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代名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4、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
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
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7、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
10、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蒋春霖
11、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
1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13、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
14、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
15、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1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
1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
18、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
19、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
20、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杜甫
21、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李贺
22、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周紫芝
23、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
24、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辛弃疾
25、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27、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
28、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
29、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李白
3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
3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
32、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
33、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
34、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康与之
35、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
36、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
3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
38、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39、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
4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1、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
42、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陈与义
4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
4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4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46、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萧衍
47、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
4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
49、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
50、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
5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52、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
5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54、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
5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56、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
57、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
58、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李弥逊
5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6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61、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
6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6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6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6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66、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
67、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
68、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
69、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
70、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
71、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
72、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于谦
73、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
7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7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
76、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
77、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李白
78、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适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8、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9、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0、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1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1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2、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本期中国古代名人,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了解乐圣李龟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人物是有多厉害。也见识一下古时候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又怎么能够成为一等一的出名人物,能够在短短的人生里有一定的辉煌历史。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着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唐玄宗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份,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就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时玄宗已是风烛残年。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还有是热气,其妻不忍心殡殓他。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来源:文章屋网 )
楚霸王与桂树
楚霸王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楚霸王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楚霸王听后,灵机一动回答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于是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诸葛亮与桑树
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的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的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董奉与杏林
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明,乐善好施。董奉隐居庐山期间,为贫苦百姓看病,从来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轻重,在他住所前后种杏树,重病者栽五株,轻病者栽一株。几年光阴,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每当杏熟,董奉用来换谷米救济贫民,人们称这片杏林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誉满杏林”称颂医家。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阴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白居易与花木
唐代诗人白居易爱树如宝。他被贬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种植花木,并赋诗咏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诗中又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
王安石与竹、桃、柳
宋代改革家、诗人王安石对种竹、植桃、栽柳极感兴趣,赋有诗句:“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移柳当门何啻王,穿松作径适成三”。可见他对树木的热爱程度。
朱元璋与柿树
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关键词]保定府;墓葬;人文精神;文化资源
保定地区墓葬遗迹极其丰富。近几十年来,考古挖掘与古墓调查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大批古墓陆续被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保定地区墓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墓葬的挖掘及其本身的结构,也有些学者转向墓葬的保护与利用,但是对墓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则有待做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试图从保定地区的古墓资源入手,梳理出长眠于保定的文化名人及其生活轨迹,并挖掘其身上特有的精神气质,以期为保定的文化建设有所贡献。
一、保定地区历代墓葬概况
据清代方志记载,保定辖二州、十四县:祁州(今河北安国市)、安州(今河北安新县安州镇)、清苑、满城、安肃(徐水)、定兴、新城(高碑店市新城镇)、唐县、博野、望都、容城、完县(顺平)、蠡县、雄县、东鹿(辛集市)、高阳。这二州十四县存留了大量的名人墓葬,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文人、隐士,长眠于此。据统计,保定区域内的古代墓葬数量约为253处。根据墓主身份,按时间举例如下:
中古时期有三座墓葬,分别是颛顼帝墓、尧母墓与尧子丹朱墓。颛顼帝是我国传说中的上古五帝之一,相传颛顼帝是皇帝的后裔,有圣德而被立为帝,其陵墓在今高阳县旧城东门外。尧母与其子丹朱墓均在今望都县,望都县也因母尧庆都而得名。这些都反映了保定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周至战国时期有古墓六座,其中齐顺王陵即在今满城县,战国名将廉颇、樊於期墓分别在保定的府城和蠡县。廉颇是赵国抗秦、齐大国的名将,骁勇有谋略。
秦汉时期的古墓有九座,其中秦朝的古墓一座,即秦国卿大夫甘罗墓,《史记·甘罗传》中记载称甘罗自幼聪颖过人,曾成功劝说赵国献地给秦,获秦王赏识拜为上卿。汉朝的古墓有八座,中山国的康王、颖王、宁王墓均在保定的唐县。
魏晋时期的古墓六座,其中有两晋时期的三座,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墓,西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张华墓均在保定安肃县.北魏时期有古墓三座,崔氏三墓均在保定博野县。隋唐五代时期的有古墓十一座,其中有隋代的古墓两座,成帝妃班妃墓在安肃县,隋代名臣冯原墓即在高阳县,唐代八座,五代有一座。
宋代以后,保定地区的墓葬数量增加较快,宋、金、元时期古墓七十五座,宋代十三座,著名理学家朱熹、程氏墓分别在保定府城和博野县;金代的十二座,著名的孝子刘珏墓在今满城县。元代五十座。刘智是元代有名的孝子,姓刘名智字明之,明代将领孙承宗曾题《刘孝子墓碣》写道:“刘孝子者,胜国百夫长。曾剖肝廖亲,事在刘进士士美题词”[1],并对其孙生灿然曰:“为侯王之裔,不若为忠孝之裔”[1] 。明清两代有古墓一百四十三座,明代一百零六座,清代三十七座。
由上可见,保定历代的名人墓葬资源非常丰富。从时间上看以宋代以后,金、元、明、清四个时期的官员墓葬居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保定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从墓主的官职上看,级别上到中央丞相、尚书,下到地方巡抚,乃至县令,类型从文官、谏臣到武将,亦或是掌管经济事务的官员,在府志中都有记载。这些官员大都在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精忠报国、威武不屈,为民称颂。此外,府志还记载了一批魏晋以来的文人、隐士墓,在思想、诗、词、歌、赋等文化领域都成绩斐然,由此看出保定十足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墓葬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透视
保定经千年演变,地域不断扩大,其职能由军事转向多元化,千百年来有无数名人在这片土地上开拓江山、抛头颅洒热血、挥毫泼墨。从资料记载来看,保定名人墓葬遗存丰富、集中,且连续性强,这些墓葬本身是一种珍贵的物质资源,为研究保定地区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对这些墓葬进行开发、利用,又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墓葬既体现了物质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并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这些品质早已成为保定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摒弃这些历史文化传统,必将使当今保定的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要将保定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就必须进一步挖掘这些墓葬资源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并将其传承和弘扬下去。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保定并不缺少学者文人。与文官武将相比,这些学者文人更专注于自身精神的升华,更明显地体现出一种独有的人格精神,一种醉心于文化思想研究的心态,一种敢于在自己领域有所突破并且敢于创造新的成绩与贡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即是一种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刘因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保定府志》中记载,“刘因墓在容城溝市村,因官右赞善,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3]刘因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刘因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四书精要》、《易系辞说》等。广泛流传于世的《静修集》是诗文集,收录各体例的诗词800余首。其诗歌的名声在元初诗坛堪称一流。
清代学者尹会一在学术上成就很大。《保定府志》载尹会一墓在博野县东章村。尹会一“终身钦慕颜、李之学,但言义理仍宗程朱。平生尚实行而薄空言,重身心而轻文字。反对守书本、奉语录,自溺于记诵之末,高谈性命,不获受益于身心。训饬士子,讲习《小学》。教士课程分为治《诗》、《书》、《易》者,附以《大学衍义》及《衍义补》;治三《礼》者,附以《文献通考》;治《春秋》三传者,附以《资治通鉴》及《纲目》,以期致用”。[7]可见,尹会一在学术方面崇尚实用和践行,反对空洞,注重身心领悟,反对沉浸在书本当中高谈阔论,忘记现实。同时,还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讲授经典著作,有所心得。
通过这些墓主身上所蕴含的思想精神,能够看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需要具备的精神和品质。理解和传承这些高尚的精神,对于个人而言,能够提升个人的素养和内涵,使个人的人格得到升华。这些具有高尚人格品质的人才既是保定文化建设所需要和依靠的,也是文化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
三、对现代保定文化建设的启示
忠诚、坚毅、勤勉、耿直是保定地区古墓墓主的人格精神所在,这些品质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已经融入保定这座古城,是保定的一面旗帜,是保定文化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护和开发这些古墓资源,传承保定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既是保定建设文化古城的重要途径,也是其重要内容。它的意义不仅在墓葬本身,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既是当今保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今保定得以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动力。透过保定古墓遗迹,整理和挖掘墓主的生平、事迹、精神品格, 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保定历史文化与精神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去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美然.元孝子百户刘智墓碑考释见姜锡东:华北区域历史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J].保定:河北大学版社,2011.
[2](清)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3](清)李培祜.保定府志见傅璇琮:《中国华北文献丛书》中第一辑《华北稀见方志文献》[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4]赵颖霞,李中琴.保定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保定学院学报,2010,(02).
春秋战国时期伯乐开“出场费”先河孙阳“一旦而马价十倍”,获取“一朝之贾”
伯乐,姓孙名阳,是春秋战国时期郜国(今山东菏泽境内)人,后服务于秦国。孙阳是当年的相马名人,擅长辨识马的优劣,伯乐是大家对他的习惯叫法。有关伯乐做商业促销一事,见于《战国策·燕策》里的“苏代为燕说齐”条。
苏代是当时着名的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伯乐相马”就是苏代为燕国到齐国游说时,给在齐威王面前说话很管用的淳于髡讲的一则故事。其内容可谓众所周知: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问津。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答应了,真的来到集市,依言围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旦而马价十倍”,马不仅卖了,马价还暴涨十倍。
苏代讲此故事的用意,尽管不在名人的商业广告价值上,却给中国广告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形象、鲜活的成功案例。从所述来看,卖马人颇有商业头脑,十分了解“名人效应”的作用,仅仅花费“一朝之贾”,即一天的劳务费,便请到了当时的相马专家伯乐,实现了卖掉马的商业目的。卖马人给伯乐的“一朝之贾”,在现代叫“出场费”,这也开了中国名人参与商业行为拿“出场费”的先河。
汉代女名人也做“促销女”
卓文君留下“文君当垆”的千古佳话现代广告喜欢使用漂亮的女明星代言做广告,古代亦然。过去女性喜欢用的一种叫“玉搔头”也叫“玉挠头”的首饰,能得以流行,便与一位汉代名女人有关。
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夫人很漂亮,她喜欢用玉簪修饰发型。有一次刘彻去看望李夫人,他走近李夫人身边时,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挠头发。此事传出后,宫妃纷纷用玉料来打制簪子,希望获得皇上的宠幸。“玉挠头”由此在汉代流行起来,玉料的价格因此成倍上涨。
此故事见于《西京杂记》“挠头用玉”条。玉价成倍上涨,或是玉器商人利用了当时李夫人受宠故事,大作广告的结果。
李夫人的“代言”行为,严格说起来并不具备真正的商业广告性质。但在汉代,女明星、女名人参与商业活动,确已不新鲜。
汉代餐饮业已很繁荣,街头酒店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这时的酒店经营者颇有创意,在店前面垒起高台,即所谓的“垆”,然后把大酒坛子放置于上,还让一名漂亮的女子站在旁边,以吸引眼球。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叫“促销小姐”。当时名声远播的大才女、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便曾当过“促销女”。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当年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当时17岁的卓文君私奔后,为了谋生,在四川临邛盘了一家酒舍,开了个小酒店。司马相如洗盘子,卓文君则站到店前的酒坛旁边揽生意,“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
“文君当垆”,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却是古代女明星参与商业活动的经典案例。现代流行的女星为某一品牌的商品站台,无非是“文君当垆”的现代版。
东晋时期出现“慈善广告”
王羲之“题扇赠老姥”,“人竞买之”
古代名人参与商业活动,并不都是商业行为,有时是一种慈善活动。有“书圣”之誉的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生前便曾利用自己的名家身份,为一个卖扇老妇人做好事,免费为她卖的扇子题字。
据说有一天,王羲之散步到绍兴城里的一座石桥上,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竹扇,在桥头叫卖,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王羲之遂上前对老妇人说,如果在扇子上写上字,应该好卖些。老妇人同意了,王羲之便在每只扇子上题写5个字。老妇人起初还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你就说这字是王右军写的,每只要价“百钱”。老妇人依言说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3、玩物丧志。——书经
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5、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18、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2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2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27、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2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29、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3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3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3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3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3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3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3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4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4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4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4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
4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4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5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5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5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5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6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6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6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6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6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6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7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1、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7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7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4、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75、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76、《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7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7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7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8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8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8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8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84、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85、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不须多。——王安石
8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8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8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9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9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9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9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9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95、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9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9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9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0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0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0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0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06、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107、学无止境。——荀子
10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10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1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1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1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1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15、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1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1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1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20、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121、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122、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12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1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2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2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27、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2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3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3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3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34、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13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1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3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3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3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4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4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14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143、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14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4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14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5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5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15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153、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5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55、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科举显名,众多读书人不谋而和的大路。熟知的范进,应考二十余次,做童生五十四年,不遗余力,在与范进有同样境遇的周学道呵护下,终于由童生转化为秀才,继而乡试中举。范进的生活瞬间变样了:田产、店房、奴仆和丫环尽有了,钱米不用说,周边的笑声增多了。科举带来了实惠。范进童生的路上跌宕起伏,但举人之路平步青云。还有范进接受周进授意“贤契留意看看,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提拔了他,也了我一番心愿”的荀玖,范进从已取的十几卷中,对对号簿,暗中摸索,才寻出荀玖。荀玖到省试,高中了。荀玖马上升及员外,荀老太太的丧事轰动薛家集,百十里路外的人,都来观看此盛事。整整闹了两个月。当然还有好多的秀才举子从不同的方面受惠于科举,得益于科举,也给家人带来了无比的荣耀。
假借他人之名,为自己彰显名声。比较典型的是蘧夫肆意篡改《高i邱集诗话》的编者,在高季迪的名字下加上蘧夫补辑,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文才。在刻印完毕后,遍送亲戚朋友,蘧夫赢得了“少年名士”的雅号。还有为维持生计以秀才之身份冒名中书的万中书。自持二十年前在扬州见到京城高老先生作为诱因参与高翰林聚会,来为自己赚取名声,以便为谋生于地方赚取利益打下基础。自此万中书凭借中书的身份周旋于高翰林府、施御史府中、秦中书府,尽可能参与酒宴,不断地回访,模仿翰林中书的行事,甚至秦中书的排场详情,也会暗暗记在心间。不过为戏曲点一戏目,就闹出了笑话。万中书自以为已经搞通了高层的生活方式,当穿花衣的末脚来征询戏目时,万中书没有一点谦让高翰林、施御史之意,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点了一出“请宴”,一出“饯别”。从戏曲的戏目看,请宴意味着饯别,就如同高翰林评价“才请宴就饯别,弄得宴还不算情,别倒饯过了”,万中书根本就不懂戏曲,更没有“中书”的内涵。狐狸的尾巴长藏不住,刚想投入“中书”佳境的万中书却因“潜逃”被公差解走。还有一个更可笑的牛浦,年纪十七八岁,为“荣耀”自己,利用牛布衣遗留在甘露庵的物品大做文章。此时牛布衣已病逝了,离家千里无法归土,灵柩安放于甘露庵。老和尚受牛布衣之托,为他料理了后事,并且保管了牛布衣的部分遗物。牛浦常借甘露庵的油灯读书,博得了老和尚的喜爱。老和尚外出念经,庵里的事就托付于牛浦。牛浦翻看老和尚的枕箱时,发现两本线装没刻名的书,“牛布衣诗稿”,看到诗中有部分与相国、督学、太史、通政以及太守、司马、明府交流的题目。牛浦突发了奇思妙想:牛布衣结交的达官贵人这么多,“他这人姓牛,我也姓牛”,我改号为“牛布衣”,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攀附于上层社会了,另外两本图书刻上牛布衣,那就是我的作品了。利名的诱惑,扰乱了正常的思维。此时的牛浦全然不顾庵中尸骨未寒的牛布衣,盘算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打起了世去文人的主意。说干就干,找人篆刻两方图章:一方为“牛浦之印”,一方为“布衣”。效果立竿见影,刻章的郭铁笔马上表示了恭敬之意 ,并且免除了笔资。牛浦改为牛布衣,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身份地位的上升,当然也引来了后续的麻烦。牛布衣之妻后来得到资助寻到牛浦,知道了牛浦的行径,并且以“为谋杀夫命事”的名义告了牛浦。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作假无助于美名的传播,反而丢失了人格。
吹嘘夸大,自我标榜,也能赢取名声。骗取娄家两位公子五百两银子,几近以“人头会”为议题召集宴会的张铁臂。与娄家公子的见面时,他自称“铁臂”,还颂扬了美名的来历:众人让我睡在街心,重载的四五千斤的牛车,走得很快,车毂恰好从膀子上压过,我忽然将膀子一挣,牛车跑出去几十步远,膀子没有白迹,众人加了一个绰号。明眼人看在心里,张铁臂大脑思维混乱,话语经不起推敲。超重的牛车行走得快,如果车毂压着凸起的部分,并且凸起的部分又动态凸起,结果肯定会翻车,而车却越跑越远,那膀子定不在车毂下;退一步说四五千斤的牛车压着膀子了,膀子不留白迹,事实上是,膀子没有碰撞车毂;躺着的身体,车毂如何压着膀子,头部与躯干没碰着,重载的牛车飞过去的吗,大家知道张铁臂在开玩笑。“含蓄”的张铁臂,名义上的“铁臂”,却大讲特讲膀子的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尽管张铁臂的名声相差万里,但他敢于自我推荐,勇于坦白自己的精神实在是让人战栗。不过英雄的张铁臂却成了娄府的座上客。笑语也可以成为美谈,玩笑开大了。更可笑的张铁臂拎着血淋淋盛着猪头的革囊来告诉娄家两位公子,他已除掉了衔恨十年的仇人。娄家两位公子看到张铁臂的壮举佩服不已,轻松答应了五百两银子的要求,还想请诸友开一个表彰张铁臂侠义之举的“人头会”,没想到的是革囊里面是一个六七斤的猪头。张铁臂的扬名是自己“造”出来的,却得到了无法想象的益处。
1、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2、朱邑字仲卿,生卒年不详,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去世于公元前61年,施职大司农。
3、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