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靠谱论文范文

靠谱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靠谱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靠谱论文

第1篇:靠谱论文范文

关键词:普遍服务;大众市场;利润;价值;网络均富

1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

传统经营者都千方百计把有钱人的腰包当作主要市场目标,因为赚富人的钱更容易。于是就有了专门为少数有钱人建造的总统套房和几百万元的高级轿车。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这种高端市场策略在许多领域越来越遇到麻烦。因为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沿着物质生产的直线模式无限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市场从短缺经济进入了全面过剩,经济萧条可能是未来社会长期的表现形式。当高端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以后,社会生产力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有远见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网络产业领域,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的转变趋势更加明显。根据网络经济法则,网络的使用价值与用户的平方成正比。根据信息流通规则,如果一个信息网络只有少数有钱人使用,谈何信息流量?有差异才产生信息流通的势能。在电信发展史上,已经有过不少采用高端市场战略而失败的教训。像可视电话、“铱星”系统和新加坡的CDMA等等,仅靠少量高端用户难以支撑一个必须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网络,其结果是要么公司破产,要么把新建的网络全部拆除!

2资源稀缺和欲望无限

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欲望无限前提下的理论体系,基础资源是钢铁和能源。网络经济的基础资源是沙子(硅)和信息,资源不再稀缺,欲望也不再无限。网络服务的成本构成与价值实现形式正在给传统理论带来严重的挑战。

虽然早就有人提出过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但是直到20世纪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才使人类真正意识到过去的“康壮大道”已经不能再走下去了。

经济实践证明,未来社会不是物欲无限膨胀的社会。因为人类的理性迟早会认识到,传统经济的病根主要在于金融资本盲目投资生产大量物质产品,反过来遭受资源耗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双双恶化的严重报复。人类最终只能依靠网络生产力对物质资源的代替效应,以更低廉的社会成本直接投资全民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

3经济个人主义和网络协同精神

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在200年前就提出一个悖论:人类在追求私人目标时,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操纵下,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和增进社会福利。也就是相信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市场规律又天然具有一种平衡约束力,使每个利己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后被西方经济学称作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这个最优状态在整个西方经济实践中并不存在,传统市场经济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完全依靠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形具有“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偶然性”。假如经济生活中仅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话,那末自由竞争结果更多的是低效率。前美国总统顾问斯蒂格利兹指出:“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市场本身会带来有效而公平的结果,华盛顿将这些观点奉为神明。其实,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之所以看不见,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的确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取消一切管制,市场同样无法运行”。

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纳什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人们在非合作博弈中的平衡状态。最后的结论是,在人们的相互交往过程中,每个行为主体的完全利己主义决策结果肯定是低效率的。它实际上证明了亚当·斯密200年前提出的每个人自私自利就可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的假设的不可实现性。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信息的日益透明,摆脱这种困扰的机会终于来临。人们在多次交往或者重复博弈后发现,遵循平等合作规则要比通过欺诈获得少数几次不义之财更有利。一个新的经济学观点正在形成,那就是:乐意给予者自己将获得最多,只有为他人谋利益,自己才能获得合理利益。

与过去不同的是,网络创造了平等、协作的刚性气氛,网络协同精神受到青睐。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中,唯利是图者越来越没有市场,损人利己者会很快得到报复。只有持平等合作态度,并为他人提供了有用价值者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

4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传统经济教科书的一条刚性定律。“企业目标就是创造超额利润”,“办企业就是要为股东赚钱”等口号也被写进我国许多企业家们的施政纲领。在这样的理论氛围和经营模式中,企业家最关心的是年度利润指标,所谓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导致企业短视。甚至不顾本企业实际条件,看到人家干什么赚钱就要干什么。当一种业务利润下降,就盲目转向另一种业务。

从近期的产业实践来看,往往越是急于获取高额利润,越是离利润更远。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营者很可能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营者很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甚至制造信息不对称),在价格上大做文章。结果,国内外有许多企业由刚成立时的超额利润,到若干年后走向亏损和破产,就是因为沿袭传统经济的企业目标,急功近利而陷入困境。

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社会越来越进步,现代企业目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股份制的初期阶段,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就是要赚取利润,利润率越高,越能吸引股东们的进一步投资。在中期阶段,股东越来越多,董事会成为实际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主要是由一些经营专家组成,这些经营专家最关心的是企业品牌和企业业绩,股票升值还是贬值。股票持有者也希望股票升值而不是利润分红。发展到第三阶段,一个重要标志是股权继续分散,监事会成为企业的实际最高权力机构。监事会的首要责任是约束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在不污染环境、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规律是梅特卡夫法则,就是网络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换句话说,就是网络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财务收益。所以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要首先认识到微利时代的到来,进而还要以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合理利润只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自然结果。

5收益递减和收益递增

传统经济受资源、能源和交易费用的约束,单位生产成本总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一个消费者占有实物财富越多,每增加单位财富对他的使用价值也会下降,从而形成收益递减效应。网络经济较少受资源、能源和交易费用约束,单位服务成本总是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一个人占有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条信息对他的有用性才越大,因而形成收益递增效应。收益递增会造成某些小企业快速无边界扩张,形成新的集中垄断,比如微软公司、英特公司。在新经济领域,垄断可以看作是收益递增规律的逻辑性结果,但它又是破坏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和企业内部非效率性的罪魁祸首。因此各国在产业实践中一方面实行政策性管制,一方面培育竞争对手以限制这种垄断的力量,以寡头形式实现有效竞争。现在看来,过于分散的小企业和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网络时代的最后赢家是大型、分布、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集团。

6数字鸿沟和网络均富

由于网络经济具备一种正反馈效应,也就是先期占有网络资源者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后进入者则难以立足从中获利。换一个角度,一个人已经获得了大量信息,再增加一条信息对他产生的价值概率就高,相反,一个不掌握任何信息近乎的人,给他一条重要信息也毫无价值。也就是更容易造成新的贫富悬殊。

另一方面,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因为优先发展网络产业,利用信息均富效应,很快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据联合国在落后国家的调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高级网络服务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价值远比大城市高,那里的居民在特定情况下愿意支付高于城市的通信价格。当大运营商们对广大农村电信市场还不屑一顾的时候,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看到这里孕育着重要的潜在市场。

从自然属性看,工业商品在于内部性和独占性,信息服务在于外部性和共享性。也就是说,信息价值与价格(趋于成本)取向是相背离的。所以总体上讲,工业经济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网络经济更能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出现数字鸿沟的主要问题在于按照传统市场经济规则使价格与价值脱节,要想使农村的潜在市场变成显在市场,社会尚缺少一种为穷人服务也有利可图的制度安排和机制。

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以专项基金方式贴补边远地区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过高部分,也就是形成一种服务穷人也不吃亏的制度安排。

第2篇:靠谱论文范文

1、选择其他渠道投稿。拒稿原因分有很多种,首先是没有通过外审。这通常是因为论文文稿不佳或者是不符合期刊的类型。如果是质量不佳那就可以尝试更低影响因子的期刊投稿,通常会回复“很抱歉,本刊物录用率在10%-25%左右,您的稿件不能被录用”而拒稿。而如果是不符合期刊类型,那可以选择合适的其他期刊进行投稿。

2、对于数据分析有缺陷的不妨将论文放一放,等找到更靠谱的数据支撑或有了更加清晰的结论后再补充进去,这样你的论文就焕然一新了,再投稿被受理的机会会很大。

3、修改论文结构。结构是论文的组织安排,其好坏程度直接关系到论文表达结果,所以整篇文章一定要做好布局和安排。开头、结尾、段落划分、内容衔接是否顺畅等一定要注意,确保通篇是一个完整的严密整体。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靠谱论文范文

由于大部分院校均只给硕士毕业生一次免费的知网机会,而一旦学生无法通过该次知网,将直接面临取消答辩资格、无法顺利从学校毕业的悲惨结局,因而笔者建议硕士毕业生在将毕业论文提交学校机检之前可以对毕业论文进行提前的知网。硕士毕业论文方法:一般硕士论文采用知网VIP5.1或者tmlc2检测,研究生专用的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5.1(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简称知网VIP5.1独有“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该库中记录的是一年前所有使用过知网VIP系统的论文,因为一般研究生采用知网VIP,所以研究生采用知网VIP最准确,也是检测最全面最保险的知网系统。研究生毕业论文使用知网VIP和高校是一样!。

如何通过硕士毕业论文,首先在你写论文之前就提前了解一些关于论文的知识技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事半功倍!下面知网小编就这些技巧经验分享:

第一条:90%以上的高校采用知网进行论文。具体看你学校用哪个系统你就要了解哪个系统。以下我们均以知网为例。第二条:知网规则是连续13字符相似就被系统判定为重复算重复率。可以多断句或者加字破坏句子的连续相似

第三条:知网虽然检测范围有图书资源,其实就是个摆设而已。知网一般不到书上的,所以可以多看看课本书上的。第四条:对于本科生来说,不要以为本科学长毕业论文在知网数据库没有收录就不会到。学校本科一般采用知网pmlc可以检测到“大学生论文联合对比库”,也就是学长本科论文库,虽然知网数据库中没有,但是一样记录在系统里,因此学长本科不能随便拿来参考和使用。(硕士不本科库无需担心)

第4篇:靠谱论文范文

1.语法正确。用于学术交流的科技论文不同于聊天,语法正确是科技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比如,句子要有主、谓或者主、谓、宾。虽然这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稍不注意,就出问题。一个学生投到某刊物的文章,开篇第一句是:“通过对湖南X的系统采样,运用Y分析技术,对X进行了Z等的分析”。我多次将该句改成“本研究对湖南X进行系统采样,利用Y技术,对Z等进行了分析”,学生没有改过来,就投出去了。2位审稿人也没指出来。校稿时,我2次修改,编辑也不采纳。最后定稿时,编辑要求我作为通讯作者对全文把关。我将此作为第一个问题列出来,编辑有点不耐烦,专门来邮件:“稿件最后定稿,只修改原则性的问题”。意思是这样的问题就不要改了。我立马回复:“文章可以不发,开篇第一句没有主语的句子不能不改”。到这时,编辑老师才将这句话改过来。不知我这样是否太较真、太迂腐?但我认为,没有主语或者谓语的句子是明显有语法错误的,不是科技语言。

另外,语法要求还包括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其他很多方面。如“H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且多样的省份,形成机制复杂,防治难度大……”的语言表达,就写得太随意,第一句的主语与后面带逗号的句子应该不是同一个主语,但形式上逗号后面的主语应该是“H省”。这样,逻辑上是不通的。所以,科技语言的语法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

2.使用简单句和陈述句。学术论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学术论文一般是对科学事实、材料信息等的描述和表达,是对科学分析的陈述、讨论和逻辑推理,是对科学结论、认识的总结和提升。这就要求科技论文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因为尽量使用简单句、陈述句,才方便读者阅读、理解。一般单个句子不宜太长,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不宜过多,疑问句、反问句尽量少用。

3.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洞表达。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一般自然科学的论文,由引言入题后,就是事实(现象)描述、分析和讨论,然后就是结论。整个过程的逻辑关系,就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得到科学认识。文章的语言应符合科技论文的这个特征和要求。不宜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如某学院在介绍自然地理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时,有如下一段文字表述:

“自然地理学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是把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现代自然地理学着重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及其响应体系。尤其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笔者认为这段文字不但脱离事实、空泛,而且漫无边际、不很靠谱。让人读后,很难获得该学院该专业的任何具体信息。介绍了等于没有介绍,甚至还不如不介绍。

4.逻辑性强、条理清楚。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经得起推敲。即陈述的事实、分析的问题、论证的理论原理、得到的科学结论等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所以,语言表达也应十分注重逻辑关系。比如前面一句是“(激光)根本穿不透(雾霾)”,后面接着一句“如果激光武器的作用距离是10公里,有雾霾的情况下一下降到1公里”。前后逻辑关系相矛盾。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学者对XX进行了XX研究(张X,1987;姚X,2005)”。这里引证参考文献,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这样的细节问题,稍作思考,就可以避免。

另外,语言表达的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不但逻辑关系明显,还要条理清楚。比如在表述某风化剖面主元素含量特征时,文章中一会儿“自上而下,元素A含量增高”;一会儿又“自下而上,元素B含量降低”。这样缺乏条理,让读者读起来很费力,也不便于自己总结有关规律性的认识。值得注意。

5.语言表达力强。科技语言表达力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十分精炼,二是表达准确。诚如涂光炽先生(我国地球化学创始人)所言:“文字要言简意赅”(给地化所题词的最后一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要十分珍惜使用文字,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第5篇:靠谱论文范文

“论文抄袭率31%”是否真实?国内期刊的总编为何要在国外期刊上撰文“自爆家丑”?有人说作者“有哗众取宠,取悦国际舆论之嫌”;也有人认为,作者勇气可嘉,敢于直面中国学术界的现实困境。面对国内同行的种种猜测与质疑,文章作者张月红昨天终于打破沉默,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

因为被“深深刺痛”,所以要“自揭家短”

在国内学术圈,论文抄袭本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不过,此前谁都拿不出具体数据指出涉嫌抄袭的论文究竟是多少。这笔“糊涂账”,最近被一种名叫“CrossCheck”的反剽窃软件“算”了出来,答案是“31%”。这种软件由国际出版链接协会牵头研发,全球6家国际出版集团共同参与实验。

当然这仅仅是一项个案分析。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期刊项目的资助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包括A、B、C三辑)于2008年10月申请成为中国第一家CrossCheck的会员,开始把它作为学术审稿的“第三只眼睛”。两年来,编辑部利用CrossCheck对国内外2233份投稿论文,在国际审稿和即将发表前,先后进行两次检查,结果发现约有31%的论文存在不合理引用和抄袭的情况。

许多人不明白,张月红为何要“自揭家短”。因为,以抄袭、剽窃、造假为代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已屡屡触痛全球科学共同体的敏感神经,作为期刊总编,她理应更能体会被戳到痛处的滋味。然而,张月红说,这恰恰是她致信《自然》的初衷。

近一年来,《科学》、《自然》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多次以社论或评论形式讨论中国科研的学术不端问题。在今年4月举行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上,一批美国科学院院士专门召开半天会议,讨论中国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问题。这些信息深深刺痛了张月红:“你知道吗,国际期刊在评审中国科学家论文时,或多或少都戴着有色眼镜。写这封信是想告诉国际同行,中国学术界正在与地球村的同行们一起努力,致力于学术诚信,预防和抵制学术不端。”

为此,在她写给《自然》的信中,特别提及了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学术文献不端检测系统”,“自2008年以来,大多数中国中文学术期刊已广泛使用该系统,来查对和遏止学术抄袭现象。”

据了解,《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于2000年,2003年起实行严格的国际同行评审,A、B、C三辑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被收入SCI(科学引文索引)。在其目前的稿源构成中,浙江大学、国内科研单位和国际稿源的比例约为2∶2∶1。

“被润色”的标题,夺人眼球又戳人心窝

张月红的“责任感”,看来并没有得到国内大多数同行的理解。在“科学网”上,就此事件已经发表的20多篇学者博客和几百条网友评论中,对她的短文表示不满,抑或担心“受牵连”的情绪略占上风。一些学者和期刊主编认为,文中披露的“31%抄袭率”有误导舆论之嫌,无法代表国内科技期刊的整体现状;更多人则揣测,“自爆家丑”的做法别有用心,“就像老谋子的电影,把中国人描述得越寒碜,越能在国际上获大奖。”

最让国内学者感觉“很受伤”的,是这封来信的标题,既夺人眼球,又戳人心窝。但是,这个具有轰动效应的标题并非张月红的本意。

在她向本报提供的她的短文校样上,记者看到,原标题为“创新软件帮助中国应对抄袭”。“是《自然》编辑在杂志付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把标题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张月红曾在第一时间致信《自然》申诉,希望将标题改回来,结果被告知“杂志已经印刷,来不及了”。

刺眼的“31%”使本不起眼的《自然》“通信”栏目的“影响因子”飙升,也令张月红压力倍增。记者发现,浙江大学至今未在其网站上刊登《自然》杂志的这则“读者来信”。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9月7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在演讲意提到了张月红的短文,以此印证浙江大学处理学术不端的勇气与决心。不过当时,校长的PPT里显示的仍是校样,在原标题的引导下,读者尚能心平气和地读下去。

此刻,张月红已能冷静地看待这个“被润色”了的标题。她希望坏好事,“如果这种‘歪打正着’能唤醒大家的自省,对我倒也是件值得一‘冤’的事情。”

国内学者常常误读“剽窃”的定义

此起彼伏的争论声中,充斥着大量对技术细节的探讨。比如,反剽窃软件的检测是否靠谱,不合理引用算不算抄袭,等等。张月红发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国内学者对于“剽窃”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容易在无意间“触雷”。

比如“自我抄袭”。“国内学者认为,既然是自己的文章就可随意摘抄,不打引号也没关系。但按照西方学界的认识,大段摘录之前已发表文章的内容,就说明新的论文原创性不足,就是抄袭。”张月红说,许多作者并未意识到自己错了,被退了稿,仍觉得对方没道理。为此,她常常要花费大量精力与作者沟通、解释,希望他们理解并遵守国际规则。

目前,“中国制造”的论文约占全球研究出版物总量的8%,预计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论文产出国。然而,中国科技论文的单篇引用率仅排名全球第42位,78%的论文为零引用。

不可否认,中国论文量多而影响力偏低的尴尬,与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在,敢于正视问题的学者不止张月红一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许小可在其博文中指出:“不管这封信的题目是否有问题、31%的数据是否合理,它确实能促使我们开始重视国内期刊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敢于讲自己期刊存在什么问题的人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而是比钻石都稀缺。”

两天前,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萨佩给张月红写来一个很长的邮件。他认为,目前的争议对于中国科学的长远发展是一件好事,呼吁中国科研管理者重视科研原创力,关注学术腐败问题。末了,萨佩颇为语重心长地写道:“9年前,在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曾预测,21世纪对于全球科学发展的最大贡献很可能来自中国;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剽窃和所谓的‘捷径’可能会延迟中国科学走向成功的时间,因为国际上已经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第6篇:靠谱论文范文

如果你想办点实事,而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宽容姿态的话,你就不应该鼓励这种来自民间的高调创新。这不是创新,这是行为艺术。这不是生产知识,这是摆姿势。人们根本不理解“创造性思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已经对其过度崇拜。

一些教育思想家把创造力等同于“能想”,能产生奇思妙想,只关注这个想法是不是够新颖,而不关注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他们心目中的学术界存在着各种条条框框乃至“”,他们以为职业选手都畏首畏尾不敢动作,只有天性未泯的孩子才能闯出一条血路。

在这些人眼中,创造力被等同于想象力,又被进一步等同为 “what if?” 式天真烂漫的低水平想象力。

事实上,真正的创造力不但要求新颖,更要求正确和有用。新颖有时候要求发散性思维,正确和有用则一定要求汇聚性的思维。所谓的发散性思维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是就好比平淡的日子使得每个宅男都崇拜上梁山落草的生活一样,循规蹈矩的教育使得每个教育专家都崇拜发散性思维。

但也仅仅是崇拜而已。基层教师更关注考试成绩,大学科研和企业研发的第一线则更关注能不能做出实质的工作。这样一来,“创造性思维”就成了一个教育思想家和媒体整天呼吁,实际上没有人付诸实践的口号。

现在的大部分日常创新,都是在当前水平基础上的一个改进,是“量变”。即便是那些看似横空出世的“质变”创新,其实也是当时技术条件孕育的结果。真正对创新有意义的新想法,其实都是在现有的各种已经被证明实用的好想法的基础之上生长出来的,它必然与当前现实“邻近”,否则就不“可能”。爱因斯坦能提出相对论,是因为当时刚刚有人做了证明光速不变的实验,刚刚有人发现了洛伦兹变换这个数学工具。如果爱因斯坦根本不看最新的物理论文,一个人坐在专利局办公室里瞎琢磨,怎么可能搞出相对论来呢?

第7篇:靠谱论文范文

1

外星人最近确实有点忙,好像总是故意在地球人面前露出马脚,狂刷“存在感”。当然,拜科技进步所赐,现代人类寻找外星人的手段越来越先进,门槛也似乎越来越低,寻找外星人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了。先来看看人们爱使用哪些手段寻找外星人吧。

首先是使用单反相机。如果您以为举着一台可以练臂力的单反相机就能找到外星人的话,那可不知道要毁几代了……单反相机也许有着任意可调的快门和收放自如的光圈,能拍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飞棍类UFO,但实际上,许多看似逼真的照片其实出自人为之手,就连果壳网都成功举办过一场“灯柱变UFO改图大赛”。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出现了一个没有人知道是什么而且也并非伪造的不明飞行物,直接把它等同于外星人来访也毫无逻辑可言。

然后是分析视频画面。“神舟9”号发射的直播画面中,一个可疑的不明飞行物一闪而过。后来,这货又在凤凰山游客的照片上合了个影。这些模糊不清的不明飞行物,果真就是外星人“到此一游”吗?理性派会争辩说,这些“证据”全都不够充分。“神舟9”号发射时一闪而过的可能是地球人发射的人造卫星;凤凰山上那张照片拍到的,应该只是从镜头前飞过的昆虫。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又该如何去靠谱地寻找他们呢?

一起来听外星广播

监听无线电信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无线电波是人类掌握的速度最快的通讯方式,达到了理论上信息能够传递的最高速度——光速。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无线电波,总有一部分会穿透大气层,逃逸到茫茫太空。从人类发明无线电报时算起,携带人类信息的无线电波最远已经扩散到100光年以外。如果茫茫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他们进入信息时代或许比我们早很多,他们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所覆盖的范围,也会比我们广得多。

更重要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人类发出的无线电波都经过了特殊调制,许多特性与自然现象产生的无线电波截然不同。因此,如果有外星人接收到这样的信号,不论能不能破译其中包含的信息,他们都能轻易判断这种信号有没有经过智慧生物的“处理”。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接收到一个明显经过智慧生命处理的无线电信号,又能够确认它源自茫茫太空深处,这必然会成为一个确凿的证据,证明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

自从1962年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开启寻找外星智慧生命信号的SETI计划以来,这类项目一直断断续续、持续至今。除了36年前曾经接收过一个可疑信号(事后并未得到验证,所以无法作为证据)以外,我们尚未找到任何可能是外星人发来的“电报”的信号。不过,德雷克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大发现的前夕,随着监听效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度的大幅度提高,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很可能会接收到来自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有机会贡献一份力量,参与到对数据的处理之中。或许,你会成为发现外星人的第一人!

寻找“戴森球”

现代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由石油之类的化石燃料推动的,但化石燃料的储量毕竟有限,日益发达的文明对能量的需求却会不断增长。1959年,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弗里曼?戴森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高度发达的文明如何解决能源需求矛盾?他设想,高度发达的文明或许会建飞碟探索/2014.0233造一个巨大的结构,用类似太阳能板的装置将恒星整个或者部分包裹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捕获恒星辐射的能量。这样一个包裹恒星的球壳,或者类似的装置,就被称为“戴森球”。

从目前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如此浩大的工程似乎还是天方夜谭,但已经有物理学家提出了建造戴森球的方案,只需要五步即可。戴森球会吸收“太阳”的光线,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再以红外线的方式重新辐射出来。因此,如果外星人真的建造了一个戴森球,把他们的“太阳”全部或者部分包裹起来,从远处观测的话,这颗星星发出的红外辐射就会比普通的星星超出许多。事实上,戴森当年发表这篇论文时用的标题,就是“人工恒星红外辐射源的搜寻”。

SETI项目在搜寻计划中也采纳了戴森的假设,在类似太阳的恒星中寻找红外辐射过量的恒星。2005年,美国费米实验室就曾在红外天文卫星的观测数据中寻找过此类恒星。不过,由于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恒星周围存在大量尘埃,也会导致红外辐射过量,因此尽管费米实验室找到了17颗可疑的候选目标,其中4颗还相当“有趣”,但把它们当成是外星人存在的证据,目前看来仍然不太靠谱。

偷窥外星人的家园

类似地球上我们已知形式的生命只能生活在围绕恒星旋转的行星或者卫星上,距离恒星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的话,水会全部蒸发,太远的话,水又会完全冻结。让水能够在行星表面流淌的区域,被天文学家称为“宜居带”。如果能在某颗恒星的宜居带中找到大小合适的行星或卫星,再通过观测证实行星大气中存在氧气和甲烷之类的生命标记,就算无法确定那里是否有外星人,我们至少也能断言,那颗星球上生存着生命。

但是,寻找宜居行星并不容易。行星本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恒星的光芒。如果把恒星比作探照灯,行星最多只能算是萤火虫,而且还紧贴在探照灯灯罩上绕行。不过,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已经找到好几种方法,能够在遥远的“探照灯”周围找到几乎不可能看见的“萤火虫”。

自1995年首次在太阳以外的恒星周围找到行星以来,天文学家已经确认的系外行星的数目超过700颗。尽管其中的绝大多数对于我们这样的生命来说可以用炼狱来形容,但也有少数几颗让天文学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比如2011年年底发现的开普勒-22b。尽管还无法确定那颗行星是否适宜生命生存,但距离最终发现宇宙中的另一颗“地球”仅有一步之遥了。

第8篇:靠谱论文范文

——一位小学音乐“烟台名师”的成长足迹

烟台市福山区西关小学 吕家良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从小酷爱音乐,1987年蓬师音乐班毕业后,19岁就做了一名音乐教师。寒来暑往,岁月如歌。弹指间,31年的艺教之旅悠然走过,从乡镇中学到县城小学,从教师到书记,我由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兵,沐浴着领导、校长和同事们关爱的阳光,一路风雨,一路欢歌,成长为收获满满的幸福园丁:优课奖从区、市级到省、部级;节目奖从区、市级到省、国级;荣誉从区、市级到省级;职称从初、中级到高级…感恩梦想在不同的时代绽放着不同的笑靥,在前方摇曳着,谱写出催我奋力向前的追梦“三部曲”。

第一部:追求优课梦 研学促成长

记得初到乡镇中学任教时,面对无课本、被挤占的落后,我白手起家,自编教材,让学生很快爱上我的课。第一次区教育局视导课没有预告,我即兴地将一节民歌课上得有声有色…局领导评价是视导以来最好的课,让我备受鼓舞。五年后,我调入福山县城艺术教育最发达的西关小学,担任教研组长,在这里,我如鱼得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

刻苦学习,靠“笔耕”丰涵。走进新天地,我爱上读书和学习。“教学用书、教育刊物、课改书籍”让我提升了理念;“外出培训、优课观摩、专家讲座”使我开阔了眼界。我养成了“读书—思考—写作”的好习惯,勤于把所读、所看、所学、所教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资料和灵感写下来。第一次写的论文《小学音乐课竖笛教学初探》就在国家级刊物《儿童音乐》上发表,让我信心大增。此后,我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观课报告、教学论文、德育论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等自感有价值的都会去投稿,目前已有《细节中的惊喜》等50多篇文章在《人民教育》《中国德育》《辅导员》《琴童》等刊物上发表。我自建了教育博客“志翔蓝天”,勤学善思,笔耕不辍,220多篇文章馨放在博园里。2013年6月,我将53篇心仪之作纷呈在“岁月的故事、心灵的温暖、成长的幸福、教育的春风”四个篇章中,全国出版发行了21万字的个人成长专著《阳光放歌》,赢得社会赞誉…

笑迎挫折,靠“思悟”积淀。在追赶优课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难忘1997年我参加了省优课大赛那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当时是指定五节课,现场抽签定课。我把五节课的教案和教具全部备好,只身前往济南。记得检票时,见我背着鼓、拎着锣、挎着大小包,就有人诧异地问,你是耍猴的吗?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压力、上火、失眠加上熟悉学生只给十分钟,以致使《小奶牛》前半节课顺利,后半节却达不到预期,只好浅尝辄止,草草收兵…一下课,我就泪如泉涌,犹如“晴天霹雳”,自感是有史以来的最差课,我急火攻心,当晚眼角竟长出一个肿包,那是最心酸的浓缩,半年后才复原。虽然最终得了二等奖,却是我最失败的记忆…然而,挫折并没阻挡我追赶的脚步。经过“只备自己,没备学生,导致预设受阻、不能应变而使目标终未达成”沉痛反思后,我更努力地探学,积淀,将提炼出的“激趣导入—感受铺垫—探究学习—拓展创新—鼓励表演—倡导合作—培德育人”的教学模式灵活融入课堂,颇具特色,2次获市优课一等奖,2次获省优课奖,2011年我全区范讲了区立标精品课。

勇于挑战,靠“创新”竞先。1993年,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在全省音乐新教材研讨会上执教一年级《开火车》。授课时,我带着创新设计的自信,从容应变,超常发挥,得到了国家级专家吴斌等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2017年,我年近50,挑战“一师一优课”大赛,在实录的《美丽的夏牧场》课堂上,我创新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将“节拍的变换能改变情绪”的主题贯穿始终,把2/4拍歌曲拓展为3/4拍演绎,颇具亮点和新意,学生兴致盎然,目标灵动生成…该课获得市一等奖、省优课奖,最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部级优课资源,在网络传播,教学反思在《烟台教育》上发表。感谢创新让我圆了部级优课梦而幸福无限…

第二部:追寻名师梦 智慧润芬芳

“既然选择音乐,就要干出名堂”。为此,我渴望专业成长,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着“出优质作品、润桃李芬芳”的智慧之法,留下了名师成长的串串脚印。

“甘洒汗水,硕果繁枝”是我追求的境界。在乡镇工作的五年间,我创编的歌曲、舞蹈多次在市、区获奖,无偿地培养8名山区孩子考上了艺校和师范,被传为佳话。自进城特别是2004年竞争上副校长以来,作为分管领导,我率先垂范,带领音乐教师们奋战一线,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排练汇演和六一节目,迎来满园芬芳:我校在区、市、省、国各级比赛中的获奖节目不胜枚举,其中,我辅导的舞蹈《我们是幸福花》全国获奖,编排的《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等合唱全省获奖,训练的齐奏《西班牙斗牛士》登上省级音乐会和央视少儿春晚,年年呈现给社会的“在阳光下成长”等六一大型庆祝活动因篇章策划新颖、歌诵舞奏多彩、思想主题深远而众口皆碑…由于实绩突出,我校一直是“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科学训练,智慧打磨”是我常胜的保证。我的“秘诀”有四点,下面仅以我精心打磨荣获当年全市合唱第一名的《在灿烂阳光下》为例,加以说明。

一是“高选材”,要高点定位,去选择别人不敢排、技巧难度大、主题内涵深、好听跟时代的作品,这首歌是四部成人合唱,有转调,难度大,技巧高,选唱这首歌,在当时全市参赛歌曲中唯我一家。

二是“精编排”,要根据学生的素质,精心设计各个环节,这首歌我大胆地运用男女小歌手以二重唱的形式领唱,别具一格,艺术性高,我自认为是我的“得意之处”,我还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对乐谱灵活改动,使孩子能顺利完成作品。

三是“细雕琢”,要从力度、速度、表情、呼吸等各个细节,进行恰当的处理,达到音色统一,声部和谐,情绪跌宕起伏,演唱动人心弦。

四是“巧训练”,要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孩子进行发声、声部的训练,我用“先唱谱,再填词”的方法打牢音准的基石,用“轻声高位”的方法拓展孩子音域,用“先分再合”的方法使声部清晰和谐,歌曲中转调部分我靠的是强化苦练,让孩子找到“水到渠成”的感觉而完成的…

“示范引领,成为名师”是我奋进的动力。2011年,赶上机遇,我勇于挑战,申报并成为名师人选。在五年培养期间,我每次外出培训都会笔录丰实,将所学、所获、所悟发在博客上。我在专业成长、课题研究、示范引领、培养教师等各方面齐头并进,留下了殷实的足迹:作为主持人承担的《教师积极情感的自我开发、培养与应用研究》等国、省级、市多个重点课题顺利结题;被评为烟台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多次担任远程研修县级指导教师和市级专家,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研修的观课报告《亮点和笑容一样美丽》在《烟台教育》上发表;辅导的3名青年教师获得省优课奖;《烟台教育》3次刊登我的成长故事;“山东教育卫视、烟台电视台、烟台音乐网、福山电视台、福山文明网”都曾对我的事迹进行过采访或专题报道…

“付出总有回报,智慧润泽希望”,2017年,经全面考核我被认定为第二批“烟台名师”,虽然圆了名师梦,但从此更加责任满心,任重道远。

第三部:追逐才艺梦 奉献向远方

社会需要文化,艺术需要传播。我常想,一名音乐教师如果要走的更远,还应该热爱舞台,热心公益,有服务百姓的才艺和奉献精神,去演绎自己的价值人生。

“勤学苦练,勇于尝试”是我拓展的途径。我听大师课、看网络课来提高琴技;品央视主持、观歌舞曲艺来丰盈底蕴;创诗歌、编快板来讴歌家乡;作歌词、搞作曲以拓宽技能;写台词、排作品求精益求精;去参赛、办晚会总捷报频传…

“多才多艺,奉献社会”是我梦想的坚守。31年来,我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人称“常青树”。从最初一一涉猎的的独唱、主持、朗诵、指挥、舞蹈、小品、相声,到领导安排的策划、导演、撰稿、创作等任务,我都能高质完成;我参加央视少儿春晚、山东教育卫视艺术展演、烟台春晚、福山春晚、文化惠民下乡、激情文化广场、群众艺术节、教师节、六一节等各级各类演出300多场,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我还肩负着“中国音协考官、省音协会员、市音协理事、区政协委员、区音协主席”的职责,为百姓无私奉献着才艺。

“舞台绽放,创演并举”是我幸福的源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当我朗诵《清洋赞歌》等自创作品和主持的声音在广场、剧院飘荡;每当我指挥、排练的合唱《祖国颂》等作品唱响福山;每当我《幸福永远》的歌声在乡村、荧屏飞扬;每当我创作的快板《群众路线是阳光》等作品频频公演;每当我创作的童声合唱《我们从这里启航》等作品在校园、网络上传唱;每当我回首市青歌赛、技能赛的获奖经历…我就又幸福地投入到新的激情挑战中。

“人因追梦而忙碌,因忙碌而充实,因充实而快乐”。“齐鲁文化之星、省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省优秀文化人才、市优秀教师、烟台名师、福山十大杰出青年、区教学能手、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各级称号就是对我爱岗敬业的真情回报。

第9篇:靠谱论文范文

他们谈的事儿,叫做《太空大灌篮SPACE JAM》。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会知道,这是体育史上最微妙的电影之一。但当时,这个电影问题很多。一、其大量使用当时还不普及的蓝幕动作捕捉技术。乔丹演电影时,面前并没有梦幻的场景及四处蹦跃的怪物,而是一个个布满蓝幕的枯燥场地。

二、请的是迈克尔・乔丹。

1995年,32岁的乔丹恰好经历着人生最奇妙的时刻。两年前,他带领芝加哥公牛的三连冠,成为世界体育的王者与流行偶像。因为父亲去世与对篮球的高处不胜寒,他退役了,挂起了招牌的23号球衣,去打了17个月的棒球后,他又想回到已经统治过的领域。1995年3月18日,美国人正悠闲看着电视,忽然,新闻插播排山倒海而来:“I AM BACK。”乔丹回来了。这句话让全美国地动山摇。

许多年后,无数论文陈述:当日这句话如何影响了道琼斯指数、如何耸动了整个华尔街、如何让Nike高管们血涌脑袋;当时的美国,只剩全民狂热。作为当事人,乔丹自己都有点被吓唬住了:“有点尴尬啊。”他后来说,“我是个普通人,和每个人一样,但人们把我当作神。”

但1995年春天,公牛在季后赛败给了奥兰多魔术,这又留了一个悬念:乔丹32岁了。他依然是最有号召力的球员,但他还能再次成为帝王吗?

而且,电影开拍时,已经开始训练的乔丹对拍电影的提议倒无所谓,只是,他要华纳兄弟保证训练场地。

所以,华纳面对以下难题:

一、蓝幕电影技术专业演员尚且难以驾驭,而乔丹还不是专业演员。二、如何处理乔丹和动画人物的关系?三、乔丹想在拍电影间隙训练。篮球之神是得罪不起的。

于是华纳得出这个结论:外星球怪物和兔巴哥等动画人物赌打篮球,然后窃取了NBA巨星们的才华,唯有去打棒球的乔丹躲过了;于是他和兔巴哥们联手,干掉怪物,拯救NBA,然后宣布自己复出――地道的动画片大喜剧故事。

只有懂得NBA的人才理解这个创意的美妙。

华纳将乔丹退役和复出的故事,融进一个动画故事里。以乔丹的声望和icon形象,他和兔八哥们聊天并不会让美国人觉得突兀;而他拯救NBA,听来顺理成章。最后,在这个故事里,乔丹只需扮演自己。剧情问题解决后,华纳根本不在乎细节:他们砸钱在摄影棚旁造了个停车场大小的体育馆供乔丹训练。

然后到了这段历史最美妙的瞬间。

1996年,《SPACE JAM》上映前。恰好,乔丹在励精图治一个夏天后,带领公牛打出NBA历史第一的常规赛72胜,自己包揽了从常规赛到全明星到总决赛所有MVP,完美复辟。于是《SPACE JAM》上映成为乔丹辉煌的1996年又一道饰边。电影中与电影外如此珠联璧合,只能说命运安排,让这部电影成功。

最后一个插曲。

乔丹的队友,篮板魔尼斯・罗德曼,出名的刁蛮任性难对付。但1996年夏天,他安静了。理由?乔丹请他去看《SPACE JAM》,罗德曼呆住了:“你真的可以主演电影?”

“是的,丹尼斯。你好好打球,也可以获得这样地位的。”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