很难保证计划的实施;自我评估不够;课堂利用率比较低;课前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准备预习;不能多渠道地学习、运用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的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迫切需要改革。在现代化教育技术下,大学英语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这个条件下,促进学生自主性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传统的外语教学是以“教师是主体”为原则,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语言实践机会。在这样的气氛中,不仅学生的自主性受到抑制,而且其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改变自身角色,由单纯的讲解者和指挥者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化。①教学组织者。教师应事先对课程计划进行统筹设计,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②学习指导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指导。③平等的学习者。教师要时刻把自己置于与学生一样的语言学习者地位,参与他们的活动,确保有高度的交互。④教学合作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依托互联网,跨越国度、院校和领域的种种限制,发扬协作精神,对同一课程或同一年龄段的受教育者进行协同研究。⑤课件开发者。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学的目标和过程了解最透彻。那么由教师开发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更贴近教学实际。

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其更多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信心,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教会他们为何学习。有了动机,有了方法,学生才会自主;有了自主,学生就会自觉学习,而自觉学习就会提高效果。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把自主学习的观念运用到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能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求取者。其次,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①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②鼓励学生的独立精神,如让学生自己找材料,设计课堂活动,并对所用的教材进行评价等。③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强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第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锻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作为学生所需的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看法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营造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外语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气氛,更重要的还是课外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愿、自主、独立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今现代化教育技术、立体化教材体系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通向教学目标的桥梁。它在教与学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立体、互动的教学环境。更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活跃的自主学习环境。当然,这也要求学校及教学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观念,打破陈规,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评估方法。

首先,要投入足够的经费建立一个大学英语校园网和语言学习中心。该中心应含有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原版电影厅、自主听音室、模拟商店等等,以营造全英语环境。中心还应配备技术人员和经培训的外语教师, 以帮助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其次,教学主管部门还要改变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方式,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教师可通过监控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了解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内个人学习档案中的信息资源汇总,教师可了解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内的变化,同时它也是教师提供反馈建议的基础,它是进行综合性考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再加上学生每学完相应单元后的阶段性测试和期末的考核成绩,最后形成一个综合参考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真正得到确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的自主英语学习提供了宽广、有弹性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学会自己学习,学会自己探索。

参考文献

[1]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White,C.Autonomy and Strategy Use in Distance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Findings. System 23 1995:207-221.

[4]Williams &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87-289.

[6]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理论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习效能感;学习现状;影响因素;提升对策

一、概念解析

自我效能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1986年出版的《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定义。而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则是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学业范围的具体表现。结合目前关于学习效能感的定义,笔者认为其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于本身的学业成就可能达到哪种水平的评估,涉及到大学生对于本身学业完成情况的自信程度。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可以使大学生在面对学业时保持坚持性,在较困难的学业面前有积极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一)学习目标的迷失

以黑龙江大学大学生学习效能问卷调查为例,多数大学生反映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制定方面出现目标不明确或过低过高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考入大学后,相较于初高中时期目标任务的具体性,大学时段的目标则显得更加笼统。因为大学已不仅仅以升学为唯一目标,未来可选择道路的多样性使得目标设定时的影响因素增加。二是在初入大学时,在对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比如不结合自身情况,模仿高年级学长学姐;英语六级一定要过600等等。三是受社会中“学习无用论”消极风气的影响,加之大学评价学生不再仅仅以学习为唯一标准,使得大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度下降。部分大学生将目标设定为不挂科就好,不利于激发其学习潜力。

(二)学习方式被动

这受到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影响。教师是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机械地跟随教师的讲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在大学中,课程设置较之前更为宽松,本来课余时间是为了给大学生更多自我探索的空间,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缺乏空余时间的有效管理,大学生在学习中还容易出现拖延的现象,将学习内容压缩在几天的时间内完成。比如有“文科两周过”的说法,将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压缩在两周之内,搞“考前突击”,填鸭式的补充知识只是为了不挂科。这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学科主攻方向,缺乏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学习只是为了被动地应付考试等不好的现象。

(三)对待学习结果的态度

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和方式的不恰当,使得最终的学习结果也不尽如人意。面对学习结果,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学习焦虑,这类是针对在学习上还有一定进取心的学生而言。学业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时,会导致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伴随而来的是失败感和内疚感,进而会影响学生下一次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二是学习倦怠,针对这一类的学生,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身对于学习兴趣不大。面对失败的学习结果,持无所谓的态度,进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并最终导致对学习失去进取心。

三、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

1.家庭。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长作为主要的家庭成员,其学习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能感。一般研究发现,父母的学习效能感高,孩子普遍也高,父母能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其次,家庭中的学习气氛也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社会。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其思维方式深深受到整个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在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市场所需要学术型人才还是创新型人才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在社会的文化氛围中,如果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度提高。那么在这种大环境的渲染下,大学生将加大对于学业的投入程度,对学习的热情也会提高。如果社会对于教育不够重视,受教育程度不在人才评估中占据重要比重,那么在“学习无用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学习效能将会降低。

(二)微观层面

1.师生关系。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对于创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效能发展的环境,对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氛围十分重要”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产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两个主体,师生间融洽交流关系的形成,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情绪,遇到难题向老师求助的主动性提高。

2.同伴效应。大学生的学校生活相对独立,交际范围明显扩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所选择的交往群体同样影响学习效能。如果身边的朋友学习热情都比较高,自然对个人的学习产生推动作用;如果身边的朋友都热衷于消费娱乐,那么个人对于在学习上的投入度也会减少。除此之外,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与会产生竞争意识。利用竞争意识,在班级乃至学院内形成友好互助,互相进取的良好氛围。反之,如果同学之间是恶性竞争,就会滋生出攀比、嫉妒、憎恨等不良心理。

3.学生自身。学生个人的学习观、价值观对于自身学习效能的形成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对于学习作用的看法、对于学习在自身实现人生价值中所占的分量等观点的认识,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经验,班杜拉的研究指出,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学习成功的经验越多,越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而多次失败的学习经验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能感。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学习成败结果的归因方式特点,也会影响学生对于自身学习努力程度的看法。

四、 提升对策

(一)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形成及提升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加强学习氛围方面的营造。家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在培养学生文化内涵、提升个人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就学校而言,注重勤学的校风建设,通过在校园中设置名人学习标语等外在形式,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施学生评价时,重视学习的成分,毕竟大学生还是“正在学习”的群体,学习是学生之所以称之谓“学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就社会而言,给予经过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相匹配的社会待遇,避免“学习无用”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国家加强对教育的关注,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受教育者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变过程。

(二)发挥教师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教学、评价方面。

1.就教学而言。在教学中,首先应注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是教师对于教学充满热情,对教学效果充满信心。其次,在教学的教授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详略得当地进行知识的传授,通过设置阶段性的测验,使学生逐渐积累学习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除内容教学外,要注重教会大学生正确归因。把杜拉认为,将成功归因为外部机遇等不可控因素不会增强效能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业成功归因为自身的努力等因素。最后,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正确实施期待,教师通过语言、眼神、手势等外在举动,传递自己对于学生的期待,使学生获得自信心的外在支持。

2.就评价而言。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切忌以“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定论。在评价学生前,通过同伴、学生言行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引导其扬长避短。对于学业进步的学生多给予一些表扬,对于学业退步的学生多给予一些鼓励。

(三)树立榜样作用

学生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比如,在学校中举行的优秀校友的经验交流会所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学生与优秀校友有着相似的学习环境,通过观察校友通过学业成就所取得的事业成就时,自然也会对自身的学习效果产生更高的期望,学习热情会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会起到榜样作用。比如,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于文章的心得体会,学生会比较教师的心得来衡量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当这种知识获取程度与教师相似时,会加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四)学生形成正确学习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适当的目标和可行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合理规划学习进度。学生在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就有利于学习热情的培养。其次,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术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己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业主攻方向,而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最后,在面对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时都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总结经验。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多与老师或同伴交流,寻找解决之法,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

参考文献:

[1]班杜拉著.廖小春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7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浙江某独立学院英语教师的课堂动机策略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大学英语教师的动机策略运用有所偏重,“教师行为”“努力”“自信”等动机策略运用较多,而个别策略运用较少。

关键词:

动机策略;大学英语;实证

一、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的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该要求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别强调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除教师的主观意愿外,还涉及教学管理主体的策略。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动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激励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的意愿能力,是大学英语课堂面临的重要问题。

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动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语言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上,对二语动机策略研究贡献最大的当属Dornyei。他在1994年提出三层次二语动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三十项动机策略;在1998年和2001年,他又构建了以过程为导向的动机策略框架,为二语教师提供了较为全面和实用的指导;2005年,Dornyei进一步提出二语动机自我体系,再次推动了动机策略研究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内而言,二语动机策略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此时成果不多,并且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沉寂期。进入21世纪后外语学习动机策略研究引起外语界重视,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刘东楼、季明雨、赵娜和王俊菊、方雪晴等相继开展了系列实证研究,对高校课堂动机策略情况多有探讨。不过,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而全国有不少独立学院、三本高校,因此面对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课堂动机调查有开展的必要。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工具使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问卷》,本研究采用了方雪晴(2012)针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学情况定制的《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12个分量表和62个具体动机策略,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从“从不用”到“很常用”分别对应1—5分。该问卷信度良好,Alpha信度分析结果0.952。

2.研究对象笔者首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某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进行了调研。其中9名老师填写了动机策略频率问卷。调查结束后,其中4位老师参与了结构性访谈。

3.研究过程2015年11月,笔者随机给浙江某独立学院英语教研室教师发放问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7份。调查结束后,笔者针对个别问题和参与调查的老师进行了结构式访谈。

4.结果与讨论运用Excel对《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频率的总均值为3.7465,其中单项策略均值最高达4.7143,单项策略均指最低的只有2.0000,表明该学院英语教师在各项策略的使用上有所偏重和喜好,策略使用并不平衡。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在课堂上适时播放英语歌曲或短片以增加学生接触英语文化的机会”,达到4.7143。通过与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访谈得知,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需要增加课堂趣味元素。学生对视频及音频资料较为喜欢,且这也是一种有效地了解他国文化的方式,因此经常会在课文导入环节以及听力练习中播放短篇视频或音频材料。此外,“不断鼓励学生”也是英语老师最经常用的策略之一,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信,鼓励他们尽量用英语交流。单项策略均值较高的选项里面,各种鼓励策略较为常见,如“积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使学生了解出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避免课上公开批评学生”,“鼓励学生更多地使用英语”等,可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英语老师们采取鼓励为主的策略,而很少或者基本不使用批评策略。参与结构性访谈的教授们表示,现在的独立学员学生个性较强,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批评不当很容易适得其反,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且大学生均已成年,对学习也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有信心,以期能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调查显示,受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也都投入的极大的热情,如“充分备课”“教学投入,富有激情”两项均值达到4.4286和4.0000。老师们也十分注意良好的师生互动,如“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均值4.1429)“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均值4.2857)“向学生表明随时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均值4.1429)等策略的均值都比较高。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激励学生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英语教师们也都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均值4.1429),对教学材料也认真甄别筛选,“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补充材料”(均值4.1429)。鉴于独立学员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为了激励学生的自信,该院英语老师使用了高频率的“自信”策略,包括“不断鼓励学生”(均值4.5714)“积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均值4.4286)“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均值4.4286)“了解出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4.4286)“不断鼓励学生设计和学生能力相符的学习任务”(4.1429)“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4.1429)。但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互动不是迎合学生,而是要保证教师的必要权威,维护课堂时许。如“纪律”策略中,“纪律认真记录学生考勤”“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这两项策略均值也分别达到4.1429和4.2857。就“评价和反馈”策略方面,教师们也采取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该项策略均值有4.1429。个别受访老师甚至表示,对于英语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在评价时教师还会有更多关注起其过程性的进步,考虑其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总体而言,该院英语教师均比较年轻,对教学充满激情,享受教学过程,也乐于思考总结,积极采取多种策略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因此也不难理解在该学院的学评教中均有不错的成绩。

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里面,使用频率最低的策略是“请英语本族语者到班上开展活动”(均值1.8571)。这主要是客观条件限制。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一致认为适当地邀请本族语者参与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一种途径,但是由于学校没有经费支持,因此基本不可能找到愿意无偿授课的外教。资金的缺乏,也导致“给予取得好成绩和明显进步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均值2.1429)这一策略无法实施,除非是任课老师自掏腰包。而大学英语教师一般课业任务较重,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因此如果均由英语老师自掏腰包进行奖励也不现实。并且作为一名普通任课老师,如果采取从学生班费中提取经费进行奖励的方式也不合理。从这方面来讲,学校层面如能有适当的经费支持,将能对英语教学很有裨益。此外,由于上课时间限制,对于“请高年级学生到班上分享英语学习体验”(均值2.0000)这一策略很少使用,一方面学生课业任务不少,英语课程一般都集中在上午,因此时间上较难协调。从后期访谈中,老师们也普遍反映,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意愿并不高,因此“定制学生个人学习计划”(均值2.4286)方面学生并无多大需求。同时,自主性的动机策略运用均较少,最低的是“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均值2.5714)。受访老师普遍表示,这项策略的实施首先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其次需要任课老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沟通渠道和时间,花费时间精力巨大。因为课程的设计一般远远提前于课程的授课时间,如果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可能涉及多次沟通、修改、返工过程,在时间上难以掌控。不过以后可以采取教学模块式,让同学参与个别模块的设计,也是一种教学创新。

三、结束语

该项调查表明,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定制个人学习计划”“请高年级学生到班上分享英语学习体验”“请英语本族语者到班上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定期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给予取得好成绩和明显进步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的策略运用不足,这一方面和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支持资源不足、教师精力时间有限等限制。不过,该院英语老师也积极采用了其他动机策略,在“教师行为”动机方面分值较高,表明英语老师对教学投入,热情较高。此外,教学技巧和理念也比较得当,能通过“自信动机”“努力动机”和“兴趣动机”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同时又采取“目标”“任务说明”动机策略给学生制订切实合理的学习目标,给予明确的指导和要求。通过“纪律”动机策略维护良好的课堂学习纪律,通过“评价与反馈”动机策略,给学生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该院英语教师学评教的良好结果也从侧面证实了该院英语教师的课堂动机策略实施较为有效。

参考文献:

[1]Dornyei,Z.Motivationandmotivatingintheforeignlanguageclassroom[J].ModernLanguageJourna.1994

[2]Dornyei,ZMotivationalStrategiesintheLanguage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3]Dornyei,Z.ThePsychologyoftheLanguageLearner:IndividualDifferenc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Mahwah,NJ:LawrenceErlbaum.2005

[4]Dornyei,Z.TeachingandResearchingMotivation[M].Harlow:Longman.2011

[5]Dornyei,Z.&Otto.Motivationinaction:AprocessmodelofL2motivation[J].WorkingpapersinAppliedLinguistics(ThamesValleyUniversity,London).1998

[6]方雪晴.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以上海地区部分高校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7]方雪晴,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运用的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

[8]季明雨.关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动机策略运用的调查[J].外语界,2004

[9]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2007

[10]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02

第8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字:民办高校;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4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可以高速的传输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同时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和显示能力的优越性能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基础。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也随之发展流行。

移动学习在国外已经成为网络学习的重点发展方向。其研究时间较早,研究范围及内容也比较广泛深入。比较重要的几个项目是分别是欧盟的M―Learning移动学习项目,芬兰的Uniwap移动学习项目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LL。

21世纪初我国才开始对移动学习进行研究实践,与欧美国家相比规模比较小,水平还比较低,但是近几年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得到了迅猛发展。

移动学习的目的是为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以真实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者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在强调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想学;依据学习者所处情景创造出有意义的教学资源,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移动学习的模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创建学习计划。因此,我们以河北科技学院学生为样本,运用问卷调查和分析统计的方法对我院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民办高校的移动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可行性移动学习设计方案。

1 移动学习情景分析

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情景可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呢?通过对学生调查分析得知,大部分学生没有移动学习计划,或者不知道哪些计划适合自己。大部分有移动学习经历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也都是没有计划漫无目的。学生大多喜欢动态视觉刺激型的信息加工方法,他们喜欢结伴学习,学习的依赖性很强,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调查中没有移动学习计划的同学,他们渴望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他们希望在学习中随时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在已经应用移动学习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授课教师的指导与信息反馈。

因此,适合民办高校具体移动学习情景设计可以描述为:因材施教,从解决小问题,讲解小案例入手的移动学习,学生在授课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获取相关学习资料,通过个人学习,授课教师指导与小组讨论的形式获取知识。

2 移动学习活动设计

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学习过程及其执行过程中所需技术支持环境的总体考虑,是解决学生“如何学”的关键环节。移动学习也要遵循教学设计理论,充分考虑学习者需求,设计适合的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提供适合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促使学习者在合适情景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学习活动设计包括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制定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二是明确学习活动过程及其支持环境。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由于社会对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在思想行为上都存在着偏见,因而造成学生不自信,认为自己底子差影响到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放弃学习。还有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自尊心强,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支持。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设计者对学习者学习的预期结果,学习内容为学习资源设计提供内容依据,也为学习目标的确立提供依据,明确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民办高校在进行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在设定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为:学习目标应具有可预期性,层次性,时效性,要逐步循序渐进。从我院的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移动学习时都会受到学习内容、周围环境、或智能终端设备上其他的娱乐功能的影响。因此,灵活弹性的学习目标更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便于在实施过程中顺利达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树立信心。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后就要依此制定学习内容,确定各学习单元间的联系。

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应该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学习过程设计策略:

(1)教师录制微课视频,做到短小精悍,时长以30分钟为宜,并对难点进行标注。制作针对知识点的短小视频,时长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

(2)对课程中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供学生复习参考使用,便于学生检索相关知识点。

(3)设置适合学习目标的问题或者小案例,创造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提出任务拓展问题,便于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5)设置分组讨论小组,方便教师指导,大家讨论交流学习。还可以设置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寓教于乐。

3 移动学习活动平台设计

目前高校均已架设无线校园网络环境,学生全部拥有智能手机,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无线校园网络环境中通过智能手机作为接收终端开展移动学习已具备良好的硬件环境。在明确了移动学习目标的学习者、无线校园网络环境、智能手机为智能终端后,结合移动学习情景和移动学习活动所需,分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媒体形式,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学习平台的设计了。学习平台的设计要充分发挥移动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移动学习的目标。开发适合民办高校开展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平台的设计可以依照设计要素自主开发或直接购置。在移动平台设计初期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社交平台定期推送课程视频、图片、文本等相关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群聊功能实时进行指导或交流讨论。利用社交平台作为移动学习平台,师生对其操作都非常熟悉,不需要额外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节省日常维护的人力及费用。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可这一形式。当然,社交平台毕竟不是专门的移动学习平台,在用户体验,个性化功能实现方面表现的较差。后期我们可以自己设计移动学习平台,在知识库建设与储备、学生管理、课程设置、互动讨论等方面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建设的原则:

(1)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如音视频、文本以及动画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模式多样化个性化。应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适合移动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

(3)合理组织学习资源。因为移动学习地点无法确定,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学习资源不宜过于复杂,以便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4)制作友好的界面、操作简便。适用于IOS和Android。

(5)集中式教学环境。平台集中实现移动学习所需要的功能,去除通讯实时聊天功能。

(6)低成本特性。平台应提供离线学习,资源下载学习,以减少通信费用得产生。

(7)提供可扩展功能。遵循软件开发规范。

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缺乏自主性,对教师依赖性强,对移动学习认知度低。因此,对其的服务支持不仅体现在学习管理和服务技术上的信息服务,更应该重视学习方法与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黄荣怀.移动学习 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2-144.

第9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一、就业指导课程开设需求

(一)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是学生需求。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有着强烈的理想性,在主观因素的主导下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失准,自我意识模糊,导致个人成长与发展趋势趋于现实和功利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就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制订行动计划、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调适;积累踏入职场前所需要工作技能、技巧,求职能力等方面,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就业指导课开设是学校需求。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传统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能、技巧,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是社会需求。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是尽量合理地调配人才资源,避免人才的浪费,并发挥其各类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优势专业群体,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子,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引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职场认知能力,传授求职能力,调适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状态,真正引导学生成长,服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二、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一)课程内容的问题

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出现一些矛盾问题,如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应较多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指导,还是应将内容较多结合实际在求职、招聘、面试等方面的技巧性、技能性指导出现矛盾。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理论、模式规范性、实践实用性,虽然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出现因人而异的情况,但是教学课程设置应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作为基础,师资队伍应规范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手段,不要偏离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二)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

部分学生反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1.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接触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可能是从大二至大三都进行授课,学生在这个阶段,对学业的认识和自身专业的特性不能完全认知,自身职业生涯的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或模糊,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理解上有偏差。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很多学生掌握的技能知识不足,能结合自身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不足。

2.总结部分就业指导课程开设以后的实效性,具体可以归纳为学生感到指导后“无收获、无思考、无内容”。“无收获”,指的是没有系统获取专业技能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知识。“无思考”,指在凭借教师的课堂“灌输”,以社会名人的求职个例,总结其求职经验,让学生自行感悟和体会。这种“灌输”不能实现个性化的指导,起不到深层次的反思效果。“无内容”,指在学校吸收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主要职业生涯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分享,教师多以网络、电视上传播的“脱口秀”、“求职节目”等热门视频作为教学视频播放,这些视频有些能让学生感觉到共鸣,但是学生的心理可能因为这些视频不符合实际的“夸大宣传和凸显噱头”,导致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判断和心理健康,使得学生自暴自弃,影响正常的学业完成,盲目追求不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3.教师队伍的问题。主要是新时期下就业环境的影响,导致就业指导课老师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情况:(1)自身原因。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多是从事思政工作的辅导员或年轻教师,个人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扎实都是造成教师自满情绪的原因,使得对就业指导的理解不足,而工作经验少,没有求职技能和技巧积累是教学能力不强的因素之一。(2)任教期间,就业指导课程研究教学技能较弱,没有学习理论的基础和交流的平台,教师之间没有成熟经验分享的途径。(3)授课时脱离实际情况。脱离学生来自不同地域生源的情况,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同的,脱离学习能力的实际,脱离学校的实际,没有考虑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实际。

三、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分析和思考

(一)课程内容建设。针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方面的建设,应该依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尽的授课内容、学生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并建立学生与教师的反馈机制,有效实时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即时修正课程的相关内容。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适时做好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就业技能培训、求职技巧学习、相关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应当结合学生专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就业环境,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就业实践。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就业指导课程模式都是教师讲授知识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教学模式包含一定教学思想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可进行教师讲授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途径、学习方法的改进;可以归纳和总结以往的成功案例和建立长效评估评价体系。突出理论的指导性,通过教学的基本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适当通过一些教学的辅助系统真正体现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应该结合专职和兼职并用的原则,在从事就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专职教师组为骨干力量,他们的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热衷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课堂教学研究。其次,发动一批有双师资质的兼职教师作为业务指导,因为这部分双师型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从行业特点、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这批教师的学习深造、学术交流较弱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为他们搭建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经验、分享经验的平台。

(四)网络平台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可结合现在的网络化信息手段,打造适合学生就业需求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备课与学生互动,将课程内容有效与网络信息化进行整合,教与学拓展到了网络,拓展到了线上线下,学生可以课前课后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有选择性地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的能力得到增强,有效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五)实效性思考。就业指导课程必须有一定的实效性,表现在:一是职业生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了解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二是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所掌握的基本的就业技能、技巧和求职能力要具有有效性。三是在这些技能和技巧方面要具备可操作性,要能理解还要能运用,现在培养的大学生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四是可推广性,指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置、典型性的成功经验、工作模式和工作长效机制方面的成果得以分享和推广,并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提供支撑。

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要提倡以科学的教学模式作为手段,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增强学生发展能力,最终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