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它们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数学教育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呢?笔者认为,课堂的鼓励性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鼓励性评价的效应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曾以两组学生进行实验,对第一组学生只告诉他们尽量做好;对第二组学生则不断地对他们做的结果作出鼓励性评价。结果表明第二组比第一组正确率高了15.3%,完成作业速度也相对快些。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鼓励性评价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不失时机地给予引导、肯定和鼓励,使之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力量去获得不断的成功,而成功又能使人愉悦、自信、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这就是"鼓励"所产生的良性循环效应。
2.鼓励性评价的的时机
鼓励性评价的的时机的掌握是决定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的关键,它的要求是:
2.1 在发问中鼓励。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发问,因为学生的发问是思考了的结果,而教师的提问只是为了使学生思考。所以,学生的发问比学生的答问更值得教师们的重视和表扬。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三位学生上台按老师要求去分"月饼"。甲生分去13,乙生分去26,丙生分去39。不等"月饼"分完,下面已是一片"分得一样多"、"相等"的声音。这时有学生发问:"老师!怎么会一样多呢?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呀?"我抓住这一极好的鼓励时机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积极鼓励的评价,进而促使这位学生进一步去思维去探索新知识。
2.2 在创造中鼓励。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们不但要提倡创造性地教,而且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重视首创精神的培养,要及时肯定创新苗头。创造教育指出: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可采取激励办法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从各种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佳的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曾用"9+9+9+9+9+5=?"这道题来测试学生的解题策略。我把学生列的算式都一一地板书出来并及时地给予评价:①9×5+5; ②9×6-4;③ 10×5;④5 ×6+4×5。 我特别表扬了持第3种算法的同学。这样及时予发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3 在挫折中鼓励。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误的挫折,此时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鼓励。只有鼓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课前让全班学生与教师进行口头判断比赛,由于学生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特征负迁移影响,把个位上是3、6、9的数误判为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判断失误,在学习挫折中产生疑问,此时老师的鼓励不但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不断开发以至学习的成功。
3.鼓励性评价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即不同的对象,教师采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至关重要。鼓励性评价应注意从正面肯定学生知道什么,掌握了什么,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变化,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要注意从学生的现实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鼓励要恰当,指导应到位,但不能越位,要防止"过滥夸奖","过头夸奖"。 鼓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以常用的语言鼓励法、体态鼓励法和评语激励法为例,加以略述。
3.1 语言鼓励法:即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问题情境,通过口头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语言应明确、灵活有层次性。对一般性问题解答正确,可用"对!""不错!"等肯定语言;对稍难问题,报之以"很不错!"、"很棒!"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有创新的解答,则以"非常好!""真聪明!""真了不起!"等溢于言表的语言给以夸奖。语言鼓励评价必须严防随意生、过奖性,要注意多变的激励语言与体势语言协同,以提高激励的感召力和穿透力。
3.2 体势鼓励法。即运用教师的体势语言对学生的解题、课堂表现、作业……予以肯定和表扬、奖励。常用的方法是:一般性肯定激励(轻轻地点点头,微微地"笑一笑,或走近学生身边,亲妮地摸摸头……"和突出怀激励(伸出大拇指夸奖,在全班同学面前,带头鼓掌……)。由于体势鼓励常有从内心发出之感,往往比语言激励更有感召力和表现力,教师应很好掌握,但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手势语言,体势语言,都应注意自然、真诚、和谐,恰如其分,切忌虚伪、造作。
3.3 评语激励法。即在学生的作业"成长袋"作品及期末评语上,用等字方式,因人而异,予以评点、肯定、激励。在作业上可用短语、独词句等方工,如:"棒!""有创意!"这种解法新鲜、有独到这处!"如果你都能这样思考,你的数学必定有个飞跃进步!"……而在阶段性,尤其是在学期、学年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上,则不仅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的肯定和激励,一句话,必须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点滴进步,使其增强信心,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励他从"学数学"、"做数学"到"爱数学",进而爱科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
很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往往代表着繁琐的计算、单调的证明、复杂的想象和抽象的语言。其实,数学这一学科,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努力把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完善的教育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果,又能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得到陶冶和收获。就此话题我来谈谈一些想法。
一、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抽象的。而在高职校中,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但要求达到的却可能超过高中水平。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变得被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何将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若在课堂上用生活中的问题创造情景,用生活实例来加强概念的理解,那么数学就会变得生动的、有趣的、美丽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课堂效果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元素与集合一章中的“映射”概念时,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两个集合元素之间这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可以采取非常形象的比喻――人与座位,我们在做车时,如果车上人不挤的话,可以一人坐一个座位,如果车上人多的话,可以两人或几人一起坐一个座位,但是一人是不能同时坐在两个或几个座位上的。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形象的记住一对一和多对一是映射,但是一对多不是映射。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就能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惧怕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本质上热爱数学。
二、用数学文化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理解,其实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同时,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是必要的。例如:讲解“二项式定理”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入著名的杨辉三角,我国数学家杨辉早在约11世纪就发现这个规律,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早了500年左右。又比如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告诉学生,我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资料要早几百年。在数学课堂上,除了教给学生们“定理、公式、习题……”,可以更多的通过“作者介绍”、“背景分析”,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赖以生长的“土壤”。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感动、开心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是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育中自然渗透。对学生的心灵成长、价值观念以及世界观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体现出数学的人文价值。
三、使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恩格斯曾经说过:“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的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碰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对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可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例如:在讲解数学中关于“数”的扩充时,可以告诉学生,整数由于乘除运算,便出现了分数;由于乘方或开方才需要无理数。数的扩充过程正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再例如:数学中各个知识点都是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向量与几何、向量与代数的联系、数与形的联系,这正揭示了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当然,数学教育的德育渗透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如何使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化学论文
·历史论文·地理论文
·生物论文·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体育论文
·信息论文·德育论文
·教育法规·课程改革
·家长频道·教育管理
·教程指导·班主任论文
·教育综合
最新推荐
·用反证法解遗传题的几点
·愉快教学法初探_生物论文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
·转基因动物制造的药品被
·转基因羊的诞生_生物论文
·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
·关于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课件制作技巧略谈_生物论
·CAI课件的编制原则_生物
·“根的形态”一节中多媒
热门文章
·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
·保护生物多样性_生物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
·浅谈纳米技术_物理论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动植物基因工程介绍
·数学家名中英文对照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
·[图文]小学音乐课改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
相关文章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发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及其
·发挥地理优势渗透美
·通过中学化学教学渗
·[图文]中学物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美
·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6-12-1222:46:28人:yujklj68kfg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李丽
[内容]
一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
中学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其中美育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普遍的情形却是许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轻视甚至排斥美育,其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二:或认为无须美育而人自能审美,或认为审美无关宏旨,因而美育无甚意义。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对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加以讨论。
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客观事物,只要具有美的属性,都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是,人们并非天然地就能进行审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1)]客观存在的美,先天健全的器官,只是审美的客观条件和素质基础,主体不具备审美意识,审美仍无法进行。审美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的产物。由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培育形成“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2)]客观美才能成为审美反映的对象,主客体之间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概而言之: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意识,要具备审美意识,美育是必不可少的。
更深入地看,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仍在于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审美意识是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根源。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类要掌握客观世界(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须相应地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审美方式就正是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诸种方式之一。它能使人“按照美的规律”[(3)]去认识、改造世界,而只有充分拥有和运用包括审美方式在内的多种方式,才能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亦即恩格斯所说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4)]总之,无论是从掌握世界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而言,审美掌握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如此,作为形成人的审美意识的必要条件的美育,当然就绝不应轻忽而应予以高度重视。
美育之重要,还在于它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着促进作用。在这里,只侧重谈谈它对德育、智育的促进。
美育的内容是培养审美意识(美的观念),德育的内容是培养道德意识(善的观念),智育的内容是培育科学意识(真的观念),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科学意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育能够对德育、智育产生促进作用。
审美意识中渗透着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是求真:以概括、理知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审美意识是求美: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美的属性。二者是相互区别、相对独立的;但是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着的,求美的审美意识必然是以对真的认识和把握为基础的。从最一般的如形色声动静等观念到人事景物情等理解,都是人们对事物的概括和理知的认识、把握,离开这种认识、把握,客观事物对于主体根本无美可言。我们对高山、大海的审美反映,就绝不只是单纯的感官愉悦,而是渗透着一定的理性因素、具有对“真”的认识的性质的。特别是对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反映,更有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重要因素,如对,对《红楼梦》的审美反映,其中必包含有对特定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认识、了解,如果对此无科学的认识、把握,断不能对它们的重大审美意义产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和深刻的审美理解。
审美意识中积淀着道德意识。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中时,便产生了道德意识(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实践活动是否合乎主观目的、需要的反映、认识,是一种社会功利观念),其后,才从中孕育出审美意识。因而,审美意识在产生之初是等同于道德意识的,客观事物的目的性就是善,也就是美。但是,审美意识一旦产生,就开始逐渐从道德意识中分化出来,相对独立地发展,以自己独特的似乎无功利的形式反作用于客观实践,可以“不顾任何实用的考虑而喜爱美的东西”。[(5)]然而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与之根本无关甚或相反的东西,不可能被感受为美;所以,分化独立出来以后的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尽管可以不与个人当前的实用功利发生直接的联系,在根底里却仍然包含着社会功的利性质,潜隐着比个人直接功利目的远为深广的社会功利目的、需要。总之,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虽不等于道德意识,却必然包含着道德意识,只不过它有道德意识的内容和效能,是体现、实现于比较曲折间接的形式里而已。
审美意识中含有科学认识因素和伦理功能性质,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同时,当然就能间接地使人也得到一定的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可见美育确实是不可缺少不容轻视的一种教育。
二
美育之必要、重要已毋庸置疑,问题的讨论便推进到:中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美育?总的说来,美育应该且可以广泛地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乃至行政管理工作中,从而得到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现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应包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认识仅止于此,无以理解它为何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对此有透彻的理解、认识,必须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对语文教学实施、贯穿、强化美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予以探讨。
1.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意识是存在的产物。没有审美对象的存在,绝无审美意识的产生。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唤醒人的音乐感觉”,[(6)]“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7)]培养审美意识的美育之实施、实现必须以审美对象为先决条件。而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显示了实施美育的优越条件,为美育提供着坚实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文学性。文学性既是语文教育的特征之一,又是语文教育的巨大优势。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80%的课文是中外文学名作佳作。文学是艺术美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反映和形象表现。因此,文学正是绝佳的审美对象。其它非文学的议论文、说明文等,也都有一定的典范性,在思想内容、结构、手法、语言上有着美的品质,不失为审美的对象。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美的结晶,为美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同时,既然语文教材以美为其本质属性之一,因而语文教学就必须贯穿着美育。必须从审美入手,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作出审美感知,进而作出审美的判断和评析,否则,学生一开始就会被阻隔于艺术形象之外,进入不了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当然也就不能体察作品意蕴和艺术特点,即使是进行主题分析归纳也很难,因为作品的主题是潜藏于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之中的。不作审美启发引导,只作理论性分析,只能是对完整的语文教学的粗暴,至多只能完成一些知识性教学任务,其主题归纳、形象分析、特色指点等都必是隔靴搔痒、抽象空洞、硬性外加的东西,无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文学感染、思想熏陶的功能。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质的统一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乃是势之必然。
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优选途径。美育具有多端性,可以选择多种入手处进行美育。引导学生接触多彩多姿的大自然,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接触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从社会美中去辨别善恶美丑,塑造美的心灵,都是美育的途径。但是,艺术美可以使学生集中地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受到美的教育。在谈到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时曾指出:“因为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8)]正因为如此,从艺术美入手去进行美育就能实施更高层次的美育,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学美育中,艺术美则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艺术学科的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便捷的途径。其中,语文教学以其课时多、内容广博的特点,自然地应成为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和途径。
3.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能的重要渠道。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中学生年龄、阅历、知识、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中学不宜开设专门的美学理论课(即使是大学,也都是在较高年级才开设美学课程),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便只能交给艺术类学科去完成。音乐与美术当然是美育的基础课,且相当专业化,但是,这两门课程的学时实在太少(大多数高中取消了这两门课程),实难起到完成中学美育任务的主要作用。而语文是学生的主课,是学生接触量最多的学科(其学时占中学全部学科总数的30%),且其内容又集中了深广的美。语文教学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切实而又有效地实施美育。
凡此种种,已足以证明: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语文教学是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
三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语文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摘 要】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也就是课堂。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教育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德育渗透
一、育人为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把德育贯穿于知识的教学中。
二、‘美’是数学中无声、有力的语言
审美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为重要因素。然而对于“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内容蕴涵着诸多美的因素:如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学因素,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而得到的轴对称的图案,指导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去寻找学习、生活中的美。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提高了审美素质,发展了审美能力,将来就能够创造美、升华美。
三、挖掘教材,把握育人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不仅不能吃苦,反而互相攀比,讲究享受,浪费现象严重:不仅花钱大手大脚(买零食、玩具),还不能节约用电、用水,经常出现用完水没关好水龙头,做值日没关教室的灯、风扇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学习“小数学连乘”应用题后,笔者出了这样的题目:
1.水龙头一滴一滴地漏水,每小时可漏水3.6千克,每月(按30天计算)可漏水多少吨?如果是细流似的漏水,每小时可漏水17千克,每月漏水多少吨?
答案非常明确:一是(3.6×24×30÷1000=2.592吨)二是(17×24×30=12240千克=12.24吨)进而让学生了解1吨水和1度电的用途有多大:1吨水可用来发电100度;生产化肥500吨……而1度电可供25瓦电灯照明40小时,生产铅笔165支……由此让学生认识的到:一滴水一度电的作用可真不小啊!因此,要养成人走灯灭,随手关紧水龙头的好习惯。通过讨论,学生还写了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节约用电、用水,用完水要关紧水龙头,水喝多少取多少,不能喝一半倒一半。
四、身体力行,潜移默化
数学课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对于培养全班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敬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树立榜样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善于思考问题、学习刻苦,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坐姿,语言表达、回答问题都要完整,作业要书写工整,计算要细致、认真等。
五、接轨生活,蕴涵德育
任何一项数学教学活动都具有两个层面教育价值:一是显性的,主要包括重要的数学事实、基本数学概念和必要的处理数学以解决问题的技能;二是隐性的,主要集中反映为具有数学元认知作用的各种思想意识,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各种数学品质。因此,数学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体现它的品德教育价值。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如(第一册数学:和大于10的加法)
师:(课件情境图)小华的妈妈过生日时,小华从下面的商品中挑选了几件作为礼物送给了妈妈。假如你有20元钱,妈妈过生日时,你会从以下商品中挑选哪几种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A、发夹:7元一个 B、电子表:9元一只
C、贺片:2元一张D、手套:6元一副
E、鲜花:1元三枝 F、音乐盒:8元一个
礼物:( )、()、( );
所用钱数(列式计算):
所剩余钱数:
生1:妈妈生日那天,我会买一个发夹、一副手套的六枝鲜花送给妈妈。这些东西需用钱:7+6+2=15元,还可以剩下5元。
师:为什么买这些商品送给妈妈?
生1:因为我的妈妈留着长发,发夹可以使妈妈更漂亮;妈妈要做家务,手套可以保护她的手;我妈妈也喜欢鲜花。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体贴的好女儿,老师听了很感动。
生2:我会买一只电子表、一个音乐盒和九枝鲜花送给妈妈。买这些东西需要用钱:
9+8+3=20元
师:说说你为什么买这三样礼物送给妈妈?
生2:因为我要给妈妈买20元的东西。
师:哦,你把带的钱全部给妈妈买礼物,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
在这课例中,显性教育价值是计算数学问题:隐性教育价值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即向学生渗透了对人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的感恩教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无论以什么方式方法,都要使德育’与小学数学课堂相交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蔡伟森.《如何营造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福建省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论文汇编,2009.2
我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首先,教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德育教育。当然,德育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我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政治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德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知、情、意、行,指的是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很多时候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都偏向于“知”,就是思想、观念的灌输。这使得学生对于应该做某事或不应该做某事有了非常清晰的界定,但却在另外三个方面,即“情、意、行”方面难以有等量的能力去达到一个统一、和谐的状态。因此,真正的德育是需要不仅教导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更多的是需要在情感上让他们去体会、理解和感受,来达到意志和行为的统一。知是基础,情和意是动力,行才是关键和目的。那么具体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依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和落实德育教育呢?
一、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在对数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数学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推理一定准确。一定要给小学生们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是学生自己得出新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热爱。从而,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惧困难、追求真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二、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德育渗透的关键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今年暑假,有幸又一次聆听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讲座,他说过,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强,魏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他就坚持自己每天写日记;班级里协商每天跑5000米,他自己也坚持同学生一起跑5000米。教师的言行、教师的仪表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小学数学论文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示范讲解,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意的熏陶和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缺点和错误,但是有进步的愿望。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改正的契机,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一成不变的漠视批评只会让他们自卑与消极。一些有这样那样毛病的学生消除了精神负担,看到了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他们会克服困难,逐步改掉缺点,做受人尊重的好学生。
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做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入课题: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十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十号”发射时间是几时几分?结束时,再演示“神舟十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几分?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当然,教学“时、分”的认识过程当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按时、准时以及惜时的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利用数学课后的其他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一、抓育人、促养成,切实增强德育成效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育好人,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我们采取环境感染、舆论引导、活动熏陶、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实效。
首先我们以学生的习惯养成为出发点,通过检查佩戴红领巾和开展红领巾监督岗、学生文明行为登记、“文明班”、“文明标兵班”评比等工作,促进学生文明意识和爱校意识的培养,同时抓好劳动、安全、法制、国防及心理健康等教育,坚持“国旗下诵唱”活动。
其次,以丰富多彩的队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①“三•五”学雷锋纪念日,结合今年发生的雪灾,举行“学雷锋献爱心”募捐活动。②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并组织四年级学生祭扫烈士墓。③“六•一”节前夕,以喜迎“奥运”为主题,开展迎奥运的系列活动:各班出与奥运主题有关的板报和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开展“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队会及“奥运精神伴我成长”读后感征文比赛;举行“迎奥运暨‘六•一’文艺汇演”和迎奥运学生书画比赛;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先进中队、优秀中队辅导员和优秀少先队员;吸收一批新队员。④四川汶川大地震,我校全体师生为灾区捐款89674元,以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表达了爱心。通过这些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我校长期有效地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晨会、思品课、班会、国旗下讲话、版报等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如今校园内涌现出一大批守纪好学、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中队和好队员。如:四(1)中队被评为“市优秀中队”;六(1)中队的xx同学被评为“市优秀少先队员”、五(2)中队的xx同学荣获市第七届“十佳少先队员”、省“手拉手”好队员、省第九届“十佳少先队员”等称号。同时,我校大队部被评为区的红旗大队,大队辅导员被评为市优秀大队辅导员。
第四,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我校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安全工作逢会必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并成立安全生产小组,进行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形成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第五、打造学习型学校,构建书香校园。为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读书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全体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利用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学校宣传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为学生读书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教导处给每个年级学生确定了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在学生中开展了背名诗,摘名句等读书活动,并能作好全程监管落实,下学期初将进行“书香班级”、“阅读能手”的评选活动。暑假,将开展“读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并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为我校下学期争当省的“书香校园”作准备,努力打造一个书香型、学习型、礼仪型的优美校园。
二、抓科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我们深知优质教育源于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优秀队伍的造就依托于教改科研。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如今,学校的教学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充实理论知识,转变教学观念。如邀请市教研室的邱一红校长来我校进行了《践行新课程,累并快乐着》的讲座;四月中旬,组织全校教师前往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参加听课学习;区小学语文阅读竞赛课在我校举行,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观摩学习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我校教师的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2、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区举行的各种优质课竞赛活动,都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如宁大玲老师参加区语文阅读课竞赛、李妹老师参加区的数学教师说课比赛、陈碧荣老师参加区英语教学竞赛等。
3、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本学期,学校分别开展了低、中、高年级的语文科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数学科等4节全校性的示范课。全校教师踊跃听课,积极地参与评课议课。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一种学习互助,教学探索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
4、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探索新课堂、新理念、新方法,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论文获奖数逐年增加,本学期有7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的奖励。
5、重视学生竞赛活动,硕果累累。数学科:组织学生参加“奥数”竞赛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有22人、三等奖20人;参加“华杯”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参加“希望杯”竞赛获三等奖8人。参加省“育苗杯”数学竞赛获一、二、三等奖33人。英语科:参加全国“奥英”竞赛获一等奖有9人、二等奖31人、三等奖35人;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作文竞赛,荣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人;参加区英语故事选拔赛荣获一等奖1人(全区第一名),二等奖1人。五(1)班xx同学将代表赤坎区参加市教育的比赛,荣获二等奖。
三、加强体卫艺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1、以2011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上好体育课,提高两操两课一活动的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本学期,学校深入地开展了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跳绳活动。在“六·一”的文艺汇演中,学校跳绳队为全校师生展示了各种不同的跳绳技巧,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3、体育组在第十二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眼保健操的检查及评选。
4、学校重视卫生工作,抓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常见季节病、传染病的防治,定期出版卫生健康知识专刊及在五、六年级中进行了青春期知识的教育讲座。
四、抓后勤,完善服务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