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智障碍范文

心智障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智障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心智障碍范文

摘要:智障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和行为的障碍,严重影响着智障儿童正常的教育、训练。本文通过强化法、模仿疗法、小脑平衡训练、游戏疗法等方法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行为塑造。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练模式大大改善了学生的行为问题。让残疾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爱生命、会生活、能生存的“三生”教育。

关键词:成长评价;调整目标;游戏矫正;行为干预

智障儿童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着多样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着智障儿童正常的教育、训练。如果这些心理、行为障碍得不到有效的预防与矫正,将成为智障儿童发展以及日后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

对于这些障碍的矫正,社会、家庭、学校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低龄儿童来说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培养目标

通常残疾孩子一入校,教师就急着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结果却适得其反,这种急进的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进教室,或者进了教室也会哭闹不休,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生活,教师也苦不堪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心理行为障碍的矫正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列入重点目标之一,并根据学生的智残程度、年龄差异和进校时间把行为矫正、生活学习习惯养成、基础知识教育当成学生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几大阶段性目标。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要把孤僻、情绪多变、打骂人等心理行为障碍简单的归纳为精神、医学、智力、思想品德或生理疾病等问题,也不能忽视胆小、爱哭、说话不清等心理行为表现,认为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然而然的消失,而应该重视并矫正早期的一些不良心理行为表现。如:当某个孩子三番五次的打人、屡教不改地说谎后,先别急着情不自禁的恨铁不成钢而狠狠地数落,毫不留情的批评……而要静下心来想想,造成这些同学的行为的原因是什么,要对症下药。实践证明,调整目标,重视心理行为障碍的预防与矫正是符合中重度智障孩子教育的实际要求的。

二、采用成长性评价,减少挫败带来的压力

智障儿童需要的是轻松愉悦的环境和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充满挑战的气氛和随时可能失败的压力。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无意中会给学生施加了这样的压力:班级贴着红旗榜,嘴里说的是“看谁坐得最好”“你看某某多棒”墙上贴的也是教师挑选出来的最佳作品……那些程度较重的孩子基本得不到表现的机会,而是经常处于挨批,向人看齐的困境。经过分析,我认为,这种气氛不利于智障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改变方式坚持采用成长性评价,并具体做好几点改进:如在布置教师时,在红旗榜旁边一定要增设进步栏等,在组织课堂纪律时把“看谁坐得最好”改成“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很好”,“你也能做好”等等;在表彰优秀的同时不能忘了其他待进步的同学,一阶段后,我们发现,这些措施不仅没有挫伤那些表现优秀的同学的积极性,而且激发起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灵活变换形式,干预不良行为

1、正强化策略。所谓正强化是之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目标行为,或者符合要求的良好的行为时,要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张XX对物质奖励非常感兴趣,所以在对他实施矫正惰的过程中,就用了正强化。例:语文课上,该生上课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响亮,但是一听到要写字,他就会不正眼看老师,假装没听见,实际是想逃避。这时,老师先叫他的名字,再明确地告诉他,现在要写字了,写多少,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如果你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老师就给你XX东西,他会很快地完成作业。经过多次强化,学习任务和奖励一一对应,每次都兑现,该生基本能完成书面作业。

2.、现场模仿疗法。根据老师的观察,华X对同伴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但不能辨别同伴的行为是好是坏。抓住这一特点,老师在课堂上高度地关注他,一旦发现他有行为问题出现,及时的给他找个榜样,并告诉他,现在应该向XXX那样,然后把正确的行为要求说一遍,让他在真实的环境中,在即时的情境中模仿、练习,从而获得正确的行为。

3、调整教学方案。王XX属于重度智障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平时做事分心,容易受干扰。为了延长其在课堂上有效学习的时间,首先对他的教学方案进行再设计,调整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的形式,每间隔10分钟,安排1次学生能参与的活动,有游戏,有表演,动静结合,既满足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争取家长的配合。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关注,尤其是母亲。老师定期与家长沟通,互相交流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训练的方法,与家长达成一致。多看孩子的成功之处,多鼓励,多表扬,孩子的进步,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认可。

四、游戏矫正相结合,心理行为障碍逐渐消退

智障孩子长大后同样要走向社会,社会往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但是他们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缺少同龄的玩伴,很少有几个人一起做游戏的经验,这是导致他们不会玩、懒得参与集体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行为研究专家认为: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空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因此学生来到特教学校,他们就有了年龄智龄相近的伙伴,我们就充分发挥了这个群体的优势,让他们尽量玩。“捏泥巴”也行,能玩一些“过家家”之类的社会性游戏更好。因此,我们调整了课程安排,在入学之初,尽量多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一切资源,让学生从课外玩到课内玩,从单个玩到集体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以“领导者”身份自居,过多地干预游戏活动的进程,不抑制智障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当然,对于一些相对“顽固”的心理行为障碍,要求教师更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的现状,客观分析其心理行为障碍的形成原因,科学选择矫正心理行为障碍的方法,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并共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案,与家长、生活管理老师等共同实施。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们一起分析现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争取把智障孩子的每一个心理行为障碍消灭在萌芽之中,消灭在步入社会之前。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爱生”是一个闪光的教育理念,爱还得有智慧,还得讲究方法、讲究艺术,像医生一样,光有治好病人的朴素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智障儿童健康地成长,让他们长大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应以人为本,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努力使那些看似比较顽固的心理症结、行为障碍逐渐消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担着孩子们成长的烦恼,也享受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第2篇:心智障碍范文

说起二师二十七团退休老党员李瑞良,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好人”。李瑞良是江苏省泰兴县人,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二十六团种马场,两团合并后就一直在二十七团工作。从技术员、连长、科长一步一个脚印升到了团主管农业、畜牧的副团长,1998年光荣退休。在35年的工作历程中,始终坚持牢记党的宗旨,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兢兢业业、勤奋好学、廉洁奉公地为党工作,把自己风华正茂的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兵团的事业,为团场的农垦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和妻子方诚玉相亲相爱,共同走过了45个春秋,他们的家庭像一团火,温暖了周围的职工群众,谱写了一曲和谐家庭的温馨乐章。

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家庭,结婚45年以来,他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工作中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有矛盾或意见时及时沟通。妻子方诚玉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上孝敬父母,下教育孩子,是丈夫的贤内助 ,承担着家中的大事小事,在自己工作的情况下,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丈夫从年轻时就主管团场的农业生产工作,常常是早出晚归,特别是遇到春播、秋收时节都是半夜才回家,甚至有时候直接就在办公室睡一宿,天不亮又走了,人在团里,几天都见不到回家。妻子方诚玉体谅、理解丈夫的工作,自己默默地承受着工作、家庭、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夫妻俩的宽容谦让、恩爱和谐、民主平等,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三个孩子都长大成家立业,由一个家庭变成了四个家庭。他们孩子的三个小家庭中有四个党员五个干部,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并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孩子们都很孝顺,每逢过年过节,一个大家庭欢聚一堂,其乐无穷。李瑞良虽然退休了,他仍然热衷于社区的公益事业,每逢捐款捐物,他们家的人都是踊跃参与,向灾区人民献出一片爱心。

李瑞良家庭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品行端正,尊老爱幼,夫妻互敬互爱,成了他们大家庭的一道和谐、美满、幸福生活的风景线。现在他们家的日子过得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人人都称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幸福家庭。从2005年起他们家的四个家庭都搬出了土木结构房,住上了宽敞明亮,水、电、暖、有线电视设施齐全的新楼房。

栏目责编:碧溪

第3篇:心智障碍范文

【关键词】爱心;智障;学生;随班就读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重度弱智特殊教育儿童“随班就读”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被大家广泛的认可,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其智力水平的教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①教师缺乏有效的特教专业技能的指导,课堂教学中缺少对这些学生的有效关注,导致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目标;②特教学生和正常孩子在一起随班就读,伙伴的歧视对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③由于自身遗传素质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智力障碍,对这些孩子本身来说已经是莫大的不幸,还要受到伙伴的歧视和他人的冷漠,这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值得担忧。正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为了促进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心理能健康发展,故形成这样的案例研究。

二、案例描述

周亚新,女,出生于2000年05月31日,是个漂亮又可爱的小女孩,目前是五年级学生。该学生本来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因一次意外,孩子得了癫痫病,可恶的病魔折磨得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堂上经常表现为目光呆滞,注意涣散,活动无度。上课不听讲,无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爱做小动作,不知道学,不想学,更不会学,有厌学情绪。课后经常遗忘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三、教育实践

平时工作中我的信条是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弱智学生我却“偏爱”她,没能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位同学。教师的责任心告诉我,应该给这个特殊的学生多一点关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工作中我深刻的感悟这句话,尤其是对班级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学生。我在教学中适当地降低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要求,培养该学生学习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初步认知了解情况

第一次认识这名学生的情景我已模糊,我当时没有主动的去了解她,只是像对待全班学生一样,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因为我不想让有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特殊”,在同学面前产生自卑的心理。和同学相处一段时间,才逐渐了解这名特教生,她的学习成绩确实不理想,从几次作业的反馈情况发现她各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我把这一切都装在心里,没有在同学面前提起她的不足,平时的教学也小心的处理她犯的错误,保护该生的自尊心,生怕触痛幼小的心灵。日子多了,通过其他老师的了解和同学们的交流我知道,周亚新是班级一名随班就读学生,属于中度弱智;她性格内向很少说话,总是看到她整天皱着眉头,她总是站在玩耍孩子的旁边看她们高兴地说笑。

2.谈话交流深入关爱

教师在教育中通过对孩子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时会有奇特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温暖孩子的心。

我开始试着去走进她的心灵。一天课外活动时,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想和她谈谈。但当时她的态度让老师觉得很不理想,一点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亚新是愣愣地看着我,那表情多么漠然。作为老师我当时心里极为难过,为什么命运对这个漂亮的孩子却如此不公?如此不理想的学习成绩对她的心灵有怎样的伤害?这些问题困扰着我,老师的良知告诉我:“我要帮助她,不能让她在学校中这样度过!我要帮助她,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让她找回学习的信心,生活的勇气,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3.关心鼓励培养自信心

有一天,我像平常一样的上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课,亚新依然思想会走神,内心告诉我,我要唤回孩子的自信,我要亚新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我照例要考查孩子们单词的记忆情况,平时我会提问爱举手,比较积极的学生,但这次我的内心多么激动,我要让亚新也感受学习的快乐,我决定让亚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留下她漂亮的字迹。我挑选了一个最简单的单词给亚新写,令全班同学都非常惊喜的是亚新认真,工整地写出了“do”这个单词,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那掌声久久飘荡在教室。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件事也深深的触动了我,让亚新回答问题同学们的反映会这么强烈。在以后的课堂中,亚新总是把头抬的高高的。也许对于老师来说,只是像对待班级所有的同学一样,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可这对于亚新来说,是老师对给了她从未有过的机会,也给了她信心,老师对她的信任,她得到了一个人最需要的尊重。我想,对于像亚新这样的学生,她最需要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找回丢失已久的信心,能健康的成长。

孩子的智障,命运对她已经不公,作为和她朝夕相处的同学,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嘲讽他们、欺负他们,尽量和他们玩耍。亚新是我们班级的一员,只要大家有的东西亚新也同样该有,不能看不起她。

四、反思总结

通过对这位学生的教育,遇到不少问题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以后该如何更好的教育这名特殊学生,选择怎样的方法教育他们,初步的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

在以后的教学中,尽管亚新在课堂上听不懂讲课的内容,我会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在课外给她适当补充“营养”。同时,经过对其他同学的教育,课间和她玩耍的同学也多了。有时几位同学围着亚新,帮亚新查单词,他们讲的特别认真,此时的情景显得格外感人,亚新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2.耐心引导,及时给予学生的进步的机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有一天早晨,我刚到办公室,就发现亚新站在办公室的门口,抱着一摞家庭作业,我纳闷了,原来是学习委员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亚新,也是给了亚新一个感受成功完成任务后喜悦的机会,我当时感激万分。亚新现在学习的兴趣有了,积极性也高了,但现实告诉我,有些问题亚新确实不能理解。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从实际情况入手,我降低对亚新的要求,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题目,同时让她自己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家校合作,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

开学不久的家长会,亚新的妈妈参加的,我先是把班级的情况和各位家长简单的交流,然后是个别交流。我清楚的记得,亚新的妈妈紧紧的握住我的手,“老师,谢谢你,是你又给了亚新学习的信心,她在家经常提起你,对你非常的感激”。听了这些话,我很高兴,看到亚新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还有什么事能更让老师欣慰的呢?我也和亚新的妈妈交流到,我们老师和家长首先让亚新找回丢失已久的信心,学习的兴趣,重要的是让亚新从今后能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步入社会,自己能独立的生活,你们在家里平时也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

第4篇:心智障碍范文

[关键词] 愈障生血汤;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心得

[中图分类号] R25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b)-086-0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发病机制尚不详尽的临床难治性疾病[1],笔者运用临床验方愈障生血汤治疗CAA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注重补肾,切中病机

愈障生血汤由羊藿、补骨脂、鹿角胶、龟板胶、黄精、黄芪、当归、党参、炒白术、砂仁、鸡血藤、田七片、侧柏叶炭、甘草等药组成,其中以羊藿、补骨脂温阳补肾、益精生髓为君,以鹿角胶、龟板胶、黄精温肾益髓、滋阴填精补虚为臣,故该方实乃补肾而生血之方。中医药治疗CAA由来已久,其治法在20世纪60年代以补气健脾养血为主,60年代后随着对CAA病机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血”,CAA发病的关键在于肾之阴阳亏损,不能化生气血[2],故其治法也逐渐过渡到以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生血,其中补肾又以温补肾阳为要。本方即是据此而设,以上述君臣之药温肾助阳、填精益髓,切中CAA之主要病机,故气血可生、阴阳能复。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羊藿、补骨脂等补肾类中药可有效提高体内CFU-E、BFU-E、CFU-GM等祖系造血集落的产率[3],从而促进血细胞的生长。

2 补中有运,补而不滞

CAA属全身虚弱性疾病,“补益”为治疗基本大法,但临证之时还必须注意补运结合、补而不滞。CAA患者一方面由于疾病本身原因,脾胃运化气血功能减低,一方面又因长期大量服用各类治疗药物,胃肠功能普遍较差,此时如果一味骏补,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反致正气受损,病情加重。愈障生血汤方中党参、炒白术虽亦取培补后天、健脾益气生血之功,但同时在方中和砂仁合用,更寓温中运脾、鼓舞胃气之意,从而彰显中州运化输布之功,使得精微入髓,化生气血;方中鸡血藤既可补血亦可活血,亦寓“补中有运”之意;田七片本具止血之功,但同时又能祛CAA久病之留瘀,亦有“祛瘀生新”之功,以上二味实乃血药中运化之上品,在方中合而用之,使得化生之气血通达流畅,源源不息。

3 注重止血中药的运用

由于CAA患者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往往易见“鼻衄”、“齿衄”、“肌衄”等血证表现,此时在治疗中运用止血药物就显得颇为重要。笔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患者有无出血表现,均要注重止血中药的运用。研究证实止血中药虽无直接促进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长的功效,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血管内皮、增加血管致密性的作用[4],在治疗CAA患者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此类药物,既可有效减少血小板的消耗,又能减轻血液的血管外渗,这对临床上有效治疗出血症状和延长血小板输注间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止血中药,笔者临床中喜用田七片、侧柏叶炭、仙鹤草三味,认为三者在止血的同时,还可化(化留瘀)、清(清湿热)、敛(敛精血)相合,从而做到兼顾他证,面面俱到。

4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CAA属临床难治性疾病,单纯西药或是中药治疗疗效均有限,据统计有效率分别为50%和60%左右[5],而中西医结合能使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可达85%左右。笔者在临床上以愈障生血汤辨证加减用药,同时根据西医有关CAA发病的“种子学说”、“虫子学说”和“土壤学说”[6],兼以西药雄激素刺激造血、环孢素抑制异常免疫,同时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此综合措施治疗CAA,屡获良效,深受患者赞誉。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56岁,因“反复疲倦乏力伴齿衄、肌衄半年余”于2008年8月15日来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确诊为CAA,在外院一直服用环孢素、十一酸睾酮等药物和输血治疗,经以上措施治疗已6个月余,疗效欠佳,每隔半个月仍需输血支持。症状:疲倦乏力,满月脸,面色萎黄,纳差,轻度齿衄、肌衄,平素较常人怕冷,舌淡苔薄黄,脉沉细略数,四诊合参,本病当属“虚劳”,证属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气不摄血,兼夹湿热,治当温肾健脾、补气摄血,兼清湿热,以愈障生血汤加减用药如下:羊藿30 g、补骨脂30 g、鹿角胶20 g、黄精30 g、黄芪30 g、当归6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砂仁6 g、鸡血藤40 g、田七片15 g、侧柏叶炭30 g、白头翁15 g、甘草6 g,15剂,每日1剂,西药暂遵以往用药。服药3剂后,患者即来电诉齿衄、肌衄已止。服14剂后,诉肢倦、畏寒明显减轻,本当按期输血,但血常规示仍可暂不输血,输血间期明显延长。效不更法,二诊及其后继续以愈障生血汤加减施治,至2009年2月患者无疲倦乏力及齿衄、肌衄,血常规示HGB和PLT已升至正常和40×109/L以上,已完全摆脱输血,西药用量亦减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蒋莎义,谢晓恬.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2005,10(6):274-276.

[2]李晓惠,甘欣锦.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9.

[3]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8.

[4]郑有顺.中医血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370.

[5]沈建平,庄海峰,沈一平,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186-1187.

第5篇:心智障碍范文

现在,随着社会医学、教育与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被更早地得以发现,并被施以早期的智力干预,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智障儿童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并显示出适应障碍的一类儿童。临床上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诊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IQ值在同龄人群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以下,即70、75以下;(2)表现出社会适应方面的困难或不足;(3)年龄在18岁以下。有些儿童可能会同时合并其他方面的障碍,如脑瘫儿童除智力发育障碍外还合并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某些听力障碍、视觉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儿童也会同时合并智力方面的障碍,所以在实际的运用中要把单纯的智力障碍与多重残疾区别开来,采取不同的教育训练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一 等级分类

在临床和教育上一般把智力障碍分为四类:

1. 一级智力障碍(极重度):智商在20或25以下。这类儿童的适应行为方面表现很差,几乎无法和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面容呆滞,表情木纳,语言困难,运动感觉功能差,一般都伴有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这类儿童即使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和训练,效果也不理想,终生需要他人照料。

2. 二级智力障碍(重度):智商在20~35或40~55之间。这类儿童社会适应也比较差,但是通过训练可以和较熟悉的人(如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有实际意义的交流,有初步的情感表达,生活能力方面存在障碍,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要他人照料。

3. 三级智力障碍(中度):智商在35~50或40~55之间。这类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较前两类儿童有较大进步,虽然仍会表现出适应行为不全,但经过教育与训练后可以和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也能够初步表达自己的要求,可以达到部分生活自理,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具有初步的卫生和安全常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空间认知能力等比较差;通过专门训练,可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强的社会劳动,如装订信封、搬运重量适中的箱子等,在美国有一些专门以这类儿童为主要劳动力的福利厂。

4. 四级智力障碍(轻度):智商在50~70或55~75之间。这类儿童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低于同龄儿童,但如果不认真观察或没有深刻的交流,一般不会发现他们存在交往方面的障碍,能够进行一般水平的交往和表达内心的感受或愿望;这类儿童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生活上一般都能自理,可以承担一般家务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一般在指导下能够适应社会,经过特别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

二 产生原因

目前,医疗和教育界对于智力障碍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9个方面,即感染和中毒、创伤或生理原因、代谢或营养、严重的大脑疾病、没有明确原因的产前影响、染色体变异、妊娠期疾病、精神疾病引起的智力落后、环境影响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产生智障的原因简单分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或者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

1. 先天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基因遗传、先天性大脑疾病、妊娠期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智力发育落后。这些原因往往会给儿童大脑结构和大脑发育带来器质性的改变,结果表现为大脑功能障碍或智力低下,这类由于先天性因素造成的智力障碍,一般训练效果不会太好,即使进行早期的智力干预也很难改变其情况。如临床常见的唐氏综合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脑炎引起的智力发育落后等,都属于先天因素导致的智力障碍。

2. 后天因素

一般是指儿童出生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儿童智力的一些原因,如后天的疾病感染、中毒、脑外伤、教育失当等。这些因素有的会导致大脑器质的改变,有的没有器质性的改变,只是功能的降低。这类原因引起的智力落后早期干预的效果要比先天因素导致的智力落后的效果好,特别是轻度以下的脑外伤和教育适当的智障儿童早期训练的效果非常明显。

三 心理特点

1. 智力特点

与其他各类残疾儿童相比,智障儿童最为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大脑功能发育障碍。大脑是人体的各种功能产生的司令部,也是人的认知、情感、思维、推理等各种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来源地,儿童由于智力落后,就会影响到大脑功能的作用,由于大脑受到影响的区域不同、程度不同,所以智障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有的表现为综合障碍;有的表现在某一方面能力低下,其他方面较好或接近正常;有的表现为许多方面能力都很差,某一方面却接近正常甚至超长,我们常把这类儿童或成年智障者称为“天才”。

2. 情感特点

由于大脑功能方面的不完善,智障儿童在情感的表达上掩饰性、隐忍性、自我克制性都比较低,往往内心有什么就马上表现出来。同健全儿童相比,智障儿童在情绪情感方面会表现出更多的依赖性,情感的表达更直接、更简单,大多数智障儿童最常见的情感是高兴、愤怒或悲伤,而这些情感都是比较表面化和初级化的;另外一些高级的情感,如伤感、失望、愉悦、自我实现等,智障儿童的体验或表达比较少。

3. 社会交往困难或不适

几乎所有的智障儿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困难,这与他们的智力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由于智力的原因,这类儿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表达不清晰或不准确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对别人的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到理解的质量和水平,并产生交往方面的障碍。

4. 伴随语言发育迟缓或语言障碍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智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语言和操作。其中语言又包括了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数字运算、推理等。智障儿童语言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可表现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深度、广度不够,记忆、运算、推理等较高层次的语言少或能力低。并且智力障碍的程度越重,语言发育越差,障碍越严重。

第6篇:心智障碍范文

心理障碍也叫心理疾病,指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发生某种障碍所造成的心理活动失调,也就是说,客观刺激与主观反应未能保持一个平衡、恰当的状态,并且极不适应发展的过程。

一、小学教师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一)职业疲倦

1.情感衰竭。即对任何事物都没有热情,就是大家认为最美的音乐,在他看来也是噪音。这样的人易怒、对工作毫无兴趣,有时讨厌上课,整天抑郁,寡言少语,无心工作。

2.人格异化。即对学生冷漠、消极,对学生持否定态度;个人不思进取、浮躁虚狂、举止无常,紧张、焦虑,有时情绪失控,行为偏差大,自治能力差,常以学生为宣泄对象。

3.成就感降低。即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喜欢与其他行业作比较,总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羡慕他人的工作环境与待遇,无力感增强,消极评价自己。

4.神经过敏。即表现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强烈反应。常把问题看得过分严重,小题大做,过分关心人与事,心理脆弱无主见,易被暗示和引诱,对学生产生过激行为及报复心理。

(二)心因性生理疾病

躯体疾病增多,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肠道疾病、失眠、四肢无力、神经性头痛等。

二、小学教师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太高,教师的压力大。压力是影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适度的压力可以给人力量,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是工作动力的源泉之一。如果压力过度,通过努力未能达到目标,就会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心理、生理及行为的失调,让人常处于忧虑状态。

①教育改革的不断挑战,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教法难以适应。教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和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产生的矛盾,进一步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②学校的考核指标中,学生分数仍然占重要比例,部分学校评先进仍然离不开分数。个别校长工作简单粗暴,若哪科次考差了还会大会小会指责不休,更有胜者还要求教师做出某种承诺,给教师极大的精神压力。

③学生家长的要求近乎苛刻。教师工作上稍有疏忽,家长就联合起来要求更换教师。教师一直是知识与道德的化身,努力工作,力求完美,希望得到学校、学生、社会的好评,希望付出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当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阻碍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失败感。

2.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师每天工作远远不止八小时。有些学校有食堂的,教师中午大都在校就餐;没有食堂的,提着饭盒到校吃,热天可能馊,冬天可能冷了。下午放学后 ,部分教师还把学生的作业本背回家批改。教师的生活无规律,寝食违节,休息失常,特别是城市小学,班级人数多,又大多是独生子女,管理难度大。这样的焦虑常伴,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3.小学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工作是一种持续性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精力相对集中。现在的教师整天是备课、上课,重复着家、校两点一线的机械流程,生活空间狭小,与同龄人的交流与反思的时间少,属于较孤立、封闭的群体。教师合群的需要与获得支持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使教师产生自卑感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距离感,这极易使之形成孤独和情感抑郁。

小学教师面临对象特殊,学生都是些小孩子,其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与教师差异较大。教师必须打破自己的思维习惯去适应孩子,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4.小学女教师居多,又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女教师语言系统较之男性更发达,喜欢说,但心胸相对狭窄,易发火,对小话、小利易于计较,一旦发生不愉快,不是吵闹,就是生闷气、忧郁、压抑。

5. 师范教育的不完善。师范教育学习的是心理学知识,而没有学习关于教师的心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二)主观因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同,社会化过程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人格素质不同。经研究发现,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目标不能切合实际,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的教师或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和自尊心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个人生活的变化。小学教师特别是女性教师在家庭中往往挑着操持家务、管理孩子、赡养老人的重担,耗费的精力大,又加之生理上的特殊性,喜怒哀乐常伴身边。这些不同的生活角色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需要教师做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期间,教师心理问题极易发生。

三、小学教师心理障碍的自我调治

(一)热爱教育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社会分工是社会与个人的结合,要充分认识到任何工作都各有特点,都有艰辛的一面,不管哪项工作,只要能把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就能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工作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工资,也需要荣誉感的回馈。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觉不到光荣,就必须要在心理上和环境中进行调整,努力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回自己的生存自信,这是维持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常会翻脸如翻书,或机关算尽弄得人人畏之。其实人在工作中,与同事培养出来的情感、友谊是工作中很重要的报酬。人缘不好,习惯批评、树敌的人,痛苦的往往是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平等互利、互助共赢。不要求对方给予什么,而是要想着自己能给对方什么,没有付出就想得到收获,这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可以偶尔有之,但不能持久。

2.不要只看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也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三人行必有我师”,应虚心像他人学习,以对他人的赞美、喜爱的积极态度代替仇恨、妒忌的消极态度。

3.积极与学生沟通。教师要建立威信,要想领导学生就要充分理解学生,用当学生的态度去认识孩子,惩罚、训斥的行为尽可能排除。“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杀一儆百,不如彰一策千。”用赞许表扬、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大家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

4.正确了解自己,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要有正确的感知,要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小学教育中这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不能好高骛远。荣誉每个人都可以争取,但切莫强求。

②正确认识自我的成绩,要有正确的育人观、人才观。学生分数的高低不是评判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评价教师优劣的唯一标准。从主观上看,我们要无愧于工资与教师的良知。

③提高自我的控制调适能力。环境对人的影响较大,但教师是无力改变的。只有积极面对,积极适应,力求完美,正确对待批评,才能获得身心的安定。现在个别领导素质低,只会在台上手舞足蹈、指责挖苦,根本不关心教师的疾苦,教师应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与其对抗抹泪,不如退而笑之。

(三)树立信心,争先创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努力学习,不断创新,要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内独树一帜,如班主任工作方面、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用创新来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四)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真实感受情绪,并能恰如其分地表现情绪。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事物都不能想得太多,要分散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不管能力强弱与名次,贵在参与,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即可。把家庭和学校分开,在校努力工作,在家愉快生活。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沉着冷静、公正无私、坦荡直爽、乐观豁达。

第7篇:心智障碍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障碍;对策

近年来,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般是中考分数偏低,而且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中职一年级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非常关键时期,让中职学生学好数学,在一年级不落伍,这必须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曾多年担任中职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对中职新生数学学习的障碍进行了认真探讨,并在数学中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为了就教于同仁,现将一些体会经验总结如下:

一、开设课程较多,使学生顾此失彼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第一感觉就是开课程较多,例如幼师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就有17~18门之多,可以形容为目不暇接,这容易导致学生望而生畏,顾此失彼。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又显得不足,每周数学只开2个课时,使数学总时数远远达不到规定要求。因此,有些数学教师为赶上教学计划要求,必须加快数学课的进程。这样从客观上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使辅助练习、巩固练习相应减少,增大了学生认知难度,使学生陷入了手忙脚乱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给学生一个适应快节奏的过程,笔者认为,具体做法可以如下:其一,上课伊始应严格控制教学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进度而牺牲学生对知识消化的时间。同时要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数学课)的关系,学生不能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其二,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差这一薄弱环节,在教学上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能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其三,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勤总结,及时归类,建立知识结构的立体式网络,加强学生理解、记忆效果,使之较快获得系统的知识。

二、知识更加抽象,与认知习惯反差较大

在进行中职基础模块《数学》上册教学时,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充要条件等概念不理解,与自己的认知习惯反差较大,一下子无法适应。集合是不可定义的概念,充要条件是必须掌握的逻辑知识,学生数学基础又差,当然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不少难度。接着讲到“超越函数、绝对值不等式、区间、三角函数”等,这些崭新的知识劈头盖脑地向学生砸来,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与初中数学学习比起来,学生认知习惯反差过大,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中职数学太抽象难学,一旦产生这种畏惧心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就会受到挫伤,就会在数学学习中缺少源动力,落伍也就在所难免。

为了排除这一障碍,在讲到集合一章时,教师应尽量联系与学生相关的一些实际,降低集合理论中过高的抽象性,特别是使用比较直观的文氏图进行直观解释,用数轴、坐标等帮助进行理论分析效果更佳。在讲到充要条件这一节时,最好采用初中时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作为例子,使学生在熟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升华,这样过渡也显得自然。在进行三角函数教学时,要注意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周期函数模型,认识这种模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认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计算器与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为工具,以数形结合的方法学习与理解相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技能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三、教学法剧变,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

在初中阶段,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多数学校不得不实施应试教育,在数学教育上尤为明显。为了提高数学考试分数,教师大都提前教完数学课程,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做题强化训练。首先教师先将各种题型整理、罗列,然后再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解题模式,采用大题量和对号入座的方法,进行解题训练。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较紧张的情况下,家长也不寂寞,为了望子成龙,有些家长带有强迫性地让自己子女参加各种补习班。学生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养成了在重压力下被动学习的习惯。一进中职学校,教师根据中职学校教学特点,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既重视专业知识、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各种技能的能力,例如培养幼师学生的教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相应地严格的应试训练倒显得无足轻重。学生没有重压的驱使,一时无所适从,使学生的依赖的心理受到极大冲击。再者离家长过远,家长鞭长莫及,使得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到中职学校后再也不能适应。

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有一个全方位的考虑,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介绍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变化;其次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次要时刻根据学生学习的脉络,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争取获得大面积丰收。

四、“打工仔”的负效应,使学生不思进取

作为初中生,曾顽强拼搏了9年,由于中考分数不理想,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3年后只要能毕业,工作就不用操心,反正都是吃青春饭的“打工仔”。这种“打工仔”的负效应使学生产生了空前绝后的惰性,学习积极性已经一落千丈,当然也影响对数学的学习。

学校领导及教师对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从正面给以引导,向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逐步全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种竟争意识,思想要跟上时代步伐,对“打工仔”的要求也有一种危机感,告诉学生勤奋好学,成绩好,特别是数学成绩好,可以深造,将来当一名工程师是不成问题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打工仔”的负效应,才能使数学学习纳入正常轨道。

第8篇:心智障碍范文

患者临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自述从小任性,受家人溺爱;上学后贪玩,爱和同座讲话.坐不住,成绩下降:因和父母吵架,左邻右舍都讨厌他,名声坏了;不承认干了坏事,对打人情节避重就轻:否认与父母对打,说一生气就控制不住自己,事情过去就后悔了;想到家庭很温暖,过去胡闹是不懂事,自己年龄还小,没干过坏事,边哭边叹息:“人生真难呀!没有人了解我,连父母也不了解我!”“现在后悔得很……”

检查刚一结束,患者便与其他住院病人谈筻,显得无忧无虑,认为公安机关送他采医院检查是胡闹。

此患者之表现就是典型的型人格障碍。那么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临床又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呢?

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型人格障碍(affectionlessPersonallty disorder)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1835年,德国心理学家皮沙尔特(Prichard)首先提出了“障德狂”(moral insanity)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也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这个名称逐渐被“型人格”所代替。型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30%~60%的人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

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如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或者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

患者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在做出型人格的诊断时,所要考虑的关键方面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者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

如果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日常的行为中有符合以下品行障碍中的3项。那么就很可能惠有型人格障碍。

经常逃学;

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1次;

被拘留或公安机关管教过;

至少有2次未经说明而外出过夜;

并非为了躲避惩罚而反复说谎;

习惯性吸烟、饮酒;

反复偷窃;

反复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过早有性活动;

虐待动物和弱小同伴。

是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其一,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其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型人格障碍忠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羞愧心理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罪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控制等恶劣榜样造成的。可见,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衷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和预防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型人格障碍是长期形成的产物.改变起来相当困难。因为多数患者不主动求治,所以一般型人格障碍的疗效甚差。

性人格障碍者在儿童、少年期一般都有品行障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矫正儿童、少年的品行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尤其要进行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育,让儿童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不能光享受,还应履行义务和责任。

父母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儿章、少年的不良行为倾向,要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掉以轻心,甚至包庇纵容。以免酿成恶果。

如果18岁以上的成年人日常的行为中有符合以下违规范行为中的3项,那么就很可能惠有型人格障碍。

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如经常旷工旷课,或期望工作而得到工作时又长久待业(一般6个月以上),或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

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例如破坏公共财物;

容易被激怒,并有攻击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他人,包括殴打配偶或子女,而此种攻击行为并不是为保护他人或自卫;

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如拖欠债务,不抚养小孩或不赡养父母;

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无计划的旅行,或旅行无目的;

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使用化名,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的利益或快乐;

对自己或对他人的安全漠不关心;

缺乏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如其小孩因缺乏照顾而营养不良,因缺乏起码的卫生条件而经常生病,且不主动求医,衣食不周,浪费金钱而不购置家庭必需品;

第9篇:心智障碍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 数学学习 心理障碍 教学对策

部分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学习数学感到困难,进入职业高中后,学习数学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几年下来,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严重影响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针对职高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笔者在近几年的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认真探索,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障碍

1、畏惧心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意见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畏难心理。传统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

3、从众心理。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所以在学生中有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他们对同学的发言往往不作深层次的思考,不去寻求其他答案或解法。这种从众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崇师心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种崇师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

二、排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1、研究学生,着眼发展。设计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方案,教师看待每位学生都要有发展、长远的眼光,而不是依眼前的情况设计每一位学生。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尤其是入学考试数学成绩差距很大。如果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为教学而教学,没有区别对待,那么我们的教学势必走向教条,缺乏生命力。因此,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将学生分类:第一类学生因为在初中未打好扎实基础,而学习职高教学有困难,所以课外要花时间为他们作适当的衔接补习;第二类学生因进入职高觉得比较轻松,因而导致学习松懈,所以在课堂内外要适当提高;第三类学生上职高后有自卑心理,所以大课堂上要作减轻心理负担教育。经过对全班学生作相应措施的分类,根据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数学方案,然后分类指导,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2、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如何激发有心理障碍的职高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直观教学。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也有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讲授椭圆标准方程时,可先让两位学生上台,按住一条线段两端的(焦点),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作椭圆的草图,学生易懂易学,兴趣盎然;接着叙述定义,建立直角坐标系,推导标准方程等,效果很好。其次是假设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如观察日用茶杯,问学生为什么要做成直径等于高度的形状?通过分析,既掌握了最值问题的求法,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3、开展分层递进教育,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只是因所选的目标不同,所以成功的概率也不同。我们要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达到心理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搞清各个层次的学生和他们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目标;再次是建立各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采取分层递进、分类指导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后,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4、查漏补缺,循循善诱,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认知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学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漏,对全体学生有指导意义。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评议来表述一个数学概念、一个命题、一个性质、一个定理。不仅有利于检验他们对这些数学概念、命题、性质和定理的掌握,而且其他学生也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通俗的教学语言。如发现叙述不正确,教师可以及时纠正,久而久之,为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作了保证。

5、一视同仁,善待学生,促进学生健全的数学自我意识。不少学生就读职高,数学、英语成绩普遍较差。当学生遇到学习数学心理障碍时,他们对师爱的需求颇为强烈,数学教师应对他们倾注爱心,不吝啬的感情投资,使之树立信心,在教学态度上主动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珍惜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从而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有力地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02期。

2、王丽梅《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第10期。

精选范文推荐