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审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者简介]康乐(1976- ),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审计学。(江西 南昌 33002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25-02
审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各类会计证书考试的科目之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管理学等学科联系密切。但是,当前的审计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分析审计教学的现状,探索审计教学的改进措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审计教学现状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审计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审计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审计工作能力。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审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抽象的审计理论难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描述
在日常的审计教学中,专业教师一般会将教学过程分为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两个部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审计理论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老师讲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这种教法违背了职业性教学规律,割裂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联系,使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枯燥,不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当前的审计教材表现出理论性、规范性、抽象性的特点,导致教师讲课也比较吃力。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开展了案例教学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效果远未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是案例研究起步晚,案例设计者的专业水平有限,绝大部分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过少,并且仅局限于实务部分,而基本理论部分案例十分缺乏,审计理论抽象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材和实践基地缺乏
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相对独立,把前后连续、相互影响的审计过程拆成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与实际审计工作相差甚远。教学形式基本上是理论教学中穿插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单个审计理论,但无法深入到专业判断层面,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的划分等都无法融入实践中。审计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内实训、顶岗实训等,而这些实践内容的开展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基地。但是,适合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实践教材非常少,常见的案例教材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现实需求相脱离。同时,由于涉及经济秘密和法律责任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构很少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即使允许去实习,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实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其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与学科型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同样在教师素质的要求上也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但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大多是出了校门就进校门,虽学历较高,却从未参加过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并且普遍存在知识面过窄、上课照本宣科、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较差,从而形成教师不愿意承担审计课程教学、学生不愿意上审计课的局面。
二、改进高职审计教学的措施
(一)把握理论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实审计案例库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的审计教学,应与本科层次教学要求有所区别。
首先,应理清审计教学的理论内容。审计课程的知识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审计理论知识,二是拓展性知识。前者应该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应该考虑到理论讲解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取和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弄懂和理解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审计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在讲解相关案例时,穿插一些与此相关的名人轶事,配合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教学效果会更好。对于拓展性知识,教师只要做简单介绍即可,主要让学生自学此部分的内容。
其次,应改变单向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前面提到的案例教学法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甚至可以尝试互动教学。例如,选取某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事先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自己上台讲课,使他们充分参与,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最后,应搜集相关案例,充实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审计理论有非常好的效果,但目前的审计案例教学研究开展得很少。一方面是由于案例研究起步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案例质量和数量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应与高校合作,组织审计案例库的建设。
(二)完善实践教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审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审计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训、专业实训和校外实训。其中,课堂实训和专业实训主要在校内进行,课堂实训是以一个教学单元或项目展开实训,专业实训则是一种综合实训。这两项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实践教材密切相关。好的实践教材融合了教师经验的积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的审计实践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在内容设计上多是以单个教学单元开展的课堂实训,学生无法了解一个完整、连续的审计工作过程。因此,在实践教材的开发上,除了设计单项课堂实训内容外,更要注重综合专业实训内容的设计,建议以某一企业(一般应为工业企业)为模板,使学生能够按照标准的审计程序(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运用职业判断开展各项工作,填写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审计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应以建立校内仿真审计实训室为主,借助专业的审计实训软件和配套教材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帮助,与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参与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中,使审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审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应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高质量的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第一,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使每位教师可以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多种教学软件,提高上课质量。第二,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三,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并且承担本专业部分技能课程的授课任务。第四,定期召开外聘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审计教学工作的建议,并及时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今年开学之初,我就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预备工作。读大一时,我曾经到汉口武商量贩、tonywear**衣饰有限公司做过倾销员、导购员;也曾经走上武昌街头,义卖报纸,为四川地
震灾区同胞召募善款。通过以上实践,使我对社会有了初步的熟悉,也领悟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的活动地点单一,行业单一,自己的优点似乎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而“狂妄”的设想:在这个暑假里,自己给自己打工,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初试身手
我是随州人,对自己的家乡自然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因此,我把这次暑假实践活动的地点定在我们“编钟之乡”——随州。
地点确定以后,经营哪些商品?在哪里进货?怎样投资?这些,成了摆在我眼前的一道道困难。
经商究竟不像上学那样按部就班,有章可循。她需要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往发现商机,往开拓市场。盲目投资,只会导致自己多走弯路。最后,经反复比较,我选择了卖饰品。由于,“大路”的饰品本钱不高,即使亏了,也不至于让自己倾家荡产,一无所有;其次,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进步了,很多人的生活观念已不再停留在温饱题目上,他们开始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特别是年轻女性,更加追求外表的时尚,饰品理所当然成了她们必不可少的选择;再说,饰品体积很小,摆出来轻易,收起来也不难。坚定信念以后,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
我拿着父亲“投资”的1000元钱来到汉正街。走进曲折回环的街道,看到琳琅满目的饰品,我一时花了眼,不知道该从何处进手。我定了定神,告诫自己:一定要选最漂亮、最独特、最流行的东西,否则就失往了竞争的上风。我顶着烈日,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店展之间,对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价格进行比较、砍价,挑选出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商品。奔波了一天,终于把货预备好了。固然我已经筋疲力尽,但看着手里的“战利品”,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回到随州,我赶紧对商品进行定价。假如价格定高了,销售肯定有点题目,定低了又怕赚不到钱。正在我左右为难时,妈妈给我出了个主意,她让我先往各个饰品店“侦察”一下,看看别人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商品进行调整。这个主意不错,我把价格很快就定下来了。晚上,我提着自己的商品,带着无穷的憧憬,来到了位于解放路摆夜市的地方。
第一天的“战绩”不错,我净赚了一百多块。收摊后,我一路飞奔回家,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父母对我的这次经商经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自我思考
我们原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为别人打工,不愁买不愁卖,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某些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吃亏”:薪资没有正规职员多,待遇没有正规职员好。实在,仔细回顾一下,我们除了身体受点苦受点累之外,替别人想过什么没有?比如:商家的某些商品为什么销的好?某些商品为什么无人问津?原因在哪里?有无改进的办法?等等。总的来说,不是我们不负责任,只是我们把眼光放在自己利益的一方。
经过这次“练摊”,我体会到了经商者的酸甜苦辣。具体说来,我们有些时候只看到了成功者头上的荣耀与光环,而忽视了他们在经营过程中的徘徊与探索。
“纸上得来终觉浅,尽知此事要躬行。”大凡成功的经商者,他们除了要付出比凡人更多的精力以外,还要时刻观察四周事物的变化,谋求发展商机。稍有不慎,或走向胜利,或走向失败。个中三味,若非亲历者,恐很难体会。
我们是在校大学生,无论论年龄还是论资历,终究处于彷徨、摸索阶段。人人都希看自己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让自己有一个美好而灿烂的未来。只是天公不作美,有时势与愿违,我们付出了却得不到回报,我们努力了却一事无成。
经过多次实践,我觉得有两个题目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面对失败,我们能不能独辟门路,另谋出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审计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40-03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he Auditing Course for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Bingwei
Abstract:With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new audit criterion in China, 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the auditors. Concentrating on talents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orientation, the disciplinary attributes of auditing an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current auditing course teaching, proposes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enhances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in this fiel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diting course, reform
审计学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核心课程。然而,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审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等诸多的问题,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
一、审计学的学科属性
审计学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一)综合性
审计学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审计学课程是将多学科的知识运用于其中,而形成的学科。审计学课程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统计学等社会和自然学科,审计学的发展离不开上述学科的成熟与发展,同时取决于人类社会的国家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发展水平。如:审计学理论的抽样审计是统计学和审计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审计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审计学实务中的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离不开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审计测试流程中的分析程序离不开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来研究审计学的对象而产生的结果。审计学课程综合性的特征要求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获取会计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应具备政治、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信息等知识,同时强调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应用性。
(二)应用性
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是以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直接目的,学科知识的运用要与社会直接接触,其应用的结果要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应用性学科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的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审计学科是典型的应用性学科。它要解决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关系问题;审计本质上是指为确定关于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和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价与这种认定有关的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因此,审计学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的政治、经济和各项管理活动。审计学的应用性学科特征要求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不仅要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更需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审计学的应用性学科特征还要求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能较多地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发展性
审计学课程由于与政治、经济、管理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和环境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如: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审计对象的日益复杂,审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审计方法发展先后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随着21世纪国内外一系列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被改进,新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取代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学的发展性特征要求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审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就业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创造力和创业力。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的审计助理人员。审计学课程专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性、外向型、复合型审计人才。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性人才”,非学术性人才;要求学生必需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需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审计课程一方面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提供必要审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岗位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提供基本的审计技能。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为会计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审计基础知识,而非必要的审计专业技能。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这就必然导致审计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的问题。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课程综合性强,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同时许多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教师缺乏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对审计的理论尤其是审计实践不熟悉等原因所致。因此,明确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审计学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二)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审计职业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的职业,审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有经济法、税法、金融、证券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政策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能够将这些知识创造性运用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数在“大会计”框架下进行的,审计相关课程的内容都是会计或者与会计相关课程,甚至连企业管理等审计关联性性较强的课程都没有开设,这种“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的局限性,使得财会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审计助理岗位,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现有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究其原因是许多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运用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许多高职学院过分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节省办学成本等原因所致。
(三)教学内容片面性
审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审计的理论教学必须把握其系统性,力求深入严峻,重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创新思维上下功夫,同时理论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审计实践性强,其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和技术性。因此,审计课程的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及操作能力。传统的审计课程教育在教学计划中一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甚至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课时。但是,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目前市场要求的会计、审计人才也是应用性人才。如果按现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只接受有限的审计理论教育,而忽视实务技能的掌握,必然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岗位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的工作。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必然造成培养与需求的脱节。审计专任教师教学内容的片面性究其原因审计实务的讲解和审计技能的培养需要深厚的审计理论为基础,同时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资料和审计实务工作经验来支撑。要做好这一环节,对许多高职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的教学基本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等公式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由于受各种条件所限,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传授,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只能被动地记忆而缺乏理解,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也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审计实务课程课时少,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审计课程主要为满足社会需要、培养和输送一批能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审计课程教育、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坚持“理论够用,重视实践”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审计实务内容的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足够的学时讲授审计典型案例和参加审计社会实践。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是,把审计实务课程看成是会计学的一门分支,仅在一个学期内安排64节课时(每周四节)的教学,甚至许多高职院校每周仅安排3节课时的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审计理论和实务难以兼顾,其结果是大多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仅仅讲授的是审计理论部分,审计实践和实务教学根本没有时间开展,难以实现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六)教材滞后和教学考评制度随意性大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审计教材往往出现教材内容滞后,教材内容理论性强、案例和实务内容很少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教学考评制度存在随意性大的特点,审计课程的教学考评制度普遍存在根据专业教师的意愿随意考评等现象。在审计课程的教学考评中,往往考评单一。如许多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课程以期末考试成绩的70%和平时成绩的30%来得出期末的总评成绩,根本就没有考虑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教学考评的不灵活性影响到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难以开展。
三、我国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改革目标与举措分析
(一)审计学课程改革目标
审计学课程的改革目标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导向,结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基础,以培养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为目标,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考评方式,加强审计学教材建设,同时把工学结合作为审计学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引导审计学课程的设置,构建审计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教学体系。以加强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企业,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和融合,使得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审计学课程改革主要举措
1.改革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按照高职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内部审计审计员岗位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为审计学课程改革的内容方向。在坚持“理论够用”,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平衡审计学课程的理论和实务的内容,适当减少审计课程理论的教学内容,增加审计实务的讲解。以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一体的人才观为基础,以新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依据,紧密结合会计、审计改革,融知识传授与能力为一体,力争做到基础与前沿、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建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突出“课岗融合、课证融通”的特色,即课程的内容选自审计工作过程,课程内容与审计岗位相互融合,课程内容与考取审计相关证书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毕业生能胜任内部审计审计员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
2.改革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按照高职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审计学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为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1)问题式教学法。课堂讲授是向学生传授审计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方法,是案例教学、课程实验等环节的基础。在课堂讲授中审计专任教师必须注重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讲深讲透,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结合本课程前沿动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用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师生、生生、师师间在日常教学中的多边交流,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色彩,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2)案例教学法。21世纪的财会会计教育,必须结合企业实践,加强案例教学。审计学教学内容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内容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要求高,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审计专任教师应在立足于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采集、编制现实经济生活中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紧密相连的、生动直观的教学案例,并将其穿插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企业的审计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辩论、磋商,并讨论结果制作成PPT上台发言。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用各种分析方法、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其交流和表达能力,避免了“一言堂”式的讲授方式。(3)模拟实验法。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审计专任教师在利用课程设计,模拟实际企业的全套业务和相关会计岗位,学生以模拟进入企业任职的形式,承担审计工作,同时划分的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校园到企业的角色转换。
3.加强审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按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在坚持“理论够用”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审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在参考国内外优秀审计学本科教材和高职高专优秀审计学教材的基础上,在参考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与本地区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局等行业单位的专家共同开发编写《审计理论与实务》教材,该教材应通过演示审计各阶段所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工作底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基于审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充分体现教、学、做的统一。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改革审计学课程的考评方式
按照高职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改革审计学课程的考评方式。改革传统的以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审计学课程考评方式,建立以学生审计实践工作能力考评为核心的审计学课程考评制度。逐步将审计学课程以理论为主体考核方式转变为以实践考核为主体的,理论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和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以作业、课堂提问、训练活动和阶段性测试为主。教学过程评价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满足以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
5.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国有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企业,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和融合,定期选派一批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进行定期的实习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以学校或以院系为名义定期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咨询公司的注册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学校以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审计学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审计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学课程的改革,逐步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围绕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创新,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订单培养,探索审计学课程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石爱中.审计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3~5.
[2] 徐绍祥,王丽.基于会计教育目标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4~86.
[3] 周 莉.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8):4~6.
(一)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财务问题
首先,我国政府对企业兼并和转让行为始终进行政府主导的干预,其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摆脱发展困境但效果预期低。其次,我国在企业经营信息上,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报和审计报告中存在广泛的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性,造成了并购方无法科学准确判定转让方企业资产和损益情况。并在其交易价值判定中无法给出真实合理的价值结论,造成购入价值和实际价值不对等。企业因兼并而产生资产负债增加使得企业陷入收益率预测不符的财务境地。随后,我国企业在发生兼并转让行为中多数用现金支付作为主要方式,流动性资源结构繁多,其他方式无法占主导地位,造成现金不足进而对外开始筹集,让企业负债率开始增高,企业相关经营业务受到限制并让企业受到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引发的内在和外在限制性规则。因而在企业面临后续还款等行为中发生问题让引发相关财务问题。最后,我国相关的企业间交易中介机构依旧处于市场机制健全和完善阶段,其行业能力和操作力度偏低,对兼并转让行为程度有限不适应目前现状。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会计问题
首先企业在兼并转让中会涉及两个最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处理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处理法是对行为发生企业之间会计核算要通过成本进行,成本包括交易的相关现金等资本,在转让方失去法人资格后其对方企业资产和负债要入到企业会计账目中,产生的与净资产公充差需要定义为商誉价值。而权益结合法是对转让企业的整年损益都要入到企业会计账目中,商誉价值时不需要确认的,因此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方面,两种方法都具有合理性可以被采用,兼并企业最重要特征是处于行为发生后的主导控制地位,因而购买处理法可以很清晰的区分兼并企业。当企业规模类似并且是多个企业进行其兼并转让行为时,权益结构处理方法就会依靠优势更为合理。如何正确选择情况相适宜的处理法是会计处理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证券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阶段,购买方无法得到市场的稳定保障因而存在处理限制问题。公允价值时购买处理法需要依靠的根本价值前提因而资本市场公平均衡程度,能否通过公允呈现企业资产真实价值就尤为重要。而目前国内企业存在公允价值无法判定和判定不准确,影响了购买处理法的准确处理为会计处理带来了问题。
(三)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审计问题
首先,虽然颁布了《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多个法案,但已经存在法律法规部完善的地方,让兼并转让行为受到了法规法律不健全的影响。随后,在资产真实价值判定上也不在各种问题,包括评估市场运行不合理,市场上评估业随着各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多,造成了评估业混乱和不规范的状况;对资产评估范围不准确,多数企业为了尽快完成收购匆忙评估资产,忽略无形资产评估等等;资产价值判定难度提高,当外资上市公司收购国内国有公司时会造成对国有公司各项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技术等方面判定不准确问题发生。最后,企业发生的兼并转让行为的相关审计工作是繁重和重要的,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的工作效果的大小。目前审计人员在独立性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主观上对审计结果的改变。另外审计是需要遵循严格科学方法和流程,需要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共同提高得以保证的。目前国内审计人员依旧处于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无法保障兼并转让行为的准确审计。
(四)企业在兼并转让中财务、会计以及审计三者协调的问题
在兼并转让中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三者都有必然联系,当一方出现欠缺问题后,容易造成另外两方工作受到波及影响,因而产生反映的结果数据失真以及无法完成工作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如何协调三者工作中协调问题是需要面对的。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的财务与会计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在兼并转让中财务方面
首先,要促使政府和企业各自产权分离并把企业相关产权规则制度进行改革调整,把政府与企业行为进行规划,让各自做到定位准确避免互相不合理影响。其次,在兼并转让行为发生前需要对转让方进行细致考量和严格审查,并聘用专业机构对其相关的企业发展资料和资产状况进行专业详细的分析后,再进行准确的企业各方面科学评价并作为兼并转让行为的必要前提。随后,要开展多方式的交易,在现金交易外可以推广股权的交换和证券的交换,以及通过兼并方借入相应资金购买对方企业股票,把后续经营收益作为还款的方式等。最后,交易价格要提前确定尽量做到后续不发生更改,其相关中介机构也要政府主导进行完善,利用金融机构的优势为兼并转让行为提供资金筹集等方面担保。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中会计方面
在制定我国企业关于兼并转让的会计规则时要首先保证购买处理法和权益结合处理法之间的特征和关系。对符合相关适用原则的要严格使用其对应的方法,要保持两个方法的可以区分以及排斥关系,预防企业发生会计信息不对称和盈余损益管理问题的可能。其次,要对权益结合处理法适用的条件和操作性进行规范,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其应用是规定了相应的数量标准,而目前我国和世界统一标准一致,并没有规定出数量标准,因此,可以参考美国的规则制定数量规范,可以提高权益结合处理法的操作性。
(三)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审计方面
健全和完善企业兼并转让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是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是首先要做到的前提。其次,把资产的准确评估当做重点进行审计处理,要保证在一个有序的经济市场环境中,监管和行政机制健全,对涉及的各项因素布局和评估工作合理,对企业资产的判定和企业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认定准确是需要审计工作做到的。并且,要加强企业提供的数据的实地分析能力,用审计工作中涉及的多种方法巧妙配合,对潜在的问题细节特别是负债问题要深入严查到底。最后,提高整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坚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让与兼并转让行为中有直接利益的人员避免执行审计工作等,做到审计工作不因人为因素受到影响。
(四)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财务、会计以及审计三者协调性问题对策
会计专业主要学:基础会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统计基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基本技能、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可持续发展;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13-02
高职教育经历了规模发展之后目前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阶段,校企合作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彰显高职院校特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通过全面校企合作,在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等方面成效显著,也面临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系列问题。
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形式
1.建立校企合作机构。以学院为主体,与有影响的企业、行业合作,在校企合作理事会下成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公室,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办学机制,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通过定期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在学院发展、专业设置、师资培养与聘任、人才培养、产学研互动、办学经费、学生就业等重大问题上与合作单位进行深度交流。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制订贯彻落实具有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办法、教学手段和方法,继续推进案例教学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顶岗实训。
3.进行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在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公室的领导下,与企业共同开展调研工作,大力加强会计专业建设;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会计专业必备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主要素质,从而构建了与该知识、能力、素质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
4.构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相互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专业导师,系领导兼任企业有关部门副职;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为专业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建立校企双方兼职人员奖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热情。
5.建立实习基地群。根据财经类学生每个单位接收人数少的实习特点,学院在多家企业建立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及教师顶岗实践、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开发、教学案例收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使实训教学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二、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面临问题
会计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面临着困扰校企深度合作的困难,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学院虽然成立了校企合作的相关机构,但是该理事会在校企合作事宜的运行、章程的制订、各方权利义务的明确方面仍然不够完善,没能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使我院尚不能实现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以及零距离接触。
2.企业参与校企深度不够。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是高职院校为其生存、发展而主动寻求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形成的。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形式更加合理,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但是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的。没有利益驱动的合作,很难调动其的积极性。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其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发展会产生有利影响,合作培养人才从短期看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还难以实现,培养出的人才还不一定留得住,用得上,因此,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驱动力不够。
3.校企深度合作的制度不完善。目前,国家虽然一直倡导校企合作办学,但是并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校企合作的监督、考核,也没有建立校企合作对企业的保护、奖励机制。这样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并不能得到其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税收部门等各方面的充分支持,不能得到其期望的利益回报。因此,虽然学校积极主动要求与企业合作,但是企业一方比较消极,致使双方深度合作难以为继。
三、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
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设立专门协调机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校企合作。该机构机构应充当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其职能包括研究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形式,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探索。通过以上职能的实现能够有助于校企合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另一个方面要成立“校企合作办学董事会”。制订董事会章程,建立合理的董事会运行机制和相应的日常机构,通过该日常机构来实现对企业和学校的指导、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校和企业双方全力以赴进行合作办学。
2.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能动性。校企合作应该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因此应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强调各方的权利义务对等。对于学校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其合作积极性很高;对企业而言,如果能够从企业知名度的提高、税收优惠、贷款、人力资源成本的节约方面得到一定的实惠,则能够大大提高其合作积极性。因此,在合作中学校应强调其义务,比如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对企业提供免费培训,进行合作开发,合作企业可以优先在学校中挑选其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等,此外学校还要主动与相关的政府机构取得联系,让企业了解到校企深度合作对其发展的其他有益作用;对政府而言,通过校企合作,能够统筹学校和企业的各类资源,促进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相互匹配,从而促进就业环境的改善,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才供需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从税收和贷款等方面给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以确保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和权益。
3.完善校企深度合作相关制度。为了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政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修订、补充,制订与其相配套的措施,为校企合作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保障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②制订相关引导政策:为了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政府应在税收、信贷、就业奖励、知识产权等方面制订对企业有吸引力的政策,调动企业与学校长期合作的积极性。③完善办学体制: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大力支持行业、企业举办院校及民办院校,进行管理创新,着力解决好职业教育管理条块分割、证出多门的问题;理顺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管理责任与分工。
参考文献:
[1]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2]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6.
[3]高耀彬,陕荣善.产学一体,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J].中国教育报,2007.
[4]马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J].职教通讯,2006.
[5]杨广斌.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职教通讯,2006.
【关键词】诚信 会计专业 教学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等社会组织安身立命的基石。会计这个职业对诚信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保守秘密。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每个会计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目前,在我们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中,一方面较多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另一方面也逐渐开始意识到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影响,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首先,为什么在当今职业中专会计专业中要加强诚信教育,这和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现状分不开。现在大多数的职校为了招满计划,基本取消了录取的分数线,生源素质较差,学生都是来源于初中学校一些学习成绩差,或是思想品德方面有些小问题的学生,进入职校之后,把原来的一些坏的行为习惯一起带了进来,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弄虚作假,作业抄袭,考试作弊。
其次,家庭的影响。我做过一个初步的调查,像我们这种区县级的职业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家庭不健全,父母离异或存在这样那样的家庭矛盾,还有不少是外地民工子女,这两种学生在个别班级的学生总数中超过了三分之一,所以学习成绩差。经济条件的拮据,客观上就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为了好面子,有的学生在生活上互相攀比,当经济条件不允许,自控能力又差的情况下,学生中一些偷盗的不良现象也是屡有发生。
第三是社会的影响。职高学生的这个年龄阶段,对一切新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有强烈的模仿心态,还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但是学坏容易,学好难,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而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事件很多,像地沟油、瘦肉精等恶性事件,不仅暴露出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也污染了校园这方净土。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例,学生中时有发生的失窃事件,相互之间借款耍赖不还的事件,撒谎逃课的事件,私自翻墙出去上网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亟待加强诚信的教育。
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面临更多的利益诱惑与道德冲突,所以一个没有诚信可讲的会计人员即使专业技能学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诚信教育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一、日常学习习惯等行为规范的教育。诚信于任何行业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诚信尤为重要。由于专业课关乎学生将来工作的“饭碗”,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诚信教育,学生愿意听,容易接受,效果亦明显。每一位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希望踏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领导信任、技能娴熟的优秀会计工作者,而世界上没有哪两家企业的账会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平时作业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像这种教育比任何手段都有效。从学生这个“会计人员的源头”抓起,能使他们较快地养成诚信的习惯,不弄虚作假。在布置平时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时,就要强调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作业独立完成,这样不仅是对老师授课劳动行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负责。每位学生今后所面临的工作都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独立地处理会计事务,现在的抄袭带来的后果有可能就是今后工作能力的低下。
二、课堂上采用案例来丰富会计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对正在接受财会专业教育的学生渗透“不做假账,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比如在讲到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中的真实性要求时,就可以列举美国的“安然公司”事件。安然公司在2000年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6位,连续六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这个公司2002年却在几周内破产,原因就是财务造假。破产事件对企业和社会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不做假账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诚信的观念,如果会计人员都能养成良好的诚信素养,就不会做出造假、违规、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事情了。
关键词:视同销售;流转税;纳税申报
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是视同销售行为的全称。视同销售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其与一般销售不同,这种销售行为时为了计税的需要从税法的角度出发,将将其“视同销售”。视同销售行为在各个层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有: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暂行条例均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但《企业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行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却缺乏统一明确的规范,这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了困惑。对两者规定存在异议的视同销售经济业务进行实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根据会计准则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即是否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同时探讨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如何正确的在纳税申报表上进行填列。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
根据增值税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出台了相关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其中第四条规定了八项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在这八项行为当中明确指出要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并且确认销售实现。但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会计处理方面是否需要确认销售收入就要依照这种准则了。因此,就可能会出现税务确认纳税义务与会计确认收入的时间不一致的情形,现将增值税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四、第八款的会计核算与涉税处理进行介绍。
(一)将委托加工或者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
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自产的产品机器设备1台用于在建工程,其生产成本为8750元,计税价为10000元,则该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0450
贷:库存商品 87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但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按照增值税法的规定应视同销售,因此应将该台机器设备的计税价100000元填列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第2栏“应税货物销售额”。
(二)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
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外捐赠自产的产品一批,成本60000元,计税价值100000元。
该企业会计处理应为:
借:营业外支出 77000
贷:库存商品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但将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按照增值税法的规定应视同销售,因此应将该批产品的计税价100000元填列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第2栏“应税货物销售额”。
二、营业税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发生应税行为:1.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2.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因此按税法规定两种行为都应缴纳营业税,但是第一种行为并没有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不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的规定中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中的第(3)项,所以会计上不确认收入,按成本结转。
例:某企业将其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给某希望学校,该土地使用权账面原值100 000元,已摊销20 000元。其计税价格为90 000元。
该企业会计处理应为:
借:营业外支出 84 500
累计摊销 20 000
贷:无形资产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 500
但企业将其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按照营业税法的规定应视同销售,因此应将该土地使用权的计税价填列到“营业税纳税申报表”的转让无形资产项目的应税收入栏。
三、消费税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于纳税人销售时纳税。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其中用于其他方面的,如果用于职工薪酬,根据职工薪酬准则应确认收入,但是如果用于工程项目等方面,不符合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中的第(1)、(2)、(3)项,所以会计上不确认收入,按成本结转。
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在建工程(办公楼)领用其自产的应税消费品实木地板一批,该批产品生产成本80 000元,市场售价100 000元,该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税率5%。
该企业的会计处理应为:
借:在建工程102 000
贷:库存商品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5000
但企业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工程项目等方面属于视同销售,因此应将该批实木地板的市场价100000元填列到“其他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纳税申报表”中,在应税消费品名称栏填列“实木地板”,在适用税率栏填列5%,在销售数量栏填列400平方米,在销售额栏填列100000,在应纳税额栏填列5000。
总之,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不同类型视同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视同销售”行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上一定要按照相应的会计规范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纳税申报时对于那些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有差异的视同销售行为,企业必须要依据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纳税调整,准确填列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纳税申报表,规避涉税风险。
参考文献:
[1]姜春燕;杨爱义.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处理例析.财会通讯[J].2009(7).
[2]李彦博.试析企业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J].2011(10)
关键词:人文精神 数学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54-03
教育界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1 人文精神的涵义与意义
诚实守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数学课程培养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对培养合格的“会计人”应发挥重要作用。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意向。它围绕着“人应当怎样生活”这个问题,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求善求美,理性感性兼顾。数学人文精神,就是具有数学特质的人文精神。数学人文精神使学生从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去感受规则、责任心、创新、诚信、严谨等精神,从而逐渐培养成自觉自立自强的品行、善于思维、善于创新、追求人生价值及对美与善的崇高追求、敢于正视失败的心理品质。
2 实验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实验班选定我校经贸系115会计专业,一共四个五年制高职会计班,在编班时按报到顺序随机组合,将2、3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人数相等均为90人,他们在学习成绩、班风、学风等没有明显差别,都是同一数学教师任教。
2.1 数学史料渗透人文精神
丰富的数学史料,具有焕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价值。在数学发展史上,中国对数学科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数学家们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公元3世纪到公元6世纪左右,我国在数学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这些材料能够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特别结合数学课程,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我国数学家的动人故事,可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我国当代数学家或中国血统的数学家们在数学的一些领域也属于先进的行列,前者如古代的刘徽,为我国古代数学赢得了十项世界冠军。后者如当代的陈景润,他在数学上的研究,尤其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在世界上居于最前列的。
2.2 概念教学渗透人文精神
数学活动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思维首先是辩证思维,其特点在于认识概念和关系的变动性、两重性、矛盾性、同心性、相互联系及相互制约性,数学材料里充满着辩证法,数学思维活动的规律集中而凝炼地反映了辩证的规律,实践证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等观点的教育,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辩证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同时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事物,培养辩证思维与创新意识的人文素质。
如在讲授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首先就可以确定:要利用它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的认识。事实上,离心率e由零逐渐接近于1时,曲线是椭圆且由接近圆逐渐变得扁平,这是一个量变过程,当e=1时,就发生了质变,它不再是椭圆,而是抛物线,当e>1时,曲线再次发生质变,变成了双曲线,接着又是一个量变过程,随着e趋向于无穷大时,曲线再次发生质变,成为两条相交直线。这说明离心率e在数量上的变化引起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的质变。
2.3 利用主题教学法渗透人文精神
我校倡导采用主题教学法,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授转变为协助者,引导者地位,更好的渗透数学的人文精神。
2.3.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平等交流,体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活跃课堂氛围,如许多环节让学生讲解题路径、多暴露解题思维过程、能解答同学间提出的问题。如在讲解极值与最值时,让学生总结并发现极值和最值的方法与步骤,极值与最值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重视学生认识事物的情感,探索精神及创新思维。
2.3.2 数学更重视教学过程
许多概念、定理的阐述需要通过归纳演义师生共同来完成,教师要重视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后所获得的思想、经验、方法会自然地被移植到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利于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在《导数的几何意义》课上,我通过媒体演示割线变切线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进行归纳,得出导数学的几何意义,一名学生马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何知道了函数的导数,它的用处可就大了,可以求得在高中时不能解决的求切线方程问题;另一个学生说:导数在物理中也有应用,把几何意义应用到物理中,不就有许多意义吗,例如加速度等。这样知识就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的民主和追求知识的氛围越加浓厚。
2.3.3 重视学生数学思维产生过程
教师应重视数学思维的产生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人文精神。
如:在新课“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等式两边同乘公比q,采用“错位相减”的处理方式?经过分析得出应分为两种情况:(1)当q=1时,;(2)当q≠1时,,,
,…,
选定作为突破口,观察联想到
,可知
则,
退一步,。
由猜想要证明,只要证明。
分析等号左边所具有形式:是两项之差,这个差从哪里来?顺理成章的得出“错位相减”的方法,通过呈现公式推导也就是思维产生的过程,不仅让使学生触摸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推理和逻辑论证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
2.3.4 解题方法的探索,体现人文精神
解数学题的过程是培养思维的核心,因此,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体会“方法”是如何“想到的”,一种方式方法受阻后又是如何变换为另一种思维方式上,思维的培养、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形成依赖于通过“问题解决”去完成(见图1)。
例如:若抛物线上存在关于直线y+x=0对称的两个不同点A、B,求a的取值范围。
常用教法是教师进行解题分析,板书解题过程,此做法使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状态,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易养成懒惰的思维,形成思维定势,漠视思维潜能。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完成解题,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处于帮助和引导者地位,数学的人文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培植。
启发学生思考:(1)设抛物线上两点是关于直线l对称,则有哪些条件可利用(抛物线上A,B,ABl;AB的中点既在AB上又在l上)?(2)如何求a的范围(解不等式)?(3)依据什么条件建立含有a的不等式?
经过理清思路,学生明白了解题的思维路径,接下来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
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方案:将AB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系,得到x的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其充要条件是判别式>0,从而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
鼓励学生尝试求解,教师处于引领者地位,不时的提醒学生要注意哪些事项。经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探索路径,凝注并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使思维过程和创新意识得到全面展示,突出培养探索创新意识是数学人文精神生要体现。
2.3.5 研究性学习充满人文精神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各个方面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让学生走出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很好的个性化学习形式,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设想,选择恰当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去阅读一些数学人文方面的书籍和数学发展史方面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方法和思想,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研究数学的,感受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这是很好的培育数学人文精神的途径。数学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
3 数学人文精神实验研究及数据对比
数学的人文精神相当丰富,经过近一年的实验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通过观察和在线网络问卷调查(问卷星),数据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3.1 数学的规则形成自律
数学的结论是在公理和定义的约束下形成的逻辑结果,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必须遵守数学规则。例如,用四边形的地砖能铺成密封的地面,这是由于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又如,要洗干净一件衣服若需漂洗三次水,则当三次水一样多时洗得最干净,这是因为由于它遵循了一个数学原理:一个正数被分成同样大小的三个数时,其积最大。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数学模型的建立。这种对规则的尊重迁移到任何事物上,使人们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法律等内在自我约束力,“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便是数学规则影响人们行为规范的最好诠释。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班多数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风较正;主动经常打扫卫生,无法在脏乱的环境中生活;反感考试作弊;主动关掉长流水、长明灯等。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相比,已有较为明显的进步。下面是问卷调查得出其中两项的数据(见图2)。
由数据清楚的看到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的规则意识以及社会公德的差别,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也是培养国家合格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3.2 数学的严谨培养责任
学习数学常常需要对问题进行反复推敲,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与对事业的执著精神,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文化精神能使人养成周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作为未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培养责任感十分重要。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班多数学生认为责任感非常重要,经常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支持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政策,有强烈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等。比如对于现在一些大学生在追求高消费,脸不红心不跳的向家长要钱,对此现象实验班有94%的学生认为不太应该了,作为成年人,就应该尽量独立生活,不能过于依赖父母,而非实验班只有79%的学生有此想法。
3.3 数学论证可见诚信
数学早在古希腊欧几里得时代,就有了公理体系,研究就有法可依了。如“对顶角相等”、“平行公理”等,公理本身是人们对有关现象进行大量考察、探索,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基础上建立的。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是建立在对公理深信不疑的基础上,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品质很重要,平面几何教学中的推理论证是他们理性地认识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他们的心灵里刻上“真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哲学道理,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会影响和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对建立诚信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它使人类生活在有秩序、讲文明、求信誉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网络调查诚信发现实验班平均得分84分,而非实验班平均分只有76分,下面是两者得分分布情况(见图3)。
整体来看实验班学生的诚信度要比非实验班要高,实验是有效果的。下面是其中两项的情况(如图4)。
3.4 数学美感充满和谐
数学美除了问题中所提及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等,还应该通过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数学美,使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欣赏能提高到文化的高度。
如当气温在23℃时,人们会感到舒服,是由于23∶37≈0.618,可见黄金分割在生活中是那么的和谐,二次三项式ax2+bx+
c,当值为0时变为一元二次方程;当出现变量y=ax2+bx+c时变为二次函数。在ax2+bx+c=0中若Δ>0时,有两根,二次三项式可分解因式为a(x-)(x-),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两交点横坐标为。可见事物是和谐的联系着,这样的美感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丰富想象、愉悦情调的目的。
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言,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其他学科由于数学的参与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这种完美结合体现了现实世界和谐统一,同时学生也能将和谐美迁移到其它事物中去。通过在线网上调查,高职学生对本校的校园和谐程度认识如图5。
实验班多数学生能正确看待学校评优、评先、奖学金、助学金等,对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的工作理解并给予支持,能向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习,并能找出差距,能理解学校制度,并自觉维护,与同学、教师、领导友好相处等,与非实验班学生已有较明显差别。下面是校园和谐调查中典型的两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对校园和谐的认可程度有较大的差别,实验班学生和同辈与管理者能够友好相处,在他们身上数学的和谐美已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
3.5 数学探索体会自强
解数学题是意志的教育,当学生在了解那些对他们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微小的进展,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会了当灵感到来后的全力以赴。动机、信念等非智力因素起关键作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自信心;可以攻玉的适度焦虑;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意志力。如果在学校里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对重要的地方成功了,这些成功的经历能够培养他们对事业的契而不舍的追求。通过对学生在线网络调查发现,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强自立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它是在社会与个人双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能主动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奖学金和助学金对他们学习上的帮助非常大,关能找出影响自强自立的各种因素。而非实验班与之相比已有了较大的差距。
下面是调查中的两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已有了显著的差别,解数学题的意志教育在学生自强自立中已有所体现(如图6)。
3.6 数学的发展探求合作
数学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应用的广泛性,既体现了数学的多元复合性也体现了数学的合作性。数学新课程强调数学探究、合作性,也是数学发展在高职阶段的具体体现,同时,民主性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教师在课堂上的适度表演、学生在座位上回答问题、让学生主动上台讲解题目等数学交流都体现了合作与民主精神,这种数学思想会对学生日常生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较强,如多数学生参加社团组织,目的明确,目标可以达到,合作的意愿强,意识到人多力量大,多人合作能够使创意和每个人的优势都得到发挥,更好地完成工作,团队凝聚力是团队的核心等。在调查中发现非实验班与之相比已有一定的差距。
下面是调查中的两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已有了显著的差别,数学学习的合作性的思想已在学生各种活动中得到迁移(如图7)。
数学人文精神还包括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勇敢的面对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情感等。体现数学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促进人全面素质积极发展的教育,使关注学生心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教育,教师应以独特的个性来发展和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数学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单尊,喻平.对我国数学教育学的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1(4).
[2] 董华,桑宁霞.科学── 人文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2005(12).
[3] 李红婷.课改新视野:数学史走进新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