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窗外,下着蒙蒙的细雨,灰暗的天空,正如我的心情一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明天就要考试了,哎,烦死了。

复习复习复习……这几个字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大声地吟诵着,但却心不在焉,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叫“考试”得东西。“宝贝,渴了吗?妈妈给你热了杯牛奶哦。”妈妈便递给我一杯热牛奶。唔,还是妈妈最好,不行,我要好好复习,考出个好成绩来回报妈妈对我的一片恩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窗外,雨水冲洗去了一切尘埃,让万物变得清新起来……

四川泸州叙师附小六年级:罗书湄

第2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同事对我们有协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成长过程中,我们接受了无数的帮助与关怀。尽管没有人要求回报,但我们就能因此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循循善诱,好友的无私援助吗?不,我们不能,我们只有将这些时刻铭记在心,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感恩演讲稿范文节选!

对别人的恩情心怀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良知。而感激自己的敌人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感激于自己有恩的人,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但又有多少人拥有感激敌人这样广阔的胸襟呢?殊不知正是你的对手给了你奋发向上的动力。有时支持着你坚持不懈的或许就是“我决不能输给他”这样的念头。因此当你取得成功时,不要忘了,其中还有一半的功劳来自你的敌人。

而感激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人生的挫折与苦难仍能怀抱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失败,给了你为成功积累经验的机会;感谢挫折,给了你磨砺自己的机会;感谢困苦,给了你认清自己的机会……

第3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概而言之,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着重表现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诸如爱国情感、民族情感等;另一类是着重表现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一诸如亲情恩怨、爱情悲欢,等等。这两类情感不能绝然分开,如何让学生在关注自我时与关注外部世界同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而励志理情,充实精神,我想,在诗词的鉴赏中通过体悟诗人的感情可以做到教会学生写作时既书写自我情感,使自由个性迸发,自我意识强化,但更要有由小我进而到大我的境界,为之注入理性。由单纯的自我个体情感的流露表白提升到对日常平凡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的留心和体察感悟,提升到对社会现象、新闻热点的议论品评,提升到对纷繁自然现象的深沉关注与关怀。

例如教读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二《离骚》篇,我引导学生体悟由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的诗人无比崇高的美的人格来感受“伏清白以死”“九死而不悔”的刚毅不屈的精神。我让学生结合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写纪念屈原的文章。此类文章已有前人写过,我要求学生以《我与屈原的对话》为题,以《离骚》所表达的情感为基调,畅游古今,自然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忌人为拔高,不简单地堆砌原文的词藻或扩写文中的内容,而应将自己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化为血脉,注入到自己的文字中,抒情言志要遵从现实情感。苏轼词两首《定风波》中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写出了苏轼当年拥青云之志等待机遇施展之时,遇到了一连串的挫折打击,竟致一生颠沛困顿。乌台诗案,党锢之祸,政治上的腥风血雨都已经承受,又何惧眼前这一阵急雨呢?教学此词时,乌鲁木齐地区的高考模考卷出的作文题是《卧看千山急雨来》。看到此题,我让高一的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学到了东坡由笑对自然风雨到昂首面对人生风雨的超然,写出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以坦然而超脱的心境去对待,要在人生风雨中磨练自己,修炼人格。表达了人生有顺境,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不要沉浸在个体渺小的苦痛中而不能自拔,应该具有坚信风雨过后就能见到彩虹的豁达与坦然心态的情感。

二、发挥想象,激发写作之情

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展画面: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征人舍父母别妻离子,心中会有很多想法,有亲人朋友难舍难分不忍别离的伤感情怀,有少不更事、一腔热血的少年报国激情……九死一生终于回归故里,可是迎接他的是“雨雪霏霏”,时间久远白发的父母还会在村头眺望吗?年轻的妻子带着娇小的孩儿还在溪水中浆洗衣物吗?……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表现出了戍卒深切体验到的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的摧残和对人生价值的否定。感受到战争动荡折磨的人们的心境,感悟和平稳定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加以想像描写就会构成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三、学用修辞,丰富写作之采

古代诗人的炼字、炼句和炼意,不仅是为了语言的精炼,同时也是为了语言的形象生动。字句锤炼得好,可以带动全篇,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一句“人比黄花瘦”,苦于离别的人,感到魂不守舍。看西风卷起窗帘之处,人就像一样面黄肌瘦!以“人、花比瘦”的奇喻,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上课时我让学生用比喻的手法表现父母为自己学习操心而消得人憔悴的形象,学生们可谓妙语连珠:父亲为了陪自己读书,像瘦小的老松树扎根于沙发中,盯着自己的眼神像迎客松翘首的枝条。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在使用修辞手法,还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使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相通,学会了营造意境。李白的《蜀道难》中,全诗都是夸张地描绘蜀道的危险、行旅的艰苦,读来震撼人心。我要求学生学习夸张手法表现塔河胡杨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学生对塔河胡杨较熟悉,于是文思大开。写作中不仅有灵动飞驰的文字,还有深刻睿智的思想。其实,学生在遣词造句上从来不缺乏新意,只是需要去激发思想的火花。[本文转自wWw.dYLw.nEt 教育教学论文]

第4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2、我曾说我是个喜欢下雨天的人,因为下雨可以让我感动,让我冷静,冬天雨天,是那如丝般的细雨,没有力量,偶尔落到身上,也会被外套头发接受,皮肤很难感受到。风,雨总是漫无目的的飞,不用打伞,雨碎碎的……

3、雨,是最寻常的,它是天空的眼泪,是天空释放心情的表现。

4、有人说:“听着雨声,享受自己那份独特心情,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第5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日前,媒体披露了他的两封“情书”——忽悠葛优和发哥参演《让子弹飞》的邀请函,其写作笔力才终于惊艳于世人的面前。

短短的两封“情书”,他竟化用了十大典故——

典故一:“星汉灿烂,交汇其里”乃化用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一名句。

典故二:“早春二月,岭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鸥竞飞”化用了南朝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典故三:“适此惠风和畅之日”嵌入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典故四:“春风秋月,杨柳依依”化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名句。

典故五:“纵使,狡兔八窟”中“狡兔八窟”源自《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典故六:“揽得雎鸠淑女,亮亮君子何求?”化用《诗经·关雎》中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典故七:“须眉脚扑朔,巾帼眼迷离。鼓瑟鼓簧为兄弟,磨刀霍霍向猪羊。”化用《木兰辞》中的句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典故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化用了《诗经·小雅·鹿鸣》。原文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典故九:“悠悠我心,青青子衿”则化用《诗经·郑风·子衿》。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典故十:“江东渭北,春树暮云。”化用杜甫诗《春日忆李白》,杜诗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第6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关键词:戍卒;伤悲;探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历来为人称颂,而品评其中,回味无穷。但对于诗歌中戍卒不为人知的伤悲是什么呢?方玉润(清)在《诗经原始》如此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方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未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义情,知古常新。”此析个人认为未能探及伤悲本源,还当从梦想破灭、年老身残、靡室靡家、疲惫饥寒这几个方面去思考。

主人公从军之初,正是草长莺飞的大好时节,春和景明,翠柳成荫。此次从军,虽然有着与亲人分离那柳丝般的依依眷恋,但是在心中更多的是青春豪壮的激情与建功立业的梦想。从诗歌中对侵略者的痛恨可知,诗人是逼迫走上保家卫国的从军之路的。除了对家和国的热爱,必须积极投入战斗,但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走上从军之路,必当有着建功立业的梦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员,无门第背景,要想出人头地,从军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虽然这条路是将生命、身体等作为赌注,但是诗人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在满怀激情之下,他觉得春天的景色很美,他将自己的梦想随着开赴前线的队伍而放飞。但是从诗人不停采薇中,从对君子车、马、弓、箭袋的羡慕中,从回家时的载饥载渴和归途中的行道迟迟可以看出,诗人的梦想并没如约实现。如果是凯旋而归,怎么会伤心呢?显然,这一情感脉络于情于理不通,且作为战场上骁勇善战的英雄,在凯旋归来时又怎会因路途的遥远、环境的顿变而如此的伤心?回想当初的梦想以及回家时以孤苦人生落幕,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

从时光的由幕至阳以及不断的“曰归曰归”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到诗人对家乡亲人思念的迫切心理。从征时的青春少年,在艰苦的作战岁月中,已变成历经苦难与沧桑的成年人。那时是冷兵器时代,死亡的可能性很大。而作为一个戍卒,能保全躯体的可能性很小。对于为国捐躯,从“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可以看出诗人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但是在长期的战斗中,身未死,却留下了一身的伤痛,天气变化往往痛苦难耐。他的回家,有可能是战争结束后的回家,更有可能是身残之后失去战斗力的解甲。作为一个在奴隶社会中的下层人员,虽然因卫国身残,但在当时的福利制度下,对一个底层的士兵保障很有限。现在回家了,走在大风大雪之中,想到年老身残,无所依靠,从而内心有着无限的凄苦与绝望。

课文注释对“靡室靡家”的解读是“有家等于没有家”。而从历战乱的诗歌中比较体会这句诗,我认为翻译为“没有家,没有亲人”更合适。在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可见,许多家庭在战争中消失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由此不难想象,戍卒因为离家远久,与家乡、亲人没有任何的信息往来,所以便产生了无室无家之感,现在回家了,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种害怕出现更大打击的心理便是理所当然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7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甘肃省临泽县平川中学六(6)班

王学灿

邮编:734200

《诗经》云:昔我来兮,杨柳依依;今我去兮,雨雪霏霏。

杨柳村,除了杨树、柳树多以外,村东头都住着杨姓人家,村西头都住着刘姓人家。村东头有一棵怀抱粗的柳树,听说是我家的邻居——刘大爷年轻时栽下的。如今,老柳树枝繁叶茂,而刘大爷的头顶却早早照出了日月。

闲暇时候,人们总爱坐到这棵老柳树下乘凉。那天中午,人们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拉家常,说农事。有几个半大小子还拿刘大爷开荤——因为刘大爷是人群中最爱说笑的人。不过,他毫不介意,继续悠闲自得地吸那根黑得发亮的旱烟管。他抽上几口,还要咂几下嘴,然后用手心小心的擦拭烟管。有几个年轻人经不起诱惑,非要借烟管过一把瘾,但刘大爷说啥也不肯。

“真是个老顽固,吸一口难道还能把它吃了不成。”大憨嘟嚷着。

“西边的人就是小气,连根旱烟也不让人。”许多人嘀咕起来。

“一定是老相好送的吧!”不知谁喊了一声。

于是,人群像炸开了锅,放肆的笑声惊落了树上的几片绿叶。天气也显得更加燥热了。刘大爷古铜色的脸变成了酱紫色,汗珠一颗颗从头顶冒出,又顺着稀疏的头发滑下。这时,人群中的一个妇女站了起来,拿起屁股下坐的一把蒲扇,整了整手中纳的鞋底,一声不响的离开了这股撩人的笑浪。

有几个花白胡子的老人干咳了几声,说道:“杨大婶,天还早着呢......”但杨大婶并没有转身。刘大爷也站了起来,将烟管别在腰里,“哎”了一声,头也不回的向村西头走去。

人群陆陆续续都离开了老柳树,到家里去享受现代文明给生活带来的舒适。树下又恢复了清静,几只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的叫着。

可没过多久,刘大爷又衔着烟管,屁颠屁颠的来到这棵树下。杨大婶也不知什么时候又坐在了树下。她平伸着双腿,手里摇着那把蒲扇,衬衣前胸上已印出了两弯新月。刘大爷随手拿起一块断砖,坐在杨大婶对面,一边吸着烟管,一边没话找话的谈着这要命的天气,眼睛最后停留在了那两弯新月上,嘴里不觉又咂起了咪。

“好你个老不死的,放着家里的孙子不领,倒跑到这里享福来了!”远远的传来了刘大奶奶的声音。还没等刘大爷回过神来,汗涔涔的脑门上已挨了一笤帚。

刘大爷赶忙站起来,又别好烟管,又向着村西头走去,还不时回过头来,望着那棵自己亲手栽种老柳树。

杨大婶仍然摇着蒲扇,两弯新月已变成了一轮满月,空气中传来了刘大奶奶的几句风凉话:

第8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一、巧用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听说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来自兴趣,兴趣能够引起注意,从而导入识记和理解的思维环节,进行语言表达。课文大量的插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利用插图配上“画外音”作诱因,引人入胜,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表达欲望。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配上轻松、愉悦的音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课文插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配乐、插图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明确听说的目的后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了。静观片刻,老师对学生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由于听说目的明确,学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诵读,这样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构起阅读期待,促进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听说兴趣。

二、巧用插图,角色配音,培养听说习惯

有的课文插图场面十分感人,仿佛是电影故事中突然定格的镜头,它集中反映了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最后一头战象》插图了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十分感人,从插图中我们看到嘎羧的忠诚、重情义,与村民的深情厚谊。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给插图配音,同学们跃跃欲试,之后畅所欲言。

有人要当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沙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有人要做波农丁——用粗糙的手指轻轻地抚摸着嘎羧粗壮的大腿,好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老人猛地转过身子,向村民说:“乡亲们,就让我去送行这个与我们相伴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吧!”音低沉缓慢,铿锵有力。

有人要替嘎羧说话——“波农丁,村民们,再见了,二十六年前是你们救了我,还待我这么好,我就要走了,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仿佛看见了二十六年前,人们把我从江畔救回了寨子,取出了子弹头,小心翼翼地帮我涂上药,扎好绷带。当我睁开第一眼时,人们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当我走第一步时,人们欢呼雀跃。二十六年来我悠哉游哉,往事历历在目,我是那么不舍,是那么留恋,是那么感激,现在我只能绕着寨子走三圈了。”

还有人要扮小孩——孩子们捧来糯米粑粑和甘蔗,想起了以前和嘎羧做游戏时快乐的情景:在象鼻上滑滑梯,在它身上爬来爬去,夏天一块戏水,今天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怎能不伤心?有的依依不舍地摸着它的长鼻子,有的紧紧抱着嘎羧的大腿不放,有的久久摩挲着嘎羧的脊背。

给插图配音,他们入情入境,以自己的个性理解、诠释了不同角色的正常心理,多种体验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当时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表达情绪空前高涨,他们都成了故事里的人物,配音相当投入,课文内涵深入人心。学生也从说一两句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围绕重点说具体、详细、条理等,听说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三、巧用插图,联系生活,养成听说的习惯

插图是生活的再现,学生能从插图中联想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说出自己更加深刻的认识,表达自己更加真挚的感情。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插图,明确图意,开拓思维,独立思考,联系生活,想象情景,用心感受,化静为动,构成立体,用心中之笔,叙自在之事,抒自然之情,听他人之言,想补充之语,养成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良好听说习惯。

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短短几句话通过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的回顾与自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亲的忧伤。这是一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情绪矛盾、苦闷之作,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怅触于怀,黯然神伤。学生很难体会到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化静为动,再现情境,同时配乐引导:春天,士卒即将离家从军时的心情怎样?父母是怎样为孩子准备行囊的?到村口送行看到杨柳时心里想说什么?是怎么和家人分别的?到了边塞,士卒内心是什么样的?冬天,士卒回来没有功成名就,不见家人内心又是怎样的?

笔者执教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小组展开讨论。由于班级有90%的学生是随迁子女,他们与家乡的爷爷奶奶分离,有的两、三年才回老家与他们团聚,回家是那么期待,离别是那么难分难舍,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历历在目,爷爷奶奶的谆谆教诲仿佛还在耳际。

学生明确方法,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各抒己见。有的描述:听说儿子从军,母亲灯下为儿子缝制衣裳,倾尽了老人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不舍和担忧。即将离家的儿子看着年迈、体弱的老母心情多么复杂。从军那天儿子与老人依依惜别,老父亲斟了一杯酒递给他,他跪下来,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再给父母磕了三个响头。父亲把他扶了起来,母亲帮他整理好了衣服,他踌躇满志离开了。若干年后他落魄回家,雪纷纷扬扬地下,他内心无比惆怅。有的听后评价,补充儿子与老人依依惜别后的情景:儿子到了边塞,想到了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一想到故乡,就泪流不止,数年如一日。今天回来了,物事人非,迎接他的是雪花飘舞……还有的叙述:记得三年前的春天他接到命令去从军。那天,风和日丽,全村人都来给他送行。路边的杨柳随风飘动着她的秀发,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祝福他。他满怀激情从军而去!几年转瞬即逝,却没有功名。今日他重返故乡,路上雨雪飘落,走到了村口只有那棵杨柳依然还在,只是它低垂着脑袋,为他叹息忧伤。望着杨柳,他心潮起伏……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巧用插图,把文质兼美的佳作,描述成美妙的语境,运用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思想,阐述出独到的见解,把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转换听说的方式,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既能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创造了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强化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力度,不失为一条听说习惯的培养之“路”。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文插图,播下听说习惯的种子,使听说习惯在课堂上生根开花。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附:

潜心利用插图 培养听说习惯“三字经”

看插图 细观察 明图意 想联系 口述图 语通顺

分主次 抓要点 言有序 口齿清 声响亮 会想象

近生活 懂尊重 细聆听 明条理 说不全 别心急

动脑筋 互补充 细描述 有疑问 大胆说 能深入

第9篇: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晋代才女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惊艳千年,此后,再没有人比这个素衣淡妆的女子更懂雪了。最早的咏雪诗句,应数《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离家时,杨柳依依,如今返还故土,已是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雪像极了花,故称之为雪花。据汉韩婴《韩诗外传》记载:“草木之花多五出,独有雪花多六出。”雪花多呈六角形状,唐代高骈的《对雪》诗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楼钥也写下了“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的诗句。如果你静下心细细地观赏,你会惊讶雪花之美,姿态万千、婀娜多姿,千娇百媚如美丽的女子,又宛如春天里盛开着的丛花。

雪花与梨花最神似,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因与朋友离别,心中无限惆怅,这时雪来得如此急,仿佛一夜强劲的春风,吹开了千树的梨花。宋代诗人韩元吉也将雪花视为梨花:“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我最喜欢静谧的雪景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句。一只孤寂的小舟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前三句写雪不见雪,而那雪却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否则不会鸟飞绝。一幅广阔、寂寥、清冷的画面,道出世态寒凉,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也道出了诗人在长期流放的过程中,寻求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脱,悠然自得。

下雪的日子里,有心人感受着古人的心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

每读这些诗句,心就会沉浸在这份简约的意境中,幽静深远,有时心里突然生发雪海茫茫,岁月沧沧之感,勾起无边的落寞。雪有着雨的精魂,冷处偏佳,伸出手,雪花落入手心,倏然间化为水来告别,雪花不与尘世纠缠,不同于俗世繁花。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