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教案范文

高一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教案

第1篇:高一教案范文

§4—1有机物(1节时)

【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物概念、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

2.从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来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3.介绍简单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有机物的定义和有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例引导,自学阅读,讨论分析,对比归纳,认识实质。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举出已经认识的有机物;讲“有机物”一词的来源及有机

物的发展史。

〖CAI软件〗:[思考讨论]:

1、什么是有机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否为毫无关系的两类物质?

3、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

4、有机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什么密切相关?

5、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评价、分,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析、讲解,解决以上问题。

1、学生回答

2、举例:尿素和碳酸分子结构对比;用氰制醋;2000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导电塑料;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并无截然区别。

3、从碳原子结构分析其化学键;从碳原子间可形成碳链,即使相同碳原子数时,又可有支链,可成环。说明种类繁多的原因。

4、分析:溶解性、熔沸点、导电性等物理特性与其分子极性和分子晶体有关;热稳定性、可燃性、反应慢且复杂与其碳原子结构,以碳为主,共价键结合,分子复杂有关。

5、CAI展示化学将作为中心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以及我国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重点研究的项目等。

〖小结〗:学生填表比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不同点和导致原因。

〖练习〗:1、课本64页第3题的(2)

2、有A、B两种有机物,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85.7%。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气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

〖师生活动〗:学生解答后,教师评价。师生共同归纳求有机物分子式的

一般方法和思路。

【作业布置】:课本65页第4题和73页第3、4题

【教后记】:

1、本节课用自制的CAI课件上,学生兴趣高,直观。

2、注意挖掘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第2篇:高一教案范文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人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

章头图是一组跳伞队员编成的图案,引言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本章的内容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这个实际间题,必须用到集合和逻辑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一方面提高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说明集合和简易逻辑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础.

2.关于集合的概念分析

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集合则是集合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

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集合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

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

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

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仍属于自然数,其中.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

(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4.关于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分析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集合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正确认识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l)确定性:和,二者必居其一.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集合{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对象都不用于这个集合.如果说“由接近的数组成的集合”,这里“接近的数”是没有严格标准、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若,,则

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个.例如方程有两个重根,其解集只能记为{1},而不能记为{1,1}.

(3)无序性:{a,b}和{b,a}表示同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顺序的.集合和点的坐标是不同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l,0)和点(0,l)表示不同的两个点,而集合{1,0}和{0,1}表示同一个集合.

5.要辩证理解集合和元素这两个概念

(1)集合和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和是表示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不能用来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的写法就是错误的,而的写法就是正确的.

第3篇:高一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了解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我们知道,在机械能的范围内,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我们又知道了机械能和内能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这样,能的转化的范围便由机械能的狭小范围扩大到机械能和内能的较大范围。

过去我们还学习过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即内能),例如电灯和电热器。电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例如电风扇。电池能提供电流,说明化学能可以转变成电能。这些事例都说明了自然界中的现象相联系,电现象和热现象相联系,化学现象和电现象相联系。今后我们还要学习电现象和机械运动现象相联系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之中,都伴随着能的转化。也可以说,能的转化的规律将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联系在一起。在19世纪确立了自然界的一个最普遍的定律棗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在外界对物体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等量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对外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等量的机械能。

电流做功时,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等量的其他形式的能。电流通过电热器,完成了电能向热闹能的转化;电流通过电动机,完成了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所以说,做功才实现了能的转化,能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才实现的。

能的转化是十分普遍的。

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消耗了多少某种形式的能,就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从物理、化学到地质、生物,大到天体宇宙,小到原子核内部,只要有能的转化,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在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究中,这一规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注意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利用各种能源,都是通过能的转化来实现的。利用,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电能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各种机器工作;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炼钢、烧饭;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对金属进行电镀等等。我们只有掌握了规律,按规律办事,而规律是不能随人们的意志转移的。过去,曾有人试图制造一种所谓“永动机”,这种机器一经推动,便可以不再继续补充能量就可以做功,而且永远做功。这种违背科学规律的设想始终没有成功,原因是机器做功时,机械能要传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的机械能必须时时需要补充,应由其他物体的能量转化而来。只消耗能量,没有得到其他形式的能量补充,就不能永远工作。

我们掌握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应该懂得我们所做工作是将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或是使用能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利用能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做功,而不是创造能。

但是自然界还蕴藏着大量的能源尚待我们开发,人们不仅应该注意合理地使用能,开发新的能源,也同时应该注意节约能源。

说明:

一、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定律,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但是能的概念比较抽象,这就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建议教师除课本内容外,努力补充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了解这一定律。

二、能的转化只有通过做功才能完成,做功实现了能的转化。能是表示物体状态的,做功是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这个思想贯穿物理学的始终,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但是要求不宜过高。

三、本节课内容不多,还可以安排部分时间进行全章的总结或复习。

(盛重光),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4篇:高一教案范文

Period4

LanguageStudy

(一)明确目标

1.Revisethewords.

2.Learntousethe–ingform:usedasanadverbial.

(二)整体感知

Thepassage“livetoride“willtellyoualotofattractionsinmaythemeparks.Let’sfindthem.

(三)教学过程

Step1Revision

Activity1:SupposeyouarethemanageroftheWorldParkofBeijing,theOceanParkofHongKong,orDisneylandinCalifornia.Pleasetellaboutyourattractionstothevisitors.

Activity2:Checkthehomework.

Studentsformgroupstodiscusstheirideasforan“English-SpeakingWorldPark”,andthengetseveralstudentstoreporttheirs.

Step2WordStudy

Activity1.

Writethefollowingwordsontheblackboard:

statueentertainmentminoritycollectionattraction

advancedrocketamusementancientexplore

Askthestudentstowriteabouttheirmeaningsandthenonetellstheclass.

Activity2.

T:Fillintheblankswiththecorrectformofthewords.

FinishthepartofPage68.

Checking:

1.statue2.explore3.collection4.rocket5.amusement

6.advanced7.attractions8.ancient9.entertainment10.minorities

Activity3.

Fillintheblanksofthefollowing(suggestedanswers):

Whenyoucometoawonderfulthemepark,youaresuretoenjoyyourself.Youcanfindacollectionofrides,exhibitionsandotherattractions.Theyarebasedonacommontheme.Ononehand,peoplecanhavefun/thrillsandentertainment.Ontheother,themeparksaredesignedtoteachpeoplesomething.Thosewhocomeforthrillswillalsoknowmoreaboutacertainsubject,suchaslifeintheocean,thediscoveryoftheancientworld,andlifeinthefuture.What’smore,youmayimaginemuchnewthingsifyouthinkyoucannotgetenoughofscaryridesandexcitingadventures.Thentherewillbenewdesigns,andnewthemeparkswillbecoming.

Step3Grammar

TaskLearntheuseof–ingformasanadverbial.

Activity1.Studytheexample:

Hewasillanddidn’tattendthemeeting.

Beingill,hedidn’tattendthemeeting.

parewithanotherexample:

AftertheyenjoytheridesattheHeadland,visitorscantakeacablecartotheLowland.

HavingenjoyedtheridesattheHeadland,visitorscantakeacablecartotheLowland.

Summary:Thishavingenjoyed…meansthesubjecthasfinishedanactionbeforehedoesanother.Theformisusedtoemphasizetwoactionsthathappenindifferenttimes.

Suggestedanswersforpart1:

1.Hearingasound,thebabystoppedcrying.

2.Livingfarfromschool,heisoftenlate.

3.Havingbeentoldthatherdaughtergotsick,shehurriedtotheschooltotakeherhome.

4.Cuttingofftheelectricityquickly,hepreventedanaccident.

5.Havinglivedinthecountryformanyyears,sheknowshowtogrowvegetables.

6.Nothavingreceivedanynewsfromhomeforalongtime,sheisbecomingmoreandmorehomesick.

7.Havingfoundthatherhandbagwasmissing,shewenttothepoliceforhelp.

8.Havingwonthegame,allofthemsanganddancedallnight.

Suggestedanswersforpart2:

Notes:The–ingformisusedtotellabouttheresultoraimofthemaincharacter.

1.JackandJanehavejustreturnedfromtheirtriptoWaltDisneyworld,sayingthattheyhadawonderfultime.

2.Kidshavegreatfuninthisworld-famousthemepark,discoveringmanycartooncharactersseenonTV.

3.Heonlypaidhalfofthepricefortheseven-dayticket,havingmuchsaved.

4.Havingworkedasaguideinherparttimefor2months,Sandyhasmadeenoughmoneytobuyafive-daytickettothreewaterparks.(asinPart1)

5.TheywenttovisitDisney’sAnimalKingdomThemeParkrightafterbreakfast,arrivingat9:00.

6.Havingheardtherewouldbeamagicshow,JimdecidedtovisittheWorldofMagicThemeParkinsteadofUniversal.(asinPart1)

Step4Homework

第5篇:高一教案范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开始,逐渐让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会利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难点是对概念的认识

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它是反映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另一个性质.从什么角度呢?将从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对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在数学中也能发现很多对称的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所学的内容中,特别是函数中有没有对称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举出一些数值上的对称问题,等,也可能会举出一些图象的对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函数具体化,如和等.)

结合图象提出这些对称是我们在初中研究的关于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问题,而我们还曾研究过关于轴对称的问题,你们举的例子中还没有这样的,能举出一个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的吗?

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出原因,由于函数是映射,一个只能对一个,而不能有两个不同的,故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关于轴对称.最终提出我们今天将重点研究图象关于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从形的特征中找出它们在数值上的规律.

二.讲解新课

2.函数的奇偶性(板书)

第6篇:高一教案范文

关键词: 考试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行为治疗

一、来访者的一般情况

(一)人口学资料

小周,男,19岁,某大专院校二年级学生,家中排行老大,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农民,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小周要于2015年9月份参加全国医师助理考试,本来还有充足的复习时间,但是一听考试就紧张,非常担心考不过。最近几周,情绪十分低落,睡眠质量不佳,半夜梦到考试甚至会惊醒,总想考不过怎么办,学习效率有所下降,焦虑,时不时会胡思乱想。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有严重的病,并为此困扰,因而前来求助。小周非常希望能早日消除这些现象,尽快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顺利通过考试。

二、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来访者衣着整洁,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很健谈。刚来的时候表现得很焦虑,拘谨,双手不停地弄衣角,语速较急促,情绪有点紧张。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渐渐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医师助理考试”时,情绪明显紧张,焦虑不安,双手来回搓,主动求治。

三、求助者心理评估报告

1.求助者目前的状态

(1)生理:失眠、头晕。(2)情绪症状:忧虑、焦躁、情绪低落。(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降。

2.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1)生物原因:青年初期。

(2)社会原因:①父母对其高考期望值高,相互沟通交流不够,得不到及时帮助支持。②学校对学生考试态度的心理辅导不及时、不到位。同学之间相互比较复习进度、做题和作息时间,求助者自认为有很多跟不上同学,自信心受挫,缺乏社会支持。

(3)心理原因:①存在认知错误:不合理信念如“他们都很努力,看的书一定比我多,成绩一定比我好”,“如果这次考不过,就完蛋了”,“对不起父母”。②情绪方面:对产生的负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行为模式上,忽略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心想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而放弃一些应有的娱乐活动,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势必造成身体不适和不良情绪。④个性特征:内向、孤僻、敏感、争强好胜。遇到刺激会情绪反应强烈。同时,态度温和,善从人意,敏感,顾虑他人看法,不愿意向朋友和家人倾诉,压抑情绪,反而使其泛化。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依据:(1)由于将到来的考试现实刺激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体验到痛苦情绪,出现失眠、乏力等症状。(2)不良情绪体验时间为2个月以下。(3)不良情绪对学习生活有影响(4)心理问题是怕考试,对人生前途担忧。

结论: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

(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经医院检查,未发现躯体疾病。

(2)与重性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过程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有自知力和主动求医的行为。无幻觉、无妄想、无逻辑思维混乱等重性精神病症状,因此可排除重性精神病。

(3)与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所受的刺激都为现实刺激,内心冲突属于常型。没有明显的躯体形式或躯体障碍症状,虽然担忧、焦虑情绪较重,但无植物神经症状,且病程短暂,社会功能损害较轻。用许又新先生的评分标准评分,评分低于4分,因此可排除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

五、咨询实施方案

1.咨询目标

(1)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基础上,用情绪ABC理论重塑求助者的信心,使对未来产生希望。

(2)采用行为主义疗法中的模仿法和角色扮演帮助求助者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接受现实,改善心情,学习放松技术,改善紧张焦虑状态。

(3)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在改变认知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完善个性,使其以后能自己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所依据的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

六、咨询过程

整个咨询过程分为4个阶段,6次谈话。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了解求助者成长过程,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

(2)SDS:38分,中重度抑郁;SAS:54分,中重度焦虑。

(3)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4)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反馈测验结果,结合问题做出初步分析,让求助者了解问题的成因。

(6)作业:①去医院检查核实身体状况;②进行放松训练练习。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1)巩固咨询关系,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识别自身存在不合理的认知和观念。

(2)重新看待考试压力和失眠这件事情。

(3)反馈咨询作业:放松训练效果很好,自我观察和分析,找出了平日里负向消极的自我认知观念,明白了现实生活事件使他产生了心理冲突,导致了不良情绪和行为。

(4)继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帮助求助者认识核心错误观念。

第三阶段:否定碰撞阶段

(1) 反馈作业。

(2)肯定其学习能力。

(3)正确地评价自己和现实问题。

第四阶段:平衡调整阶段:

(1)小结这一段咨询过程,再次肯定其变化。

(2)共同商谈考前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和生活安排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3)基本结束咨询,建议其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七、效果评估

1.自我评估

基本实现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身体不适的现象得到了缓解,担心自己得病的疑虑消失。消极情绪消除,人际交往正常,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社会适应性评估

能主动与同学交往,有情绪不是憋着而是跟父母和同学分享,已经没有把结果看得那么重了。

3.同学的评价

与同学相处融洽,不整天唉声叹气了,有时还能跟大家说笑。

4.心理测验评估

SAS:22分,SDS:18分。

5.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焦虑情绪有所缓解,由此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情况得到改善,原来的不适当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八、总结与体会

本案例求助者由于面对考试而产生的考试焦虑。求助者因不合理的观念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经过六次咨询,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帮助求助者找出了导致怀疑自己有病产生焦虑的心理原因,让其认识到了产生这种焦虑的原因,并引导其对不合理的理念进行辩论与思考,重建新的理性观念。基本消除求助者对考试的焦虑情绪,取得良好的疗效。

通过这个案例,我体会到: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如何透过表面现象认清问题的本质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很重要,在运用认知疗法时,如何帮助并引导求助者找到自己不合理信念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贾晓明,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适应.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高一教案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它关系到老师们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必须长抓不懈,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关注课间安全

请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进出教室时,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行;不在教室内、走廊上打球、踢球。

二、遵守交通规则及防溺水安全教育

来校、回家按路队要求文明行路,不擅自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得设置路障,靠公路右行。严禁学生擅自下河、池、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游玩),洗澡、钓鱼等

三、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得校外的摊点上吃饭,不偏食,不暴食暴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三、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

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不接受陌生人接送与来访,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班主任或校长。

四、学会自护自救,提高防御能力

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和现象,做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人。

第8篇:高一教案范文

关键词 考试焦虑 理性情绪 疗价值选择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A Case Report on Test Anxie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N Yanting[1], YANG Zaifeng[2]

([1]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 The vister is a senior high school, a month ago vister felt anxieting, having trouble in sleeping. Accoouding to his basic situation, through use of rational-emotion theray and relexing trainig for eight times, vister found his unreasional beliefs, and his emtiong became fine,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test anxiety; rational-emotion; theray; relexing trainig; value decisional; conflict

1 一般资料

李某,男,17岁,高一学生,住校。弟弟读初中,也住校,只有周末或月假才回家和父母团聚,兄弟俩与父母感情很好。求助者作为家里最大的一个孩子,父母望子成龙,对其要求严格,希望能考上重点大学。从小便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尽善尽美。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初三的时候与小玲谈恋爱。高一的这半个学期,求助者因恋爱影响学习,在女友与学业两者中不知如何选择而感到焦虑和失眠,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考不上大学,想找到方法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前来咨询。

2 个人陈述

在初三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女友小玲,两人相处融洽,于是确立了恋爱关系。后来求助者考上了高中,继续上学。而小玲没考上高中,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于是小玲去打工,看到小玲要去打工,求助者也不想读书,想两个人一起去打工。小玲认为读书机会难得,劝求助者好好读书。求助者听从小玲的话,继续上学。

开学时一切都很顺利,求助者努力学习。小玲有空就给求助者打电话,求助者因为没有手机,一放学就跑回宿舍打电话,每次打电话都在半小时以上。求助者每周都给小玲写信,感觉很甜蜜。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打电话浪费很多时间,打完电话还要吃饭洗澡洗衣服,每天感觉时间很紧,没有时间去放松运动。有时求助者在接小玲的电话表现出想要做其他事的时候,小玲会不高兴,所以求助者就耐心地听小玲说完。偶尔两人闹别扭,求助者上课就会胡思乱想,听不进课,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半个学期。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学习没有信心,害怕考试,怕自己考不上大学让父母和小玲失望,每天晚上都在想该怎么办,没办法入睡,白天上课没有精神。

3 心理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独自求诊,面容憔悴,沮丧,衣着整洁。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求助者因成绩退步,不知道在女友与学业两者中选择谁而感到烦恼、失眠和焦虑。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4 评估和诊断

4.1 心理状态的评估

综合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在女友与学业的选择中解脱不出来,因而感到焦虑。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成绩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选择冲突密切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4.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属于价值选择冲突。

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根据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无回避和泛化以及社会功能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得分为5分。并且内心冲突具有道德色彩,可以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5 咨询目标的制定

具体目标:认识到是非理性信念导致自己的情绪困扰,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善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自信心。

近期目标:消除求助者对学习的担忧和焦虑,并且能够提高睡眠质量。

最终目标: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要为了自己而读书,而不是为了父母和小玲。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学会用合理信念来调节自己的状态,更加积极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不是消极地想问题。

长远目标:提高应对学习压力的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上更加积极,保持健康的心态,促进人格的完善。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按照指导语的思路,求助者先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保持5秒钟之后,慢慢地按照指导语进行各个部位的从上到下的肌肉放松状态,保持5秒钟之后,让求助者感受下肌肉放松后的舒适、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心情也从紧张到舒畅的变化。肌肉放松训练与紧张焦虑的情绪是一对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的时候,紧张焦虑的感觉就会减弱,从而达到缓解,甚至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6.2 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包括包括三个部分: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强调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不是由于外部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看法、评价和解释所造成的。通过合理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使求助者改变原来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从而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6.3 双方责任与义务

咨询师向求助者说明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与求助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6.4 商定咨询时间

安排咨询次数为每周3次,共8次,每次50分钟。因属本校学生咨询免费。

7 咨询过程

7.1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通过初步咨询,根据艾利斯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经过明确其目前的紧张不安,焦虑、担心害怕的情绪状态即是事件所引发的结果(C)以及与这些不良情绪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向求助者介绍ABC理论,使之明白目前他所处于的状态并非由于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他对于事件的不合理认知(B) 造成的。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 44,标准分 55,提示有轻度抑郁。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介绍ABC理论,使求助者明白自己现在的情绪困扰,不是由于成绩下降引起的,而是由于求助者对这件事情的不合理认知造成的。建议求助者思考最近困扰自己的事件写出来,还有自己对这些事件的认知。根据ABC理论分别列出每个事件的ABC事件。然后找出其不合理的地方。

7.2 领悟阶段

通过进一步解释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现在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学习成绩的下降,而是由于自己对学习成绩的不合理认知所造成的。

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通过苏格拉底辩证法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

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好的大学。只有考上好的大学,自己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

求助者建立的合理信念: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即使考不上大学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中才可以更好的做贡献。读书是需要耐心的,只有身心放轻松才能更好地学习。

7.3 修通阶段

求助者已经逐步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但是来访者仍然感觉到焦虑情绪,不能静下心学习,所以采用肌肉放松训练。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装饰品,不要带眼镜,尤其不能带隐形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做放松训练时让求助者思考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设计出几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找出它们的利弊。

7.4 再教育阶段

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找出每种解决方法的利弊,自己更看重什么。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求助者自己通过思考后找到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自己价值观。

通过八次咨询,求助者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等等。求助者表示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充满信心。

8 咨询效果评估

8.1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矛盾问题已经想清楚了,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选择先把感情封存,两个人做了约定,平时不联系,假期才可以联系,一直到自己高考结束)。

8.2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

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高,比以(下转第244页)(上接第242页)前更加自信和开朗。

8.3 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

8.4 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学会积极的生活方式。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技术,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天乐.考试焦虑研究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社会心理科学[J].2008(6).

[2] 史瑞君.认知重建调整情感挫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280-289.

第9篇:高一教案范文

案例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不但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过程的学法指导,还关注学生学习、掌握和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引导。对课堂教学本身而言,案例教学是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

基于现行地理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正确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和“三维”目标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汲取现实生活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带学生进入预设的或特定事件的“现场”(课堂),并通过角色感受,分析案例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十分必要,更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再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二、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

1.案例教学的实践性

人的认识和感知过程是从对具体地理事物的认知、理解,从而抽象到概念,再到理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教学案例或素材,大多来源于课程以外,部分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一些特别典型的案例,不仅来自于学生对周围地理事物的留心观察、搜集和整理,也来源于教师、家长,有的甚至来自于社会环境,所谓“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到处存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体会、感受和实践选取作为教学案例,既生动、具体又鲜活,它通过教师的合理组织与科学调控,可使学生在案例的认知过程中,深入地体会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以及地理理论的实践性。

2.案例教学的多元性

一方面,出自于学生的案例素材是最原始的、第一手的和“原生态”的;另一方面,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学法指导者、设计者,教师课前同样担负案例素材的发现者、探索者任务。这必定决定了案例素材的多元性。

3.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来自于学生的大多数素材是最原始的、第一手的,并未加以详细整理归纳。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对众多“原生态”的案例素材的互动讨论,明晰了认知,并在指向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最终达成共识。因此案例教学具有互动性。

4.案例教学的延伸性

首先,课堂教学局限于40多分钟,而且教学活动中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所设置的问题,势必导致案例教学向课堂外延伸;第二,对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的巩固,对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课后的思辩、作业反馈等,也必须在课外进一步扩展,促进了案例教学的拓展。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功能

1.能在具体情景下教学,体现设置情景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些(指情景素材)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轻一代的。”这种“亲身接触”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多渠道多途径的情景素材,大多数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是学生在特定情景下感悟到和探究到的。

2.培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能在教学中激活课堂

信息源与信息展示的手段较多元化,能强化和培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首先,教师或学生自我展示的无论是素材或是案例,内容包括不仅了文字、图形、表格、数据、声音、影像等形式多种的材料,也可以是文章、统计图表、场景照片、即时录像等。第二,信息可能来自家长、教师、学生,也可能来自社会其他人员等。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按设计者――教师预设的问题去提取、消化和处理有效成份,并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新的知识。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直接的感官活动,带着好奇与问题,在思索中进行观察判断、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最后,通过诸多内、外在心理活动。

四、案例教学的一般教学程序

教学中获取新知识的一般程序:

1.出示或展示师生事先准备好的情景或背景资料(引导阅读与感知)

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由学生出示或教师展示课前收集整理选择的案例。可简要分为几个步骤:发放给学生“学案”;教师运用媒体显示案例;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描述案例;分配角色,由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2.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我感知情景或背景(自主探究)

在学生已融入案例情境时,先由教师及时设疑,要求学生剖析解惑。设疑后教师巡回检查,基本了解学生自主探究,而后个别指导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思路,关注学生把握审题等。

3.由学生质疑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合作学习)

在学生分析、探究,获得一定个人见解后,教师随即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记录于“学案”相关位置,随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4.课堂上师生、生生进行探讨获得初步意见或结果(交流互补)

在小组总结发言与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调控,再次组织小组延续与深入的讨论,以解决有争议的或矛盾的问题。随后把以上问题梳理出来,由教师记录在案,之后教师有针对性的总结评价与提示,或布置由学生在课后另找时间和机会进行再探究。

5.在师生“去伪存真、”的有效前提之下,形成一个或几个共识(总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