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国大典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范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训练形式,引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教学意义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做到想读、乐读,是做好朗读教学的第一步。小学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来达到激发“读”的兴趣。直观、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他们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来渲染语文情境。如在学《滥竽充数》一课时,我为学生找来了《滥竽充数》的动画片,当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完这部动画时,我取消了播放时的声音,然后提出:“谁能为这部动画片配音?”这样一来,同学们朗读的兴趣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跃跃欲试地想来配音。还有在学《林海》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找了很多大兴安岭的美丽图片,把它们做成课件。当讲到大兴安岭的“岭、林、花”时,看到大屏幕上那些美丽的画面,学生都不禁赞叹:“太美了!”“真想亲自去看一看!”这时,我便因势利导,提问:“你们谁能带上想去的心情把大兴安岭的美读出来?”然后为他们播放优美舒缓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让他们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兴安岭之中。通过这种朗读情境的创设,每一位学生都变得想读、乐于读书了。
二、教师范读,帮助学生再现情境
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范读不光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还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在教《找春天》这一课时,读到“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赞美的情感。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学生就会被带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当然,教师范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
三、精指导,多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教师指导朗读时,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训练要求细致。例如,教学《搭石》一课,朗读家乡人走搭石的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指导朗读前,应先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词语(如: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问学生是如何理解的,想象到了哪些画面,再让学生想,朗读时这些词应该怎样读,让学生体会着读一读这段话,要注意读好重点词语。这样的指导朗读,就避免了学生朗读的随意性。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教师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勤奋练习,他们的朗读水平会提高得很快。
四、重视语感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学习阅读的时间不长,阅读技巧上不熟练,但他们有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这正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好时机。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强化朗读
在课堂上,教师要坚决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避免繁琐的分析,以保证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诵读。凡是精美的文章(或片段),要反复诵读,力求当堂能背诵。
从教师角度来看,首先要做好范读移情。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非常适合朗读,如《桂林山水》《开国大典》等。教师要善于运用标准清晰的语言、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和真切自然的情感诠释这些文章,把文章的神情理趣,自然和谐地表达出来,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意会”的境界,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
其次是做到导读入境。教师的范读要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热情扶持。如在朗读《桂林山水》时,可让学生用无限的想象去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与作者一起进入景色秀美的桂林,感受桂林山水,领略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让学生沉入意境之中,随着感情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声音和气息,从而达到用自己的声音去传达作者感情的目的。
从学生角度来看,落实语感教学,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倡模仿读和有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仅靠每年读两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抓好学生的课外自读,是语文教师份内的事。
2.加强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映,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是结合在一起的。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语义的训练,这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训练。譬如,对于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不能浮于表面,而要精细、深入,养成品味辨析的好习惯。如《鸬鹚》中有一句“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往船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这里的“抹”用得非常传神。为了让学生体会它的情味,可让学生试着换一个词,如“敲、赶、挥”等,但都失去了原文的韵味。“抹”是那么轻轻巧巧,毫不费力,好像渔人手中拿的不是几米长的竹篙,倒是一片羽毛,一缕轻纱,这个“抹”写出了渔人动作的熟练,也写出了鸬鹚的训练有素。
3.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