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低保提标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全面落实民生工程实事
根据市委、市政府2013年民生工程100件实事的安排,区委、区政府斌予我局实施的一共18件,其中执行上级政策规定的11件,区里新增安排的7件。通过实施,大部分民生实事基本落实。
1、提标工作落实到位。其中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4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70元提高到2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仍按每人每年4800元执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0元,达到220元;上世纪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水平每人每月提高20元,城市户口达到285元,农村户口达到245元;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0元。同时对重点优抚对象、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的生活补助均按新的标准规定执行,在春节之前全部调标发放到位。
2、政策性补助和改革工作落实。其中继续为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继续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区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822人;积极推进城乡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实行省、区财政两级负担,全区安置2011年度冬季退役士兵和复员士官122人,发放补助共计207.5万元;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在街道办事处设立4个救助点和8个社区救助引导点;同时与东河医院签订每月派清洁工对东桥路流浪乞讨人员聚集点清扫脏物和消毒四次的协议。救助中,民政局还加强街头巡查,给流浪乞讨人员送衣物、送食品,将精神病患者送到医院医治。
3、社区建设与管理全面推进。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中心城区社区居委会设置布局规划;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8万元,社区书记、主任每月生活补贴提高到1800元,其他工作人员提高到1600元;工资福利标准目前在全省最高。同时启动一批社区标准化和街道中心社区项目建设,协商市直部门(单位)无偿提供了一批闲置用房,为着力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问题创造了条件;各街道己选定打造4个精品社区,目前正在开展工作。在章江新区B6地块建设的一处大型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己开工。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构建“感知型社区”,已由移动分公司起草建设信息呼叫平台实施方案。
二、重点业务工作有效推进
1、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全面坚持了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听证评议、张榜公示制度;强化责任,建立审核调查民政所长签字、民政所盖章的责任机制,使规范管理和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全区保障城乡低保对象9018户,18309人,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对象550多人。
2、加强救灾救济。全区下拨救灾款111万元,对灾民和困难群众进行春荒期间生活救助。根据出现的自然灾害,及时上报了灾情信息,落实了救灾应急预案,并开展“5.12”防灾减灾日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活动。
3、推进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指导水西镇永安村创建1个精品农村社区。省政府下拔我区的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全部由区财政全额发放到位。村(社区)坚持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落实了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及时提高抚恤补助标准,严格执行各类残疾人员评残标准,及时办理残疾军人残疾抚恤关系落户,按时完成各类优抚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零散烈士墓搬迁工作,将与市民政局统一进行。
5、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提高我区农村五保供养管理水平和能力,5所农村敬老院全部落实事业编制,工资福利参照全区其他养事不养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参保)标准执行,院长月工资不低于1800元,财务人员基本上由镇财务人员兼任。同时对五保供养资金和卫生、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强化责任,及时排除隐患,使每个敬老院保障了五保对象的生活和居住安全。同时加强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对全区现有11所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年度检查,并建议杨仙老年公寓和厚德医院探索发展养老、康复、医疗为一体的服务项目;在添立养生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系统,增设了居家养老配餐送餐服务内容。
6、加强社会事务工作。一是规范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从今年起,逐步推行了公益性、福利性、社会服务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并加强监管,坚决取缔非法组织和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活动。上半年,全区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26个。二是依法开展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全区登记结婚2797对,出具婚姻状况证明5086件,办理收养登记23件。三是完成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全区5个镇57个村共设置标牌69块。
三、存在问题
1、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标准化建设难度大。主要原因是现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没有扩展空间,辖区内闲置用房协调难度大,新建、购买缺乏资金,也没有地皮可新建。
2、社会救助家庭收入和经济状况核定机制不完善,在审核审批城乡低保调查取证和清退低保对象工作中,普遍存在较大难度。
3、转业士官安置工作单位难度大,需安置工作单位的人数多,个人企望和要求高,能安置去的事业单位少,企业单位不愿去,因此形成难安置的突出矛盾,并存在不办手续、不报到,长时间拖延难落实的现象。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社区居委会设置规划,抓好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标准化建设,指导相关镇、街道办事处打造6个精品社区,举办一期社区干部培训班。
2、继续抓好城乡社会救助。重点抓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坚持动态管理,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进行妥善清退;抓好大病医疗、流浪乞讨、重症精神病、尿毒症血透、妇女“两癌”、儿童“两病”等各类困难人员的救助。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全区1013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94名即时帮扶人员,已有6188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1221人纳入分散特困供养范围;近年来,共给予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予以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9.8万余元。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综合覆盖率达到72.6%。
(二)残疾、未成年、困难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一是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未成年人生活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孤困儿童325人,其中困境儿童70人,事实无人抚养211人;孤儿44人;留守儿童476人,三年来共发放资金420万元,并且全部确定了监护人,签订了监护协议,100%落实了保障政策。二是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全区现有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3240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5614人,两项补贴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保障困难老年人生活。全区2763名60—99岁低保老年人中,有2155名6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待遇,已全部按月发放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
(三)慈善助力脱贫攻坚持续发力。2015年至今区民政局慈善总会累计出资581.72万余元,助力全区脱贫攻坚战,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必备家具、过冬棉衣被、电暖气等物资。会同区扶贫办建立了“情暖水城”爱心众筹平台。开展了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等五大救助项目。
(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区民政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动员全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工作方案,两次召开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推进会;创立了“党建引领+精准脱贫”品牌。全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项目22个,投入资金47万元。
二、民政扶贫领域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民政救助兜底政策。近年来,区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总体部署,一是相继配套出台了我区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相关文件,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社会救助工作在脱贫攻坚中制度、能力、信息、资金、监管等五个方面统筹的政策措施,二是按照《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文件规定,通过进一步放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的认定条件,将89名建档立卡残疾人新增纳入低保单人保救助范围;并且进一步延长贫困户家庭不在符合享受低保条件后的渐退期,由原来的延保3-6个月延长至现在的6个月,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进一步得到有效衔接。三是严格执行市民政局《关于指导基层落实民政社会救助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于贫困家庭刚性支出的有关规定,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低保核算家庭收入时:1.将贫困户中残疾人康复治疗、配备康复器材的必要支出进行扣减;2.将贫困户中大病患者个人自负医疗费用、门诊费用、长期服药费用等必要支出进行扣减;3.将贫困户中因教育产生的必要支出进行扣减;4.将贫困户因就业产生的交通费、培训费、伙食费等必要支出进行扣减;进一步加大了低保政策的覆盖面。三是为确保困难群众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区民政局进一步简政放权,将临时救助审批权直接下放至各镇(街),并于2019年10月份在全区14个镇(街)、园区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各镇(街)总计拨款95.99万元,用于开展临时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全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公开展临时救助9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8万余元,有效保障了贫困户面对突发困难时的基本生活水平。
(二)全面开展大排查、扶贫数据比对工作,确保精准扶贫。今年是脱贫攻坚验收之年,区民政局结合全区民政兜底政策自查活动,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逐人逐户的入户排查。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全区未纳入低保范围的1300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通过这次排查,将其中符合条件的146户贫困户纳入了低保救助保障范围,并且对剩余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154户贫困户建立了动态管理台账,对于其中重残重疾、有返贫风险的贫困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定期进行复查。二是今年6月份,区民政局结合兜底政策自查活动,通过系统内提取各项疑似数据,并进行逐条分析整改,坚决杜绝“错保”、“漏保”、“该吃五保吃低保”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民政兜底政策“不漏一人、不漏一户”。1.通过低保系统提取出497名60岁以上建档立卡单人低保户,并逐人逐户进行核实,将其中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220人转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于107名符合特困条件但坚持自愿要求享受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县级民政部门与其签订协议并留存备查。2.通过与扶贫办数据比对,提取出89户低保户疑似存在“保人不保户” 问题,通过调查核实,将其中确实应该纳入低保范围的5名家庭成员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剩余84户低保户家庭成员因去世、出嫁、成年就业等原因不能纳入保障范围。三是对因“漏发”、“错发”造成未足额领取救助资金的贫困户全部予以补发资金。今年上半年以来,通过自查自纠,社会救助科对因转五保时审批不及时,导致低保金发放断档的7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发低保资金4.6万余元;养老科对因申请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不及时造成少发补贴的38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发资金12.89万元;社会事务科对462人建档立卡残疾人补发困难生活补贴4.4万元,对378人建档立卡残疾人补发重度护理补贴6.4万元。
(三)切实逐年提高民政兜底保障水平。近年来,区民政局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逐年提高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财政足额安排配套资金,周密做好了困难群众提标提补工作。截止2020年6月,农村低保标准线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至现在的每人每年516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3500元提高至现在的每人每年6708元;享有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一级残疾人,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其他等级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开展全区民政兜底政策自查活动以来,区民政局对全区1847户建档立卡低保户统一提高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低保金提高至225元以上,有力保障了我区建档立卡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
(四)持续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兜底政策人人知晓。今年6月份,区民政局印制12000余份民政兜底政策宣传彩页,并张贴在全区1032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显眼位置。宣传页内容涵盖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孤困儿童政策,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每一项民政兜底政策的申请、审核、审批流程,资金发放金额,让贫困户一看即懂,真正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民政兜底政策。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各镇街专职民政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在低保审批、审核过程中存在对申请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识别不深入等问题。在今年9月底,区民政局组织全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全市民政社会救助工作培训会,对社会救助政策认真学习领会,读懂弄通吃透文件精神,
(二)民政部门和扶贫行业部门相关政策衔接不够。督促各镇(街道)将农村低保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措施,对系统显示已享受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已纳入低保的或显示已退出低保家庭但还未退出的,深入进行信息调查,对各类人员依据现实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系统信息。
(三)基层民政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还有部分群众因对低保、五保申请、临时救助等政策不了解而导致未能及时申报。通过发放社会救助政策明白纸以及利用新闻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途径和形式,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及力度,多角度宣传社会救助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制度特点,使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社会救助方面
1、重点排查已享受低保的贫困户中是否还存在“保人不保户的问题”。下一步,区民政局将继续加大督导、排查力度,由各镇(街)每月提供本辖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和低保户名单,通过每月一次对比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家庭人口数和在保贫困户名单人口数,确保“保人不保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比对,对数据有出入的第一时间反馈给各镇(街)民政所进行核实,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及时变更增加家庭人口,确保扶贫验收期间不出问题。
2、重点排查在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是否还存在“该吃五保吃低保”,以低保政策代替特困政策的问题。下一步将继续通过系统,定期提取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单人保名单,并反馈给各镇(街)民政所进行核实。重点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仍有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符合条件的将遵循贫困户个人意愿,同意转入的要第一时间为其办理特困供养手续,不同意的要与其签订县级民政部门放弃协议。
3、重点排查未纳入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的贫困户是否还存在因重病重疾刚性支出较大,没有纳入低保问题。区民政局下一步将通过前期我局开展“兜底政策自查活动”时,各镇(街)建立的未纳入低保、特困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台账,重点关注其中有重病重疾的人群,是否存在因治疗刚性支出较大造成返贫的,一定要第一时间纳入低保范围。对因重病重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医保报销完二次报销后还个人自负金额巨大的,将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4、继续巩固低保长期公示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继续加大对全区已经纳入保障范围的城乡低保对象公示力度,对群众有异议的要进一步调查核实。对整改后的户数、人数各村(社区)进行长期公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新申请的低保户要求附镇、街一级的公示照片。对在保低保户按要求进行长期公示,做到每季度更换一次,区民政局不定期对公示情况进行抽查。
(二)社会事务方面
1、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发放明白纸、微信等多种方式,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解读宣传。各镇(街道)、园区经办人员在办理低保证和残疾人证时,要当面告知残疾人应享受的相关政策并发放明白纸,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地落实。
2、继续与残联组织对持有残疾人证但没有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进行排查。将“两项补贴”数据与火化、低保和残联残疾人证数据进行比对,可疑数据逐一排查核实,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及时更新残疾人“两项补贴”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3、进一步延伸服务手臂,切实杜绝因残疾人不了解政策、主动办理有困难等情况而领取不到补贴的现象。安排各镇(街道)、园区民政所采取主动上门办理、电话邀请办理、代为办理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服务手段,确保应保尽保。
(三)养老方面
1、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好经济困难老年人申领程序。要重点根据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聊民发〔2018〕209号)文件规定,明确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由老年人本人(申请人)或由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提交《老年人补贴申请表》。本人或其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要夯实村(居)民委员会责任,要由村干部帮其代为申请。
2、继续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经济困难老年人排查力度。养老科下一步将对全区所有低保户中60周岁以上人员进行排查,并重点筛查扶贫办下发扶贫名单中6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现符合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条件的建档立卡老年人但是未领取待遇的,将及时给与补发。
(四)建档立卡未成年方面
1、继续组织开展建档立卡未成年人政策落实情况摸排走访工作。要通过逐户逐人的核对情况,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儿童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2、全力保障建档立卡孤困儿童的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困难儿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群体,资金的能否及时有效的发放,决定着困难儿童的基本生活水平。因此,区民政局对符合条件申请建档立卡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的简化审批流程,当月审批当月发放,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帮扶责任人的作用。区民政局通过夯实未成年人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进一步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帮扶责任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孤困儿童的家庭探视责任,第一时间了解需要监护或照料的儿童情况。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粮油生产稳中有升。以科技入户为抓手,通过市级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及时做好油菜、小麦、水稻种植的服务工作,全镇4.96万亩油菜,3.05万亩小麦,6.5万亩水稻,战胜了干旱等自然灾害,取得粮油生产大丰收。二是特色规模农业快速发展。以桴槎蔬菜制作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发展农户+基地模式生产露天蔬菜5000亩,全镇水生蔬菜(莲藕)发展到1722亩,紫云英2242亩。在沿山一带组建金浩苗木合作社,新建花卉苗木基地1050亩;引进亿本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新建园林绿化基地1000亩;在龙城社区组建市美丽春天有限公司,新建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在新展村新建生产瓜蒌基地800亩。三是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扎实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为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全镇新增肉鸡专业大户3户,其中和诚养殖公司年出栏肉鸡80万只;久隆肉鸡养殖场,年出栏肉鸡30万只;红光养殖场,年出栏肉鸡20万只。四是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东海水泥、莱斯生物、永正工贸、阿达建材等一批规上企业生产销售旺盛。驴肉食品、粉丝、大米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运行状况良好,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五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引进投资8750万元的农业生态示范基地,投资1.4亿元的啤酒干酵母、豆粨蛋白粉加工项目和投资9125万元的科技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同时,与县永江米业有限公司、正峰钢结构有限公司就年产300吨绿色大米净加工、年产2.5万吨钢结构生产项目签订意向协议,拟投资金额1.1亿元人民币,为本镇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镇村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清淤10000方以上塘坝48口,10000方以下塘坝140口,清淤沟渠5条,改造和新建泵站4台套,总功率89千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入446.5万元,完成全镇14.98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县级土地复垦工程,完成200亩复垦任务;高标准良田改造工程,完成2012年度1.81万亩的后期工作,2013年度1.2亩改造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红光、富光两村省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总计14.59公里的砂石路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已完成勘界、测绘、评审、征迁等前期工作。三是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深入。投入资金35万元,购置垃圾处理设施;投资28万元,整治王万元等重要节点15处;建立共计128人的专职保洁员队伍,做到定人、定点、定量,保证每天有人保洁,每片有人清扫,步入常态化轨道。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评。四是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晨光美好乡村属于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之一,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工程”的要求,投资500万,修建水泥路2.4公里,沥青路面0.32公里,砂石路0.36公里,铺设路牙石3000米,安装太阳能节能灯100盏;修建供水管道3.2公里,排水管道2.88公里,设置消防栓15个;绿化植树3150棵,草坪1000平方;房屋立面改造219户,拆迁危房16户,完成了10千伏高压线电线下地改造任务;清淤水塘13口,农田整理500亩,新建占地30亩的农民公园,亭、廊、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
(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累计为在册农村低保875户,1839人,发放低保金225万元;五保户569人,发放五保生活补助金151万元;大病救助累计88人次,发放救助金35.2万元;新农保参保人数达63690人,参合率99.9%;全镇80周岁以上老人2045人,发放津贴81.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超额完成,超出县下达任务的8.5%,为近12000人发放养老金980万元。深入推进计生工作机制创新,坚持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并举,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195人,发放21.48万元,对符合奖励扶助扩面条件的151人,发放14.66万元。投入45万元,修缮中学、育才小学宿舍、围墙等,教育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重视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各类体育赛事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基本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重视群团等部门工作,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工作有序开展。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对全镇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死角、无盲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工作,建立健全了镇、村、组三级网络,积极协助群众依法维权,有效化解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努力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治安巡查和群防群治工作,刑事案件和“四类”可防性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始终保持“为民、务实、勤政、清廉”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全年预计45万元,与去年同期下降43%。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书面意见9条,办结率100%。
二、关于2014年工作
2014年,我镇各项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的,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目标,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幸福。2014年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14.79亿,其中农业总产值2.28亿,工业总产值7.5亿(规上企业5.18亿),三产总收入5.01亿。确保完成税收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57元,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我镇在政策规划、工业基础、人力资源、土地成本、土地租赁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领导带头招商、产业招商,推进组团招商、专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牵动性强、贡献率大的项目,强化跟踪落实,及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对得上、引得进、争得来。继续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和服务好企业的技改扩规工作。切实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对企业的依法监督、协调和指导,加强宣传和培训,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大力推进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且经济附加值高的特色品种,推行以特色农产品为纽带的规模经营模式,积极打造、王铁、施集等村(社区)的葡萄、蓝莓等设施水果、精品水果基地建设。支持和引导农户自主投资、自主生产、自主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推行“农户+基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计划2014年度流转土地5000亩。加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力度,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抓好农村“三资”服务和农民负担监管工作,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全面加快建设步伐,统筹镇村同步发展
以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巩固农户改厕、棚舍整治、庭园绿化等建设成果。计划投入资金70万元,对镇西占地30亩的王万元三角区和镇东占地25亩的小韩公园进行全面景观绿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国家通镇、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路建设正常运行。计划实施村村通道路网络升级20公里,同时,加强道路安保工作,投资40万元安装道路标志标牌和路肩维护升级改造。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溉、沟渠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改造整治蓄水1万方以上当家塘40口,改造新建小型泵站8台套,总功率280千瓦。按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投资3600万元的污水厂建设和投资6800万元的河综合治理工作。继续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背街小巷、主次干道镇容村貌整治力度,营造优美和谐环境。积极推进集镇建设,扩容提质、完善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引导人口、产业向城镇集中,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镇。
(四)扎实推进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继续抓好社会救助和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征缴覆盖面,规范城乡低保评审程序,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强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加大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努力培育新型农民。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创新服务方法,严处违法生育,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
(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增强镇村服务功能。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隐患排查、积案化解活动,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预案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和事故隐患排查,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打造平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