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中百合范文

风中百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中百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风中百合范文

你曾是那般的摇曳!

悠扬的歌曲&承载着你多少的梦

数不清了,是的已经数不清了

世人呵

你是否也曾有过如此的梦?

是尘垢玷污了你那颗纯洁的心吗?

还是你本就是如此呢?

不愿再说了……

那颗心已经累了

但请你们去倾听

第2篇:风中百合范文

权德舆

令节在丰岁,皇情喜乂安。

丝竹调六律,簪裾列千官。

烟霜暮景清,水木秋光寒。

筵开曲池上,望尽终南端。

第3篇:风中百合范文

从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两国经贸合作项目集中在能源、环保、技术信息、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频现百亿级大单。中国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不久前由神华集团和国电集团重组而来)与西弗吉尼亚州签署了《页岩气全产业链开发示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额837亿美元。中国石化、中投海外、中国银行和阿拉斯加州政府、阿拉斯加天然气开发公司共同签署了《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联合开发协议》,价值430亿美元。中石油与切尼尔能源公司签署了《关于LNG长约购销的谅解备忘录》,涉及金额110亿美元。

1、我国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并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据外交部消息,中美元首会晤达成多方面重要共识,中方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并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在2018年6月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工作。

评:对外开放是既定国策,步伐不会放缓。金融业大幅放宽准入,利好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有肉吃的地方谁都要抢,外国资本家更不会放过。此外,特斯拉在国内建厂应该不远了。

2、2天2535亿美元!中美创世界经贸合作新纪录。在11月9日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美企业家对话会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称,这两天,两国企业创造了奇迹,经贸合作的金额达到2535亿美元。这既创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纪录,也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上的新纪录。

评:特朗普访华概念股有海伦哲、东华能源等,但是仅有海伦哲成功封板,市场炒作的持续性与力度仍有待观察。

第4篇:风中百合范文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 反射裂缝 防治对策

一 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量剧增,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许多早期建设的水泥砼路面产生了多种破损现象:结构承载能力不足、行车舒适性差、车速难以提高。在近年来道路改建和扩建中,如何有效地处理旧水泥砼路面,在其上加铺沥青砼,以改善使用性能,成为当前“白改黑”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白改黑”工程的关键就是防反射裂缝措施,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水泥砼路面“白改黑”工程中的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和防止技术。

二 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和防止技术

反射裂缝是由于旧砼面层在接缝或裂缝附近的较大位移引起其上方沥青加铺层内出现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它包括因温度变化引起水泥砼膨胀或收缩而产生的水平位移,以及因交通荷载作用而产生的竖向剪切位移。当水泥板块接缝传荷能力不足时,沥青加铺层在接缝处产生的竖向剪切应力会很大,从而在接缝上方的加铺层中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反射裂缝的产生,进而导致面层的开裂和剥落,表面水下渗,造成路面损坏。为此,对水泥砼路面改造技术需进一步分析研究,加强对其建设质量的控制。

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砼面层是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其应力、应变特性与一般的弹性层状体系有较大的差别,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防止反射裂缝主要从应力消散和沥青面层加筋两方面进行考虑,形成以下处理方法:

1)增加沥青层厚度

沥青层厚度的增加意味着弯曲刚度的增加,荷载引发的应力相应减少。较厚的沥青层也减少了旧面板中的温度变化,温度诱发的罩面层中的拉应力也随之减少。增加厚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效果不明显,工程费用增加较大,目前国内没有单纯采用此方法来抑止反射裂缝。

2)设置隔离层

在水泥板块及沥青加铺层中间设置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隔离层,如开级配沥青碎石,来减小沥青面层受到的剪切应力。此方法在以前的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但有一定局限性,一是因为沥青碎石的变形能力有限,只能起延缓作用,不能根治。二是增加沥青碎石后,路面标高抬高较多,不适用于城镇已建成段。

3)加筋沥青层

把纤维加入沥青加铺层的底部,或铺设土工织物形成加筋沥青层,可以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玻纤格栅。玻纤格栅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较低的延伸率和耐高温性能。与沥青砼碾压成一体后,可以明显提高沥青砼的抗弯拉强度,同济大学的试验结果表明,设置玻纤格栅的沥青砼与普通砼相比,抗弯拉强度增加73%。玻纤格栅对反射裂缝的产生有明显的延缓作用。一般在水泥面板注浆处理良好的基础上,设置1层玻纤格栅可延缓2~3年,设置2层玻纤格栅可延缓4~5年。

4)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

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改性材料,提高沥青砼的变形能力和抗剪强度。改性后的沥青砼可铺筑于砼面板和上面层之间,作为应力消减层使用,以适应温度和荷载引起的变形,可抑止反射裂缝的出现。上海浦东路桥2005年研发的“GOSG” 砼即属于此种混合料。“GOSG” 砼是在间断半开级配的沥青砼中加入高粘度沥青改性剂RST。半开级配砼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和RST固有的强韧弹性和可塑性相结合,形成高性能的改性沥青砼,能有效的提高沥青在高温下抗变形和低温下抗裂、抗松散能力,明显增强加铺沥青面层的耐久性,提高沥青抗反射裂缝的能力。试验数据表明,“GOSG” 砼的抗剪切能力和抗疲劳能力比一般砼均提高10~15倍。

5)原有板块打裂或碎石化

破碎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对旧水泥砼路面进行破碎而减少甚至消除水泥砼板块对加铺层的反射裂缝。破碎工艺的过程就是将水泥砼板块破碎成较小的片断或颗粒,这些片断和颗粒因为尺寸减小,相对于车辆荷载来说是更加均匀的结构层,在压实后进行加铺就能有效控制反射裂缝的产生。破碎工艺按破坏特性的不同分为三种:震裂压稳、碎裂压稳和碎石化。震裂压稳和碎裂压稳都是通过特殊设备将水泥砼板块纵向破碎成较短长度,然后用较大的(50t)胶轮压路机碾压大于3次,使其牢固嵌挤在基层顶面上,然后再进行加铺。震裂压稳和碎裂压稳的主要区别是震裂压稳破碎后的裂缝不明显,这与破碎时机械的冲击作用不同有关。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震裂压稳和碎裂压稳技术处理的旧水泥砼路面上的沥青砼加铺层也会产生反射裂缝,与不进行破碎的类似结构相比,其反射裂缝出现的时间和反射裂缝出现的数目有所改善,反射裂缝开始出现的时间推迟2~3年,反射裂缝的数目相对减少20%左右。

碎石化处理用特定的破路机械将原水泥路面破碎成2.5~20cm大小的碎石,经压路机碾压后,使其与原有的基层一起成为新路面基层,再加铺沥青砼面层。破碎后细颗粒集中在路面上部,粗颗粒集中在路面下部,形成类似级配碎石的柔性基层。

目前水泥路面碎石化处理的机械有两种,单头共振式破碎机和多头冲击式破碎机。

单头共振式破碎机以每秒不小于44次的频率,25.4mm的振幅及908kg的力来使砼板破碎。破碎头宽度为15cm,破碎后的砼碎块尺寸一般不大于15cm,多数在2.5至7.5cm。

多头冲击式破碎机有12个或16个重锤两种,每分钟冲击30至35次。行进速度每0~8km/h,机器总重约22t至26t。破碎原理是靠十几个重锤的自重,以每分钟三十多次的频率,落在砼面板上,冲击打碎砼路面板。行走宽度每幅1m到3.9m,破碎后的砼碎块尺寸一般在7.5cm以下。

单头共振式破碎机采用高频低幅的原理,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较小,噪音相对较小,适用于城镇道路,破碎单价较高,约50~55元/m2。

多头冲击式破碎机采用低频高幅的原理,振动强度大,对地下管线影响大,噪音相对较大,适用于公路,破碎单价较低,约25~30元/m2。

三 结束语

“白改黑”工程的关键就是防反射裂缝措施。旧水泥砼路面改建及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和防止技术是我国道路技术领域的一大课题,目前国内外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尚未有成熟的理论和相应的设计规范。因此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旧水泥砼板块处理技术指标、设计参数、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确定加铺层设计方法,制定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和防止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1073-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规范(JTG 073.1―200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 符冠华、曹荣吉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方案综述.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6 卢拥军.玻纤格栅在防治反射裂缝中的应用.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7 程 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措施研究.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第5篇:风中百合范文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NB-UVB 白癜风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80

白癜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治疗比较困难,疗程长,临床上常应用糖皮质激素口服、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往往欠佳且不良反应多。2009年8月~2010年10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80例患者均符合白癜风诊断标准[1],年龄12~60岁,自愿参加本实验,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制剂;未接受过长波及中波紫外线照射及外用药物;无光敏性疾病;无心、肝、肾、眼等系统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2~54岁,平均28.6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3.5个月;局限型15例,节段型8例,散发型13例,肢端型4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2~53岁,平均30.1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1.6个月;局限型18例,节段型6例,散发型10例,肢端型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3次/日,同时给予UV801BL型紫外线照射仪(NB-UVB治疗仪)照射,初始剂量0.2J/cm2,以后每次照射增加0.01J/cm2,至最小红斑量维持,每周照射3次。对照组仅采用NB-UVB照射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修订《白癜风临床疗效标准》判断[2]:①痊愈:白斑全部消退,基本恢复正常肤色;②显效:白斑区色素恢复面积≥50%;好转为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色素恢复面积10%~49%;③无效:白斑区只有潮红,无色素增加或色素恢复面积<1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治疗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临床疗效:80例患者均完成本次试验。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20例,好转7例,无效0例,有效率82.5%;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5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有效率5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照光后皮损部位出现红斑、瘙痒,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影响疗效观察。

讨论

白癜风是常见的易诊而难治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自身免疫学说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3]。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光化学疗法、表皮移植等[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多毛、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座疮样丘疹等;表皮移植仅适用于稳定期白癜风,且不适用于诸如泛发性等大面积白癜风患者。光疗包括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疗法、宽波UVB(BB-UVB)疗法、窄谱UVB(NB-UVB)疗法。与PUVA及普通UVB相比,NB-UVB不仅疗效好,累积照射剂量小,色素恢复较均匀一致,而且光敏性及光毒性反应小,长时间照射皮肤无过度角化,无需口服或外用补骨脂素,致癌性小[5],同时NB-UVB适用范围广,可用于6岁以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NB-UVB可刺激黑素细胞的增殖和移行,当黑素细胞吸收NB-UVB能量后,可刺激酪氨酸酶的活性,加速酪氨酸的氧化和聚合,使黑素合成增加[6];同时UVB照射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包括内皮素-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三烯等,刺激黑素细胞增殖、产生黑素并移行到色素脱失部位致色素恢复;或使皮损边缘正常皮肤黑素细胞向内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7]。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中的活性成分物质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作用,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的不良反应[8]。同时还有免疫调节作用,直接减少色素细胞的损伤与恢复黑色素细胞的功能。

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有效率82.5%,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用NB-UVB照射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所以,认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安全、疗效显著,可供临床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46.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的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第6篇:风中百合范文

[关键词]窄谱中波紫外线;卡泊三醇;稳定期白癜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21-00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NB-UVB combined with calcipotriolt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vitiligo. Methods We took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on the 129 patien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alcipotriol group,NB- UVB group and NB-UVB combined with calcipotriol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NB-UVB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B-UVB phototherapy with ultraviolet irradiation,Wavelength 311nm.The initial dose set to 0.3 J/cm2,after each increase of 10%,2/W;calcipotriol group were used calcipotriol outside the rub,1 times a day;NB-UVB combined with calcipotriol group in every day smearing calcipotriol,with narrow spectrum UVB irradiation;treatment for 24 weeks,three groups in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lesion area,respectively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NB-UV B combined calcipotriol group and calcipotriol group and NB-UVB group,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icacy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6.76,P

Key words:NB-UVB;calcipotriol;stable vitiligo;curative effect

白癜风是一种以表皮黑素细胞消亡形成局限性的色度脱失斑为特点的疾病,可在机体任何部位发病,可多发,易诊难治,发病多呈进展性,影响患者外在美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白癜风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1]。有研究认为,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应用中波窄谱紫外线疗法,效果明确[2]。为探讨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针对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采取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9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均来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二医院皮肤科门诊。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确定患者的体表累及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窄谱中波紫外线组、卡泊三醇组和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窄谱中波紫外线组: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7±2.2)岁,平均病程(3.8±1.3)年;卡泊三醇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2±2.1)岁,平均病程(3.7±1.4)年;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组: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3±2.3)岁,病程(3.5±1.2)年。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入选标准[3]: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订的分型标准,经临床症状、皮肤试验、血液检查、微量元素、wood等检查确诊为稳定期白癜风: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白斑边缘色素加深,没有新的白斑出现。

1.2.2 排除标准[4]:①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者;②小于10岁的儿童;③有癌前期皮肤损害者;④免疫功能低下者;⑤伴有心、肝、肾等系统基础疾病者及其他慢性皮肤系统疾病者;⑥近1个月内进行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光感药物等系统或局部治疗;⑦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等。

1.2.3 仪器和药物: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仪采用德国Wald-mann公司的uv7001k治疗系统,波长311 nm。卡泊三醇软膏,爱尔兰利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100803,15g/支。

1.2.4 治疗过程:窄谱中波紫外线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仪照射,波长311nm,灯管距皮肤20cm。依据Fitzpatrick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等因素确定起始照射剂量,初始剂量定为0.3J/M2,之后每次递增10%,2次/周,固定星期三、星期五上午10点照射;卡泊三醇组:仅用卡泊三醇外擦,每天上午8点1次。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组:在每天上午8点涂抹卡泊三醇的基础上,星期三和星期五在涂抹2h后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方法同窄谱中波紫外线组。在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时,若仅出现轻微瘙痒和红斑,剂量可维持不变;若发生水疱、痛性红斑等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剂量调整为原来的1/3再行治疗。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皮损面积,疗程均为24周,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1.3 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50%;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卡泊三醇组有效率为51.2%,窄谱中波紫外线组有效率为58.1%,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组有效率为88.4%。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组与卡泊三醇组比较,χ2=6.76,P

2.2 不良反应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组与卡泊三醇组以及窄谱中波紫外线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白癜风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疾病、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5]。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可表达1,25-(OH)2-D3受体,该受体可通过调节转录机制影响黑素细胞增生与黑素合成[4,8]。窄谱中波紫外线局部照射治疗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并释放出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和内皮素-1,从而诱导黑素细胞的增殖及分化[6]。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操作简单,单次治疗时间较短,几乎无损伤、无痛苦,患者耐受性好[7]。卡泊三醇作为维生素D3的衍生物,可影响到白癜风的局部免疫反应,作用于特定的T细胞的活化,抑制T细胞向G1晚期的过渡,进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卡泊三醇还通过激活特异性受体来增加黑素的生成[4,8]。研究发现[4,9],联合卡泊三醇外用可增加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同时降低总的中波紫外线剂量和不良反应。

本研究显示:卡泊三醇组有效率为51.2%,窄谱中波紫外线组有效率为58.1%,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组有效率为88.4%。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组与卡泊三醇组及窄谱中波紫外线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

[参考文献]

[1]l丽娟,赵广,乔丽.光疗治疗白癜风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4):263-265.

[2]邓伟,郭在培.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6):702.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4]杨圣菊,蔡恒骥,方晶,等.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效果观察[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6):561-562.

[5]陈嵩.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4,2:65-66.

[6] 孙晓峰.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102-103.

[7]曾文军,王柳均.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颜面部白癜风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9):1346-1347.

[8]Sanchez-Sosa S,Aguirre-Lombardo M,Jimenez-Brito G,et al.Immuno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lymphoid cell infiltrates in vitiligo[J].Clin Exp Immunol,2013,173(2):179-183.

第7篇:风中百合范文

你“好”:

自从去年以来,你就动员全家老小、争先恐后地来到了我的“脑库”,并且把好习惯先生赶出去了。你说对吗?唉,跟你讲也是白讲,谁叫你的名字叫坏习惯呢。

一开始,你教我十八般武艺:忘性大、思想不集中、漏做作业等等。真“谢谢”你这位名气臭烘烘的“师傅”收了我这位“徒弟”。记得以前,我总是不会遗忘任何东西的。当你入住“脑库”时,我就知道坏了。于是我呀,什么事情都记不住。因此,马大哈成了我的绰号。先不说其它,就拿家务来说:妈妈有次让我去买油,结果半途中,这讨厌的坏习惯又来纠缠我,使我买了醋。为了这件事,我还吃了顿”竹笋烤肉“呢。我是不是要送礼谢谢你呢?

好吧!既然你软的不吃,就来硬的。我现在郑重地警告你:限你在一日之内赶紧带领你的家族离开“脑库”,否则,我派“脑库”的紧急队员把你们驱逐出境。让你没得过元宵,吃不到汤圆。

敬祝

快快滚蛋!

第8篇:风中百合范文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依达拉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学名, 又称脑血管意外, 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因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突发性疾病。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大多数的患者经抢救后仍然会留下后遗症, 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例如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受到影响。这些后遗症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患者家属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1]。因此, 寻找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方面显示出了很高的价值, 本文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 其中的60例接受了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效果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中,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8~79岁, 平均年龄(49.1±5.4)岁, 患病平均时间(2.7±2.6)个月。观察组中, 男29例, 女31例, 年龄37~69岁, 平均年龄(46.5±5.7)岁, 患病平均时间(3.2±2.3)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予120例患者对症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治疗, 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处理,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1. 2. 1 对照组 对60例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 注射量为30 mg/次, 混合生理盐水之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30 min内, 距离下一次的注射时间间隔为12 h, 连续治疗1个疗程, 即1个月。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入半夏白术天麻汤, 药方:黄芪35 g、清半夏15 g、白术15 g、茯苓20 g、陈皮和川穹各15 g、天麻35 g、地龙、红花以及郁金各15 g、炒酸枣仁15 g。对于出现大便秘结的患者在上述药方中加入大黄10 g, 心情烦躁者加入栀子10 g。水煎口服, 服用1次/d, 连续治疗1个月。

1. 3 效果判定 采用2009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效果判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过连续1个月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少, 肢体功能均有所恢复, 但是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表1、表2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提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理论认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附属为中风, 多是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 若是忧思郁结会使得病情更加严重[2]。本文采用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于《医学心悟》, 药方中的黄芪、半夏、红花等均是活血通络的良药, 茯苓可以消除脾困, 具有降脂、抗凝的价值, 多种中药联合使用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综合免疫力, 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效药物, 应该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建欣, 杨素娟.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型急性脑卒中45例. 河南中医, 2010, 30(9):855-856.

第9篇:风中百合范文

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Etanercept,ETA)〕是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p75的膜外区与IgG的Fc段构建的融合蛋白,可特异性地阻断TNF-α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1〕。本文对照观察ETA治疗活动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以探讨老年RA的最佳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来自于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诊断标准〔2〕。其中ETA治疗老年组20例,女11例,男9例,年龄60~79岁,平均(65±6)岁。非ETA治疗老年组26例,女16例,男10例,年龄61~76岁,平均(65±4)岁。ETA治疗非老年组32例,女24例,男8例,年龄18~58岁,平均(46±11)岁。

1.2方法ETA治疗老年组与ETA治疗非老年组每周2次应用ETA 25 mg皮下注射,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口服甲氨蝶呤10 mg/w或来氟米特20 mg/d;非ETA治疗老年组口服甲氨蝶呤10 mg/w或来氟米特20 mg/d。所有患者记录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分类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并进行DAS28与ACR20、50、70评估。ACR20〔3〕为患者压痛及肿胀关节数有20%的改善以及下列5项中至少3项有20%改善,包括休息痛、日常生活能力、医生评价、患者评价、血沉或C反应蛋白。ACR50、ACR70采用相同的标准分别定义为50%及70%的提高。

1.3记录不良反应随时记录皮疹、发热、寒战、胃肠道反应及注射部位反应等,详细记录其发生时间、程度、频率、持续时间、采取措施。定期复查肝功、血、尿常规。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数据以x±s表示,样本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ETA治疗老年RA疗效与非ETA治疗老年组相比较,ETA治疗老年组和ETA治疗非老年组治疗后的IgM型RF、ESR、CRP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低于非ETA治疗老年组;ETA治疗非老年组治疗后的IgM型RF水平明显低于ETA治疗老年组,见表1。在ACR20、50、70上,三组均有显著的改善,提示三种治疗均有效;但达到ACR50、70的患者,ETA治疗老年组(90%)和ETA治疗非老年组(93.7%)明显高于非ETA治疗老年组的65.4%(P

2.2不良反应ETA治疗老年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血白细胞下降1例,肝功能异常1例;非ETA治疗老年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血白细胞下降2例,肝功能异常1例,皮疹1例;ETA治疗非老年组血白细胞下降2例,肝功能异常1例。三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均未停药。

3讨论

RA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发病高峰为30~60岁,约有1/3在60岁以后发病。老年RA的临床特点主要有男女发病比例约1∶1,多急性起病,大关节受累常见,RF检出率低,关节病变后果严重,预后较差〔4〕。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硫酸羟氯喹等均可有效治疗RA,延缓疾病进展。但对于应用上述药物治疗老年RA患者存在以下问题:①所有的DMARD均起效缓慢,至少需要1~3个月,而急性发作是老年RA的突出表现,所以能够迅速有效缓解病情的药物是治疗老年RA的首选;②所有的DMARD的毒副作用均较大,而老年RA患者年老体弱,体内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并常常合并有慢性疾病,因此DMARD的不良反应在老年RA患者中更易出现;③老

年人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下降,口服药物的依从性差是治疗过程中的障碍之一。TNF-α是RA发病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细胞因子,可刺激关节滑膜细胞增殖,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骨与软骨破坏的细胞因子和金属蛋白酶以及炎症效应分子前列腺素。ETA是TNF-α受体融合蛋白,通过中和TNF-α的生物学效应,特异性地阻断RA 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可迅速地减轻关节炎症、有效缓解病情、抑制RA关节破坏〔1〕。本试验中ETA治疗组和ETA治疗非老年组治疗后的IgM型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低于非ETA治疗组;在ACR20、50、70上,三组均有显著的改善,提示三种治疗均有效;但达到ACR50、70的患者,ETA治疗组(90%)和ETA治疗非老年组(93.7%)明显高于非ETA治疗组的65.4%,ETA治疗组与ETA治疗非老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ETA注射治疗RA疗效更佳与传统应用的DMARD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表明,ETA对活动性老年RA患者疗效肯定,起效快,利于迅速控制症状,改善患者预后。ETA注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低,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较好,可以作为老年RA治疗的首选药物与传统的DMARD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Toussirot E,Wendling D.The use of TNF-alpha blocking agen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n update〔J〕.Exp Opin Pharmacother,2007;8:2089-107.

2Arnett FC,Edworth SM,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1988;31:315-2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