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语法范文

英语语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语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英语语法范文

1、学习语法要重视在真实的语境中、英语长难句中、课文阅读中、美文赏析中、范文的记诵中感知,运用语法,从而达到用英语进行口头,笔头交际的能力。

2、句子结构分析是学习英语语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通过句子结构分析不仅能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运用,而且能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对基本语法即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必须烂熟于心,熟练运用,因为所有的长、难句都是基于这五个类型展开的。

4、建立一个错题库,把自己在练习、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在错题集上,并经常温故而知新。

第2篇:英语语法范文

一、阻碍语法学习的因素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与我们的母语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语句构成还体现在语法上。由于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每天接触汉语,我们的思维模式与汉语是密不可分的。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英语的思维模式与汉语的思维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因此,学生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接受和习惯,部分学生在刚接触时甚至会出现讨厌的情绪。特别是苦涩难懂的语法,在学生刚接触时学生一头雾水。特别是要分析比较长的句子的语法时,不仅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也难以向学生明白地讲解。此时,英语教师应该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不仅从学生方面寻找问题所在,还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问题。

二、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教,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被用来讲解英语语法。在英语语法教学活动中上课节奏也比较快,老师只顾在黑板上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由于节奏比较快,学生在课堂上专顾记笔记,来不及思考,导致在考试时并不能熟练正确地运用语法知识,特别是遇到比较长的英语句子时,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这种传统的过分强调语法的英语教学方式,由于忽视了学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得英语的语法教学活动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下的语法教学现状

虽然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在英语新课标的指导下,英语语法教学活动的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英语老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有一定偏差,错误地认为新课标淡化了英语语法的重要性,于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刻意避免英语语法,在课堂上讲解的大部分内容与新课标所要求的截然不同,这样使英语语法教学从一种误区进入另一种误区。同时也把学生带入了学习英语语法的误区中,认为英语语法不再重要,进而慢慢地忽视英语语法的学习。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很不利。

三、依据新课改,改良英语课堂语法教学模式

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参考新课标对英语语法教学提出的要求,英语语法教学活动不再仅仅以考试为目标,应该以实用性为原则,要把语法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系起来,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教学的节奏,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情景教学

在英语语法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对社会不甚了解,更不用说用英语去交流。因此,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英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上述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上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模拟的英语场景中自由发挥,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交际,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种英语教学方法不仅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会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打破隔阂,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对英语读、听、说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任务型教学

在英语语法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引入任务型教学,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制定教学方法。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性去完成。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形式的教学,给每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鼓励小组内同学先单独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让各小组进行心得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法知识,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奖励,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体会到英语语法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外显和内隐知识的双重教学

所谓外显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获取的知识。而内隐知识是学生在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中学到的知识,没有受主观意识的遣使,是一种在无意识的情形下学会的知识或者本领,就好比是一个正在学说话中的孩童,在受到周边环境影响下无意识地学会了说话。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将语法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消化知识,掌握知识,更要注重内隐知识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无意识形态下学会语法知识。

第3篇:英语语法范文

课文原句:

(1)Rock music is OK, and so is skiing.

(2)I don’t enjoy singing, nor do I like computers.

第一步:例句展现

(1)You can speak English, so can I .(我也一样)

(2)I don’t know, nor do I care . (我也不关心)

(3)He dislikes rock music , so do I .(我也讨厌)

(4)She is careless, so is he .(他也是)

(5)I can hardly hear you , nor can he .(我也听不到)

(6)Jenny is clear , but she doesn’t work hard. So it is with/ It is the same with her brother.(她的弟弟也一样).

说明: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句展现作为第一步,符合人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此步中,例句的选择一定要有代表性,一定要反映出高考对此语法点的出题角度及出题的动向。

第二步:总结、归纳

(1)“Nor/neither/so+助动词/ be/ 情态动词+主语”的意思是“… 也如此”, 表示上句内容也适用于后者,其中so代替肯定内容,nor或neither代替否定内容。见例①②

(2)含否定前缀或后缀的词的句子,一般视为肯定句,见例③④;含否定意义的副词,如:hardly, seldom, never等,以及不定代词nothing, nobody, neither, little, few等的句子视为否定句。见例⑤

(3)当兼有肯定和否定以及兼有不同类型的动词时,则用 so it is with… 或it is the same with…,意为“……和……情况一样”。见例⑥

说明:此步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例句认真地观察、对比,然后,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律。这样,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第三步:拓展、延伸

区别:So do I. (我也…)/ so I do. (我的确…)/ I do so.(我这样做)

e.g. ---You were late this morning.

---So I was, but I was trapped in the traffic jam.

e.g.---You should have said sorry to Tom.

--- I did so. But it didn’t work.

说明:此步要求根据高考出题的角度、深度对语法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第四步:回归原句

利用语法知识,回归课本原句,对原句进行语法结构分析、理解。这两句的意思为:

(1)Rock music is OK, and so is skiing.

摇滚乐可以,滑雪也可以。

(2)I don’t enjoy singing, nor do I like computers.

我不喜欢音乐,我也不喜欢电脑。

说明:脱离语句的语法是“死”的语法。高考中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要求语法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地运用。此步回归原句,有利于学生语法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第五步:练习检测

(1)Albert Einstein cared little for money. ______professor Wang.

A. Either did B. so was C. so did D. Neither did

(2) If you don’t attend his birthday party, _______.

A. neither do I B. neither will I C. so do I D. so will I

(3)---Father , you promised !

---Well, _____. But it was you who didn’t keep your word first.

A. so was I B. so did I C. so I was D. so I did

第4篇: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语法;语用;语用修辞;

一引言

英语语法是从语言结构方面阐述语词间的关系并受到语言规则的支配,语法对语言的精确有监控作用,因此语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是静态地教语法规则,已逐渐被交际教学法所取代。但交际教学法也不是外语教学的万应灵药,也存在一些弊端,其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使语法教学再度兴起,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交际法应和语法教学结合,走交际——语法教学法之路,即动态地进行语法教学,教语法的真正目的在于把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正确得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教学中,在对语言现象进行语法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让学生理解其语义联系及差异,进而分析在什么语境下如何使用,即在语法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用修辞意识的培养。

随着世界变成“地球村”,我国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人们在交往中发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造成了语用上的失误,而语用失误导致了交往中出现不和谐甚至误解的现象。这一情况使外语教学的目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是单一地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修辞能力。本文将就如何在英语语法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修辞能力进行探讨。

一、语法教学的现状

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几起几落。从最初的过分强调语法的“语法翻译法”,到本世纪70年代Krashen的把语法教学完全赶出外语教学的监控理论(MonitorTheory),再到现在的对语法教学的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又在外语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然而,在我国,不论是中学英语课里的语法教学还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单独语法课教学,效果都不是很令人满意。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即教师先讲解语法规则,学习一些典型的例句,然后再做些书面练习加以巩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对语法的厌倦,许多学生认为语法枯燥难学,进而也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此外,这种把语法规则和语用分开来的教学方法也导致有些学了多年语法的学生用“Yes,please.”来回答“Doyoumindmyopeningthedoor?”以及用“Nevermind.”去应答“Thankyou.”等等。虽然语法全对,但全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应答。这一现状正应了Hymes说的那句话:“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近年来,有些教师对语法教学进行了探讨,有人提出了“认知语法教学法”,还有人提出了“交际语法教学法”。不论是哪一种新的教学法,都离不开这一教学理念,即“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法,让语法知识服务于语言功能。”

二、对语法新的理解

过去的语法教学将语法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语言规则,要求学生牢记并遵守它。但是,我们发现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的产生来自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词汇、习语这些最基本的语言要素都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更新及消失。语法也同样,它是变化着的。因此,我们应该从描写的角度来学习语法,语法规则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被打破的。

语法的意义与其使用是联系在一起的。过去的语法教学总是单独讲授语法,给各种语法现象冠以复杂的名称,结果学生费了半天劲记住的只是这些名字而不是他们所代表的语法现象,这样学生就被困在这些规则的名称里,把语法视为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也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更好的做法是要让学生注意到(notice)不同类型的语法现象,并将它们的形式与功能联系起来,即在意义和使用中认识某一语法现象并掌握它。

以往人们似乎认为语法与语用水火不容,但是现在,如果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待语法,就会发现语用学对语法学习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语用学习强调学习者对各种语境的敏感度和表达的得体性(何自然,1992)。对语境的敏感度,即注意到语法使用的不同场合;表达的得体性,即在不同的场合和上下文中运用最合适的语法形式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义。因此,在上下文即具体的语境中分析语法要比机械、孤立地区别语法更容易、更有效。

站在语用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语法看作是一些语言使用的习惯。其中,某些习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打破的。当然,绝大多数的语言习惯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因为说话人如果太偏离了语言使用习惯,就会给交际带来很大的障碍。

三、语法形式与语用功能的关系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较强的交际能力意味着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因为语言的结构或形式与功能和意义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的一点。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语法形式与语用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才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法形式和语用内涵之间的关系可表现在如下方面。

1.相同语法形式可有不同的语用内涵。

同一语句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Iamhungry”这句话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可理解为说话人胃口好,以此来解释他为何吃得那么快、那么香。此外还可以理解为可能是他想向别人要钱买东西吃;也可能说话人是小孩,在向父母要东西吃,等等。在不同的场景中,"Whydont''''youclosethedoor?"可以表示不同的功能,如建议、批评或命令等。

2.不同语法形式可表达同一言语行为。

有时相同的言语行为可以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Dont''''buythat.Iwouldnt''''buythatifIwereyou./Iboughtoneoftheseanditfellapartinaweek.

这里的三句话表达的是同一含义:劝阻某人不要买某物。A句是直接要求对方不要买,B句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来劝阻对方,c句则用自己的经历来奉劝对方。它们的语用内涵相同,只是说话人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已。

再如自我介绍的方式可有几种,如:It''''sme./ThisisJohnSmith./IamJohnSmith.

这三个简单的句子是在不同场合的交际中使用的自我介绍方式。a可以是熟悉的人之间在黑暗中听音认人,也可用于电话交谈等,b只能用于电话交谈,而c则用于面对面的交流。这说明表达相同意义的不同形式传达的是不同的社交信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外语学习者必须了解语法形式背后的语用内涵,才能成功地进行交际。

四、英语语法与语用修辞

目前在我国,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英语语法的学习又是一个令诸多英语学习者头疼的问题如何既能掌握英语语法又能学之有趣、易于记忆与运用,是许多英语爱好者渴望获得的一种学习手段。将英语语法与语用修辞相联便是一种语法与语用、手段与目的相结合的尝试。下面笔者将就语用修辞与几种语法形式的结合对此进行论述。

(一)疑问句代祈使句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喜欢用祈使句(imperativesentence)向对方提出询问、或请求。如“走吧。”、“把字典给我。”、“把门打开。”等等。如想表示客气,通常加一个“请”字足矣。而将这三句翻译成英语的祈使句“Let’sgo.”、“Passmethedictionary.”和“Openthedoor.”却会给人留下一种命令、咄咄逼人的感觉。为了表达客气的请求,除了与中文一样使用词汇法增加“请(please)”字进行修辞以外,将祈使句变成疑问句(question)或反义疑问句(tagquestion)就是一个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请看:

1.Canyoupassmethedictionary?(能把字典给我吗?)

2.Wouldyouopenthedoor,please?(请把窗户打开。)

3.Don''''ttakeitseriously,wouldyou?(别太在意,好吗。)

4.Thisbookiswellwritten,isn’tit?(这本书写得很好,不是嘛。)

5.Thisbookiswellwritten,don’tyouthinkso?(这本书写得很好,是吧。)

此时的疑问句已并非真实疑问句,是祈使句的变体(allo-imperativeness),尤其是反义疑问句的使用,使原有的否定含义在句尾的升调中弱化,借此表达委婉、客气的请求和协商。社会语言学家认为,“Wouldyouplease...”,“Iwaswonderingifyou...”等之类的客套语少生硬而多阴柔,更多出现在西方女性口语体中。相形之下,我国女性也同样喜欢使用这种变体来表达委婉客气的意愿。我们不是常能听到“麻烦您是否能......”“请您……好吗?”等等。

(二)态度过去时

如有客人来访,你问他“Didyouwanttoseeme?(您有事儿?)”就比“Doyouwanttoseeme?(你有事找我?)”要客气一些。因为“Didyou...”在说英语的人听来不像“Doyou...”那样直来直去。当你请求帮助时,最好说“Ihopedyoucouldgivemeahand(withthisjob)(帮一下,好吗。)”或“Iwantedtogetyourinformationassoonaspossible(希望能尽快得到您的消息。)”这种动词的过去时(pasttense)用法是一种被称之为“态度过去时(theattitudinalpast)”的修辞手法。通常用来表达对目前的一种客气请求。这里之所以要借用动词的过去时曲折变体(thepastinflexionalverbform)是因为此种修辞或多或少还与“过去”有点联系,即通常用来表示说话人“原来”有这样的想法,但现在并不坚持。如果对方不同意的话,说话者完全可以接受。尤其是将态度过去时与情态助动词(themodalauxiliaryverb)连用,将会使语言显得更加婉转客气。这其中有些表达法已成为固定说法。如:“Iwouldliketo...”、“Wouldyouliketo...”等。

然而,由于汉语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性语言(analyticlanguage),是靠词汇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其语义的,所以没有能与英语的态度过去时曲折变体相对应的修辞手法。故只能采用其他的语言形式加以翻译。

(三)否定句

利用否定(negation)也能构成委婉表达法。这是因为在某些语句中所采用的贬低词汇(negativeword)通过增加否定词“不(not)”便可改换成扬升词汇(positiveword),使语义得以扬升、语气得以缓解。把“低的”、“差的”说成了“高的”、“好的”。如“他腿脚有点不方便。”就比“他是跛脚。”容易让人接受。“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与“你这样做是错的。”谈话效果就会有所不同。英语在这一方面也有极为相似的一面。如对“Heisill.(他病了。)”人们会用“Heisnotfeelingwell.(他感觉不太好。)”取而代之。因为“感觉不太好”总比“病了”程度轻得多。平时人们惯用“Idon’tthink...”来否定主句动词,从而使从句免去否定含义。这样一来。被否定的是“我”而不是别人。如“Yousee,Idon’tthinkhewaswise.(喏,我并不认为他聪明。)”就比“Yousee,Ithinkhewasfoolish.(喏,我认为他不聪明。)”来得婉转客气。类似的表达法还有“Idon’tsuppose...”、“I’mnotsure...”等。

另外,在否定句中加入某些程度副词(too,much,particularly,etc.)也可使句子的否定程度有所减弱,使语气显得温和且留有余地,从而达到异曲同工的修辞效果。如:“Theyarenottoodiligent.(他们不是特别勤奋。)”、“Thecoatisallright.Butsomehowthecolordoesn''''tappealtome.(这身外套挺好,只是颜色似乎有些不合适。)”

(四)进行体

现代英语在它的整个发展阶段还体现出一种喜用进行体的倾向。而进行体与其说是一种曲折变化,倒不如说是一种句法变化。这一倾向似乎仍在继续。具体表现在从前极少用于进行体的某些心智动词(psycho-logicalword)如want或hope等,现在也常用于进行体以表示委婉客气的语气。这是因为采用进行体会让人感到这仅仅是说话人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的一种想法。还不是明确或最终的决定,给对方以充分思考与回旋的余地。因此听话者不必感到任何拘束,而说话者即使遭到拒绝也不会感到太难为情。如果将进行体与动词的态度过去时变体连用,则会显得极为婉转客气。如:

1.“Iwaswonderingifyoucouldgiveussomeadvice.(您有何高见?)”

2.“Iwashopingyouwouldhelpme.(真希望您能助我一臂之力。)”

另外在美语口语体中,使用shall或will再加进行体的将来时表达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因为这种结构有时能表达所要发生的事情是一种客观必然性(futureasamatterofcourse),为说话者开脱了主观上的嫌疑。如:当说话者借钱给别人并想询问还钱时间时,若直接用“Whenwillyoupaybackthemoney?(什么时候还钱?)”就不如说“Whenwillyoubepayingbackthemoney?(按理该什么时候还钱好呢?)”来得婉转客气。似乎是在暗示:“借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不是我个人与您过不去。还需强调的是:由于进行体与态度过去时一样都是通过动词的曲折变体来实现其委婉语用目的的,故中文中亦没有相对应的修辞手法。

(五)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在英语中属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用以表达说话者主观设想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当要想否定业已存在的事实且语气要婉转客气时,如若能适当地采用虚拟语气,将会使说话者显得既大度宽容又有礼貌。请看例句:Ifshehadbeenolder,shemighthavedoneitbetter.(要是她年龄再大一点,或许会干得更好一些。)

显而易见,句中的“她”没有把事情办好,但说话者在必须表态的情况下,为了既尊重事实,又要表示出对她的理解,尤其是要表现以鼓励为主的心态,便采用了对过去事实的虚拟式,从而婉转地表了态。又如:一位男士邀请一位朋友看电影,他的这位朋友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赴约,便采用了虚拟语气加以拒绝:

Gentlemen:“Wouldyouliketogotocinema?”(男士:看电影好吗?)

HisFriend:“IfIhadtime,I''''dliketogobut...”(朋友:如果时间允许我确实想去,但是......。)

如此这般,既达到了表明拒绝态度的目的,又显得极为惋惜,使听话者感到虽然他不能前去赴约,但是他很珍惜这一机会。此种一举两得的委婉表达法很受人们的青睐。

在汉语中,当遇到上述情况也想客气一番时,人们会多用“如果……或许……”、“要是……就……了”等的条件语气表达法。如:“如果领导让老李去了,或许活儿早就干完了。(事实上活儿还没干完)”;“要是时间允许,我早就跟你去了(事实上并没去)”等。

(六)其他

除了上述各种语法委婉表达法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其它的手段也能取得类似的修辞效果。如当人们在交谈时突然意识到出于某种原因不便再往下说时,可采用顿绝法(aposiopesis),即突然停顿;或采用语音轻谈法(soundreducedway),将语音放低到使对方基本上无法听清楚的程度;当然,语音异化法(phoneticdistortion)也不失为一种修辞手法,即用一些缩略、重叠或合成词来替代不想说出来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鉴于说话者已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不愿继续往下谈了,听话者理应审时度势,切莫刨根问底。

五、结语

学外语的目的是将它作为工具用于交际,但有效的交际是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的教学不能过于机械,教学中必须引进语境因素,充分考虑到语法规则与交际原则之间的协调关系,把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语法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真正领会语法形式的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十多年来,研究二语习得的语言学家们对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作用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如过程性教学、反馈性教学、任务型教学及以语篇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等。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了理想的语法教学是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机会,让他们一方面接触各种语言形式,一方面能广泛运用语言。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修辞意识,让学生既掌握语法知识,又能提高交流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勤亚.略论现代英语发展的特点[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2)

[2]晓阳.委婉修辞二三言[J].党政干部论坛,2004,(01)

[3]吴礼权,宗廷虎.修辞学博士学位论文简介(一):《委婉修辞研究》[J].修辞学习,2002,(01)

[4]武雪丽.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01)

[5]郑良根,郑鸿根.换义修辞手法概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1)

[6]李临爱.“哑巴”英语的症结[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7]周志明.浅析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第5篇: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 英语新课程;语法教学;重要性与必要性;新教法

一、引言

“语法隐形,功能为纲”是英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语法教学再次受到冲击,甚至走了另一个极端,似乎一提到语法教学就是在走老路、与教学改革背道而驰。于是,部分教师尽量淡化语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少教甚至不教语法;还有些教师虽然教语法,但心里总有“理不直,气不壮”的感觉。那么,新课程究竟还需不需要语法教学呢?笔者在此试论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二、语法教学在英语新课程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并列出了详细的语言知识分级目标。由此可见,新课程只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而并不是全盘否定语法教学。

2.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其语言学习模式以习得为主;语法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其语言学习模式以学得为主。Keith Johnson认为,人们学习语言最好采用习得与学得相结合的模式,因为学得能够有意识地获得陈述性知识,而习得能够无意识地获得过程性知识,二者可以互相转化,相辅相成。从这一理论来说,语法教学不仅不会与任务型教学相抵触,反而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3.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语法教学能突显语言的规律性,化繁为简,使学生少走弯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适当地讲授语法知识,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去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自觉进行练习,全面发挥认知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走出语法教学的误区,探索应用新教法

1.走出语法教学的误区。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外语的遣词造句规则,培养语言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地实际掌握英语,最终在用英语交际时不必或基本上不依靠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别人的话语。因此,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性质是为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它不是进行语法理论研究,不能为教语法而教语法。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该一方面明确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重视语法教学;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语法教学只是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重新强调语法教学决不意味着又要走上一味死抠语法、把英语课变成语法讲解课的老路。

2.探索应用新教法。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历史,传统的语法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句型操练和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至今还为一些教师津津乐道。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结构,但随着功能语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语法不仅只与语言结构有关,单纯地学习语法结构是没有意义的。教语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科学地进行语法教学,就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语法教学效率,使其更好地为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服务。

注意语法课的趣味性学习兴趣作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英语教师教授语法要不断变化形式、不时改变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根据语法特点,教师在上课时使用幻灯、图片、图表、简笔画、动作表情、实物、录像等手段使其形象化、直观化,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会学生发现乐趣,深切感受语法教学的意义。

综合使用演绎法和归纳法传统语法教学方法是用演绎法或归纳法来进行的。演绎法往往由理论到实践,即教师先讲解某个语法点的概念,列出语规则,再给出大量例句。归纳法则往往由实践到理论,先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通过学量例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进而对材料进行加工,最后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演绎法较为简捷、省力、省时,学生易于接受;不足之处是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出现填鸭式教学。归纳法则正好相反,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法,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但若教法不当,容易出现效率低下、事倍功半的情况。较为合理的做法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既适当演绎又及时归纳。比如,在进行简单语法教学时可采用归纳法,在进行较难的语法教学时可采用演绎法。

第6篇:英语语法范文

作为小学英语老师,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让孩子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语法讲解变得生动、易懂,从而真正达到让语法帮助学生理清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目的。

一、在歌谣中学习语法

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用得最多。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呢?主要还是学生学会,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好记。给我印象最深得要数这段:

Are you happy? Yes, I am happy. Is he happy? Yes, he is happy.

Is she happy?Yes. she is happy.Are they happy? Yes, they are happy.

Happy, happy, we are happy.

短短几行,就将be的变化尽显其中。

二、在故事中学习语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已经从单纯的模仿性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从词、句的学习转为段、章、篇的学习,从简单的跟读转为有较高难度的阅读,他们渴望用英语做更多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把语法教学渗透于一个故事中,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悟语法的内涵与魅力。

我们可以借助图片的演示,运用现在进行时,如:What are they doing? Is the rabbit running? What is the tortoise doing now? Who is running fast now? 并结合相应的回答,师生共编“龟兔赛跑”的故事。

这样,不仅把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句式有机地呈现出来,也将“keep on”的情感教育寓于故事之中。

三、在游戏中学习语法

游戏教学是语法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习之于嬉”的教学方式、开放活泼的课堂气氛等,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如,5 A unit6 Doing housework一课,重点是教学:“现在进行时”。教学中,我穿插了这样的游戏:每人发一张白纸,每组分配一个任务:每组各个成员分别写名字或人物名称,如a dog ,two girls等;现在分词,如 going, having等;地方,如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desk等。每组推选一人,上台举出所拼出的句子。这时,有学生发现少了be动词。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牢记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主语+be动词+现在分词。

第7篇: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 语法 复习

高中语法复习课上,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灵活设计课堂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策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1 提高自身语法理论水平

一般来说,相应级别的高中教师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综合水平都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在语法这部分,特别是词汇方面却往往无十全把握,这也就体现了教师对英语的语法理解和研究水平不够。许多的教师对于很多的语法知识都只是了解其最表面的意思,而不知其究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高中英语教师普遍认为语法方面的问题较多,有时候甚至会被学生问的无以作答。所以,高中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在语法方面的学习,努力将语法知识融会贯通。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身对语法的理论研究,尽最大可能去学懂语法知识的前因后果,加强提高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 分析高考语法各个模块的侧重考点

2.1 时态语态:高考中主要考查现在完成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区别,过去完成和将来完成的使用情况,语态的话主要考主动表被动的特殊情况。

2.2 定语从句:高考中主要考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选择,关系代词that和which的区别,大家要特别留意that,as,where的用法。阅读中的长句通常就有定语从句,现在还有一些情况是把关系词和先行词间加很多插入成分来迷惑大家。写作中定语从句的使用更广泛。

2.3 名词性从句:本质就是三种句式来分别充当另外一个句子的四种句子成分。考查难点是what和that的区别,whoever和who区别,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区别,主语从句后置,宾语从句后置。

2.4 状语从句:引导词较多,理解较容易,但需要把每个词的意思及用法搞清楚,如as,while,as long as,hardly - when,before,since,not…until,lest,as if等。

2.5 非谓语动词:高考中最高级难点,明白非谓语动词和谓语动词相同和不同,非谓语动词不同的四大分类和不同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的表现形式。

2.6 情态动词:表示推测。把握两条线,第一条线就是不同的词表推测的把握程度不一样,第二条线就是对不同的时间进行推测时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2.7 虚拟语气:关键在于掌握if虚拟条件句的三种时态,表虚拟时态要退一步,要分清主句和从句。if虚拟有三种特殊情况:含蓄虚拟,错综虚拟,省略虚拟,均考查较多。2.8倒装:分清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的区别,重点掌握几个句式如:not - until.not only - but also,hardly - when,only后加状语,by no means等。做题时要重视时态和语序。

3 注重语法的教学方法

3.1 要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位。让学生知道英语语法课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基础。如果语法学习不到位,将会影响学习英语的其他环节。不利全面提高英语水平,只有把语法学好、用好,才能使自己的英语语言功底得到全面有效地提高。

3.2 要结合练习和英语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法。学了某一个语法知识后,多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平时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碰到某个语法现象,要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不断地,反复地练习能增加语法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复现的次数。这是语法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3.3 把语法的学习放进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切不可把语法孤立起来要把语法放到课文中去处理,因为它本身比较枯燥,比较难懂,内容又比较多。单纯讲语法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可能对学习语法失去兴趣。

3.4 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语法知识。通常语法教学大多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再加上一些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法的学习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若在语法复习中适当结合游戏教学,并且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使学生常有新鲜感,加强刺激,另一方面也更符合语言学习本身的规律。

3.5 对比训练,归纳总结。在学习一种语法现象时,教师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对比训练,注意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除了对语法的规则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能对语法现象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学特点,这要求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尤其是备好学生,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如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第8篇: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 英语谚语 语法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英语谚语,集西方民族文化于一身,博大精深;语言精练,幽默隽永,形象生动:英语谚语寓意深刻,启迪人生哲理。因此,英语学习中,谚语的恰当渗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英语谚语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重点要求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了英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以往的单调的语法语言点讲解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听课的兴趣。如果结合一些谚语教学,就能使枯燥的语言点讲授变得生动有趣。如讲解There be句型时,利用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尽成 )结合讲解句型,学生会兴致勃编起 Where there is rubbish, there are flies.等的句子。

此时,教师可以引用“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 ”;讲解too...to...的用法时, 可引用“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

在学生眼里,谚语和童谣一样简洁易懂,恰当地使用谚语,如下面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在能满足学生爱动物的天性的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博学,从而大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利用生动形象的英语谚语进行教学,为英语语法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英语谚语简洁凝练,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将语法知识通过相应的结构正确、通俗易懂的谚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谚语掌握语法规则,无疑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生动形象的英语谚语,为学习枯燥的英语语法营造了一种新的学习氛围,为英语语法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例如,在复习动词 ing形式作定语时修饰名词且与主语有逻辑关系时,可借助以下谚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叫之犬不咬人。

Let sleeping dogs lie. 别弄醒睡着的狗 (意为别惹事生非)。

在讲解定语从句时,可利用下列谚语:

(1)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发光的不都是金子。

(2)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讲解定语从句例句(1),还可以补充复习部分否定的语言点,可说是一举两得。再如,在学习形容词比较级时,教师可以利用谚语“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学习副词比较级时可用“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比语言更响亮)”;学习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时则可用“The worst wheel of the cart creaks most”。显然,学生若能坚持熟记某些谚语,对于其领会、记忆和巩固语法知识大有帮助。总之,教师在讲授语法和语言点的时候,若能恰当地引用相应的谚语进行知识讲解,并要求学生记住这些谚语,能促进对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和理解。

3利用英语谚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在西方,英语谚语一般产生于浓厚的文化背景之中,在课堂中灌输相关谚语,学生会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并对英语国家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教师能适当地帮助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在中国,用“狗”来形容一个人时,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但在西方,狗却是忠诚的象征,因此,“dog”一词在英语谚语中颇受欢迎。

如:(1)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2)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一旦给人加个坏名声, 他就永远洗不清。

通过比较,学生往往会发现原来“dog”也包含这么多有趣的文化现象,就会更加愿意去学习英语,去发现英语中的“秘密”。

另外,英语谚语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虽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资源来完善课堂,可是有限的课堂时间却使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困惑:内容多了,活动多了,知识面却不一定宽了。笔者认为,谚语对语言点、词汇等方面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如在教授“sea (大海)一词时,教师可在课堂呈现一些与“sea”相关的谚语。

如 :(1) No fishing like fishing in the sea. 捕鱼要到大海。

(2) 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水手。

这些谚语在让学生很好地掌握“sea ”一词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英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与海洋和水运事业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谚语还能让人明白哲理,例如: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4结束语

总之,英语谚语的妙用使得英语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在日常的语法教学中,我们要多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一份认真的思考,找出适合学生实情的更多的学语法新途径,相信我们摸索出来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收到一石二鸟的功效。

参考文献

第9篇: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语法;语法学习;教学方法

所谓英语语法,就是英语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主干,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简单来说,语法就是把学习者所学的单词和短语按照固定的法则组合起来,从而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接下来,我们谈谈英语语法的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中,开设语法教学,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扩展词汇、短语的同时,正确、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任何版本的语法书和教材都应该按照从基本的词与词之间的法则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法则,逐渐过渡,实现从简入深的教学原则。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我们有着多年的汉语学习方法,然而同样的学习方法拿到英语学习中是不奏效的。这是因为英语和我们汉语在语法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英语不好学的原因了。所以说,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谈一谈英语语法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

1 针对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法难学,做好语法重点和难点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中的轻重之分,重点的地方,一定要勤加苦练。例如,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致性的问题。所谓一致性原则,一是指英语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一致,让学生明白记住类似于“I am、You are, He/She is、We are,They are” 这样的搭配,不要在使用过程中,写出或者说出“I are、 you is”这样的错误结构。二是指文章或段落中,一句话中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时态一致原则。很多英语教师在工作中会经常发现类似于这样的现象:① When my mother came home yesterday, I am watching TV.② Last week,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friend,We buy a lot of things we like.以上两个例子都存在时态不一致的问题。第一个例子中,复合句的主句和从句谓语动词时态不一致,这样的表达就不能说明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这是一个错句子。第二个例子中有两 句话,显然两个句子本应该是在描写同一件事情,然而,后一句和前一句的谓语动词时态并不一致,也是很难让人理解这是在写同一件事情。诸如以上这样的语法错误,英语教师必须采用让学生多写文章、多造句,同时加强口语口头造句和说话练习的手段,让学生逐步地养成英语说话和写作的习惯。

2 英语语法教学要与大量的汉译英造句练习相结合。教师可给出一定数量的英语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和相关的例句,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运用自己所学的词汇造出同样句式结构的句子。在这样的练习中,模仿、重复、大量是必要的三个重点。

比如,教师在讲解存在句型(There be)时,要先解释好存在句型的意义。存在句型是一种表示在某地或某时存在某物的特殊句式结构,说它特殊,是因为在句子中be之后出现的名词,是这个句子的主语,而前面的be则是谓语。然后教师给出例句: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 这句表示“在我家前面有一棵树”。There will be an En?glish party next week. 这句表示“在下周,将会有一个英语晚会”。两个例句充分说明了There be这一句型是表示 “存在”这一意思的。最后安排学生仿照两个例句做造句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在大量的练习中,让学生们对句子结构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总之,英语语法教学必须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不能只注重讲解,而忽略学生自己大量的练习,也不能只要求学生多练多做题,而没有在开始的时候,把语法现象讲透彻。讲与练,必须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使学生树立起重视英语语法的观念,讲究英语语法在实际中的准确运用。

参考文献

[1] 读说在突破英语语法方面的作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 Widdowson,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