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招面试自我介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单招面试需要多少分
1、单招录取分数线在200分左右,当然各个地区会有些许偏差。
2、 一般来说,大部分院校是不公开单招分数线的,都是需要学生自己登学校网站自己查看的。
3、单招分数查询一般都是在考试后一个月进行。
按百分制计算,面试成绩一般以60分及格,75分良好,90分优秀为界,面试成绩一般会拉得比较开。85分以上就算很不错了。
单招面试的通过率是多少
单招考试是比较简单,但是难易程度也会个各个单招院校的出题有一定的关系,整体上的单招面试通过率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具体的通过率还要看各个单招院校的基本情况。
拓展阅读:单招面试答题技巧
1、讲清原委,避免抽象。考官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2、把握重点,简捷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面试时间有限,如果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这一点在面试自我介绍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
3、有个人见解,有个人特色。考官接待应试者若干名,相同的问题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也要听若干遍。因此,考官会有乏味、枯燥之感。只有具有独到的个人见解和个人特色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试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回避闪烁,默不作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的做法均不足取,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反倒会赢得主试者的信任和好感。
到了北京,他没钱没朋友也没关系,找工作接连受挫,常望着那些没有水流的长桥发呆,盯着跟驴无关的“驴打滚”咽口水。他注意到中关村新开了很多家公司,有事没事便去那里转悠,无偿地帮老板们打杂,终于得到了一位电脑公司老板的“施舍”,为他安排了一份给电脑拧螺丝的活。为了节省开支,他住在偏僻的郊区,结果连续五天都上班迟到,最后被开除了。
吃一堑长一智,胡震生拖着行李住进了城里,仍常去新公司集中的区域做“义工”,不久,他在国贸附近找了一份替外企电脑清理灰尘的差事。他干得很认真,稍有空闲便向同事讨教,很快学会了电脑操作、杀病毒等技能。
当时,IT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网络公司需要大量引进新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胡震生穿着西装开始参加各种面试。别人面试时投简历作自我介绍,他深知自己学历上的劣势,做完介绍便主动替招聘主管清理电脑,顺带展示操作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遭受了上百次拒绝后,他被新加坡一家公司的主管看中,破例录用为网管,月收入一下子超过了万元。
短短三年,胡震生就由山鸡变成了凤凰,亲人朋友都对他这段发迹经历赞不绝口。他却觉得自己离公司老总的水平仍相差甚远,下决心要向他们看齐。胡震生发现很多优秀同事都跳槽去了IBM,便托人向IBM做了业务特长的推荐,结果幸运再度降临,他被IBM破格录取。
与毕业于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同台竞技,胡震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意识到自己要想留在IBM,只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或做比别人更出色的事。于是,他夜以继日地突击英语,不顾疲劳地钻研技术,用了一年的时间翻译出3本国内最早的IBM Unix中文教材,赢得了高层的称赞,被评为全球优秀员工。不久,胡震生转型做了销售,他以IBM最年轻的全球副总裁叶成辉为榜样,全面审视自己,很快查找出了不足: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表明自己的目的、不能发现对方的需求、不会把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处理……他以惊人的毅力强迫自己逐项加以改进,业绩果然节节攀升。在IBM从事销售三年,他创下了不曾丢单的记录,连年完成300%以上的业绩。
就在同事都视他为偶像时,胡震生出人意料地离开了IBM,开始个人创业。31岁,他把自己包装成股票明星,举办了数十场以投资为主题的演讲,推出了《股票投资一百招》,创下了当年同类书籍的最高销售记录。不久后,他又看准职场小说兴起的机遇,结合自己多年的销售经历和感悟,推出了小说《做单:成交的秘密》,结果占据各大书城销售排行榜首位,赢得了巨额版权费和版税,并以百万元售出了影视版权。
提起自己的经历,胡震生总会耐人寻味地讲述那个儿时听到的故事:有一个小伙子心仪美丽高贵的公主,可是公主不仅追求者众多,且孤傲冷漠。小伙子难以抑制仰慕之情,每次看到她与其他姑娘在一起,便上前先给其他姑娘每人一个盒子,里面藏着玫瑰,再交给公主一个盒子,里面什么也没有。公主疑惑地问:“怎么惟独我的没有花?”他尴尬地笑:“我把它落家里了,改天再专程补上。”如此这般多次,小伙子因多出了几次送花献殷勤的机会,赢得了公主的好感。等两人相爱,小伙子问:“难道你不好奇为何我每次都送你空盒子吗?”公主摇摇头,幸福地说:“我不记得有多少人给我送过花,但记得那个总忘了送花的人,他就是你。”
两天后我进行了第一次面试。女面试官是HR经理,男面试官则是浙江地区销售经理。销售经理很忙,没一会儿就有事出去了,面试基本就是我与HR经理“一对一”。
很多问题都是司空见惯的,比如说,介绍一下你自己等等。当她问到我为什么想离开现在的公司时,我说,其实倒不是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我只是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发展。这完全是我的真实想法,如果不是G公司,那时候的我并不想跳槽。HR经理接着问我,你期望的工资是多少?我略想了一下说了个5000元。我想HR经理对我的要价很不以为然,因为她紧接着对我说:年轻人不该让收入成为职业发展的“瓶颈”,发展是第一位的。我并没有顺着她的意思,还是明确地表达了我的意思:发展是很重要,但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也很重要。
在面试即将结束时,面试官给了我一个建议:以我当时的经验与能力,去直接销售部门可能还不能完全胜任,她建议我换一个职位———维护合同。这其实是个售后服务部门。G公司是个大公司,部门很多,分工很细。对于这个建议我也表示认同,所以我答应考虑。
又过了一个星期左右,G公司电话通知我第二次面试。当时我正在温州出差,一时无法赶回杭州。事实上我也不想赶回来参加面试:首先,我觉得G公司这样的大公司有良好的培训体系和储备计划,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像小公司那样对人才“求贤若渴”,我这样的人若想摆谱是不知天高地厚;其次,我觉得自己入医疗器械这一行不久,经验、人脉都不足,此时进入GE未必是最好的时机。G公司人才济济,他们当然希望招熟手,能很快为企业带来效益。所以,当时的我与其匆忙进入很快被淘汰,倒不如在小公司充分地历练。
找好工作一定不能心太急,掌握时机很重要。我相信,只要自己愿意进G公司,以后总会有机会。
第2次:主动出击,我又与G公司连上了线
2004年6月,我觉得在当时的那家公司已经学不到更多东西了,工作已无法让我充满激情,这时我真的想跳槽了。我的目标不变,还是G公司。我知道像G公司这样的公司不可能再主动来找我,那我就采取主动。我打电话给第一次面试时认识的销售经理,问他是不是有空接受我的拜访,他说现在有空。我觉得有戏,立刻赶过去了。销售经理说,他的部门暂时没有职位空缺,但是他们最近会有一个技术销售的培训生计划,问我是否愿意考虑。培训生有底薪,但没有奖金,半年内没有销售指标。条件比先前是差了很多,但我还是答应了,因为那时的我想跳槽,而且最想去的还是G公司。
第3次:有点多余,炒的是第一次的“冷面”
两个星期后,G公司又通知我去面试。不过,准确地说这只能算是半次面试,因为还是那个HR经理,还是那个销售经理。HR经理说她还记得我,只是忘了名字。我赶紧作了自我介绍,并再次解释我上次不能参加二面的原因,亡羊补牢,找回点好印象。
估计HR经理自己都不愿意重复那些她已经问过的话题,说她没什么要问的了。销售经理也表示没什么问题了。面试草草结束,但我倒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可以感觉到两个面试官认为我可以进入下一轮了。
第4次:努力地想套出面试官对我的看法,没有成功
两天后,面试在G公司上海医疗系统总部进行。那天,我刻意穿一件比较保守白色连衣裙,只是在唇上涂了淡淡的口红。面试官是医疗系统大中国区的销售经理,看上去很忙,所以准时到达的我不得不在门外等了一会儿,心情也慢慢地紧张起来。不过,走进办公室后,经理的第一句话打消了我的紧张:“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他请我坐下,并问我想喝点什么。我要了可乐。
经理面试的问题很具体,都是销售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如何打单、如何“摸意”(摸清对方意图)、如
何收款等等。我都一一作了回答。
面试很快结束。经理说,你回去吧,HR会通知你。我很想知道我能否进入下一轮,于是壮着胆子问:“是否录用我,决定权在你吧?”“我不能说决定权是否在我,我只会把我对你的感受如实地提供给HR。”我又接着问:“你认为我的特点是什么?”经理很机敏,回答说:“你的特点你在简历上写得很清楚了。”我看套不出什么,于是告辞。不过之后我没有顺利进入G公司。
第5次:只要是G公司,我愿意重新开始
2004年7月8日早上,我接到G公司另一个部门HR的电话,说是从G公司的另一个部门看到了我的简历。她似乎很急,问我能不能当天赶到上海去面试。那天我虽然决定赶到上海去,但一是怕来不及,二是怕匆匆忙忙会影响面试成绩,于是我打电话要求将面试改在第二天上午10点。
面试的问题还是大同小异,分英语面试与中文面试两段。比如她还是问了为什么跳槽,我的长处又是什么等等。接着她希望我用英语来回答,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如何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等等。我的回答有点疙疙瘩瘩,但是我还是表述清楚了。我为我的“疙疙瘩瘩”作了解释:因为用得少而显得生疏。但相信只要在英语环境里练一下,我的英语沟通应该没问题。
我觉得这个解释是必须的,因为你必须让面试官了解你英语的真实水平,你也必须让面试官知道,通过练习你能进步。果然,面试官很客气地说:“你的英语能力还行,相信你练习一段时间会进步很快。”
当面试官问我,为什么想进入G公司?知不知道在G公司压力会很大?我记得我是这样回答的:G公司是令人向往的公司。至于压力,人生就像弹簧,压力越大弹得越高。我渴望压力,因为压力让我成长得更快。第一句话是实话实说,可第二句话多少有点“取悦”面试官的意思,谁不渴望找一个又轻松钱又多的工作?
我相信面试官对我的表现还算满意,因为她接着让我进入下一轮:几天后,东区销售经理将到杭州出差。
第6次:适时适量地指出自己的缺点,别忘了提出改进方法
几天后销售经理到了杭州。销售经理是个气质美女,穿着职业套装,很温和的样子。所以面试并没有剑拔弩张的气氛,倒有点像接受一次采访。在她的要求下,我讲述了以前工作中一个成功的销售案例。
当我说完之后,她没有任何表示。我看她似乎不想问什么,决定以攻为守。我说:“您是不是想了解一下我的一些工作经历以及我的特点?”经理多少有点惊讶,这样的情形恐怕以前没碰到过。不过我觉得这样的“鲁莽”是必要的,面试时间很短但很重要,必须学会充
分展示自己的优点。而我也没有一味地说自己的长处与优势,我适当地说了一些自己的缺点。比如,我的性格比较活泼,但可能会有一些小冲动;我表现欲很强,在工作中也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判断。当然,我强调我会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以为,把自己的不足“和盘托出”是一种成熟与自信的表现。人无完人,但知道如何改正才是最重要的。
第7次:加出来的一次面试就在酒店大堂
第六次面试从上午10点进行到11点半。12点,我又接到了电话,另一位销售经理正在杭州出差,他希望见我一面。
我感觉这次面试是加出来的,尽管我很累了,但我不是不愿放弃。在不同的场合接受不同人的面试,一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一也是有助于我更多地了解企业。等我赶到经理下榻的酒店,经理正准备结帐离开,所以这次面试就在大堂的咖啡厅里进行。还是中英文二段式,还是这些问题,更像是在聊天。
也许是面试次数多了,我倒觉得面试其实没什么可紧张的,也无须什么准备,只需充分表达自己的特点就行了。
第8次:终于见到大老板的面
第七次面试结束后不久,我被通知星期五上午去上海总部面试。面试官是大中国区销售经理,高个,北方口音,看上去是个直率的人。面试前的一段对话让我放松了很多。
他说:不要紧张,这应该是最后一次面试了。
我说:这次面试对我很重要,所以我还是有点紧张。
他说:这是第几次面试了?
我说:第8次。
他说:很辛苦,这花费你不少时间吧。
我说:我很愿意,因我想进入G公司。
面试还是分二段,英文面试时,面试官的问题都很常规,比如说,你为什么选择G公司;你最早是从哪里了解G公司的?你凭什么说服我给你这个职位?你认为英语是不是必要的技能?等等。
我觉得虽然问题大同小异,但别忘了不断地提醒对方自己的优点。
关键词:微表情 微动作 人力资源管理 面试 招聘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20-03
一、引言
对于企业的招聘面试官来说,怎样从成百上千的应聘者中挑出能真正实现公司价值的人是一个难题。由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复杂性,面试者所表现出来的并非是真实的信息,这样的人招入公司后不仅无法给企业带来价值,甚至会对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害。“语言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手段。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在人际交往中35%的信息通过言语传递,另外65%的信息则由非言语来传递。”在人类发出的两种信号中,语言信号就像位于制高点上的标志,清晰可见。但作为人际沟通的常用方式,往往也包含了一定的虚假成分。因此无意识的非语言信号逐渐成为察觉人的真实内心的手段。近几年各类刑侦剧、律政剧中办案人员通过微表情和动作寻找犯罪分子的方式也让“读脸知心”逐渐被社会公众知晓和接受。目前关于微表情和动作在招聘面试中的研究比较少,而且有限的研究也着重从求职者的视角进行分析。但是从面试官的角度对面试者的微表情和动作进行解读、分析和应用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为招聘面试者提供微表情和动作的识别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人才招聘的针对性、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何为微表情和微动作
人的面部由44块肌肉组成,能做出丰富多样的表情。最基本的表情可分为7种,即高兴、伤心、害怕、愤怒、厌恶、惊讶和轻蔑。表情可以发自内心而产生,也可以刻意迎合而做出。“但由于人类大脑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和海马体)的存在,其对外界的反应是条件式的,不加考虑的。它对环境中包含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也同样是最真实的。边缘系统是唯一一个负责我们生存的大脑部位。它从不休息,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另外,边缘系统也是我们的感情中心。”因此在人竭力隐藏自己真实情感和意图的同时,边缘系统也会暴露出实际情感,这就是微表情和微动作产生的原因。这些边缘的生存反应是我们神经系统中的硬件,很难伪装或剔除。另一种解释是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二元心理模型,即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unconscious),无意识是我们刻意压抑的部分,有时通过口误、笔误等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的恰恰是内心真实的情况。“微表情”稍纵即逝,甚至无论是做表情的人还是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能察觉到。比起人们刻意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反映人们真实的内心情感和动机。微动作,则是指全身上下的微小变化,小到脸部的动作,大到手指、胳膊、大腿、躯干,这些身体部位的微妙变化,往往同样透露着一个人的内心秘密,或者此时的情绪变化,亦或是一个人恒定不变的个性特征。
三、招聘者解读微表情和微动作的前提――建立基线
现如今市面上有许多解读微表情的书籍和资料,大多数人买来后依样画葫芦,死板硬套地将书中所讲强加在每个交谈的对象上,难免会做出许多错误的判断。尽管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类似的表情模式所表达的情感是通用的,不论文化差异。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还是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微动作则更是如此,左撇子和右撇子都应该区别对待。因此,建立观察对象的基线反应就尤为重要。所谓基线反应,指的是观察对象在正常情况下做出的常规反应,当建立基线后,就可以通过观察找出其超出基线范围的行为。如一个人平时总是小声说话,甚至有气无力,但突然大声说话,态度较差,则可以断定是愤怒导致,而不是其先天性格使然。反之如果一个人说话总是扯着嗓门,待人不友善,则他大声说话则并不能就此判断其在宣泄愤怒。
对面试官来说,可以在进行面试时先对面试者提出基础的问题,如让面试者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了解其兴趣特长等。尽管这些信息在简历上都有所涉及,但此举第一可以帮助面试者缓解紧张情绪,能更好进行后续的回答,同时也有助于面试官对面试者建立基线,帮助面试官在后续的面试环节中,更准确地解读面试者在压力下的微表情和微动作,减少误判的几率,亩揣测面试者的真实心理和意图。
四、招聘者解读微表情和微动作的关键――面部微表情
(一)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也能感知人的思想和情感。与脸部的其他部位不同,眼部动作的反射性很强,在几千年的进化中,眼部周围的肌肉得到了很好的改良,它们能保护眼睛免受伤害。因此,眼睛成为了我们脸上最诚实的部位之一。眼睛是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大脑会通过视觉阻断来选择性屏蔽外界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我们不喜欢、不同意、不关注或者使我们感受到威胁的。瞳孔的收缩,眯眼和用手或者其他物体,如书、资料袋等遮挡眼睛的行为都可视为视觉阻断。对面试官而言,当对面试者提出企业为其开出的条件时,面试者可能表面上答应,但却出现视觉阻断现象。面试官可依据此询问其真实想要的条件。这类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认为自己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远超过工资收入,在工作中给予适当奖励会使他们工作更积极。如果面试者很快就答应并流露出兴奋的神色,可以大致判断该人认为自己的实际能力拿不到这些收入,因此而高兴,面试官需要仔细衡量自己对其之前的判断是否准确。此外,与视觉阻断相反的则是积极的眼部动作,瞳孔的放大通常意味着积极的信号,伴随眉毛的上扬表达一种满足和积极情感,代表大脑喜欢当前所见所闻。当然瞳孔放大也有惊恐和害怕的含义,但需要眉毛和嘴部的动作组合,较容易与积极的情感区分开来。面试中也代表着面试官对面试者的回答眼前一亮,觉得满意或认为其有新意。面试官可以通过这一动作对面试者进行鼓励。
除了眼睛的大小,眨眼的频次也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在处于紧张、兴奋、忧虑的情绪中。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眨眼频率是每分钟30~50下,每次的时间也仅仅是1/10秒。面试中面试者眨眼频次超出基线范围时,可以判断为是压力过大导致紧张的结果,可能是对所回答问题的不熟悉,也可能是在编造一个并不存在的谎言。眨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就成了闭眼,表示厌恶、不感兴趣。当高频眨眼伴随着视线向下转移,可以映射出一种负面心态,如认为自己还不够优秀,说了假话而愧疚等。面试中这类经常表现出紧张的人性格往往较内向,不适合做销售等要求人际沟通的职业,可以将其安排到质检等较稳定、程序性的工作,减少突况对其的刺激。与眨眼相关的还有眼皮的跳动,与视觉阻断类似,眼皮开始跳动意味着怀疑和不认同。
还有要声明的一点是,有个所谓的心理学传言说:“如果是回忆事情,大部分人的视线是往右的;如果是编造,视线是往左的。”很多人将这一条奉为测谎的宝贵依据。其实这是谣言,是关于左右脑分工不同的错误总结。
(二)嘴部
在人的面部器官中,嘴唇的相对比较大,位置也比较显著。牙齿周遭的口匝肌在幼儿学习说话过程中被训练的非常灵活,因此它能不自觉地做很多动作,哪怕是最细微的心理变化,也能通过嘴唇表现出来。如果一个人的双唇较薄且干涩,并且嘴角时常下垂,则该人性格内向,较为忧郁。反之唇角经常翘起则性格活泼。面试官能从中大致了解一个人性格是否开朗,如市场策划、促销员等职位需要经常与客户交流,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十分必要,此时那些性格内向忧郁的,显然不是合适的对象。这些人适合从事博物馆管理员、护林员、艺术方面的工作。在面试对象回答诸如“能为公司带来什么”、“是否能……”之类的问题时,如果面试者在回答问题时,时常将嘴部抿成“一”字型,则是一种下定决心,对自己有自信的表现。紧闭成“一”字型的嘴部说明这个人意志坚定,会不遗余力地完成公司布置的任务。而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嘴唇呈不闭合状态则说明面试者对自己的回答没有充分的信心,仍在考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
压力大小同样可以通过嘴部表现出来,当面试者出现诸如咬嘴唇,用舌头湿润嘴唇以及挤压嘴唇,把嘴唇藏进嘴里时,都代表他正处在压力下。尤其是挤压嘴唇,不仅说明面试者毫无自信,而且负面情绪也在增加。面试官可以在此时适当缓解气氛,让面试者更好地发挥。
(三)鼻子
作为呼吸器官,鼻子的动作并不像眼睛和嘴巴那么丰富,因此也被许多人所忽略。但正如有着25年经验的美国FBI特工乔・纳瓦罗所说:“人的鼻子周围有许多神经组织,虽然这些组织不像其他部位那么敏感,但人在某一特定情态下其鼻子还是会表现出特有的变化。”在遇到难闻或者刺鼻的气味时,人总会用手捂住鼻子,然而在人际交往中,排除气味的影响,当一方下意识地用手捂着鼻子时,多半是因为其对另一方的不满或者反感。捂住鼻子的频率越高,不耐烦和厌恶的情绪也就越深。面试官在对面试者的回答或言行感到不满时通常会出现这一动作,为了让面试者表现出真实的一面,面试官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的情绪和动作影响到面试者。一个需要与捂鼻子区分开来的动作是摸鼻子。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想要掩饰自己的情绪或某个事实时,会在说完后用手摸鼻子,这是因为此时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引起鼻腔内的细胞肿胀和导致血压上升。用手触摸鼻子能缓解由此导致的刺痒感觉。偶尔一次轻微的碰触可能是鼻子不舒服或干燥所致。但在一段话中反复出现摸鼻子的情况,面试官就应该考虑其真实性了。
五、招聘者解读微表情和微动作的重要支点――肢体微动作
(一)腿脚
人身体最诚实的部位,不是眼睛,更不是嘴巴,而是我们的腿脚。几百万年前,当人类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人类的腿和脚就已经能快速应对周围的威胁,这种反应甚至无需理性的思考。边缘大脑可以确定腿和脚能够在需要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停下来、逃走或踢向敌人。当两人交谈时,一方的原本指向对方的双脚开始向一侧最近的出口,则说明当前的谈话内容已经使他失去了兴趣或者他有急事,只想结束和离开。反之如果对方原本没有指向你的双脚指向了你,则可能表示他对你说的话有兴趣,想和你交谈下去。同样,双手紧紧按住膝盖,并且身体前倾,也是想要离开的标志。面试官看到面试者出现此类动作时可以询问面试者是否有急事,若对方没有急事,则可能是对面试官开出的条件并不满意,自己有更好的选择而准备离开。
双腿和双脚一起摇动或颤动代表着快乐。当听到或看到对自己意义重大或令人兴奋的消息时,快乐脚就会出现。面试过程中该动作通常出现在面试者身上,当面试官提出工作内容或待遇时,面试者可能会因为兴奋而轻微摇动或颤动双腿,当这一行为突然停下时,可能代表着某一项条件令其不太满意了。
除上述之外,交谈过程中脚踝相扣并有把双腿藏于椅子下的行橥ǔ4表着此人较为紧张,不太自信。
(二)手部和肩部
从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手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辅助行走,捡拾食物到制作并使用工具。手已经进化得十分完善,我们的双手也能做出许多精细的动作。在说话时也经常会伴有手部动作来辅以解释。因此我们在交谈时也更倾向于看到对方的双手,实验表明,相比于交谈时一直把双手藏在桌下的人,双手放置于桌上的人更易于取得对方的好感,给人大方友善的感觉,而不是前者的有所隐瞒。因此面试时把双手自然放在可见的位置能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此外,面试场所一般会给面试者准备水,相比于直接把水放在桌上,面试官可以亲自把水递到面试者手上,因为接水的姿势也和性格有一定关联,为人诚实忠厚,通情达理的人会搂紧食指、中指,双手接过茶杯。此类人不够精明,机敏,不适合一些需要随机应变的职位。而精于社交,敏捷练达的人却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接住;此类人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服务员,客服,营销员等。神经过敏,自卑感较强的人小拇指翘起,其他手指合拢握住杯子。
在寒冷的冬天搓手是取暖,但搓手另一层含义就是紧张和不安。刚开始面对面试官时,不知所措地搓动双手就是紧张地表现。当搓手无法缓解压力时,就会演变成十指紧扣,扣得越紧代表压力越大。双臂撑在桌上,十指交叉并遮挡住脸部,这是一个敌对动作,同样与本文中另外一些代表视觉阻断地动作一样表示对此不感兴趣,不想听,不耐烦之意。面试官要尽量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对面试者的影响。
另外,说谎时,双手经常会不知所措,血压升高,出汗等生理反应导致了手部经常会一会儿这里摸摸,一会儿哪里挠挠。当面试者出现多次抓耳挠腮,触摸脖子,耳朵,胸前的挂饰,皮包(这是一种安慰行为),拉扯衣领等,面试官有理由对面试者方才的话进行怀疑,不可轻信。
最后,当人回答完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问题(如,没有、不是、不知道)时,单肩耸动,往往代表着他没有说实话。当对自己的回答很自信时,双肩应该一齐向上耸动。
六、微表情和微动作的识别技术及其在招聘面试中的应用展望
正是由于大部分微表情出F的时间太短,难以被察觉。因此出现了许多技术来辅助识别。在TED演讲集中,一位叫李康的研究者在研究儿童说谎的课题中和团队一同发明了一项叫做“透皮光学成像(Transdermal Optical imaging)”的技术,原理就是当我们经历微小感情变化时,面部的血液流动也会发生变化,通过普通摄像头和特殊图像处理技术就能呈现出这种皮下血液流动变化,从而识别对方的隐藏情绪。该项技术还可以判断对象是否焦虑,是否开心,是否喜欢某物等。与传统的测谎仪等不同,该项技术可以在不侵犯研究对象的情况下,远程地,低成本地监测对象。
另一家创立于2007年位于伦敦的公司Realeyes,利用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帮助,通过使用网络摄像头或智能手机监测追踪人的面部表情数据,以进行人的情绪识别和行为反应分析。
目前,Realeyes已建立起超过500万帧的人脸数据库。并为许多大型活动和公司提供了面部表情识别的服务。
与以上列举的技术还有许多,这些技术将来若应用到招聘环节中来,便能通过少量的成本花销,搭建一套设备,有效减少面试官的工作量并且准确发现面试官难以发现的微表情,分析出面试者的当前情绪、压力等状态,从而更好地判断面试者是否适合这项工作。相信将来也能出现监测微动作的技术。
对面试官来说,如何看清眼前的面试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提供真正人才,否则事后才发现用人不淑,对公司将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没有探讨耳熟能详的面试技巧,而是从大部分人都忽视的方面入手,希望能给面试官带来新的启发。总的来说,考官要避免流露过多负面情绪给面试者,同时也要注意观察面试者的真实情感变化以及话语的可信度。必要时可以在考场内架设录像设备,可在事后提供回放资料来做进一步的观察,提高准确度。但也不可过度对表情和动作进行解读,更不能通过一个动作就妄下定论,判断面试者的性格、能力。单个动作只能揭示出当下面试者的某一状态,只有把这些动作和出现的频率结合起来,才能对一个人做出准确的判断。
通过综合分析微表情和动作,面试官可以大致判断面试者的个性特征,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人才。如果面试者嘴角经常上扬,眼睛与考官交流较多,且较少出现安慰行为以及减压行为,则这种类型的人大多积极乐观,自信心强,适合从事销售员,业务员,服务人员,因为他们能用自身的积极乐观感化他人,使自身与客户更加亲密,有助于业务的开展。如果面试者压力较大,经常咬嘴唇,双手紧扣,嘴角下垂,则此类人性格较为内向,适合从事技术性、艺术性等工作,能踏踏实实,较为稳定地做好工作。而当面试者经常出现言语和身体动作不一致的情况,此类人较为心虚,自身实际情况很可能与面试时所说不符,是加了水分修饰的,需要面试官注意分辨。
参考文献:
[1] 邓春兰.浅议面试过程中体态语的交流技巧[J].中国商界,2008(3)
[2] 乔・纳瓦罗,马文・卡尔林斯.FBI教你读心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3] 亨克・德・贝格.被误读百年的弗洛伊德.金城出版社,2010
[4] Emanuel I.Andelin.& Alina S.Rusu.Investigation of facial micro-expressions of emotions in psychopathy - a case study of an individual in detention[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09)
[5] 隋言.心理学与微动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6] 郎世荣.微表情控心力.团结出版社,2013
[7] 李栋.面试中妙用表情和姿势[J].决策,2009(Z1)
[8] 姜振宇.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9] 孙晓雷,汪翔.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身体语言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