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音乐核心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核心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核心论文

第1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关键词]戏剧 核心期刊 高被引论文 期刊评价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60-02

在中国,截至2010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CN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ISSN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正式刊物即有9851种,根据期刊的学术地位分类,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了1980余种中文核心期刊,其中,“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中收录了10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本文将从中选出9种(文学创作类期刊《剧本》除外)作为标本,并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2003年至2013年间的检索数据对该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和所发表的论出详尽分析。

一、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遴选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的九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作为参考源(序号同要目总览):(1)《戏剧艺术》;(2)《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3)《戏曲艺术》;(4)《戏剧文学》;(5)《中国戏剧》;(6)《四川戏剧》;(7)《大舞台》;(8)《上海戏剧》;(9)《中国京剧》。[1]

(二)研究方法

根据邱均平专著《文献计量学》中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检索系统,对这9种期刊分别按照2003年至2013年的时间跨度进行检索,统计出每种期刊的发文量、年度平均发文量、基金发文量、被引频次、被引率以及高被引论文的中图法分类号和研究主题,并根据检索出的各类统计数据做出相应的EXCEL数据表,进而对当代中国戏剧理论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做出文献综述。[2]

二、结果与分析

(一)9种期刊的概况分析

表1 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简介

注:复合影响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由表1可知,这9种期刊都是由国内权威的科研单位创办的,其中包括省级艺术研究院、艺术类高等院校、艺术类协会单位和文化部下属单位;再从创刊时间看,其中4种期刊创刊于1960年以前,3种期刊创刊于1980年以前,另外2种期刊也创刊于1992年以前。因此,无论是从期刊的主办单位还是从创刊时间上,都可以掂量出这9种期刊在国内戏剧研究领域中的份量。

(二)9种期刊的发文统计

由表2可知,这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近11年来的“发文合计”和“每年平均发文”的数量都很可观,反映出我国相关学者的戏剧理论研究热情十分高涨。另外,期刊收录的基金发文,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可以从间接上体现出我国对于戏剧理论研究领域的课题申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在这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发表了数量相当的科研成果论文。

(三)9种期刊的论文被引频次统计

期刊某一年的“被引频次”,是指特定期刊该年所刊登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其他发表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论文能够被引用,尤其是高被引论文,意味着该论文以及该期刊获得了很高的学术认同,是衡量该论文以及该期刊学术水平很重要的评价指标;表3中最新统计的“被引频次”各年数据和累计数据体现出了该期刊刊登的论文获得了学术界广泛的认同。此外,期刊的“被引率”,是指期刊发表的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期刊发文的质量高低;表3中最新统计的“被引率”数据,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出这9种期刊的发文质量,下面将从每种期刊中筛选出高被引论文(被引用10次以上)做进一步研究。

(四)9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统计

表4 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近11年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被引用10次以上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笔者在表3的基础上,筛选出了这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近11年来 112篇高被引论文(被引用10次以上)做了进一步分析,表4中详细列出了每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篇数和被引总频次,由此项数据可以得出,排名靠前的《戏剧艺术》《戏曲艺术》《戏剧》《中国戏剧》《戏剧文学》和《四川戏剧》收录到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居多。

(五)9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中图法分类研究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这9种期刊112篇高被引论文中的绝大部分都包含在“J 艺术”和“I 文学”类目内,其中,“J 艺术”类高被引论文在下列期刊的所有高被引论文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中国戏剧(87.8%)、大舞台(81.5%)、戏曲艺术(79.6%)、四川戏剧(75.8%)、戏剧艺术(75.2%)、戏剧(70.8%)、戏剧文学(68.5%);“I 文学”类高被引论文在下列期刊的所有高被引论文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戏剧(29.2%)、戏剧文学(27.9%)、戏曲艺术(19.4)、戏剧艺术(17.1)、四川戏剧(11.6%)、中国戏剧(6.1%)。

此外,笔者又对这112篇高被引论了“中图法详细类目”分析,可以得出这112篇高被引论文中占比较高的详细类目有“I207.3 戏剧文学评论”“J6 音乐”“J80 戏剧艺术理论”和“J82 中国戏剧艺术”。其中:期刊《戏剧》在“I207.3 戏剧文学评论”和“J80 戏剧艺术理论”两类中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期刊《大舞台》和《四川戏剧》在“J6 音乐”类中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期刊《中国戏剧》《戏曲艺术》和《戏剧文学》在“J82 中国戏剧艺术”类中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戏曲艺术》和《中国戏剧》在“J821 京剧艺术”和“J825 地方剧艺术”两类中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

(六)9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主题研究

表5 9种戏剧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主题研究

观察表5,这9种期刊近11年来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戏曲传承与保护”“中国戏剧事业”“中国传统音乐”“戏剧影视文学”“戏剧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等10个方面。再进一步对2010年以后发表的高被引论主题分析后,笔者得出:虽然在篇数上还是“戏曲传承与保护”占据了第一位,但是一些新兴的研究课题也已经逐渐成为了近三年的研究热点,诸如“创意产业”“动画”“网络电影”和“微电影”等。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详尽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已经成为了我国十分重要的戏剧理论研究阵地,尤其是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戏曲,学术界一直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只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还没有探索出一条非常明确的改革路径。幸运的是,近些年的戏剧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的跨文化交流,以及新兴媒体形式的出现,戏曲已经迈出了与其他文化形式互相融合的脚步,只是,前进的路途应该还很遥远。

【参考文献】

第2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摘 要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的核心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就严重背离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1基本理念。针对当前现状,笔者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改革问题做了1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地位;作用;改革

ABSTRACT

第3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艺术

迄今为止,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儿童艺术各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儿童动漫、儿童影视、儿童广告、儿童游戏、儿童音乐、儿童美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儿童艺术越来越成为儿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近些年看,针对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缩水现象。造成儿童艺术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失衡。以下将简要评述儿童音乐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有机整合,提倡幼儿自主地感受、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鼓励幼儿独有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等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李亚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周洁嫦《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林白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音乐的兴趣》、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陈岚《谈音乐审美教学法》、郑丽《幼儿音乐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

在儿童音乐领域,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儿童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更清楚地呈现,笔者对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1.以国外著名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覃晓宁《铃木音乐教学法给音乐教育的启示》、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刘文靖《奥尔夫教学法浅识》、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梁燕《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影响》、徐颖《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陆建珍《美国综合音乐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谢春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察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2.以针对目前儿童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研究》、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张占春《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反音乐教育”现象》、赵大刚《谈幼儿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误区》、吴欣光《小学音乐教学误区》、侯杰《对综合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3.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赵继红《幼师音乐教材改革初探》、韩天寿、吴霞飞《从幼儿音乐教材视角谈学前教育管理缺失――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调查分析》、《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王信东《云南省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4.以儿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夏珊珊《浅谈幼儿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吴婉媚《儿童舞蹈教育浅探》、陈波《浅谈幼儿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赵焕生《浅谈幼儿舞蹈的编排技法》、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商策《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艺术》、杨秀敏《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樊星《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朱宝仙《少儿舞蹈活动的几点思考》。5.以儿童钢琴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张应辉《儿童钢琴现状思考》、康晓蕴《浅谈儿童钢琴教学》、姜晓琳《怎样培养儿童的钢琴兴趣》、张丹宁《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陈宇兰《谈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罗魏《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李斯娜《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薛瑾《儿童钢琴学习心理问题初探》。6.以儿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田丹《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赫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李福《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宁馨磊《声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教学》、秦玮蔚《儿童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李宝秀《浅谈儿童歌唱教学及兴趣的激发》、陶小卫《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

三、从儿童音乐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儿童音乐心理研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的:1. 从幼儿自身审美心理建构的角度,来说明幼儿音乐审美心理功能的发展与培育。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魏欣《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印小青《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三个标志及特点》、张富生《音乐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从幼儿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3.非智力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张静《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张双琴《歌唱于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王诗春《浅谈钢琴学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孙伟《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馨怡《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余红梅《挖掘音乐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从美育的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李小琰《童心•童话》,张殿柱《美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学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因为这一选题的研究者多是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内容多是对儿童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当然,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颖、论述精彩的论文,但数量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感觉难有新意。因此,要想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必须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对问题表面的分析,应突破传统儿童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模式,过于阐述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而忽略将儿童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理性思考纳入到实践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去,利用理性层面的辩证性思维来看待儿童音乐艺术感性层面的问题,从而获得客观、深入的结果。其次,从审美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审美”是这些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热门词语,可以说针对音乐教育中审美层面的研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们对音乐教育本质了解越来越清楚的表现。很多研究者纷纷从审美的角度展开对音乐教学的分析,其中又以对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审美”这个热点、焦点上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们看到在2004年郭声健博士撰写的《音乐教育论》书中,就对审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后,更多的著作与论文开始对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展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说是现象罗列。许多论文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的感觉。因此,如要从审美角度进行思考,必须要求研究者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在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要从新的角度选题。从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已成为未来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两门甚至更多的相关学科上进行较深较独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等论文中涉及的学科就包括了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知识内容。其实,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里,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避免撞车,较易获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吴跃跃教授国家教育部课题《音乐教育对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实践研究》将音乐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魏豪扬硕士论文《社会音乐教育之音乐艺术培训市场营销研究》是将音乐教育学、文化策划学、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对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客观存在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当然,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跨学科综合与分析。否者,就会感觉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最后,从冷门和盲点上选题,也是目前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焦点、热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有,但还不多。比如以上列举的论文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体现。这样的选题由于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一旦其价值被人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相信这类选题还不少。

综上所述,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占据着勿庸置疑的主导性地位。这样的研究成为热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国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艺术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特别是将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常态。因此,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生长点,是我们儿童音乐艺术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毕竟,儿童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可能性;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4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其美育思想内涵值得人们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给当今美育思想以及音乐教育带来良好的现实启示。

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17世纪上半叶它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人们不仅对世界和自然美有了崭新的认识.人性也得到了复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人们尽情地歌颂美、抒发自己的情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时自然科学哲学探索、文艺创作等都空前活跃、繁荣。笔者旨在阐释该时期美育思想的内涵及对当今美育和音乐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文艺复兴时期羹育观的特点

1美育思想核心和美育教育目标

人文主义是当时美育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精髓是对现世人生的重视把个性自由人生幸福,甚至感官快乐看成是人性的理想。人们提倡人性人权和个性自由,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情感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出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赞美人、歌颂人和培养全知全能的完美的人是当时文学艺术美学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与主要职责。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并顺应自然本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的境界,一系列的思考带来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美育教育途径和方式

(1)注重文学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该时期的作家、艺术家以及思想家、理论家深切感受到文艺的强烈美感教育作用并善于运用文学艺术的特点来宣传和培育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作有《巨人传》《抒情诗集》《十日谈》《愚神颂》《堂吉珂德》等这些作品有的鞭挞了经院教育思想的弊端,有的热情歌颂了大自然以及人世间真挚美好的情感,有的塑造了向往自由世界,具有斗争精神的青年形象,很好地浸染了人们的心灵。wwW.133229.cOM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既有趣又有益.既可以娱人又可以教人它们应该是人生的镜鉴风俗的范型和真理的假象”。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则更是创造了人类文学艺术史的高峰.他通过诗歌及悲、喜剧等多种形式尽情抒发对美的感受以及人类高尚而美好的情感。

(2)把文艺的认识、教益作用融合于”和娱乐、消遣之中德智体美结合采用直观生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悲剧有和“净化”作用指出诗是模仿的艺术.是一种指向教益的娱乐,能够娱情悦性。他们注意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尽可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并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培养,认为学习音乐、舞蹈等知识和技能尽管看不出直接的使用价值.却可以给人们带来奇特的享乐,并得到丰硕的成果,也即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文艺复兴时期美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美育教育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笔者认为,进行美育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日益提升美育教育的地位,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推进社会发展的深刻而又全面的哲学认识。如果说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是对人性的复苏和回归,那么现在的以人为本就是这一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如我国的政治教材中已明确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的效应主要在两个方面,即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设,可以看出其与文艺复兴思想的渊源关系。艺术教育因其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充盈、集中而成为实施美育的最根本或主要的形式它涉及人生的各个层面和人文社会的各个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中有不少对音乐教育有着较高的评价和认识。维多里诺就非常重视音乐的美育教育作用.认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提高感觉和知性的能力都有好处维尔吉利奥则认为音乐这类学问是超脱于实际的利益而自身成为自由的科学,弗莱佛认为.音乐舞蹈对发展人的身心健美有重要意义今天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多地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让生活变得非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的内在目的.它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和教育的愉悦性,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推进和改革的实施日益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再思考

1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中人文主义倾向十分明显,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都出现了多元化、自由化、分工化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音乐教育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提出了综合艺术教育的观点。他认为音乐教育只有和其他姐妹艺术结盟,才能够朝学校的核心课程迈进,更好地发挥美育教育的作用。美育教育也离不开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养料,这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已给我们启示。例如他们认为音乐与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达·芬奇丢勒等艺术家们把艺术作为~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历代音乐流派众多很多都得益于其他学科或是人文哲学思想的启示.如德彪西创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来自于印象主义诗歌和绘画的启示:中国古琴艺术讲究清、微.淡远的意境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今天环境音乐医疗音乐等概念的出现也证明了不同学科领域间的融合渗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性。

2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是美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文艺复兴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今天“寓教于乐思想的前身,同时,我们今天讲求寓教于乐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审视音乐课程价值时指出音乐课程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人类的巨大潜能,当今世界创造潜能的开发被日益得到重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也随之而发生着改变。创造能力与美育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方面美育教育能开发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需在感受和创造性实践中培养,另方面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又有待于人们将时代精神给予创新性的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好的艺术作品,使人们从中汲取营养、升华心灵,并从中获得灵感,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距今已经过去了3o0多年的时间.但它的美育思想精华却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值得我们不断去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1]涂途西方美育史话[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8

第5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关键词:方妙英;楚地民歌;三声腔;哭嫁歌;五句子歌及其变体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2

方妙英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随后在武汉音乐学院执教逾30年,1984年调入厦门大学筹建并主持音乐系工作。从教50年以来,她在民族音乐学、音乐评论、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是一位音乐理论功底深厚、音乐创作才能突出、音乐实践经验丰富、音乐教学成就突出的资深音乐家。

1959年,方先生撰写了从事民歌研究的首篇学术论文《江汉平原上的薅草歌》,并于同年6月在《人民音乐》发表。其后,先生便将从事音乐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民歌这片肥沃的田野,并与其结下了难分难解的终身情缘。

尽管方先生对中国民歌的研究是全面的和系统的,但由于其所处地域之限,她在民歌研究中对楚地民歌的研究最为深入、透彻而系统。她在武汉音乐学院执教期间,走遍了湖北省除神农架外的大部分地区,基本了解楚地山河和楚地民风,对楚地民歌情有独钟。自1959年发表《江汉平原上的薅草歌》一文后,便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无私地奉献给了那远古的遗声。

先生撰写了研究楚地民歌的学术论文主要有:《江汉平原上的薅草歌》(《人民音乐》1959年第6期);《绚丽多采的湖北民歌》(《湖北广播》增刊,1980年11月);《论楚宫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中国音乐》1982年增刊);《楚歌三唱》(《音乐爱好者》1985年第2期);《论鄂西土家族哭嫁歌》(《黄钟》1987年第4期);《论楚徵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民族音乐学论文选》,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年出版);《楚声赶句子音乐结构》(《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4期);《论楚羽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黄钟》1997年第2期);《华夏楚声穿号子结构艺术》(1999年4月亚太地区民族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等。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方先生的楚地民歌研究成果:一、楚宫、楚徵、楚羽体系民歌三声腔研究;二、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研究;三、湖北五句子歌及其变体研究。

一、楚宫、楚徵、楚羽体系民歌三声腔研究

楚地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远古长阳人曾经在这里栖息。这里是楚人的家乡,也是巴人的乐土;这里是屈原、昭君的故里,也是土家族生存的家园。先民们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开天辟地、斗恶驱邪,创造了属于本时代的美好生活。

楚人诚挚纯真,忠信好义,无畏无惧,乐观向上。

楚声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楚地民歌自成一体,别具特色。

先生深谙此道。她将楚地民歌归纳为楚宫、楚徵、楚羽三种体系,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论楚宫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论楚徵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和《论楚羽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三篇力作。先生先后在20多年间,足迹遍及江汉大地、荆楚山川,在数以万计的楚歌中,至少对111首民歌作了科学的排队、详尽的考订和仔细的分析,从个性中找出特征,从共性中探求规律,并在文中列出了100首民歌的谱例,进行有说服力的佐证。

“三声腔”在湖北荆楚、鄂中、鄂西地区民间又称“三音歌”,是楚宫、楚徵、楚羽体系民歌音乐思维的核心。

楚宫、楚徵、楚羽体系三声腔是楚地的主要声腔。它们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变化丰富,个性独特。

“楚宫体系以‘宫、角、徵’三声腔为核心,通过‘商’、‘羽’音的装饰和独立运用,分别形成自己独特的‘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调式,它不同于其它的汉族五声调式。”“楚宫体系音乐发展手法最主要的特征是充分运用各种声腔的色彩性对置交替手法,通过同宫系统平行调式声腔的对置交替,向上、下方五度外宫、属宫和下属宫系统,以及大、小三度外宫系统的声腔进行色彩性的对置、交替来烘托有着接近大调性色彩的‘宫’、‘角’,‘徵’三声腔。”

楚徵体系三声腔为“徵、宫、商”,其骨架以四度音程为基础,在该三声腔中,自然音列的旋律音程由连续四度进行排列而成。其装饰手法多样而复杂,它既可运用正音“羽、角”进行装饰,也可运用偏音“清角、变宫、变徵、闰”进行再装饰。此外,楚徵体系三声腔向上、下方四度音程引伸和扩张,使楚徵体系民歌更具本地区风格。

楚宫体系三声腔和楚徵体系三声腔中由于两者都含有“宫、徵”两音,差异只有一音,因此,在这两种不同体系的声腔中,还可以进行同宫系统和非同宫系统的色彩性对置和交替运用。它们均属单一三声腔体系。

楚羽体系是单一三声腔和双三声腔的复合体系。楚羽体系的单一三声腔以“羽、宫、商”三声腔为核心,运用“角”、“徵”音进行装饰。楚羽体系的双三声腔可有两种类型的嵌接类型,即相同结构的嵌接和不同结构的嵌接。此外,先生还对同一结构内三声腔在声腔上的对置、变音的选择运用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论述。

第6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摘 要 通过搜集、查阅2003-2013年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大众健美操创编的科研论文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大众健美操创编方面的科研成果,分析现存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众健美操 编排 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2003-2013年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有关大众健美操方面的科研论文发现,有关大众健美操的论文共7065篇,对大众健美操编排进行研究的文章共有49篇,占大众健美操科研论文总数的0.69%左右,主要围绕编排原则和方法、动作、音乐、队形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文章大多数都是单一的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大众健美操创编全方位系统深入研究的论文是极少的。本文通过对这49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试图将大众健美操的创编系统化、完整化。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系统地查阅了2003-2013年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健美操的科研论文,共7065篇,其中有关大众健美操编排的文章共有49篇。

(二)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有关大众健美操编排的49篇科研论文进行分类,并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

(三)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3-2013年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大众健美操的科研论文共7065篇,关于大众健美操创编的共有49篇,占总数的0.69%,其中在编排原则,音乐,队形等方面,各方面所占的比例如表1:

(二)大众健美操创编原则、方法研究

大众健美操的传播面非常的广泛,因为其易于学习,在拥有极高的健身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艺术美感的特点,所以在学校和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学习人群,动作的编排也具有针对性,因此要依据一定的创编原则才能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依旧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赵凯在《价值工程原理在大众健美操创编方法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在编排大众健美操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练习对象,选择动作类型和所要添加的音乐,依据大众健美操编排的原则进行编排[1]。在郝素红,樊海云在其《论健身健美操的创编》论文中也说到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健身健美操的创编要根据一定的目的(锻炼、表演、比赛),遵循一定的原则,将健身操的各个部分有目的的统一起来,已达到其创编的目的和效果[2]。众所周知大众健美操的创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个创编原则包含什么内容呢?井红艳在她的《浅议大众健美操的创编原则》中通过对大众健美操的特点、功能分析、提出大众健美操编排应遵循全面性、针对性、合理性、艺术性的原则,以提高编排的艺术效果[3]。

以创编原则为指导,通过一定的方法就能完成大众健美操的创编。大众健美操的创编方法是根据有氧运动的原则将规范的基本步伐与躯干运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操类套路。创编不同于编排,编排是将所有的素材有机的编排组织在一起,达到编排的特殊要求为目的。创编是带有创造性的编排,来源于基础的编排。张慧敏在《浅谈健身性健美操的创编方法》对健身性健美操创编的具体方法及肢体动作的创编方法做了详细介绍[4]。

通过上述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文章从相同的角度深入到大众健美操创编原则的研究。目前针对大众健美操创编的原则和方法已经相当完善。健美操创编要遵循的原则:(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主要全面锻炼身体;(3)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4)要富有创造性。健美操的创编方法应注意区分单人动作的创编、成套动作的创编。

(三)大众健美操动作创编研究

大众健美操之所以能得到广泛普及推广,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而且动作具有美感。了解或掌握大众健美操近几年动作创编的发展趋势,必须以《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为分析蓝本。《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以下简称《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组织请有关专家创编给适合不同层次人群锻炼的,为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健美操运动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充分发挥健美操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以适应广大群众健身的需求,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学健身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更新至第三套,而三套《大众锻炼标准》中改变最大的就是动作的创编。李真真、李晓静、费家明在《三套中级动作的比较研究》中就对这三套大众健美操动作创编的风格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第一套动作编排时单个动作的简单重复,而第二、三套将有氧操化动作加入,基本步法组合更自由、多变[5]。颜庆在《从大众健美操的功能特点谈动作创编要求》中也指出,现在的大众健美操动作设计和创编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健美操的健身、审美、娱乐等特点并有机结合[6]。。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出,国内对于大众健美操动作创编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且深入。众多的学者通过对《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的研究,已经准确的把握住了目前大众健美操动作创编的趋势,即在未来的发展中,大众健美操的动作创编将是健美操与各类舞蹈的完美结合。

第7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体系

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我国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在现代高校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够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不断提高音乐专业教学质量,也使音乐教学的意义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构建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

1.坚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也是我国开放教育精神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服务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就是要以提高技能为目标设计教学进程,提供支持服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都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尽量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把学生需要的、想学的技能传授学生。

2.坚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指的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的依据,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关注社会和学校的需求,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难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划分,才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更需要社会和其他机构的支持,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社会的,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的高级人才,需要学校主动与社会联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实践环境和机会,保持广泛的联系,组建实践基地等形式相对稳定的联系。

3.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音乐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去解决、提高、实现。所以,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确立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从而建立起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课程设计为补充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

二、构建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1.注重基础性实践体系的构建

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往往都是在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中进行构建。在进行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构件时,往往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从表面来看,这一教学环节的构建,似乎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将以往音乐教学中忽略的盲区进行改进。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基础性实践教学往往需要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四年时间,因此基础性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基础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应当结合音乐专业自身的特点,同时要确保其与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内的各种社团,并且有选择地参与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组织下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实现以点带面,通过小规模的活动来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以后立足。

2.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

专业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整个音乐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进行录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素养和目标,而这些也是决定学生在择业时更能胜任表演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由于专业的表演型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对于音乐素养和音乐作品的编排创作等能力,而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却较为欠缺。因此,在进行专业技能实践体系的构建时,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与专长,尽最大的可能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专业技能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教师将舞台展现和实践机会交给专业性较强的学生,却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才华,使得学生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在这种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中,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并且加强他们的专业实践,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新时期综合型人才教育目标的主要体现。

3.构建综合型实践教学体系

在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毕业音乐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一类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往往都被安排到最后一个阶段进行,着无论是对于教学的安排,还是学生的实践技能的积累,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合理的安排。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倒,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想要在综合实践的环节取得较好的成绩,前期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将前期的积累与后期的综合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一,毕业实习这一环节可以将其进行提早地介入。毕业实习往往与学生的就业相挂钩,如果能够将毕业实习提早开始,使学生通过在学校四年的学习与积累,在进入社会后遇到的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些具有很强专业技能而且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学生,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音乐专业的毕业音乐会也是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上交毕业答卷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在毕业音乐会上,可以邀请地方的文艺领导以及同仁亲临演出现场,这不仅是学生为学校上交学习成绩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这种宣传和会演,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第三,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似乎并不是他们的专长,因此在进行选题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的论文选题能够充分结合四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与此同

时,具有较强综合意义的毕业论文,也是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表现。

综上所述,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不断加强对音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平台,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此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熠娜,李蕾.论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黄敏.新形势下构建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学园,2011(10).

[3]黄琼.对构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

[4]李珂.试论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初级阶段声乐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营销,2011(10).

[5]段志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案[J].河南经贸大学学报,2006(5).

第8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 [摘要] 琵琶是民族器乐中音乐表现手法极为丰富的乐器之1,纷繁复杂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手法,极具民族色彩的音响效果使得琵琶成为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丰富的演奏技巧和多样化的音乐决定了1位优秀的琵琶艺术表演家应具备高深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音乐情感表现能力。同时,这两者关系的把握更是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的核心。也就是在乐曲演奏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琵琶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之关系。将高深的演奏技巧融入到乐曲的情感表现中,即在演奏技巧中注重旋律感、节拍节奏感、音乐审美感的培养,同时也将情感表现用于演奏技巧,通过音乐节奏、节拍去表现高深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 演奏技巧 情感表现 关系

Adstract:The pipa is one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of the music with extremely abundant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n th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play skill, the abundant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the acoustics that has the national in color very much makes the pipa become the rarity in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of our country. Abundant play skill and diversified music determine one outstanding pipa art performer should with profundity play skill and abundant music emotion display ability. Meanwhile, assurance , the two of relation play melody , display core of music especially. Is it is it handle play skill and relation that emotion display of pipa well to want while the melody is played to that is, namely a relation between " skill " and " skill ". Incorporate advanced play skill emotion to get melody in behaving , pay attention to melody sense , beat rhythm , music examine cultivation of aesthetic feeling among playing skill, is it use for skill of playing to display emotion at the same time , display the advanced play skill through music rhythm , beat.

Key word:Play the skill The emotion behaves The music is aesthetic Concern

第9篇:音乐核心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音乐教育,开展音乐审美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发展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艺术教育的任务。

所谓的校园文化指校园主体在共同的理想、追求、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校风、校貌等校园精神状态。如各种节日文化活动、系列文学艺术活动、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种学科活动等。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在文化设施、规章制度等方面很容易设立,而作为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的人文精神则需要常年累月、潜移默化的逐渐形成。审美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音乐审美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提高审美品位、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由以乐器、乐音等物质外显的形式为载体的物质文化;以知识、技巧、技能等为表现手段,并借凭乐器形体,声音等物质载体而显现的声乐、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之类的社会文化;以艺术形象情感等为载体的蕴含于艺术形式中心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哲学文化。这三种文化层次之间互相渗透、同体共存,共同构成了音乐这种特殊形态的文化实体。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形势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大大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音乐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育人与导向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归根到底是育人,目标就是教育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等。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知识的传递,使广大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文化价值的不断摄取,逐步学会做人、做事、生活,以及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生动鲜明的旋律和艺术意象感染人,以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部好的音乐做品,对塑造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爱心是校园音乐文化教育中的重点,高校的音乐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播此类人类传承的文化精髓。通过音乐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即统一了学生的思想,面向统一目标,又一致了广大学生的价值理念。

二、音乐教育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一旦产生,必定具有其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能够在一定时期根据学校设置的工作目标,激发学生产生共鸣,营造为目标奋斗的校园氛围。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通过音乐课程教学的形式,在大学生中普及音乐乐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艺术社团音乐指导的方式,对那些有一定的音乐技能基础知识和热爱文艺表演的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辅导,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活跃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无论是学生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还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兴趣小组,在诸如迎新晚会、中秋晚会、联谊会等活动中,音乐是这一校园文化的常规表现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思想性引导和训练,以主体性音乐表演来统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凝聚力;以催人奋进、健康向上的励志音乐作品,鼓舞学生,让好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主题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动机。通过内容丰富、格调高雅、主题鲜明的系列校园音乐活动,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活力的同时,也将会很大程度上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

三、音乐教育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

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是指其能够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意义尤为重大。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改变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随之也带来一些列包括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所谓“人的异化”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强和关注高校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有多种方式,对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来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主题是以情感为纽带,强调欣赏作品是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华,在艺术氛围中不知不觉就陶冶和完善了自我的人格。

另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品质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人成熟成长的关键转型时期。当前,大学生们往往强调自我意识、彰显个性,易受外部社会的影响,社会阅历缺乏,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常常会出现困扰和焦虑,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专职教师的职业化程度不够,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往往流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俗套。一些流行音乐日渐走进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所爱。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抵制不良音乐作品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必要的。音乐艺术活动是个人参与的审美历程,而按照审美学的一个流行定义“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对美的规律的能动建造、美的理想自觉追求、美的标准的积极实践。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与外部形象形成相应的交流,通过认知、情感、意志在反复交流中所达到的统一,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让学生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深化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艺术层次

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体现及深化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师生们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感悟到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在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中我们应注意遵循自立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法、有成效。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兼顾知识与情趣的结合,努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接触科学与艺术文化知识的多样性及丰富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张扬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提供了实践、升华的空间。

五、音乐教育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于形象的声音来反映现实生活。音乐审美活动中,通过听觉产生音乐形象,唤起人的大脑中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和视觉的通感效应,促使人想象丰富,进而调动储存的表象,进行重新组合更新,构成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新意象,从而开发智力,增强创造力。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开展音乐审美活动,对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六、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人文精神

通过学校的环境及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教育学中称之为“隐性教育”。在校园文化的发展创设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掌握了以人文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学理念,才能带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环境从物化表层向以文化活动为主体的深层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七、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现途径

1、课外音乐的播送。校园里课外音乐,大多是用校园广播站来传送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运用广播发出动听的声音,让学生的心灵从紧张烦躁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获得平静,在音乐中汲取人类大爱的情操,关注苦难,心生同情,与人友善,保护环境及与各类生灵和睦共处等高尚的情怀。

3、校园歌曲的推进。歌曲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歌词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其描述的艺术景象等都是鲜明生动的,学生可以真切地捕捉作者的思想,与之共鸣,从歌曲中获得德育力量。

4、校园器乐的普及。通过对器乐曲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欣赏,加深了解人类文化的悠久与灿烂,也可以在贝多芬交响曲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另外,通过器乐演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之懂得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音乐是美的灵魂,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校园文化,必须有效的利用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需求,在高等校园里,重视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建设新世纪符合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