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催人奋进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催人奋进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催人奋进的诗句

第1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读《繁星·春水》有感

初一(10)班曹嘉龙

闲暇之余,独蹲春水边,掬起水细细品味,斟酌水中之甜,才知如此无穷的回味;天上的繁星,在朦胧月色的薄纱掩遮下,仍露出那天真莞尔的微笑,群聚在一起,宛如涓涓细流,流过长空。

读《繁星·春水》能给人一种美的境界,在这境界里,华市的红灯绿酒、奢侈庸俗的陋习不复存在,有的只是童真、母爱和大自然。冰心的笔下,几乎分不出母爱和大自然的界限。在冰心眼中,母爱无疑是神圣和伟大的,是万物之源,是游子的归宿。母爱在妙笔下的升华,吟颂之词更委婉动人。诗人对自然的赞叹,如各种各样的花,群花闪耀,各有各的风骨,各有各的清香,各有各的柔情志趣。但谁能说这仅仅是赞美、歌颂花呢?它也是诗人灵魂中的那支撑着幼小心灵的真善美,是鼓舞诗人前进的动力,是精神的宁静、愉悦。

儿童在冰心眼里是神圣的,她不遗余力地赞颂小孩子,号召万千天使歌颂“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字里行间所描述歌颂的小孩子就是如此纯真、善良。

诗人,犹如世上的一朵小小的花,“她颜色不深,香气淡淡。”她甜甜柔柔的梦,总是被惊醒,而她总是那样地无助,驱散不了心中萦绕着的愁绪,独自徒步徘徊,如此孤独无助,依然不能逃脱。

历经磨难的诗人留下了许多鼓舞新青年的诗句,还巧妙的将自然万物的生长过程的概括性语句一一呈现,使他们明白人生之路虽然漫长曲折,但是也要直挂云帆,迎风破浪,不为患难屈膝。

斟酌良久,沉思被窗外迅雷的响声所惊醒,看见那从天而降的雨点溅落在地,四飞分散,不觉为生命的短暂而叹息。朦胧之间,现出了冰心的告诫:“生命虽短,意味犹长。”是的,雨点可曾为它微不足道的短暂的生命叹息呢?人生路再漫长、曲折,也要将其上下而求索。在疑惑时,不愧于向比人类卑微的生命请教,或许也能寻觅到人生的转折点。冰心也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她常常面带微笑,心境愉悦、乐观,不为凡尘俗事所困惑。诸如的诗句在《繁星·春水》上也颇有体现,且带有浓浓的催人奋进之味。

第2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石化小学

六4班

谭世奇

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每次受人帮助,我们总不忘道一声:“谢谢”。可能他们的帮助很小很小,但影响却很大很大。而我们,就要学会感谢他们。

我要感谢的人是我的老师。为什么呢?因为是他们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记得我刚踏进校门的时候,老师那满脸的笑容打动了无知而又弱小的我。从那一天起,我每天都跟着老师努力学习。慢慢的,我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认识了美丑善恶,懂得了判断是非。

有一次数学课上,我被一道奥数题给难住了。当百思不得其解时,数学老师向我投来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目光。从她的目光里我隐隐约约地读出了老师对我的鼓励,突然一条计算公式闪进了我的脑子里。我马上就把这道题解决了,老师亲切的目光多么催人奋进啊!

我总不忘老师教我的点点滴滴,虽然这其中有辛酸的泪水,有老师严厉的批评,但我还是要感谢老师。您的出现让我领悟到了“摔倒了,就要勇敢地爬起来”这个道理。啊!老师!您的教导似春天的甘露,哺育着我们;似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们;似冬日的暖炉,温暖着我们……若不是您,我们怎会从无知的孩童变成懂事的少年?若不是您,我们怎会知道“人,要学会感恩”……您教给了我们许多的知识,您常常对我们说:“学无止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道理。这么多年来,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呀!每当我瞧见您的一丝白发,一条皱纹时,泪水就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儿。您是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您默默奉献,带领我们经过一个又一个学期。啊,老师,您真伟大!

第3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饱受人们的赞誉,可她却将功名视若尘土。她说:“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不能永远坚守,否则将一事无成。”对她而言,外界的赞誉不过是飘浮在空中的五彩泡沫,风吹就破,一旦陷入,终会迷失自我。荣誉可以成为推动我们奋勇向前的动力,但它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为了名利而活的人,总会在不经意间掉入自己虚荣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

莫被浮云遮望眼,需要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淡定从容的心。享誉海内外的“影后”范冰冰在演艺事业中摸爬滚打,默默拼搏了十年,在这十年的漫长之旅中,她曾为付出的努力被否定而伤怀,曾为不受媒体与公众的关注而沮丧,也曾为他人的恶意诽谤而烦恼。随着岁月的流逝,她成长了,渐渐地看淡了名和利,只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如她所言:“我能经得住多少批评,就能担得起多少赞扬。”

许多人更愿意欣赏美丽的花儿、嫩绿的小草、从天边倾泻而下的瀑布……因而那些不起眼的岩石总是被人们忽视。其实,有些外表光鲜亮丽的风景并不真实,而那些为了梦想还在路上拼搏与挥洒汗水的风景往往更珍贵。

莫被浮云遮望眼,需要拥有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网球公主”李娜在打网球这一旅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跋涉,在她没有取得辉煌成绩前曾一度被媒体指责甚至是嘲讽。风风雨雨的磨砺让李娜渐渐地明白她真正追求的方向。拼搏与等待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她心中悄然生根。带着所有复杂的情感,她在这条路上愈走愈远,愈走愈辉煌。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放下手中的鲜花,就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为了心中的梦想与目标执着追求。许许多多的人在悬崖边苦苦地徘徊与等候,却在最后一刻放弃而落入万丈深渊。谁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都渴望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别忘了当舞台的帷幕落下的那一刻,你终究还是要回归平静的生活。

人生的旅程漫长又艰辛,同时还充满了无数的诱惑。我们做不到时时刻刻都能得到鲜花与掌声,但我们可以拥有淡定的内心、从容的慧眼与顽强的意志,及时把握现在所拥有的。莫让浮云遮望眼,让你的人生迈着坚实与稳健的步伐前进吧!

江西樟树三中

第4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鹅的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当老人亲眼目睹了天鹅破冰的壮举后,深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问题?(老人为何把猎枪挂到肩头,悄然离去?)联系文章开头,这支猎枪挂了多少年?是啊,挂了30年,并且还将永远地挂下去。这是为什么?

3.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加尔湖畔的那个初春,一起走近那群可爱的鸟儿。

【评析】学生应始终存有“问题意识”,拨开文字表面的浅显意思,潜入深处探寻背后的意蕴。

二、读中体味,品词析句

1.放开声音,读一读描写老天鹅破冰动作的第5自然段。哪儿最能撼动你的心灵?(学生自由汇报:如“腾空而起”“沉重的一击”等“重重地扑打”“像石头似的”

2.高高飞起,又重重落下的老天鹅,犹如一块石头,你觉得老天鹅和石头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1)重——石头重。它是如何让自己变得和石头一样重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重重地扑打,力量是巨大的)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天鹅,无畏的天鹅。

(2)硬——石头硬,天鹅也硬。孩子们,身体硬,但毕竟老天鹅是血肉之躯呀,到底是什么比身体更硬呀?(精神意志硬)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意志?(顽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坚决破冰的意志)

(3)无情——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冰冷的、无情的,那老天鹅呢,难道也是无情的?(对冰面无情,对无情的命运无情,对自己无情)但对谁却有着火一般的情?(对同伴,为了天鹅群的生存,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3.一个看似简单的比喻句,却有着不简单的含义。我们一起来读。

【评析】“像石头似的”是文本中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的关键点。老天鹅失却了常态的优雅、美丽、高贵,却如一块石头般坚硬、冷冰冰,这个比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其在层层的思辨和情感的撞击中读懂老天鹅的心声。

4.这就是老天鹅呀,纵使它不会说话,却用行动谱写了一首最为壮丽的诗篇。我们聆听,我们感悟,我们的心灵也犹如这冰面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震颤。(出示将课文改动后分行排列的诗句引读)镜子般的冰面,经过这沉重的一击,被震得颤动起来,老天鹅再一次——(生接读);冰面上血迹斑斑,白羽纷纷,老天鹅又一次——(生接读);老天鹅的翅膀折了,腿断了,趴在冰面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然而它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张开翅膀——(生接读);第二次、第三次……(音乐响起)

【评析】为进一步升华老天鹅的形象,活化文本,以诗行的形式呈现,一咏三叹,反复涵泳,学生在诵读诗歌中对老天鹅的形象和精神有了更深的感知和意会。

5.同学们,老天鹅还仅仅是一只天鹅吗?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就在这位“破冰勇士”的一次又一次扑打中,厚厚的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小缝;就在这无数次的扑打中,封冻的湖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它还继续沿着边缘扑打着……面对这样一条生命,你还仅仅是感动吗?(不,是肃然起敬,是敬畏)

6.接下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轻声读第6自然段,画下描写群鹅破冰场面的句子。

7.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样的场面?在这壮观的画面中,你看到了天鹅群中有的……有的……

8.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天鹅?(团结一心)这群天鹅也是怎样破冰的?(生复述第5自然段)这也是一群怎样的天鹅?(和老天鹅一样勇敢无畏)

【评析】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的同时,又落实了“复述重点段落”的课后练习。老天鹅的榜样力量与群鹅的齐心协力悄然种进孩子心中。

9.同学们,在老天鹅的感召下,百十来只天鹅投入到了破冰工作,随着上下翻飞的身影,贝加尔湖的上空,回旋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再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这幅插图,透过这看似无声的文字和画面,你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冰层破裂的“嚓嚓”声;扑打的“嘭嘭”声;天鹅的啼叫声“克噜——克哩——克哩”……)

10.在这段中,直接描写天鹅的叫声有几处?当你用心聆听,你还能听到在不同的时候,天鹅的叫声有不同含义吗?(天鹅间的相互鼓励;老天鹅对小天鹅的赞许;当冰面破碎时的兴奋……)是啊,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叫声——(生接读:克噜——克哩——克哩)这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生齐:加油);齐心干哪——(加油);不放弃呀——(加油);斗到底呀——(加油)。

11.这声音汇成了一首美妙的歌。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是一首团结的歌、催人奋进的劳动之歌、生命的赞歌、感谢之歌……)就在这歌声中,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天鹅都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它们唱响了最后凯旋的歌——(生齐读)“克噜——克哩——克哩!”

【评析】从天鹅的叫声,听出不同含义,实则上是诱发学生与文本再次亲密对话,这样的“曲问”“活问”,寻求到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

三、玩味“挂”字,引发思考

1.这歌声从遥远的贝加尔湖传来,一直传到了今天,感动了你我。难怪斯杰潘老人会深情地说——(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老人的话)

第5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父母;社会;感恩文化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曾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会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感恩是一种多么重要的品质!但是,现在,人们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

一、开展感恩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感恩主题班队会及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这样动人的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例如,在母亲节前夕,各中队开展班队会,畅谈妈妈的爱,说说自己将如何来回报妈妈的爱。然后把活动向校外拓展,开展“用我的小手感激父母”活动,让孩子回家对妈妈说说知心话,为妈妈过生日,给妈妈送礼物,为妈妈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参加《给父母(亲人)的一封信》活动,为学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提供一个平台,让孩子与父母通过书信增强相互了解,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师长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和教育。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规》就对尊敬师长有严格的规定。感恩师长在我国也有优良的传统,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引导学生用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例如,一(1)班的小朋友课间主动为老师捶捶背,六(2)班的学生经常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毕业的孩子用书信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感激同学的相助之恩

我们常对学生说:“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对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同学之间、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我们开展“帮助他人我快乐”活动,倡导用同伴精神激励同伴健康成长。从身边小事做起,同学忘带东西了我主动借给他,同学生病了,我主动关心他……再到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与他们同龄的孩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感激社会的培育之恩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思想家顾炎武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精忠报国,古往今来忠心报国的事例不胜枚举。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从某种程度上说,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二、感恩文化反映着学校感恩教育的观念、理念、传统、内涵和特色

1.通过橱窗、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开设感恩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每一块黑板、每一块展板、每一面墙,让校园时时处处都能育人。这些物质文化建设充满了孝道、成功、自信、催人奋进的文化气息,激发了师生的热情和朝气,促进了健康、和谐、向上的感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精神文化是感恩文化的灵魂

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与时代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形成我校学生价值观。

懂得感恩,于是懂得珍惜万物;懂得感恩,于是不再冷漠和只知索取;懂得感恩,人才成其为人,成为智慧优雅的万物之灵。一个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民族,不可能是真正强大的民族。让我们用行动唤醒人们的爱心和责任,共同塑造一个充满信仰、慈悲和感恩的社会吧!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生命,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参考文献:

[1]张秀红.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第6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诗词 教法 创新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我们经常发现以下几个教学误区:

①一来一去式的问答。有些教师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④侃侃而谈式的分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我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拜读后,仿佛有“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之感。参考本书中介绍的课堂案例、教法,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等古诗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①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古诗词言简意丰,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②整合资源,在对比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的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可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③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故而,学习古诗也切勿浮光掠影。而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让笔者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道路上犹如春风拂面,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彩虹”总在“风雨”后

有了名师的引路,有了他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见地,我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中有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

3,启发想象,入境悟情。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第7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教学 课外知识 途径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主的知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学科,作为语言的基本要求是:规范、通顺、连贯、得体、准确、简练。生活中如何让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含蓄、幽默呢?那就要学生学会语文课外知识积累,其途径有三:

1.提供优美的课外知识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语言是门艺术,妙语则更让人如品琼浆,回味无穷。怎样对学生进行语言感受力的培养?

(1)对妙语佳句的感受,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形象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道理。语文课前,作文讲评之后,或全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或一句妙语,反复吟之,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有些流行歌曲,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蕴含哲理,有的耐人寻味,有的催人奋进。久而久之,学生不听优美的语言,犹如饥肠辘辘,饥渴难耐。

(2)开列书目,如新课程标准由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中外名著”,以及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编写的各年级各册语文课外读本等,都应是学生品读的美文,积累课外知识的来源。如果说前者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的话,那么自读则可训练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教师还可开列某些报刊杂志中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去读、去品,定能让学生流连忘返。

(3)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佳句,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如孙犁《黄郦》中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一组排比句,就很值得玩味,“啸”、“游”、“走”、“排”几个动词,不仅准确地勾勒出几种动物达到“极致”的不同情态,而且立刻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顿悟“环境”是达到“极致”的关键所在。《春雨潇潇》一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春天的雨本是那么迷人,像牛毛像细针,丝丝缕缕,轻飘细扯。”句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描写出春雨迷蒙的景色,烘托了人物活动和事情发生的环境,使所叙之事显得生动逼真。

2.借用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的品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在语言的运用上何尝不是如此呢?学生的作文或口语交际中,能准确地、恰当地巧借成语、俗语、诗词、名句,就能使作文或表达言约义丰,增色许多。那么,借什么,怎样借呢?

首先是复活学生记忆,点燃语言火花。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记下了不少的成语、俗语、诗词、名句,已积累不少课外知识。如:古典诗句中的咏花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按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人闲桂花香,夜静春山空”等。只要学生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写作起来或口语交际自然信手拈来。

其次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信手巧借运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会有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之感,这正说明了学生语言的学习积累太少、太窄。怎么办?平时教学中,可以开辟妙语专栏,奉献全班。可以每天让一名学生写,全班观赏,并有比较。如一名学生写道:“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楚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学生读着这样的好句子,还想到了与此对应的诗句。这样,学生就时时处在一种鲜活语言的浓烈氛围里,写作起来,自然有话可说,妙语迭出了。

教师教学时还可以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给学生以美词佳句的“耳染”,讲析课、作文指导课尤其要妙语连珠,口惹悬河,使学生徜徉于词汇的花园之中,遨游于妙语的瀚海之上,陶醉不已,如“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如花,微笑是金,还可以引用优美的语句:“微笑是心灵交融的火花,微笑是夜空宜人的明月,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微笑是强者对人生最完美的诠释。”等等。

这样,不断强化学生借“他山之石”,以增强习作和口语的文采,提高语言的品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最适合片断写作训练。训练前,限定或不限定成语、俗语、诗词、名句,让学生在片断写作中借“他山之石”美己之文,按其词汇量、准确度予以评分。教师的重视、引导,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语言的激情,他们会在教师苦心设计的训练套路中,轻松愉悦,自然天成。

3.用例子进行仿写,培养学生语言创新的能力

仿写句子,是初中学生语言创新的必经之路,只有仿写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笔头才会活起来,成熟起来,妙语佳句才会从其笔下源源流出。因此,千万不可等闲视之。仿写本是学生必备的,日练一句,久之必然成“癖”,其训练形式以填充式为主,例如:“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进行仿写,学生写出了很多创新的句子,如有的学生写道:“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童年》,我们体会到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又例如让学生仿“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的坚韧毅力”的句式,学生写出了“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学生写好后教师要坚持批改,坚持讲评,推出佳句,鼓励先进,使学生的激情经久不衰。

第8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唐宋诗词是传统文化之瑰宝,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为数不少的唐宋哲理诗词,它们或寄情于山水,或寓理于花草,或托意于苍穹,讴歌人生,洞察事理,催人奋进,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含意,充满着哲理之美。

关 键 词

唐宋诗词;哲理诗;精神净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2

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奇葩,而其中的哲理诗大都深沉浑厚、含蓄隽永。教学这些诗词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社会的“真”,领悟自然的“美”,了解人生中的“善”,让学生在品评音韵之美、感受语词之乐的同时,精神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

一、再现画面,深化生活感悟

哲理诗音韵优美,意象鲜活,含义深长。因而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在读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其节奏美、韵律美,并领悟诗人要传达的“情”“志”“理”。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浅显易懂,多次诵读很快便能理解大致诗意。教学时,教师可先范读,让生边听边闭眼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又抽新芽、重新长出来的画面,接着描述:秋天来了,小草枯萎了,野火焚烧着枯草,第二年春天……学生接着诵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此多次重复,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想象,在再现的画面中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又如教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时,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再现诗人观察山景的画面,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望庐山的复杂感受:“横看”即从正面观察,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侧看”即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这告诉学生: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和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再引导学生理解蕴含其中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认识到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胸襟开阔,目光远大。如此,将诗词画面中的景与生活中的理融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襟怀,让学生在或宏达或精致的各种画面的再现中,实现了对生活感悟的深化。

二、联系生活,品味诗词之理

小学生的认知有着很强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在教学哲理诗时,如果只是通过传统的“了解背景,解析翻译,熟读成诵”等方式来学习,将会少了很多“理趣”,难以品味诗中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意境,学生学到的“理”就会浮于表面,给人的教益自然也就少了。既然诗歌源于生活,在教学这些哲理诗时,教师不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他们的思维进入到一定的语词情境之中,这样就能更好地感悟哲理、滋润心性了。

如教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外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如以“臭水”“溪水”这两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景物引出诗中的“方塘”,并在对比(臭水之所以臭和溪水之所以清澈)中,突破该诗的教学难点“为有源头活水来”,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形象比喻,并领会诗中传达的读书道理。这样,学生就会生发出深刻的感悟:“我们读书就要克服浮躁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清澈如水。清澈的池水可以倒映天上的云影,就像人经常读书,就可以使心灵得到滋润,并焕发出神采。”又如《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中要说明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学生不易理解,就此,教师可联系学生熟悉的学校教学楼,用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同学们,现在我们坐在教学楼的一个教室里,能看清教学楼的整个样子吗?学生们自然就意识到自己正身在教学楼之中,自然看不到教学楼的全貌。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身在庐山中,可能见到的会是什么?有了刚才的体验,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可能正被山中花草遮蔽了视野,就如同自己身在教室一样,自然就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了。这样,诗中之“理”也就呼之欲出,且印象深刻。如此天长日久地训练学生联系生活感悟诗词之理,其思维就能得到锻炼和开发,同时心性被古诗词的语词之趣所润泽,从目光狭促变得远志高格。

三、积累内化,陶冶品格情操

许多哲理诗常在“理”中浸润着浓郁的“情”,令人玩之有味,赏之有趣。因此,我们可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浓浓的情时,积累内化,明理养心,陶冶道德情操。如《春夜喜雨》,对“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外因,随着量的不断积累,会促使质的变化”之理的理解,就可以通过玩味诗中处处体现的“欢喜”之情,在玩味中对“理”有所感受,为将来更好地品悟诗理作好积淀。

如我在执教《观书有感》一课时,抓住诗题中的“观”字,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朱熹“观”了什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渠”等意象性的词语,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他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着,抓住“感”字,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有哪些感受?或者你读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受?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联想,并讨论:“方塘指什么?天光云影指什么?渠指什么?源头活水指什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学习讨论后,说出他们的观点,得到诗中的“理趣”。在学生的思考、讨论中, 还可以观察学生的语言组织形式、思维方式和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指А

当然,除了积累内化明理,教师还应在运用上下功夫,让诗中的哲理内化提升。入选小学教材的唐宋哲理诗均为优秀之作,其睿智精警的诗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容易烙印在孩子们心里,伴随他们的一生。如学习了《游山西村》,以后当他们遇到数学难题一筹莫展,突然灵感一现,思路豁朗开朗时,他们会说“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而学习《春夜喜雨》后,教师也可让学生谈谈什么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说“润物细无声”呢?如此,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感悟,在感悟中播下理趣的种子,内化升华,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

第9篇:催人奋进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磁性化;激趣化;诗意化

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积极摸索新课导入的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恰似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意义。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策略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兴高采烈的进入新课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那么,怎样徐徐拉开“帷幕”让学生饶有兴致的参与知识探究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磁性化导入是顺利拉开帷幕的金钥匙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新课导入时一定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譬如,我在讲授《》时这样导入:“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浓黑的烟雾绵延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弥漫纷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全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 如此情景的描述,既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又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力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呢?再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时,我这样导入:“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秦汉之际,刘邦的妻子即后来的吕后, 因躲避兵乱逃进一座尼姑庵中的故事, 同学们想一想编剧、导演犯了什么错误?”学生针对上述问题普遍感到疑惑:编剧好像没错的,因为吕后是女的,当然是躲进尼姑庵呀!这似乎符合情理,但不符合历史史实。如此磁性化的导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油然而生。

二、激趣化导入是吹响师生互动的冲锋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惊奇和疑问是兴趣的渊源,因此,学生只有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探索。譬如,我在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时,设计了一个问题链:“人是猴子进化来的吗?人与类人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外貌与吃住是怎样的?”学生面对以上问题欣喜若狂深入历史的隧洞中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从而成功的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他们在逐步获得成功的前提下继续参与知识探究。这个例子也进一步佐证了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三、生活化导入是开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许多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有所作为,他们会特别注意积累平常生活的知识经验,挖掘这些经验的知识内涵,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譬如,我在讲授古代希腊的内容时,就开门见山的发问:“体育大家都很喜欢吧,那你比较喜欢哪一个项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与希腊有何关系?”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整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四、诗意化导入是把学生带入“大观园”的导游

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其精炼、生动和优美语言让学生普遍亲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既可以巩固复习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譬如,我在讲授丝绸之路时,自己先朗诵几首与之有关的不朽诗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生在欣赏类似的诗句中初步感知了丝绸之路神秘飘渺,从而更要有兴趣的探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时,就请学生集体背诵、感悟的七律《》,作者只用短短的56个字就高度概括了艰苦卓绝的路,数不清的险山恶水,在等革命家的眼里只不过是“细浪、泥丸”。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加深了对学习的内容初步了解,而且为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所感染、膜拜,也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途中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知识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