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正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大市场环境中,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既要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又要应对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及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变革。因此,为了使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能昂首面对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保持企业鲜活的生命力,都需要从本质入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是构建一个优秀企业的支架,只有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与时俱进,同步发展,那么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壮大亦指日可待。

一.企业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管理,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创新,则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的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管理制度就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管理组织和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由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渗透进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里,要为员工搭建创新的舞台,要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份子,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创造既独具特色又适合本企业运行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就像一条道轨,引领并规范着列车向目标前进,当没有道轨或道轨出了问题时,列车(企业)就会出现问题。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总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的企业制度管理体系是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

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比较曲折的过程。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当然也想将企业发展壮大,那么想要取得成功,其企业就必然要不断追求管理制度上的规范与创新。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复杂环境之中,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规范、创新则属于根本的根本。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

三.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等。树立创新观念就是要在企业内外建立起创新体制,并为创新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保证。

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管理理念创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摒弃“等、拿、靠、要”思想,实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努力做好内部和谐,外部壮大,树立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意识、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超前服务的理念。

企业决策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即确立决策目标,搜集相关信息,谋划多决策方案,最优方案的选择与决定,执行决策,反馈控制的活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本质也可以说是做决策,决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的每个职能中都透着决策的影子,一个好的策略会使得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赢得竞争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并且对整个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中,科技型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重要。大企业具有较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使它们有能力从事产品创新与大规模的技术更新,而科技型小企业很多是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创办的,重在人才和专业知识以及创新理念,机制灵活、决策果断,一旦有资金支持,会更愿意从事创新工作。

组织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任何组织机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并实施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如生物的机体一样,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才能顺利地成长、发展。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即: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配置结构,开展资产重置与重组,按照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企业的组织创新不但要适应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的需要,更要着眼于企业的后续发展,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目标以及活动范围进行系统筹划。企业的组织创新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在加强实体管理的同时,注重企业价值形态意识的培养。企业的组织创新还要建立能对市场信息变化作出及时反应的应变体系,适时调整管理思路和经营方式,完成安全生产、资产经营、项目发展等各项目标任务。

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保障。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分配形式、管理理念等顶层设计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就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经济要发展要创新,那么它的管理层次就必须满足它发展的需求,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基础保障。

第2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影响企业管理制度的因素分析

1.人员素质。人员素质是任何企业制度的根本影响力,因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更新均要通过人力完成。在制定方面:领导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完整的管理意识,以及是否拥有专业和先进的理论依据,关系着管理制度内容和方向的科学性。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就某一方面予以重视,那么必然造成该方面制度的松懈或缺失;管理人员思想守旧,则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使企业管理出现脱轨现象。在管理制度实施方面:管理人员意识薄弱或责任能力不强,则不能按照制度有效实施管理,可能出现、越权处理等情况;由于管理人员的威信不足或者是基层员工纪律性不强,则会有管理延迟、无效等情况发生。

2.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关系着企业管理制度的走向,管理理念滞后,则管理制度落后,反之亦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下,企业各层均有可能受到社会中不良意识的影响,导致管理制度在制定方向上的偏移,例如:拜金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企业能否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己用,不但关系着企业整体走向,同时也关乎企业生存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能实现意识与社会主流接轨,那么该企业注定走向消亡。

3.物资实力。企业内部物资是企业各项工作实施的根本保障,它能够解决企业员工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同时为理论性事物和策略的实现提供物质帮助。企业要想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地要进行设备的更换、经验交流、对外实地考察和研讨、试行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

制度缺失的应对策略

要弥补制度缺失的不足,除了从制度的完善入手以外,还要充分考虑人与工具的因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与人紧密相联,人力是真正制约制度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制度作用发挥的核心。同时,各种先进工具的合理利用也使制度作用的发挥更为有力。

1.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制度的执行便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最终可能会成为华而不实的空架子。第一,制度覆盖要完整,编制体系要规范。第二,“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制定制度前,要多了解实际情况,对现实的需求有深入的调查分析。例如:张瑞敏到海尔颁布的第一个管理制度的第一条规定是“不准随地大小便”,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但这就是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事实证明,当年的制度确实为企业走上规范化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制度的制定要与企业文化相一致。例如:在强调“产品质量”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内容,而应该多一些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内容。

2.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首先,作为企业领导阶层应当意识到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基于时展和企业长久生存考虑,有机地吸收相关先进社会科学管理理念,在不断充实自身管理素养的同时,科学地下达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指令。其次,优秀的领导应从全局角度去监督指导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的程度,随时检查纠正,调整执行方案和方法,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公司制度的执行在干部、员工行为中的深入度,坚持用诚实可信、勤恳踏实的务实敬业作风去感化和影响自己的下属,为自己的工作服务,为企业服务。再者,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度虽具有强制性,但也要保证员工的知情权,增加员工的信任度。企业领导者可以以会议传达、企业网站信息、简报等方式,使员工了解国家行业标准信息及企业工作进展等。

3.提升企业基层人员综合素质。企业应当树立对员工进行精神培养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整合,为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创造机会和途径。一方面,适时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及相关思想座谈会,通过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团队精神等先进思想的宣传和灌输,从根本上转变各层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理解和配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即通过企业内部刊物、信息传播工具、活动等,构建一种有序、文明、科学、民主的氛围,为管理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创造环境基础。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各方面素质的考核,强化考核标准,例如:优化监督考评机制,转变传统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为上下级不同部门的交叉性考核,促使领导管理人员居安思危,自我约束,同时增强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4.与时俱进的科技与制度的紧密结合。要想实现管理制度的现代化,就必须要管理设备具备相应的科学性,这样一是能够便于信息的收集,以便及时调整管理制度;二是能够通过相关通道使管理阶层与社会接触,有利于借鉴和学习。因此,企业应当考虑利用网络技术,建设企业内部网站,健全网络链接设备(电脑、光纤等),确保物质设施能够满足企业制度改革需要。

结语

第3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制;劳动组合制度

中图分类号:F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236-01

作者简介:张玉霞(1974-)女,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

一、终身雇佣制

(一)终身雇佣制的概念

终身雇佣制是日本式雇佣形态的中心。所谓终身雇佣,就是人们一直在学校毕业后,到企业就职,该企业会雇用到退休年龄。终身雇佣并非受合同或法律保护,但却是对日本企业的正规职员一般雇用采取的惯例。

(二)终身雇佣制的形成

战败后的日本经济是凄惨情景,却被称为奇迹地实现了高度增长。但是,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在持续,劳动移动率急速下降。与其说是经营者的理念和工会的组合,还不如说是战败之后的经济增长以及劳动力不足的时代导致了终身雇佣制度的产生。该制度考虑的基础是每个人的能力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个人之间的实力差距最小限度,“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能力平等主义和“经验”,经验至上主义不容忽视。

(三)终身雇佣制的传统优势

一旦被企业录用,那么只要遵从上司的命令,保持同事们的合作,顺利工作,即使不出业绩,只要公司不倒闭也不会被解雇。另外,各种附加工资可以得到同时身份,生活也保障。公司会对个人生活保障到退休年龄。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年龄有生活保障,安心工作,在这一点上公司和职员是命运共同体。也就是说,是企业的生存、发展潜力使自己的生活稳定的同时更能丰富。因此,忠诚心也是个理所当然的事情。终身雇佣制的优势在于雇佣安定性和收入的稳定性,也促使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心和技术革新的加强。

二、年功序列制

(一)年功序列制的概念

“年功序列”制度是日本企业人事制度的一个特征。“年功序列”是指工龄延长,工资上涨,处于上升阶段的惯例。另外,个人的资质和能力,只年限无论业绩进行评价,称为“年功序列”。

(二)年功序列的形成

日本社会中,自古以来,有尊重长辈的习惯。所以在企业,能力也会根据工龄延长会有所提高,对企业的贡献也在日益增加。但是,也不是认为如果没有能力谁都能提高地位。地位高的话,同样的职员中,有能力和业绩高出很多的人才可挑选为晋升者也会在所难免。“年功序列”制度是根据年龄不断增加的同时劳动者的技术和能力积蓄,最终以企业的成绩反映出的想法为基础。结果,具有丰富经验的年长者管理职等职比率就越高。

(三)年功序列的传统优势

日本的企业一般采取长期的雇佣关系,因此在职期间的整体业绩,不是以分别的业绩,每次都得到回报的,而是通过所有的在职期限逐渐得到回报的。另外重视个人能力、技能和集团全体成员的努力。这种思考方式基础上施行的升职人事晋升或进行有关人事等各个领域的机能,将按资排辈地运营。

三、劳动组合制度

(一)劳动组合制度的概念

日本企业工会是日本企业经营的第三根柱子。工会其实是代表工人团体向上司表达意见或协商的一种方式,而非对立的性质。这里的劳动组合是企业的劳动组合。这个劳动组合与不同行业的工会不同。该工会是被限定在企业内部的。

(二)劳动组合制度的形成

二战结束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劳动法也逐步发展起来,工会组织的作用极大加强。自1945年起连续三年分别制定了所谓“劳动三法”,即《工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和《劳动标准法》;随后1947年制定了《职工安定法》、《失业保险法》和《劳动者伤害补偿保险法》;1949年出台了《紧急失业对策法》和《煤矿离职者临时措施法》;195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职业训练法》;1970年代又制定了《职业训练基本计划》。一系列齐全法律条文的出台使得日本企业劳动组合制度不断地完善。

(三)劳动组合制度的传统优势

日本企业的工会成员被限定为科长以下职员。科长以上职员就不能成为工会成员。日本的工会和管理人员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同于西方的工会是站在和企业管理阶层对立的位置。日本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仅是企业也是工会的代表。日本的工会也要参与企业的经营。日本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团结权,于1945年颁布了《工会法》,并于1949年修改制定了新的《工会法》。日本的劳动组合制度是以劳动者为主体,为维护和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提高经济地位而成立的自主团体或联合团体。结语:以上的三个柱子是互相统一、相互影响,共同加强了日本企业的经济活力,缺一不可。为了提高日本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发挥了巨大作用。终身雇用制度正是与日本人信仰的儒家伦理道德相一致而得以在日本盛行,并显示出了巨大生命力。在企业实行终身雇用制的基础上员工可以享有年功序列工资制,再加上劳动组合制度的协调完善,员工与企业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形成了一种"同损同荣"的共同利益关系。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利益一致化,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甚至家族感。员工对企业忠诚服务并关心企业的兴衰发展,从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企业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董伟.论现代日本企业制度系统[J].东北亚论坛,2000,4.

[2]郑易平.日本企业制度析论[J].江苏社会科学,1998,8.

[3]信勇.以萧条为契机的日本企业制度创新[J].日本研究,1999,6.

[4]帕斯卡,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出版社,1981.

第4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与班级管理的特点不谋而合,其共性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特点是,当企业满足了员工的各种需求的时候(如工作环境、薪酬、尊重等),员工的工作效率、创作力将会极大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而班级管理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给学生求学创造最佳条件,给学生提供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学生的这些需求被满足后,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等才会得以提升,综合素质才会显著提高。

1辅导员适当下放权力

有些高职护理班级辅导员喜欢事必躬亲、事无巨细的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中领导和决策占了管理任务的40%左右,中层管理相对要少,而车间主任或者班组长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监督和实施,并衔接好高层、中层与下面工人之间的联系。辅导员相当于班级管理中的高层,或者是中高层,班长、团支书还有各学科代表相当于中层或者班组长,他们的任务就是对辅导员所做出的决策负责监督实施,同时将过程控制情况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要充分支持和信任班组长的工作,给予他们适当自主的权力,发挥班组长管理的职能。

2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意识

正如第一条所说,辅导员要适当下放权力,这样就对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口高职护理大专学生有一个优势是普通高职护理大专学生没有的,就是有一些学生有工作经验,甚至有的学生有管理经验,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个优势,对他们进行管理培训,规范班组长的行为,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意识。另外,班组长也需要监督和约束,除了辅导员对他们的过程控制之外,应该还要有班组长管理条例。

3授人以鱼兼授人以渔,注重方法培训

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培训,让学生受益终生。笔者在多年担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4关注学生心理,提供人文关怀

作为辅导员,一定要深入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笔者在担任对口高职护理大专班学生辅导员期间,自学心理学教材,并结合自己求学期间的心理变化,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

5激励学生,挖掘学生潜力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人的大脑的容量超出想像,因此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继续前行。辅导员一定要帮助学生结合实际确定目标,激励学生为梦想而努力,人只有一步一步的成功,才会更有自信,人的潜力才会不断被挖掘。

6委婉批评,积极引导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辛之助在公司会议上从不否认下属提出的方案,而是提出委婉的意见,然后让下属在实施过程中一步步放弃自己的方案回到预定的正确的轨道上来。曾有人问经营之神,为什么不直接否定不正确的方案,松下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我们不应该泯灭每个人的思想火花,可以让他们在尝试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天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他们有时候想法或者行为错误的时候再加以委婉批评、积极引导,在不断的实践中帮助他们成长。

7展望学习愿景,不断提供学习动力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愿景,愿景就像黑暗中航船的灯塔,指引航船行驶的方向。一个班级甚至每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愿景,愿景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源源不断给汽车提供行驶的动力。学生有了愿景,才会有学习的目标。

8结语

作为对口高职护理大专班的辅导员,针对这一群有着特殊学情的学生,笔者无时无刻不在思索如何高效地管理学生,将学生培养成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得到认可的制度,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中,能够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严成根,李储东.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徐娜.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探索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模式[J].文学教育,2014(14):136.

第5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并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想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起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本文主要对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希望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中小企业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其特殊的体制环境中成长,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限制者企业的发展。面对当前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一定要重视起管理制度的创新,积极的更新制度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下面将对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一、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已经步入到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对企业发展来说,知识的创新对技术技术革命和产品更新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同时在知识创新下企业有必要积极的进行制度改革优化,以便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在市场中健康的发展。其次,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局势,中小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在国际市场中进行竞争,一定要重视起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只有企业不断的研发新的产品技术,提高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对此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经营目的主要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和成本上的限制,更加要重视制度建设,而不是单纯的只追求利益。同时,很多企业中存在人才缺失或者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只有积极更新管理制度,才能均衡各个方面的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此外,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应重视起管理制度的创新。传统的企业集权管理模式在当前社会中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的调整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提高企业的活力,保证各项经营指标得到提升。

二、现代中小企业的制度特点

从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受到限制的。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私营的或者合伙制的企业。这些企业首先在类型上来看,中小企业是自然人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但在这当中的合伙人却也承担这一部分的责任,使得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同时,在产权上存在着高度集中的现象。中小企业中无论是个人业主制企业还是合伙制企业,企业的经营者与持有者通常都是一个人。这个人在企业中有着绝对的权利,导致企业权利过度的集中。其次,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以家族制度为主要的企业制度。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是由个体经商户演变起来的,这些又通常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经营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人情上的来往导致很多制度并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个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此外,管理者和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存在着亲属关系,管理层次不够明确,使得企业管理的稳定性有所丧失。

三、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认识不足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两点明显的错误。首先,当前不少中小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在管理中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甚至始终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制度,只想维持企业的原有管理模式。其次,有一部分企业领导者虽然也知道管理的重要性,但在进行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无法将制度上的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导致管理制度的创新难以付诸于实践。

(二)制度制定不够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比较重视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导致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有所丧失。同时在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明显的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缺少相应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对产品的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这样的情况十分容易将企业陷入到经营危机当中,给企业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管理制度的制定最终只有落实到执行中才能真正的展现出制度的作用。当前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操作流程,但在实际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展现出管理制度的优越性。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人情关系。在进行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会因为私人的关系而网开一面,最终导致执行力度严重的不足。这样的现象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陷主要表现

(一)产权制度的缺失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产权与领导者的个人财产之间是没有明确区分的,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完善产权制度。其次,这些企业在产权结构上是比较单一化的,权利通常集中在一人身上,或者由自家亲属等作为企业其他的工作人员,导致产权结构与家庭关系之间难以脱离。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失,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组织制度缺失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组织制度,通常以传统企业制度而存在。这种形式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我国在相关法律中规定了合伙制的企业经营模式中合伙人同样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中小企业虽然很多采取了合伙制,但所投入的又不多,导致企业很难依靠组织制度来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中小企业中财产通常集中于一人身上,权利的集中和资金的集中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管理制度缺失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缺失是企业规模难以扩大,企业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当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都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常常会呈现出管理随意性强国或者缺少规范化的特点。同时,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靠领导者白手起家而发展起来的,这部分领导者并不善于指挥他人,在员工沟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企业能招到优秀的人才,但始终难以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五、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从世界大范围来看,西方的企业中几乎都形成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并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的推动企业在市场中前行。而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仍然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积极的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探索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推动企业发展。

(一)管理思维的创新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领导者缺少制度创新的认识,难以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导致思想出现了严重的落后现象。思想上的落后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同时也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良的影响。对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应积极的强化自身思维意识,通过市场调查等范式来完善企业管理的制度,认识到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专业培训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创新,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

(二)产权制度上的创新首先,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是推动企业稳定前行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应重视起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同时我国原有的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不利于企业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对此,中小企业应积极的联合起来,将原本松散的资金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本的联合,然后再将资本以借贷等方式来投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去。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使企业的产权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有效的解决资金上的缺失问题。此外,应将企业的人力资本与产权多元化之间结合起来,通过参股的方式来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强化企业的软实力。

(三)管理制度上的创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很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显然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面对当前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作为中小企业一定要先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的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制度的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其次,企业应将充分的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我国中小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应建立起完善的激励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控制企业内部风险问题的发生,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管理人员的能力创新在当今社会中人才是第一发展力,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企业要想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一定要重视起人才的建设和创新。在这当中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对此,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应重视起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提升,多与其他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沟通,达到强化个人的目的,同时要吸收一些外来的好的管理制度,从思想上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管理制度执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企业应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对原有的管理人员应采取二次教育的方式或者专家讲座等方式来进行培养,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和管理意识,保证管理制度能得到落实。此外,也可以聘请一些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到企业中从事工作,在物质上和企业文化上尽量的满足于人才的需求。并建立起一定的激励制度,使表现好的员工能得到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全面推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五)内部监测的创新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要通过纳入管理过程而实现的。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有效性,那么就一定要做好内部的监测,随时控制企业发生的新情况。企业内部监测主要是通过内部建立起的相互制约的机制,能够对企业中的一些事情进行监测,并保证内部的资源合理利用,使企业制度得到完善。

六、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占所有企业的90%,对此更加要重视起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面对当前的市场状况,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积极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与市场需要相结合,同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前进。对此,企业应将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积极创新,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使自身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生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04):41—45.

[2]李淑娟.激励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浅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10):60—66.

[3]文竟.中小企业管理提升有望[J].中国计算机用户,2011,(38):38—40.

[4]吴三清.家族文化影响下的民营家族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有效性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06):54—56.

[5]耿韶磊.中小企业管理如何取得突破[J].中国牧业通讯.养殖场顾问,2011,(09):71—77.

[6]李萍.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几个问题[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05):75—78.

[7]王庆波.推行中小企业管理软件中的若干矛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60—64.

第6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含义;创新

中图分类号: F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3-2

0 引言

管理和创新是国有企业保持发展的必备要素,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局势下,国有企业想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态,提升自身的社会经济效益,就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国有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发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地创新自身的管理制度,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自身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1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含义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指国有企业按照市场的形势和自身实际情况来对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从而保证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不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提升自身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它是国有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技术升级、适应环境变化而采取的管理改良活动。国有企业创新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在经营理念、科学技术、设备工具等方面始终与时俱进,保持锐意进取的发展态势,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有效提升。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对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2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配置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国企有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拥有着先天的独到优势,在财政资金、国家政策上都有很多支持与优惠。国有企业具有规模庞大、资金雄厚、市场占有率高等优势。但由于国有企业拥有以上优势,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市场竞争力较小,被市场淘汰的概率比较低。这些也就使国有企业没有私营企业那么重的危机感与压力感,缺乏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的动力。同时加上国有企业规模过于庞大,人员较多,甚至存在冗员的情况,造成人员机构臃肿,资源浪费量大,整个资源配置的效率也比较低下。因此,相对于突出的私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源配置资源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弊端。

2.2 创新能力不足,规模庞大、改革成效慢

创新能力不足是国企的一大弊端。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低跟其先天特点有关。国有企业相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有着优越的条件和强大的背景,即使国有企业无法继续维持经营,国家也会投入资金进行拯救,形成了国有企业死而不僵的情况。这也造成了国有企业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其规模较庞大,传导效能较慢,因此国有企业进行创新改革的成效也较慢。

2.3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也不断加大内部控制的建设,加强内部管控和风险控制,但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缺陷的问题。①国有企业的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决策有效性不强,董事会很多成员也是国家行政人员,并且同时担任着国有企业的重要职位,董事会负责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指导以及执行公司重大事项。很多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存在着决策能力不高、执行能力不高的问题,而企业的监事会也没有完全发挥监督职能。②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于僵化。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其管理制度建设往往不够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脱节”,使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方面灵活性差,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或难以落到实处。

3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优化

3.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规范稳健经营的必需条件,因此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创新,管理制度与部门职责相匹配,明确各个组织机构、各个岗位、各个人员的职责,保证责任到岗、分工明确,不存在管理空白或者交叉的情况,避免权责不清的情况发生,防止出现问题无法问责、相互扯皮。公司还要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对公司的所有人和财物、所有环节进行监督,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出现,减少不合规经营的概率。国有企业还应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更多,范围更广,更难以预测,所以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决策机制,把科学决策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和决策质量。

3.2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构建创新型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准。所以,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必须要重视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加快构建创新型信息化管理。国有企业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网络之后,就能够更加及时地将企业的业务与经营报告汇报给管理层,从而使公司能够更加精准的掌控市场发展动态,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决策;另外,创新型信息化管理的构建,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使企业各个监理项目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所以信息化管理可最大限度地运用企业的各项资源,提升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运营

规范运营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稳健经营的根本。因此,在国有企业经营中,要紧跟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国有企业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当企业违反经营时可以有法律依据对其进行约束惩罚。要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投融资与信息披露等等,让国有企业能够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健康稳健地良性发展。

3.4 创新企业文化,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运用企业文化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管理的最高境界。随着人们对企业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逐渐成为很多企业提升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任务,所以国有企业不断创新其企业文化,打造具有国企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3.5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国有企业大多发展时间长,人员众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人员工作效率低。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国有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本,最大化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应将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建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又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业绩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鼓励员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创造新的成绩,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使得公司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 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些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源配置效率低、创新不足、内部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努力,对国企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创新能力、完善管理结构,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罗虎.论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业绩评价制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191-197.

第7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电力集团公司成立一年后,决定把**年作为管理年,向管理要效益,我认为这是公司领导的明智之举,对于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但我们的管理工作应从何抓起?什么又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的管理年要出成绩,就必须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我始终认为制度就是这个人的躯体,而文化则是他的灵魂。所以说一个企业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建立规范的制度,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制度就是由一定的社会团体制定的,用以规范团体成员行为的准则。对于企业来讲,制度的最大作用就是来实现人和人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以实现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我厂是一个老的国企,很多规章制度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影子,这些老的框框在几十年前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过我厂的发展。但是现在这些制度落后了,特别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笔更是落后了,主要的表现就是既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造成整个的劳动生产率低下,这样的制度束缚了我们发展的步伐,照这个制度实行,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被市场所淘汰掉。所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机制,解放各个层次职工的思想,激励他们的干劲,还要让职工有一种紧迫感,确实的做到人人干事,天天进步。其次是通过制度的改变,改变我厂职工的意识,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起到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当然,一套成型合理、公正公平的制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建立的,但只要我厂按照这个正确的思路发展下去,肯定会有希望的。

好的制度有了,是不是企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我的回答是:不一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厂的大部分部门都有“禁止吸烟”的标语,但是大家读不吸烟了吗?没有。是吸烟对我们厂真的没有一点危害吗?恰恰相反,危害还很大。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大家都在吸烟前想想吸烟对电厂运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即便没有“禁止吸烟”的标语,大家也不会吸烟。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条例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但它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里似乎有一种隐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下面要讲到的“文化”。

有的事情很奇怪,一个企业汇聚了顶尖的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结果不但没能制造出好的产品,却上演了惨烈的争斗。其实这也很好解释,缺乏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企业充其量是“一盘散沙”,人才越多内耗越严重,就会越快走向衰败。制度是硬件,文化就是软件,没有正确的安装软件,在高档的硬件也是一堆废铁。所以说我厂在建立全新的企业制度时,必须把它建立在以“积极友爱”“合作诚信”为重要内容的文化基础之上,让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个体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风气。并通过对好的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弘扬和建设好的价值观,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8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新常态 国有企业 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国有制企业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如何以国有制企业发展为基础,不断的对国有制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企业的建设速度,大力创新和改革管理制度,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的活力,这是当今国有制企业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

一、加强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

具有合法的法人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因此,在我国国有制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法人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国有制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对管理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确保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坚守自己的岗位,确保人员的最大化利用,避免出现管理空白和职责不清的现象。除此之外,国有制企业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对监事会的职能进行强化,并且建立激励制度和监督机制,鼓励全体员工对公司的人员、财务、工作流程等环节进行监督,杜绝违法现象的出现,降低不合法经营的概率。最后,国有制企业需要建立风险控制制度,随着市场不断的复杂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预测,因此,企业需要对现有的风险决策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方式来辅助决策,大大增强风险的管理,提高决策的质量,确保企业的效益。

二、创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国有制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员基数大,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重视,人员的工作效率低,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国有制企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国有制企业需要将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有效的结合起来,建立从上到下的管理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工作中去,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效率。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和员工激励制度,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积极鼓励员工发掘自身的潜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为企业奉献更大的力量。

三、清理存量调整国有资本优化布局

国有制企业需要采用供给侧改革方案,对现有的资金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对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多的企业进行清理,关闭产能较低和亏损的企业;关闭缺乏盈利模式和长期亏损的企业,最大限度的使用资源;让高成本、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进行停产或者整顿,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减产产能过剩的企业数量;大企业合并小企业,最大限度的使用资源;此外,对国有资本企业需要对进退两全的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积极的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对具有保障性的国有企业进行大力的扶持和帮助,增加国有制企业资本的实力;对国有制企业的工作效率、经营方式和战略目标进行规划,明确国有制企业的主体功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对缺乏竞争力、严重亏损和产能过程的企业需要让位出部分空间,积极的引进民间资本,从而有效的发挥国有制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功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提升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水平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企业想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国有制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重视创新和创造能力,增加创新资金的投入,加强自主研发力度,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国有制企业缺乏创新和创造能力,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设备也比较落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有制企业的发展,无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国有制企业需要不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新能力,推出自主研发的产品,积极的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国有制企业需要向新型产业和新技术行业靠拢,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以市场为基础,积极的向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企业进行学习,向国内外先进的企业学习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创新。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平台,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结束语

国有制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确保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国有制企业发展时间较长,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国有制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国有制企业需要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对管理结构进行完善,加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培训等,为国有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贵.国有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19):104.

第9篇: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融合

一、前言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包括了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其中,非正式制度即主要指企业文化。正式制度是在非正式制度的边界上突变而产生的,因此通常所谓的制度只是正式制度中的一部分,那种妄图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解决企业问题的关键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也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相关性

1.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互相包容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企业管理制度则是企业的躯体,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生命。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随着企业管理的日益完善而渐渐形成的,其精髓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所以企业管理制度推动着企业文化的形成;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又可以说企业管理制度脱胎于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式制度,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也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所以,两者又是相互包含的关系。

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互相促进

企业文化的使命是引导每位员工了解和认同企业价值观,指导员工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引导着企业管理。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则是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体现出来,企业管理制度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强化和具体化,这样企业的发展就与企业文化具有同根性,员工也更容易接受企业文化。同时,依照企业文化的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制度的生命力,在企业文化的支撑下,员工也更容易接受企业管理制度。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融合的深度意义

1.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目标难以实现。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契合则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各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企业效率。可见,在市场经济供求剧烈变化的当下,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有机契合势在必行,企业领导只有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才能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

2.有利于促进企业权利义务的结合

企业主体性主要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结合来体现的,企业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结合,有利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控制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使企业主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害。为此,各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引导员工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有效结合员工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从而使企业管理制度能创造更大的利润。此外,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契合,有效调整了企业组织结构,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效率。

3.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开放,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企业只有选择正确的经营决策,管理者合理运用经营决策,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风险转化为机遇,从而强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只有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高度契合,才能提高员工抵抗风险的意识,降低市场大环境带给企业主体的风险。

四、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发展之道

1.创建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从理论来说,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往往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企业文化不能有机结合管理制度,而是浮于表面和形式,甚至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某些内容相冲突时,企业文化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并运用好“人”这一资源,创建和谐、稳定的人文和制度环境,创造积极、健康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为员工提供向上发展的空间,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进取心和创造力,引导员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理想目标,鼓励员工在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实现个人价值。

2.以管理制度孕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的支持,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倡导、发扬光大,都依靠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企业管理者应对员工进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当员工的责任感上升到为全社会生产服务的层次时,就会自觉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优质的价值观。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企业管理制度,及时纠正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制衡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员工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切实发挥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只有当员工清晰认识到自身的职业道德义务,才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追求精益,生产优质的产品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逐渐形成孕育企业文化的基因。

3.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

从前人们认为文化是“婆婆妈妈”的东西,而现在,如果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就很难有效执行企业战略目标和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出了问题,企业员工就会士气下降,矛盾重重,企业的绩效和利润也随之下降。现代企业强调“以人为本”,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应尊重员工的实用意识和个性表达,发扬民主集中的精神,推动管理制度建设,让企业的管理制度既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念,又代表广大员工的意见。企业文化彰显了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理念深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企业员工生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与企业发展目标协调共振,从而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管理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在日常工作中互相约束和和鼓励,形成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大好局面,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而高效。

4.实现自律和他律融合发展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战略思想、经营目标和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变革和创新企业文化,使之与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当企业管理制度落后于社会发展步伐和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中难以推行的时候,就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协调和激励作用,改变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使两者在规范和价值方面达成一致,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是一种显性的制度,是用“他律”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但只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很容易产生教条主义思想,最终使企业管理机制固滞,窒息企业的创新精神。同时,正式制度之外有着管理不及之处,这就需要企业文化来配合,通过“自律”来激励和约束员工,使他们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见,自律和他律融合发展,软性文化和硬性制度相结合,企业才能严肃活泼,生机勃勃。

五、结语

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硬性管理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具有更强的渗透力。二者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力量,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迎接挑战和抗击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立足于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应改变传统治理模式,融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以此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