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自主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主教学论文

第1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1.主动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要有想学、要学的意识和愿望,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要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欲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2.独立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作用,是教学中的配角,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产生依赖心理,要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活动,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3.有效原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有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保持最佳。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要激励、唤醍、鼓舞学生的学习意识。”这充分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我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向学生提问:“马路上红绿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便很自然地回答:“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此时,我直接切入本课内容,对红、绿、黄三种颜色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进行分析,然后再解答关于红绿灯的问题,即红色波长很长,穿透空气的能力强,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作为禁行信号;而把绿色作为通行信号是因为绿色和红色差别大,显示距离较远,易于人们分辨。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讲解了教学内容,又解决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自探究新知识,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营造参与的平台,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从中发现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乐学、好学。3.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最大的障碍就是形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能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但却不能很好地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前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以旧知识为桥梁引入新知识,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出清晰的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在新旧知识的融合中提高了地理知识水平。4.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高中地理知识点比较多并且繁琐零碎,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与遗漏,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陆地自然带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等。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规律,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逐步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对规律性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去。

三、结语

第2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自主问题情境拓宽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是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脑并用,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有兴趣与好奇心。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我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正方形,从摆1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到连着摆2个、3个正方形所需的火柴棒的实际操作。来诱发他们对摆50个、100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思考。师生就会很自然的转到学习知识上来。再如用袁隆平的科学水稻和“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这些跟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情提出问题。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数学学科中存在的一些规律,还在学习的同时掌握了社会知识。数学中渗透了语文,政治思想的教育。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能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思维状态。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长自主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编辑一些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

如:我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的过程中,从资料上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一列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列慢车长220m,时速为48km,问:

(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2)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并没有直接给出原题(*),而是将(*)中的题目条件变改,出示给学生的是下题:()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作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

我要求学生将()中的条件“一座桥长220m”任意更换为其它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变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山洞长220m,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

第二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长220m,时速为akm,(这里由于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时速,故用akm代),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第三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长220m,时速为akm,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更有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三类题中增加“两车距离bkm”的条件,第一类题与()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第二、三类题则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

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渗透了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始终在愉快,兴奋的过程中努力自主的思考、揣摩。

我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以上自编的问题,他们都能准确的给出解答过程,并都能清楚的说出分析问题的步骤。此时,学生兴趣特别浓,结束之后,我告诉学生,事实上,我本来想要出示的原题正是第二、三类的综合应用题。学生此时情绪更高,我便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过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较实际问题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拓。

三、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第3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作为主体,采取合适的教学对策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最终促进课程教学效率与效果的不断提升。应该来说,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归纳,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是一种能够切实提升教与学效率的方法。那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教师只是他们的指导者与辅助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问题探究来锻炼相关的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地理知识来指导地理实践。

2.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能力,让他们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开阔,还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它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基本上都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限性的教学方法,转而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动力所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这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选取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亲切,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只有地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才可以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去,才可以直接解决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

2.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材料。初中地理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设置一些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取得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获得学习成功的。

3.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探究素材。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比如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把一些自然地质灾害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第4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自主,主动,自主性学习,激趣,独立思考

新课程改革不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英语老师如今必须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目的是要转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有意无意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习惯于多讲,习惯于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久而久之,学生要么逐渐地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要么丧失自己学习的能力,这两种状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新课程下的英语老师有必要对此种状况做些反省,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比较,得出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唤醒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英语课的灵魂,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他们乐于参与。为此,我们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换为新课导入时的示范者、学生语言操练时的监听者或监督者、复习时的强化记忆者、巩固阶段时的帮手。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要多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首先,要根据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每堂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语言材料,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其次,还要给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能够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情景,努力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说、读和表演,增强学生投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Goforit!七年纪下册一单元Willpeoplehaverobotsintheirhomes?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1.Willpeoplehaverobotsintheirhomes?2.Willpeoplelivetobe200yearsold?3.Willkidsstudyathomeoroncomputers?4Willtherebemorepollution?5.Whatwillyoubeintenyears?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为自己设计一下未来的工作环境和蓝图,将图画上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们通过上网查询资料、翻阅了很多书籍、报刊杂志。课堂用了10分钟时间在小组讨论,组员分享,汇总,整合之后进行汇报。学生们非常主动认真,踊跃汇报,绘声绘色地朗读自己的“稿件”。课后挑选出10位做得特好的同学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供大家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本单元的语言材料设计了交际任务,把学生带进了特定的情景中,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了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二、激趣—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激趣,即激感,激起兴趣,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疑,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台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辩论等,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例如,在教学Goforit!第二单元时,可设置以下两个问题:1.Whatproblemdoyouhaveinyourdailylifeorinyoustudy?2.Doyouhavesomehappinessinyourdailylifeorinyourstudy?学生在成长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困惑,但同时也有许多快乐,成长的快乐及烦恼,把他们说出来,然后每个大组派个代表上台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观点,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观点,畅抒己见,这种“问题教学法”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思维都大有益处。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熟练掌握了会话技能及语言规律,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三、在创设自主参与条件的同时,重视全体参与。

1.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灌输者,学生是接受者,他们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后续发展,尤其是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新课程下的现代教育观应该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奔向知识与能力,奔向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如:要求学生要精神饱满地大声讲英语,不怕丢脸,不怕出错,同时坚信Icandoit.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学生有了这股热情,自然在课堂上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2.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开口。1)创设浓厚的英语氛围。英语课上尽量多用英语教学,尽量少用或不用母语。一周规定一天为英语日,在这一天只能用英语交流,创设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开口,主动参与用英语交流。2)值日报告,报告形式可多种多样,可是自由演讲、小品、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唱英语歌等等。值日报告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准备值日报告的过程,正是一个积极主动学习和自主参与说英语的过程。3)游戏。游戏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初中生贪玩好动、好奇心及好胜心都很强,教师应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Bingo游戏,猜谜游戏,接力采访比赛,速认速记比赛等等。游戏的趣味性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主动开口说英语。通过游戏,既能学习和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又能复习有关的语言点。

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引导学生碰到问题多问为什么,多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答案中,迅速找到一个最佳答案。以下题为例:

Whatwouldyoulike?______________

A.Somebananas. B.Alittleoranges.

C.Ilikeeggsalittle.

D.IlikeChinesefoodverymuch.

先让学生清楚问的是喜欢什么物品,而不是喜欢物品的程度,在次弄清some和alittle的区别,才能得出标准答案。又如,在教学although与but时,多给学生几个例子Althoughisold,heisverystrong.Ilikeplayingfootball,butittakesmealotoftime.先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知道,译成汉语时要用到关联词“虽然,但是”,随后让学生造出类似的很多句子,再引导学生归纳出although与but的用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获得了语言的技能,更好地掌握了语法。“给”永远给死的知识,“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

五、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评价。

第5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1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1.1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①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找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②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①,大都能归结为比较pq与((p+q)/2)2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pq≤((p+q)/2)2,即可得p2+q2≥2pq.对于问题②,可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讲述:设物体真实重量为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l1、l2,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a、b,由力矩平衡原理,得l1G=l2a,l2G=l1b,两式相乘,得G2=ab,由问题①的结论知ab≤((a+b)/2)2,即得(a+b)/2≥,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1.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案例2在“等比数列”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乌龟前进了1/100里;当他追到1/10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0里……

①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

②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1.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3直线y=2x+m与抛物线y=x2相交于A、B两点,________,求直线AB的方程.(需要补充恰当的条件,使直线方程得以确定)

此题一出示,学生的思维便很活跃,补充的条件形形.例如:

①|AB|=;

②若O为原点,∠AOB=90°;

③AB中点的纵坐标为6;

④AB过抛物线的焦点F.

涉及到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等等,学生实实在在地进入了“状态”.

1.4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案例4“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若设计如下四个电路图,视“开关A的闭合”为条件A,“灯泡B亮”为结论B,给充分不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以十分贴切、形象的诠释,则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得入木三分.

1.5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案例5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此时,教师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y=x2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某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形如动点P(x,y)到定点F(x0,y0)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拚凑,教师巡视后可安排一学生板演并进行讲述:

x2=y

x2+y2=y+y2

x2+y2-(1/2)y=y2+(1/2)y

x2+(y-1/4)2=(y+1/4)2

=|y+14|.

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1/4)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y=-1/4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

这个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1.6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案例6双曲线x2/25-y2/144=1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是5,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8

B.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15

C.P到左焦点的距离不确定

D.这样的点P不存在

教学时,根据学生平时练习的反馈信息,有意识地出示如下两种错误解法:

错解1.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PF1|-|PF2|=±10.

|PF2|=5,

|PF1|=|PF2|+10=15,故正确的结论为B.

错解2.设P(x0,y0)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

|PF2|=ex0-a,由a=5,|PF2|=5,得ex0=10,

|PF1|=ex0+a=15,故正确结论为B.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辨析:若|PF2|=5,|PF1|=15,则|PF1|+|PF2|=20,而|F1F2|=2c=26,即有|PF1|+|PF2|<|F1F2|,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可见这样的点P是不存在的.因此,正确的结论应为D.

进行上述引导,让学生比较定义,找出了产生错误的在原因即是忽视了双曲线定义中的限制条件,所以除了考虑条件||PF1|-|PF2||=2a,还要注意条件a<c和|PF1|+|PF2|≥|F1F2|.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1.7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至此,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能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含义,也就理解了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1.8编拟读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案例8在《立体几何》(必修本)“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可拟以下阅读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①三个定理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②定理中的“有且只有”说明了事物的什么性?

③定理3的推论1证明分几步?

④定理3的推论2及推论3你会证明吗?

⑤平面几何中的公理、定理等,在空间图形中是否仍然成立?你能试举一例吗?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①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②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③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④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⑤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3几点体会与认识

3.1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3.2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3注重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6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一、教师要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及手指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上多发表自己对于曲目的看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学习新曲目时,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作曲家生平、作曲风格、创作背景及主要思想感情。学生对曲目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教师再进行有表情的、准确的范奏。通过感受音乐,学生在接下来的弹奏中会更容易抓住曲目特点,演绎出富有感情的音乐。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布置适合他们程度的课外曲目。

也可以让具备预习能力的学生,课下通过网络去搜索影音资料,或相关书籍查阅曲目资料。通过这一自主预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产生寻找答案的乐趣。在接下来上课时,学生就可以将预习的内容,跟教师进行交流。对于正确的,尤其是具有学生自己独到见解的思想,教师要给予极大的肯定以及诚恳的鼓励。学生课下做足了功课,那么课上会更容易、轻松地学习曲目。

二、教师应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读谱习惯以及掌握高效的练琴方法

1.读谱方面。

首先,弹奏每一首曲目前,教师都要提醒学生看好谱号、调号、拍号。而有些曲目的开始以及曲目进行中关于以上三点会做改变,这一点教师要提醒学生时刻注意。关于曲目中的临时变化音记号以及重升、重降记号,教师应确保学生已明确这些记号的用法,以便正确地弹奏出来。对于加线较多的音,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识谱。其次,节拍、节奏、时值方面,要严格遵照曲谱来演奏,比如同样是三拍子,不要将四三拍和八三拍速度演奏成一样。对于较复杂的节奏,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加练习,直到学生能读准节奏,进而弹准节奏。音符的时值不要弹的过长或过短,休止符也不要忽略。最后,乐谱中出现的表情记号、表现符号、音乐术语和指法,教师应向学生逐一讲解这些符号、术语的含义。乐谱中标记的指法是长期实践得来的,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弹奏去感受指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当然,有的学生手小,不适合使用乐谱中的指法,那就将合适的指法重新标记在乐谱上。

2.练琴方面。

每一首曲目都应分手、分乐句、分声部练习,而且最开始一定要慢速去弹奏,这样眼看谱、脑分析、口唱谱、手弹奏、耳听音,就有充足时间反应。慢速能够较从容、细致地将表情、语气弹奏出来后,就可以一点点将速度调整到曲目规定的速度。关于重点、难点,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上已经掌握了如何弹奏,才能保证课下的练习可以顺利进行。练琴过程中,学生如遇到了易错、易停顿的地方,应拿笔标记上,将这个地方慢速反复练习,直到非常连贯,和前后乐句衔接顺畅。关于以上读谱及练琴的要点,教师要做到长期、有条理的教授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课下的练琴情况,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主动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易于让学生拥有成就感,使学生对于钢琴学习容易产生自信心。

三、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意识

第7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自主的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开始主动地去尝试着学习新的知识,这主要是靠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根据自己的思考,形成的一种能力.学生只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会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和探究精神.高中物理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抛弃传统的旧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物理是一门比较接近实际的自然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放在生活当中,学会自主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兴趣的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学生要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品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自主学习就是一种乐知的学习过程.学生主动要求去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创造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思想动机,让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发现自己感兴趣好奇的问题,并产生解答问题、解除疑惑的动力.这样教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也要时刻记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制定教学的目标,要将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教师要按照教学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电源电动势及电路的路端电压的不同测量方法.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教师要准备几个电源和不同的闭合电路,尽可能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动手操作来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才是真正将自主学习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四、勇于创新,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个人掌控课堂的一切,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很少会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课堂上的配角,在学生的心目中,自己的学习就是为了教师而学的.又因为高中生的心理原因,有时,教师越是要求他们学习,他们就越是不想去学习,教师越是想让他们认真完成任务,他们就越是应付性地做一些工作.这样的教学是很难取得想象中的教学效果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边做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热爱学习,并以学习知识、获得知识为自己的乐趣.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尝试着去做课堂的主人,从而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的心理,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非常重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同时,将知识贯穿到其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然后学生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师的引导,去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再将自己的理解和课本上的总结进行比对,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教学,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认识物理学科中的一些思想和规律,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五、结语

第8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模式数学自主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开篇谈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意识”是先导,“策略”是关键,“能力”是目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现代教育的思想,让每个孩子的学习,都能够学有所值,学有所用,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结合身边的事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实际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传统的“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它只强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难以主动去探索,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它会使课堂效果和质量都不高。以往学生学习的材料局限于课本上所提供的一些例题、习题,要求过高、过偏,条件和结论基本上是封闭的,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对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实施有差异性的教育,一些例题和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很玄,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有的甚至对数学产生厌烦。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如何突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何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这些都是我们急需着手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它的意义更多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的策略的,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在这种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二、“解决问题”教学模式探索与策略

获取数学知识过程中的解决问题,大致包括四个环节:(一)感知问题,创境激趣;(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三)反馈信息、交流评价;(四)拓展创新,总结激励。这几个环节在不少情况下,某一步可嵌入另一步中,从而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简缩,或使某种特殊的解题策略得以实施。

1.感知问题,创境激趣

感知问题、创设情境,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和莫乐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的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有层次、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原有知识与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提出的问题才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学生才具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如果没有特定的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只是针对教材或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那么学生就会失去观察、思考与猜测的机会,就会很难引起感知情景与思维创新的“共振”。如教学“面积的认识”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淘气和笑笑举行一场劳动技能比赛。他们决定比试扫地的本领,于是来到校园,淘气选择了打扫篮球场,笑笑选择打扫跳高场地。比赛开始了,一会儿,笑笑扫完了,她高兴的跳起来说:“我第一,我第一”。你们同意笑笑得第一吗?为什么?这是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由此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结合学生提供尽可能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自动建够自己的认知结构。

数学问题的类型较多,那么解决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考虑,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开放性的一种表现。诸如数学中的非常规问题、开放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都值得让学生寻找其解决的办法和策略,这样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数学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是有益的。例如:如果给你10元钱,可以买回多少千克苹果?这道缺少条件的应用题,似乎更接近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水果店了解苹果售价再计算,把钱用完或剩余一点都可以。学生问到的单价不尽相同恰恰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要是由此引起讨论:追求量多还是质好?偏远地区价低合算吗?那么这里的收获可就更大了。

3.反馈信息,交流评价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识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同时也是对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进行总结。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低年级的儿童也存在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同时,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和别人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拓展创新,总结激励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试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大胆发现。

三、“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我们的学生几乎天天都在“解题”,但《标准》所关注的“解决问题”并不等同于这些解题活动,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可以是纯粹的数学题,也可以是以非数学题形式呈现的各种问题。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其核心都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够解决的。这一模式的操作,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这里蕴涵着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观,以民主为基础的师生观,以自主为手段的方法观,以提高素质为本的质量观的模式特征。

1.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在教学中依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比如教学“年、月、日”时,我们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一般的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都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心理,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这样就很自然地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了氛围。

在“解决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教学中,老师不再按传统那样先给一个例题,然后帮学生去分析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或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等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先根据所提供的超市水果市场的情景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再参与到小组去与别人交流,看看别人怎么想,别人的方法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小组同学比一比,看谁做得好,之后再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学生的交流,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在自己脑海中构建起来。当学生新知构建以后,教师便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新知的巩固与应用,因此,老师出示了超市的其它商品情况表,让学生自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商品,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提一些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不仅将新的知识进行运用,还又一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鲲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大胆地联想、推测、探索,从不同角度去验证实践寻找解决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我们都知道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一个副产品。目前,“莫比乌斯带”已被作为“了解欣赏的有趣图形”之一,写进了《数学课程标准》,编进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将“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问题,用于五年级数学课外知识。首先拿一张白纸,问学生有几条边?几个方面?“老师会把它变成只有两条边、两个面、你行吗?”展开操作与尝试,通过实践,学生还没感觉神奇在哪儿。“你还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学生大胆地尝试,实践出真理。如果沿中间一条线把这个神奇的圈剪开,会怎样?学生又一次大胆猜想。实践验证,体会着这其中的奥妙与神奇。如果沿三分之一线剪,是否和上面出现的结果相同呢?通过学生亲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让学生感受到了莫比乌斯的变幻莫测、神奇无比。学生在经历其出乎意料的变化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与人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主动探索。

3.拓展变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指的是从数学角度思考、解释、转化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种自觉意识。强调数学应用,不全是回到测量、制图、计算等数学活动,而是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方式,把实际问题转化(抽象)为数学问题。

例如:地球地赤道是一圆角,假如赤道上紧箍着一圈钢缆,现在要把这圈钢缆放松,使它远离地面有1米高,这样,钢缆必须再接一段上去,这段增加的长度应该是多少米?

这个问题无法实际操作,如果查资料,查到地球赤道的周长或地球的半径,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就要花许多无效劳动(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地球的半径或周长)。我们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有大小两个圆,它们的圆心重合,半径差是1米,求两个圆的周长差?解:设小圆半径为r得:2π(r+1)-2πr=2π=⒍28(米)。解答方法十分简便。

第9篇: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问题的设计是导学成功的关键,它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又是学生“学”的过程的体现,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设计的问题要有科学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体、有可操作性,问题过大过笼统或者过小过支离玻碎,都无助于学习;所设计的问题要有艺术性和启发性,起引导作用,应负启发功能。教师的导学应该是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头脑风暴,诱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自学、交流,引导学生小结,辅导个别学生,特别是要做到精讲点拨。问题导学操作的基本环节应该为:一是提出问题,二是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三是交流展示,四是精讲点拨,五是整理笔记。学生自主学习是核心,教师提出问题和精讲点拨是关键。

(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路线、方向和目标,是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解决完了,再提出第二个问题,不要把所有问题一下子抖出去,让学生无所适从。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用怎样的口气和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都很关键。恰当好处地把问题提出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关键,自主学习的成败决定于教师问题导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就得先让学生静下心来自己学习一会儿,思考成熟了再回答,不然回答起来就有困难。一个问题,自学一次,交流一次,教师点拨一次。个个击破,才是金钥匙。自主学习的时间由问题的难易程度、文本的长短等因素而定,不要一堂课的许多问题用导学案全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前半节课自学,后半节课集中回答。

(三)合作学习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大组,好中差搭配。最好的一个学生坐后排,需要讨论时前排的学生转过去即可讨论。切记餐桌式的座位,餐桌式的座位无论学生看黑板、投影,还是教师的肢体语言都不方便,时间一长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问题,决不能动不动就合作,动不动就讨论。合作与讨论的基础是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他们才愿意与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果合作学习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就会把一些较好的见解给“合作”掉了。

(四)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探究具有生气,又有动感,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离不开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后,在此基础上主动参与小组探究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五)交流展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度的对话,只有通过交流、展示才能更好地完成这种多向度的对话。交流展示即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又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它是在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交流展示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全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展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始终。

(六)精讲点拨精讲点拨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质量保证。对重点、难点,对学生的思路阻隔、思维瓶颈,教师要讲,不讲不行。一班有四五十个学生,一个问题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弄不明白,就是弄明白的,也有那么几个学生弄不精通。一讲,不会的学生就会了;一讲,会的学生就通了;一讲,通的学生就精了。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精点拨、巧点拨、点拨到位。不要怕“讲就是灌”的悖论。当然,讲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先学后讲”,一定要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之后讲,根据学的情况讲。讲要适量、适度、适时。

(七)整理笔记整理笔记是矫正错误,整理资料,积累知识,理清思路,提高能力的过程。整理笔记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见解和教师的精讲点拨,或在书上圈、点、勾、划、注、批,或在笔记本上归纳总结。笔记是资料库,便于以后复习或查阅。

二、达标测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